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5、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6、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7、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8、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9、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0、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1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13、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14、(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15、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B

小学、幼儿教师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试题B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的现代化。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人D.教育结构 2.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马卡连科B.苏霍姆林斯基 C.叶圣陶D.陶行知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A.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B.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 C.更加关注课程的分科D.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发展 4.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5.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范,下面的行为违反规范的是 A.提前候课,准点上课B.让影响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反省。 C.严格课堂纪律D.按时下课不拖堂。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榜样示范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D.说理教育 8.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信条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教师应有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B.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献身精神 C.热爱学生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四光B.袁隆平 C.邓稼先D.王选 12.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 A.选修课B.必修课 C.兴趣课D.课外活动 13.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A.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 B.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C.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D.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 1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 A.学校教育B.环境 C.遗传D.家庭教育 15.“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 A.全部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B.只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C.二者都要关注,但关注“教师的教”重于关注“学生的学” D.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6.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

1—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 ______________ 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 _____________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宗旨,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_______ 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 ______ 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为他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奠定聊好的基础。 7、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 设、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_____________ 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图文稿

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科学课程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化),评价时机应该(全程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8、(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9、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10、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 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 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 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17、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 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 的关系。 18、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 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语文知识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慰藉(jiè)苍劲(jìn)潜(qián )伏戛(jiá)然而止装载(zǎi )炽(chì)热揩(kǎi )拭殚(dān )精竭虑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2分) 鼎:12画 凹:5画 3、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迫不急待(及)穿流不息(川)凭心而论(平)世外桃园(源) 再接再励(厉)一愁莫展(筹)如愿已偿(以)管中窥豹 可见一般(斑)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①热爱(憎恨)②团结(分裂)③亲近(疏远) ④经验(教训) ⑤具体( 概括)⑥和蔼(凶恶)⑦拥护(反对) ⑧坚定(动摇)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_世事洞明皆学问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_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_绝知此事要躬行。

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4分)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4分) 《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4分)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林冲: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诸葛亮: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地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吱的一声,老太太也应声倒下。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她已昏迷过去。怎么办?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入我脑海中:跑。可怎么也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你还算人吗?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容不得多想,立即将老太太送向附近医

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 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 (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 (多元化),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化),评价时机应该 (全程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 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 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8、(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9、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10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 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宿迁市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新编

新桥外国语学校《科学课标》测试题姓名分数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 课程。 2、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乐于探究, (),并树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解决()、()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和() 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 自己()、(),比() 更有效。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又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二、判断(20分)()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 ()9、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10、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选择(10分)1、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2、“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3、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不确定 4、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 究活动的:()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 息阶段 5、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素养、科学启蒙 2、科学的本质、热爱科学、社会责任感、自身学习、日常生活 3、发展需要、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讲授训练 4、目标、科学学习的方式、主要途径 5、科学探究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 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 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 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 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 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microsoft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设计思路: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6、3、3个。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 6、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l-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1、(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一、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1、教学的设计者2、指导者和信息源3、学习的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伙伴6、学生学习的帮助者7、反思者和研究者8、学生成长的发现者 二、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教育培养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三、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材是“材料”“学材”“媒介” 四、1、走向新的学生观:建构知识、能力、人格型的学生。 2、新的学生观的三个基本理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学生是发展的人含义:(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是独立的人含义:(1)学生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5、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有机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五、1、新的教学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积极互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交技能(5)小组自评3、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互赖、选择、发展、精制、接触理论。4、合作学习实践的组织遵循原则:平衡性、主体性、合作性、层次性、激励性原则。 5、合作学习实践中的教学策略:(1)以情带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①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②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③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2)创设合作活动,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明确任务,模仿与练习,赛前合作,小组间竞赛,赛后评价。 (3)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由、利用展示激励、明确努力方向的评价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素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好奇心、科学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终身学习 2、科学素养的形成,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科学素养,多样的,教师,学生,家长 3、课程标准,总目标,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4、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5、探究,探究 6、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 7、五,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 1、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2、教学建议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评价建议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4、怎样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把握。 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布置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简答题84道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简答题84道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答: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6、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7、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8、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9、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0、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1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13、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14、(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15、

2020年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题

2020年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标准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目标。 3、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领域。 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建议分别从()、()、()、和()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的建议。 5、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和()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8、()是人类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1、()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A、小组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动手操作 2、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3、下列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论述的是()。 A、面向全学生 B、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C、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D、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A、探究活动 B、观察活动 C、实验操作 D、实验观察 5、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A、成分和组成 B、变化和组成 C、运动和变化 D、运动和组成 6、科学素养即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也包括用科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A、科学思维 B、科学意志 C、科学态度 D、科学判断 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科学 8、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A、相互独立 B、相互依存 C、相互包含 D、相互融合 9、课堂教学评价属于()。 A、过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最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卷

类别小高学科小学数学 二、课程标准(共10分) 1、填空(每格0.5分,共6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 现、和。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 了、、 、。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 的、、 、以及与推理能力。 2、简答题(4分) 请你联系教学实际,说一说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数 感。 三、教材教法(共30分) 1、案例评析(10分) 师:(从学生提供的材料中选和),这两个分数你觉得谁大谁小? 生1:我觉得大,小。 生2:我也同意大,小。 生3:我认为大。(师面露笑容) 生4:我认为应该是相等的,因为他们的分子都是1,都表示有1份,所以是相等的。 师:三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大,有人认为大,有人认为一样大,那怎么办呢?四人小 组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办法来检验谁大谁小。 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验证。 生1:我们用正方形纸来表示,这张正方形的一半是。另外,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平均分 成4份,一份是,这样一比,肯定是大。 师:(紧接着说)是的,分的份数少,得到的一份就大了。 生2:我画的是一个圆的,他画的是圆的,我们发现小。 师:你说的真好!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了,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就大。 请你运用有关的教学理论评析上面这个案例。

从以下两个学习内容中任选一个内容,围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一理念,就新授部分设计教学片段。内容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人教版第三册) 内容二:比的基本性质(浙教版第十二册) 四、基础知识(共50分) (一)填空题(第1、2、3题每格1分,第4题3分,共10分) 1、一个数亿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千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再加上个这们的分数单位后值是2, 5个是0.05。 3、3050毫升= 升 1小时45分= 分 4、原价为100元的一件商品,先提价10%,再打八折出售,现在售价 为元。 (二)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1、 1、2、求□=? 2、求□=? 3、4、…… (三)应用题(第1、2题各6分,第3题8分,共20分) 1、一条公路,一辆大客车行完全程要20小时,一辆小轿车与这辆大客车的速度比是4:3,如果小轿车和大客车分别从这条公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 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11、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命世界 )(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 对待科学学习 )(对待科学)(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对待自然 ) 2 13、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多样的生物 )( 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 )( 健康生活 ) 14、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物体与物质 )( 运动与力 )(能量的表现形式 ) 15、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天空中的星体 ) 16、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 )、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 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17、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 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 )、(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科学学习的态度 )。 19、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20、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 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 观察现象为标志 )分为两种。

最新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题 一、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1、教学的设计者2、指导者和信息源3、学习的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伙伴6、学生学习的帮助者7、反思者和研究者 8、学生成长的发现者 二、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教育培养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三、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材是“材料”“学材”“媒介” 四、1、走向新的学生观:建构知识、能力、人格型的学生。 2、新的学生观的三个基本理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学生是发展的人含义:(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是独立的人含义:(1)学生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5、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有机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五、1、新的教学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积极互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交技能(5)小组自评3、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互赖、选择、发展、精制、接触理论。 4、合作学习实践的组织遵循原则:平衡性、主体性、合作性、层次性、激励性原则。 5、合作学习实践中的教学策略:(1)以情带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①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②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③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2)创设合作活动,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明确任务,模仿与练习,赛前合作,小组间竞赛,赛后评价。 (3)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由、利用展示激励、明确努力方向的评价方 式 六、1、新的课堂观:教学、生 活、社会课堂的整合。 2、如何在课堂上整合, 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控制与开 放②综合与选择③实践与认识④相 容⑤教学目标达成与发展 七、1、新的方法观:课堂教学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关注以下问题:①必须实现由“物” 到“人”的转变 ②必须实现由“教”到 “学”的转变③必须实现由“静” 到“动”的转变 八、新的学习观:以学生发展为 中心的学习设计。 1 关于学习内容的安排: ①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 经验和体验②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 调过程本身的价值③从强调教材到 强调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 的整合④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⑤从强调 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 程并重⑥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 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九、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 对关系:自主与引导的关系,生成与 预设,现代与传统 十、(一)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 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发展, 强调能力 2、学科知识结构合理 3、教学学习,授予方法 4、教学信 息多向传授 5、教学手段继承创新 6、运用三论探索规律(信息论、系统 论、控制论) 7、、注重效果,有效 教学 8、一导双主体(教师主导, 学生教师都是主体) 9、课内课外 互相促进 10、因材施教,培养个 性 (二)课堂教学要实现以下转 变:1、教学目标要由一元型向多元 型方向转变 2、教学观念固执保守 向全面创新方向转变 3、教学内容 由重视知识、技术、技能传授向多样 方向发展转变 4、教学组织由僵硬 向活泼方向转变 5、教学方法由封 闭兵营型向开放型转变 6、教学评 价由划一型向系统型转变 7、教学 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8、学 科课程由单纯型向全面型转变 十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 则:1、教学设计要密切贴近学生生 活 2、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①采 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②给学生更多 的自学时间③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十二、(一)教学设计要有“三 识”:1、教学要有“融”的见识2、 教学要有“改”的意识 3、教学要有“疑”的胆识 (二)教学研究要有“三 层”:铁杵磨针,愚公搬家,嫦娥飞 天 十三、成功教学的策略(一):1、 筛选策略——开发与优化课程资源 的教学策略2、问题策略——解决探 究性学习的难点、呈现新课堂亮点的 策略3、情感优化策略——开启课堂 生命之源的教学策略 十四、成功教学的策略(二):1、 合作策略——师生都是资源2、模糊 策略——允许多元解读3、显隐策略 ——给学生一个空间4、留白策略— —把学习的兴趣指向更辽阔广远的 文化视野 十五、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方式变 革的核心: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 发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3、变 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4、变应用知识 为实践创新5、变检查知识为相互交 流 十六、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思考1、 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 2、新课程应在接受与发现,独 立与合作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 个基本特征:自主、探究、合作 十七、应该怎样进行课题教学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