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研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研究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不同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它比“增长”广泛得多。到目前为止,关于“发展”还未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但如下定义较权威:

发展——在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不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增大的条件下,一国实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加过程。

一般地,还有人将“发展”理解为除人均收入增长外,教育发展、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些因素一般都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上述定义较本质地刻画了“发展”的实质。

2.什么是“可持续”

不同学科(经济学、生态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环境学……),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都对“可持续”给予不同的定义。

下面给出几种较主流的定义:

(1)生态学定义

可持续——维护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利用。

(2)环境学定义

定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应局限在环境可自净的范围以内,要求人口和经济增长应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3)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家更广泛地关注文化、制度、传统技能的可持续性。

如Barbier定义为:维持理想的社会价值、传统、制度、文化或其它社会要素的能力。

Brown认为:社会可持续是社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及政府(法律)等的正常运行与存在。Tisdell认为社会可持续是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可持续,而Norgaard又增加了文化可持续、包括价值观念与信仰系统的可持续。

(4)主流经济学定义

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中在可持续发展发表意见最多的是MIT的诺贝尔奖得主Solow。

主流经济学强调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可替代性,认为某些生态要素的破坏(如物种灭绝)并不一定会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损害,因为其它生态要素和资本,人力资本可以替代它们的功能。

设m K 、n K 、h K 分别是人造资本(机器、设备)、自然资本(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知识、技术)。

总资本h n m K K K K ++=

定义:可持续0≥?K

即K 不下降

当n K 下降时,若m K 、h K 上升,则可能有K 上升,故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若m K 、h K 对其加以补偿,则仍然有可持续。

(5)WCED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定义

鉴于定义众多,有必要统一,WCED 于1987年在着名的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给出了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为满足当前需要的发展以不损害未来各代满足他们自己需的能力为前提。

该委员会指出“不损害未来各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等价于维持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当水平。

3.评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创造和谐的世界。

人与自然的互为协调、协同进化、人与人的和衷共济、平等发展、利己利他的平

衡,当代后代的协调,自助互助的公信、自律互律的制约……凡此等等,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框架、还原了中华先贤的理想范式。从乌托邦式的人类终极目标、复归到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现实,使人类对前途的暗淡心理为之一扫,一种积极的“谨慎乐观”的理念逐渐廓清,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并经过长期痛苦的反省,形成了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群体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共识。

二、可持续发展规范产生的历史背景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工业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对短波辐射无影响,但却大量吸收长波辐射,类似温度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灾难。如一些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市也会淹没,由于全球经济在沿海城市中的比值较大,故对经济的破坏大,另外导致气候混乱,自然灾害增加。

2.臭氧层耗损

电冰箱、冰柜等制冷装置的工作体、泡沫发生剂、溶剂、雾喷剂及消防灭火剂中的人工合成氟氯烃可上升到平流层,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不断分解出促进臭氧分解的催化剂——氯原子,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从而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将使人类失去臭氧保护层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得皮肤癌,农作物也会减产。

3.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灭绝

地球上现有800万—3000万种生物,其中为科学家定名的仅占1/3至1/2。大约有2/3的物种在热带及亚热带。热带雨林约有1/2的全球物种,目前,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而开发热带雨林导致生物品种日益减少,每天消失一种物种(一说每天消失40个物种)。若如此发展下去,25年后地球上将消失1/4以上的物种。

有鉴于此,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重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认为人类应停止经济增长,否则世界将出现灾难。但乐观者却持相反观点,如《没有极限的增长》、《资源丰富的地球》、《今后二百年》等认为:地球上有足够的资源供经济发展所需,只有增长能够提供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经费。

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了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高度凝聚了当代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结晶。之后我国于1992年9月批准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了我国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

国”定为21世纪的二大战略。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1.伦敦学派理论

伦敦学派:由伦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经济学家)构成,主要成员有:Pearce,Barbier,Markandya,Turner等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并非自然资本存量愈大愈好,他们定义一个“最优存量”如下:

B

美价值。C

价值。因此,C

?*

K的存量

N

都不好,?故*

K

N

K

N

因此,若当前存量*N E K K >,则减少自然资本存量是好的,故可以破坏环境。

伦敦学派反驳传统经济学这一主张。他们指出,根据心理学最近的研究,人们对已有的失去的估价大于未得到的东西的估价,故B 曲线在E K 处折断。

?故必有

K 2由Ciriacg 提出的SMS 最近仍在可持续发展理论

除非保护自然资本不受损害的成本大得令人不可接受,就应避免对不可逆自然资本的损害。

例如,有一块土地,它有两种潜在用途,即开发(D )和保存(P )。若D 发生,则保留P 的效益P B 就永远失去。保留的效益P B 是未知的,下面用Y (Yes )刻画存在保留效益,N (No )记不存在保留效益,假定开发D 的效益D B 已知。

下面是博弈矩阵。

Y N 最大损失 D

B P O B P P B D -B P B D B D

若选择开发D 且保留效益为正时,开发的损失为B P 。

若选择保留P 且保留效益为正时,则将损失开发效益但获得保留效益,故净损失为B D -B P 。我们应选择最大损失最小化作为决策标准。显然,当B D 愈小,则决策就愈偏向于

选择保留。这就是说,对那些开发效益不很大(保留成本不很大)的项目,应倾向于保留。

在通常的实践中,人们偏爱于过高估计B D ,而由于估算上的偏误,易于过低估计B P (如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潜在植物药用价值,森林的气候调节功能及审美价值等一般未在项目分析中纳入计算,过低估计了B P ),从而偏离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学派,不

同学科在定义可持续发展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性,可将一些学派理论分别称为极强可持续VSS (稳态经济)、强可持续SS (生态学定义),弱可持续WS (非主流经济学定义)和极弱可持续VWS (主流经济学定义)。

四、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主要问题

1.折现率问题

在投资项目分析中,通常要计算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再计算净效益C B NB -=。 K N N

E

若0>NB ,则投资;若0

但项目的成本与效益通常发生在许多年份。如建某一水电站,每年成本i C ,每年效益i B ,在计算总成本与总效益时,要用折现率δ折现:

+=i i B B )1(δ;∑+=i i C C )

1(δ 即明年的1元钱只值今年的δ+11元钱,这里的关键是不平等看待不同时间的价值,当代人往往过低计算未来人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在投资项目中不注重未来个人的权益。

例如:核电站投资中,核废料的现有处理方式可保证500年以内不发生泄漏,但500年以后肯定泄漏并给后人造成麻烦。 但500)1(1δ+在0>δ时(现在如此)很小,故对未来的成本500500)

1(δ+C 很小。这种计算往往不考虑项目的远期影响,将当代人的福利(享受“干净”、“安全”的核电)建立在损害后代人(500年以后)的基础上。

学者们对现有折现方法的批评是:

我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拥有的一元钱也许没有我现在拥有的一元钱重要,故要折

现,但是,若说我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利益(包括生命)没有我的现有利益重要就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这称为代际公平,不同代入应公平享有自然界提供的东西,而不是当代在掠夺自然后将不良后果和一个丑陋的地球留给后人。

目前,关于折现问题的处理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的热点难题。

2.生物多样性问题

许多物种携带有今天还不知道但未来对人类有巨大价值(如治癌药物)的基因,但一旦灭绝,这一潜在价值就永远失去。

人类开发原始森林使物种栖息地减少,从而使物种灭绝。

现有生物多样性是几十亿年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能再创生的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它携带了自然选择的信息和适应自然的基因。

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经济学问题如下:

现代农业由经济力量引导,即分工原理在农业的作用。分工原理是经济学中最早和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其内容为:若个人多次承担同一工作即分工,则个人会比他承担同一数量许多不同工作时具有更高的生产力。该原理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在农业中,种植单一的作物允许经营者向资本物投资,而这种资本物在完成单调的操作上比人力具有高得多的效率。如在土地上种植单一的作物就可以使用播种机和收割机,以及能消灭破坏

这一特定作物的害虫的农药。这种所谓“农业产业化”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方式(据说存在规模效益)过去曾被看成是农业现代化的起步。

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使人类只生产少许几种植物(玉米、小麦……),消灭其它植物,生物学表明多种植物共生将使植物向高品质(抗病、抗寒)方向进化。反之,共生性愈低,植物品质将退化(因竞争性降低),这样,人类只食用少数几种品质不断退化的植物,人类进化也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只食用少数几种植物使人类基因组合减少,也影响人类自身品质。

生物多样性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除了生物多样性自身就是一种资源外,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这一问题对经济学中奉为“金科玉律”和永恒教条的分工和专业化原理提出严重挑战。

现代农业的主要成就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带来的巨大规模效益,但正是这一过程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主流经济学面临多方面的批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作为经济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和最无可争议的分工与专业化原理(亚当·斯密得以创立经济学的经典巨着《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讨论分工与专业化原理)过去一直是所有经济学流派都认为绝对正确的“金律”,可持续发展研究对其提出的挑战无疑会严重震憾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不仅是主流经济学),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刻性的具体体现。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不同学派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在阐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指出经济增长不会自动缓解环境压力,而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观点综述 环境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麦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认为:在资源约束与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地球将不可能支撑经济的无限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污染连同其他因素(粮食、人口等)一起使世界在某一时刻达到崩溃的边缘,因此必须停止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以达到全球性的均衡。这种极端的认识虽然引起人们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关注,但也受到各国学者和公众的批评。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注意到环境问题,并且不断地发明新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从而缓解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紧张状况。 未来学家和部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乐观的态度。柯尔、费里曼和卡恩等人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论证了技术进步会消除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他们的主要论据是:人口不具有指数增长的性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长期手段将加速經济发展;技术的发展将使未来粮食的供应采用非传统方式,食物供应不可能发生危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替代品不断出现,并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成为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持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为如此,但是停止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技术结构向着符合生态要求的方向转变,经济更快地增长,才是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途径。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指出:“零增长意味着每年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不变,被倾卸于生态体系的污染物质的量第二年仍会与第一年相等”,所以完全降低到零增长率也不会停止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对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自觉抑制经济增长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而听任其他国家迅速增长。相反,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比不增长状态更加有益于延缓环境的破坏,甚至在某种限度内,经济增长越快,越有助于放慢对环境的破坏。 上述何种观点成立,对于各国发展经济来说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限制经济增长以保护环境;如果经济增长能自发地解决环境问题,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加速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在一定限度内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认识环境对经济所施加的约束,从而分析影响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措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与创新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知识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其足以熔化一切的力量。文理融通的时代:科学是求真,艺术是求美,哲学是求智,宗教是求善。 第二讲知识经济概述 1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科学革命高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信仰革命行为革命) (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2什么是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第三讲知识与知识经济 一、什么是知识『1.载体2.含义(1是有载体2分层次的知识产品是显性知识的载体而非显性知识本身知识资本知识产品知识产业)3.知识的类型(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如何做知道属于谁)4.知识的表现形式(经验科学技术信息)5.知识的特征(像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可传播性外部型)(是关于事实确认和信息披露的知识是关于寻根就底的知识是经验和技术性的知识关于产权归属的知识)』『二、知识经济的内涵 1.知识经济是工业化之后并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经济形态2.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主要依据3.知识经济是知识和信息不可分割的经济 4.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意义上的知识成为人们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驱动器』『三、知识经济的特征(1)从知识-社会的角度1.从知识载体的角度看2.从知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3.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的角度看4.从经济的角度看5.从社会的角度看)(二)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对比看(1.要素——产品2.能源动力—信息技术3.资源消耗—应用知识和智能4.生产经营模式5.产业结构6.体力劳动—脑力劳动7.管理重点8.机器—人才)』 第四讲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高技术产业化(1.高该技术的含义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类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2.高技术的特征(1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在最新科技成就之上,技术结构属于尖端技术2 出现于20th40年代之后,属新技术3对国家的经济、军事有着重大影响4能形成产业规模,推进生产力变革5高智力6高效益7高投入8高竞争9高风险10高势能)3.高技术产业化(高技术必须形成产业,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1)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才能满足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实验室---中试---工业生产---批量---产业)(2)高技术产业化的路径(科技中心孵化器创业中心)(3)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品 二当代主要高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发展状况背景1.新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与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2.新技术革命的特征(1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2制造工艺和技术创新为传统工业产品升级作了技术准备3新型材料改变各种产品的性能4安全、持久、健康新型能源的运用5生物技术农业、医药、化工、环保的发展带来变革)『1.信息科学技术推动当前和21TH各国生产力现代化进程的决定因素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1)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石2)计算机技术—知识产品的加工厂3)通信技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命线』『2.生命科学技术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酶工程4)发酵工程5)人类基因组计划6)克隆技术』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4.有利于环境的高新技术5.新材料科学技术6.空间科学技7.海洋科学技术8.软科学技术(空间、海洋技术为人类开辟空间广阔的资源领域) 第五讲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项建设中最主要的障碍,同时,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被这种问题时刻束缚着。由于这种现象频繁出现,环保节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国家指出了一条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通过使用较为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解决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 一、低碳经济的内容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还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项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仍然需要得到更好的完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资源的使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无法避免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果减少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各项技术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条低碳产业链条;同等规模的经济和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合理地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对工业的依赖;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应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缩小差距。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会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项目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在表面上看对中国有利,事实上中国仍然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因此要不断提高高碳产业进入市场的要求。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发达国家的1/5,因此要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率,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开发并使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技术。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建立低碳研究体系。低碳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的低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往往有所保留,所以在国际合作的同时更要加大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控制和处理及节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技术支持;培养开发新能源及各种低碳技术领域的人才迫在眉睫。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初级产品,每增加一单位的贸易额,就会增加大约两单位的碳排放,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却要独自承担碳排放。因此中国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高精尖技术及其产品,逐步改变现有的的出口贸易结构。 第五,完善法律、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监督体系。中国目前与气候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有资源税、燃油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几种,应该加快研究环境税并逐步推行,控制污染物排量及能源、资源的利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与创新

知识经济与创新期末作业报告 班级:09级电子一班 学号:20092016 姓名:雍培元 日期:2011.6.8

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关系的认识 1前言 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成分并存情况下, 只有弄清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才有利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研究的深化, 有利于认清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并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但在很多场合下, 人们对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内涵是混淆的。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就此问题进行过研究, 本文想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2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含义 2.1.1 信息经济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有关资料表明: 美国的信息产业从业人员, 在1954 年开始超过工业、农业和服务业。1956 年, 世界上第二代电子计算机诞生, 并开始应用于经济活动。1957 年,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人类利用卫星通信的新时代拉开了帷幕。从此,信息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信息经济, 在学术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这里我们将信息经济定义为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它是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2.1.2 知识经济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1988 年春季号的《经济发展评论》期刊上, 该刊有文章指出“美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正式文件中用这个术语的时间可以追溯的1993 年,欧洲委员会发表的《关于增长, 竞争力和就业的白皮书: 通向21 世纪的挑战和道路》报告的第二章“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条件”中提出了欧洲经济发展的四个目标, 其中第二个为“开发与逐渐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有关的竞争优势”。199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发表了《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的一部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之所以在西方国家提出, 是基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短缺的因素。通过对知识的发现、普及、应用以及创新,促进知识与经济之间的有机互动, 将知识商品化、市场化, 促进了知识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 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 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 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3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共性 对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共性,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3.1.1 经济资源上, 信息和知识的资源作用日渐突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都是建立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提炼的基础上的, 并通过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 自1998年开始在各种场合演讲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治理学院 一、什么是可连续进展 1.什么是“进展” “进展”是不同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它比“增长”广泛得多。到目前为止,关于“进展”还未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但如下定义较权威: 进展——在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不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增大的条件下,一国实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加过程。 一样地,还有人将“进展”明白得为除人均收入增长外,教育进展、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进展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些因素一样都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上述定义较本质地刻画了“进展”的实质。 注:上述定义中专门强调了分配的平等咨询题,故若社会在增长过程中显现了较严峻的两极分化,则其进展的程度要大打折扣。 2.什么是“可连续” 这一咨询题是极难解决的,目前,国际上围绕“可连续进展”的明白得争辩要紧是难以在“可连续”定义上达成一致意见。

不同学科(经济学、生态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环境学……),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都对“可连续”给予不同的定义。 下面给出几种较主流的定义: (1)生态学定义 可连续——爱护差不多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爱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连续利用。 生态支持系统——农业系统,森林和海岸,淡水系统,它们的存在支持着生命的存在与进展。 (2)环境学定义 定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应局限在环境可自净的范畴以内,要求人口和经济增长应操纵在一定水平以下。 (3)主流经济学定义 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目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 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中在可连续进展发表意见最多的是MIT 的诺贝尔奖得主Solow 。 主流经济学强调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可替代性,认为某些生态要素的破坏(如物种灭绝)并不一定会对人类以后生活产生损害,因为其它生态要素和资本,人力资本能够替代它们的功能。 设m K 、n K 、h K 分不是人造资本(机器、设备)、自然资本 (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知识、技术)。 总资本h n m K K K K ++=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 2011年4月26日在西安举办了第30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次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盛会中提出的绿色引领时尚这一宏大理念和“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创意主题,都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我们在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求。倡导绿色生活不仅是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也不只是自我救赎,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明亮温暖的人生态度,是简单而不粗糙的生活方式。这是寻求人类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且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发展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人类不得不面临各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为了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张记博士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并以西安园艺会为契机,对我国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发展危机,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第一章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1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以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化尚处在水平较低的初期阶段。且城市化问题十分突出。 1.2 资源、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1.3 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物资的极大丰富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使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方式日趋复杂化、多元化。消费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的,消费状况呈现出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与消费能级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内容日益丰富等新的特点。但是我国的消费也存在众多的问题,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危害2.1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管理不善和发展理念落后造成的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大打折扣,也与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背道而驰。下面就当前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提出研究: (一)大气环境恶化

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156 2015年07月 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陶亚 云南省宣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极为迅速,给国家工业和工程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成为当前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因此,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详细叙述了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同时对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措施,希望以此为建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53(2015)7-0156-01 1 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 绿色建筑指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低能耗、安全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且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对建筑资源的充分利用。故又被称之为低碳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由其定义可以看出,建筑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在这里。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国,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更具优势,技术创新、全球化、先发力量、市场经济都是关键推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不断落实的减排任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由理论向实践操作迈进。 2 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绿色建筑意识 强化对绿色建筑的充分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各种媒体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增强对绿色建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其经济内涵得到人们的认识及认可。将“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的理念贯穿到宣传引导当中,使社会各界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一个确切的认识。此外,相关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地,应当对绿色建筑相关学科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强化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对绿色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多渠道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有效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为绿色建筑经济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2.2 加强技术的创新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其能耗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而很多对于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施工技术的操作而出现的,尤其是对于以往使用的一些传统施工技术来说,这种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要想加强对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把施工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切实针对这些较为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革新创造,提高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充分的利用各种可持续性的能源,加强技术使用中的能量节约,当然,对于施工中所用材料进行革新创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建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2.3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训 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依托于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这些管理人才相对于当前建筑行业中所具备的一些管理人员来说,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针对当前的这些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的培训和教育,具体来说,当前的建筑行业管理人员主要就是在建筑施工技术和相关的管理上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对于可持续的建筑经济发展却总是一筹莫展,也不利于其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于这些管理人员来说,就必须加强该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对于这一点来说,建筑管理人员应该首先主动的接受可持续性建筑经济发展的概念和论点,参加各种系统性的可持续性建筑经济发展培训课程,并且要在学习之后,积极地和自身的工作实 践状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化的知识落实成建筑施工管理实践,切实维护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4 加强设计水平 可持续性建筑经济的落实和完善必须依据高水平的设计,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根本所在,很多节能或者是环保都必须首先从设计环节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才能够进而落实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此,加强对于设计的关注和管理就成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对于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要求实现来说,必须加强对于设计 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鼓励设计人员多多关注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而有效提高建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2.5 加强相应监督管理体系的监理 对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但是因为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建筑企业的损失,所以很多建筑企业不愿意进行该方向的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点必须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的发展,切实保障监督的有效性,落实好建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效性。 2.6 实施政策补贴 首先,将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作为补贴对象,因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外部经济性,为强化其竞争力,促进其多生产,相应的经济补贴就十分必要。给予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合理的经济补贴,不但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强化其生产能力,且对于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将绿色建筑产品消费者作为补贴对象,这一补贴形式的实质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间接补贴,这样的补贴形式,扩大了市场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绿色建筑产品消费。 3 结语 建筑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给人们带来享受和愉悦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和破坏。而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日益提升,这一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发掘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使建筑回归自然、亲和自然、与自然共生,一个新的概念“绿色建筑”被提了出来。绿色建筑以其“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成为建筑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仁国.我们是这样加快建筑经济发展的[J].建筑,2000(5). [2]李予川.对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5(7). [3]王蒙.浅议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置[J].科技资讯,2006(6). [4]张志强.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山西建筑,2015(17):231-232. [5]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产业升级,它不仅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还使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空前繁荣。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比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发生,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一场知识经济的风暴震撼着全球,人类文明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还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汹涌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既有生机又潜伏着危机。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谁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完成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谁就能成为竞争的强者。知识经济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要支柱,以大量消耗原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首要生产要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是指按联合国组织分类的八大类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为软科学技术)等。 2、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相比,呈现以下的特征:(1)、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增长源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和信息被物化,使其成为软件、网络等产品并通过加工、传输、经营而为全球居民所消费。知识和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且其具有无限性,非消耗性,共享性,持续增长,回报递增的特点。 (2)、知识经济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在工业经济中,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而在知识经济中,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美国信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的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 (3)、知识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广阔,仅以信息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领域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发展知识知识都不可离开世界大市场而闭关锁国。 (4)、知识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体。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的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时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 (5)、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不创新就灭亡”,唯有全面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以及将这些创新互相结合,并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使技术与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才能嬴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_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自1998年开始在各种场合演讲重庆 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什么是“发 展”“发展”是不同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它比“增长”广泛得多。到目前为止,关于“发展”还未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但如下定 义较权威:发展——在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不上升和收入 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增大的条件下,一国实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加过程。 一般地,还有人将“发展”理解为除人均收入增长外,教育发展、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些因素一般都随人均 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上述定义较本质地刻画了“发展”的实质。 注:上述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分配的平等问题,故若社会在增长过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则其发展的程度要大打折扣。 2.什么是“可持续”这一问题是极难解决的,目前,国际上围 绕“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争论主要是难以在“可持续”定义上达成 一致意见。 不同学科(经济学、生态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环境学……),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都对“可持续”给予不同的定义。 下面给出几种较主流的定义:(1)生态学定义可持续——维护 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与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利用。 生态支持系统——农业系统,森林和海岸,淡水系统,它们的存在支持着生命的存在与发展。 (2)环境学定义定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应局限在环境 可自净的范围以内,要求人口和经济增长应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3)主流经济学定义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目前西方 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

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中在可持续发展发表意见最多的是MIT 的诺贝尔奖得主Solow。 主流经济学强调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可替代性,认为某些生态要素的破坏(如物种灭绝)并不一定会对人类未来生 活产生损害,因为其它生态要素和资本,人力资本可以替代它们的 功能。 设、、分别是人造资本(机器、设备)、自然资本(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知识、技术)。 总资本定义:可持续即不下降当下降时,若、上升,则可能有上升,故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若、对其加以补偿,则仍然有可持续。 (4)非主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定义伦敦环境经济学研究中 心的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通常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 如海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若小鱼和虾虾被 人类活动灭绝了,则大鱼也会饿死。 又如森林中生态系统中是互补的,若树木被砍光了,则森林中的动物也会死去,还会出现水土流失。因此,他们认为:不能下降到 一定水平以下,否则生态系统不能恢复,故定义:(5)热力学学派 定义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位著名学者Daly。他认为:由于 地球系统的有限性(资源有限),故它能容纳的人类活动规模是有限的。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和能量的完全循环利用是不可能的,故人类活动总是使有限能量不断耗散。为了在有限的地球上使 人类尽可能存在较长的时间,人类应使能量耗散速度极小化,这就 要求将人类活动规模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具体就是——人口和经济 的零增长,称为稳态经济(Steady-Stateeconomy)。 该学派排除“数量型”发展,强调在零增长中进行“质”的发展。 (6)社会学定义社会学家更广泛地关注文化、制度、传统技能 的可持续性。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任 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2;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902-0047-04 收稿日期:2009-01-12 基金项目:本文是任力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C790086、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6039070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任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09年2月(第2期,总第142期 Feb.,2009

(No.2,General No.142 【经济新视野】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 问题。据研究,过去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1906-2005年升高了0.74℃,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6.4℃。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更令人忧虑的是,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将引起一系列灾难气候: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加,降水分布不均现象更加明显,干旱区范围可能继续扩大,海平面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近百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恶劣的天气变化呢?专家们认为,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积聚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积聚。由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寻求以减碳为目的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取得共识。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其特征低碳经济最早是由英国提出的。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状况与能源短缺,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发表了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 。这是英国决心以能源环境为首要目标,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初步构想。随后,英国继续推出系列低碳经济政策。2006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回顾———能源挑战》,2007年发布《能源白皮书———迎接 能源挑战》 。此外,英国还推出了《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气候变化全球协定的关键要素》,并制定了《气候变化法案》。这些逐步形成了英国的低碳经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课后题答案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 C大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看视频 B单元测试 C作业 D期末测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产业分布 B人口规模 C社会关系 D资源储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单选题】 IPAT 方程中的 A 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 B C O2 排放量 C室内温度

D人均住房面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 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 A既对立又统一 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 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 D既破坏又保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 中的 T 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B能源消耗量 C能源储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

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温室气体排放量 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 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 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 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0.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 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1.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 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 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作业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作业 工商管理学院 09人力一班 801131327 秀美

一、经济增长必然会产生生态代价,在理论与经验是考察上如何加以论证。 答: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生态代价是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生态代价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许多地方接受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突进发展,急于加快发展速度,以牺牲环境质量,延期环境消费,轻视环境保护为代价,实现强制发展。这种突进发展在赢得一时发展经济的时间和资金同时,也产生明显的负效应。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花了大力气用于改善环境,这个奥运年的春天,感觉北京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感受也好了不少。但不久前看到一则消息称,一些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外国选手因担心中国的食品安全,而要自带食品;更有甚者,担心中国的环境污染,打算在奥运期间将于韩国居住。凭直觉,这有很大的炒作成分,当然不排除顺手摸黑中国一把,那是习惯成自然了。但是,人家之所以能够炒作与摸黑,恰恰是因为中国快速经济增长暴露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 一、国在山河破 如今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间,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如变魔法似地从地下呼唤出巨大财富,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也应当看到,如果将现有的成绩全部归功于改革开放,那不仅是对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的不公,而且也与事实不符。匡算现有财富总量当有三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这一两代人自己创造的,但不要忘记,是在前辈留下的基业上创造的;一部分是前人创造的,如土地、矿山等,我们只是将其货币化而已;一部分说起来应当很羞愧,是对后人财富的透支与贴现,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而变现的,我们的后人将付出沉重代价,为我们不负责任的行为埋单。 多年来,我们习惯比成绩,展示我们光鲜靓丽的地方,而对我们时下不光彩的地方,往往讳莫如深。这不是中国人应有的光明磊落的风格,也不是中国人固有的求真务实的态度。这些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但是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则是发达国家的30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表示:中国的经济奇迹将会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张力下,中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遭受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四分之一的居民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在中国,大凡经济成长比较快速的地方,环境污染通常都比较严重。本人没有做过统计分析,但凭研究经验与直觉,得出“中国的地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本成正比”的风险并不很大。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可谓“一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市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2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

探究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18-01-26T14:59:21.2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作者:王磊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摘要:当前,世界各个国家的水利事业都受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难以健康发展,许多国家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承受着严重的污染,我国的水利经济当前也面临着这一问题。要想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治理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经济;发展 1实现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任何一类事业的进步都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撑,同理,水利事业进步的前提是水利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水利经济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也与社会经济有着直接的关联。也就是说,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水利经济的支撑,没有水利经济的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而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的努力。 2现行的水利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水资源市场构建不完善 水利自身有着一定的资源性和基础性,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经营性与公益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我们国家针对于水利经济的发展在很久的一段时间中主要都是把划经济原则当成是其自身发展与运作的基础,只关注投入,不注重产出;对于经济效益有所忽视。这就令当前的水价和其自身的价值存在差异,这就严重制约了我们国家水市场以及水资源生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2.2不合理的水价 水资源自身的有效流动的引导形式就是通过水价去完成。使其能够为多种用水所需求的水价作为主要的指导,水价可以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配置,有效的实现水资源自身的合理使用;而且水价自身是不是合理也对生态系统的改善与水污染的防治是不是能够有效的进行产生制约。可是,当前所采取的水价和成本价相比要低一些,不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其自身的价值,也不能够很好的对当前的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然而针对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也缺少帮助。 2.3缺少市场观念 在长远的计划经济下,行政方式是解决水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求我们发挥行政手段的作用,而且要合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调整当前的水力市场,实现建设。在水市场竞争调整中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 2.4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不利于 市场完善。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一种,发展依赖水资源,修建和维护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因此,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为推动民生发展,不注重经济效益的回报,这就使水资源的经济价值被低估,我国的水资源市场受到压制,制约了水资源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3水利经济运行措施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3.1水利的经济效益实现需要建立合 理的水价机制。水价的征收既能作为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的补充,又能够使人们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水利经济实现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合理水价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相关的改革制度,但是当前的水价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建立健全的水价制度,能够唤醒人们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确立起合理的水价计算方式,使用阶梯式的水价征收制度能够对水资源当前配置进行优化。如果面向人民群众的水价仍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反映不出水资源的真实价值,就很难让人们建立起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意识。因此,我们要通过以下手段改革当前水价机制:第一,水价收费实行阶梯制征收制度,根据居民当前用水情况确定各阶梯数值,对不同额度的用水量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第二,对水价的基础费用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水利设施、供水企业、水的运输成本的不同,对水价进行合理调整。第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在保证居民用水的同时,提高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重视起对当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水资源治理的投入力度。 3.2通过水利产业基金的构建,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通过设立各类发展水利经济的基金组织,例如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基金,鼓励水利技术进步的科研基金,针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建立的基金等,通过各种基金会的建立,增加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丰富水利经济资金来源结构,在完善我国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水利科研成果的产生。吸收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资金支持,通过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获得足以推动水利经济发展的资金,大量资金的支持下,能够建设起回报高、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的大型水利设施,为这类水利设施的投资建立起专门的基金组织,帮助进行管理运作,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投资人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3.3财政投入是水利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的水利经济虽然已经开始引入了外部资金,但还是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水利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财政补贴和各层政府投入共同支持,需要各省、各市对这部分的财政拨款加强管理,确保下拨的款项都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同时,还要根据水利设施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这都需要各级政府增加水利资金投入,维护水利经济平稳发展。 3.4对于水利资金要加强监管,不断地对水利资产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对于水利经济的投入在现阶段内还会不断追加,这部分的投入资金总量十分庞大。为了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切实推动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对水利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防止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所有的水利资金都投入到推动我国水利经济发展中去。建立健全水利资金监管制度,通过对水利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对水利设施运营中涉及到资金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对于各项水利资金运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使用规划,对于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更要加大监管力度。 3.5增强宣传力度,创造水利经济的发展环境 当前的传媒群体异常发达,通过纸媒、网络媒介等各类媒体,宣传水利事业对于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水利经济发展的环境,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为水利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加强各地间水利事业相关人员间的交流,吸取水利经济先进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