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第82卷 第12期2008年12月 地 质 学 报 AC TA GEOLO GICA SIN ICA Vol.

82 No.12

Dec . 2008

注:本文为国家“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2008211210;改回日期:2008211220;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许志琴,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构造地质专业。Email :xzq @https://www.doczj.com/doc/dc15192649.html, 。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许志琴1)

,李海兵1)

,吴忠良

2)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内容提要: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 ),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举行,标志着地震机制的研究跨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科学钻孔的直接取样,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组分、结构和构造属性,重塑地震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为提高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地震机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震级8.0,最大烈度11。截至2008年10月10日,主震区累计发生余震33125次,其中5.0~5.9级32次,6级以上8次,余震范围长300km ,宽80km ,地震影响的范围涉及10个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受灾面积达50×104km 2。汶川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极其严重,致使救灾难度极大。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损失最惨重、波及范围最广而且援救最困难的一次强烈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37万多人受伤、4500多万人失去家园,导致近万亿元的财产损失。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和社会各界进行了伟大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战斗,取得重大的胜利。

尽管地震预报的难度很大,但是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正在千方百计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来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对地球内部岩石变形机理的认知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施活动(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国际专家普遍认为,在地震断裂带上实施科学钻探,特别是在大地震发生后,利用科学钻探,通过对温度、地震波速度和发震断层渗透性等物理参数的精确测量,有可能获取有关地震愈合和破裂周期、地震摩擦热、岩脉填充、渗透性、流体作

用、应力状态等重要基础数据,大地震后的快速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和捕捉余震直接信息的有效方法之

一。活动(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可以通过原位观测、井中实验、断裂带物质的实验室分析以及长期监测等手段,为解决地震的物理化学和地震机制的根本问题提供重要的答案。

我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根据我国大陆强震分析趋势,选择若干重要地震活动带,制定中国主要地震断裂带(包括历史上的地震带)的科学钻探计划,通过科学钻探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断裂的发震机制,并监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是防震减灾的长期科学战略。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 ),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

1 地震断裂科学钻探的态势

我国台湾、日本和美国在地震活动断裂带实施科学钻探的经验给予我们重要的启迪。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科学家立即在Nojima 断裂带实施了科学钻探。并分别于1997年、2000年和2003年进行了3次注水水文试验,以了解大地震之后水文学特征的演化规律。“地震之国”日本,是世界上开展深井观测最早的国家之一。

地 质 学 报2008年

到2000年为止1000~3800m深的深井观测站至少已有22所,并逐年增加综合地球物理深井观测台站数目。2006年在日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80位科学家组成的由大陆科学钻探(ICDP)和大洋科学钻探(IODP)联合会议,重新检验断裂带上科学钻探的工艺,包括应力测量、流体压力测量、磁导率测量、岩芯取样、岩屑取样、流体取样,以及在断裂带及其周围的地表-钻孔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研究。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集集地震(M W 7.6)发生在南北向的车笼埔断裂。为了理解引起集集地震的断层带的结构和机制,我国台湾和日本于2000年4月联合实施了车笼埔钻探项目。我国台湾科学家立即在车笼埔断裂进行了两个浅孔科学钻探。以调查车笼埔断裂南、北两段断裂特征截然不同的原因。并于2006年在1300m深钻孔内安置了一组由美国研制生产的7台地震仪组成的深井地震仪,进行长期观测。经过一年多的观测实践,证明深井观测可以记录到断裂带上震级M为0~2级极微弱地震,并能精确定位,根据微震活动研究断裂带上闭锁段的位置从而预测地震,其灵敏度和精度是常规地面观测无法达到的。

美国正在实施庞大的EAR T HSCOPE计划,旨在详细地揭示北美大陆岩石圈和地球深部构造,提高对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预警能力。计划之一的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德列斯断层深度观测站(SA FOD)是通过圣安德列斯断层的钻孔观测测量并查明引起断层滑动、地震和地壳变形的地质条件。

地震科学钻探取得的初步成绩:

(1)断层滑移摩擦生热量和热异常研究:地震断裂作用非常重要且突出的问题是断层滑移摩擦生热的量。通过对Nojima钻孔岩芯物质进行分析,估算了滑移带的瞬时热异常。Fukuchi等(2007)通过顺磁共振方法,分析了Nojima断裂Hirabayashi N IED岩芯中数个滑移带的热异常,他们的结论是滑移带的物质从未经历过350℃以上的摩擦生热过程。Sakaguchi等(2007)利用镜质组反射特征作为古地温指示,分析了我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车笼埔断裂带两处地表开孔样品和通过钻探取出的深部样品,发现断裂的总位移量取决于断裂上下盘的最大温差。从1999年集集地震断层摩擦产生的最大温度达580℃,背景温度为130℃。

(2)断裂带的流体作用:Tagami和Murakami (2007)利用裂变径迹方法发现由于局部流体在断裂带内的流动,热扰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Yamada等(2007)利用裂变径迹方法研究了Hirabayashi N IED岩芯(1140m深)的锆石和磷灰石的冷却年龄,发现由于流体流动的影响,断裂表面2m以下的锆石和磷灰石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龄分布。

(3)流体渗透作用和断裂带的愈合:提出伴随同震的流体渗透作用,破坏带的断裂2裂隙体系中含硅酸盐地下水。2000年和2004年从624m深的Hirabayashi GSJ钻孔断裂带获取的水样,分析结果表明,Nojima断裂在阪神地震5年后仍然没有愈合。K itagawa等(2007)利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反复注水试验,观测了Nojima断裂在To shima破坏带的渗透性变化。他们记录到了在800m深度向相邻深孔注水时排水量的变化,结论是地震6年后渗透性减少40%。此外,通过测量自然电位变化观测了注水试验时断裂带的特征,还发现导水率在阪神地震8年后下降了40%。

(4)微型地震的破裂过程:利用安装在Toshima DPRI孔中的地震仪,调查了微型地震的破裂过程。他们利用环形裂纹孕育模式分析了31个地震事件的P波初始状态,结论是地震的最终大小取决于破裂孕育区的大小。

(5)断裂带的矿化作用:Hashimoto等(2007)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车笼埔断裂带的粘土矿物,发现断裂带及其围岩中常见的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和绿泥石。他们发现在一些滑移带中蒙脱石有减少现象,与摩擦升温有关。车笼埔断裂南北段的绿泥石化学成分变化反映流体特征变化。利用钻孔岩芯样品研究了同震和震间流体行为,结果表明,同震摩擦或震间酸性流体的渗透是导致流体体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6)余震层析成像:车笼埔断裂带的地球物理调查包括横跨断裂地表破裂面的超浅P波地震反射。该技术揭示近地表的断裂带结构与地面穿透雷达有相似的分辨率。主要成果包括:①根据2000多余震绘制了清晰的地震层析成像图,揭示车笼埔断裂深部7~9km垂直位移,大部分余震集中于5~6km/ s的地震层序中;②横跨车笼埔断裂带下有一个低电阻率区域,反应了深部地壳流体可能参与了集集地震的破裂过程。

(7)地下岩石在地震来临前发生的物理变化: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科学家钮凤林等人在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第一次利用深井地震观测技术,在微秒级的精度上测量了地下岩石在地震来临前发生

4161

第12期许志琴等: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的物理变化(Niu,2008)。钮凤林表示,如果后续的实地研究能够证实,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断层地震活动中,也普遍存在同样的岩石物性变化,那么将来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比较可靠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这篇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有关捕获地震前兆现象的有效手段。

(8)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对远程大地震的响应:在位于中国东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江苏省东海县)上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实施过程中,在线流体地球化学监测在2004年12月10至2005年1月10日之间捕获到一段重要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从2004年12月24日晚上11点半开始到12月29日晚上7点半结束,其中在12月26日早上7点半到29日晚7点半的流体地球化学剧烈变化。表现为流体组分从基本上不含Ar、He及N2跳跃到富含Ar、但亏损He和N2。该异常发生开始在9.3级苏门答腊地震前1个半小时。气体异常的出现是否和苏门答腊地震所产生的面波在CCSD现场激发的动态效应有关,而导致库仑型失稳,增进深部岩石或破裂带的渗透率,释放富含Ar但亏损He 和N2的流体(詹秀春等,2005),是人们感兴趣和值得探究的问题。

目前,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形成的5km 深井的基础上,已建立亚洲第一个深井长期观测站,将利用深孔进行地震监测的新的探索

2 汶川地震和汶川地震破裂构造

1995~2001年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上。说明地震主要发生在洋脊和裂谷、海沟、转换断层和大陆内部的古板块边缘等构造活动带。研究表明世界上存在3种类型的地震断裂:逆冲型、走滑型和正滑型,其中,汶川地震断裂是一条高角度逆冲兼右行走滑性质的断裂类型,对它的研究有特殊的意义。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结合带的龙门山主要由4条逆冲断裂:汶川2茂县断裂、映秀2北川断裂、灌县2安县断裂及平武2青川断裂及其夹持的构造岩片组成。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已完成的横穿龙门山地震反射剖面,初步揭示龙门山具有前陆逆冲楔的深部结构(许志琴等,1992,Chen et al.,1995;贾东等,2003)(图1)。

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脉,它是由扬子克拉通的西缘在青藏高原向东强烈挤压重新活化而形成的高山,龙门山脉的主体部分———彭灌杂岩就是活化了的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研究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碰撞有关,由此产生的挤压作用造成青藏高原的物质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动,在龙门山地区受阻于刚性的扬子地块,长期挤压的能量积累突然释放造成强震(Xu et al., 2008)。汶川地震断裂具有逆冲兼右行走滑、深度浅、震级大及破坏力强的特征(图1)。

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进行地表破裂研究表明,龙门山中部的映秀2北川断裂是发震的主断裂,长275 km。沿断裂及两侧(特别是上盘)破裂十分强烈,断裂面较陡,向西北陡倾(70°~80°),断裂面上发育可能是同期发育的横向擦痕及近水平擦痕指向,最大的垂直位移10m以上,水平位移达4m,表明是一条逆冲兼右行走滑的断裂。断裂擦痕的测量表明,在映秀一带断裂擦痕以逆冲为主,北川一带以斜向逆冲走滑为主。大量的破裂构造显示既有垂直抬升又有右行位移,而NE地带的走滑分量大于SW地带。靠近四川盆地的灌县2安县断裂也是一条同震断裂,沿断裂及两侧的破裂明显,延续70~80km,垂直位移最大达4~5m,水平位移2~3m,同样显示逆冲兼右行走滑的特征(Xu et al.,2008)(图2)。在该断裂东侧5~10km处出现一条NE方向延伸的沙土液化带,推测下面有隐伏断裂。INSAR雷达干涉影像表明汶川2茂县断裂也有逆冲活动。

总体来看,龙门山是一条高耸狭长的山脉,山脉和盆地之间相对高差达4000m,GPS测量的水平位移量极小,高角度的逆冲断裂使龙门山快速向上增长,区别于逆冲断裂面较缓、水平位移分量较大的我国台湾集集地震的发震断裂———车笼铺逆冲兼左行断裂。

3 关于汶川大地震发生机理的关键科学问题

著名美国科学家Zoback等(2007)曾提出当今活动断裂和地震领域的8大科学问题:

(1)无震和有震条件下断裂滑移的变形机制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断裂滑移有时可导致地震,有时没有地震,有时又处于中间过渡状态,什么因素控制这些过程的相互转变?

(3)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断裂是如何发展、演化或停止的?

(4)地震之前,断裂带或其次级构造有没有前兆

5161

地 质 学 报2008

图1 龙门山及邻区构造地质图

Fig.1 A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for the Longmenshan range and its adjacent area

1—龙门山杂岩;2—震旦系—古生界;3—三叠纪复理石;4—中生代—新生代花岗岩;5—晚三叠世—第四纪沉积岩;6—韧性拆离;7—拉伸线

理;8—逆冲断裂;9—右旋走滑断裂;10—左旋走滑断裂;11—推覆体;12—砾岩;13—砂岩;14—页岩;WMF —汶川2茂县断层;Y BF —映秀2北川断层;GA F —灌县2安县断层;PQ F —平武2青川断层;XSHF —鲜水河断层;LQSF —龙泉山断层;右上图—松潘2甘孜地块和扬子板块之间龙门山系区域背景

1—Longmenshan complex ;2—Sinian —Paleozoic ;3—Triassic flysh ;4—Mesozoic -Cenozoic granite ;5—Upper Triassic -Quaternary sediment s ;6—ductile detachment ;7—stretching lineation ;8—t hrust ;9—dextral strike 2slip fault ;10—sinistral strike 2slip fault ;11—nappe ;12—conglomerate ;13—sandstone ;14—shale ;WMF —Wenchuan 2Maoxian fault ;Y BF —Y ingxiu 2Beichuan fault ;GA F —Guanxian 2Anxian fault ;PQ F —Pingwu 2Qingchuan fault ,XSHF —Xianshuihe fault ;L QSF —Longquanshan fault ;Inset —regional 2scale setting of t he Longmenshan range between t he Songpan 2Ganzi terrane and t he Yangtze block

现象?如果有,能否根据钻孔观测建立地震预报或

早期预警机制?

(5)控制和能够造成海啸的断裂滑移过程是什么?

(6)断裂过程中特别是在快速的断裂滑移过程

中流体压力及其成分的作用如何?

(7)断裂带的渗透性在地震之间和地震之时是如何演化的?

(8)整个地震过程中在断裂带上或在断裂附近

的应力的张量怎样变化?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为我们提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期困扰人们的、直接关系到现代科学对强烈地震的预测能力的地震成因问题。回应大地震迅速进行的地震断层科学钻探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3.1 汶川地震究竟是在一个什么应力环境下发生的? 众所周知,由地表GPS 测量(卫星定位)得到龙

6161

第12期许志琴等: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图2 汶川地震同震破裂分布图

Fig.2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s (red lines )of the 2008Wenchuan earthquarke sequence

BF —映秀2北川断裂;GA F —灌县2安县断裂;WMF —汶川2茂县断裂;LQSF —龙泉山断裂;PQ F —平武2青川断裂;MF —岷江断裂

Y BF —Y ingxiu 2Beichuan fault ;GA F —Guanxian 2Anxian ;WMF —Wenchuan 2Maoxian fault ;

LQSF —Longquanshan fault ;PQ F —Pingwu 2Qingchuan fault ;MF —Minjiang fault

门山断裂带的地壳水平位移速率极低(<1.5~1.9

mm/a )(Chen et al.,2000;张培震等,2002;Zhang et al.,2004;Burchfiel et al.,2008),而与刚性的阿

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扬子地块接壤的整个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GPS 测量均显示GPS 测量水平

位移速率值低值(<3mm/a )及位移方向突然转变,在那里,曾发生过5次8级地震和20次7级以上历史地震的(邓起东等,2007)(图3)。那么,为什么在GPS 值极低的地方却产生巨大的地震灾害?这种

极低的速率是否在深部继续保持?汶川地震究竟是在一个什么应力环境下发生的?

这是理解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机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通过地震资料和大地测量资料间接推测应力状态和应力水平,而且需要通过科学钻探进行直接的深部应力测量,获得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震震源附近的应力状态。搞清楚这一特点的深部原因,将直接决定对该

区地震危险性的判断。

3.2 巨大的地震破裂是如何产生的?

汶川地震产生的长度近300km 、最大滑动量达10m 的巨量滑移,这一切是在80s 的瞬间完成的,

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地震破裂如何克服巨大的阻力而形成如此规模的滑动,或者说在地震起始后断层上的阻力是通过什么机制急剧降低以至使巨量滑动成为可能?又是什么机制最终停止了这种滑动?这是需要通过直接的科学探测断层上地震滑动的“遗迹”来回答的问题。

3.3 为什么汶川地震破裂主要是自南西向北东传

播? 汶川地震呈单极北东向扩展,汶川地震破裂近300km ,破裂方向为北东229°,方位角为32°,破裂

时间仅仅80s ,沿断裂距震中60~80km 的北东地区,是地震位移最大地区。汶川地震震中位于映秀2北川断裂附近,地震震源深度约10~16km ,地震发

7

161

地 质 学 报2008

图3 青藏高原东部GPS 位移速度图(据Zhang 等,2004)

Fig.3 GPS velocities in and around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fter Zhang et al.,2004)

红点—地震(M ≥7.0)(据邓起东等,2007);AL TF —阿尔金断裂;EKL F —东昆仑断裂;

L MSF —龙门山断裂;XSHF —鲜水河断裂;H YF —海源断裂

Red dot s —Eart hquakes (M ≥7.0)(after Deng et al.,2007);AL TF —Altyn Tagh fault ;EKL F —East Kunlun fault ;

L MSF —Longmenshan fault ;XSH F —Xianshuihe fault ;H YF —Haiyuan fault

生5个多月来,大量的余震定位表明,地震发生后的

30000多次余震主要沿龙门山映秀2青川一线,而在其南部宝兴一带却没有任何“响应”,这一异常的“安静”使地质地震学家们感到难以理解,对余震的预测又意味着什么?3.4 地下流体是怎样决定着地震的孕育、发生、停止的过程? 地下流体在地壳的浅源地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具体到汶川地震,地下流体的作用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地下流体是怎样决定着地震的孕育、发生、停止的过程的,需要直接的断层取样来回答。回答这些问题也有助于弄清楚汶川地震前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地震前兆。3.5 汶川地震后的余震强度和余震持续时间?

这是汶川地震以来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地震断层的愈合性质和深部地壳的流变性质的了解。与其他的地震钻探如圣安德烈斯钻探、野岛钻探和车笼埔钻探不同,汶川地震钻探试图在地震发生后的5个月时间内、在余震活动还在持续的时候就开始快速钻进,由此所测得的地震断层及周围介质的性质随时间的变化,不仅对理解地震断层的愈合过程有直接帮助,而且对强余震趋势的估计具有直接的实际意义。

4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的实

施和意义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将在进步中得到”。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良知和责任感使中国的地球科学家感到格外沉痛,我

8161

第12期许志琴等: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9161

地 质 学 报2008

图5 北川行系列照片

Fig.5 Photos f rom prospecting Beichuan

们应该为民族的科学进步事业做什么?

得到中外许多科学家支持的“汶川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的实施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的新的起点,是我国第一次围绕大地震的主题进行的科学钻探,也是世界上回应大地震实施科学钻探最

快(大地震后178天)的一次科学行为,是极为珍贵的一次机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 )首钻已于2008年11月6日启动,井位设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图4)。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 )计划在汶川大地震和复发微

0261

第12期许志琴等: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地震的源区———龙门山“映秀2北川”断裂及龙门山前缘灌县2安县断裂带先后实施数口中—浅科学群钻(800~3000m)。对钻探的岩芯、岩屑和流体样品进行多学科观测、测试和研究。

WFSD将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观测和分析手段,开展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岩石力学、化学物理、地震物理、流体作用和流变学等多学科研究。对大地震和复发微地震的源区进行直接取样,通过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控制断裂作用及地震发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为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提供最基础的数据。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产出和构造属性;恢复地震过程中的岩石物理和化学行为(包括摩擦系数、流体压力、应力大小、渗透率、地震波速、矿物和化学组成等)以及能量状态与破裂演化过程;深化认识汶川地震发生的应力环境、巨大的地震破裂产生及自南西向北东方向传播原因、地下流体在地震的孕育、发生、停止的过程中的作用;检验和深化理解逆冲兼右行走滑性质地震断裂的发震机理,为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完钻后,将在井中安放地震探测仪器,以实现井中地震监测和提高预报能力的目的,建立中国第二个深孔长期地震观测站(第一个是江苏省东海县5km深井的长期观测站)。

不久前,笔者进入了北川县城,这座经过5·12大地震摧残和9月24日大暴雨、泥石流肆虐的城市,已经变成一座空城和废城,惨不忍睹。劫后余生的北川同胞正面临严冬(图5)。作为地学工作者应把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放在首位,把提高地震预警和预报能力作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以科学之进步弥补灾难之所失。

参 考 文 献

邓起东,冉勇康,杨晓平,闵伟,楚全芝.2007.中国活动构造图.北京:地震出版社.

贾东,陈竹新,贾承造,魏国齐,李本亮,张惬,魏东涛,沈扬.2003.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高校地质学报,9(3):402~410.

许志琴,侯立炜,王宗秀,等.1992.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190.

张培震,王琪,马宗晋.2002.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地学前缘,9(2):442~450.

詹秀春,罗立强,李迎春,唐力君,李东.2005.关于CCSD主孔4820~4930m井段气体异常的初步解释.中国地质,32(2):320~

329.

Burchfiel B C,Royden L H,van der Hilst R D,Hager B H,Chen Z,K ing R W,Li C,Lu J,Yao H,K irby E.2008.A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ontext for t he Wenchuan eart hquake of12May2008,Sichua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SA Today,18(7):10.1130/GSA T G18A.1.

Chen S F,Wilson C J L.1995,Emplacement of t he Longmen Shan Thrust2Nappe Belt along t he eastern margin of t he Tibetan Plateau.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18:413~430.

Chen Z L,Burchfiel B C,Liu Y,K ing R W,Royden L H,Tang W, Wang E,Zhao J,Zhang X.2000.G 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 s from eastern Tibet and t heir implications for India/Eurasia intercontinental deformation.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05:16215~16227.

Fukuchi T,Yurugi J,Imai N.2007.ESR detection of seismic frictional heating event s in t he Nojima fault drill core samples, J apan.Tectonophysics,443:127~138.doi:10.1016/j.tecto.

2007.01.020.

Hashimoto Y,Ujiie K,Sakaguchi A,Tanaka H.2007.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 of clay minerals in t he nort hern and sout hern part s of t he Chelung2pu fault,Taiwan.

Tectonophysics,443:233~242.doi:10.1016/j.tecto.2007.

01.024.

K itagawa Y,Fujimori K,K oizumi N.2007.Temporal change in permeability of t he Nojima fault zone by repeated water injection experiment s.Tectonophysics,443:183~192.doi:10.1016/j.

tecto.2007.01.012.

Niu F L,Silver P G,Daley T M,et al.2008.Preseismic velocity changes observed from active source monitoring at t he Parkfield SA FOD drill site.Nature,454:204~209.doi:10.1038/ nature07111.

Sakaguchi A,Yanagihara A,Ujiie K,Tanaka H,Kameyama M.

2007.Thermal maturity of a fold t hrust belt based on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alysis in t he Western Foot hills complex,western Taiwan.Tectonophysics,443:220~232.doi:10.1016/j.tecto.

2007.01.017.

Tagami T,Murakami M.2007.Probing fault zone heterogeneity on t he Nojima fault:Constraint s from zircon fission2track analysis of borehole samples.Tectonophysics,443:139~153.doi:10.

1016/j.tecto.2007.01.013.

Xu Zhiqin,Ji Shaocheng,Li Haibing,Hou Liwei,Fu Xiaofan,Cai Zhihui.2008.Uplift of t he Longmenshan range and t he Wenchuan eart hquake.Episodes,31(3):291~301.

Yamada R,Mat suda T,Omura K.2007.Apatite and zircon fission2 track dating from t he Hirabayashi-NIED borehole,Nojima Fault,J apan:Evidence for anomalous heating in fracture zones.

Tectonophysics,443:153~160.doi:10.1016/j.tecto.2007.

01.014.

Zhang P Z,Shen Z,Wang M,Gan W,Burgmann R,Molnar P, Wang Q,Niu Z,Sun J,Wu J,Sun H,Y ou X.2004.

Continuous deformation of t he Tibetan Plateau from G 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ata.Geology,32:809~812.

Zoback M D,Hickman S,Ellswort h W.2007.The role of fault zone drilling.Geophysics,4:649~674.

1261

地 质 学 报2008年

Wenchuan E arthquake and Scientif ic Drilling

XU Zhiqin 1)

,L I Haibing 1)

,WU Zhongliang 2

)

1)I nstitute of Geolog y ,Chinese A cadem y of Geological Science ,B ei j ing ,100037;2)I nstitute of Geop 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 dminist ration ,B ei j ing ,100029

Abstract

On 12May 2008,a dest ructive eart hquake of magnit ude M S =8.0st ruck t he Longmen Shan region ,

Sichuan province ,China.This eart hquake caused huge lo sses of people ’s lives and p roperty.During t he special period after t he Wenchuan eart hquake and t he aftershock is still ongoing ,rapid scientific drilling on t he Wenchuan Eart hquake Fault Zone (WFSD )would provide critical data to const rain t he mechanism for t he Wenchuan eart hquake ,and improve our capability to forecast and mitigate t he loss of f ut ure great eart hquakes.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 he Wenchuan Eart hquake Fault Zone Scientific Drilling (WFSD )was hold on 6November ,2008at Hongkou ,Dujiangyan ,Sichuan province.This heralds a new stage of eart hquake research.Through direct sampling on t he seismic fault zone ,multi 2disciplinary borehole observations and test s ,critical information wit h respect to t he composition ,text ure and struct ure of t he seismic fault zone at dept h ,p hysical and chemical p roperties of fault zone materials can be acquired.Such a rich data set is essential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 he energy budget and rupt ure p rocess of large dest ructive eart hquakes.This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n t he p hysical and chemical behavior of a seismic fault zone would provide key information for us to upgrade our capability of forcasting ,p redict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f ut ure large eart hquakes.

K ey w ords :Wenchuan eart hquake ;scientific drilling ;eart hquake mechanism

热烈庆祝我刊被评为2008

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261

汶川地震-1500字作文

汶川地震-1500字作文 20XX年五月十二日二点二十八分是一个令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刻。那是一个令人感到非常恐惧、惊慌、悲痛的日子。那天中午,我正和往常一样跟妈妈睡午觉,一个恐怖的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在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逼近,而我们还浑然不知。忽然,妈妈一把把我从美梦中硬拉起来,我感到床和家具都在剧烈地晃动,更可怕的是那坚固的墙壁也在摇晃。我刚站起来,便被晃倒在床上,我好像被装进了海盗船。在剧烈的晃动中我们惊惶失措,妈妈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踉踉跄跄地走到家门口,好不容易才打开门,只见邻居马叔叔一家三口用手死死地抓住门框,三人挤在一起,就像一块大大的三明治,他们的脸上露着惊慌和无助。我好奇地问马叔叔怎么了,马叔叔说是地震了,这犹如晴天霹雳。我和妈妈吓懵了,一下子不知所措。我们也死死地抱着门框,心中怦怦地跳过不停,两三分钟过去了,地震终于停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楼下跑。附中的操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惊魂未定,议论纷纷。幼儿

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手拉着手,“逃”出了幼儿园,有的没穿衣服,有的没穿裤子,却好奇的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来接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焦急地、有的还流着眼泪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孩子,生怕他们受到一丁点伤害。附中的哥哥姐姐也全部集中在这儿,似乎没有一个人从惊慌中回过神来。这时,所有的通信网络全部中断,但大人们依旧在打电话,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急切地想知道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还好吗?没过多久,我们就从网上知道了四川的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于是,所有的人们纷纷离去,为家人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去了。街上的商店门口挤满了人,他们都在抢购矿泉水、牛奶、饼干、方便面等食物。由于地震,大家都是有家不敢回。随着夜幕降临,黑夜和地震带来的阴影一起笼罩着人们。广场上、操场上、嘉陵江边的草地上都挤满了出来避难的人们,有的搭起了帐篷,有的铺开了竹席,有的撑开了大伞,还有的把车停在路边,一家人安睡于里面。由于地震,汶川等地大量的学校、房屋倒塌,很多正在上课的学生因来不及逃跑而被掩埋在废墟中,大部分学生因掩埋时间过长而死亡。许多的民用建筑被毁坏,很多人被掩埋,虽然有一些被救出,但还是有人因重伤而截肢,因流血过多休克而死亡,美丽的家园在一

最新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很多人看后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挥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能够说已经到了化境了, 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其突破6亿元的票房向世人证明它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确实,不愧是大导演导的电影,这部影片在催人泪下的影视效果之余,让人感触良多,笔者从个人的感觉漫谈一下该片成功的几个方面: 整个故事情节精彩而完整,前后呼应。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从著名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痛苦无奈在女儿和儿子之间,选择放弃女儿救出儿子,导致侥幸幸存下来的幼小的女儿登对此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而引出的故事为电影主线,这个故事选得十分成功,震撼人心,活生生骨肉分离的震慑力一点都不亚于《泰坦尼克号》凄美浪漫的感情故事。 故事情节铺展合理,展现生命的脆弱和真、善、美的情怀。6000多万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地震惨烈的场面,篇幅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编剧和导演对整个影片节奏把握的功力,使人们不要忘记30多年前那次惨痛的大自然灾难,又紧紧围绕故事主线展开。影片中女儿登遭受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几十年不愿与母亲相见,让人觉得合理,情有可原。 在养母弥留之间,她温柔的贴着养母的面说,爸爸爱你,我也爱

你。这是一个很善很美的瞬间,这一刻,这位养母必须觉得为养育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人要学会感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品质,影片用这一句温柔的话昭示了这个简朴而重要的道理。 而登的亲身母亲因为绝望无奈放弃登而负疚了一辈子,一样痛苦的心灵关掉了本能属于还年轻的她的幸福。经历汶川地震救灾场面的登最终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与母亲尽释前嫌相认,这些情节都过渡得相当自然感人,令人扼腕信服。 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徐帆、“老戏骨”陈道明的演绎让影片增色不少,几位年轻演员表现也出彩,有一处小的细节:高大帅气的研究生师兄在送新生登去女生宿舍的途中,示意远道而来正内急的登上洗手间,登愣住了,没想到这位酷毙了的师兄如此细心体贴,影片之后两人很快成为情侣并导致登未婚先孕也在情理之中,这种看似不经意又十分巧妙的画龙点睛之笔又完全能够与电影《阿凡达》严谨的故事设计媲美。 能够预言,成功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会是影视界众多奖项的宠儿,如果国外不对中国电影有偏见,对中国文化有一些真正的了解,笔者甚至认为,外国奖项也能够收获良多。我感动嘘唏之余,为咱们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的特定题材的影片感到振奋和高兴。而影片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与感恩的伟大更是一切奖项所不能涵盖的成就与贡献。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今日,我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电影,看完后,使我感受颇深。 里面讲述的是:主人公是姐弟俩,方达和方登,他们一家生活得很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2: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离四川汶川8.8级大地震一周年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这就是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这就是'中国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看完请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先谢谢了!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

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5.12汶川地震最感人的故事的讲话稿

5.12汶川地震最感人的故事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2017年5月12日,九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5月 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九生去铭记。 浩荡宇宙,悠悠华夏。然而汶川地底的九次震动,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无数的同胞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 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九年过去了,我们希望逝者已达天国, 更希望生者业已新生。回首看看这九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眼泪可以重流,悲伤可以再述,震后这九年我们共同祭奠。 还记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九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九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九份份感 动让我们记忆犹新。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 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 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 然而,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淬炼,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全国人民联合起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九个又九个感人的图画。 然而,还是有很多同胞离我们远去,他们走得毫无声息,他们的离去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逝者已逝,生者更应承逝者之遗志,奋然而前行!所以伟大的中国人民抖去了满身的尘土,揩干伤口 的血迹,鼓足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踏上了恢复生产的艰辛征程。 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九次次 动容,九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

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九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 希望。 在汶川地震九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焚起九柱心香,深深地为遇难同胞祈祷。让我们铭记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铭记 那些共和国的忠诚卫士、白衣天使,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 的人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承逝者之遗志,用爱筑起摧不垮的家园。 最后用九首柳烟碧的《满江红?汶川大地震感怀》结束我的演讲:生死边缘,朝复暮、谁人言歇 千里路,残垣颓壁,救援激烈。 四海同悲忧蜀地,九州共震哀秦月。 但魂牵,众志已成城,犹心切。 贤,丝已雪,韧百姓,心难灭。 看人间大爱,国魂无缺。 赤县渐收民族泪,苍生犹献英雄血。 待他朝,重整旧亭台,新楼阙。 大地无情,万民罹难倾血泪;人间有爱,举国同心抗天灾。2008 年5月12日,当8.0级大地震袭击汶川时,不仅释放出了地球内部 的巨大能量,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人类深处 那些超越生死的潜能。那位用身体为自己的婴儿架设生命绿洲的母亲,那则留给幸存孩子的短信,孕育了九个又九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双臂护住四位学生的谭千秋,用生命诠释“摘下我的翅膀,送给 你飞翔”的伟大,大地震也许可以瓦解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却绝 对无法撼动师魂铸就的长城;战死救灾前线的小战士武文斌,山崩地 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 然倒下,在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却竖起了九座“最 可爱的人”的永恒丰碑……这九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明证了 人性的至善,没有被废墟深埋地底,没有让恐惧淹没它的光彩,在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

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

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 最近我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天灾,它夺去了成千上万祖国同胞的生命;使不计其数的 亲人分离;使劳动人民失去了开创未来的“田地”;使学生失去了同学和朋友以及那求知的 校园!它使城市变成了废墟,使风景区变成了荒地—— “天灾无情,人有情。”中华人民是团结的,中华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让我在救一个吧!”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营救人员所说出的话。当时正是地震发生 后的第二天,天下着该死的暴雨,地正发生着该死的余震。然而这位普普通通的营救人员 却置生死于不顾,毅然决然的去救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像他这样有爱心及团结精神的人 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也都去参与了营救! “坚强”虽然只有屈屈二字,但字里行间中无不显示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 地震以过去十几天,专家们已没了希望。然而奇迹却像天灾一样离奇,救援队居然从 废墟中救出了一位老人和一只狗!不管老人是怎么挺下来的,这都足以证明中华儿女不屈 不挠的精神!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团结,坚强,爱心。”中国人民是团结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 这一次自然灾害,牵动了我们十三亿中国人的心。中国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全 国各地的空军、海军、陆军,都积极救援灾区,还有国际友人的帮助。汶川大地震这件事 通过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在这件事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件事。有一位叫林浩的九岁小男孩,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正从教室往走廊里跑,只听“轰”的一声,林浩被那石泥给埋在了废墟里,他自己成功自救了出来,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 转身去废墟里救同学,当他把两位同学救出来交给校长,他自己又去救同学,这时突如其 来的余震,把小林浩又埋进了废墟里。当那些媒体的叔叔阿姨知道林浩舍己救人的故事以后,就问他为什么要救他的同学。林浩说:“我是班长,我应该去救我的同学。” 还有一件事。有一位叫秦静文的小姑娘在地震中她和同学们埋在了一起,她的同学有 的因为受伤而去世,有的因为饿了而去世。那些同学们的尸体压在她的腿上,使得她的腿 不能动一下,但这没有压倒她那顽强的意志,她仍然在废墟里生存了三天三夜。终于在第 4天被救援人员发现,当医护人员要进入为秦静文打针时侯,秦静文竟用她那微弱的声音说:“阿姨别进来,这里危险!”在场的人听了都为之感动起来。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32年间祖国发展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32年间祖国发展——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意义“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所证明的完全正确和卓有成效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正确执行这个纲领,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妥善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定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就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在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就党的自身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来说,必须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实处,使之具体化、行动化、制度化。当前,抓好党的基层建设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党的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现在,党正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年轻干部的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第四,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这个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三个代表”的提出,使从严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三个代表” 既是要求,又是准绳。对于一个党员来说,遵循“三个代表”就是正确的,违反“三个代表”就是错误的。坚持从严治党就要对任何违反“三个代表”的行为进行斗争。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时隔32年的两次大型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透过这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反映出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在这32年当中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让人哭泣的文章---汶川地震感人事迹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让人哭泣的文章---汶川地震感人事迹材料 刚刚接通了一位采访过我的四川记者朋友的电话,她刚刚从绵竹退下来,这个娇小的丫头在电话里和我讲了她眼见的情况,她只用了四个字形容,就是:“世界末日。”她说她几乎无法工作,眼泪就没有停过,太惨了,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 她和我说,她在一个学校现场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 1 / 10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作文——感恩生命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作文——感恩生命 惊心动魄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那天崩地裂、山河同悲的惊 心场面却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地震摧毁了无数房屋,掠夺了数万人的生命,一时间多少人间悲剧凄然上演:无数人无家可归,生离死别…… 可是悲观并不是我们的选择,古老的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于是,五千年来一直都坚强不屈的中国人选择 了团结一心,重建家园。 “好好活着!”——这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感恩。无情的灾难已然剥夺他 们的生命,我们要在他们曾生活过的热土上重建昔日美丽的家园! 于是,一次全民族的感恩之旅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每个人都 在一边流泪一边振臂高呼:“四川雄起,中国加油!” “我们都是汶川人!”短短数天之内数百亿捐款涌向灾区,无数的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奔赴四川抗震救灾。 如今,重建家园的步履正在艰难然而执着地迈进。灾区人民已经从地震的 巨大阴影中慢慢走出来,他们已经度过灾后第一个祥和的春节。 春节过后我们迎来了农历牛年。春天来了,不正是我们新一轮的耕耘与收 获么? 中国牛,我们一定能开创一方新天地! 不久前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回忆他曾看过的一部电影:一架失事飞机的 黑匣子被找到后,里面反复播放着一句话:“感恩生命……” 是的,当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刻,我们唯有感恩——感恩生命让我们来到这 个美丽的世界,而我们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这样动人的宣言曾引发我深深的思考:活着是一种高贵的幸福,我们是否 应该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满足与感恩呢?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在这宝贵的生命旅程里,我们是否 应该时刻心怀感恩? 感恩父母,是他们赋予我们生命,并饱尝辛酸地把我们养育成人。 感恩老师,是他们赐予我们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在茫茫人世中自立、自信、自强。

比较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

承灾体分析: 地理环境: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 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发生在中国东部,因为东部地区延迟线比较薄,东部地震波衰减厉害,而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 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唐山地震7.8级地震极震区的烈度为11度,位于唐山市区,包括京山铁路两侧。东至女织寨、越河公社,西至郑各庄,南至尚庄,北至新华路以北、小王庄一带,呈椭圆形,长轴方向大致沿北东向延伸。发震构造裂缝带通过高烈度区,总体走向约为北东30度。呈雁行排列,总长8公里以上。各段雁行裂缝均呈右旋扭错,断距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所有右旋扭动现象十分醒目。在一些地方尚可看到0.5—0.8米的垂向落差,一般为东盘下降。沿着发震构造带附近有明显的扭动和颠动现象。 致灾因子: 汶川地震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发生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构造地震。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这一带,北面是欧亚板块,南边是印度板块。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四川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作用的共同结果。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在隆起的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从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

让人哭泣的文章---四川汶川地震感人事迹材料

让人哭泣的文章---四川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材料 刚刚接通了一位采访过我的四川记者朋友的电话,她刚刚从绵竹退下来,这个娇小的丫头在电话里和我讲了她眼见的情况,她只用了四个字形容,就是:“世界末日。”她说她几乎无法工作,眼泪就没有停过,太惨了,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 她和我说,她在一个学校现场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她已经泣不成声。 我无法想象这在电话中已经如此惊心动魄的情形在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悲壮的场面,我只知道这是真实的,而且,在现在,在震中地区,这样的事情还在重复的发生着,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否应该做些什么,虽然我不可能到现场去,但是我是否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我眼含着眼泪,首先发了这一篇博文,我知道这篇博文无法带来什么实际的帮助,但是,这是我想到的最便捷的,我所能立即做到的第一件事情,一篇文虽然没有力量,但是至少我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情。只有完成了第一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50字202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50字2020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唐山大地震》通过一地震中的幸存者方登为线索,把唐山大地震与四川汶川大地震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并以我是唐山人为主题把唐山人的感情,唐山人的善良,唐山人的倔强表现得淋淋尽致。 首先是方达的母亲,在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选择中痛苦的挣扎,一句救弟弟使这位母亲始终生活在愧疚中,以至儿子在深圳混出名堂了,有车子和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公司,想接母亲去享福,可这位母亲倔强的说:我哪也不去,我要去了,就更对不起你姐姐和你父亲了…… 再说方登,也为母亲的“救弟弟”那句话折磨着,压抑着,直到被善良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以后,几天都不说一句话,甚至以为是哑巴,可是当她第一天上学报名,老师问她的名字的时候,母亲说叫王凡,小方登马上说“我叫王登”,把大家都愣住了,在这只有两个字的语言里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母亲的“救弟弟”让小方登无法接受,另一方面,也为“我是唐山人”这个主题思想埋下了伏笔。 在杭州医学院学习期间,方登和一位研究生意外怀孕,男友为了不影响王登的学业,希望王登做人流,方登坚决不肯,男友问为什么,方登说“因为我是唐山人”,不用多说,就这一句我是唐山人,道出了一个经过了唐山大地震幸存下来的人对生命的执着。

王登在加拿大结了婚,当某一天,她从电视里得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即刻浮现在她眼前,立马到了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救援工作中。影片就这样把相隔32年的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巧妙地联系起来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

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的作文两篇

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的作文两篇 关于汶川地震的作 汶川地震,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揪心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无数个你我,虽不曾相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一个简单的理由,让我们手牵手,不惧艰难危险,把步子迈向了泪水满地的四川,即使身在远方无法前行,依然用着其他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那些哭泣的面孔送去自己的祝福。 只是一瞬间的震荡,无数的兄弟姐妹们失去了家园。 曾经繁荣美好的城市,转眼沦为废墟。 眼泪洒满这片不幸的土地。 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里,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些残酷的画面竟是真的发生了。上万个美好的生命,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那些坚强美丽的生命,危难面前,依然在忍耐,坚持,守护…… 不曾放弃。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留给了更多的素不相识的人们,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

人性的光芒在你们的身上闪耀,那么美丽那么动人!风雨停止了,阳光出来了,彩虹也赶来了,和煦的轻风吹醒了沉睡的小草,冻结了一冬的冰雪融化了,花儿开了,硕果结出来了……火炬依然在顺利地传递,北京奥运快要开始了,我们即将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实力,上海世博会也指日可待……你变成了天使,在天上也和我们一样等待着吗?…… 震灾无情人有情。 面对险迫的灾情,首批4500名空降兵全部写好遗书,赶赴灾区。 放佛昏迷了许久,微微睁开双眼,无数可爱的天使出现在眼前,满脸泥水与汗水的解放军叔叔边刨土边对你说,“不要怕,再坚持一会儿,叔叔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 白衣天使在一旁为你涂上药水,抬头,输血管道的另一边是人群连夜排队献出的爱的血液。 外面,是温总理深切的问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集结的救灾物品已经送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面对这一切,你笑了,眼角不自觉湿润了,你说,“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外面,满面沧桑的老奶奶紧紧抱住奋战了几天几夜的解放军战士,泪流满面。疲惫的笑容下,一个声音传来,“老妈妈,别哭。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废墟上,是传说中的人民战士的“豪宅”,徒手搭起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心得体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天晚上看了《唐山大地震》,最让我触动一个情节是地震发生前家里就剩一个西红柿可是姐姐跟弟弟都要吃,但是妈妈没有把它分成两半而是直接给了弟弟,姐姐向妈妈抱怨说弟弟全部吃完了,妈妈只是安慰姐姐说明天再给你买,不会骗你的。晚上爸妈出去干活了,姐姐躺在床上似乎心里很不是滋味,妈妈为什么那么偏心呢,强烈的地震这个时候发生了,姐姐跟弟弟在屋子里吓的四处找地方逃生,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跌跌撞撞惊魂失措跑回家楼下,看到一对儿女站在楼上的窗台哭喊着爸爸妈妈救我,周围的房子不但的倒塌,好多人被废墟砸的血肉模糊深埋底下,眼看着他们的房子也快要踏了,这个时候母爱的伟大让一个女人奋不顾身的往要倒塌的楼上奔跑,但却被孩子他爸给使劲拽回来倒在地上,可爸爸没有来得及闪躲,房子终于被震塌。爸爸还有姐姐弟弟都被埋在了废墟底下,看着男人被深埋着只露出一只脚,女人嘶吼着叫男人挺住,余震又来了,男人再次被震到底下,女人站起来狂骂了一句:老天爷你王八蛋。当男人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救援的人又发现了姐姐跟弟弟被压在一块楼板底下还活着,妈妈顾不上伤心只能去救孩子了。 弟弟哭着喊妈妈,说好难受,胳膊很疼不想再呆这里了,让妈妈快救自己出去,还告诉妈妈姐姐就在旁边可以听到她敲石头的声音。女人这时心急如焚,跪着哀求周围的人一定要救出自己的孩子,下半辈子可以为他们做牛做马,可是救援的人说一块石板压着姐弟两个人只能救出一个,让女人赶紧做出选择。妈妈哭喊着说都救一定要两个都救出来。可是不可能,救援的人还是坚持说只能救的了一个,如果再不决定就要先去救别人了。妈妈最后无奈的低下头微微颤抖的说:救弟弟。后来弟弟被救出来了但是少了一只胳膊,妈妈带着他去找医疗队,姐姐跟爸爸一起被抬到了尸体堆里。 一场大雨降下姐姐忽然从地上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带走送到了收容站,再后来又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地震过去了32年,活着的妈妈弟弟还有她自己都经历了太多,这32年时间里养父母不止一次的鼓励她回唐山找亲人,但她始终不愿再回去,她心里一直忘不掉生死关头妈妈放弃了她,救弟弟这句话一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作文——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作文——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您还记得吗?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 您还记得吗?中国——四川——汶川县。 那一刻,汶川大地震爆发!其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 顷刻之间,汶川震动,四川震动,重庆震动,湖北震动,上海震动,北京 震动,中国震动,世界震动! 顷刻之间,山崩地裂,公路阻断,桥梁坍塌,房屋倾颓,通讯中断,尸横 遍野,哭声震天,大地悲泣! 顷刻之间,美丽的山河变得满目疮痍! 顷刻之间,温馨的家园被夷为平地! 顷刻之间,嗷嗷待哺的婴儿失去了母亲,初婚的新娘失去了丈夫,苍颜的 老人失去了儿女…… 顷刻之间,药品告急,血浆告急,食品告急,饮水告急,棉被告急,衣物 告急,医务人员告急,抗灾物资告急! 汶川震颤了,四川震颤了,大地震颤了! 在这生死时刻,温总理来了。垮塌的废墟上,留下了总理匆匆的脚步;被 掩埋在断壁残垣中的伤者,听到了总理关切的话语。 在这生死时刻,抢险部队来了。直升飞机被暴风雨打回来了,空降兵又去了!步兵师被切断去路,便在暴风雨中徒步前行!地面交通受阻,空军运输机、民航客机将数千吨抗灾物资空投到灾区。 在这生死时刻,东北的医疗队来了,北京的医疗队来了,海军的医疗队来了,武警的医疗队来了。救援队从四面八方来了! 在这生死时刻,各省市捐款雪花般飞来。上海1200万,山西1000万,辽 宁1000万,江苏1000万,浙江1000万…… 在这生死时刻,许多企业纷纷解囊。富士康6000万,中国银行2300万, 建设银行2000万,益万海嘉里2000,中国人寿1600万……

在这生死时刻,成都市,献血的群众排成了长龙;清华校园,献血的数千名师生排成了长龙;大洋彼岸,捐款的华人华侨排成了长龙…… 你的心灵震颤了,我的心灵震颤了,炎黄子孙的心灵震颤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国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亲爱的同胞们,当我们在家里静享天伦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数以万计流离失所的兄弟? 亲爱的同胞们,当我们在饭店饱食美味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饥肠辘辘的受难姐妹? 亲爱的同胞们,当我们在挑选名牌服装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衣不蔽体的父老乡亲?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我们大家的手,捞起衣袖,为灾区的兄弟姐妹献几滴鲜红的血液吧! 打开你的衣柜,打开我的衣柜,打开我们大家的衣柜,选几件过时了的干净衣服,为灾区的兄弟姐妹送上我们的一片温暖吧! 省下一包烟,省下一盒糖,省下一桶面,省下一杯奶,为灾区的兄弟姐妹送上我们的一份爱心吧! 我们坚信,“众人划桨开大船”。有了你的参与,有了我的参与,有了我们大家的参与,破败的家园一定会变成美好的花园! 我们坚信,“人心齐,泰山移。”有了你的付出,有了我:的付出,有了我们大家的付出,那无数张愁苦的脸上定会绽放出甜美的笑靥。 我们坚信,“众人拾柴火烟高。”有了你的爱,有了我的爱,有了我们大家的爱,灾难的五月一定会变成爱的春天!

从主流媒体对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比较看新中国媒体理念的变化

Journal of Radi o &T V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 ocial Sciences ) No .2,2010(Su m No .153) [收稿日期]2010-03-16[作者简介]徐 琳(1988~),女,湖北孝感学院文学院,指导老师。 从主流媒体对汶川大地震和 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比较看新中国媒体理念的变化 Changes in Media ldea of Ne w China Fr o m Comparsi on on Mainstrea m Media ’s Report of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W enchuan 徐 琳 XU L in (孝感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X iaogan U niversity,X iaogan Hubei China 432000) [摘 要]比较主流媒体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新中国媒体理念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从漠视新闻本位 向坚守新闻本位转变;从表现“社会关怀”向表现“人文关怀”转变;从信息全封闭式向信息开放式转变。同时,分析汶川地震媒体报道的不足,指出中国媒体理念的发展空间和前进方向。 [关键词]主流媒体;地震报道;媒体理念 [中图分类号]G 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0)02-0071-05 Abstract:A comparsi on on mainstrea m media ’s report of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W enchuan earthquake shows thatmedia idea of Ne w Chi 2 na have changed in three as pects:First,change fr om ignore News -based t o stick News -based,Second,change fr om show s ocial care t o humanistic care .Third,change fr om inf or mati on comp letely cl osed t o open .Besid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report ofW enchuan earthquake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 op ing scope of Chinese media idea and its directi on of p r ogress . Key words:Mainstrea m media; Report of earthquake;Media idea 狼藉的画面、夭折的花朵、哭泣的同胞……汶川 地震前大多数中国人绝没有想过自己会如此深切如此零距离地感受生灵涂炭。然而,这场人间悲剧带给人们的不是绝望而是力量,不是哀怨而是希冀,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铸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全世界都见证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力量,全世界都感动于中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的民族精神,而这与中国媒体在灾难面前交出的漂亮答卷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与昔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相比较,新中国媒体理念的变化可见一斑。 一、媒体报道从漠视新闻本位向坚守 新闻本位转变 所谓新闻本位,可以理解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或特征,即真实、新鲜,在具体新闻报道中表现为报道的全面、准确、客观、及时。在具体实践中,落实新闻本位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媒体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对灾害新闻的报道发生了从片面、模糊、滞后向全面、准确、及时的转变。 媒体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漠视新闻本位,具体表现为: — 17—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总第15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