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第1课时 课时精练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第1课时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猫和老鼠有着必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由此可见,矛盾双方()

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

C.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D.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答案 D

解析猫和老鼠是一对生死冤家,双方在斗争中为战胜对手,各自进化出了应付对手的“绝招”——老鼠“装死”与猫“假眠”,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了D项;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错误;统一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B错误。C不符合题意,只看到了对立,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排除。

2.如图漫画《那些被破坏的缺口,可能正是希望的出口》(作者:王寅)蕴含的哲理是()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利弊两个方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那些被破坏的缺口,可能正是希望的出口,这说明“被破坏的缺口”和“希望的出口”这个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也表明“被破坏的缺口”和“希望的出口”这个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③不选;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是包含着利弊两个方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3.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中国企业来说,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打开眼界、互相学习、创新创造、共同提升、做大做强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方为上策。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体现了()

①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包含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中外企业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②入选;二者既是对手,又能共同提升,说明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①入选;材料并未体现二者相互渗透包含,③排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说法错误。选A。

4.“我们不可能没有敌人,但我们决不能没有朋友。我们要感谢敌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坚强;我们更要感谢朋友,是朋友使我们战胜敌人!”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④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我们要感谢敌人表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也表明联系的条件性,②④符合题意。①与题干无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错误。

5.“一些时候,平坦的路并不好走,轮滑场上的跟头就是证明。”这句话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要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B.要防止意外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D.要关注任何事物都有的利弊两方面,做到趋利避害

答案 A

解析平地本来是不易摔倒的,轮滑场上也会栽跟头,是因为穿着轮滑鞋,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属性,不存在相互转化,B 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但矛盾双方并不等于利弊两方面,D 错误。

6.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名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下列诗句与苏轼的名言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②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一句中的“太

平”与“忧患”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平流无石处”,却因为人们麻痹大意,常常出现“倾覆”的事故。二者都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①②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均属于唯物论的观点,③④不符合题意。

7.下列选项与右图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②只有一次次前仆后继,才能铺就从不可能到无限可能的路基③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④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漫画“机遇来临时悄无生息,走时却让你损失惨重”强调机遇来临和离去会导致人的得失的相互转化,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强调外因和内因的关系,④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8.如图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B.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答案 C

解析A与题意无关,排除;B不符合题意,漫画与遵循规律无关;C符合题意,“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说明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D说法错误,漫画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无关。故本题选C。

9.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永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它才会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由材料我们可以悟出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②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③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缺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平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

10.文艺创作中常有“抄袭(复制)”与“借鉴(演绎)”之争。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演绎是在原作“独创性”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独创性”,其产物是全新的。复制只是通过简易的编辑手段达到的差异,无法满足新作品创新的要求。因此,要体现创作中的演绎需要()

①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增加作品的独创性②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要有对共性的尊重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从本质上区别于它事物④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要遵循普遍性的要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特殊性,①③符合题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是错误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1.每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各类网店商品销售火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信号,对拉动内需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狂欢背后,退货率达25%,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商品的品质很难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很大危害,物流的生态链被打破,造成资源浪费。下列说法与材料所包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答案 D

解析购物狂欢节在销售火爆拉动内需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D与题意相符;“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A与题意不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由于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B与题意不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与题意不符。

12.某市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下列说法与题中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②见微知著,一叶知秋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由该市做法“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可知,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①②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④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在创建和谐文明城市中出台了治理城市摆摊难题的新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既要照顾城市的“面子”维护城市卫生、整洁的外在

形象打造宜居城市;也要考虑商贩的“肚子”保留小摊小贩经营的摊区,缓解小摊小贩生计与生存困境,维护社会稳定。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评析该市的这一指导思想。

答案①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②保留小摊小贩经营的摊区给维护城市卫生、整洁造成一定困难,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③缓解小摊小贩生计与生存困境,有利于促进小摊小贩共同打造宜居城市,有利于小摊小贩更好地生存发展,二者又存在统一的一面。④该市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了城市的“面子”和商贩的“肚子”的关系。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然后调动上述相关具体知识回答即可。

14.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抓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下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让文化扶贫更精准,让农民文化生活不留白;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

何做好“文化精准扶贫”?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正视“文化精准扶贫”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创新文化扶贫方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利于新问题的解决。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采取不同的文化扶贫思路的方式。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遵循文化扶贫的总体思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建设示范工程,增强文化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得出措施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