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

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景:《生活中的大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6—29的内容《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实事导入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二: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后,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4、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

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数,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活动三:

总结新学的计数单位,整理数位顺序表

活动四:

感受“千”“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活动五:

练习:完成书29页说一说。

(设计意图: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

活动六:谈收获

活动七:拓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万千百十个(一)

第二课时:拨一拨(略)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后宰门小学郑霞

数的概念的建立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逐步认识更大的数。《标准》中提出“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目”。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中《生活中的大数》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千,万以内的数的引申学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面的拓宽,学生会遇到,用到比百大的数——生活中的大数。即把认数范围从百以内拓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项数的教学,包括认识数,数的比较,读写数。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经验上的数的扩展,应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和体会更大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教学时着重体现了“数学生活化”这一课标理念。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导课时引入日本地震相关信息,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又安排问题:“说说生活中的1千有多大、1万有多大?”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

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通过探究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本节课我力图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我借助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于课堂,大大加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

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

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通过活动“数黄豆”,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万”的概念,并对“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件演示与教学活动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师与生密切配合,教与学相得益彰,这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与收获吧!

但是在每次数学活动结束时,没有对学生参与的过程进行简单的评价,数黄豆时应该尽量关注到全体,以及教学节奏科学的调控方面还需再多注意。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类似“MMMFM”的符号表示5位数,其中F=0,M是小于10的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能被3和5整除的是()

A.MMMFM B.MFMFM C.MFFMF D.MFMMF

2.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个角是45°,那么这个三角形不可能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4.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A.4米 B.1米 C.0.1毫米 D.0.4毫米

5.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4倍,比值就()

A.扩大2倍 B.缩小4倍 C.缩小2倍 D.扩大8倍

6.当a是一个大于0的数时,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小的是()

A.a×B.a÷C.a÷D.无法确定

7.甲、乙两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天可以完成.

A.9 B.8 C.7 D.6

8.把一段长600米的路按2:3的比例分成两段,则两段长依次为()

A.240;360 B.360;240 C.240米;360米

9.在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为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30 B.1:3000 C.1:3000000

10.A、B、C三个公司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的产品的件数比为6:7:4.5,已知A公司比C公司多生产36件,则三个公司共生产这种产品()件。

A.360 B.390 C.420 D.450

二、填空题

11.对于正整数a与b,规定a☆b=a×(a+1)×(a+2)×……×(a+b-1),如果(x☆3)☆2=3660,那么x=(______)。

1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都是合数,并且是互质数,这个数最大为________。

13.3:5=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小数) ==______折。

14.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长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5.下图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靠墙角叠放成的图形,按叠放规律填空。

如果叠放216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有()个面。

16.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________.侧面是一个________面,展开后是一个________形.

17.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0.01,所取近似值是8.00这个数最大是(______),最小是(______)。18.“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据统计今年约有三亿零四十五万八千零九十人参加了这一活动,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__),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万。

19.把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20.():40=40:()=15

()

=0.625=()%。

三、判断题

21.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___)

22.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____)

23.比的前项不能为0。(____)

2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___)

25.50比40多._____

四、作图题

26.五、图形变变变。(每题3分,共12分)

1,以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

2,将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3,将旋转后的图形向右平移5格。

4,请画出小红旗按1∶2缩小后的图形。

五、解答题

27.如图是王叔叔坐出租车从家去展览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8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1.8元.

(1)王叔叔家在文化馆_____偏_____的方向上.

(2)王叔叔从家经过文化馆去展览馆要行_____千米的路程.

(3)王叔叔坐出租车从家经过文化馆去展览馆需要_____元出租车费.

28.两列火车从相距570km的两地同时同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km,乙车每小时行80km.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29.看图列算式(或方程)求解.

________人

30.修一段高速公路,总长45千米,开工10天修了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段高速公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知识解答)

31.在图书室借阅图书的期限为10天,10天后超过的天数要按每册0.5元收取延时服务费。小明借了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5页,16天才能全部看完。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每天多看几页才能准时归还而不交延时服务费?

32.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市供电局位于淮海广场________面约20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供电局与淮海广场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

(2)电信大楼位于淮海广场正东约1000米处,请用“·”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3)健康路在淮海广场北约1200米处,并与淮海东路平行,在图上用线表示出来。

33.把40个苹果装在篮子里,每个篮子装的苹果个数同样多.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篮子?

六、计算题

34.求未知数x。

x-x=0.2 x∶1.8=4∶0.6

35.直接写出得数。

1624÷56= 4.5×5.02= 13.05-3.96= 3.15÷15= 1-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D C D C C C

二、填空题

11.3

12.98

13.60;40;0.6;9;六

14.100

15.11 15 19 23 27 291

16.圆曲长方

17.004 7.995

18.30046

19.56

20.64 24 62.5

三、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四、作图题

26.略

五、解答题

27.东北40° 15 29.6

28.3个小时

29.150

30.215天

31.3页

32.(1)正南;1:100000

(2)1000米图上是1厘米,如图:

(3)1200米图上是1.2厘米,如图:

33.8种,

一个篮子装1个,装40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40个,装1个篮子;一个篮子装2个,装20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20个,装2个篮子;一个篮子装4个,装10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10个,装4个篮子;一个篮子装5个,装8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8个,装5个篮子六、计算题

34.x-x=0.2

解: x=0.2

x=0.2÷

x=8.4x∶1.8=4∶0.6

解:0.6x=1.8×4

0,6x=7.2

x=12

35.29; 22.59; 9.09; 0.21;;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甲走的路程比乙多,而乙走的时间比甲多,甲、乙速度的比是( )。

A.3:2

B.5:4

C.6:5

D.25:24

2.图中能作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有()个

A.1 B.2 C.3 D.4

3.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A.条形B.折线C.扇形

4.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A.圆

B.扇形

C.三角形

D.梯形

5.如果两个不同容器的容积相等,他们的体积()

A.相等B.不相等C.无法判断

6.李叔叔家养白兔和黑兔共30只,它们的数量比可能是()。

A.4:1 B.5:2 C.3:1

7.12∶18=2∶应填的数是()

A.14 B.3 C.16 D.15

8.学校买来600本练习本,总价C元,每本练习本()元.

A.600C B.C×600C.C+600 D.C÷600

9.图纸上有5个点,比例尺是1:100,则以下正确的是()

A.BC之间的实际距离是40m

B.由A点先向东,再向南,再向西偏南50°可到达D

C.由E点先向东,再向北偏东40°,再向北可到达B点

D.距离D点的东偏北40°,实际距离5m处是C点

10.把正方形,按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已知量得图上边长为5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A.10 B.100 C.4000 D.1000000

二、填空题

11.一种商品现价是原价的70%,表示降价了(____).一项工程,甲单独修要10天完成,乙单独修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3天能完成了这项工程的(____).

12.一(个)、十、百、千、……都是______,一亿是_____个一千万,10个十万是________.

13.某班一天出勤48人,病事假各1人.这天的出勤率是______.

14.和通分时可以用________作公分母,也可以用________作公分母,但用________作公分母通分时会容易计算一些。

15.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全长的__,是___米.

16.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

5079000≈________150000000元≈________

17.李叔叔2016年6月9日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三年,年利率2.80%,到期时他可取回本金加利息共(_____)元。

18.计算下面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m).

(1) (2)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9.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10厘米,高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0.端午节当天,中百超市上午卖出350个粽子,下午卖出200个,每个粽子a元,这一天卖粽子的总收入是_____元.当a=4时,上午比下午多卖_____元.

三、判断题

21.判断题。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和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相等。()

2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可能相等。(____)

23.冰峰在观察点的东偏北75°。(____)

24.一台电视机的原价是9500元,现在打9折出售,现价是9000元。(_____)

25.在2、3、8、5、2、6、7、2、4这一组数中,它的中位数是4,众数是2.(____)

四、作图题

26.李华同学从家中出发前往外婆家,她先向东偏北45度的方向走了400米,这时李华的表弟在外婆家中发现李华位于外婆家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200米,请画出李华从家中出发到外婆家行进的路线图.(点O表示李华家)

五、解答题

27.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表,请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里程收费(元)

3千米以下 6.00

3千米以上到8千米以下每增加1千米 2.00

8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 3.00

到达目的地后每辆车加收燃油附加费 2.00

小明准备乘出租车外出,已知路程是9.5千米,请你帮小明算一算,他至少要付多少钱?

28.李老师要为学校购买65个小足球,三个商店的定价都是80元一个.甲商店:打七折出售;乙商店:降价10%以后,买四送一(不满四个的按原价的90%计算;丙商店:先打八五折后,再按“满100元减20元”的方式促销).请问,李老师到哪个商店买更省钱?

29.甲、乙两书架共有书108本,乙、丙两书架共有书140本,甲、丙书架上书的本数的比是3∶7,乙书架有书多少本?

30.从A地去B地,货车需要90分钟,客车需要80分钟。货车每分钟行千米,客车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31.青岛至济南高速公路全长318千米,甲乙两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还相距18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2.修一段路,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要12天完成,实际工作时,甲、乙两队合修8天后,甲队休息,乙队又接着工作了 6天才完成任务。这段路甲队独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33.有一个时钟,分针长8厘米,这根分针走一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六、计算题

34.口算

÷=÷=÷4=÷2=÷21=

1÷=÷=6÷=÷=8÷=

35.解方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C A B D D B

二、填空题

11.30% 1 2

12.计数单位十一百万13.96%

14.300 60

15.

16.508万 2亿元17.5420

18.41.04

19.60

20.550a 600

三、判断题

21.√

22.错误

23.错误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解:400÷200=2(厘米)200÷200=1(厘米)

作图如下:

五、解答题

27.5元

28.李老师到丙商店去买最省钱29.84本

30.千米

31.80千米

32.36天

33.24厘米

六、计算题

34.32

35.

北师大版数学《精打细算》教案说课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精打细算》教案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下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

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 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 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 4.6×19+ 5.4×19 5×0.4+8×0.4 9×(5+1.6) (4.6+5.4) ×19 3.6×4×2.5 3.6×(4×2.5)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数学 学科( 五 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所需课时 8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标》或 《 大 纲 》 要 求 教 材 分 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 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 情 分 析 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主要教学策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 计算方法。 2. 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 容(课 题) 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和要 求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 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 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 备 教学时 数 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 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 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 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 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 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 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

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7页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用的示范镜子,图片、胶带、钟表,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趣导入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它昨天下午要

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没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一阵,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起床到镜子前梳妆,巧的很,它家的钟表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刚好是5点,正好,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怎么一下子变成7点多了呢?为什么晚了?同学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的。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 2通过观察图片中小女孩照镜子及你亲自照镜子,你发现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得出规律 1.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镜子内外,形状相同、互相对称,方向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2.即时练习:(课件7-10) 四、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数铅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数铅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1.每组有三个口袋. (1)一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 (2)二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与要数的铅笔数相同). (3)三号口袋里有100根小棍,10根一捆,4号口袋内有39根小棍. 2.计数器. 3.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教师谈话: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些小棍,你们想知道这些小棍有多少根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数一数,看看哪组同学数数的方法最多? 1.请同学们拿出一号口袋. 要求: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想怎么数,再数一数,其他同学看他数的对不对,比一比那组数的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根据学生数数的方法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一个一个的数 二个二个的数 五个五个的数 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来数一数铅笔. 板书课题:数铅笔 3.这是老师买的一些铅笔,请同学们来数一数?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4.请同学们数二号口袋内的小棍. 教师:同学们在数铅笔的时候,你认为哪种方

法最好?为什么? 5.同学们,你们都觉得十个十个的数又快又对,现在,老师这里有10捆小棍,每捆都有十根,请同学们十个十个的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1.每组有三个口袋. (1)一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 (2)二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与要数的铅笔数相同). (3)三号口袋里有100根小棍,10根一捆,4

最新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处罚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单元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单元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单元教学时数 12课时 内容教学时数 精打细算……………………………. 1课时 打扫卫生……………………………… 1课时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人民币兑换……………………….………. 1课时 除得尽吗……………………………. 1课时 调查“生活垃圾”………..……….…… 1课时 练习二……………………………. 2课时 第一次月考……………………………. 3课时 课题一精打细算 教学目标 1、从“买牛奶”的情境中知道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能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算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 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 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 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 —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 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 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 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 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 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 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 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 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 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 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 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 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 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 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 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 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 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 “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 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51 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篇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回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教案一)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体验学习的乐趣。 3、感受集体的温暖,热爱老师和同学。 【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具:教学挂图、数字儿歌和古诗等 场地:校园和教室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第一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消除学生对老师、同伴、学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实现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拓展的目标。 首先,通过教师自我介绍,并拿自己与学生以前的教师做比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走近教师;其次,通过到校园中去观察、计数、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最后,通过猜年龄、说儿歌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与说明】 一、师生互相了解 1、教师自我介绍 师:我姓赵,大家怎么称呼我呀?对,大家可以叫我赵老师。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有我陪同大家一起度过,欢迎我吗? 2、与以前的教师做比较 师:小朋友在入学之前,有的生活在学前班,有的生活在幼儿园,对吧。那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以前的老师是男的,你是女的。 师:说得对。 生2:我以前的老师比你年轻(年老)。 生3:我以前的老师比你胖(瘦)。 生4:我以前的老师没有你漂亮(比你漂亮)。 生5:我以前的老师梳长发,你梳短发。 师:赵老师与你们以前老师的不同地方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对,我们都是老师,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生。 3、猜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刚才把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做了比较,我想大家对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想对赵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吗?我家住在皓月大路188号,花园小区1栋7单元,我家有3口人,分别是我、女儿和爸爸。还想知道老师什么情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生1:你的女儿几岁?叫什么名字? 生2:你喜欢什么? 生3:你多大了? 师:这是一个秘密。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以猜的次数少并且猜中者为优胜。 (学生开始没有目的,一个一个猜测,后来会逐渐摸索到规律,开始确定范围来猜。)如: 生1:25岁。 师:不对。 生2:40岁。 师:不对。 生3:30岁。 师:不对。 生4:老师,你比30大吗? 师:对。 生5:你比40小吗? …… 师:你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了老师的年龄。 4、学生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了解了老师的基本情况,现在,小朋友们互相介绍一下好吗?注意,要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电话号码、喜欢什么等等。 二、数校园中物体的个数 师:同学们互相认识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了。想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大家看过校园之后,要当一个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多少?行吗? (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来到操场,熟悉校园概况,同时到现实的情境中去观察、计数不同物体的数量。时间大约10分钟。回到课堂后,小组同学之间先交流一下看到了什么,有多少,然后每个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汇报得都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计数准确,真能干。 三、看图数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学校今天也开学了。我们去看看好吗?动物学校漂亮吗?在画面上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有什么?有多少?(见课本上的插图)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小动物的课堂,看一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好吗?原来呀,他们正在进行诗歌朗诵大赛,让我们快点加入吧。只要你读出一首诗或者一首儿歌,其中含有一二三等数字,你就能得到奖励。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三到五首儿歌。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再如: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或者: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师:在老师小的时候,经常背诵一首儿歌,想听听吗?“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松树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听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你听过类似的儿歌吗?如: 生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打它们。 生2:我在公益广告中听到这样一首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着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全套教案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课题:合情推理(一)——归纳推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把它们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去。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见书上的三个推理案例,回答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但是推理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可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二、新课讲解: 1、 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2、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由此我们猜想:凸边形的内角和是(2)180n -?? 3、221222221,,,331332333+++<<<+++,由此我们猜想:a a m b b m +<+(,,a b m 均为正实数)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栝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 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整理; ⑵ 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⑶ 检验猜想。 例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1()(1) n a n N n +=∈+,12()(1)(1)(1)n f n a a a =--???-,试通过计算(1),(2),(3)f f f 的值,推测出()f n 的值。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结果预测如下) (1)113(1)1144 f a =-=-= 1213824(2)(1)(1)(1)(1))94936 f a a f =--=?-=?== 12312155(3)(1)(1)(1)(2)(1)163168 f a a a f =---=?-=?=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教法: 问题教学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教具: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 【类型一】 识别立体图形 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 (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 (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 (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 解:(1)物体a ,d ,h ,i ,n 易使人联想起长方体;物体b ,p 易使人联想起正方体;(2)物体g ,m 类似于圆柱;物体l 类似于圆锥;(3)物体e 类似于棱锥;物体f ,k 类似于球. 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2 【类型二】 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 (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 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 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 (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 (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 (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类型三】 几何体的分类 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 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 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 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 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 (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 (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 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 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 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 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