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压力研究_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

工作压力研究_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

工作压力研究_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
工作压力研究_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

工作压力研究: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

舒晓兵1 孙健敏1 史茜2

(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2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进行一百多年了,特别是从20世纪初开始工作压力研究

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工业化国家,我国开展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只有二

十多年的时间。通过对国内近20年来有关工作压力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将不同学科的研

究归纳为测量工具的编制和开发、不同的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状况和特征、工作压力源及工

作压力管理等四个研究主题,对每一主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析。澄清工作压力概念、建立

理论和构造模型以及完善中国背景下的测量工具是国内未来工作压力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关键词:中国工作压力压力源压力管理

Work Stress Research :A Review of 20 Years

of Research in China

Shu Xiaobin1 Sun Jianmin1 Shi qian2

(1School of Labor Relations and Human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2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work stress as carried out over a century ago in Western world, and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As a newer entrant into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has studied this subject for merely 20 years. This paper designs to analysis the study results of work stress in China and comment on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each of the four

research subjects it summarizes, which are describ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the work strain and characters of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occupations, the research of work stressors, the work stress management. At the mean time, it also designs to point out the major attention leading current research to clarify the conception of work stress, theorize and construct models, develop the measurement under Chinese background, as well as bring forward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Keywords:China Work stress Stressor Stress management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BJY008)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编号:2009004500488)的资助

1.引言

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急剧加速,世界范围的工作压力研究从20世纪初至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已有文献研究表明,西方国家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近20 年中增加了50倍,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初的三年里,仅仅在心理学学科方面关于工作压力研究的文章是整个1970 年代的8倍之多。中国是一个后发型的工业化国家,正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深刻转型,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题,而由工作压力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一现象的产生引起和促进了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对工作压力的关注和探讨,形成了既关系到广大雇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组织的工作绩效的重要研究领域。在系统回顾了国内近二十年来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国内工作压力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评述,藉以为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2.二十年来国内工作压力研究概况

根据对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的重要期刊进行统计,自1988年到2008年7月间,国内学术期刊上关于工作压力研究的论文共229篇。下面是对历年发表的研究论文的统计结果:

表1工作压力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

学科篇数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管理学57 24.8 24.8

心理学53 23.1 47.9

教育学56 24.4 72.3

医学39 17.0 89.3

经济学12 5.2 94.5

其它12 5.2 100

合计229 100 100

从学科分布上看,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三大学科对工作压力的研究成果最多,全

部论文中的2/3都来源于这三个学科的研究。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问题本身就是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范畴,而且这几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实际的工作有比较大的指导价值。

表2不同年份发表的工作压力论文数

年份 篇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年份 篇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988 1 0.4 0.4 1999 3 1.3 17.8 1989 2 0.8 1.2 2000 3 1.3 19.1 1990 1 0.4 1.6 2001 9 3.9 23.0 1991 2 0.8 2.4 2002 9 3.9 26.9 1992 1 0.4 2.8 2003 16 6.9 33.8 1993 3 1.3 4.1 2004 18 7.8 41.6 1994 3 1.3 5.4 2005 35 15.2 56.8 1995 5 2.1 7.5 2006 36 15.7 72.5 1996 6 2.6 10.1 2007 45 19.6 92.1 1997 7 3.0 13.1 2008 16 6.9 100 1998 8 3.4 16.5 合计 229 10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

图1 不同年代发表的工作压力论文数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在数量上,国内二十年来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

三个主要阶段。第一,1988年至2000年为研究的起步时期。这个时期历时十二年,所发表的论文数只占全部论文的19.1%,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仅为3.7篇。第二,2001年至2004年为研究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跨度为四年,所发表的论文占全部论文数的22.7%,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3篇,比起步时期增加了3倍多,是一个大幅度增涨的时期。第三,2005年到2008年为超常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所发表的论文数占全部论文的57.6%,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33篇,是起步时期所发表论文数的9倍多,是国内工作压力研究成果急剧增涨的时期,这一现象说明工作压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要探讨的问题。

表3 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布

测量工具的职业群体工作压力状况工作压力源研究工作压力管理研究其它

编制和开发及对变量的影响

篇数15 90 22 52 50

百分比(%) 6.5 39.3 9.5 22.7 21.8

从表3 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工作压力研究主要涉及五大主题。从时间上来看,2000年以前,主要是介绍国外关于工作压力研究的成果,并对工作压力概念进行甄别,同时对如何进行工作压力研究的框架进行了探讨。2000年至今,研究更多地是借鉴国外的分析工具,研究中国背景下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状况和特征、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管理、以及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工作绩效等结果变量的影响等问题。全文以33篇有代表性的文献作为综述,近五年来的文献共22篇,占全部文献的66%。

3.研究的主题和主要结论

3.1.测量工具的编制和开发

对于工作压力源的测量和评估则是工作压力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方面,国外对于工作压力源的测量评估常用的工具包括:Mclean等的工作压力问卷(Mclean’s Work Stress Questionnaire, MWSQ)、Karasek的工作特质量表(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JCQ)、Siegrist的ERI量表等。国内对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从对国外工作压力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进行应用和修订,也开始开发和设计适合中国环境的测量工具。周跃萍和周莲英(2004)在宁波地区进行了不同职业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比较研究,自编了《工作生活压力源量表》,共37个项目,包括经济收支、工作压力、人身安全、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时间、生活环境、子女学习及知识技能更新等,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达到了0.9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职业人员主要的工作生活压力源因素是工作压力及经济收支,而且不同职业群体在这个因素上差异极显著。封丹珺和石林(2005)编制了《公

务员工作压力源问卷》,在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73个压力源项目,采用Likert四点计分。对432名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进行了项目筛选,最后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7个维度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2.4%,分半信度α为0.78。量表最后确定了公务员工作压力源的7因素结构,即上级领导、工作责任、人际关系、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完美倾向和职业前景。孟晓斌和许小东(2008)编制了《管理者工作压力量表》,量表由六个压力维度构成,分别是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压力、工作特征压力、人际关系与团队氛围压力、期望压力、组织支持压力、自身因素压力,共31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对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发现,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大于0.77。用因素分析法检验问卷的构思效度,KMO测度值在0.70以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管理者内源、外源压力分别呈现良、劣压力属性。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于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开发表现出的主要特点:(1)在开发量表的时候,主观性较强,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2)对于工作压力源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个人和组织角度,而从社会环境的影响的角度的关注比较少。(3)开发的量表没有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的验证,而且有些量表在探索性研究阶段对于信效度的检验就不够完善,所以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修订以及对于比较实证研究的拓展。

3.2.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状况及对相关变量的影响

现有关于不同职业群体工作压力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探讨各类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状况和特征;另一种是探讨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等因素的影响。李生兰(2000)通过对上海市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普遍感到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同年龄、教龄、学历、职称、获奖级别、市郊区域的教师所感受的工作压力大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李小妹和刘彦君(2000)通过对西安市教学医院床护士的调查发现,工作高度疲惫感的护士占59.1%,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惫感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刘玉新(2005)调查了参加清华大学高级职业经理班的高层管理者,结果发现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均处于“轻度”和“中度”之间,而年龄、学历、所有制性质对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均有显著的主效应。主观支持对工作压力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组织支持和客观支持对工作压力有间接效应。赵然和方晓义(2005)研究发现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分为专业性压力、工作量压力、护理技术要求压力、护患关系压力、护理管理及医护关系压力。而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存在人口学差异,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卢长娥和王勇(2008)对幼儿教师研究发现,有76.2%的教师感觉自己承受着较高的工作压力,而且合理化、幻想、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等对工作压力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舒晓兵(2006)通过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研究发现,两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各自呈现二维模式,国有企业为组织结构与倾向、工作条件和要求,

而私营企业则为职业发展、组织中的角色。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承受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但是两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都没有达到“临界值”,仍然处于低度的工作压力状态,而这种低度的工作压力限制了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效率。

关于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和离职意愿的影响。徐富明(2003)采用自编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36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三个亚成分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关系压力和聘任压力对情绪耗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压力对职业效能和去人性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声望压力对去人性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蒋奖等(2004)以银行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于职业倦怠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其中,工作符合对情绪衰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角色模糊、人际关系对去人性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职业效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日常烦扰、管理角色对职业效能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李兆良等(2006)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疗事故、医患关系、工作符合压力、聘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与情绪衰竭呈正相关关系;工作符合压力、医患关系与去个性化呈正相关关系。潘文峰(2008)以重庆市高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样本,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2个维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工作压力可以很好地预测情感耗竭。舒晓兵和廖建桥(2003)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为研究样本,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组织的结构与倾向、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要求是影响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许小东(2004)通过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认为工作内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工作外源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则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蒋莹(2006)通过对高科技公司企业员工的调查发现,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工作压力低者工作满意度较高,而工作压力高者工作满意度较低。而个体控制点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工作压力实现的。柳显军(2008)以浙江省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内源压力与工作本身和职业发展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作外源压力对同事、管理者满意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吴欣娟等(2000)对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护士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属中等程度,而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呈现正相关。汤超颖和辛蕾(2007)对北京市IT行业员工的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T行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工作要求、工作回报、工作超载、工作角色、人际关系五个维度中,除了工作要求与离职意向呈负相关外,其他四类压力与离职意向均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问题的实证研究存在主要特点:(1) 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商业、教育和医疗等领域,以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型员工为主。职业涉及到护士、管理人员、教师、科技人员、公务员等。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人口统计学特征为标准,对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状况和特征进行研究,较少考虑到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2)关于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探讨被试的工作压力状况,以描述式的居多。而理论深度较强的研究非常少,大多数研究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3)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压力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影响,较少涉及到对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工作家庭冲突、生活圈地位的影响,而国外在这些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4)研究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对于个体和组织的消极影响,而没有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关注工作压力的正面影响。特别是个体角度,相对于工作倦怠,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人们在工作表现出精神饱满、乐于风险、积极投入的角度展开研究,形成职业倦怠整合的研究内容,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扩充工作压力影响的研究内容。

3.3.工作压力源研究

学术界对于工作压力源的结构和分类存在不同的观点,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七因素说。舒晓兵(2005)探讨了国有和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两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包括工作本身的因素、组织中的角色、工作中的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组织倾向、社会支持、管理事务七个因素,研究进一步得出两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呈现出二维变异模式,即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为组织结构与倾向和工作条件与要求,而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则为职业发展和组织中的角色。而封丹珺和石林(2005)通过编制公务员工作压力源问卷,也确定了工作压力源为七个因素,即上级领导、工作责任、人际关系、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完美倾向和职业前景。(2)五因素说。陈志霞和廖建桥(2005)通过对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分为工作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组织管理、人际关系与能力、时间紧迫和工作环境等五个方面,而且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对工作压力感的影响是层次递进的,随着压力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感不仅体现在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上,也会影响员工的生理反应和身体健康。来源于工作任务本身的压力导致生理疲劳,来源于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则带来对员工心理方面的影响。李虹(2005)研究认为大学教师工作压力源应该包括工作保障因素、教学保障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工作乐趣因素等五个方面。赵然(2005)对于护士压力源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护士压力源共分为五个方面,即护理专业及工作性质、护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护理管理及医护人际关系。(3)四因素说。马可一(2000)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情景中认知资源与职业锚关系的研究,将工作压力源分为任务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和环境压力四个方面,并揭示出在人际压力环境下,管理锚个体的智力与工作绩效呈现负相关,安全锚个体的智力与工作绩效呈现正相关。总的来说,国内关于工作压力源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1)不同的研究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选择的样本不同,这些样本在职业、人口统计学特征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从而使得研究者对于压力源进行辨析带有样本特征;(2)分类的方法不同也导致研究者对于压力源的分类结果不同,分类方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者依据不同的工作压力理论模型造成的,如依据JDC模型,对于样本群体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辨析的研究者就会从工作对于员工的要求的角度出发。(3)研究主题的差异也导致研究者对于工作压力源的分类不同。

3.4.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对于工作压力的管理,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个体和组织的角度。马可一(2001)提出的工作压力管理的策略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情景性自我管理技能、更新性自我管理技能、防范性自我管理技能)和组织层面的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压力源管理和适应性培训)。许小东和孟晓斌(2004)认为工作压力管理应该在组织层面上确立工作压力源调查与管理体系、工作压力调查量表体系,工作压力预警机制、工作压力应对培训机制和工作压力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组织一旦出现工作压力问题,必须对工作压力源、影响变量、工作压力后果等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员工提供个性化帮助。陈捷(2005)认为对工作压力管理应该在个体调控层面上降低员工的期望、提高员工的适应性、改变员工的认知;而组织层面上应对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与工作再设计、改变工作量和完成时间、消除组织中不确定因素、增加沟通渠道并提供社会支持、改变有形的工作环境、高内聚力和组织认同感。江历明(2006)认为组织的有效管理诸如工作再设计、设置目标、加强有效组织沟通、弹性工作制、实施“员工帮助计划”、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员工个体的管理措施包括改变观念调整心态、有效时间管理、适度缓解压力、坚持运动是管理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舒晓兵(2007)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研究指出,传统的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是基于工作压力过大的前提下设计的,而对于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还比较小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和措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管理应该实施的是基于情景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对于过大的工作压力应该实施减压,而对于较小或者根本无工作压力的员工要增加其工作量和责任。第二,自我效能、领导

方式和社会支持的角度。裴晨和刘秋颖(2004)认为通过员工自我效能知觉水平的差异,组织应该进行工作目标设置来减轻员工的角色压力,而通过职业生涯管理来减轻和消除员工的职业发展压力。杨梅和石林(2006)认为混合式的领导方式对个体积极压力反应最高,所以每位直接领导者都应该把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交易型领导行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员工的消极压力。卢长娥和王勇(2008)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第三,压力暴露训练、自我干预和工作设计的角度。张勇(2002)认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策略应该是控制工作压力源、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鼓励教师进行自我管理、修正认知观念并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付冷冷(2003)探讨了知识员工是承受工作压力较大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工作压力的管理应该建立沟通机制、创造条件帮助完成工作、工作再设计、创造合作上进的公司文化、建立压力咨询机制和员工身心健康项目等。谢冬梅和谢晓非(2004)提出了压力暴露培训模式, 认为实施压力暴露培训主要有学习动机和提供预备信息、学习技能、运用和练习三个阶段。李冲和尹良明(2005)对工作压力的自我干预策略进行了探析,认为行之有效的自我干预策略应包括构建理性的认知评价模式、锻造韧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张亚明(2006)认为税务公务员的工作压力管理策略主要包括面向工作任务和岗位的压力调试、面向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压力调试、面向职务晋升的工作压力调试、面向个体的工作压力调试、组织的健康计划。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工作压力管理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1)研究从个体和组织的视角进行压力管理的探索外,很多研究关注到了工作压力作用机制中的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的影响,这是对工作压力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但是,如何在这个领域进行专业化整合,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模型,还是后续研究中要进一步强调的重点工作。(2)从着眼于对工作压力的主观抵御,逐渐转向探索压力作用机制从而寻求对工作压力的减缓方法和策略。而且,还考虑到将不同群体的压力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压力管理,使得不同的压力来源与不同的应对策略之间匹配。

4.对现有研究的评价和思考

4.1.工作压力的状况和特征

从现有研究对于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工商企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知识员工群体的工作压力水平普遍较高,这些员工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以及职业倦怠等结果变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研究也发现有少数样本群体表现出工作压力较小,从而带来员工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所以,以后国内对工作压力研究更加关注工作压力源对不同职业群体人员所造成的不同

影响,以及如何区分良性和劣性的工作压力源,可控和不可控的工作压力源,从而便于管理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压力管理。

4.2.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国内现有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是从个人和组织的角度出发,在对不同的职业群体进行研究调查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其职业特点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工作压力研究的不断发展,也从工作压力源对于工作压力反应的线性关系研究,转向考虑到多重变量对于工作压力作用机制的影响,如将自我效能、领导支持等个人或组织的因素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来进行分析。但是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对于组织和个人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研究较少,如组织如何通过对于个人的认知模式的影响而影响到工作压力,工作家庭冲突、社区文化、文化价值观、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等。而且大多数的研究采用横向研究的方式,对于动态过程的影响因素如个人-环境匹配等,调查分析中没有体现出前后因果关系,因此,需要开展纵向研究。应通过研究方法的改进精确概念化不同的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并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4.3.工作压力的后果

早期的国内学者从生物医学角度对于职业应激和职业紧张的研究比较多,所以主要是从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反映工作压力后果,所以常以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工作倦怠等变量作为效标。现在更多是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对于工作压力进行研究,从组织角度来反应工作压力后果。但是这个角度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而且大部分集中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两个方面,而对于其它变量如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等作为工作压力后果效标的研究较少,且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路径模型。另外,研究者大都采用自我陈述式对于工作压力后果的指标进行检测,由于被试的主观性使得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后续研究中应该对于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国外学者最新研发的日记法、演说分析法等都是值得借鉴的。

4.4.工作压力的管理

在工作压力管理方面除了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次的视角进行压力管理外,研究者还注意到工作压力作用机制中的中介变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压力管理的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压力的管理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为主,很多研究缺乏实证的支持。大多数理论研究者没有注意研究成果对于管理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未来研究应注意加强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之间的衔接,让管理实践者也意识到他们对于工作压力研究的贡献作用。

5.未来研究的建议

5.1.澄清概念

从目前国内关于工作压力研究来看,对于工作压力的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从“职业应激”(汤慈美等,1986)——“职业紧张”(王重鸣,1995)——“工作压力”的过程,至今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种对同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概念来表述,不利于对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也不利于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来进行研究。长期以来,国内的学者对工作压力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对工作压力的理解比较多的考虑的是外界的刺激因素,包括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因素;另一种是考虑工作要求和个体特征出现不适应的各种情况,关注的重点在个体的特征以及其与工作的联系;再有的是综合了外在因素对于个体形成的刺激,以及个体对于工作原因造成的压力的各种生理心理的反应。多种不同的理解并存的局面,往往造成在进行研究时,设定的标准不容易判定其对还是错。从而可能会导致研究者在同一个问题同一个角度的研究上造成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澄清概念是第一前提条件,它可以保证不同的研究者在一个语境下进行交流和沟通。从国外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将工作压力视为一个包含工作压力源自变量、工作压力结果因变量和一系列中介缓冲变量以及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理解基本上能比较全面、综合地描述、衡量和评价人们的工作压力。未来研究必须要重视梳理出内涵明确、界定清楚的工作压力的概念和亚概念,使之能关照不同的研究者因关注角度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也有利于研究者明确自己所研究的内涵和重点。

5.2.建立理论和构造模型

国内现有研究多数研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是进行一些工作压力状况和特征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没有探索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在利用西方学者开发的经典模型如个人-环境匹配模型、JDC模型、ERI模型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些得出的是非支持性结论,但大多没有对不支持结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还应加强对其包含变量的解构和分析,对模型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其适应中国研究实情。更大的不足则是没有提出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工作压力的理论和模型。因此,未来研究中建立适应中国本土化、创新性的工作压力理论模型是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5.3.完善测量工具

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工作压力研究主题的内涵宽窄并没有整合出统一标准,所以在测量指标的选择上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引用国外的工作压力相关的量表的时候,还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加大对于量表条目的调整,使得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具有较高的本土可用性。在开发新量表的时候,有些研究者没有界定自己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或主题

上的位置,所以这些研究也就没有考虑与同类研究的可比性的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开发出在中国情景下的本土化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1周跃萍,周莲英.不同职业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探新,2005,1:63-69

2 封丹珺,石林.公务员工作压力源问卷的初步编制.中国生理卫生杂志,2005,5:297-300

3 孟晓斌,许小东.企业管理者工作压力的绩效属性,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27-33

4 李生兰.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6:10-13

5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中国护理杂志,

2000.11:645-649

6 刘玉新,张建卫.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及二者关系研究.南开管理评论,

2005,6:9-16

7 赵然,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607-610

8卢长娥,王勇.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2008,2,31-34

9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以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为例.南开管理评论,2006,3:44-49

10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95-197

11蒋奖等.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78-180

12李兆良等.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160-162

13潘文峰.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8,3:230-231

14 舒晓兵,廖建桥.国企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3,2:34-37

15许小东.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3:41-46

16 蒋莹.个体控制点、工作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经济管理,2006,21:43-48

17 柳显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现代商业,2008,15:84-87

18 吴欣娟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4:197-199

19 汤超颖,辛蕾.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离职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

2007,9:30-34

20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比较,管理世界,2005,8:105-113

21陈志霞,廖建桥.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结构分析.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4:26-30

22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05-109

23 马可一.工作情景中认知资源与职业锚关系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6:21-25

24 马可一.工作情景中的压力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0:26-28

25 许小东,孟晓斌.组织工作压力的两维管理模型构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04,8:37-42

26 陈捷.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来源及其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38

27 江历明.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34-35

28 舒晓兵.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225-238

29 裴晨,刘秋颖.工作压力的组织应对策略——自我效能的有效提高.辽宁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5:72-76

30 杨眉,石林.工作压力反应及其与领导方式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2006,3:226-231

31 张勇.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教育管理与评价,2002,3:55-57

32 付冷冷.知识员工的压力管理.科学管理研究,2003,2:96-98

33 谢冬梅,谢晓非.SET:压力暴露训练——一种培训的新模式.中国培训,2004,3:36-37

34 李冲,尹良明.工作压力的自我关于策略探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146-147

35 张亚明.税务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及其调适方法分析.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4-6

36 汤慈美等.体操运动员应激反应特点的研究.心理学报,1986,3:304-312

37 王重鸣,王剑杰.职业紧张因素的机构关系分析.心理科学,1995,18:263-267

作者简介:

舒晓兵(1968-),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站博士后

孙健敏(1961-),男,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史茜(1983-),女,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bookxb@https://www.doczj.com/doc/dc15295194.html,

通讯地址: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内青年公寓6062室 收件人:舒晓兵

邮政编码:100872

关于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调查报告

关于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调查报告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市场中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裁员、缩小规模和扁平化已经成为如今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艰巨、工作难度提高和工作节奏加快等都使得企业的工作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伤害,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公司的发展。对公司员工职场压力的调查有助于针对性的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于此次调查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XX 公司员工问卷调查,然后对于该公司员工的工作特点和现状作出具体的阐述,接下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XX 公司员工职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和分析,最后一章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和办法。 一、本次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次对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XX公司员工的工作压力的总体状况,工作压力的来源和管理压力的方法,出现这中情况的原因,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公司员工的素质工作效率,挖掘员工的潜能并激发员工的创新型,提高公司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以XX公司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是通过书面形式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通过问卷的设计、样本选取、统计方法,然后对整理数据和分析,得出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的现状和员工压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情况的调查 XX公司的员工素质高、充满创造力、年轻有活力,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很多方式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轻员工的职场压力。本次对XX公司各个阶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新书通报(2011年第4期)2011

新书通报(2011年第4期)2011.8.28 题名责任者出版者索书号《文学论文索引》全编.上中下刘修业等编国家图书馆出版Z89/9 《云南文史丛刊》目录汇编.1985-20云南文史研究馆编云南省文史研究会Z87/14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陈佳贵,李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F123.2/17 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社会科学文献D668/14(2011) 2011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中国社科院预测科学研科学出版社F123.2/16 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研究施立业,李良玉主编合肥工业大学F429.54/1 宝树园文存.六卷顾颉刚著中华书局C53/146 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张海惠主编中华书局K207.8/4 辩论“中国模式”丁学良著社会科学文献D616/12 博弈与妥协:晚清预备立宪评论周叶中,江国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D921.02/4 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新修订版邓正来主编中国政法大学D091/6 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新修订版邓正来主编中国政法大学D521-61/1 城乡福利一体化:探索与实践都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D632.1/9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美)阿兰·B.阿尔清华大学出版G206.2/7 传统与现代之间韦政通著中华书局B2-53/10 创新、模仿、知识产权和全球经济增长庄子银著武汉大学出版F062.4/7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著中华书局B234.52/1 从工具选择到价值认同:民国立宪评论周叶中,江国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D921.02/2 当代农村社会建设研究:基于安徽的调查与思宋蓓主编安徽人民出版F327.54/8 滇考校注云南省参事室,云南省云南民族出版K297.4/5 滇考校注云南省参事室,云南省云南民族出版K297.4/5 滇诗丛录简编王运生编选、注释云南民族出版I222.7/22 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鲁苓著社会科学文献H087/1 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治理(美)安瓦.沙主编清华大学出版D501/11 法律科学:作为法律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瑞典)亚历山大.佩武汉大学出版D90/45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著中华书局B248.914/1 顾颉刚读书笔记.十七卷顾颉刚著中华书局G792/2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十二卷顾颉刚著中华书局K220.7-53/2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王学典,李梅,孙延杰中华书局K825.81/16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二卷顾颉刚著中华书局K892-53/1 顾颉刚日记.十二卷顾颉刚著中华书局K825.81/15 国计学:修订版程碧波著社会科学文献F0/40 汉语的历史探讨:庆祝杨耐思先生八十寿诞学龙庄伟,曹广顺,张玉中华书局H1-53/6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他们不仅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创新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美国鲍得温在研究了73名教师与100名学生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则会使其学生的情绪稳定。贝克斯特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影响下,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一个厌倦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1](P108)。近年来,为响应“科教兴国”的战略号召,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成为新的压力源,相当一部分教师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下,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来年中学教师非人为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育事件频频暴光,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了直接的受害者。正如美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于漫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教育学论文《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分享好文◆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抚顺市4区普通中学为研究对象,包含7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重点高中。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中学教师456人(均为教学一线教师)作为被试。 2.问卷的编制及实施步骤: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并结合访谈。(1)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以“请您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从事教师职业感受到的压力……”为题,随机地在一所初中、一所普通高中、一所重点高中抽取100名中学教师发放开放式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2)对其中的15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3)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将得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并对每一种压力内容加以界定,归纳出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16种,制成封闭式问卷。用封闭式问卷对456名教师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8份。 3.记分方法:要求被试对封闭式问卷所列举的各种压力,按其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不同,由轻到重采取五级记分:1—5分。 (二)调查结果 1.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总体情况统计表 选项

2019年白领工作压力现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资料

2019白领工作压力现在现状调查报告下面是为您准备的2019白领工作压力现在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为了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把握白领的工作现状,国内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零点研究集团对公司白领进行了一次工作压力调查。 此次负责调查的是零点研究集团所属的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 责任公司,通过对415位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0%)的网上调查方式,完成了《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工作压力加剧 本次调查通过快速压力问卷,对白领目前的工作压力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1.1%,是工作压力较小的白领人数比例的两倍。零点研究集团的研究人员汤雪梅认为:我国经济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使得压力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使人们进一步关心,到底压力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已经精疲力竭

在管理学上,当一位职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说明这位职员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需要对工作压力的问题予以注意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工作压力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工的紧张感大小。一般来讲,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起员工的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调查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白领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疲劳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意味着目前的状态良好,未出现心理疲劳;等级2代表着目前状态还可以,心理疲劳尚不明显;等级3说明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4为明显地出现了心理疲劳,目前已经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5则处于危险等级,它意味着目前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说明你的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然,员工的心理疲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压力调节能力。对于有些员工而言,中等程度的紧张感就足以使其难以支撑,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较大的紧张感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40.72%的员工目前正处于等级3的水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述(1977—1996)之三(《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一)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述(1977—1996)之三(《中国经济史研究 二十年》(一) (八)农业经营方式、结构、规模与城乡关系问题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而且我国农民人口在世界农民人口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局面。29]因此,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热点。新中国农业经济史方面的论着较多。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已出版了《当代中国的农业》、《当代中国的林业》、《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当代中国的农作物业》、《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当代中国的畜牧业》等书。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和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合编了《中国农村四十年》(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林业部编辑了《全国林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7)》(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渔业统计四十年》于1991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陈守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是一部全国性的新中国农业史专着:林毅夫撰写的《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获1993年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王耕今、张宣三主编的《我国农业现代化与积累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则研究分析了1949年至1989年的农业积累问题。陆学艺主编的《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记实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典型资料。陈吉元等编辑的《中国农村社会经

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区域农村经济研究方面近年出版了:山东省农科院编写的《山东农业发展历程与新趋势》(山东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洪惠良等编写的《绍兴农业发展史略》(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江苏省农村厅编写的《江苏农业发展史略》(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河北省农调队编写的《河北农村四十年》(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等书。在论文中,陆学艺的《四十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1年第2期),顾海《四十年来我国粮棉油猪生产增长规律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第3期),张森福的《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理论与政策》(载《农业经济问题》1990年第7期),翟振武的《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1979)》(载《人口研究》1991年第4期),邢建国的《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历史分析》(载《江淮论坛》1991年第3期)等均是通过纵观新中国数十年农业历史阐述某一方面观点的文章。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经济史的研究,近年来大量成果集中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余年。其中焦点集中于研究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以及我国农村的工业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其中的诸多观点虽然不是针锋相对的,但是看问题的角度差异很大。关于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问题涉及到农业经营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农业政策等等诸多方面。杜润生的《中国农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职业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职场心理压力调查分析报告 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12级营销与策划4班 小组组长:韦薇 小组成员:阮毅覃婕邓斌梁宇航黄曼宇麦家源韦冬霞牙悝文任玉珍陈家威 调查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6月19日

引导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感觉有心理压力,压力有好有坏,但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心理压力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心理压力会压力使人产生心理疾病,造成身心崩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生活工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这次市场调研。

目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二手资料 四、深度访谈整理及总结 五、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六、总结 七、建议 八、附录

调查目的 针对目前社会上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考虑是否开设职场心理学专业。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6月19日 调查地点:朝阳、西大、西乡塘市场、中尧路 调查人群:毕业生、在校生、上班族 调查方式:路人拦截法、网上调查、电话访问 问卷数量:上班族27份公务员15份教师11份学生21份个体户24份其他14份 二手资料 南宁心理咨询处:广西大学正门对面时代天骄大厦A座931室南宁心理咨询师林晓义心翔心理咨询室 广西拥有心理专业的高校:1玉林师范学院 2 广西师范大学 3 广西师范学院 4 广西大学 5 广西民族大学6 广西中医药大学7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8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9 贺州学院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 一、1978年以来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要求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不唯上、不唯书,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借鉴和比较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纵观近现代杰出的经济学家,无一不对经济史有浓厚的举和扎实的功底。马克思的《资本论》建立在对英国经济史深入探索的基础之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建立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到目前为止,以严中平先生为代表的,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已经从科研单位到高校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硕果累累的专业队伍。相对而言,对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和社会主 义经济史的研究,则起步迟缓,力量薄弱得多。除了“文革”以前寥若晨星的 个别著作以外,由国家予以关注、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始于七十年代中叶以后。当时国务院采纳了于光远等同志的建议,由齐燕铭同志直接领导,在中国科学 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经济研究所筹建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组,由赵效民同志负责。这就是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的前身。此后,在十余年的时间中, 与财政部合作,开展了对新中国的前身——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史的研究。 抢救了一批历史文献资料,形成了一批学术资料书籍和学术专著。其中专著如《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中国土地改革史》、《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等。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大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丁?八十年代中叶以后,其中主要成果有:较早出版的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陆续出版的马洪、邓力群主编的《当代中国丛书》各个经济部门卷,中国土地改革史、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农业合作化史等经济史专题著作;较为详尽的有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84);下限至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孙健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杨坚白等撰写的专著《新中国经济的变迁和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建国以来至8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及其得失,得到经济学界的好评。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薄一波撰写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虽然不是经济史专著,但是对经济史的许多重耍问题作了研究阐述,对经济史研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部门经济史专著也不乏真知灼见,如汪海波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商业经济研究所的《新中国商业史稿》、左春台等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赵梦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49?1991》、曹尔玢等的《新中国投资史纲》、夏泰生、李震的《中国投资简史》、庄启东等的《新中国工资史稿》、叶善蓬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和解决方法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和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工作压力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 职业倦怠情况,其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工作疏离感,普遍感到精神紧张,心力交瘁等, 除了心理上的折磨,工作压力同样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绩,还可能导致从业人员过度疲劳,心不在焉,带着负面情绪上班。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降低病人的满意程度,以及 出现诊断和治疗差错。 1 压力的来源 一般认为,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引起人员产生工作压力:(1)工作或任务需求(高强度及长 时间的工作,怕出差错以及应付频繁的考试和检查等),(2)工作与家庭角色和责任之间 的冲突等等,(3)财产和经济因素,(4)生活保障方面(如:工作进修,工作保障,职位 晋升,退休安排),(5)组织氛围(缺乏对核心价值的管理承诺,沟通风格发生冲突等等)。 2 工作压力可能产生哪些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引起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反应。生理方面可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如高血压、胃溃疡及慢性头痛以及心脏病等,心理压力 引发的身体症状有心悸、头痛、脖子疼、失眠、胡思乱想、常觉胸口憋闷,手脚麻酸,注意 力不集中等,还会引起如恐惧、焦虑、抑郁、冷淡等负面影响,这些不良情绪是引起心理适 应困难与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3 医护人员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 对于医生,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压力:(1)工作时间过长;(2)长期的工作超负荷;(3)难以面对死者和濒临死亡的病人;(4)因为工作失误导致的诉讼危险。 对于护士,可能会由以下原因引起:1、工作超负荷;2时间紧迫;3、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 4、接触易感染的疾病; 5、睡眠不良; 6、职业发展问题 4 预防工作压力产生的方法 对策:(1)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稳定性格,采取积极的个人态度,面对来自外部和自身形 成的心理压力,应反躬自问,从自身做起,以敬业爱岗,技术高超,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赢得病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做好点滴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中得到体现。 (2)寻求发泄方式、化解心理负担:通过调查发现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 方式,而疏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 (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医院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以 实现医护人员价值共识为核心,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当面对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时,群 体内部应建立起有效的支持和补偿体系。增强群体中每个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 而有效减少压力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 (4)组织机构变化:组织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使工作负荷能构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 其拥有的资源相匹配,②加强沟通;③给从业人员机会,参与决策,影响他们的工作行为等。 在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医护人员更应该学会释放和减轻压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 待自身和外部世界,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正视压力,相信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适应,完全可以接受任何挑战和挫折。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 )))关于一条材料的标点理解 范金民 (南京大学历史系 210093) 明代隆庆年间,徽商黄汴撰有5天下水陆路程6一书,初刊于隆庆四年。1993年,5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第82题名5水陆路程便览6收在子部#丛书类。1992年9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正泰先生的校注本。卷七有一段文字,杨校注本标点为/御史朱昌,端州府人,嘉 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0。 1对此标点,人们多无异议,并进而理解为苏州等府不征门摊税,因而促进了该地商品流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如陈学文先生在其5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6o第19页称,/税收在正史中虽有记载,但对苏州的不收门摊税则缺记,苏州商业、城市的繁荣与此关系甚大。据壮游子5水陆路程6记:-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可见苏州的兴盛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收门摊税则是一大因素也。0在第46页称,5士商要览6/也介绍了苏州之所以繁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5士商要览6记:-门摊客货不税,于是商货益聚于苏州。.在5水陆路程6卷七更明确指出,这是因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苏州。.0在第110页主张:/顺便说一下,过去学者研究苏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是由于丝织业发展与丝绸商品贸易所推动的,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与苏州不收门摊商税很有关系,-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0在第161)162页介绍5新刻京本华夷风物商程一览6时说:/苏州几乎是江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其所以经济特别繁荣,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门摊不收税。卷下第四十三条:-朱昌瑞州府人,嘉靖七年奏准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0在第192页介绍5士商要览6时说:/该书有一条资料很有意思,不经意地却传达出明代苏州为什么这么繁荣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过去未引人注意,说明税收对地方经济发展负面效应甚大。第十条5杭州府由苏州至扬州府水路6中写到:-江南苏松常镇嘉湖等府,皆系门摊客货不税,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云云.。,,0 不独陈先生据此理解为嘉靖七年后苏州等府不再征收门摊税,反复强调,而且台湾中兴大学罗丽馨教授也在其5十六十七世纪手工业的生产发展6一书?中作如是理解,但又无法理解当时的征税现实,故称:/5天下水陆路程6一书载:御史朱昌,端州府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 # 149#1o?稻禾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黄汴撰、杨正泰校注:5天下水陆路程6,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职场精英压力状况调查报告

职场精英压力状况调查报告 近期,针对职场人群的压力情况进行了一项调研,共有XX名职场精英(工作2年以上,年薪超过10万)参与本次调查。调查显示,精英们心理健康问题堪忧,67%职场精英压力较大,接近或超出承受范围,每25人中就有1人受到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困扰,轻则疲惫消极,严重的就是抑郁症。同时,职场精英面对压力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缓解。 精英普遍压力大,近三成压力大到不能承受 都说职场精英压力大,那么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3%的受访精英觉得有压力,其中26%的精英觉得压力大到无法承受;41%的精英觉得压力较大,但勉强可以承受;26%的压力在承受范围内;仅有7%的职场精英表示没有压力。 压力的来源方面,35%的职场精英主要压力来自于工作,42%的职场精英的主要压力来自于生活,24%的职场精英受到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 由于男性更关注事业发展,也承担更多的养家责任,往往承担更多的压力,73%的男性精英觉得压力大得接近或超出承受范围,而有这一感受的女性只有62%。世界卫生组织XX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男性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为77岁。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也是男性压力

更大的一种体现。 压力三座大山:高指标、高房价、时间不够用 职场精英工作方面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业绩指标、竞争激烈以及工作、通勤占用时间过多,这三项都有超过40%的精英。购房支出、时间不够用则是生活方面压力的主要来源。 这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要赢得竞争,往往更关注业务发展,就会对员工的工作结果提出高要求。想完成当月工作绩效保住工作不被淘汰,想努力创造成绩得到老板的赏识而升职加薪,时刻担心别人会超越自己而产生的不安定感,都给精英们带来无尽的压力。正如网上的段子所言:责任重,强度高,压力随时能来到;看不到,摸不着,确确实实感受到;又紧张,又焦虑,抑郁失眠心烦躁。 职场精英以中青年人群为主,置业需求紧迫,房价与收入的高悬殊,是职场精英们的不能承受之痛。置业不顺,还带来城市归属感缺乏,对职场精英们的心理健康也带来负面影响。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共同造就了时间压力问题。工作压力大导致加班时有发生,“夜总会”“996”的工作方式也并不鲜见。高房价、高租金,使得精英们不得不居住在城市较偏远的地方,通勤时间占用过多。工作压力大本就心情不好,堵车和路远都会加大精力消耗,从而需要更多的时间平复心情。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工作与家务,就已经时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

一、1978年以来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发生 了深刻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要求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不唯上、不唯书, 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借鉴和比较国际上 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研究是经济 学研究的基础。纵观近现代杰出的经济学家,无一不对经济史有浓厚的举和扎 实的功底。马克思的《资本论》建立在对英国经济史深入探索的基础之上就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建立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经济 史研究的基础上。到目前为止,以严中平先生为代表的,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 中国近代经济史已经从科研单位到高校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硕果累累的专业队伍。相对而言,对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和社会主 义经济史的研究,则起步迟缓,力量薄弱得多。除了“文革”以前寥若晨星的 个别著作以外,由国家予以关注、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始于七十年代中叶以后。 当时国务院采纳了于光远等同志的建议,由齐燕铭同志直接领导,在中国科学 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经济研究所筹建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组,由赵效民同志负责。这就是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的前身。此后,在十余年的时间中, 与财政部合作,开展了对新中国的前身――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史的研究。抢救了一批历史文献资料,形成了一批学术资料书籍和学术专著。其中专著如《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中国土地改革史》、《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等。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大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叶 以后,其中主要成果有:较早出版的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社会主 义经济简史》,陆续出版的马洪、邓力群主编的《当代中国丛书》各个经济部 门卷,中国土地改革史、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农业合作化史 等经济史专题著作;较为详尽的有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经济史》(1949~1984);下限至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孙健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杨坚白等撰写的专著《新中国经济的变迁和 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建国以来至8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及其得失,得到经济学界的好评。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薄一波撰写的《若干 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虽然不是经济史专著,但是对经济史的许多重要问题 作了研究阐述,对经济史研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部门经济史 专著也不乏真知灼见,如汪海波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商业经济研究所的《新中国商业史稿》、左春台等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赵梦涵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49~1991》、曹尔?d等的《新中国投资史纲》、夏泰生、李震的《中国投资简史》、庄启东等的《新中国工资史稿》、叶善蓬 的《新中国价格简史》、李子超的《当代中国价格简史》、董志凯的《跻身国 际市场的艰辛起步》、袁伦渠的《新中国劳动经济史》、路建祥的《新中国信 用合作发展简史》、迟孝先生的《中国供销合作社史》、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编 的《中国社会主义物资管理体制史略》、财政部编的《中国农民负担史》、宫 成喜的《中国财政支援农业简史》等专著也在一个方面填补了新中国经济史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