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厅堂室内装饰的声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厅堂室内装饰的声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厅堂室内装饰的声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厅堂室内装饰的声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厅堂室内装饰的声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发表时间:2013-04-07T16:52:19.5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年1月供稿作者:张宏[导读] 厅堂音质缺陷产生的首要原因虽然与建筑设计相关,但最终是通过错误的选择方案而被肯定的。

张宏福州华居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摘要:笔者以一个剧院观众厅的室内装饰为典型案例,指出目前厅堂的声学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与后天无补的不良现象,为厅堂的音质问题埋下隐患。

关键词:厅堂;音质缺陷;办法Hall of interior decoration acoustic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uzhou China reside adornment decorates target-controlled engineering Co., LTD Pick to: the author to a theatre audience hall for the typical case of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at present the acoustical design hall hall there are inherent shortage and does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 bad phenomena, the sound quality problem for hall hall buried hidden trouble. Keywords: hall; Sound quality defect; way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厅堂的建设大多外表朴实、空间紧凑,相应出现音质缺陷的厅堂较少。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总量与增长率的不断提高,文化与娱乐设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与拟建的厅堂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上,厅堂“高、大、全”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建筑师在设计上忽视音质问题,或没有声学设计师的同期配合,建筑与声学设计环节缺少联系,极易发生返工和浪费;对于厅堂声学设计的切入时间,设计方常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竣工后介入,致使许多基本的音质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难以实现,一些音质缺陷亦难以纠正,造成声学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在室内装饰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业主往往以“效果”好与“报价”低的标准来确定中标单位,盲目追求室内装饰的富丽堂皇,不重视厅堂室内设计的技术含量,排斥声学设计上的要求与措施,为厅堂的音质问题埋下了隐患。

1 先天不足

厅堂音质缺陷产生的首要原因虽然与建筑设计相关,但最终是通过错误的选择方案而被肯定的。本文用“先天不足”对问题进行概括,它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容积过大、体型不良、耦合效应。

1.1 容积过大

剧院观众厅的容积指标是4.0~7.0 m3/座。本案例观众厅有容积11045 m3,做天棚后降为8800m3。按800座算出容座比为11 m3/座。经计算,要使案例的混响时间从其本底降到合理值1s,需吸声单位1440 SB(赛宾);扣除观众与座椅的吸收量340 SB(赛宾),观众厅界面应提供1100 SB。以市场上声学材料的吸声系数0.55估计,需吸声面积2000 m2。案例观众厅界面虽有2832 m2,但能做吸声处理的面积仅有:大天棚430 m2、挑台下天棚180 m2、两侧墙270 m2、后墙110 m2,合计990 m2。按上述采用市场声学材料处理,其满场混响时间为1164 s,不能满足合理值1 s和混响频率曲线平直的要求。

1.2 体型不良

剧院观众厅需要设计一种有利于音质的体型,这就是建筑师或专业化的设计人员都应熟知的“声学体型”。某剧院的平面做了以下3个动作,如图1所示。

3个动作说明,设计并没有专门为剧院提供有利于音质的体型。其结果是:房间简振方式不良,出现驻波;有效反射声溜边走,满场缺少侧向反射,进而导致电声6个指标难于达标,特别是在125~4000 Hz之间,传声增益平均值难于达到-8 dB以上。

1.3 耦合效应

剧院只要有多功能要求,就必须注意耦合效应。本文所举之例,就存在这一现象:舞台容积有10930 m3,与观众厅联通时的总容积为19730m3,高于1000座影剧院的经验限值7500 m3。在观众厅放映电影时,还音声源位于舞台中央,高功率的电声在舞台内的混响时间有3.05 s,这种长混响声再通过台口传至观众厅,使观众听不清对白。

2 后天无补

以上分析说明,先天不足都是能够解决的。厅堂之所以仍然有可能出现音质问题,是由于第二原因:室内设计处理不当与业主忽视室内设计的技术含量。

2.1 埋下出问题的根

在室内工程的实施初期,业主通常采取多家单位进行工程投标的方式征集设计方案与工程“报价”,所得设计方案众多。以作者多次评标的印象,在众多方案中,能够注意到声学处理者不到方案总量的1/10。如果依靠专家评标,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可是,在目前的评标过程中,业主常以“上帝”自居,不仅自己充当评委,而且,还要求评出多个方案,留交“领导最后决定”。问题就出在抉择者往往偏重“效果图”来选择方案。偏重“效果图”来选择室内设计方案,最终必将导致先天不足的方案被选中,抛弃结构、构造、声学、经济上都合理的方案,这样就埋下了出现音质缺陷的根。

2.2 错过补救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