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二 5 专题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二 5 专题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二 5 专题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二 5 专题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二)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银川二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解析:选C。依据材料“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

2.(2020·惠州三模)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是因为,当时()

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

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于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与题干中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鸦片烟也无法销售”等现象有因果关系,故选D项。

3.(2020·广州二模)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

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

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

解析:选D。据材料将总理衙门“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可知,清政府将对外机构由中央隶属变为地方机构,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故选D项。

4.(2020·河南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其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

5.(2020·卓越名校联盟联考)1907 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

年代奉天吉林黑龙江

1907年大东沟、辽阳安东、凤凰

长春、吉林

齐齐哈尔、瑷

珲、满洲里

1908年奉天、葫芦岛绥芬河

1909年百草沟、龙井村、三姓、

头道沟

1910年珲春、宁古塔海拉尔

A.维护人民利益B.遏制日俄扩张

C.主动对外开放D.发展东北经济

解析:选B。根据材料“1907 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俄国独霸满洲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出于本国的利益和英美的怂恿,日本发动对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企图独霸满洲,对东三省主权的完整构成了极大的危害。1907年,清政府在东三省实施新政,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遏制日俄的扩张,故选B项。

6.(2020·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联考)下图是中国1840~192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化示意图。D到E段变化的客观条件是()

A.中国人民争取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

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入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推动

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D到E段是从1900~1928年间,此时间段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呈下降趋势。根据材料“客观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客观上使列强减少对中国侵略,因此减少了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选B项。

7.(2020·银川二模)著名学者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

A.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激发了民众参与爱国运动

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

D.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选B。由材料“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可知,五四运动促进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发民众参与爱国运动,故选B项。

8.(2020·蚌埠二模)右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

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

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解析:选C。根据材料“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可知,农民放鞭炮庆祝革命,这说明国民革命有群众基础,深入发展,故选C项。

9.(2020·天津十二区县二模)毛泽东:“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材料中这段话的背景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秋收起义中受挫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解析:选B。据材料“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

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1927年秋收起义的目标是进攻长沙可知,这段话的背景是秋收起义中进攻长沙受挫,故选B项。

10.(2020·青岛二模)“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解析:选C。“‘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中英国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美国比例逐渐上升,其他国家比例上升,在华势力所占比例变化与近代英国逐渐衰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崛起相一致,故选C项。

11.(2020·渭南质检)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选D。题干谈及的时间为1941年,日本已经全面侵略中国,进而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故而美国借助援助来敦促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合作,共同对抗日本的侵略,故选D 项。

12.(2020·江淮十校联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B项图片是在北平和天津,应为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与题目中的地点不同,故B项错误;此时人民解放军的实力还未充分壮大,还未开始以徐州为中心的战略决战,故C项错误;D项属于渡江战役,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0·海门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

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5分)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10分)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10分)

答案:(1)事件:国民大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成果:百团大战。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14.(2020·博雅闻道第四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通过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实践活动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解题关键是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与近代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论证。

答案:示例

论题: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

阐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冲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对西方侵略和挑战的回应,蕴含了朴素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理念。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求得国家富强,但也有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制度之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以救亡图存为宗旨,渴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独立与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取得巨大成绩,马克思

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

总之,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国家而奋斗,历时一百多年,最终实现。(示例只作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