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分期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建设(或艰难曲折的)探索时期:1956—1966年

3、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4、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1、总路线是具有总体指导意义的东西。内容: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根据总路线制定,将总路线内容具体化。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三大改造。内容包括三大改造,但

考试时多侧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重工业方面。

3、三大改造:二强调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私有改造成公有。一般单独考,较少放在总路线、一五计划

之内。同理,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是错的,在它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错了。

三、各种会议

1、政协会议:各党派、各团体、各界等代表参加。

筹建新中国(比如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2、全国人大:人民的代表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3、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代表参加

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等。

如:八大:分析了主要矛盾,指出了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错误的建设总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四大内容,伟大历史转折。

四、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

由地主土地所有(私有)变成农民土地所有(私有)

促进了农业发展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

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

土地由农民私有变成了公有。促进了农业发展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一大二公。

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发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在土地公有基础上,将土地包给农民耕种。

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五、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大、1954年宪法

六、三次巨变、三个伟人:

1)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封建

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1949,新中国成立(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毛。

3)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七、西藏发展史:唐、元、清、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

一五计划期间修了三条公路、建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建立西藏自治区。

八、巩固政权的几大措施:

九、中美关系史: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抗战后扶蒋反共;

建国后对新中国遏制,外交孤立;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

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乒乓外交等。

十、中日关系史:唐朝、明朝、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

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中日关系缓和。

十、对外关系:

汉唐时期:对外开放:丝绸之路、唐朝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清朝前期:闭关锁国

晚晴时期:被迫对外开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史实: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史实:

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意义(启示):

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参与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

国家的繁荣。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十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二、1956年中共八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三、1964原子弹(核技术)、1970卫星(空间技术)

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意义

大事年表

1、政协、《共同纲领》:1949

2、西藏和平解放:1951

3、土地改革:1950—195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

5、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953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9、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中国八大:

1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3、国民经济的恢复:

14、原子弹爆炸:

15、人造地球卫星:

16、中国重返联合国:

17、尼克松访华,签《中美联合公报》

18、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1949.10以后)阶段特征及通史整合: 阶段分期:1949.10——1956底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57.1——1966.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阶段特征: 1、1949.10——1956年底过渡时期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尚未完全清除,不甘心失败,因此,当时政治上主要的任务一方面还是要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如,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解放区进行土改、镇压国民党特务等等,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开始,如,逐渐建立和形成人代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 经济上:建国之初,主要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业已崩溃的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和一五计划(生产力)。 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如《论十大关系》(1956)等。在文艺和科研领域,新中国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如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教育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一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表现为“一边倒”。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53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2、1957——1966.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8年,“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经济:“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法建交;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政治:“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 ?民主与法制被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1973)、邓小平(1975)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想:极“左”思潮泛滥。 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6年之后) 政治: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进一步完善三大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国历史资料

一、单选题 1.北京人哪一种古代人类属于直立人阶段 B.山顶洞人 C.丁村人 D.金牛山人 2.物种起源不属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A. 女娲造人 B.上帝造人 D.亚当和夏娃 7.下列鲁庄公不属于五霸之一。 A.齐桓公 B.晋文公 D.楚庄王 8.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诸子百家中实力最强的两家是儒家和墨家。 B.儒家和道家 C.儒家和法家 D.法家和道家 9. 秦朝采用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A.老子 C.墨子 D.孔子 10.在汉代以前,汉民族称作华夏。 11.“七王之乱”发生在汉景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 B.汉文帝 D.汉武帝 12.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张角。 A.张鲁 B.张修 D.于吉 13.秦汉文化中能体现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不包括《史记》 A.马王堆帛画 B.万里长城 C.秦陵兵马俑 14.印刷术不是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A.《九章算术》B、造纸术的改进D.《神农本草经》 15.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是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16.南朝皇帝中,最后被隋朝俘虏的皇帝是陈叔宝 A.刘裕 B.萧衍 D.萧统 17.以思想领域为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魏晋时期是玄学。 A.尊奉宗教 B.独尊儒术 D.百家争鸣 18.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A.《齐民要术》 B.《禹贡地域图》 C.《缀术》 19.建安年间,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B.《木兰诗》 C.《悲愤诗》 D.《七哀诗》 20.到了隋唐时期,三公九卿制直接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B.秦 C.汉 D.魏晋南北朝 21.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这是因为隋“得天下”是以外戚身份辅政篡权 A.利用农民起义之时机 C.以武装政变方式夺取皇位 D.利用土族和庶族地主的矛盾 22.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是翻车、筒车 2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 24.负责官吏选拔的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是吏部 25.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收税办法 26.对中日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高僧是鉴真 27.隋唐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造纸术发明

中国现代史简答题

一、双百方针(时间、内容、意义) 时间: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标志性意义:这一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摆脱教条,冲破禁区,大胆探索的新气象。 二、简要概述50、60年代小说的情况。(包括创作变化、题材、体裁、主流、非主流等) ⑴历史题材:以反映明主革命为主,描写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①反映解放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和罗 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的《百合花》②反映抗日战争和20年代、30年代的革命斗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茹《野火春风斗古城》③近代历史题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④古代历史题材:徐懋庸《鸡肋》、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⑵现实生活题材:①反映农村生活: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6 ②反映农村劳动妇女: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③反映工业建设: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④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中国历史讲座讲义(一)

中國歷史講座講義(一) 主講:李軍(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近代現代史知識講座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97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五次全國代大會止,共150多年的歷史。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界,分為兩個部分:共和國成立以前為中國近代史,共和國成立後為中國現代史(又或稱當代史)。如果我們再細分的話,可以分為: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四個時期。我們這次講座基本上是按這四個時期,分四段進行。同時要說明的是我們講座的內容是來自內地現行中學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的《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 一、清朝後期的近代中國(1840-1912年) 歷史發展的概要: 從17世紀中期開始,資本主義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19世紀前期,主要的方國家相繼進入或完成工業革命,先後成為強國。相對方社會的發展,中國雖然在清前期出現過繁榮程度遠愈於西方的「康亁盛世」,其後的社會經濟也有不小的發展,但在亁隆晚期起,清朝開始從頂盛轉向衰落。嘉慶、道光年間,清朝的衰落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道光帝統治時期,清王朝實際上進入了後期。當時,英國已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西方頭號強國。為了擴大

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英國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英國藉口林則徐銷煙,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結果清朝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後在美國、法國脅迫下又簽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中國社會開始淪為政治上失去獨立的半殖民地和經濟上半封建的社會,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的戰敗,一方面警醒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面向世界;另方面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洪秀全發動了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太平天國不自覺地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外來侵略的雙重任務。太平對外國列強開展了慘烈的鬥爭,打破了西方列強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正在清朝面臨嚴重統治危機時,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清朝再次戰敗,簽訂四國《天津條約》和三國《北京條約》,同時俄國也乘機鯨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也隨著列強侵略中國的步伐加速解體。這樣,中國政治上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西方列強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並正在過渡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西方世界的經濟繼續高漲。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時,咸豐帝病死,同治帝繼位,慈禧開始掌握清政府實權。清政為借用列強先進的軍事力量維謢其統治,而列強又意識到只有依靠清政府,才能維持在華的利益,促成中外反動勢力勾結,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此後,雙方為著各自的利益,出現暫時「和好」的局面。就在此時,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號召,從60-90年代相繼創辦了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年何月何日?它的成立有何伟大意义? 答:⑴1949年10月1日。⑵、国内意义: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它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伟大意义?这次会议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 答:⑴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⑵主要内容: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⑶意义: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变化[略] 3、请回答下列关于建国后党的历届会议上的有关问题: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怎样的总方针? B、党的“十三大”何时召开?它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①1987年在北京召开;②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新,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C、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各是何时召开?各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①党的“十四大”1992年召开;决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决定:把邓小 1 / 4

近代史选择

1、《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B) A.假做公见以获取舆论的信赖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了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权威 2、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A) (1)是错误的,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质(2)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2)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3)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1)(2)(3) B.(1)(3)(4) C.(1)(2)(4) D.(2)(3)(4) 3、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C) A.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B.协定关税 C.一批有识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D.签订《南京条约》 4、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D)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D.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5、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三 项条款都有的条约是(A) A.《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 6、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了19世纪60年代,你可能遇到或听到的事情有(B) (1)游览圆明园(2)割让香港岛(3)鸦片贸易合法化(4)外国公使驻京 A.(1)(2)(4) B.(3)(4) C.(1)(4) D.(2)(3) 7、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时宣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定都天京后 洪秀全就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洪秀全(B)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限制野心膨胀的杨秀清 D.要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 8、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现,主要原因在于(D) 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太平天国的政权一直不稳定 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 D.脱离当时中国社会实际情况

中国现代史试卷(二)

中国现代史试卷(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 △.中共八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据此回答: 1.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地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 A.加强社会主义改造 B.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3.以下各项最早违背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中共八大前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关于:()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主要原 因在于:() A.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的迷信 B.中共领导人的调查研究 C.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 6.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基础是:() A.《论十大关系》的理论 B.对国内主要矛盾判断正确 C.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实践 D.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 7.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很快为“大跃进”式的冒进所替代, 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前提是:() A.1957年出现了反右扩大化 B.当时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迫切愿望 C.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D.当时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据此回答: 8.中国走上探索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在于:()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汇总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1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五四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性质:思想与文化的启蒙运动 目的: 烛照中国旧文化体系 建立新文化,改变人们的精神 救国 参照系:西方文化 二、核心精神:人文主义 三、主要内容: 深入批判封建文化 揭露封建文化与封建统治的“ 同谋” 关系 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封建礼教对人的奴役和扭曲 倡导人性的解放 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 破除对人的贵贱等级之分 四、重要阵地: 1915年9月15日问世的《青年杂志》(上海陈独秀创办主编) 1916年第二卷开始,更名《新青年》 第二节新文学意识的觉醒 五四文学开始自觉调整和追求自身的发展道路 确认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和特征 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

一、文学革命的思想先声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与旧文学的决裂 二、白话文学的建立 对文言文学的否定 对白话文学的构想 白话文学的初步尝试 诗歌《尝试集》 小说《狂人日记》 三、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 关注世俗的、个体的普通人生 改良社会,呼唤新时代 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一致 四、文学本体意识 四分法——对文体独立性和自身特性的觉悟第三节新旧文学观念的交锋 一、与保守派的斗争 二、对《学衡》派的反击 三、对《甲寅》派的反击 四、新文化阵营内部发生的思想演变 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鲁迅的思想轨迹与文学生涯 一、少年知世人、青年知国事 二、“人立而后凡事举”——弃医从文

三、《狂人日记》——伟大的觉悟者: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 鲁迅小说的总主题 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鲁迅文学创作“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二节鲁迅小说成就 中国现代小说始于鲁迅,成熟于鲁迅。因此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是: 《呐喊》(1918-1922 15篇) 《彷徨》(1924-1925 11篇) 《故事新编》(1922-1935 8篇) 一、《呐喊》《彷徨》的启蒙主义意义 鲁迅小说的总主题:暴露以家族制度及礼教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的“ 吃人” 本质。 农村经济的衰败、文化的腐朽 下层民众精神病苦、奴性、文化成因 知识者的群像 二、《阿Q正传》 僵死衰朽世界的象征:未庄 精神胜利法:阿Q的个性及其社会意义 三、《呐喊》与《彷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物 细节 语言 第三节鲁迅杂文创作 一、杂文是鲁迅创作中量最大的门类,主要有: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1重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 )。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D ),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B )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C )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C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20、“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者是( A )。 A、孙中山 B、周恩来 C、鲁迅 D、梁启超 21、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D )。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22、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C )。

中国现代史有感

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李鸿章 B、魏源 C、郑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52、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的1946年7月和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先后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指示,制定了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政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争取和团结一切可能争取、团结的人们,建立一个最广泛的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军事原则: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歼灭敌人之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12.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实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仍然是代表城市 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的统治。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独裁专制统治;中国仍然没有 实现独立自主。所以,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的首要目标。特点:(1)它与北洋 军阀相比,是以国民党为旗帜控制中央政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比旧军阀更有欺骗 性。(2)它又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残酷的法西斯主义的反动统治,比 旧军阀更具残酷性。(3)对外更依靠帝国主义,比旧军阀更有买办性。 18、试评第三党的政治主张(简答或论述) 大革命失败后,由原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谭平山组织。他们既不满意国民党的政策,也不满意共产党的纲领,主张组建第三党。1930年邓演达考察回国,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过纲领文件《政治主张》,基本主张是对内进行“平民 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对外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在一定前提下恢复与苏联的邦交。 这是试图一小资产阶级为主导建立平民政权,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是行不通 的。 1947年,改党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57、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简答) 1949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 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l、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再次得到发展机会。重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轮船航运为主。中国的新式银行是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期兴起的。大战后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资本集中的现象,形成了一些大的民间 资本集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渗入农村,加速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至 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达200万左右。 影响:(1)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产生;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 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 命开始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3)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及军事侵略起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4)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4、论述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演变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班级:姓名: 1.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2.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 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 B.28年 C.38年 D.60年 3.在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以和平方式解放的地方有() ①南京②北平③西藏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4.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建国以后农村的变化历程,其中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的是() 7.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9.随着港台歌曲传入的逐渐增多,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根据下列有关港澳台的三幅图片,为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A.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B.百年耻辱最终洗刷 C.一国两制全部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10.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 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③②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2.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3.右图是根据苏州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 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 的正确判断是() A.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资料、回忆录 (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 (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