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吨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47~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 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

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小组内交流。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1.展示用吨做单位的物体。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用吨做单位的? 生1: 生2: …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看… 大象体重4吨 坦克的重量超过了30吨 一条成年的蓝鲸体重能超过120吨 一辆卡车载重 4 吨 一节火车皮运载煤炭的重量60吨左右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齐读) 2、归纳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板书:吨——千克——克) 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有什么区别?(很重、一般、很轻) 3.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那就来听听吨的自我介绍吧(播放课件) (1)课件展示: ①每瓶营养快线1千克, 1000瓶这样的营养快线重1吨。 ②每袋的大米100千克,接着出示2袋、3袋、4袋、……10袋。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1吨=1000千克。 ③每头奶牛重500千克,两头奶牛一共重1000千克。这样的两头奶牛一共重也是1吨。 师:看了“吨”的展示,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后,板书:1吨(T)=10 00千克(kg)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吨=1000千克,那么3吨=( 3000 )千克6000千克=( 6)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练一练: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3)实践体验一吨的重量。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这个新朋友,又知道了1吨=1000千克,那么1吨有多重,你想体验一下吗? ①拎一拎:一瓶水重20千克。(让学生上来拎一拎或是抱一抱,说 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要求: 1、排队,每个同学使劲地拎一拎或抱一抱本组的水瓶,实在抱不动,就 不要为难,抱完就回去。 2、组内说一说感受。 算一算:一瓶水约重20千克,(50)瓶这样的水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

《吨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新青岛版二下数学: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求未知加数教案.doc

求未知加数 教学内容:书62页,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 、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 教师充分运用教具,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结合学具和情境图,合作交流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和采纳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优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情景图、数字卡、算式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三、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先让学生看清盒子里如果放满就是10个苹果已经放了几个?再放几个就是10个。 板书:8+()=10。 揭题:()里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里应该填2?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4、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里填2。 小结:从小组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四、应用扩展 独立完成6+()=10 “想想做做” 第1题——信鸽送信。 1

最新整理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单位: 学情和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 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 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课前活动: 1.交流学生体重。 2.猜老师体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小白鼠和兔子加质量单位。 师:上周六,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动物园时,把部分动物的体重给记录了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0

一只兔子大约重 2 师:他记录得怎么样啊?哎呀,真是个小马虎!咱们帮他补上吧。 师追问:为什么用克作单位?是啊,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板书:克)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g)那一只小白兔大约重多少呢?这次你们为什 么用千克做单位呢?对,记录像小白兔这样的一般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千克作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kg)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为小白鼠和小兔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引出了克、千克,并进 行适当的归整: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回忆大象的质量单位,引出“吨”。 (出示大象图片)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课外阅读中看到有关大象的资料时是用什么来做 它的质量单位的?为什么不用千克或者克呢?像大象这样比较重的物品,我们通常用“吨”来作它的质量单位。(板书:吨) 师:除了大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很大很重,比较适合用吨作单位呢? 生活中通常用“吨”作质量单位的物品可多了!(点击课件出示鲨鱼、恐龙、孔子雕像、儿童 号飞机的雕塑、大飞机、码头的货物、货物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 小结:通常我们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就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 同学们,关于吨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象质量单位的回忆,引出今天要认识质量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吨,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图片展示等途径,向学生提供丰 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新知,亲身体验。 (一)、体验不同重量,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1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老师这里有一袋大米,重10千克,谁愿意到前面来搬一搬?请2~3名同学搬一搬并 谈谈感受。 2、体验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同学们,这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合起来是多少千克?老师这里就准备 了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谁愿意来试试?

(完整版)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求未知加数》教案范文_题型归纳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求未知加数》教案范文_题型归纳 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想想说说”习题。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反站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能力、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对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透发参与 1.小猴子聪聪想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一些了,盒子没有装满。你愿意帮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索,体验合作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桃子,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2.学生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观察,发现有两个空格,就知道再放2个桃子进去就满10个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了。 (3)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4)联系减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演示,聪聪来到小河边,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让两块石头的数字相加等于10才能拼好小桥,快来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2.小游戏:找朋友。 3.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每个小组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号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出题,然后个组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各组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师:小猴子聪聪过了桥,来到了城堡的门口,特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的门上三把大锁。(锁上有求未知加数的算式()+()=9,六把钥匙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小猴子选好钥匙吗? 学生同桌交流,作为兴趣题。 四、小结:略

三年级吨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吨的认识教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一、学科小学数学二、课例名称吨的认识三、执教教师四、指导教师五、课型新授课六、年级三年级七、教材版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学情分析: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

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估计教师的体重。学生自由估计。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2、引入吨。(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幻灯片)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 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指出:同学们的平均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五、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 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 了吗? (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图) 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1000千克(1吨)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3 求未知加数丨苏教版_31390

《求未知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简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 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茄子老师送了一大盒礼物给小兔子,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吗? [设计思路:由茄子老师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这个盒子里有8个苹果。 提问: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现在已经装了8个? 板书:8+()=10 这个算式就读作:8加几等于10。 指名说说这个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 (2)提问:这里的()里为什么没有数呀? 预设: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例7、第32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想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概念,掌握吨与千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课件显示: 6千克=( )克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5400克=( )千克( )克在下面的()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一袋大米重50() 一个一元硬币重10()小明重26() 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吨的认识 1、师: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课件播放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学生齐读这句话.) 2、感知1吨的重量. (1)师: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这样的大米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求未知加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求未知加数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书62页,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 、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 教师充分运用教具,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结合学具和情境图,合作交流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和采纳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优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情景图、数字卡、算式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三、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先让学生看清盒子里如果放满就是10个苹果已经放了几个?再放几个就是10个。 板书:8+()=10。 揭题:()里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里应该填2?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4、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里填2。 小结:从小组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四、应用扩展 独立完成6+()=10 “想想做做” 第1题——信鸽送信。

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 张卉

《吨的认识》教材分析 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张卉 一、教什么: (一)知识点: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联”在哪儿?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来看: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克与千克》中体会了克与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 2.从教材的编排来看: 学习的内容是逐步深入细化的,二年级的学习也是三年级学习《吨的认识》的铺垫和基础。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三)“新”在哪儿? 1.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2.更复杂点的单位换算,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的安排更难了:由二年级的解决问题中三选一的推理,到三年级的需要分析计算解决的时间问题。由以前的“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到现在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也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上对学生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要求。 二、怎样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蓝鲸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成年蓝鲸体长可达33米,重可达190多吨,比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还重10~30倍或150头牛的重量。一只成年蓝鲸体形之大,嘴里可以容纳下一只大象!)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时10求未知加数教案 (2)

课时10 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 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 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已经装了几个? 还差几个? (2)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 8 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 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 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 (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 10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讨论后形成如下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7)思考:6+()=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 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

2.延伸。 (1)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 4+()=10 3+()=7 ()+5=10 7+()=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 形,()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 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汇报交流时,说说这样 连的理由。 3.完成第5题。 (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 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一吨的感性认识,知道吨和千克的进率,能进行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2.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物体质量,能够借助生活素材,体会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建立质量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估计、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形成1吨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一吨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5kg油一桶,10kg酱油一桶,25kg大米1袋。 课前三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有关质量的单位,以前你们学过质量单位吗?都有什么啊? 学生:克和千克。 教师:克和千克是我们已经熟知的质量单位,有关质量单位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1个硬币大约重1克,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学生:1千克=1000克,字母表示等等。 (如有生提到吨,师:你提到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 教师:看来大家对质量单位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质量单位。 二、激趣导入,感受单位产生的必要 1.了解了那么多质量单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们的重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60() 一只鸭子3() 一匹马380() 一辆客车载重4() 1头大象的体重7() 小结:当计量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时,需要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吨的知识。【板书:吨】同学们一起写一写。 质疑:吨和克、千克一样,同样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那么关于吨,你想要了解什么?或者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学习吨?1吨有多重?什么时候用到吨? 生:…… 教师:这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看看通过这节课能不能解决你们的困惑。 2. 出示图片(教材20页): (1)你能读懂图上的这些信息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图,说出每幅图上信息表示的意思。

吨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千克、克)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千克=1000克) 2、填空。 6千克=()克 8000克=()千克 一袋方便面重105 ()一袋食盐重500 () 一只兔子大约重2()一头牛约重500() 同学们的体重大约是25() 一个苹果重100()一筐苹果重30() 一卡车苹果重2() 一卡车苹果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3、小结。 克、千克和吨都是用来计量物品的重量的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头牛约重500千克,两头牛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在班内找25千克的4名同学,让一部分同学们上来背一背,感受有多重。这4名同学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千克?(100千克)你们能背动100千克吗?(不行)像这样的40名同学一共有多重呢? 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3、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到的一些知识。 4、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