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单元测试题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9月月考试题 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总分:70分出题人:张莹莹 一、单项选择: 1、数据通信是()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 C.数据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据处理技术与计算技术 2、一座办公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 B. LAN C. MAN D. WAN 3、计算机网络最核心的功能是( )。 A.预防病毒 B.资源共享 C.信息浏览 D.下载文件 4、计算机网络从拓扑结构上来看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通信链路和()。 A.网络主机 B.网络终端 C.网络客户机 D.网络节点 5、下列网络设备中,属于用户资源子网的是()。 A、打印机 B、中继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6、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是由相互()的多个计算机构成。 A、通信 B、独立 C、连接 D、分离 7、网络服务器与普通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计算速度快 B、硬盘容量大 C、外设丰富 D、体积大 8、互连网络的基本含义是()。 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D、国内计算机与国际计算机互连9、下列( ) 不属于网络软件系统。 A、文字处理系统 B、网络安全系统 C、网络操作系统 D、网络通信协议 10、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来划分的。 A、信息交换方式 B、网络使用者 C、网络连接距离 D、传输控制方法 11、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 信息,须按照()来相互通信。 A、信息交换方式 B、网卡 C、传输装置 D、网络协议 1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称为() A、因特网 B、阿帕网 C、地域网 D、联机系统 13、()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信息量。 A、传输速率 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 D、信道容量 14、表示数据传输有效性的指标是()。 A、传输率 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 D、信道容量 15、使用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典型例子是()。 A、无线电广播 B、对讲机 C、电话 D、电视 16、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信子网是由主机、终端组成 B、资源子网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C、通信子网主要完成数据和共享资源的任务 D、通信子网主要完成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17、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型网是按照()分类。 A、网络功能 B、网络拓扑 C、管理性质 D、网络覆盖 18、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 A、主机、程序、通信信道和数据 B、主机、外设、通信信道和数据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根据口诀“八九七十二”,可以写出的两道乘法算式分别是( )、( )。 2.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 )。 3.8+8+8+8+8+8+8=8×( ) 9×4+9=( )×9 4. 8的7倍是( );( )是9的4倍。 二、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九( ) 三( )二十一( )十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 )=35( )×9=546×( )=48 ( )×9=635×( )=40 ( )×9=6×3 四、算一算。 8×5=7×6=6×8=6×7+7= 9×3=7×7=9×9=8×3+8= 8×9=4×8=4×9=7×6-7= 8×8=9×5=7×8=8×9-9= 五、在里填上“>”“<”或“=”。 36+428×97×74818-93×3 2×94×47×87×9 375×7 六、看图列式计算。 1. 2. =( ) =( ) 七、画一画。

1. 的2倍。 2.线段①:?? 线段②的长度是线段①的4倍。 线段②: 八、解决问题。 1.二(2)班的同学分成5组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组7名同学,二(2)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2.小强折了9只纸鹤,小红折的是小强的3倍,小红折了多少只纸鹤? 3. (1)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个铅笔盒的9倍,一件上衣多少元? (2)买7个铅笔盒和一部电话,一共要花多少元? 4.第1棵树到第8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1.8×9=729×8=72 2. 63 3. 75 4. 5636 二、十八七二八(四四) 三六十三 七七二十八六六(四九) 四 三、 768782 四、40424849274981327232363564455663 五、>>=><> 六、1. 9×4=36(个)或4×9=36(个) 2. 8×3=24(个)或3×8=24(个) 七、提示:1.画8个 2.画4cm长的线段 八、1.5×7=35(名) 2. 9×3=27(只) 3. (1)8×9=72(元) (2)7×8+32=88(元) 4. 8-1=7(个) 5×7=35(米)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阈强度 3.阈电位 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度扩散。 8.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9.O2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正常状态下细胞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 11.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 12.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 14.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 15.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 16.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7.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18.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H带_______。 19.横桥与______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的功能特征。 22.阈下刺激引_______扩布。 三、判断题 1.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 ) 2.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 ) 3.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4.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 5.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 ) 6.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 ) 7.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 ) 8.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 ) 9.局部去极化电紧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 10.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 11.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 ( ) 1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 ) 13.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次新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过程中。( )

第二章试题与参考答案

1、业务专用章的使用范围有哪些? 1、答:(1)签发单位定期存款存单、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协议存款凭证等;(2)现金调拨单、假币收缴凭证、挂失止付通知书、拒绝受理(退票理由)书、对账等业务及传票封皮和各类手工登记薄账首等;(3)办理资信证明、委托调查、反馈征询以及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函件等;(4)涉及会计业务的各类申请书、账户管理协议、理财协议、代理业务协议及委托书等。 2、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印章停用手续? 因机构拆并、机构更名或印章损毁、印章规格内容变更等导致会计业务类印章停用的,应当及时办理印章停用手续,并登记《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会计业务印章停用清册》,印章实物及时封存入金库或保险箱(柜)保管。 3、会计业务类印章或个人名章遗失后如何处理? 会计业务类印章或个人名章遗失后,当事人应当于遗失印章的当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本机构印章管理部门,报告中应当记载遗失业务印章的名称、数量、遗失时间等信息,并从预留印模中复印所遗失业务印章的印模。本机构印章管理部门接到遗失业务印章的报告后,应当于当日逐级上报至印章制发机构。印章制发机构接到遗失印章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单位发出遗失印章通知,并附上印模,明 确注明停用日期。需要重新 刻制会计业务类用章时,应 当使用新的序号,不得与遗 失印章的编号相同。 4、印章、密押、压数机的 作用分别是什么? 印章是信用社受理业务的 证明,是信用社对外承担责 任、对内划分职责的重要依 据;密押则是按特定法则编 制而成的密码,是辨别异地 资金汇划凭证真伪的主要 技术措施,是保证结算资金 安全的重要工具;压数机则 是在银行票据上压印小写 金额数字的一种防伪工具。 印章、密押及压数机共同构 成了信用社辨别会计单证 真伪的核心要素。 5、为什么不允许使用字迹 不清的印章办理业务? 产生纠纷后,由于磨损或字 迹不清的印章易形成责任 不清等问题,所以要及时更 换,旧章按规定上缴联社统 一销毁。 6、为什么不能在重要空白 凭证上预先加盖印章备 用?重要空白凭证是指已 经预先印制格式但尚未填 写凭证要素、经信用社或客 户按规定要求填写并签章 后即具有支付效力或公证 效力的空白会计凭证,它是 信用社业务活动中资金和 权利的载体,是凭以办理收 付款项的重要书面依据。印 章则是信用社受理业务的 证明,是对外承担责任和对 内划分职责的重要依据。二 者是构成信用社对外承担 责任的两大文义性要素,所 以从加强内控管理的角度 出发,要求必须分管分用。 而在重要空白凭证上预先 加盖印章后,印、证之间的 岗位制约就会失效,会给信 用社的日常经营造成极大 的风险隐患。 7、非重要空白凭证上能否 预先加盖印章备用? 不能。因为印章是信用社受 理业务的证明,是对外承担 责任和对内划分职责的重 要依据,必须在业务办理完 毕之后,方可加盖相应的印 章。预先加盖印章后的会计 凭证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 信用社必然要承担由此带 来的一切责任,会给信用社 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尤其 是客户回单类凭证,在资金 实际划转之前要绝对禁止 加盖业务办讫章。 8、为什么不同柜员间不能 混用、共用或乱用会计业务 类印章和个人名章? 印章启用后,在领用、保管、 使用、交接等环节都有明确 的记载,目的就是为了让信 用社在办理日常业务的同 时,便于明确每笔业务的责 任人,有利于加强内控管 理。若混用、共用或乱用上 述印章,就会造成管理混 乱、责任不明,给不法分子 留下可趁之机。而且从发生 的实际案例中不难看出,偷 盖别人会计业务类印章或 个人名章以嫁祸他人是大 多数不法分子用于作案的 惯用伎俩,必须引起所有员 工的高度警惕。 9、为什么会计业务类印章 作废后要及时销毁? 由于社会公众对信用社会 计业务类印章当前是处于 正在使用状态还是处于停 止使用状态没有鉴别力,如 不及时销毁,已经作废的会 计业务类印章极易被不法 分子用来出具虚假债权债 务证明、签订虚假合同等来 侵占客户或信用社资金、套 取信用社信用。因此,对已 经作废的会计业务类印章 必须交旧换新,及时清理销 毁。 10、业务办讫章和储蓄专 用章中嵌套的个人名章有 何规定? 在“综合柜员制”劳动组合 模式下,业务办讫章和储蓄 专用章中嵌套的个人名章 为本柜员名章;在“复核制” 劳动组合模式下,上述印章 中嵌套的个人名章为本柜 组柜员B名章。 11、在会计单证上加盖个 人名章有何规定? 在会计单证上加盖个人名 章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 综合业务系统在各类会 计单证上打印的柜员号和 柜员姓名与单独加盖的个 人名章具有同等效力,会计 单证上已经打印柜员号和 柜员姓名的,可不再单独加 盖同一柜员名章; 2) 随业务办讫章和储蓄专 用章同时加盖的内嵌个人 名章与单独加盖的个人名 章具有同等效力,会计单证 上加盖的办讫章和储蓄专 用章中同时嵌套个人名章 的,可不再单独加盖同一柜 员名章; 3) 除上述2、3两种情形外, 所有会计单证上需加盖个 人名章的位置,均必须单独 加盖相应柜员名章;

(word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班级姓名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与1N的力的大小相当的是() 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B、一头大象的体重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 D、托起一只蚂蚁所用的力 2.甲、乙两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乙一下,其结果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3. 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动力 B、人对水的作用力 C、水对人的作用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 4.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今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5.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球的推力B.重力 C.不受力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6.假如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了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C.传统的体育比赛都失去了意义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7. 在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太紧,他这样做 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8.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9.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0.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一对力是书受到的平衡力(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1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达标。(46分) 1.我会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长江涌.(yǒng sǒng) 隔海峡.(xiájiá) 吃元宵.(xiào xiāo) 煎.豆腐(jiàn jiān) 炖.蘑菇(duèn dùn) 艾.草香(ài āi) 2.我会拼写词语。(8分) mín zú rè nɑo yǒu yì qián cái chǎo fàn bèi ké shén zhōu fèn dòu 3.我会填一填。(4分) (1)“烤”共( )画,第二画是( ),部首是( ),我还会写 带这个部首的字( )。 (2)“转”共( )画,第七画是( ),我会组词( ),( )。4.一字组多词。(6分) 币贫谊

5.照样子,写一写,再组词。(4分) 例:土+不=(坏)(坏人) 贝+占=( )( ) 车+专=( )( ) 甲+鸟=( )( ) 火+暴=( )( ) 6.我会写加点词语的近义词。(3分) (1)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 ) (2)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 (3)她在微风里得意 ..地跳起舞来。(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 )月饼一( )美食一( )窗户 一( )鞭炮一( )烤鸭一( )花灯 华夏( )( ) 炎( )子( ) 巍巍( )( ) 民族( )( ) ( )( )图强只争( )( ) 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小枣树结了枣子。(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的小枣树结了________________的枣子。(2)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照样子,补充句子) 苹果的颜色____________,味道____________,真好吃。 (3)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标点符号真重要!(3分) (1)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 完全确定。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 全确定。 4.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5.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6.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 7.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0.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11.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2.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3.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14.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15.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16.(?U/?V)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100kPa) 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18.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复习题1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2,对任意1 s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3 m/s D.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s 4.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加C.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D.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能为零 5.A、B、C三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右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在10s内的位移相等 B.三个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三个物体在10s 内的平均速率相等 D .三个物体在10s 内的路程相等 6.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的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t 2~t 3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B .t 1~t 2时间内物体静止 C .0~t 3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D .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 7.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火箭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是120s B .火箭前40s 上升,以后下降 C .火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 2 D .火箭离地最大的高度是48000m 8.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 2 B .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 .6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 .8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9.已知直线AC 的中点为B ,物体沿AC 做变速直线运动,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6 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4m/s ,那么AC 段的平均速度是( ) A .4.8 m/s B .5.0 m/s C .5.2 m/s D .13 m/s 10.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 =(24t -1.5t 2)m ,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26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4、下面的图形通过平移重合的有()和( ),通过旋转互相重合的有()和( )。 5、物体沿着直线移动,这种现象叫()。 6、风车转动是()现象,运动中的车轮是()现象。 7、东升西落的太阳是()现象,升国旗是()现象。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6分) 2、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3、下列现象()是平移。 ①电风扇旋转②推拉门打开③车轮转动 4、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5、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6、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7、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8、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三、判断,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画“×”(16分) 1 、(() 2、()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钟摆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5、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箱子 在地面上被拖动是平移。 正常行走的时钟,属旋转 现象。

6、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7、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8、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四、(42分)1、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________ 2、. 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上“平移”或“旋转”. 3.下面的图形和数字哪些是轴对称的是的在括号里画“√”。 4.先想一想,再折一折,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到几条对称轴 5.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6.下面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圈一圈。 7.下图中,把由图①平移得到的图形涂上红色。

固体物理第一二章习题解答(终审稿)

固体物理第一二章习题 解答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一章习题 1.画出下列晶体的惯用原胞和布拉菲格子,指明各晶体的结构以及惯用原胞、初基 原胞中的原子个数和配位数。 (1)氯化钾;(2)氯化钛;(3)硅;(4)砷化镓;(5)碳化硅(6)钽酸锂; (7)铍;(8)钼;(9)铂。 解: 名称分子式结构惯用元胞布拉 菲格 子 初基元胞 中原子数 惯用元 胞中原 子数 配位数 氯化钾KCl NaCl结 构 fcc286 氯化钛TiCl CsCl结 构 sc228 硅Si金刚石fcc284砷化镓GaAs闪锌矿fcc284

碳化硅SiC闪锌矿fcc284 钽酸锂LiTaO 3钙钛矿sc55 2、6、12 O、Ta、 Li 铍Be hcp 简单 六角 2612 钼Mo bcc bcc128铂Pt fcc fcc1412 2.试证明:理想六角密堆积结构的 1 2 8 1.633 3 c a ?? == ? ?? 。如果实际的 c a 值比这个数值大 得多,可以把晶体视为由原子密排平面所组成,这些面是疏松堆垛的。 证明:如右图所示,六角层内最近邻原子间距为a,而相邻两层的最近邻原子间距 为: 2 1 2 2 4 3? ? ? ? ? ? + = c a d。 当d=a时构成理想密堆积结构,此时有: 2 1 2 2 4 3? ? ? ? ? ? + = c a a,由此解出:633 .1 3 821 = ? ? ? ? ? = a c 。

若 633.1>a c 时,则表示原子平面的层间距较理想结构的层间距大, 因此层间堆积不够紧密。 3. 画出立方晶系中的下列晶向和晶面:[101]、[110]、[112]、[121]、(110)、 (211)、(111)、(112)。 解: 4. 考虑指数为(100)和(001)的面,其晶格属于面心立方,且指数指的是立方惯 用原胞。若采用初基原胞基矢坐标系为轴,这些面的指数是多少 解:如右图所示:在立方惯用原胞中的(100)晶面,在初基原胞基矢坐标 系中,在1a 、2a 、3a 三个基矢坐标上的截距为() 2,,2∞,则晶面 指数为(101)。同理,(001)晶面在初基原胞基矢坐标系1a 、2a 、 3a 上的截距为 ( ) ∞,2,2,则晶面指数为(110)。 5. 试求面心立方结构(100)、(110)、(111)晶面族的原子数面密度和面间 距,并比较大小;说明垂直于上述各晶面的轴线是什么对称轴 解: 晶面指数 原子数面密度 面间距 对称轴 (100) 2 2a a C 4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测试题

信达 第二章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2.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 .速度和加速度反向 C .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 .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 答案:D 解析: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图 1

信达 A .用水钟计时 B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C .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 /t 2的比值的大小 D .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CD 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汽车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1v 和2v ,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a v 和b v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v ∶2v =(2 +1)∶1,a v ∶b v =1∶3 B.1v ∶2v =1∶(2-1),a v ∶b v =3∶1 C.1v ∶2v =2∶1,a v ∶b v =3∶1 D.1v ∶2v =3∶1,a v ∶b v =(2+1)∶1 答案:B 解析:将汽车的运动看做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通过后一半位移和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再由v =x t 得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1v ∶2v =1∶(2-1);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和前一半时间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同理可得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之比a v ∶b v =3∶1,选项B 正确。 图2 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a 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在t 2时刻甲与乙相遇 C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D .在0~t 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 答案:A 解析: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54分) 1.写同音字(10分) ji ǎn ɡ hòu f ēn ɡ b ǐ huà 状 车 信 钢 石 b àn ɡ hòu f ēn ɡ b ǐ huà 话 来 北 对 图 2.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7分) (1)曹操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chèn chēnɡ)出了大象的重.(chónɡ zhònɡ)量. (liánɡ liànɡ)。 (2)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后,整张画看起来更好.(hǎo hào)了,玲玲高兴.(xīnɡ xìnɡ)地笑了。 (3)小明发.(fà fā)现教室里没有打扫干.(ɡàn ɡān)净,就拿起扫帚扫了起来。 3.一字组多词。(9分) 信?????( )( )( ) 灯???? ?( )( )( ) 闭???? ?( )( )( ) 4.比一比,填一填。(4分) ( ) 节 ( ) 秀 ( ) 立 ( ) 争

( ) 心 公( ) ( ) 象 ( ) 杆 5.词语乐园。(18分) (1)把下面的词语分类。(填序号)(8分) ①白云 ②霜冻 ③河流 ④晚霞 ⑤湖泊 ⑥雨点 ⑦百花争艳 ⑧春色满园 ⑨雪花 ⑩乌云 ?冰雹 ?花红柳绿 ?小溪 ? (2)弹 滚 唱 捏 拉 6(1)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妈妈的呼吸那么沉。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4分) 7.想一想,选一选。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yá)苦作舟。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编译原理》单元测试第二章试题

编译原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闭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出题人刘兵班级 02 一、选择题(5*2分)(每题1分,共10分) 1.文法分为四种类型,即0型、1型、2型、3型。其中3型文法是_____。 A. 短语文法 B.正则文法 C.上下文有关文法 D.上下文无关文法 2.文法G[N]=({b},{N,B},N,{N→b│bB,B→bN}),该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 _____ A. L(G[N])={bi│i≥0} B. L(G[N])={b2i│i≥0} C. L(G[N])={b2i+1│i≥0} D. L(G[N])={b2i+1│i≥1} 3.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终结符 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_______ A. 句子 B. 句型 C. 单词 D. 产生式 4.一个句型中的最左______称为该句型的句柄。 可选项有: A. 短语 B. 简单短语 C. 素短语 D. 终结符号 5.文法G[E]:E→T∣E+T T→F∣T﹡F F→a∣(E)该文法句型E+F﹡(E+T)的简单短语 是下列符号串中的______ 。 ①(E+T)②E+T ③F ④ F﹡(E+T) 可选项有: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③ 二、简答题(2*10分)(每题10分,共20分) 1.解释语言、语法和语义的概念。

2. 文法 S→S(S)S|ε (1) 生成的语言是什么? (2) 该文法是二义的吗?说明理由。 三、分析题(4题共70分) 1. 文法 G[S]为: S→Ac|aB A→ab B→bc 该文法是否为二义的?为什么? 2.考虑下面上下文无关文法: S→SS*|SS+|a (1)表明通过此文法如何生成串 aa+a* (2)G[S]的语言是什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画一画。(1题10分,2题16分,共26分) 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二、请在()里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8分)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工中喜小日左边这些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 2.直线行进中的滑雪板的运动属于平移现象。() 3.数字“0”是轴对称图形,数字“6”不是轴对称图形。() 4.摩天轮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5.物体经过平移或旋转后,物体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四、选一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2.下列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沿虚线剪掉,打开后的图案是()。 5.下面()不是由、、通过平移得到的。 五、下面的汉字、字母、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猜整个的图形是什么吗? 写在括号里。(10分)

六、连一连。(每题8分,共24分) 1.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2.(变式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一连。 3.(变式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一连。

七、圈一圈。(每题4分,共12分) 1.下面哪棵树是通过左边的图形平移得到的? 2.下面哪架飞机可以通过左边的图形旋转得到? 3.按照下面的方式折、画、剪(并描出眼睛),得到的是哪幅图?请圈一圈。

答案 一、1.(√)()(√)(√)() 2.(○)(△)(△)(△)(△)(○)(△)(○) 二、20255540 三、1.× 2.√ 3.√ 4.√ 5.√ 四、1.② 2.① 3.① 4.① 5.② 五、 易错点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完整图形再判断。 六、1. 2. 3. 六、1.圈第3个图形 2.圈第2个图形 3.圈第1个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