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

求意见稿)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监控项目、组成和功能设计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储罐区、库区及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本标准的使用者包括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相关人员或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SY/T 6319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

GB/T 8566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17681 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技术要求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l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17914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SH 3047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IEC61508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

IEC61511 Functional safety -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to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储罐组storage tank group

由防火堤或防护墙围成的一个或几个储罐组成的储罐单元。

3.2储罐区storage tank farm

由一个或若干个储罐组组成的储罐区域。

3.3库区storage farm

由若干个库房组成的区域。

3.4储罐区(储罐)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of storage tank farm(storage tank)

储存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或毒性物质等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储罐区或单个储罐。

3.5库区(库)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of storage farm(storage)

储存易燃、易爆或毒性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3.6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of production site

生产、使用易燃、易爆或毒性危险物品,且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3.7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safety monitoring controll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由传感器、二次检测仪表、逻辑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设备以及工业数据通讯网络等仪表和器材所组成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利用液位、温度、湿度、压力、流量、阀位、火焰、可燃及有毒气体、风向和风速等传感器采集生产及环境监测预警参数,利用视频和红外等防侵入设备监控人员操作及现场情况,并由智能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现场的安全状况,同时配备连锁装备在危险出现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自动预警、联网声光报警、监控信息显示、打印、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安全数据或状态记录储存的工程技术软硬件系统。

3.8现场控制器 field controller

接收来自传感器或者远程I/O的信号,并按设定的复用方式传送到传输接口;接收来自传输接口的多路复用信号。现场控制器还可能具有超限判别、运算等简单的逻辑分析能力,对接收到的传感器输出信号和传输接口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执行机构工作。

3.9传输接口 transmission interface

接收现场控制器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受主机信号,并送相应现场控制器。传输接口还可能具有现场控制器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系统自检等功能。

3.10主机 host

一般选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或普通微型计算机。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组态、报警判别、数据统计与报表、数据分析与预警、存储控制、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网等。

4技术要求

4.1系统设计要求

重大危险源主要涉及生产、使用和储存大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等重大事故,故监控系统需解决下列问题:

a)充分考虑生产过程复杂的工艺安全因素、物料危险特性、被保护对象的事故特殊性、事故连锁反应以及环境影响等问题,根据工程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完成安全分析和系统设计。

b)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网络,实时监控与安全相关的监测预警参数,通过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生产单元或区域、不同安全监控设备的信息融合,并通过人机友好的交互界面提供可视化、图形化的监控平台。

c)通过对现场采集的监控数据和信息的智能分析,完成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及时发现异常,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故障的排除和应急处置提供指导,保障生产安全。

d)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控对象的特性,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合理选择、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监控设备和设施,确保监控系统的高可靠性。

4.2一般要求

a)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必须设有独立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安全监控预警参数的现场探测仪器的数据必须直接接入到系统控制器中,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b)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和检测检验机构认证、检验合格,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

c)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设置的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爆、防雷、防静电等标准、规范的要求。系统所用设备必须适用于现场条件和环境,不会因为有害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影响检测监控效果和使用寿命。

d)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安全场所。

e)系统报警等级的设置应同事故应急相协调,不同级别的事故分别启动相对应的应急预案。

f)对于容易发生燃烧、爆炸和毒物泄漏等事故的高度危险、远距离传输、移动监测、无人值守或其它不宜于采用有线数据传输的应用环境,应选用无线传输技术与装备。

g) 于本标准发布之日以后设计或新建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应严格遵循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4.3应用环境

系统中用于机房、监控中心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15~28度;

b)相对湿度:40%~70%;

c) 温度变化率:小于10度/h,且不得结露;

d)大气压力:80~106kPa;

e)GB/T 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4.4供电电源

除非有关标准另行规定,系统供电电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4.4.1交流供电电源:

a) 电压:380V/220V,误差应不大于±10%;

b) 频率:50Hz,其误差应不大于±5%;

c) 谐波失真系数:应不大于±5%。

4.4.2直流供电电源:

a) 电压:误差应不大于±2%;

b) 周期与随机偏移:ΔU1)/U01)应不大于0.1%。

其中:

1)ΔU为周期与随机偏移的峰到峰值;

2)U0为直流供电电压的额定值。

4.5监控项目

对于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三类重大危险源,因监控对象不同,所需要的安全监控预警参数略有不同。主要可分为:

a)储罐以及生产装置内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阀位等工艺参数。

b)当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为气态或气液两相时,应监测现场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

c)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

d)音视频信号和人员出入情况。

e)明火和烟气。

f)避雷针、防静电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供电状况。

4.5.1储罐区(储罐)

罐区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根据储存介质特性和储罐的结构形式的不同进行选择。

根据对罐区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罐区的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压力,罐区内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环境参数以及音视频信号等。主要的预警和报警指标包括高低液位超限、

高温、高压、流量限速、浓度超高、明火源和高风速等。

4.5.2库区(库)

库区(库)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根据储存介质特性以及包装物和容器的结构形式的不同进行选择。

根据库区(库)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库区室内的温度、湿度、烟气以及室内外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音视频信号以及人员出入情况等。主要的预警和报警指标包括温湿

度超限、浓度超高、明火源和烟气等。

4.5.3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根据物料特性、工艺条件以及生产设备的结构形式的不同进行选择。

根据生产场所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温度、压力、液位、阀位、流量以及

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和音视频信号等。主要的预警和报警指标包括液位和流量超限、温度和压力异常、浓度超高和明火源等。

4.6系统设计要求

4.6.1系统组成

系统一般由主机、传输接口、现场控制器、传感器、隔离变送机构、执行机构(包括报警器等)、电源、线缆、避雷器、防静电装置、其他必要设备以及软件组成。

监控中心硬件一般包括传输接口、主机、大屏幕投影系统或电视墙、服务器、网络设备、大容量储存设备、UPS电源、打印机、空调以及其他配套设备等。现场设备包括传感器、隔离变送设备、现场控制

器、执行机构等。

4.6.2硬件

4.6.2.1 所用设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和通用产品,保证系统满足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开放性和实时性的要求,并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4.6.2.2 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标定、检修和维护困难的宜采用高SIL等级的安全监控设备,并根据功能安全相关的国际及国家标准建立安全相关系统。

4.6.2.3 传感器及仪表选型中的一般问题可遵循HG/T20507-2000的规定,主要考虑测量精度、稳定性与可靠性、防爆和防腐、安装、维护及检修、环境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设备的性能要求明确,传感器的稳定性不小于15d。

4.6.2.4 传感器和仪表的安装一般采用HG/T21581-95。安装要合乎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

4.6.2.5 由外部本安电源供电的设备一般应能在9~24V范围内正常工作。

4.6.2.6 有关现场监控设备选择、安装和布置的具体规定可参照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监控设备设置规范。

4.6.3软件

操作系统、组态软件、数据库、编程语言等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软件应选择通用、开放、可靠、成熟、界面友好、易维护和易操作的主流产品。监控程序、控制算法、逻辑控制和通信等应用软件应经过功能测试,强壮可靠并带有详细的汉字使用帮助和操作指南。

4.6.3.1 系统软件开发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软件设计优先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b)软件开发应符合国标GB/T 8566;

c)软件文档编制应符合国标GB/T 8567;

d)软件质量保证应符合国标GB/T 12504。

4.7功能设计

4.7.1数据采集

4.7.1.1 系统必须具有温度、压力、液位和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模拟量以及火焰、烟气、阀门开关回讯等开关量的采集功能。

4.7.1.2 数据采集时间的间隔必须可调。

4.7.1.3 系统应具有巡检功能。

4.7.2显示

4.7.2.1 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在界面中依据系统实际情况显示各测点的参数及各设备的运行状态。

4.7.2.2 系统必须具有系统设备和监控对象平面布置图显示功能。图形包括生产储运装置总平面图、各

分系统的系统图和任一分系统内某一部分或设备的局部图以及用户要求的任何其它图形。

4.7.2.3 系统必须具有监控参数列表显示功能,同一参数各量值须统一采用标准计算单位。

a)模拟量;b)模拟量累计值;c)开关量;

4.7.2.4 系统必须具有监控参数图形显示功能:

a)系统必须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曲线为点绘图,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多线图的方式在同一坐标上使用不同颜色同时显示多个变量,或同一变量的最大、最小、平均值等曲线;

b)系统必须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

4.7.2.5 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坐标上同时显示模拟量和开关量及其变化情况等。

4.7.2.6 系统必须具有视频图像显示功能,视频监控画面可以动态配置,可选择全屏、4分屏及16分屏等

多种方式,支持图像窗口拖放,可远程进行云台及镜头控制。

4.7.2.7 系统必须具有报警信息显示功能,除了报警汇总列表显示外,在界面上应有一个专门的报警区或弹出式界面,用来指示最新的、最高优先级的或其他设定条件的未经确认的系统报警。

4.7.2.8 系统必须支持各类统计和查询结果的列表和图形化显示功能,具体显示项目根据实际设定。4.7.3存储

系统必须具有监控数据的存储功能。

a)将数据加工处理后以数据文件形式存储在现场或监控中心的外存储器内并保留一定的时间,包

括监控参数、报警及处置、视频图像、故障及排除以及相关系统信息等,所有数据必须附带时

间信息;

b)系统必须具有事故追忆功能。

4.7.4统计查询与数据分析

4.7.4.1 系统必须提供对实时和历史数据的多条件复合查询和分类统计功能,应支持模糊查询,查询信

息包括:

a)模拟量实时监测值及其最大、最小、平均和累计值;

b) 开关量状态及变化时刻;

c) 视频录像;

d) 报警及警报解除信息;

e) 系统操作日志;

f) 系统故障及恢复情况等。

4.7.4.2 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分析的功能,包括生产储运装置运行情况、系统运行、报警种类和分布、故

障和事故原因以及处置情况等。

4.7.5报警

系统必须具有根据设定的报警条件进行报警提示的功能。

a)当出现模拟量超限、开关量状态改变以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实时报送至相关的监控计算机,由系

统实现多种方式的联动报警,包括页面图文报警、报警点声光报警以及必要时可选邮件和短信报警等。在事故现场设置有监控摄影头的情况时,页面图文时报警时应同时显示现场监控视频图像与参数报警信息,并进行现场录像;

b)系统必须设有事故远程报警按钮,此按钮应设在适宜部位并带有防护罩和明显标志。

4.7.6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

系统必须具有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功能。对所采集的现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在线智能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包括运行状态和安全等级等,提供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置的建议,指导有关人员正确迅

速地排除设备故障及重大事故隐患,同时及时识别错误报警信号,确保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4.7.7控制

4.7.7.1 系统的控制对象指的是其所属的安全监控设备或装置以及带有安全功能的执行机构等。

4.7.7.2 系统必须具有对系统所属设备或装置进行控制的功能。操作人员或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可在系统中的控制点上启停或调节受监控系统控制的任一设备,包括手动、现场、远程和异地管理。系统也应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进行全局自动调度管理。

4.7.7.3 不属于系统但与系统相关联的其它系统或设备以及不为系统独有的子系统或设备的控制权必须明确,不得干扰或影响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运行。

4.7.7.4 紧急停车、安全联锁和故障安全控制等安全连锁系统应作为独立的子系统纳入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整体设计,并保证其可靠地发挥各自的安全功能。

4.7.7.5 所有自动控制的设备或装置必须同时设计手动控制机构,并通过切换确保系统控制权的唯一性

和有效性。

4.7.8输出

系统必须具有报表和打印的功能。

a)报表输出各种监控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在各个时刻的情况,包括模拟量、模拟量统计值历史数据、开关量、报警及处置情况、监控设备及故障和系统日志报表等;

b)应支持班报表、日报表、月报表以及任意时间段内任一参数或诸多参数的数值报表;

c)报表应可按操作员请求生成,也应可以周期性定时触发或事件触发;

d)宜允许用户编辑报表内容和格式;

e)报表应可直接送于系统中的打印机,也应可以写入硬盘等存储器,并可按要求传送到其它计算机系统;

f)打印应支持报表、曲线图、柱状图、状态图、模拟图(带当前显示参数)和平面布置图等图表

格式。

4.7.9人机对话

系统必须具有人机对话功能,除键盘、鼠标和按钮等输入装置和显示器等输出装置外,提供图形化

和可视化界面,方便系统管理、组态、功能调用和命令及文本输入等。

4.7.10信息发布

系统必须具有信息发布的功能。建立WEB 服务器,将允许外部访问形式进行信息发布,实现监控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及重大危险源各级政府监管网络的连接;遵循数据编码或接口规范,完成数据上报或

部分界面和功能的授权共享,实现政府和企业通过Internet对现场工况及视频的实时监管与监控。

4.7.11系统管理与设置

系统必须具有系统管理与设置的功能。包括

a)系统参数设置应支持个别或成批修改;

b)报警设置,应支持多种报警条件的组态。每个模拟量点应有两种以上报警级别,每一种有各自的优先级。任一开关量点的状态均可报警,每一状态应有一个单独的优先级。应支持不同报警级别的分级处置,包括报警地点和报警方式的设定以及数据上报等;

c)应支持根据时间段设定不同参数值,在不同层次上优化系统设置。

4.7.12设备管理

系统必须具有设备管理功能,建立系统所属监控设备的电子化档案,并可查询、添加、修改和统计相关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指标、产地、生产厂家、安装地址、开始运行时间、累计运

行时间、开关次数(永久性记录)维护、维修、更换记录等。

4.7.13日志

系统必须具有日志管理的功能。系统日志将运行系统的状态信息和通信信息统一管理起来,用户可

以通过日志来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4.7.14安全管理

系统应提供可组态的安全级,控制级和区域设定,限制用户对系统功能模块、设备和系统资源的访问,通过权限管理确保系统安全。

a)系统应实现对每个操作员和每台现场控制器的组态;

b)系统应有不少于5个的安全访问级别用来限制操作员对主机功能模块的访问;

c)系统应有多个控制级,用来限制操作员对各台设备的控制;

d)系统应有设备区域设定,用来将操作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限制在指派给他们的区域;

e)如系统内存在安全相关系统,应遵循功能安全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保证其安全。

4.7.15可靠性保障

4.7.1

5.1 自诊断

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

a)当系统中传感器、现场控制器、线缆、传输接口、电源和保护接地等设备或装置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报警并记录故障设备和时间等相关信息;

b)传感器应具有现场模拟测试报警和断电功能;

c)系统在通电开始工作时,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正常后应以绿闪信号或显示屏显示方式指示工作正常,如有故障则应以红闪或显示屏显示方式指示故障信息。

4.7.1

5.2 双机热备份

系统主机必须设置双机互为备份,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通过手动或自动双机切换功能,备份主机投入工作。

4.7.1

5.3 备用电源

系统必须配备备用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当电网停电后,保持对重要设备和监控参数继续进行监控。

4.7.1

5.4 数据备份

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4.7.1

5.5 防雷和防静电

系统必须具有防雷功能,必要时具有防静电功能。

4.7.1

5.6 软件自监视和容错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和软件容错功能。

4.7.16其他

4.7.16.1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支持不同网络和设备间的数据访问和交换。

4.7.16.2 系统应通过算法及控制方法模块支持专业应用。

4.7.16.3 系统应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4.7.16.4 系统应有时间校准功能,系统的时钟误差应小于等于5秒/24小时;

4.7.16.5 系统应具有灾难恢复功能。

4.8软件功能

4.8.1主菜单

软件主菜单必须始终在界面显示或驻留,包括:

a)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参数设置和其他;

b)实时监控:各子系统监控如各生产单元、子系统以及罐区或库房等;

c)列表显示: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息、设备故障、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等;

d)图形显示:实时曲线图、历史曲线、状态图、柱状图、模拟图或系统平面布置图等;

e)编辑:当前列表、曲线、模拟图或其他;

f)查询统计:报警信息、模拟量、开关量、设备故障、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等;

g)报警管理:报警条件设置等;

h)数据分析:系统运行状态分析、报警分析和故障分析等;

i)控制:控制逻辑、操作及其他等;

j)报表:设置、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息、设备故障、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等;

k)打印:打印设置和打印输出等;

l)帮助:系统设置、编辑、控制、列表和图形显示、查询和统计以及报表和打印等。

4.8.2用户与权限管理

软件必须具有用户与权限管理功能:

a)系统用户信息包括姓名、登录名、密码、单位和角色等,应提供管理界面授权用户可以对相关记录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b)软件应实现多级权限管理。建立各用户对系统模块、设备和数据库记录的操作权限表,提供操作界面允许对各权限表进行修改维护;

c)软件必须提供密码设置功能。操作员必须通过密码校验方可进行登录、参数设置以及关键设备调

节和控制等操作,并记录操作人、时间和相关操作记录。

4.8.3列表显示

4.8.3.1 模拟量的显示内容包括: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或区域;④监测值;⑤最大值;⑥最小值;⑦平均值及相关信息;⑧报警级别及限值;⑨超限报警及报警时间等;⑩传感器工作状态;

4.8.3.2 模拟量累计值的显示内容包括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或区域;④监测累计量值;⑤累计

时间段;⑥报警级别及限值;⑦超限报警及报警时间等;

4.8.3.3 开关量的显示内容包括: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④当前状态起始时刻;⑤状态;⑥开停次数;⑦报警及报警解除的时间和状态等;⑧传感器工作状态;

4.8.3.4 报警信息的显示内容包括: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或区域;④监测值或状态;⑤报警时间;⑥报警条件包括限值或状态等。报警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报警原因及类型、处置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报警解除人和时间等;

4.8.3.5 故障信息的显示内容包括:①地点;②名称;③故障对象或区域;④故障描述;⑤故障时间等。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故障原因及类型、排除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故障排除人和时间等;

4.8.3.6 系统日志的显示内容包括:①类型;②时间;③来源;④内容等;

4.8.3.6 操作记录的显示内容包括:①时间;②操作人;③操作对象;④方式等。

4.8.4图形显示

4.8.4.1 模拟量曲线显示:

a)坐标的竖轴为监测值或统计值,横轴为时间;

b)各级报警限值用平行于横轴的红色虚线表示;

c)实时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等用平行于横轴的不同颜色的实线表示;

d)图形上方标明传感器的位置和所测物理量等信息,并在图中适当位置给出图例说明;

e)支持鼠标信息提示。

4.8.4.2 开关量状态图显示:

a)用直线表示开关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b)图形上方标明传感器的位置和所测物理量等信息;

c)支持鼠标信息提示。

4.8.4.3 开关量柱状图显示:

a)坐标竖轴为开机效率,横轴为时间;

b)图形上方标明传感器的位置和所测物理量等信息;

c)支持鼠标信息提示。

4.8.4.4 系统模拟图显示

在表明系统设备布置等情况的背景图上,显示监控对象包括设备和装置、传感器和摄像头、现场控制器、传输接口及通讯系统、线缆及其他监控设备、相对位置、参数与运行状态等。将实时监测到的开关量状态用图样在相应位置模拟显示;将实时监测到的模拟量数值在相应位置显示;用红色图标标准报警点;点击设备、传感器或报警点等,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或弹出选择菜单;支持通过鼠标完成漫游、分

页和缩放等图形操作。

4.8.5查询统计

a) 报警查询:根据报警时间、地点、参数和级别等情况进行复合检索;

b) 监控信息查询:根据时间、地点和名称等进行复合检索;

c) 设备故障:根据地点、时间、类型和故障对象或区域等进行复合检索;

d) 操作记录:根据时间、操作人、对象和方式等进行复合检索;

e) 系统日志:根据时间、类型和来源等进行复合检索。

4.8.6报表

按一定时间段输出的各类报表,除列表显示的内容外,还应包括表头、打印日期和时间、输出人或单位等信息,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息和设备故障的报表应包括给定时间内的累计次数和时间等统计

信息。

4.8.7快捷方式

通过设置的快捷键或常驻工具图标,在任何显示界面均可直接调用所选功能模块,包括参数的列表和图形显示、视频监控显示、系统与子系统模拟图显示、关键设备状态查看、报警信息显示、查询、系

统和参数设置、帮助和打印等。

4.8.8中文显示与打印

软件必须支持汉字显示、汉字编辑、汉字提示和汉字打印功能。

4.9技术指标

4.9.1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4.9.2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4.9.3最大巡检周期

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9.4控制执行时间

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最大巡检周期,异地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倍的最大巡检周期,并应满足监

控要求。

4.9.5存储时间

无报警稳定运行期间,重要检测点的实时监控数据应保存3天以上,否则应保存7天以上。音视频信息

应保存2个月以上。报警信息应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应不大于5分钟。

4.9.6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秒,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秒。

4.9.7误码率

误码率应不大于10-8。

4.9.8最大传输距离

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现场控制器至传输接口或现场控

制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4.9.9系统余量

系统所能连接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量,应留有至少20%的余量。

4.9.10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分钟。

4.9.11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供电失败后,备用交直流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1小时,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9.12本安供电距离

向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m。

4.10系统性能要求

4.10.1传输性能

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符合MT/T 899的有关要求。

4.10.2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天。测试期间,系统性能应符合本标准以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4.10.3抗干扰性

a)设备应能通过GB/T 17626.2-1998规定的3级(接触放电)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b)系统应能通过GB/T 17626.3-1998规定的2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c)系统应能通过GB/T 17626.4-1998规定的3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d)系统应能通过GB/T 17626.5-1998规定的3级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4.10.4可靠性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5000小时,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10.5防爆性能

防爆型设备应符合GB3836的规定。

001氢氧化钠(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碱 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Caustic soda 企业名称:山东滨化东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858号 邮编: 256602 传真: 0543-2118222 企业应急电话:0543-2118119 电子邮件地址:bhjtsafety@https://www.doczj.com/doc/dc16377267.html, 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 001 生效日期:2012年6月2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氢氧化钠(液体)32%,48.5% 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与铝、锌和锡等接触,会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为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酸碱服,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少量泄漏收集后用大量水冲洗,大量泄漏由应急人员统一处 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酸类、易燃或 可燃物、过氧化物等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手册

目录 一、危险废物名录与鉴别 (2) 术语解释 (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4)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附表 (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38) 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相关法律文件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9)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62) 《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 (64)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69) 三、危险废物包装、标识及贮存的技术规范 (78) 危险废物的包装 (79) 危险废物的标识 (79) 危险废物的贮存 (82) 四、危险废物的申报、备案程序 (86)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全面推行本市危险废物管理(转移)计划备案及转移联单属地化管理工 作的通知 (87) 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申请书 (89) 转移联单(电子化)运行流程 (91) 青浦区危险废物管理(转移)计划备案规程 (92)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做好本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档案资料制作的通知 (95) 危险废物的管理计划 (98) 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122) 危险废物的管理台账 (124) 五、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 (135) 六、相关联系方式 (155)

一、危险废物名录与鉴别

术语解释 1、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3、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 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4、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 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收集,是指为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和处置而将分散的危险废物进行集中的活动。 6、贮存,是指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 7、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 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8、利用,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9、危险废物的特性:是指腐蚀性(Corrosivity, C)、毒性(Toxicity, T)、 易燃性(Ignitability, I)、反应性(Reactivity, R)和感染性(Infectivity, In)。(附:国家危险废物名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 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 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 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 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 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 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3157 万吨,但2014 年和2015 年两年,产 生量逐年上升,到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 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1700 万吨,同比降低- 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2015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烧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sotutico 企业名称:济宁市圣聚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济宁经济开发区 邮编:272021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86)(0537)(2572399) 技术说明书编码:001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0532)3889090 (0532)388919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和物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有害物成分GAS NO 氢氧化钠30%—32% 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腐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害: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为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映或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 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813 CAS No.:1310-73-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氢氧化钠≥99.5%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12)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272)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74) 第七章主要材料投入计划安排 (277)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80)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10)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316)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22) 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329) 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34) 第十四章服务、保修措施 (340)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343) 一、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343) 二、项目经理简历表 (344) 三、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345)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单位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对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内容、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特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是为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建筑安装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1.2编制依据 (1)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TC05AA17/2); (2)XX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和XX瑞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XX 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初步设计》附图(N3066C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各类规范、标准及规程。 (4)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5)我单位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xx性鉴别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wastes Identification for ignitability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第37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等7项标准为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并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CB5085.7-2007) 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 B5085.1-2007) 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 B5085.2-2007) 四、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 B5085.3-2007) 五、危险废物鉴别标准xx性鉴别(G B5085.4-2007) 六、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 B5085.5-2007)

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 B5085.6-2007)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以上标准自 自以上标准实施xx,下列标准废止: 一、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 B5085.1-1996) 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 B5085.2-1996) 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 B5085.3-1996) 特此公告。2007年4月25日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鉴别标准 5实验方法 6标准实施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 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 2049.7 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2.2%(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氢氧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m s d s安全技术 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标识 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 英文名:Sodium hydroxide; 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1310-73-2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无机碱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6%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大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小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间。应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雨天不宜运输。 第八部分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 前苏联MAC(mg/ m3): 美国 OSHA 100ppm,2mg/m3 ; 美国TLV-STEL ACGIH2mg/ m3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8-04-04T14:26:09.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欧富初吴洁茵[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中山市中环环保废液回收有限公司 528445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此,笔者就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危险废物数量快速增多。据调查显示,2016年危险废物产量高达6000万/t,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与人们身体健康。危险废物危害具有危害时间长、隐蔽性强的特点,还需要做好处理与处置,进而推动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无害、规范发展。 一、危险废物现状分析 (一)危险废物产量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产量集中。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至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由950万/t提高至4500万/t,占据工业废物产量的2%,危险废物产量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危险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石棉废物、废碱、废酸、无机氰化物废物成为工业固体废物,占据整体工业危险固体废物近70%。第二,工业危险固体废物多源于化学制品、原料、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等;占据整体的70%。第三,基于生产地区分析,我国危险废物产量最多的为山东、青海等,占据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量的一半以上。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1、危险废物堆积 现阶段,工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环境处置设施等状况缺少明确划分,使得历史堆积量统计无从考证。另一方面,历史遗留重金属危险废物存积量多、处置困难。 2、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低 我国一些城市开始致力于高水平集中处理技术发展中,将资源回收作为目标,规模与利用依然在中等水平。一些危险废物类型无害化处理处置与利用率较低。同时,因为危险废物储存、处理、使用设置不当,造成一些设施超标排放,技术与管理效率低,影响危险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运营。 3、处理利用水平区域失衡 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来源较多;同时,市场与技术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缺少合理的指导使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力区域失衡、结构不完善。部分区域能力较低或者能力过剩;危险废物种类,尤其是具有较高加之的危险废物利用能力过剩,而一些类型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水平较差。 4、集中处置监督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不到位,落实工作不够严谨,废物流失、非法倒卖、擅自处理等;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未落实。一些地区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水平不符合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当前监督管理水平只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单位管理,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具有潜在危险废物的判断成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的当务之急。(三)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因为经济落后与科学技术限制,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上存在诸多不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的距离。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古以来,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危险废物的处理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展开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同时生成相关危险废物管理体制。而我国在危险废物管理上在80年代才得到重视,至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有关法律制度。 第二,技术水平较低。现阶段,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上没有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处置场运营,其处理设置技与企业附属的处置设施少之又少。一些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差,例如:防渗设施的填埋、焚烧不符合标准造成二次污染等。此外,危险废物利用率低,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第三,管理不到位。我国对危险废物污染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明确的惩罚规定,针对随意危险废物随意排放、无视法律制度的未进行有关处罚。针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未追究其法律责任。危险废物管理是一种公益性产业,在一定时间中很难看到效果,一些企业不愿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使得危险废物随意排放。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起步晚,但其发展速度快,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迅速,在界定与鉴别上多采用国际标准。在法律制度与管理单位设置、进出口废物管理上生成完整的法律结构与组织机构。在危险废物应用、处理处置技术、宣传教育、专业培训上进步显著。伴随着管理制度的提高、体制的完善、研究工作的开展,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逐渐趋于专业化与制度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一)减少危险废物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将立足于制度与经济上进行危险废物污染,倡导企业展开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与降低危险废物产量。另一方面,做好经济划分与设计,定时编制并公布一定时间中取缔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名录。此外,针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技术与工艺进行淘汰,从根本上降低产量。(二)提升固体废物利用率 提倡各单位在资源与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注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进先进处置技术进而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政府单位应设定专项科研基金,倡导企业、院校、研究院等研发新的技术,推动工业园区废物循环利用设置应用。(三)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固体废物处理结构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GB5085.2-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wastes Screening test for acute toxicity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第37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等7项标准为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并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 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 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 四、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 五、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 六、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2007) 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以上标准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查询(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c16377267.html,/tech/hjbz/bzwb)。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标准废止: 一、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1996) 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1996) 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 特此公告。 2007年4月25日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组成部分。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技术指标,危险特性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须依法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由以下7个标准组成: 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本标准对《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1996)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是: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72? 兵工-动化 OrdnanceIndustryAutomation 2010.07 29(7) doi:10.39690.issn.1006-1576.2010.07.023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范玉宏1,任志宏1,陈郑字2,陈晓龙1,邓明萌1,黄健1 (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2.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化永鑫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301) 摘要:为解决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以达到其最终处置所需要求。首先,经固化和浸出试验确定每批废物实验块的基本配比。然后,将可直接固化的危险废物和回转窑焚烧炉的飞灰,按配比加药剂稳定且用水泥固化。为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和提高填埋场的服务年限,对基本配比系统按工艺流程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对其计量一投料一搅拌一出料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而其他设备则采用现场控制。该技术已应用到多个工程中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工艺流程;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forHazardous WasteStabilizationand SolidificationApplication FanYuhon91,RenZhihon91,ChenZhengyu2,ChenXiaolon91,DengMingmen91,HuangJianl (1.Instituteof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Chin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2.ChuanhuaYongxinConstruction,SichuanChemicalIndustryCo.,Ltd.,Chengdu610301,China)Abstract:Tosolvewithheavymetalandnon.metalpollutiontoenvironment.itissuggestedtousecementforsolidificationandchemicalsforstabilizationforfinaldisposal.firstlybasicmixingratioiSobtainedfromsolidificationandinfiltrationexperiments.thenhazardouswasteiSstabilizedandsolidifiedtogetherwithrotarykilnflyashbasedontheoptimalmixingratio.TheoptimumchemicalsmixingratioiSundercentralcontroltoensurethesolidificationstrengththusprolongingtheservicelifeoflandfill,andthewholeprocessincludingmeasure,input,stirringandoutputisautomaticallycontrolledwhileequipmentiscontrolledonsite.Thistreatmentprocesshasbeenputintouseandprovedeffectiveinmanyhazardoustreatmentprojects. Keywords:hazardouswaste;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processes;central 0引言 危险废物是指除了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爆性、腐蚀性等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危害的废弃物,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危险废物诸多处理手段中,稳定化/固化技术是处理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以便运输、利用和处置12J。 稳定化/固化技术包括:水泥稳定化/固化、石灰稳定化/固化、沥青稳定化/固化、药剂稳定化等。我国对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而且多数研究成果在实验室中获得,且只是针对单一危险废物种类,不能完全适用于工程中的危险废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针对我国危险废物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某种危险废物中可能含有几十种污染成分,同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各地危险废物污染情况又很严重。如果采取单一的固化技术难以从整体上解决我国危险废物的污染问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来看,水泥基固化与稳定剂将是我国在处置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重要选择。因此,综合水泥固化廉价性和药剂稳定化低增容比的优势,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既能解决重金属的污染,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又因药剂的合理化使用可降低增容比,提高安全填埋场的服务年刚,引。故对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10-03-10:修同目期:2010—03—26 作者简介:范玉宏(1966一),男,甘肃人,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研究。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烧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sotutico 企业名称:济宁市圣聚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济宁经济开发区 邮编:272021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86)(0537)(2572399) 技术说明书编码:001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0532)3889090 (0532)388919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和物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有害物成分GAS NO 氢氧化钠 30%—32% 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腐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害: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为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映或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雾妆水,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穿化学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器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化学防护服,戴防酸碱手套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高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易运输。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3 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〇〇六年二月

目录 表1-001 乙炔气 (1) 表1-002 氧气 (2) 表1-003 二氧化碳 (3) 表1-004 氢气 (4) 表1-005 氩气 (5) 表1-006 甲烷 (6) 表1-007 四氢噻吩 (7) 表1-008 活性炭 (8) 表1-009 三乙胺 (9) 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 表1-011 硫黄 (11) 表1-012 甲胺磷 (12) 表1-013 多聚甲醛 (13) 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 表1-015 黄磷 (15) 表1-016 氯 (16) 表1-017 三氯化磷 (17) 表1-018 甲醇 (19) 表1-019 液碱 (20) 表1-020 氨水 (21) 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 表1-022 甲胺磷 (23) 表1-023 液氨 (24) 表1-024 氯仿 (25) 表1-025 二氯乙烷 (26) 表1-026 二硫化碳 (27) 表1-027 甲苯 (28) 表1-028 盐酸 (29) 表1-029 氯甲烷 (30) 表1-030 硫酸 (31) 表1-031 二甲苯 (33) 表1-032 醋酸酐 (34) 表1-033 多聚甲醛 (35) 表1-034 草甘膦 (36) 表1-035 稻瘟灵 (37) 表1-036 异丙胺 (38) 表1-037 漂白粉 (39) 表1-038 氯化氢 (40) 表1-039 氰化氢 (41) 表1-040 氰化钠 (42) 表1-041 氯乙酸 (43)

表1-043 丙烯腈 (45) 表1-044 氧化亚铜 (46) 表1-045 四氯化锡 (47) 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 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 表1-048 松香水 (50) 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 表1-050 酚醛树脂 (52) 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 表1-052 一乙胺 (54) 表1-053三聚氯氰 (55) 表1-054 三氯乙烯 (57) 表1-055 磷酸 (58) 表1-056 四丁基锡 (59) 表1-057 柴油 (60) 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 表1-059 醋酸乙酯 (62) 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 表1-061 氮气 (64) 表1-062莠去津 (65) 表1-063 扑草净 (66) 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 表1-065 硫化钠 (68) 表1-066 异丙醇 (69) 表1-067 丙酮 (70) 表1-068 二氯丙烷 (71) 表1-069 环己酮 (72) 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 表1-071 锌粉 (74) 表1-072 乙醇 (75) 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 表1-074 石脑油 (77) 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 表1-076 乙酸丁酯 (79) 表1-077 双氧水 (80) 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 表1-079 丙烯酸 (82) 表1-080 苯乙烯 (83) 表1-081 过硫酸铵 (84) 表1-082 过硫酸钾 (85) 表1-083 丙烯酰胺 (86) 表1-084 甲醛 (87) 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9)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之欧阳歌谷创编

欧阳歌谷(2021.02.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集中连续型焚烧设施为基础,涵盖了危险废物焚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对具备热能回收条件的焚烧设施要考虑热能的综合利用。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科技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内容(包括实施时间)等同于1999年12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 2-1999),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GWKB 2-1999。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场所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HZB l-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l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l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 20一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 3.1 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2 焚烧 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 3.3 焚烧炉 指焚烧危险废物的主体装置。 3.4 焚烧量 焚烧炉每小时焚烧危险废物的重量。 3.5 焚烧残余物 指焚烧危险废物后排出的燃烧残渣、飞灰和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 3.6 热灼减率 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P=(A-B)/A×100%

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业内逐渐重视了危险废物处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并论述了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从新型焚烧处理、新型固化处理、快速碳酸化处理、等离子气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 工业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下属子领域,其中包括医药、采矿、炼油、化学等行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产生危险废物。对于危险废物,我国大致将其分为46大类,共计479余种,且大多为工业、医疗、社会等危险废弃物。若依照危险废物产生来源划分,可将之划分为工业废弃物及社会废弃物等两大类型。 依据危险废物自身性质划分,可将之划分为无机、有机、油类及其他废弃物。在不同废弃物之间,由于性质及构造有所区别,故而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国收录的600余种废弃物中,废碱及废酸、无机氰化物及无机氧化物、含铜废弃物等的比例,占废弃物总数的60%左右。 2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原则 我国在收录危险废物种类时,曾明确规定固废的性质,即在生产生活中,已经丧失原有价值,但仍具备利用价值,被放弃或抛弃的固态及半固态或置放于容器内的气态物品及物质,并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固废物质及物品。 对于危险废物,一旦被定义,就应依照相关规定,对之进行处理操作。在我国诸多工业企业中,对于危险废物处理,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处理链条。依据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即上游处理、中游处理、下游处理等,可对危险废物进行合理利用。所谓上游处理,就是针对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就近处理。 所谓中游处理,就是针对设备生产商及工程承包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所谓下游处理,即是针对运营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在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中,各方面应依据就近原则,将危险废物运输至最近的处理中心,随之依据相关处理技术,对之进行无害化处理。 3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一般办法 3.1填埋法 填埋法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方法处理量多、管理简便、节约成本、适用性强。一般情况下,填埋法主要适用于土地较多且经济落后地区。然而,在城市危险废物处理中,由于废弃物总量较大,加之危险废物中往往混杂了金属及塑料等有机废物,若采用填埋法处理,就会在填埋后生成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同时,在此期间,工业危险废物还有可能产生渗滤液,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3.2焚烧法 焚烧法的处理程序,即是在高温炉内,倒入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过高温处理,其中的可燃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