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 2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 2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 2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 2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1 整式

教学目标

1.单项式、单项式的定义.

2.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

3、理解整式概念.

教学重点

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思考下列问题

1.要表示△ABC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要表示它的面积呢?

2.小王用七小时行驶了Skm的路程,请问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结论:

1、要表示△ABC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各边边长.要表示△ABC?的面积需要知道一条边长和这条边上的高.如果设BC=a,AC=b,AB=c.AB边上的高为h,?那么△ABC的周长可

以表示为a+b+c;△ABC的面积可以表示为1

2

2c2h.

2.小王的平均速度是S

t

问题:这些式子有什么特征呢?

(1)有数字、有表示数字的字母.

(2)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之间还有运算符号连接.

归纳: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判断上面得到的三个式子:a+b+c、1

2

ch、

S

t

是不是代数式?(是)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代数式有关的整式.Ⅱ.明确和巩固整式有关概念

)如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正方体的体积为 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出示投影)

结论:(1)正方形的周长:4x . (2)汽车走过的路程:vt .

(3)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六个正方形全等,?所以它的表面积为6a 2;正方体的体积为长3宽3高,即a 3. (4)n 的相反数是-n . 分析这四个数的特征.

它们符合代数式的定义.这五个式子都是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的积,而a+b+c 、12

ch 、

S

t

中还有和与商的运算符号.还可以发现这五个代数式中字母指数各不相同,字母的个数也不尽相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0~P161单项式有关概念. 根据这些定义判断4x 、vt 、6a 2、a 3、-n 、a+b+c 、12ch 、S

t

这些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写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结论:4x 、vt 、6a 2、a 3、-n 、12ch 是单项式.它们的系数分别是4、1、6、1、-1、1

2

.它

们的次数分别是1、2、2、3、1、2.所以4x 、-n 都是一次单项式;vt 、6a 2、?1

2

ch 都是二

次单项式;a 3是三次单项式.

问题:vt 中v 和t 的指数都是1,它不是一次单项式吗?

结论:不是.根据定义,单项式vt 中含有两个字母,所以它的次数应该是这两个字母的指数的和,而不是单个字母的指数,所以vt 是二次单项式而不是一次单项式. 生活中不仅仅有单项式,像a+b+c ,它不是单项式,和单项式有什么联系呢?

写出下列式子(出示投影)

结论:(1)t-5.(2)3x+5y+2z .

(3)三角尺的面积应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即1

2

ab-3.12r 2.

(4)建筑面积等于四个矩形的面积之和.而右边两个已知矩形面积分别为332、433,所以它们的面积和是18.于是得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x 2+2x+18. 我们可以观察下列代数式:

a+b+c 、t-5、3x+5y+2z 、1

2

ab-3.12r 2、x 2+2x+18.发现它们都是由单项式的和组成的

式子.是多个单项式的和,能不能叫多项式? 这样推理合情合理.请看投影,熟悉下列概念.

根据定义,我们不难得出a+b+c 、t-5、3x+5y+2z 、1

2

ab-3.12r 2、x 2+2x+18都是多项式.请

分别指出它们的项和次数. a+b+c 的项分别是a 、b 、c .

t-5的项分别是t 、-5,其中-5是常数项. 3x+5y+2z 的项分别是3x 、5y 、2z .

12ab-3.12r 2的项分别是1

2

ab 、-3.12r 2.

x 2+2x+18的项分别是x 2、2x 、18.

找多项式的次数应抓住两条,一是找准每个项的次数,?二是取每个项次数的最大值.根据这两条很容易得到这五个多项式中前三个是一次多项式,后两个是二次多项式. 这节课,通过探究我们得到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它们可以反映变化的世界.同时,我们也体会到符号的魅力所在.我们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Ⅲ.随堂练习 1.课本P162练习 Ⅳ.课时小结

通过探究,我们了解了整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它们的次数.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65~P166习题15.1─1、5、8、9题. 2.预习“整式的加减”. 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

§15.1.2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1、解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单项式3

22y x -的系数是 、次数是

3、多项式23523m m m +--是 次 项式,其中二次项 系数是 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22与231yx (B )n m 22与22mn (C )ab 3

2

与abc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47()25()3(b a b a b a +-++- 二、探索练习:

1、如果用a 、b 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

为 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 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

2、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

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

数为

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 ●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 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 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b a -2与b a -的差是 (2)、单项式y x 25、y x 22-、22xy 、y x 24-的和为 (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 ( )个棋子,n 个三角形需 个棋子 2、计算:

(1))134()73(22+-++k k k k (2))2()2

1

23(22x xy x x xy x +---

+ (3)[]14)2(53-++--a a a

3、(1)求272--x x 与1422-+-x x 的和 (2)求k k 742+与132-+-k k 的差

4、先化简,再求值:[]

224)32(235x x x x ---- 其中2

1-=x

四、提高练习:

1、若A 是五次多项式,B 是三次多项式,则A+B 一定是

(A ) 五次整式 (B )八次多项式 (C )三次多项式 (D )次数不能确定

2、足球比赛中,如果胜一场记3a 分,平一场记a 分,负一场 记0分,那么某队在比赛胜5场,平3场,负2场,共积多 少分?

3、一个两位数与把它的数字对调所成的数的和,一定能被14 整除,请证明这个结论。

4、如果关于字母x 的二次多项式3322+-++-x nx mx x 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

试求m 、n 的值。

五、小结: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六、作业:第8页习题1、2、3

15.1.2整式的加减(2)

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

表达能力。

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展推理

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I 探索练习: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 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 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4x 3-2x 2)+2(x 3-x 2) (2)(3a 2+2a -6)-3(a 2-1)

(3)x-(1-2x+x2)+(-1-x2)(4)(8xy-3x2)-5xy-2(3xy-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 (2)A-3B

3、列方程解应用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如果三角形中第一个角等于第二个角的3倍,而第三个角比第二个角大15°,那么

(1)第一个角是多少度?

(2)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四、提高练习:

1、已知A=a2+b2-c2,B=-4a2+2b2+3c2,并且A+B+C=0,问C是什么样的多项式?

2、设A=2x2-3xy+y2-x+2y,B=4x2-6xy+2y2-3x-y,若│x-2a│+

(y+3)2=0,且B-2A=a,求A的值。

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0为数轴原点)的对应点如图:

试化简:│a│-│

小结

作业:课本P

习题1.3:1(2)、(3)、(6),2。

14

《课堂感悟与探究》

§15.2.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方法

透思探究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在对新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复习a n 的意义:

a n 表示n 个a 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做底数,?n 是指数.

(出示投影片)

提出问题:

(出示投影片)

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2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师]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运算次数=运算速度3工作时间

所以计算机工作103秒可进行的运算次数为:1012×103. [师]1012×103如何计算呢? [生]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知 1012×103=1210

10)?? 个(10×(10×10×10)=1510

1010)???

个(10=1015.

[师]很好,通过观察大家可以发现1012、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所以我们

把像1012×103的运算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Ⅱ.导入新课 1.做一做 出示投影片:

你发

现了什么?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师]根据乘方的意义,同学们可以独立解决上述问题.

[生](1)25×22=(2×2×2×2×2)×(2×2) =27=25+2.

因为25表示5个2相乘,;22表示2个2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同样道理可得 a 3·a 2=(a·a·a )·(a·a )=a 5=a 3+2. 5m ·5n = (555)??? m 个5

×(555)???

n 个5

=5m+n .

(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启发性设问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生]我们可以发现下列规律:

(一)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幂相乘.

(二)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 2.议一议 出示投影片

[师生共析] a m ·a n 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a m ·a n =()a a a m 个a

·()a a a n 个a

=a a a

(m+n)个a

=a m+n

于是有a m ·a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用语言来描述此法则即为: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道理,深刻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生]a m 表示n 个a 相乘,a n 表示n 个a 相乘,a m ·a n 表示m 个a 相乘再乘以n 个a 相乘,也就是说有(m+n )个a 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可得a m ·a n =a m+n .

[师]也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 3.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

[师]我们先来看例1,是不是可以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呢? [生1](1)、(2)、(4)可以直接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 [生2](3)也可以,先算2个同底数幂相乘,将其结果再与第三个幂相乘,仍是同底数幂相乘,再用法则运算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自己做一遍.每组出一名同学板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生板演: (1)解:x 2·x 5=x 2+5=x 7. (2)解:a·a 6=a 1·a 6=a 1+6=a 7. (3)解:2×24×23=21+4·23=25·23=25+3=28. (4)解:x m ·x 3m+1=x m+(3m+1)=x 4m+1.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例2.受(3)的启发,能自己解决吗??与同伴交流一下解题方法. 解法一:a m ·a n ·a p =(a m ·a n )·a p =a m+n ·a p =a m+n+p ;

解法二:a m·a n·a p=a m·(a n·a p)=a m·a n+p=a m+n+p.

解法三:a m·a n·a p=a a a

m个a ·a a a

n个a

·a a a

p个a

=a m+n+p.

评析:解法一与解法二都直接应用了运算法则,同时还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解法三是直接应用乘方的意义.三种解法得出了同一结果.我们需要这种开拓思维的创新精神.

[生]那我们就可以推断,不管是多少个幂相乘,只要是同底数幂相乘,?就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师]是的,能不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生]a m1·a m2·…·a mn=a m1+m2+mn

[师]太棒了.那么例1中的第(3)题我们就可以直接应用法则运算了.2×24×23=21+4+3=28.

Ⅲ.随堂练习

1.课本P166练习

Ⅳ.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有何新的收获和体会呢?

[生]在探索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时,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生]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应用这个性质时,?我觉得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m、n是正整数).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75习题15.2─1.(1)、(2),2.(1)、8.

《三级训练》

板书设计

§15.2.3幂的乘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 1、计算(1)(x+y )22(x+y )3 (2)x 22x 22x+x 42x

(3)(0.75a )32(4

1

a )4 (4)x 32x n-1-x n-22x 4

教学过程:

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

一、探索练习:

1、 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与(a 2)3的底数、指数。并用乘方的概念

解答问题。 2、(62)4=________3_________3_______3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2a m =a nm ) =__________

(33)5=_____3_______3_______3________3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2a m =a nm ) =__________

(a 2)3=_______3_________3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2a m =a nm ) =__________

(a m )2=________3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2a m =a nm ) =__________

(a m )n =________3________3…3_______3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2a m =a nm ) =__________

即 (a m )n = ______________(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

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

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二、巩固练习:

1、1、计算下列各题:

(1)(103)3 (2)[(3

2

)3]4 (3)[(-6)3]4

(4)(x2)5(5)-(a2)7(6)-(a s)3

(7)(x3)42x2(8)2(x2)n-(x n)2

(9)[(x2)3]7

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5+a5=2a10 ()

(2)(s3)3=x6 ()

(3)(-3)22(-3)4=(-3)6=-36 ()

(4)x3+y3=(x+y)3()

(5)[(m-n)3]4-[(m-n)2]6=0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练习:

1、1、计算5(P3)42(-P2)3+2[(-P)2]42(-P5)2

[(-1)m]2n+1m-1+02002―(―1)1990

2、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

3、、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

4、若x m2x2m=2,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6、已知a m=2,a n=3,求a2m+3n的值.

小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作业:课本P16习题1.7:1、2、3。

《三级训练》

§15.2.3 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符号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成一个体系,研究方法类同,有前两节课做基础,本节课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幂的运算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还是就上节课开课提出的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3103c m ,?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它的体积应是V=(1.13103)3cm 3. [师]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

[生]不是,底数是1.1和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应是积的乘方才有道理.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秒. Ⅱ.导入新课

老师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

出示

投影片

学生探究的经过: 1.(1)(ab )2

=(ab )·

(ab )= (a·a )·(b·b )= a 2b 2,其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 (2)(ab )3=(ab )·(ab )·(ab )=(a·a·a )·(b·b·b )=a 3b 3; (3)(ab )n =()()()ab ab ab n 个ab

=()a a a n 个a

·()b b b

n 个b

=a n b n

2.积的乘方的结果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

乘方等于幂的乘积.

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 (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 3.正方体的体积V=(1.1×103)3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 V=(1.1×103)3=1.14×(103)3=1.14×103×3=1.14×109=1.331×109(cm 3)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a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 a n ·b n =(ab )n (n 为正整数)

分析这个等式:左边是幂的乘积,而且幂指数相同,右边是积的乘方,且指数与左边指数相等,那么可以总结为:

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

看来这也是降级运算了,即将幂的乘积转化为底数的乘法运算. 对于a n ·b n =(a·b )n (n 为正整数)的证明如下:

a n ·

b n =()a a a n 个a

·()b b b

n 个b

──幂的意义

=()()()a b a b a b

n 个(a b)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 )n ──乘方的意义 5.[例3]计算 (1)(2a )3=23·a 3=8a 3. (2)(-5b )3=(-5)3·b 3=-125b 3. (3)(xy 2)2=x 2·(y 2)2=x 2·y 2×2=x 2·y 4=x 2y 4. (4)(-2x 3)4=(-2)4·(x 3)4=16·x 3×4=16x 12.

(学生活动时,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做简单的应用.?可以作如下归纳总结:

1.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即(a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

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如(abc )n =a n ·b n ·c n

(n 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 )n ,a n ·b n ·c n =(abc )n ,(n 为正整数). Ⅲ.随堂练习

1.课本P170练习

(由学生板演或口答) Ⅳ.课时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积的乘方法则,还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生]其实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好多都是由旧知识推理出来的.我现在逐渐体会到温故知新的深刻道理了.

[生]通过一些例子,我们更熟悉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而且还能在不同情况下对幂的运算性质活用.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75习题15.2─1.(5)、(6),2,3题.

2.总结我们学过的三个幂的运算法则,反思作业中的错误. 3.预习“15.2.4 整式的乘法”一节. 板书设计 《三级训练》

§15.3.1 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讲练相结合.

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进一步探索公式的结构特征,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公式实质,学会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31999 (2)99831002

[生甲]直接乘比较复杂,我考虑把它化成整百,整千的运算,从而使运算简单,2001可以写成2000+1,1999可以写成2000-1,那么200131999可以看成是多项式的积,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可以很快算出.

[生乙]那么99831002=(1000-2)(1000+2)了.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运算一下.

[生](1)200131999=(2000+1)(2000-1)

=20002-132000+132000+13(-1)

=20002-1

=4000000-1

=3999999.

(2)99831002=(1000-2)(1000+2)

=10002+100032+(-2)31000+(-2)32

=10002-22

=1000000-4

=1999996.

[师]200131999=20002-12

99831002=10002-22

它们积的结果都是两个数的平方差,那么其他满足这个特点的运算是否也有这个规律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索.

Ⅱ.导入新课

[师]出示投影片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生甲]上面四个算式中每个因式都是两项.

[生乙]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例如算式(1)是x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2)是m与2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3)是2x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4)是x与5y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请同学们动笔算一下,相信你还会有更大的发现.

[生]解:(1)(x+1)(x-1)

=x2+x-x-1=x2-12

(2)(m+2)(m-2)

=m2+2m-2m-232=m2-22

(3)(2x+1)(2x-1)

=(2x)2+2x-2x-1=(2x)2-12

(4)(x+5y)(x-5y)

=x2+5y2x-x25y-(5y)2

=x2-(5y)2

[生]从刚才的运算我发现:

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和我们前面的简便运算得出的是同一结果.

[师]能不能再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生]能.例如:

51349=(50+1)(50-1)=502+50-50-1=502-12.

即(50+1)(50-1)=502-12.

(-a+b)(-a-b)=(-a)2(-a)+(-a)2(-b)+b2(-a)+b2(-b)

=(-a)2-b2=a2-b2

这同样可以验证: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因为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展开后,中间两项是同类项,且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和为零,只剩下这两个数的平方差了.

[师]很好.请用一般形式表示上述规律,并对此规律进行证明.

[生]这个规律用符号表示为:

(a+b)(a-b)=a2-b2.其中a、b表示任意数,也可以表示任意的单项式、多项式.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可以做如下证明:

(a+b)(a-b)=a2-ab+ab-b2=a2-b2.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能不能给我们发现的规律(a+b)(a-b)=a2-b2起一个名字呢?

[生]最终结果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叫它“平方差公式”怎样样?

[师]有道理.这就是我们探究得到的“平方差公式”,?请同学们分别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叙述这个公式.

(出示投影)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运算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它直接运算会很简便,但必须注意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才能应用.

在应用中体会公式特征,感受平方差公式给运算带来的方便,从而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出示投影片)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

(2)(b+2a)(2a-b)

(3)(-x+2y)(-x-2y)

例2:计算:

(1)102398

(2)(y+2)(y-2)-(y-1)(y+5)

[师生共析]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注意公式的结构特征,学会对号入座.在例1的(1)中可以把3x看作a,2看作b.

即:(3x+2)(3x-2)=(3x)2-22

(a+b)(a-b)=a2-b2

同样的方法可以完成(2)、(3).如果形式上不符合公式特征,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转化工作,使它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征.比如(2)应先作如下转化:

(b+2a)(2a-b)=(2a+b)(2a-b).

如果转化后还不能符合公式特征,则应考虑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作如上分析后,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两个例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板演进行评析达到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例1]解:(1)(3x+2)(3x-2)=(3x)2-22=9x2-4.

(2)(b+2a)(2a-b)=(2a+b)(2a-b)=(2a)2-b2=4a2-b2.

(3)(-x+2y)(-x-2y)=(-x)2-(2y)2=x2-4y2.

[例2]解:(1)102398=(100+2)(100-2)

=1002-22=10000-4=9996.

(2)(y+2)(y-2)-(y-1)(y+5)

=y2-22-(y2+5y-y-5)

=y2-4-y2-4y+5

=-4y+1.

[师]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利用平方差公式应注意什么?

[生]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也可以是表示数的单项式、多项式即整式.(2)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3)有些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表面上不能应用公式,?但通过加法或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适当变形实质上能应用公式.

[生]运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才行.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一组闯关练习.优胜组选派一名代表做总结发言.

Ⅲ.随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

计算:

(1)(a+b)(-b+a)

(2)(-a-b)(a-b)

(3)(3a+2b)(3a-2b)

(4)(a5-b2)(a5+b2)

(5)(a+2b+2c)(a+2b-2c)

(6)(a-b)(a+b)(a2+b2)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下知识.

(1)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即(a+b)(a-b)=a2-b2.

(2)公式的结构特征

①公式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

②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③有些式子表面上不能应用公式,但通过适当变形实质上能应用公式.?如:(x+y-z)(x-y-z)=[(x-z)+y][(x-z)-y]=(x-z)2-y2.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79练习1、2.

2.课本P182~P183习题15.3─1题.

《三级训练》

板书设计

§Array 15.3.2.1

完全平方公

式(一)

教学目

(一)教

学知识点

1.完全

平方公式的

推导及其应

用.

2.完全

平方公式的

几何解释.

(二)能

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有了平方差公式的学习基础,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完全平方公式,最后达到灵活、准确应用公式的目的.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片)

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

(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

[生](1)第一天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a2糖.

(2)第二天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b2糖.

(3)第三天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a+b)2糖.

(4)孩子们第三天得到的糖块总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块总数比较,应用减法.即:(a+b)2(a2+b2)

我们上一节学了平方差公式即(a+b)(a-b)=a2-b2,现在遇到了两个数的和的平方,这倒是个新问题.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观察力,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Ⅱ.导入新课

[师]能不能将(a+b)2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呢?

[生]可以.我们知道a2=a2a,所以(a+b)2=(a+b)(a+b),这样就转化成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了.

[师]像研究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探究一下(a+b)2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出示投影片)

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p+1)2=(p+1)(p+1)=_______;

(2)(m+2)2=_______;

(3)(p-1)2=(p-1)(p-1)=________;

(4)(m-2)2=________;

(5)(a+b)2=________;

(6)(a-b)2=________.

[生甲](1)(p+1)2=(p+1)(p+1)=p2+p+p+1=p2+2p+1

(2)(m+2)2=(m+2)(m+2)=m2+2m+m22+232=m2+4m+4

(3)(p-1)2=(p-1)(p-1)=p2+p2(-1)+(-1)2p+(-1)3(-1)=p2-2p+1

(4)(m-2)2=(m-2)(m-2)=m2+m2(-2)+(-2)2m+(-2)3(-2)=m2-4m+4 (5)(a+b)2=(a+b)(a+b)=a2+ab+ba+b2=a2+2ab+b2

(6)(a-b)2=(a-b)(a-b)=a2-ab-ab+b2=a2-2ab+b2

[生乙]我还发现(1)结果中的2p=22p21,(2)结果中4m=22m22,(3)、(4)与(1)、(2)比较只有一次项有符号之差,(5)、(6)更具有一般性,我认为它可以做公式用.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可以用语言叙述吗?

[生]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生]它是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能不能叫完全平方公式呢?

[师]很有道理.它和平方差公式一样,使整式运算简便易行.?于是我们得到完全平方公式:

文字叙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符号叙述:(a+b)2=a2+2ab+b2(a-b)2=a2-2ab+b2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几何角度去解释完全平方差公式.

(出示投影片)

你能根据图(1)和图(2)中的面积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吗?

[生甲]先看图(1),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

[生乙]还可以看出大正方形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生丙]阴影部分的正方形边长是a,所以它的面积是a2;另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b,所以它的面积是b2;另外两个矩形的长都是a,宽都是b,所以每个矩形的面积都是ab;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其面积是(a+b)2.于是就可以得出:(a+b)2=a2+ab+b2.这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生丁]那么,我们可以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来研究图(2)的几何意义了.如图(2)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它的面积是a2;矩形DCGE与矩形BCHF是全等图形,长都是a,宽都是b,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a2b;正方形HCGM的边长是b,其面积就是b2;正方形AFME的边长是(a-b),所以它的面积是(a-b)2.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EM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两个矩形DCGE和BCHF的面积再加上正方形HCGM的面积.?也就是:(a-b)2=a2-2ab+b2.这也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师]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现在,大家可以轻松解开课时提出的老人用糖招待孩子的问题了.

(a+b)2-(a2+b2)

=a2+2ab+b2-a2-b2=2ab.?于是得孩子们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总数比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多2ab块.

应用举例: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测试题(一)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计算3 212ab ??-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6381b a B. 6361b a C. -6361b a D. -6381b a 2.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2(x-y )=2x-2y B. x 2-2x+1=x (x-2)+1 C. x 2-x-2=(x-1)(x+2) D. x 2y+y=y (x 2+1) 3. 下列单项式中,与单项式-6a 2b 3相乘,所得到的乘积是-2a 3b 4的是( ) A.3ab B.3 1ab C. 3a 5b 7 D.12a 5b 7 4. 已知a+2b=5,ab=2,则代数式(a-5)(2b-5)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5. 小虎在利用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计算时,不小心用墨水将式子中的两项染黑:(2x +■)2=4x 2+12xy +■,则被染黑的最后一项应该是( ) A.3y B.9y C.9y 2 D.36y 2 6.若长方形的面积是4a 2+8ab+2a ,它的一边长为2a ,则它的周长为( ) A.2a+4b+1 B.2a+4b C.4a+4b+1 D.8a+8b+2 7. 若要得到(a-2b )2,则代数式(a+b )(a+4b )应加上( ) A. ab B. -ab C. 9ab D. -9ab 8.若2x+y-2=0,则9x ×3y -1的值为( ) A.-10 B.8 C.7 D.6 9. 若n 是正整数,则关于多项式(n+2)2-n 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能被2整除 B. 一定能被4整除 C. 一定能被8整除 D. 一定能被n+1整除 10. 如果图1-①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图1-②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2,那么(S 12-2S 1S 2+S 22)÷b 2的值为( ) A. a 2-2ab+b 2 B. a 2+b 2 C. a 2-2ab D. 2ab+b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精华版)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4 (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 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 用长度增色为l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离地面1.5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10<2 .0x 分析巩固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2) m 与2的差小于3 2; (3) x 的 3 1 与4的和不是正数; (4)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3。 解答:(1)a 的相反数是-a ,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所以“a 的相反数是正数”就是-a >0; (2)“m 与2的差”就是m-2,“ 差小于 32”即是m-2<3 2 ; (3)“x 的31”就是31x ,“x 的31与4的和不是正数”就是3 1 x+4≤0; (4)“y 的一半”不是2 1 y,“x 的2倍”就是2x ,“不小于3”即指大于或等于3,故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就是2 1 y+2x ≥3。

2020-2021学年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一)及答案-精编试题

第12章(整式乘除)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32()x -的结果是( ). A. -5x B. 5x C. -6x D. 6x 2.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x+x =2x B. 2x x x ?= C. 2x ÷2x =0 D. 22 (3)6x x = 3.若(x-b)(x-2)展开式中不含有x 的一次项,则b 的值为( ). A.0 B.2 C.-2 D.±2 4.三个连续偶数,若中间的一个为m ,则它们的积是( ). A.366m m - B.34m m - C.34m m - D.3m m - 5.已知M 2(2)x -=53328182x x y x --,则M =( ). A.33491x xy --- B.33491x xy +- C.3349x xy -+ D.33491x xy -++ 6.若a+b=0,ab=-11,则22a ab b -+的值是( ). A.33 B.-33 C.11 D.-11 7.下列各式能分解因式的是( ). A.21x -- B.214 x x -+ C.222a ab b +- D.2 a b - 8.若22(3)16x m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m 的值等于( ). A.3 B.-5 C.7 D.7或-1

9.已知a+b=2,则224a b b -+的值是( ). A.2 B.3 C.4 D.6 10.已知x 为任意有理数,则多项式2114 x x -+-的值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备用题: 1.若3122m m n n x y x y -++99x y =,则m-n 等于( ). A.0 B.2 C.4 D.无法确定 2.设2(32)m n +=2(32)m n P -+,则P 是( ). A.12mn B.24mn C.6mn D.48mn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计算:2232a b ÷(-4ab)= . 12.计算1600-39.8×40.2= . 13.分解因式:224129x xy y -+= . 14若m x =9,n x =6,k x =4,则m n k x -+= . 15.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81.510?km ,光速是5310?km/s ,则太阳光射到地球上约需__s. 16.方程(3x+2)(2x-3)=(6x+5)(x-1)的解为 . 17.已知1x x -=2,则221x x += . 18.已知a+b=4,ab=3,则代数式32232a b a b ab ++的值是 . 19.若232x x --=2 (1)(1)x B x C -+-+,则B = ,C = . 20.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利用“因式分解”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理是:如多项式44x y -=22 ()()()x y x y x y -++,若x =9,y =9时,则各因式的值为x-y=0,

整式的乘除教学设计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一、单元设计总体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是继七年级代数式中学习了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后,进一步学习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的延续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以及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因式分解等运算,整式的乘除法既是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也是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基础,所以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整式的乘法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其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要综合运用乘法分配律、交换律及幂的运算法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教材中两种因式分解方法的引入,都紧紧扣住这一关键,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多项式乘法出发,根据相等关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2、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22))((b a b a b a -=-+;2222)(b ab a b a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应有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整式的 乘除》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果a m﹣1?a3=a6,那么m的值是() A.4B.3C.2D.1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3?a2=a6B.(a2b)3=a6b C.a3+a2=a5D.(﹣x)5?(﹣x)3=x8 3.计算16a÷4a的结果是() A.4B.12C.4a D.12a 4.如图所示分割正方形,各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验证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是() A.(y+x)2=y2+xy+x2B.(y+x)2=y2+2xy+x2 C.(y+x)(y﹣x)=y2﹣x2D.(y+x)2﹣(y﹣x)2=4xy 5.把多项式8a2b2﹣16a2b2c2分解因式,应提的公因式是() A.8a2b2B.4a2b2C.8ab2D.8ab 6.下列计算:①a9÷(a7÷a)=a3;②3x2yz÷(﹣xy)=﹣3xz;③(10x3﹣16x2+2x)÷2x=5x2﹣8x;④(a﹣b)6÷(a﹣b)3=a3﹣b3,其中运算结果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计算1.252019×(﹣)2021的值是() A.B.﹣C.D.﹣1 8.化简:(﹣2a)?a﹣(2a)2的结果是() A.0B.2a2C.﹣4a2D.﹣6a2 9.如果(x2+x﹣3)(x2﹣2x+a)的展开式中不含常数项,则a的值是()

A.B.0C.5D.﹣5 10.计算20192﹣2018×2020的结果是() A.﹣2B.﹣1C.0D.1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计算:3a2b3?2a2b=;﹣2x(x﹣2)=. 12.因式分解:x3y(a﹣b)﹣xy(b﹣a)+y(a﹣b)=. 13.李明爬山时,第一阶段的平均速度是v,所用时间为t1;第二阶段的平均速度为,所用时间是t2;下山时,李明的平均速度保持为3v,上山路程和下山路程相同.李明下山所用时间是. 14.计算(﹣3x2y3)(﹣)2=. 15.计算:(﹣2)2019×(﹣)2018=. 16.分解因式:x3﹣2x2﹣3x=. 17.计算: (1)(a m)3?a2÷a m=. (2)22a?8a?42=2(). (3)(x﹣y)(x+y)(x2﹣y2)=. (4)32005×()2006=. 18.(﹣ab2)5?(﹣ab2)2=,(﹣x﹣y)(x﹣y)=,(﹣3x2+2y2)()=9x4﹣4y4. 19.计算:(﹣12)15÷(﹣12)8=(结果用12的幂的形式表示). 20.232﹣1必能被10~20之间的整除.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1.(﹣2x3)2﹣(3x2)3﹣[﹣(2x)3]2. 22.用简便方法计算: (1)99×101; (2)752+252﹣50×75. 23.计算下列各题: (1)[(xy2)2]3+[(﹣xy2)2]3;

(完整版)第12章整式的乘除知识点总结1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总结(1) 、同底数幕的乘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则:同底数幕相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a m a n _____________ . 3该公式可以反向利用,即a mn _______________ 4.相关的结论: ______ (n 为偶数) ______ (n 为奇数) _____________ ( n 为偶数) ______________ ( n 为奇数) 二、幕的乘方 1?法则:幕的乘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a m n ___________ . 3该公式可以反向利用,即a mn __________ = _______ . 三、积的乘方 1. 法则:积的乘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式:ab n ____________ . 3该公式可以反向利用,即a n b n ____________ . 4若 a 2 3,b 3 2,则a 4b 6 ____________ . 2014 (1) (2) A 5计算:2 2013

四、同底数幂的除法 1.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公式可以反向利用,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3 4. a a ________________ . 74 5. 2a 72a 4 ___________ . 63 6. a b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要在结果里面保留. 六、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______________ ,再将所得的积__________ . 1.在进行运算时,要用到乘法______________ ,同时还要注意符号问题: 同号________ ,异号_________ . 七、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八、多项式的标准形式多项式的标准形式中,各个单项式之间是相加的. 1.把多项式2x2 3x 6 化为标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多项式中不含某项的问题

整式的乘除教案

6、1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p n m p n m a a a a++ = ?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 +(m、n均为正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乘方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开展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习的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具体做法: 1.将学生视情况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合作探究 例观察下列两小题中的两个幂有什么共同点? (1) a3· a2 = ( ) (2) 102×105 = ( ) 2.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加深对幂的意义的理解,总结得到。 a3·a2 = ( a · a · a ) ·( a · a ) = a · a · a · a · a =a( 5 ) =a(3 )+( 2 ) 102× 105 = (10×10 ) × (10×10×10×10×10 ) =10×10×10×10×10×10×10 =10(7) = 10( 2 )+( 5 ) 3.形成法则 a m·a n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 a m·a n =(a·a·…·a)(a·a·…·a) m个a n个a = a·a·…·a (m+n)个a = a(m+n) 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 应用新知 通过课本例题和做一做,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发展数感 例1 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1) 10 5× 10 3 (2) x 3· x4 (3) 3 2×33 ×34 (4) y ·y2·y4 例2 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1) (-a) · (-a)3 (2) y n· y n+1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3、10、4 6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 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a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x>0)、 0、42、-2、 1 x y + 、x y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 +(x≥0,y≥0);不是二 次根式的有:33、1 x 、42、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31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 3 当x ≥ 1 3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 2 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练习题 资料编号:202008062326 1. 计算()2 3a -的结果是 【 】 (A )5a (B )5a - (C )6a - (D )6a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42 222x x = (B )523x x x =? (C )()52 3x x = (D )()1122 +=+x x 3. 计算()()22-+x x 的结果是 【 】 (A )42-x (B )24x - (C )24x + (D )22x + 4. 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 】 (A )()222 42n m mn = (B )()222 42n m mn =- (C )()663 2282n m n m = (D )()553 2282n m n m -=- 5. 一种计算机每秒可做8104?次运算,则它工作4102?秒运算的次数为 【 】 (A )9108? (B )10108? (C )11108? (D )12108? 6.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222 b a b a +=+ (B )()222 2b ab a b a --=- (C )()()22222b a b a b a -=-+ (D )()222 2a ab b a b +-=- 7. 若()()n x x mx x ++=-+3152,则m 的值为 【 】 (A )5 (B )5- (C )2 (D )2- 8. 若12,7==+mn n m ,则22n mn m +-的值是 【 】 (A )11 (B )13 (C )37 (D )61 9. 若c b a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22 b c a --的值 【 】 (A )一定为正数 (B )一定为负数 (C )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 (D )可能为0 10. 若1,3=+=+y x b a ,则代数式2008222+--++y x b ab a 的值为 【 】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上第12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整理版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计算22(3)x x ?-的结果是() A .26x - B .35x C .36x D .36x -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054a a a = B .4312a a a =÷ C .532a a a =+ D .a a a 45=- 3.计算)3 4()3(42y x y x -?的结果是() A.26y x B.y x 64- C. 264y x - D. y x 83 5 4.÷c b a 468()=224b a ,则括号内应填的代数式是() A 、c b a 232 B 、232b a C 、c b a 242 D 、 c b a 2421 5.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1)1)(1(2-=-+x x x B. 1)2(122+-=+-x x x x C. )4)(4(422y x y x y x -+=- D. )3)(2(62-+=--x x x x 6.下列多项式,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有() ①22y x +②22y x +-③22y x --④2 2y xy x ++ ⑤222y xy x -+⑥2 244y xy x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7.如果()()q px x x x ++=+-232恒成立,那么q p ,的值为() A.=p 5,=q 6 B.=p 1,=q -6 C.=p 1,=q 6 D.=p 5,=q -6 8.如果()1593 82b a b a n m m =?+,那么() A.2,3==n m B.3,3==n m C.2,6==n m D.5,2==n m 9.若()(8)x m x +-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 A.8 8.-8 C.0 D.8或-8 10.若等式()()22b a M b a +=+-成立,则M 是() A.ab 2 B.ab 4 C.-ab 4 D.-ab 2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计算:._______53=?a a ._______2142=÷-a b a ._____)2(23=-a 12.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3)(2(=+-x x 13.计算:._________________)12(2=-x 14.因式分解:.__________42=-x 15.若35,185==y x ,则y x 25-= 16.若122=+a a ,则1422++a a = 17.若代数式2439x m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____. 18.已知03410622=++-+n m n m ,则n m +=. 三、解答题(共46) 19.计算题(12分)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15.1.1 整式 教学目标 1.单项式、单项式的定义. 2.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 3、理解整式概念. 教学重点 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思考下列问题 1.要表示△ABC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要表示它的面积呢? 2.小王用七小时行驶了Skm的路程,请问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结论: 1、要表示△ABC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各边边长.要表示△ABC 的面积需要知道一条边长和这条边上的高.如果设BC=a,AC=b,AB=c.AB边上的高为h,?那么△ABC的周长可以表示为a+b+c;△ABC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ch. 2.小王的平均速度是. 问题:这些式子有什么特征呢? (1)有数字、有表示数字的字母. (2)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之间还有运算符号连接. 归纳: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判断上面得到的三个式子:a+b+c、 ch、是不是代数式?(是)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代数式有关的整式. Ⅱ.明确和巩固整式有关概念 (出示投影) 结论:(1)正方形的周长:4x. (2)汽车走过的路程:vt. (3)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六个正方形全等,?所以它的表面积为6a2;正方体的体积为长宽高,即a3. (4)n的相反数是-n. 分析这四个数的特征. 它们符合代数式的定义.这五个式子都是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的积,而a+b+c、 ch、中还有和与商的运算符号.还可以发现这五个代数式中字母指数各不相同,字母的个数也不尽相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0~P161单项式有关概念. 根据这些定义判断4x、vt、6a2、a3、-n、a+b+c、 ch、这些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写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结论:4x、vt、6a2、a3、-n、 ch是单项式.它们的系数分别是4、1、6、1、-1、.它们的次数分别是1、2、2、3、1、2.所以4x、-n都是一次单项式;vt、6a2、? ch都是二次单项式;a3是三次单项式. 问题:vt中v和t的指数都是1,它不是一次单项式吗? 结论:不是.根据定义,单项式vt中含有两个字母,所以它的次数应该是这两个字母的指数的和,而不是单个字母的指数,所以vt是二次单项式而不是一次单项式. 生活中不仅仅有单项式,像a+b+c,它不是单项式,和单项式有什么联系呢? 写出下列式子(出示投影) 结论:(1)t-5.(2)3x+5y+2z.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检测题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若3·9m ·27m =321 ,则m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2.已知实数满足,则代数式的值为( ) A. B. C. D. 3.若与互为相反数,则的值为( ) A.1 B.9 C.–9 D.27 4.下列运算中,准确的个数是( ) ①,②,③ ④ , ⑤1 . A.1 B.2 C.3 D.4 5.将一多项式,除以后,得商式为,余式为0,则( ) A.3 B.23 C.25 D.29 6. 下列运算准确的是( ) A .a +b =ab B .a 2?a 3=a 5 C .a 2+2ab -b 2=(a -b )2 D .3a -2a =1 7.多项式①;②;③ ; ④,分解因式后,结果中含有相同因式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8.下列因式分解中,准确的是( ) A. B. C. D. 9.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若边长增加,则新正方形的面积增加了( ) A. B. C. D.无法确定 10.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如图①),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②),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能够验证(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若把代数式x 2 -2x -3化为(x -m )2 +k 的形式,其中m ,k 为常数,则m + k = . 12.现在有一种运算:,能够使: ,,如果 ,那么 ___________. 第10题图

(完整版)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整式的乘除教案(最新整理)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重点)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相关运算.(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2015 年9 月24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简称:NASA)对外宣称将有重大发现宣布,可能发现除地球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2014 年,NASA 就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行星是第一颗在太阳系外恒星旁发现的适居带内、半径与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环绕红矮星开普勒186,距离地球492 光年.1 光年是光经过一年所行的距离,光的速度大约是3×105km/s.问: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多远(1 年=3.1536×107s)? 3×105×3.1536×107×492=3×3.1536×4.92×105×107×102=4.6547136×10×105×107×102. 问题:“10×105×107×102”等于多少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同底数幂的乘法 【类型一】底数为单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计算:(1)23×24×2; (2)-a3·(-a)2·(-a)3; (3)m n+1·m n·m2·m. 解析:(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算乘方,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1)原式=23+4+1=28; (2)原式=-a3·a2·(-a3)=a3·a2·a3=a8; (3)原式=m n+1+n+2+1=a2n+4. 方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只有在底数相同时才能使用;单个字母或数可以看成指数为1 的幂,进行运算时,不能忽略了幂指数1. 【类型二】底数为多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计算: (1)(2a+b)2n+1·(2a+b)3·(2a+b)n-4; (2)(x-y)2·(y-x)5. 解析:将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解:(1)原式=(2a+b)(2n+1)+3+(n-4)=(2a+b)3n; (2)原式=-(x-y)2·(x-y)5=-(x-y)7. 方法总结: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相乘时,先把底数统一,再进行计算.(a-b)n=(b-a)n(n为偶数), {-(b-a)n(n为奇数).)【类型三】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求代数式的值 若82a+3·8b-2=810,求2a+b 的值. 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a、b 的关系,根据a、b 的关系求解.解:∵82a+3·8b-2=82a+3+b-2=810,∴2a+3+b-2=10,解得2a+b=9. 方法总结:将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底数相同,那么指数也相 同.变式训练:本课时练习第 6 题 【类型四】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 已知a m=3,a n=21,求a m+n 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