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

师生问好

我问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

生:西湖

生:九华山

生:青岛

师:到过这地方吗?

板书庐山

生:有香庐峰

师: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苏轼到过,题西林壁。

生背

师:庐山的云雾的特别美,看看飘渺的云雾。据统计云雾有,看老师写瀑布

师:板书

师:唐代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

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资料

生:说有关李白的资料。从网上及有关书上找到的资料,读的不怎么通顺。

师:跟着学生读,帮助学生不会读的

师:他的诗歌颂祖国河山的,有九百多首。望是什么意思?

生:远看清楚,近看不清楚

师:这首诗会背吗

生:会背

生:生背

师:有多少同学会背

生:齐读

师:背的真好,我们合作一次,你们背我来写,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跟着我一直写。生读师写

香炉峰

[此处关于语文的事太多,时间浪费的太多]

师:会背了,会写了,能读好这首诗吗?

生:读

师:很美呀,不但正确、有利于,有快有慢,读出节奏美。

生:读

师:从他的读中好像读到了什么规律呀?看看有什么规律吗?

师:每个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韵,

生:读。

师:把诗读正确、流利,还要明白这首诗写的什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自己学自己的。默读。

生:读,自己画。

师:作者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主要描写了瀑布

师:还有吗

生:紫色的云雾

师:什么地方的

生:香炉峰

师:从哪儿看瀑布

生:在山下看的

师:不同的意见

生:远处山看的

师:观看瀑布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要把瀑布当作银河

师:出示瀑布图落差

150米

师:在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生:挂在山前面的一条河流

师:哪几个字特别好

生:生与挂

师:师将这两个字加点

师:云雾就像是从香炉峰中冒出来一样

生:挂用的,远处看,像白练挂在山头

师:瀑布是什么样子,是流动的,流动的瀑布是什么呀,就像一条大河,挂在。读,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生:读

师:远看瀑布看到的情况,又看到什么?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银河的落九天

师:为什么在三千尺?作者量过高度,作者为什么用三千尺

生:说明瀑布很长很长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

生:赠汪伦

生:万重山

师:用三千尺说明非常

高。

生:读

师:看到这三千尺的飞流,作者不得不怀疑是九重天的银河落了下来,为什么怀疑是银河从天下落下来?

生:香炉峰被云雾挡住了,以为银河落下来。

师:我们仿佛站在脚

下,作者不由得地怀疑,读

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谁来读一读

生:生读

师:好有气势的瀑布

生:生读

师:读出气势磅礴

生读

师: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感觉

生:读

师: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瀑布相当于银河那么的长

生:比三千尺更要长

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长很长

生:很壮观

生:雄伟壮观

师:请大家把这一切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壮观景象来了

生:读

师:指导学生读第一句[指导不到位]

生:读

师:真是壮观的瀑布,如果你站在瀑布下,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呢?放录像。[这断录像不错]

生:看的我非常激动

生:如果有笔就把它画下来

师:有纸写下来就行,画也可以,写也可以

[自动生成]

[学生写时,教师不要说了,让孩子静静地写吧,给孩子一个静静的时空]师:出示了一首瀑布诗,叶圣陶写的。

下课。

五一长假到了,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能写出美的诗篇来。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

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的,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人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显得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心情平和,与是非渐行渐远,再多的兵荒马乱,也抵不过时光的洪流,唯有日常才惊天动地。夫切菜,妻拌菜,菜菜交缠,洒在热腾腾的面条上,剥头蒜就着,哧啦哧啦的,心里爽透了。这世间最美的,不就是这样的烟火么。

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一首经典,低徊吟唱,年少不知歌者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

珠玑。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二年级下册《望庐瀑布》说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要学习的《望庐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0岁时隐居庐望见庐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说教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开始,我会出示庐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播放影片欣赏庐风光让学生感受庐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俊美秀丽的面容。看过之后再启发学生谈谈,你对庐有什么印象?这样就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初读古诗感知“美” 1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

2021年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推荐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推荐3篇)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⑶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⑶“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⑷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理解:川,河流。 ⑶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质疑: ⑴“生”为什么不用“升”?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②生,产生而后升起。 ⑵“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①学生交流。 ②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望庐山瀑布全诗意思解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

08古诗两首 02《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体验自主、有效的合作和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实质,有效的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使景与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的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庐、瀑、炉”3个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教师创写的几首小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二年级时已学过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⑴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高)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释及解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释及解析 《望庐山瀑布 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180 卷。其一为五言古诗 ,其二为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古诗及解析,我们来看看。 望庐山瀑布原文介绍 【作者】是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语句 ①庐山: 又名匡山, 中国名山之一。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 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②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 见:一作“南望”。 ③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 山谷,一泻数十里。 ④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 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 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⑤河汉: 银河, 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 一作“半泻金潭里”。 ⑥造化:大自然。 ⑦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 清澈。 ⑧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 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⑨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⑩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的赏析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 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 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 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 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接着又写上一 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 一个“疑”, 用得空灵活泼, 若真若幻, 引人遐想,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 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的古诗译文

望庐山瀑布的古诗译文 《望庐山瀑布 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 , 一为七言绝句。 以下是“望庐山瀑布的古诗译文”, 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 “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 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 落差之大。 赏析 这是李白在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 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

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 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 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 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 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 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 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接着又写上一 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 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夸张手法和想象手法,构思奇特,语言 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 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教材简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

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最新范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最新范文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一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⑶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⑶“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⑷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理解:川,河流。 ⑶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质疑: ⑴“生”为什么不用“升”?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②生,产生而后升起。 ⑵“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①学生交流。 ②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 唐代诗人: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欻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潈⑧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

(2019年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

(教学反思参考1)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望庐山瀑布》

8古诗二首 之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

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提出“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个步骤。 二、教学内容呈现 1.读诗 (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紫zǐ川chuā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1.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 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 l* 紫 z! 川 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 《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 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 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 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 “香炉”、 “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
1/6

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 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 遥 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 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 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 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 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 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 怀疑真让人怀疑 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 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紫”和“川”的读音要 读正。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 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 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 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 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 细致外, 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 如“挂前川”, “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 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2/6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诗。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历山水,创下无数寄情于自然的诗篇。在他老年隐居庐山时写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2.齐读课题。 3.认读两个生字:庐、瀑。 4.释题。 5.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2.检查初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炉、疑。指导书写:炉。 (2)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3)教师示范。 过渡:读诗不能只读通顺,还要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有韵味呢!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还想比老师读得好吗?那我们就得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再读‘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注释,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分小组逐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个别字词的意思)。 3.抽生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读诗:有节奏地读诗。 四、品读,感悟诗情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材理解【名师版】

《望庐山瀑布》教材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

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理解瀑布 师: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师: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 (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师: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 (板书:庐山) 师: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师: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 师: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质课)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8、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文课时 2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再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 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 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 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 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 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 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 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 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 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 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望庐山瀑布二首

望庐山瀑布二首 原文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