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浙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需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浙江民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主要运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与借鉴出发,对前人有关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对浙江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可行性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分析解决浙江民营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好处。

关键词:浙江民企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经营管理

目录

引言 (3)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现状 (4)

(一)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的因素 (4)

(二)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4)

1、浙江民营企的发展历程 (4)

2、浙江民营企业目前发展情况 (4)

3、自然资源匮乏,民营企业多 (5)

(二)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5)

1、人力资源方面 (5)

2、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7)

3、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 (8)

二、如何解决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9)

(一)加强人力资源素质文化和能力的培养 (9)

1、正确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9)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9)

3、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部 (10)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0)

5、完善激励机制 (10)

6、设计合理的薪资结构、报酬体系 (10)

(二)解放思想,选择合理的企业经营模式 (10)

1、明晰产权 (10)

2、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 (12)

(三)发展企业文化 (12)

1、全面调研,提炼民营企业价值观 (12)

2、突破“家族观念”的企业价值观 (13)

3、加强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 (13)

4、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3)

5、吸引员工参与,营造企业群体文化心理氛围 (13)

(四)案例 (13)

三、总结 (15)

致谢 (16)

文献 (16)

浙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引言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

民营企业是浙江社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

“2013中国民企500强”,苏宁以2327亿总营收居于榜首,联想控股和华为分别以2266亿和2201亿位列前三。浙江共有139家企业进入500强,连续第15年在上榜企业数上居全国首位。其中有22家企业挤进百强,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549亿排名第六。可以说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地位。虽然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良好,那是针对一部分企业的,还有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使现有的民营企业发展的更稳定、做的更强更大?又是哪些因素阻碍了浙江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呢?而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现状

(一)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的因素

1、浙江民营企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年到90年代初,私营企业开始艰难起步发展。1979年,城乡个体工商户只有8091户,从业人员8690人,发展到1992年,城乡个体工商户100.26万户,从业人员155.83万人,民营企业从无到有,达到10907户,从业人员16.94万人。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1990年春,邓小平南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地位,浙江民营企业得以飞速发展。到1997年,城乡个体工商户达153.23万户,从业人员265.41万人,民营企业9.18万户,从业人员135.52万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个私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3.7%。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迎来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党的十五大彻底解决了民营企业的地位问题,市场准入的大门进一步敞开,迎来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迅速增长[1]。浙江民营企业2001年,20.88万户,2002年24.73万户,2003年30.1万户,2004年33.32万户。2005年35.9万户。

2、浙江民营企业目前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行榜上,浙江占据半壁江山,而且4家跻身前5名。传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28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然而,多数浙江民营企业在创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与规模时,其本身所固有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浙江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及民营企业的生存。虽然浙江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国民营企业的实力和总体规模仍然很弱,在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这毕竟是少数,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市场份额小,大部分只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某个领域从事低层次

的生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3]。由于民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再加上融资渠道狭窄、缺乏政策扶持等因素,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很难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竞争,造成了民营企业“短寿”的普遍现象。民营企业家族制治理特点突出。从民营企业的普遍性看,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治理结构,主要由家族内的亲信占据着财务、经营、销售、供应等部门要害职位。家族企业所需的创业资金和发展资金,基本上都是自给型的,来源于业主原来劳动经营所得和家庭或家族筹集[4]。

3、自然资源匮乏,民营企业多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前线,没有战略纵深,使国家在1952~1978年对浙江的人均投资仅为全国水平的1/2,列全国倒数第一,从而造成浙江的国有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普遍较小。能被企业接纳成为工人的人数很少,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挤在人均0.5亩耕地上劳作,人民生活极为贫困。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创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后,被压抑的生产力终于如井喷般爆发,各种乡镇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创办起来,为后来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打下了基础。省内民营企业的分布密度至今仍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与人均土地占有率成反比,人多地少的地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越多,温州就是个例子。

(二)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方面

民营企业在用人时,一般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但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次次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时,发现人力资源短缺,这一点变成公司发展的一个缺陷,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木桶”水平线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大力招募人才,同时也着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特别是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人才,其贡献和其投入相比较,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其需求和其供给相比较,总有相当的稀缺性,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状态。人才是企业在21世纪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管理科学权威杜拉克也认为:“企业惟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

分开发人力资源。”

(1)员工素质不高。由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目前,浙江民营企业主中,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主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主人才素质较高之外,大部分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的问题。据了解,民营企业家大多来源于这么几个部分:第一、过去体制外的边缘人士。第二、农民。第三、个体户。第四、打工者。第五、国营企业下海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自身素质不高,大都未受过高等教育,都是半路出家,经营企业并没有一套企业管理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思想,身上的草莽气质和农民观念多于企业家气质。

(2)企业生存时间短,人员流动快。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私营企业平均寿命为五至七年。浙江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也较短,这也导致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短期行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使员工流失率较高。浙江民营企业普通雇员的年流失率高达50%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员每年也有20%的人有跳槽意向。在浙江民营企业中,部分企业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较少,选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身兼多职,既不懂劳动人事政策,又没有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完全依照老板的旨意行事,不考虑法律、政策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社会保险的交纳等存在一定随意性。员工被迫接受不合理条件的限制,也增加了员工的流失率[5]。

(3)人力资源开发意识薄弱。浙江民营企业存在人力资本严重短缺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与知识积累相对迟缓。

一是管理层认为资金有限、不愿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固定的培训经费难以得到保障,且由于资金有限以及体制和市场等的原因,企业常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许多民营企业不愿意在培养人才上面花功夫,更希望在招聘时能够觅得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

二是很多民营企业主对人才的诸多要求中,忠诚排在第一,能力排在第二。他们既担心投入的人力、物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又担心培训的人才不能长期为他们服务,怕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后落得个“人才两空”的下场。因此,很多民营企业还处在强调对员工控制和利用的阶段,忽视对员工潜能的开发,致使员工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需求的新技能和创造力。

三是缺乏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目前,虽然有很多民营企业采用了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分配方式,但是仍有一些民营企业仍然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存在着缺乏科学性、公平性和客观性的问题,往往重短期,轻长期;重结果,轻过程。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绩效工资,但很多民营企业却把工资评定作为考评的唯一目标,只注重考核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有损员工长期工作的积极性,使其短期行为得到强化。企业的绩效考评似乎只顾眼前利益,不联系事前与将来;没能从中全面了解员工情况,从而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其能力;没能让员工参与进来进行互动,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以及工作积极性。

2、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在浙江很多民营企业内部,产权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终所有者和他的层层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权责不分,互相扯皮,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权仅仅是在企业归属问题上相对明确而己,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不清。浙江民营企业家们总是视企业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因此民营企业的资产始终没有从个人资产中剥离出来。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管理权高度集中:现代公司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资本和股东不断社会化和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种有效的产权结构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6]。

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并不是说家族企业就不适合企业发展了,它有其自身的形成背景与运营、发展的相对好处,况且,它也并非是中国特有的,在美、英、德、日等许多发达国家,许多名声显赫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就是其中的最好明证。但是,他们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整个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而浙江的民营企业起点比较低,况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在企业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位居企业中高层的家族成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一旦出现分歧或者矛盾,难以调和,无形当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其次、家族成员的私心作怪,损公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老板认为,反正是自己人、自己的公司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这样可能会助长风气,对其他非家族

员工影响较大,影响企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家族成员不论是否占据重要部门及核心岗位职位,都容易在事实上形成排外的家族圈子,难以形成开放状态与真诚兼容、接受企业其他员工。这种状况的存在,容易使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对企业中的“外人”产生戒备、抵触甚至是打压心理与行为,或者是时不时展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显然容易形成“自己人”与“外人”的派别或矛盾体,不利于使自己企业的其他员工产生归属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调动与发挥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力。

3、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往往带有较浓厚的家族色彩,影响了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看出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浙江民营企业必须建立适应自己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1)民营企业价值观塑造处于被动状态,民营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有两个较为典型的误区。第一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第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

(2)企业价值观塑造脱离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文化必须跟企业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才具渗透力和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然而不少民营企业实行“拿来主义”,模仿或克隆国内外其他企业样板。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企业文化的易变性造成了民营企业文化不稳定的局面,而这种不稳定性又导致了民营企业目标制定上的短视性,不利于其持续发展。

(3)民营企业价值观塑造中家族经营与管理的“家族观念”现象严重。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性化的色彩,使得部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功利性。

(4)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保守性的特点。较多的民营企业受家族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如表现在用人上的保守,非宗族人员难以融入到企业,极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化,物质化。有的企业注重以口号的形式来宣传企业文化,但有了这些口号,企业文化建设未必就很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创造和发展,不是几句口号就可以简单的概括。使之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6)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历程,这也决定不同的企业应该要形成不同的文化。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以为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原本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当前许多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个性,盲目模仿。但是,企业文化若无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既不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也不能给职工以亲切感和认同感,起不到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7]。

二、如何解决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人力资源素质文化和能力的培养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西方管理理论及我国解放以来管理实践等因素的影响,多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克服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弊端。针对浙江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正确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并对其进行战略性定位

浙江民营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高于其它一切形态资本的投资效益。另外,应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应是一种服务、咨询和开发性部门,而非单纯的成本耗费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应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视为其核心职能。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企业决策层,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使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大发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成功企业必然采用有效发挥员工能动性与创新性的新型人本管理方式。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开发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浙江民营企业要保证快速、高效、持久发展,要正确处理职工与企业的关系,职工的个人价值应受到关心和信任,富有知识和才能的员工,企业家应视其为财富创造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浙江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员充分发挥最大的潜能。正如台湾塑胶集团总裁王永庆所说:“企业的经营首需人才”。对于浙江民营企业来说,也就是首需管理方面及专业技术方面的精英。

3、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部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应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成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部,配置专职的管理人员。选拔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第一是对人事业务、政策熟悉;第二是对企业人才战略的考虑,不仅要知道今天的需要,而且能开发、培养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第三能成为带动变革的先锋,能督导公司文化的改变、工作程序的改变;第四能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桥梁,成为员工意见的代言人。人力资源部要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为业务部门带来附加值,起到内部顾问的角色;还要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发展选好人,用好人,留好人,育好人;应制定人员的甄选、考评、激励战略。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对企业全体员工具有灵魂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不但要为个体的发展寻找一条科学途径,也要使组织产生优异的效益,在个体与组织之间企业文化能担任起平衡点的任务。

5、完善激励机制

市场的竞争要求企业在努力寻求、招聘优秀人才的同时,千方百计稳定住企业的核心员工,防止人才流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大多是把企业的资产多少作为目标,这样的结果往往在初步的成功面前迷失方向。目标对企业发展很关键,制造目标就是寻找创新和发展的冲动,保持永不满足的精神,有一个宏伟的目标,能吸引

优秀人才的加盟,有助于减少人员内部的冲突,使大家同舟共济,着眼于企业

6、设计合理的薪资结构、报酬体系

企业要留住人才一定要有合理的薪资结构和报酬体系。注意薪酬结构要合理,薪资水准具有竞争力,注意执薪公正做到同工同酬,注意同级别、同层次员工分工合理,劳逸平均。注意中高层与基层员工薪资水平差异不能太大。注意调薪有依据,绩效考评公正、公平。注意薪资计算准确,发放及时。注意公司利润与员工适当共享[8]。

(二)解放思想,选择合理的企业经营模式

1、明晰产权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在它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问题,可以看出浙江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产权不明的问题,这相当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要发展必然需要解决其问题。

一是要解决思想问题,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产权制度是企业立命的根本。在创业之初就要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亲兄弟明算账”,重情义,更要重制度,对合伙创业的所有成员的权、责、制作出明确的规定,可以避免许多矛盾的发生。

二是要科学地估算股份价值。上市公司的产权明晰,其股份价值直接从股市上得到反映。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包括合伙制和股份制企业,其股份价值只能由资产评估机构来评估。有形资产的评估较为容易,无形资产的评估却相当复杂。但一定要作出相对合理的估价。否则产权明晰化就难以真正实现。

三是要合理的确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股的份额。企业股份设置,对投资者来说是很明白的,你投入多少钱应占多少股很容易计算。但是企业经营好坏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和积极性。所以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设置了管理股、技术股和岗位股以调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其所占的份额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既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又能激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为原则。

四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产权明晰落到实处。民营企业无论是单人业主制,还是合伙制和股份制,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其经营管理

必然要进行内部相对独立的分工负责制,聘请职业经理人委托负责,这就可能发生偷懒、虚报业绩、转移财产等问题,致使产权明晰有其形而无其实。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产权明晰落到实处。一是应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定期的审计企业的财产和管理,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企业组织和生产流程规范有效运行;二是要完善董事会。必须坚持经理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的制度,同时强化监事和监事会的权力,监督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行。五是政府应积极引导做好服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民营企业及业主的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的部分社会化提供有效平台;建立资产(有形和无形)评估等机构为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化提供各方面服务[9]。

2、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现象既有利又有弊。如果说非要改不可,就对症下药,用制度的快刀进行切瘤治症,改良化优。总而言之,民营企业家族化问题不能一刀切,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什么样的制度,企业在哪个发展阶段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只要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就是好制度。

(1)科学的企业治理机构。如建立与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相适应的股东会、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使这些机构职权明晰,各司其值,发挥相互制衡,形成合力的作用。

(2)健全的监督机构和民主制度。浙江民营企业的组织制度建设,不能离开我国的国情。因此,在民营企业建立监督机构和民主制度,除了要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外还要建立工会、党、团组织,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员工在企业内部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和政治优势,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和企业行业的规范化[10]。

(3)健全劳动制度。任何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与员工的素质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劳动管理,建立合理的员工(人才)招聘、使用、培养、奖罚及劳动保障,包括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的制度,鉴定好劳动合同,是办好企业的必然条件。要通过加强劳动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员工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得

到经常的关心,使员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好创造精神。

(4)健全财务制度。这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所要求的。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企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相反,如果财务管理混乱,无论对企业、对国家都是有害的。

(三)发展企业文化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企业文化往往带有较浓厚的家族色彩,影响了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浙江民营企业必须建立适应自己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1、全面调研,提炼民营企业价值观

提炼的民营企业价值观要注重“个性”特点。民营企业价值观应该是对企业先进的群体意识理念的概括、提炼和升华,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其次要广泛宣传,弘扬民营企业价值观。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宣传要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庆典、礼仪活动等企业价值观载体的作用。也要规范管理,实践民营企业价值观。实行规范管理,必须将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与企业内部制度的塑造相结合,培育民营企业的特色文化。

2、突破“家族观念”的企业价值观

“家族观念”的企业价值观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痼疾。因此,突破家族管理的“藩篱”,建立规范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及腾飞[11]。

3、加强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

加强民营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动积极的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必然选择,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保证,通过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

业文化积淀。

4、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深化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注重人性管理和“攻心为上”,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加大对员工的“感情投入”。

(四)案例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业始于1987年,由宗庆后同志带领两位退休老师,靠借款14万元起家。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目前在全国24个省市建有5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员工上近2万名,总资产达60亿元,至今尚未有银行贷款。公司拥有占地3200余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价值4亿美金的7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已形成年产饮料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及与之相配套的制罐、制瓶、制盖等辅助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六大类30多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与中国式“宗式经营哲学”的二元化经营管理理念的融合,将是娃哈哈“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哇哈哈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在中国这是一家经营非常成功企业。企业能够发展必然是他的经营者的决策能力强,用人眼光独特,企业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方面等方面都拥有自己的见解。

杭州娃哈哈公司是现在的公司总经理宗庆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到现在为止他的经营方式都是不管大小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每一张单子都需要他的亲笔签名。2010年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到,经营者要强势开明。"强势就是要做到令行禁止……要做到强势,经营者必须懂行……让员工信得过","……让员工怕你而不

恨你"。"他认为做企业就像打仗,抓住了机会就能一举成功,而要迅速抓住市场商机,必须确保"决策"和"执行"两大关键管理环节的有效和迅捷,减少中间环节。

对于企业文化宗庆认为: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是大厦,文化是地基;企业是躯体,文化是灵魂。

通过文化管理的手段,把全体员工粘合起来是娃哈哈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娃哈哈主要通过运用以下手段:

一是加强企业宗旨、理想信念教育,以统一思想认识。娃哈哈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们的“健康和欢乐”,一再强调,办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进取。

二是大力培育亲情,把广大员工的心聚在一起。公司每年都要举行大型厂庆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曾经举行过千人演唱会,职工运动会,由员工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集体婚礼,庆功宴,春节团拜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通过大量的文艺体育活动,使员工队伍的心相通,情相融。

三是通过民主意识的发扬和经常举行的各种大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员工队伍的民主参与意识。娃哈哈的决策程序要求企业重大决策都要先由广大员工民主讨论,由工会、政治部、党办等团体、部门广泛发动,通过《集团报》、内部网络、党团支部大会等各种民主渠道,要大家广泛发表意见。公司领导充分听取意见后再作出决策。比如,1994年底,娃哈哈公司要走出杭州,走出浙江到远在6000里以外的三峡库区涪陵投资建厂,这是一个重大的投资决策,为此公司发动干部、员工进行广泛讨论。讨论过程中,不少同志提出了一些具体困难,这让公司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当然大家也认识到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最后统一认识,开始迈出了“西进北上”之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说宗庆是非常成功的。宗庆后说过,他的直接下属有一百来个人,他公司的人都是他一步步培养起来的,他们的个性能力他都清楚。他可以一夜之间撤换公司的人事部长、生产部长,也可以不经过销售公司的总经理

直接免掉省区销售经理的职务。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人才,及知道如何使人才在其最合适的岗位发挥作用。

娃哈哈正在从事的是整个经济建设工作的一部分,是波澜壮阔的美丽建设画卷中的一角,娃哈哈同样需要一个对于人才问题的正确认识,“唯德唯才,有用即才,人皆为才”,娃哈哈的这一人才观其精神实质与党的人才工作原则完全一致,也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指导原则的先进性。

其次是该公司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保证激励到位。娃哈哈公司的分配是凭贡献进行的,谁贡献大、谁业绩优,分配就向谁倾斜。所以比贡献,比业绩在娃哈哈已蔚然成风。在娃哈哈公司员工的收入结构中,按照业绩、贡献不断进行调整的部分约占全部收入的85%以上。这样的分配机制使得激励作风用能够得到较好地发挥。公司鼓励创新、奖赏功臣,比如2000年,公司对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非常可乐等产品的研制者,以及其它一些工艺问题的解决者实施了高达20万、15万元的重奖,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氛围的形成。

企业的发展必将遭受重重的挫折,而娃哈哈集团能够屹立不倒,并成为我中国500强之一的企业,足以证明其领导者的明智,为企业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三、总结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带动浙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的各种问题。民营经济在未来应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总量的主要份额。民营企业领导人应是肩负我国经济腾飞重任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要坚持创新精神与实用主义态度,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战略、组织等诸领域实施全面变革,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方能保证民营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12]。

致谢:

回顾两年多来的学习经历,面对现在的收获,我感到无限欣慰。为此,我向热心帮助过

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论文工作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一直得到郜传厚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使我的论文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郜传厚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终生难忘,再一次,谨向郜传厚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

文献:

[1]周立群,谢思全:《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2]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报告(No.1)/实证研究系列/企业成长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

[3]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1;

[4]刘迎秋、徐志祥主编:《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1

[5]魏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新经济与企业裂变》,2005,1

[6]刘仲康、司岩:《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9

[7]高文哲、王向雷:《企业文化战略》,吉林出版社,2006.5

[8]张炳中、罗明忠:《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成长的视角》,2007年

[9]李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1

[10]张东生、李艳双:《企业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1]袁友军:《民营企业家族制经营机制的形成于演变》,华南师范大学,2003;

[12]周朝霞:《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9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做好读书登记簿

(1)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出读书小报: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趋好。其未来走势如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民营经济受市场调节的程度较高,其动态是判断未来经济走势的重要根据。为此,我们对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在杭州、温州、台州等地了解面上的情况和点上的情况。考察了温州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邦威集团,台州的飞跃集团、星星集团、伟星集团、德仁集团等民营企业。与省、市政策研究机构、乡镇企业管理机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机构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并获得了有关资料。现将调查材料初步整理如下: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1978-1998年,个体私营工业年均增长59.4%,近年来,乡镇集体企业通过改制90%已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民营经济的规模。从现行的统计看,民营经济主要通过两部分反映出来:第一,乡镇企业,改制以后,浙江省乡镇企业绝大多数已成为民营企业;第二,个体私营企业。这两部分的统计有重复的部分,因为乡镇企业中包括个体私营企业。确定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比重,可以使用排除法。从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分析,除去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其余都可以认为是民营经济。199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里国有工业占7.9%,中外合资工业占11%,据此估计,民营工业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在从业人员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达到了80%左右(目前省内没有GDP所有制构成的统计)。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浙江省国有投资少,发展经济更多的需要依靠市场、依靠民间的致富活动。这恰好与该省商品经济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在这一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浙江省民营经济必然快速发展起来。 浙江省民营经济是紧密依靠市场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浙江是一个专业市场比较发达的省份,1999年有各类商品市场4347个,全年成交额达到3600多亿元,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紧密依靠这些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从户帮户、村带村,逐步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连片经营拓展。形成了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的块状经济。通过市场将其产品辐射到全国以至世界各地。据对省内66个县市的调查,特色产业和产品产值超过1亿元的块状经济有306个,其中10-50亿元的块状经济有91个,50-100亿元的13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另一方面,市场对民营经济产生了集聚和专业化效应,块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发展。1998年,全省有建制镇1000个,比1978年增加了800多个。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10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3%。平均每个小城镇有50多家企业,3个集贸市场。 浙江省民营经济从结构分析,有以下特点: 1.主要分布在乡镇,以乡镇企业为主。1998年,按农村乡镇工业统计的企业数为67.4万家,占民营企业数的95%以上;工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80%以上。 2.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1998年个体私营企业达到62.2万家,占民营企业数的80%以上,工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50%左右。 3.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食品、

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汇总版目录 一民营企业的特点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1-5) (二)民营企业HRM特点(1-5) 总结——民营企业HRM特点 辨析——家族模式的优劣 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及相应措施 1 企业文化方面 2 薪酬方面 3 绩效方面 4 培训与开发方面 5 员工激励方面 6 员工流失方面 7 财务与融资方面 附: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HRM的主要特征

汇总版 一民营企业的特点: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国民营企业的实力和总体规模仍然很弱,在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这毕竟是少数,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市场份额小,大部分只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某个领域从事低层次的生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由于民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再加上融资渠道狭窄、缺乏政策扶持等因素,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很难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竞争,造成了民营企业“短寿”的普遍现象。 2、公司制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我国民营企业越来重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追求长期利益,逐步树立了永续经营的理念。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为民营企业广泛认可,己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近年来发展最快。 3、家族化经营管理:家族化管理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较为灵活和多样化;公司治理普遍不规范:一般由业主经营,组织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职业经理队伍和科学的内部制衡机制。(一)家族治理的优势:1.经营优势(1)决策集中且效率高(2)组织结构的相对简单有利于抵御风险。2.文化优势(1).独特亲情文化凝聚家族力(2).精神激励约束。3.自我变革的优势(二)家族治理的劣势1.人力资源问题(1)经营者选择面的狭窄2)激励约束机制受损2.产权问题(1)产权结构主体单一,模糊,交易成本高(2)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产权界定问题3.制度问题(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2)资本集中引起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独裁 4、产权不清。产权直接为私人所有的。这是民营企业最根本的特征。目前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产权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终所有者和他的层层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权责不分,互相扯皮,现象经常出现,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权仅仅是在企业归属问题上相对明确而己,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不清。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总是视企业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因此民营企业的资产始终没有从个人资产中剥离出来。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管理权高度集中:现代公司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资本和股东不断社会化和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种有效的产权结构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国有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庆市万州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1年,是万州目前仅存的唯一家国有施工企业。当今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适宜当前的现状,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其机制不活,计划经济残留的经营模式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是建筑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创新管理,解决好当前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正是我司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施工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过时 我司目前仍实行“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三级核算”,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的组织模式,其弊端是管理链长,机构臃肿,人员配置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相互推诿扯皮;财力物力分散,资金聚合调配难;利益分散导致分公司对总公司指令选择性服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分公司作为第二级管理层与三级核算的项目部是为一体,监管机制缺失;管理成本高,非生产人员工资支出大,非经营性招待费及办公费开支多。 2.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企业的人才建设缺乏没有人才梯度引进、培养储备计划,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3.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国有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且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工程完工,剩余零星材料原价转回公司入库以提高施工利润拿奖金,这些材料作不了正用,增加企业潜亏。 4.项目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成本控制观念不强。总公司与分公司权责划分不明确,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浅析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13055745.html, 浅析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君丽 来源:《当代旅游》2016年第05期 摘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现状展开研究,提出了改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问题;对策 由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办学体制不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呈现了和公办高校党建工作不同的特点以及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开展,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化 在党组织的规定下,民办高校党组织生活虽能按照规定如期举行,但组织生活内容流于表面,有很多民办高校不重视党组织生活,组织生活内容主题不鲜明,活动内容不具体,经常就是党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对相关主题讨论做个记录就结束了,而且还会出现遇到其他活动组织生活就推迟或取消的情况,党组织成员间缺少交流和沟通。 (二)党建工作缺乏规范 有些民办高校虽然也成立党委,建立了党总支,但是党建工作开展缺乏规范,管理比较松散,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很多民办高校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忽视了党建工作,过于强调客观困难,党组织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党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出现走过场的情况。 (三)党建工作者缺乏计划性和创造性 党建工作者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把组织生活制度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经常是活动时间到了,才想起要组织活动和组织活动的内容,对开展活动的内容没有重点,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同时由于组织者缺乏创新精神,没有从实际出发主动去思考党建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没有主动拓宽组织生活开展渠道,造成组织生活缺少动力和活力。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不够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省际比较地地研究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省际比较研究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开始起步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为推动浙江由一个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与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等经济总量相近的省份比较有何差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个私经济比重大幅提高。 按所有制经济成分划分,可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我省将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统称为民营经济。根据这一范围界定,2012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22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3.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20107亿元,占GDP的58%,对全省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年数据来看,2000-2012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60%-70%之间,尽管集体经济不断萎缩,但个体私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份额有了明显提高。除2006-2007年,在加入WTO的过渡期之后,对外资的开放使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挤占了个私经济的空间。此后个私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又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从发展速度来看,1979-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8.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26.4%,大大快于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速度(18%),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表1: 2000-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其比重

与全国其他省市区比较,我省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3%,在经济总量排全国前列的五个省份中,比重略低于河南,但远高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与2005年的数据相比,我省个私经济比重提高的幅度不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领先差距则有所缩小,甚至被河南反超。这一方面说明浙江民营经济率先发展起来,在前期积累了明显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随着市场条件不断变化,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其他地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先发优势也会逐渐减小,必须通过再次创新,进一步激发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表2:各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比较单位:亿元、%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系班级:人管0933班学号:0921053319姓名:林姣姣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国有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有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庆市万州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1年,是万州 目前仅存的唯一家国有施工企业。当今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适宜当前的现状,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其机制不活,计划经济残留的经营模式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是建筑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创新管理,解决好当前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正是我司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施工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过时 我司目前仍实行“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三级核算”, 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的组织模式,其弊端是管理链长,机构臃肿,人员配置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相互推诿扯皮;财力物力分散,资金聚合调配难;利益分散导致分公司对总公司指令选择性服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分公司作为第二级管理层与三级核算的项目部是为一体,监管机制缺失;管理成本高,非生产人员工资支出大,非经营性招待费及办公费开支多。

2.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企业的人才建设缺乏没有人才梯度引进、培养储备计划,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3.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国有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且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工程完工,剩余零星材料原价转回公司入库以提高施工利润拿奖金,这些材料作不了正用,增加企业潜亏。 4.项目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成本控制观念不强。总公司与分公司权责划分不明确,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来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党对民营企业的领导,根据《党章》的规定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区个私经济不断发展。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对企业政治领导和巩固党的执

政党地位的需要,也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党的基层组织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党组织的设置 民营企业党组织的设置,一般应单独设立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原则。在组建形式上,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有合适的党Р渴榧侨搜。吃苯峁刮藜易寤阆虻拿裼笠担 持Р炕蛄偈钡持Р浚挥?0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应设立支部委员会;有50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应建立党总支,有100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可建立党委。对一时难以单独建立党组织或只有个别党员的企业,各街道、镇可以采取在商会中建立联合党支部的组织形式。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民营企业,可先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立党组

织创造条件。原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应保持原有的党组织,同时明确与上级党委的隶属关系。 三、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党在民营企业中的基层组织是依据法律和党章设立的政治组织,在民营企业中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的实现。民营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组织宣传和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民营企业的贯彻执行。 2.支持民营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17.7万个,占总数的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6.7万个,占总数的20%。从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其中,私营企业占2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1.5%。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仅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在投资领域、流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中也相当活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投资占30%以上,其中,私营和个体企业占18.3%,外商投资企业占5.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4.6%。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中,非公有制法人企业数量占72%,从业人员占59.8%。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1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2000年,据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抽查,全国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5.3%,而集体民营企业合格率仅为42.6%,低于平均水平32.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有企业的79.6%,合资企业的80.2%。80%的民营企业从事简单加工业和商业流通业,企业产品合格率与其生产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民企大多是人工劳动和简单的技术,企业提高利润的手段只能在时间和劳工上大做文章。企业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大劳工工作强度,延长劳动时间,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 况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着特色 (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了60%的税收、76%的出口,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2。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测算,2008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0年的发展成绩辉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浙江省较早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尤其是商品市场体系,促使国有企业较早地走向市场,较早地进行改革,同时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造了有利于资产流动重组和吸纳安置下岗职工的外部条件。同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农民从土地上不断地解放出来,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从全国范围看,浙江民营经济在全国也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录,浙江上榜企业171席,上榜企业总数已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

民营企业存在的弊病知识讲解

民营企业存在的弊病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了三十多年,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展示出民营企业特有的长处和优势,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暴露出也越来越多的弊病,我们不能忽视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因为,这些不足和缺陷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寿命,而且还会对社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调查表明,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死亡。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此地短命?正直于此,将在本文中比较系统的来探讨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弊端和缺陷,即:“十二个弊端”,以期给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促进民企健康茁壮成长。 一、“感恩”文化畸形 “感恩”文化的缺失以及对之的误解会长期制约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感恩”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宗教味道比较浓烈的概念。其本意是要信徒感谢主为了拯救世人所做的牺牲——被钉十字架,感谢主(上帝)的慈爱与宽容,感谢弟兄姊妹的帮助与支持等等。“感恩”必然能够促使人们扩充心灵空间的“内存”,让人们逐渐增加仁爱、宽容起来,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矛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但是部分民营企业在赚钱的时候知道遵循市场规律,对待自

己的员工却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单方面强调员工要“感恩”,结果导致员工积极性不断下降,企业整体效率不断降低,甚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每况愈下。因此,“感恩”文化不能滥加利用,一定要根据市场规律来理解“感恩”并努力培育“感恩”文化。而且,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指标——利润——为基础的,是相互的,员工要学会“感恩”,老板更要学会“感恩”:感谢员工经常无偿为了自己的公司加班,感谢员工为了获得某项定单忍受大量的冷眼和鄙视,感谢员工尽职尽责做好了本职工作才使得公司能够正常运营,感谢员工为准时交货顶着高温、挥汗如雨,感谢员工为了维护公司形象独自咽下的委屈和泪水等等。 企业里,只有在所有员工(老板也不例外)都具备“感恩的心”的时候,“感恩的心”才能发挥其蕴涵的巨大功效,否则,“感恩的心”只能作为一种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愚弄员工的工具,希望中国民营企业能够深思和自省,正确理解“感恩”文化,杜绝以“施恩者”自居的念头和做法,尽量培育一种基于市场规律的“员工感恩,老板也感恩”的内部“双向感恩”文化。此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企业必须深刻理解“饮水思源”的内涵,抓住机会或创造机会以回报社会,为推动社会进步尽自己的一臂之力。如今,已经有少数企业将向社会“感恩”或回报社会上升到战略的高度,甚至提出“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宏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必将带领着一大批企业将回报社会提上日程,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反之,社会进步了,企业也就获得更大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筑业历来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占GDP 比重为6.58%,占国民经济增长值为16%,相当于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的2.5 倍 左右。建筑业更以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建筑从业人员已达4100多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至少直接影响全国1 亿多人口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许多地区建筑业提供的 就业岗位及职工收入,已接近和超过其他各行业的总和,为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序,特别是建筑企业天生的弱势地位,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工程款拖欠、甲方指定分包、总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庞大松散,无序流动,更造成劳务用工管理的重大难题。笔 者在此仅从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一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得到更多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建筑劳务用工的现状 目前,建筑劳务用工仍以以下三种形式为主:一是国有大型建筑企

业,仍存在自己的工人队伍,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但其效益偏低,负担过重,常与其他形式互为补充;二是劳务分包,将工程劳务分包给具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三是自带队伍,自建班组。虽然目前该用工形式与现行政策有一定冲突,但一些小工程和项目出于管理的便利,仍以该形式用工。这三种形式的存在,不可截然分开,虽然一、二种形式居多,但仍互相联系和补充。但无论哪种形式的用工,在管理上均存在以下问题。 (一)由于各级政府特别是建筑业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部门对建筑业的不重视,造成许多农民工并未被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吸收,建筑劳 务工队伍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既不便于管理又得不到相应的教育培训,从而导致民工无组织纪律性且素质偏低。 (二)由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时间较短,造成劳务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在发展劳务企业的同时,简化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审批程序,致使劳务企业资质要求较低,特别是注册资金要求较低,甚至部分 劳务企业还存在注册资金不到位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劳务企业注册资金仅50 万元,上百万元的很少,上千万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致使劳务企 业缺乏抗风险能力,根本无法适应目前建筑市场动辄上千万劳务费用的形势。 2.大部分劳务企业只有相应的几个管理人员,有些甚至是皮包公司,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更不注重

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市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是实现民营企业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调查显示,当前滨海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文化建设、人才积聚、协调关系、优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党建工作中存在组织建立难、管理难、党员先进作用发挥难、组织功能体现难等问题。为此,应从明确党组织定位、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等渠道增强党组织的认同感,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 [关键词]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先进作用;认同感;创新 一、滨海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两大特点 新时期民营企业党组织先进作用的发挥,目的在于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滨海市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广泛调研,其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两大特点: (一)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得到认同 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上,22.2%和73.6%的被访者认为党组织对企业有很大促进作用和一定的促进作用;37.9%和51.4%的被访者认为党组织“很关心”或“比较关心”员工;56.9%的被访者认为党组织最主要通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发展,其次通过开展为企业建言献策、技术革新,发挥党员先进作用等渠道促进企业发展也得到了被访者的肯定;有56.6%的调查者认为党组织通过协调各方的利益来促进企业和谐。可见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保障员工利益、维系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得到被访者的一致认同。 正因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广大被访者的认可,也极大地提高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有59.9%的被访者认为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是必要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滨海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较集中 1、认识不到位,组织建立难 调查数据中“企业法人对党组织表示支持的态度,有96.3%的企业已经建立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著特色 (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 强 其中杭州的私人控股企业占全省的22.5%,宁波占19.9%,温州占12.6%,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省一半以上。 二、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准入问题。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依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存在排斥和限制竞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由于部门、行业、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很难进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能源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长期稳定收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基本由国有资本所控制,形成垄断行业。尽管中央先后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三十六条”),政府部门对开放的行业准入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行业缺少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要素问题。生产要素制约逐渐成为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随着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落实,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使用成本也大幅度提高。二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长期以来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从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除少数大企业集团外,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融资渠道不多,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难,在基层落实难。三是用工成本上升。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些劳动 5.管理机制问题。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问题,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其次是管理制度问题,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第三是企业家素质问题,浙江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家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民营企业家素质不高,眼光不够长远,不能充分认识到信誉与企业命运的关系,企业员工也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不重视处理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不重视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育等,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

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23期总第153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o.23,t he153th issue 2007年12月Inner M ong olia Science T echnology&Economy Dec.2007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许 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税一分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化竞争,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在经济管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文就以上问题对民企的发展作一些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07)23 0080 02 1 民营企业概述 1.1 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特指非国家和非大集体控股的企业。具体说,它主要指转制、改制后的非国家、非政府、非大集体控股的企业以及所有独资私人企业,民营企业指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私营企业,但不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民营经济由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1.2 民营经济的类型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2001年?统计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 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民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本身是在一个十分不公平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虽然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仍不宽松。这主要体现在: 2.1.1 法律歧视: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犯,除税收负担较重外,还承受着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各种不合理负担。 2.1.2 政策歧视: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已经解决,但从实践上看,仍存在一些#盲区?和不公平待遇。一些部门和地区在投资、用地、税收、工商注册、贷款、公司上市、行业准入及其它资源配置方面对国有经济和民营企业仍不能一视同仁。 2.1.3 信用歧视:缺乏金融支持。现在民营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当然也包括一定的制度上的原因。总之,民营企业仍生存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如果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这一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民营企业将失去其竞争优势。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是所有权保障问题。我国迄今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没有典型的私有产权及其保护,可能正是一个社会通行人身依附,始终没有发展到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不论是哪一种经济成份,如果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还不能搞清楚,又怎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只有明确确立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才能使人们具有产权观念,才能使人们具有产权观念,才能使人们懂得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私有产权,还要尊敬别人的私有产权;只有确立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才能使民营企业家有一个稳定、可靠的预期,避免资本外逃,才能使民营企业家避免其财产被经营者所剥夺具有法律保障;也只有确立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才能避免出现贪污国有、集体财产是贪污,而贪污民营企业的财产则是经济纠纷的奇怪现象,才能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债务纠纷、权益保护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2.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80 + 收稿日期:2007-09-16

浅谈如何夯实民营企业党建基础

浅谈如何夯实民营企业党建基础 随着党在民营企业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地位、职能越来越清晰。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机制不仅获得广泛的背景基础,而且必将为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但部分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无多余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支持和开展党建工作。比较典型的是一些长期停产停建企业和纯农业乡镇中的民营合作社,这些民营企业一方面自身生产不正常、资金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本身也比较少,年收入基本为零甚至负增长,企业抓党建工作有心无力。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从个方面入手。一是各级党委要尽可能帮助和支持地方企业发展,开通更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站稳脚跟,支持和壮大企业发展,要多关心和支持地方民营企业。做好党建支援帮扶,各级党(工)委要切实履行起党建工作主体责任,通过多方举措为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资金和阵地支持,除了非公企业党费返还和政府支持外,还可以通过先帮后、前帮弱等方式发动其他党组织对其进行帮扶。二是企业自身也要正视和重视党建工作,不能因为企业困难就不开展党建工作。党支部和党员要履行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通过自筹、自组、自建等方式建活基层党支部,完善党内生活。三是推行非公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配备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尤其是选准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企业主要

负责人是党员的原则上要兼任党的书记,实行一肩挑;企业主要负责人不是党员的,要从是党员的企业管理人员中选配书记。四是推行党建入章和支委会研究作为董事会前置。参照借鉴国有企业党建考核标准,由上级组织部门将党建入章纳入非公企业考核,从程序和制度上保证党建工作。同时推行支委会研究作为董事会前置,尤其是三重一大等问题必须经党组织研究后再上董事会,提升党组织在公司地位,扩大党建影响力。五是注重壮大党员干部队伍,提升党员占比,壮大党的声音。一方面将普通员工培养成党员,壮大企业基层党员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使党组织形成的意见通过企业管理层中的党员管理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资金来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资金来源分析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浙江毫无疑问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浙江发展中的民营经济属于民间无数自组织主体自由竞争的自发秩序类型。截至2014年8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目前,在我们看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虽然他们依然有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是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90%以上的就业岗位,“六七八九”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宁波占据21家,台州占据11家,金华地区也有9家民营企业入围,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从台州市路桥区的调研情况来看,该区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428.40亿元,其中99%由民营企业贡献,创造了95%以上的就业岗位。 2、是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大力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3、是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大力加强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截止去年底,浙江300余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80%以上。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外浙商有750多万人,其中有150多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浙江积极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鼓励浙商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得到广大浙商的积极响应,为浙江带回了数千亿元的有效投资以及宝贵的智力资源。 4、是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良好。“重商亲商扶商”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义乌国际商贸城就是在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敢于当担的氛围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的“八八战略”、“两富两创”和“两美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政策,积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从706项削减到400余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从560项减少到近100项,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例,减少审批事项40余项,内资企业审批登记两天完成,外资企业三天完成,这一速度已超过上海自贸区。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引导在外浙商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回流。 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是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浙江提出转型升级历经10余年,但“小、散、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据调研,全省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浙江民营企业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占全国总数的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