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聊城高一期末)下面两幅图片是俄国十月革命前不同阶层人们生活状况的显著对比。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B )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战争使广大人民饱受苦难D.俄国经济的落后性

[解析] 由两幅图片的对比可以看出,当时俄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

2.(2018·蚌埠高一联考) “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 B )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材料中“3月8日到12日”“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的信息说明的是俄国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应该是一战时期沙皇政府,故此次革命应该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故B项正确。

3.《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D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解析] 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表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4.(2018·常州高一检测)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B )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解析] 二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使俄国从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5.(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实际掌握俄国国家政权的是( D )

A.沙皇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而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项。

6.(2018·延吉高一联考)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的这一主张( D )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直接导致十月革命的发生

C.违背了无产阶级革命原则D.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策略

[解析] 材料“1917年4月”“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策略,故D项正确,B、C 两项错误;当时俄国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A项错误。

7.(2018·岳阳高一联考)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 A.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B.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解析] 材料“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强调俄国国内矛盾尖锐,不可调和,说明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不符,排除;C、D两项都是具体的原因,包含在A项中。故选A项。

8.(2018·吉林高一检测)“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D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解析]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排除;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错误。

9.(2018·临沂高一期末)观察下列图片:

以上图片说明( A )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就实行农业集体化

[解析] 苏联的公有制1936年才确立,十月革命后仍然是私有制,排除B项;十月革命后,苏俄虽然退出了一战,但随之而来的是三年国内战争,排除C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1927年实行的,不是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排除D项。

10.(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C.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它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最终变为现实。A项与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社会现实不吻合;B项是指马克思主义诞生;C

项是指巴黎公社。

11.(2018·黄山高一检测)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的理解。“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D项错。答案选C项。

1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哪些方面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B )

①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③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④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这种说法不正确,这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也不是对其理论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由于脱离了时代,他的理论在西方没有市场……但在东方,却被列宁原封不动地全面继承下来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都一一在十月革命后实现了,说明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

——整理自(德)诺伊贝尔《德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节选)

在彼得格勒,政权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一致举行起义的士兵和工人没有流血就取得了胜利。克伦斯基政府倒台了。委员会号召前线和后方的人们不要受人挑拨离间,而要支持彼得格勒苏维埃和革命的新政权。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的组织者(文献与史料)》

材料三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学者认为“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继承者”的理由。

[解析] 结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实践作答。

[答案] 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践了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理论。

(2)材料二主要包含了哪些信息?由此判断革命的性质。

[解析] 结合材料归纳主要信息,进而分析革命的性质。

[答案]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无产阶级推翻;号召人们支持新政权;新政权将立即着手解决和平、土地与民主问题。这场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国家管理机构是公社委员会;第二小问,结合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政治措施归纳。

[答案] 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917年10月23日)》

材料三推翻沙皇专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材料四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答案]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不同:“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胜利,而此时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3)据材料三、四分析,俄国人民当时有什么要求。

[答案] 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