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知识

宇宙知识

宇宙知识
宇宙知识

宇宙知识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二、宇宙的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目前只有极少数科学家同意开除它,降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以冥王星作边界)。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 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

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三、宇宙的起源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

四、关于外太空的小知识

1、宇宙中有超过1000亿个星系。最大的星系有将近4000亿星体,我们所在的星系——银行系可以确定有1000亿星球,如果你要数星星,单单银河系的,一秒数一个,你也要花上3000年才数完;

2、“日”是太阳系里面最大块头的,它大约占据太阳系的总质量的98%(130万个地球都可以塞到太阳里面,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而内部温度则高达15,000,000℃);

3、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同时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在木星上一天只有9小时55分钟;

4、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同时还是太阳系中最明亮的星体,它的密度低到可以在水上漂浮;

5、在象太空一样的真空中,两个干净、平坦表面的同类金属会立即瞬间黏附,只需要将它们轻轻合在一起(这就是冷焊接,或者说接触焊);

6、宇航员在太空不会打嗝(因为重力过低,胃部气体不会从液体中分离,因此打嗝是不可能的);

7、在外太空,飘逸的液体都会变成球状(这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低重力);

8、太空中,你怎么叫都没人听到(因为没有空气传递你惨叫的声波)。

关于太空的小知识共12页word资料

关于太空的小知识 外太空指的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分野。一般定义为大约距离地球表面1000千米之外的空间。人类对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停止过,中国“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对外太空的探索步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外太空简称太空,又称为宇宙空间,指的是相对于地球天空中大气层之外的虚空区域,外太空通常用来和领空(领土)划分区别;虽然称为空,却也并非虚无缥缈。 太空和地球大气层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因为大气随著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假设大气层温度固定,大气压强会由海平面的1000毫巴,随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数化减少至零为止 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在100公里的高度为卡门线,为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定义。美国认定到达海拔80公里的人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过程中,120公里是空气阻力开始发生作用的边界。 关于太空行走的小知识

首先,得纠正大伙一个观念,所谓的太空行走,不是真的拿两条腿在太空里走,你没法走,太空哪有地啊,你根本就不能脚踏实地,你一出飞船,就处于真空状态了,整个人都漂起来了,说是太空行走,实际上那两条腿,也就是蹬次蹬次,根本不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得是两只手,这就跟游泳一样,想游起来,完全得靠两只手划手,宇航员也一样,太空行走,大部分时候,都是靠两只手,要么是拉根绳子,脐带,要么就是拿两手操作推进装置,至于两条腿,完全就是起到平衡作用,起不到走路的作用。 航天小知识:宇航员太空怎么过日子? 航天服安全第一

航天服是当今最昂贵的服装,仅成本就高达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实际上,它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 大家知道,太空的微重力、高真空、高能粒子辐射的环境对人类生存来说是十分恶劣的。要让航天员能够抵御这种恶劣环境的危害,又能适当活动、操作设备,而且相对来说要生活得比较舒适,航天服必须具有多种功能,设计制造极其复杂。 航天服一般由服装、头盔、手套和靴子等组成。它可分为弹射救生服、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按服装内的压力分,有低压航天服与高压航天服两种;从结构上来说,可以分为软式、硬式和软硬结合式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航天员在飞船舱内活动时常穿舱内航天服。它一般是软式航天服,由里往外共有6层。第一层是最贴身的一层,是由纯棉布或棉麻布制成的内衣裤,质地柔软、透气。第二层是用羊毛制品或合成纤维片制成的保暖层。第三层是由微细管道连接在衣服上制成的通风散热系统。在人体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它可以把人体产生的热量、水汽和各种气味排出体外。第四层是气密加压限制层,它用于充气加压,使身体有足够的压力。第五层是隔热层,它由5至7层涂铝的聚脂薄膜构成,主要防护外部热量往里辐射。最外一层是外罩层,它要求所用材料必须耐高温,而且耐磨损力强。这种压力服具有良好密封调压、通风散热、排湿等功能和足够的强度,并装有小便收集装置。如果船舱大气压力、气体成分控制失效,舱内航天服可作为应急救生衣。 舱外航天服。这是用于保证航天员出舱安全的服装,它除有舱内航天服的所有各层外,还有真空隔热层、液冷服等。其中最外层除具有防高温、防磨损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2.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 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2010年10月1日,发 射“嫦娥二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 5.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 量大约是地球的1/80,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由缺变圆,左黑右亮,下半月是由圆变缺,左亮右黑。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 是农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9.月相变化过程: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 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10.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最大的环形山是 贝利环形山。 11.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环形山由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 分布上没有规律。 12.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还有一种观 点是“火山爆发说”。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 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地球之间。1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即: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外侧),如果三者 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月食时,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 15.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日食的种类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6.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 17.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8.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 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9.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太阳直径大约是140万千米。 20.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 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 就称为星座。 21.星座实际上是一些距离各不相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穹上的排列的图像。 22.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 成的北斗七星。 23.夏季天空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 角”,这三颗星分别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 天琴座、天鹰座。 24.夏季,我们还会在南部天空发现一颗火红的亮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属于天 蝎座。 25.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 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26.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 人们称为银河系。 27.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8.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29.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河 外星系。 30.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31.金星俗称“太白星”或“启明星”。 32.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33.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3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3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37.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乘坐的是“神舟五号”。三次进入 太空的是景海鹏,分别乘坐的是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 3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宇宙探索与发现标准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档选择题默认A对B错。 ●建议使用查找功能 ●实际网页测试中选项顺序可能会变,要注意 ●第一章和第二章由于没能及时存,所以内容不全 第一章 1 单选(2分) (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 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得分/总分 ? A. 托勒密的地心说 ?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正确答案 ? C. 银河的系发现 ? D. 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 2 单选(2分) 18-19世纪中期,()兄妹及父子,通过数遍天上星星等大量观测事实提出“银河是一个星系”的观点,第一次为人类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臂结构,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伸展到10 万光年之遥,树立了继哥白尼以后开拓宇宙视野的第二个里程碑。 得分/总分 ? A. 伽利略 ? B. 哈雷 ?

C. 威廉·赫歇尔 正确答案 ? D. 哈勃 3 单选(2分) 1718年,()将自己的观测数据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时代的天文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了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 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得分/总分 ? A. 哈雷 正确答案 ? B. 哈勃 ? C. 斯特鲁维 ? D. 勒维特 第二章

? C. 100亿年 ? D. 120亿年 2 单选(2分) 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得分/总分 ? A. 137亿年 正确答案 ? B. 150亿年 ? C. 180亿年 ? D. 200亿年 3 单选(2分) ()给出,宇宙物质产生后氢和氦的质量丰度比约为75/25,这一比值一直保持下来。 今天实测的氢、氦丰度和这一理论值完全相符。 得分/总分 ? A. 宇宙大爆炸理论 正确答案 ? B. 广义相对论 ? C.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宇宙超级无敌究极进化完整版 南通大学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产品质量:过程的结果所具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质量职能: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质量螺旋: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该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 5、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7、缺陷:为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并指出与不合格有关联关系。 8、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9、质量认证: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的方法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 10、控制图:是控制生产过程状态保证工序质量的主要工具。 11、6sigma管理: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经济性为原则、以追求完美无瑕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12、第二方审核:是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 13、控制图第一类错误:因虚发信号而造成的错误判断。 14、抽样检验:是按照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的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 15、合格质量水平:是供需双方共同认为可以接收的连续交验批的过程平均不合格率的上限值。 16、质量成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7、质量机能展开:是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各个阶段的技术需求,并通过这些技术需求的实现和协调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从而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有效技术。18、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是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二、解答题 1、简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1)主要进步:将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变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2)存在问题:因为是运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不可能百分百确定合格以否,存在PR(α)、CR(β)二类风险; 2、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点。P41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其基本特点有: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天文学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关于在太空生活的知识或

关于在太空生活的知识或资料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科普宇宙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科普】宇宙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 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

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太阳和地球的年龄 据估计太阳的年龄比地球大1000万-2000年年,而通过放射性计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因此太阳的年龄是亿年。 银河系简介 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银河系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1971年英国天文学家林登·贝尔和马丁·内斯分析了银河系中心区的红外观测

新课程标准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

新课程标准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 1.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2.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3.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4.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 5.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星空随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和不同日期观测的星空特点。 2.“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难点: 天球坐标系的建立及利用星图观测星空。 知识清单 本章的知识梳理网络

要点精析 重难点解析 理解本章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A.“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宇宙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可观测时空范围的宇宙。目前,已探测到的最大距离为150亿光年,最长的时间尺度是100亿年,其间约包含有1亿个星系。因此,在“宇宙大爆炸”学说中所说的,相当于总星系,而并不是整个宇宙(因为截至目前,总星系外的“宇宙”,由于受目前的科技水平的限制,

还不能观测到)。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与通常所说的“宇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宇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广漠空间和其存在的各种天体即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是多样而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剑桥百科全书》则是这样解释宇宙的:“宇宙”是指“所有存在于世界并能通过物理力作用力作用于人类事物的总和”;但不包括“原则是不能用物理方法探测到的事物”。很显然,“宇宙大爆炸”假说的“宇宙”只是通常所说的“宇宙”中的一部分,即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B.“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的膨胀,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有如一次大爆炸。为使同学们能较好的理解“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有必要对大爆炸的过程作较为详细的描述。由于“宇宙大爆炸”假说关于大爆炸过程的阐述相当复杂,涉及到物理学的许多概念、理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对“宇宙大爆炸”有一概要的了解,因此,我们可将大爆炸过程简化为如下几个时期: 宇宙创生时期:宇宙整体由一个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量子状态(“无”状态),自发跃迁(即所谓“大爆炸”)到具有空间、时间的量子状态。在这个时期,物质场的量子涨落导致时空本身发生量子涨落并不断的膨胀,空间和时间以混沌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时空没有连续性和序列性(此时的时空为虚时空),可谓是早晚不分、上下莫辨、因果难明、不可测量。 时空形成和化学元素形成时期:时空形成,同时产生离子,那时的宇宙的温度为1032K。及至宇宙产生的最早的1秒(宇宙时间),温度降至1010K,进入了辐射时期,宇宙间只有光子、中子、电子、质子等一些基本粒子。由于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温度继续迅速下降。到3分钟(宇宙时间)时,温度降至108K,氦等轻核开始形成;约又经近30分钟(宇宙时间),氦核的质量约占整个宇宙质量的1/4(氦丰度)。到宇宙形成20000年时,温度降至4000K,出现了稳定的氢、氦等轻原子,物质密度与辐射密度基本相等。 星系时代:这个阶段,宇宙内的等离子气体逐渐演化为气态物质。随着宇宙进一步膨胀和温度下降,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形成原始星系,并进而形成星系团,然后再从中分化出星系。 恒星时代:这一时期,星系内的星云进一步凝聚成亿万颗恒星。 C.为什幺说“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是因为,“宇宙大爆炸”假说能较好的解释下列一些观测事实: ①大爆炸理论认为所有恒星度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

【科普】宇宙天文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科普】宇宙天文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 ! 2019-07-15 21:07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 “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太阳和地球的年龄? 据估计太阳的年龄比地球大1000万-2000年年,而通过放射性计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因此太阳的年龄是45.1亿年。 银河系简介? 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银河系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相当于946080000亿公里。中间最厚的部分约3000~12000光年。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5万光年。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1971年英国天文学家林登·贝尔和马丁·内斯分析了银河系中心区的红外观测和其他性质,指出银河系中心的能源应是一个黑洞,但是由于目前对大质量的黑洞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

宇宙学标准模型

宇宙学标准模型 宇宙模型指的是对宇宙的大尺度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质演化的理论描述。所谓标准宇宙模型是指以弗里德曼宇宙模型为基础,伽莫夫将其运用于早期宇宙的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宇宙模型。它是一种结合核物理、粒子物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知识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一种解释,是目前主流的宇宙模型。 1.标准宇宙模型: 1922年,弗利德曼提出了宇宙在膨胀的假设。1927年,勒梅特利进一步指出,当时已发现的星系谱线红移现象,可能就是宇宙膨胀的表现。这些预言,被1929年发现的哈勃定律所证实。这就是著名的弗利德曼宇宙模型,它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如果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着,那么物质密度就一直在逐渐变稀。往前追溯至宇宙尺度为今天的百分之一时,宇宙密度将达到今天的106倍,超过了星系的密度(约为今天宇宙平均密度的105倍),于是星系将挤在一起,实际上它们不能存在。由此可见,宇宙的结构在某一时间之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 在没有结团之前,宇宙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在热平衡下有均匀的温度,称为宇宙温度。气体的绝热膨胀将使宇宙温度降低,反之往前追溯,越早的宇宙就有越高的温度。这样,甚早期的宇宙就应当是温度很高、密度很大的气体,它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这正是宇宙热大爆炸观念的基本看法。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他假设宇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温度1010K以上,这时粒子之间的热碰撞足以使原子核瓦解。因此,原子核作为微观性结团,也只能是宇宙演化的产物。伽莫夫等人成功地解释了氦的宇宙平均丰度高达1/4的事实。可是,他的初步理论并没能赢得当时人们的信任。直到最近20多年来,这一理论才发展得比较成熟。 可以设想,宇宙诞生的时候,物质密度为无限大。这时,空间是高度弯曲的,能量集中为引力能。随着宇宙的膨胀,引力能逐渐转化为粒子能,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粒子来。宇宙继续膨胀,温度继续下降,就会演出一幕幕生动真切的演化画面来。这个大爆炸宇宙学由于只用了已知的物理学规律,非常简单地描述了宇宙的性质、运动和演化,并得到了观测事实的支持,现在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称之为宇宙学的标准模型。 2.宇宙标准模型的观测证据: 1)宇宙背景辐射: 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热谱的验证,历来被视为证实了标准宇宙的一项重要预言。标准模型认为充满宇宙的背景辐射产生于宇宙的早期,且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冷却,COBE卫星的观测

物理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物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后,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和物理方法等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等级要求。 (二)能力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注重考查与本学科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识别能力:能再认或表述所学物理知识,包括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现象、重要实验、著名物理学家、重要的物理常量,常见的元器件,概念的定义、符号、单位和规律的表达式和图示等。 2.认识理解能力: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包括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背景,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文字表达、图象表述、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区分相近的物理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和规律解释物理问题。 3.建立模型能力:能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想化、等效、对称和近似处理等),研究实际问题,并将其转换成简明、典型的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 4.分析综合能力:能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结论。

太空小知识

太空小知识 “太空”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事件,是易学中的太极世界.太极世界里有能量、有物质、有时空和事件.太空同样也是佛教中描述的“万有”,是基督教中描述的“一切”.柯易《论宇宙和太空》 太空资料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 (10~40千米)、中间层 (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 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 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 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图册太空 (20张) 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划分 关于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问题,历来就有两种对立的主张. ·空间论 主张是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 ·功能论 认为应根据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 ,如果是航天器 ,则其活动为航天活动,应适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则其活动为航空活动,应受航空法的管辖;整个空间是一个整体,没有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必要.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答案(20) 我的98分错了单选题的第8和33题供大家参考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现代天文学对银河系中心的研究主要通过除了()以外的波段展开。(1.0分)1.0 分 A、 X射线 B、 可见光 C、 红外 D、 射电 我的答案:C 2微型黑洞的质量与尺寸的关系取决于哪个人名公式?()(1.0分)1.0 分 A、 爱因斯坦 B、 史瓦西 C、 钱德拉塞卡

施密特 我的答案:B 3哈勃关系成立是宇宙均匀膨胀的()条件。(1.0分)1.0 分A、 充分必要 B、 充分非必要 C、 必要非充分 D、 非充分非必要 我的答案:A 4由于星云通常含有厚重的尘埃,因此,需要对星云展开哪种波段的电磁波的观测才能更好地观测到恒星的生长状况?()(1.0分)1.0 分 A、 γ射线 B、 X射线 C、 可见光

红外光 我的答案:D 5张继的《枫桥夜泊》描述的景象只可能发生在哪个农历日期?()(1.0分)1.0 分 A、 初三 B、 初八 C、 十三 D、 十八 我的答案:B 621世纪至今(2015年),尚未经历过日全食或日环食的中国省份是:()(1.0分)1.0 分 A、 北京 B、 上海 C、 广东

云南 我的答案:A 7暗物质在()方面对天体系统的影响是最大的。(1.0分)1.0 分 A、 温度 B、 引力 C、 元素组成 D、 运行速度 我的答案:B 8哪种波段的电磁波用来向宇宙传递地球的信息最为有效?()(1.0分)0.0 分 A、 γ射线 B、 X射线 C、 红外线

射电波 我的答案:C 9超新星爆发时,恒星的亮度变化最高达到()个星等左右。(1.0分)1.0 分 A、 2 B、 5 C、 10 D、 20 我的答案:D 10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当中,其思想表述与奇点问题不谋而合的当属()。(1.0分)1.0 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科普宇宙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科普宇宙天文学的基本 知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科普】宇宙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

尔雅-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标准答案

尔雅-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答案

————————————————————————————————作者:————————————————————————————————日期:

一、单选题 1 光谱之于恒星,犹如()之于个人。 ?A、 指纹 ?B、 性别 ?C、 身高 ?D、 相貌 我的答案:A 2 黑洞与白洞在哲学意味上与以下哪对名词是很相似的?() ?A、 雄性与雌性 ?B、 氧化性与分解性 ?C、 酸性与碱性 ?D、 正电荷与负电荷 我的答案:B 3 组成星际有机分子的含量在前6名的化学元素中,哪种是在地球上的有机分子中排不进前6名的?() ?A、 氢 ?B、 氧 ?C、 硫 ?D、 硅 我的答案:D 4 类星体的结构中,数量不止一个的是()。 ?A、 中心黑洞 ?B、 吸积盘 ?C、 喷流

?D、 红移量 我的答案:C 5 疏散星团一般分布于银河系的银盘中,那么,以下哪个黄道星座的疏散星团的数量是最少的?() ?A、 天蝎座 ?B、 金牛座 ?C、 巨蟹座 ?D、 狮子座 我的答案:D 6 银河在星空中的“流域”没有涵盖哪个星座?() ?A、 天鹅座 ?B、 天蝎座 ?C、 南十字座 ?D、 狮子座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个梅西耶天体本身不是球状星团,却包含了球状星团?() ?A、 武仙座大星团 ?B、 猎户座大星云 ?C、 仙女座大星系 ?D、 昴星团 我的答案:C 8 21世纪至今(2015年),尚未经历过日全食或日环食的中国省份是:()?A、 北京 ?B、 上海 ?C、

广东 ?D、 云南 我的答案:A 9 从赫罗图可以得知,太阳属于哪一类恒星?() ?A、 主序星 ?B、 白矮星 ?C、 红巨星 ?D、 红超巨星 我的答案:A 10 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的“第五元素”与暗能量相提并论,还有人提到了所谓“幻影能量”。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于这些观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亚里士多德在世时便预见了暗能量的存在 ?B、 面对暗能量的不可知,人们沮丧之余只能从远古圣贤那里寻求慰藉 ?C、 暗能量就是等同于第五元素、幻影能量 ?D、 第五元素、幻影能量等名词只是一个借用,提到它们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目前未知性仍然很大的暗能量 我的答案:D 11 宇宙标准模型中,时间是宇宙创生的()秒之后开始的。 ?A、 10^(-4) ?B、 10^(-10) ?C、 10^(-36) ?D、 10^(-44) 我的答案:A 12 下面哪种双星系统中,成员恒星的物理性质变化最大?() ?A、 食双星 ?B、

世界著名天文学家简介

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5]1609年,伽利略在知道荷兰人已有了望远镜后,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发现许多前所未知的天文现象。他发现所见恒星的数目随着望远镜倍率的增大而增加;银河是由无数单个的恒星组成的;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的现象(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金星的盈亏现象;木星有四个卫星(其实是众多木卫中的最大的四个,现称伽利略卫星)。他还发现太阳黑子,并且认为黑子是日面上的现象。由黑子在日面上的自转周期,他得出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8天(实际上是27.35天)。1637年在目力很差情况下,他还发现了月亮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3]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到土星光环、太阳黑子、月球山岭、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现象,并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这一系列天文发现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伽利略在介绍他新发现的两本书《星际使者》(1610)和《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1613)中,都主张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以观测到的事实,推动了哥白尼学说的传播。当时的意大利仍处于教会的严酷统治之下,许多人不肯承认同《圣经》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相违背的新思想、新事物。161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宗教法庭列为禁书,伽利略也受到警告,要他放弃哥白尼学说。伽利略没有接受警告,继续写作,1632年他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激怒了教会。宗教法庭把伽利略传到法庭,并宣判他有罪,并责令他忏悔,放弃自己证明了的学说,禁止《对话》流传。1633年被判处终生监禁,指定居住于佛罗伦萨效区[3]。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仍努力研究。1634年写成一本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粒子宇宙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平时怎样的课后工作有助于提高对本课程的理解 A. 多讨论 B. 多做练习题 C. 写文献阅读报告 D. 阅读相关文献 2 【多选题】(1分) 推荐的文献查阅网站有哪些 A. i nspirehep B. b aidu C. a rxiv D. c nki

第二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标准宇宙学认为我们宇宙的三维空间几何可能是 A. 三维双曲面 B. 三维椭球面 C. 三维平面 D. 三维球面 2 【多选题】(1分) 下列哪些项是标准宇宙学认为的宇宙经历过的时期 A. 暗能量主导时期 B.

中子星主导时期 C. 物质主导时期 D. 辐射主导时期 3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项天文观测无法支持宇宙学原理的假设 A.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 B.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 C. 宇宙中射电点源的分布 D. 对日食月食的观测 4 【单选题】(1分) 哈勃参数的物理含义

A. 描述宇宙膨胀的速率 B. 描述宇宙的均匀程度 C. 描述宇宙的各向同性程度 D. 描述宇宙的大小 5 【判断题】(1分) 光度距离等于角距离 A. 对 B. 错 6 【单选题】(1分) 标准宇宙学认为描述我们宇宙整体演化的方程是 A.

牛顿万有引力方程 B. 爱因斯坦方程 C. 薛定谔方程 D. 麦克斯韦方程 7 【判断题】(1分) 哈勃定律只在低红移处近似成立 A. 错 B. 对 8 【单选题】(1分) 描述我们宇宙背景的度规是 A. 克尔度规

B. FRW度规 C. 闵可夫斯基度规 D. 史瓦西度规 9 【判断题】(1分) 宇宙学原理是说我们宇宙在小尺度上是均匀且各相同性的。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分) 一个张量场如果是均匀的那么也一定是各向同性的 A. 对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