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摘要:如今我国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肉与肉制品生产已成为现代农业系统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肉与肉制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们不容忽视和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肉与肉制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自身看法。

关键词:肉;肉制品;安全

Abstract: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meat and meat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illar industries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ystem.

In the meantime, the safety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has become a focus that people can not ignore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security issues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ome personal opinion.

Key words: meat; meat products; safety

前言::2009年,肉类总产量7649万吨,人均57.4公斤,肉类制成品1120万吨,由此可见肉制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谈到肉制品,人们就很快会联想到3·15曝光的“瘦肉精”事件,事件屡屡发生,削弱了我国在世界的竞争力,我国猪肉产量世界之一,但出口量不到总量的1%。我国现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到人民健康问题,经济问题,更是表现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一、影响肉制品安全问题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垃圾、污水、重金属、农药、化肥污染等

1.2. 生物性危害

肉制品加工操作处在一种或多种生物性危害中,这些危害或者来自动物原料本身,或者发生在加工过程中。生物性危害可以分为寄生虫危害和微生物危害。1.2.1寄生虫的幼虫通过带病的新鲜猪肉、牛肉等动物的消费侵染人体。寄生虫侵染可以通过良好的动物饲养和兽医检验结合加热、冷冻、干燥、盐腌等方法来预防。

1.2.2微生物超标是这类产品不安全的主要问题,参与肉类腐败过程的微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常见的有:腐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包括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它们污染肉品,使肉品发生腐败变质病畜、禽肉类可能带有各种病原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和布氏杆菌等。它们对肉的主要影响并不在于使肉腐败变质,严重的是传播疾病,造成食物中毒。

1.3. 化学危害

从动物生长到动物性食品加工消费整个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化学性危害。

1.3.1. 复合磷酸盐超标严重

磷酸盐作为水保持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用量很少。国家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肉类食品复合硝酸盐的限量为≤5g/kg。但很多企业为了增加出品率,过多的使用磷酸盐,致使水分也超标。

1.3.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

硝酸钠、硝酸钾(火硝)和亚硝酸钠(快硝)等可以防止鲜肉在空气中被逐步氧化成灰褐色的变性肌红蛋白,以确保肉类食品的新鲜度。硝盐还是剧毒的肉毒杆菌的抑制剂。因此,硝盐便成为腌肉和腊肠等肉制品的必备品。但是,加入肉中的硝盐,易被细菌还原成活性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在一定酸度作用下,亚硝酸盐中的亚硝基还可与肌红蛋白合成亚硝基肌红蛋白,经加热合成稳定的红色亚硝基的肌色原。肌色原亦同样具有致癌性质。另一方面,肉类蛋白质的氨基亚硝酸、磷脂等有机物质,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都可产生胺类,并与硝盐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但令人遗憾的是,数十年过去了,科学界至今还未找到更好的能够替代硝盐的抗氧化及抗肉毒杆菌的代用品。为此,国内外对肉制品中硝盐的使用量作了严格限制。我国规定硝酸钠每千克肉中含量不超过45毫克,亚硝酸盐不超过l1.25毫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不少唯利是图者为了追求肉类制品的色香味和保存期限,任意增加硝盐的用量,导致其生产的肉制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具有程度不同的潜在危害。

1.3.3 不按照规定乱添加防腐剂

过量摄入防腐剂将回损害人体肾功能,对人体会有致癌、致畸等危害。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肉制品加工中可以添加防腐剂山梨酸或山梨酸钾,但肉灌肠制品其残留量须≤1.5g/kg,其他产品须≤0.075g/kg;苯酸钾在肉制品中不得检出。

1.3.4 着色剂超标现象比较多

人工合成色素是化学合成的染料,过多食用会对消费者肝脏造成伤害,严重的会有致癌作用。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肉品中可以添加色素诱惑红,添加量为肉灌肠、西式火腿≤0.015g/kg,其他产品不能添加任何合成色素,并强调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不能用于肉干、肉脯制品等。

1.4.物理性危害

同生物和化学危害物一样,物理性危害物能在动物性食品加工的任何阶段进入食品产品中,物理性危害物是指可以引起消费者疾病或损伤,在食品中没有被发现的外来物质或物体;也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导致产品召回、生产线关闭甚至法律纠纷等问题。物理性危害物有玻璃、金属、石头、木块、塑料和害虫残体等。

1.5. 新生动物疫病

新生动物疫病包括发生在动物群体内的新型传染病,以及先前已经存在但其发病频率和发病范围快速增加的传染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生动物疫病的发生日益受到全世界广大的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关注,例如,广受关注的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就是发生在牛群内的新型传染病,而口蹄疫则是先前已经存在但其发病频率和发病范围快速增加的传染病。随着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物产业的高度集约化,新生动物疫病不断出现,已经严重制约了动物产业的发展,并危害到肉与肉制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二、目前防控措施

2.1.整治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

查处在饲料生产、经营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及其他化学品的行为;清理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质量合格证、无产品标准的“四无”饲料

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企业;取缔无标准、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的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加工单位(点);清理饲料标签不规范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并完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及使用记录制度。

2.2.整治规范生猪养殖行为

查处养殖场(户)在自配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行为;建立养殖场(户)用药记录制度,督促养殖场(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用药;规范养殖场(户)生猪免疫检疫制度和病死、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措施。

2.3.整顿规范生猪屠宰行为

严格屠宰检验检疫制度,严厉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病害生猪及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依法取缔非法地下屠宰场(点),杜绝私自屠宰猪肉上市;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督促屠宰企业建立健全屠宰加工生猪进(出)场台账及档案。

2.4.整顿规范肉制品加工行为

集中整治无证无照肉制品加工点(作坊);严格市场准入,对取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但管理薄弱、质量安全无法保证、不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作坊)进行整顿和规范;依法查处以病死、病害猪肉加工肉制品的行为;加大对肉制品监督抽查和问题肉制品的处理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原料进货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指导肉制品加工企业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保证出厂上市产品检验合格;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依法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或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肉制品的行为。

2.5.规范肉品市场流通和经营行为

加强对集贸市场、超市等流通环节监督检查,全面清理规范肉类经营主体资格,督促经营主体全面落实肉类食品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查处非法经营肉类食品和采购、使用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行为。

2.6.规范餐饮、集体食堂肉制品采购及使用行为

监督检查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及超市、集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持有情况以及肉及肉制品采购索证、登记情况;严厉查处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采购、使用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及病死、病害猪肉等违法行为。

三、个人建议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零风险”。我们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市场秩序还不健全,屠宰场是安全的重要关口,计划经济时期,生猪统购统销,屠宰场厂由商业政府直接管理,而现在2万多家屠宰企业实行代宰的企业大约占75%。猪和肉都是猪贩子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对肉制品质量安全缺乏关切,投机取巧、恶性竞争给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3.1 建立原料检验采购制度

在原料进入加工环节之前,必须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以及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残留量进行检验,确保动物性食品原料安全优质。防止带病动物流入加工环节,因而流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安全。

3.2. 保持加工线的清洁

目前食品设备制造商设计和生产设备时常重视食品安全,设备上一般没有食品微粒可以进入的缝隙、螺母和螺钉等,从而避免病原菌的滋生。肉制品加工及

后续加工设备一般都十分容易清洗,有些还能在线清洗。在生产过程中,食品微粒可能残留的一个主要地方是传送带,每天必须按照规定对加工线进行清洗消毒。为了避免细菌繁殖,还必须定期对加工设备表面擦拭取样,进行实验室检验。虽然这些检验并不能防止加工厂内滋生细菌,但是通过其结果以知道细菌是否超标并确定生产线中应予以重视的地方。从长远看,对设备和产品的病原菌检测可以提高产效率和安全性。

3. 3 加工工艺和过程规范

肉制品品加工工艺流程应科学、合理、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肉食品和熟肉食品、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的交叉污染。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工艺流程控制不当会对食品质量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肉制品是一种极易被微生物所污染的产品,在加工环节中杀菌工艺必须要符合工艺要求,使产品达到商业无菌的条件。

3.4 严格规范各种添加剂的使用

3.5 建立自身的完整质检体系

任何一家加工企业包括肉制品加工企业,都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的质量检测部门,包括肉制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流入市场。

3.6坚持依法做好动物防疫

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

3.7全面强化质量监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肉制品安全性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肉制品生产企业的自我规范,另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质量监管工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采取了“三大动作”、“六项措施”。多年来我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套加强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我们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就是进行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实行强制性的认证管理。二是实行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制度,每年我们对重要的产品、敏感的产品实行国家监督抽查,而且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向媒体公布。三是实行严格的产品出厂的检验制度,确保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质量的安全。四是产品进入到流通环节,发现有缺陷、不合格的,我们实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肉类行业中严格执行这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对于肉制品安全性的提高又很大的促进作用。

确保肉类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大事,《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加强了各个部门的协调。企业应加强自律、加强道德和责任意识,推进诚信建设,规范生产并主动接受媒体和民众的监督。食品安全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科技工作者应该克服浮躁、急功近利情绪,从国情出发加大自主研发,支持行业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加快规模化养殖和加工,规范市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温总理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执法不严,助长有法不依。发达国家为了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都有完备的屠宰法,我国应尽快制定《畜禽屠宰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屠宰、加工的许可和责任。

完善体制机制,整合监管机构,整合国家标准,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解决肉类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是社会性的问题,要在法制的环境下,把消费者的认知、生产者对质量的控制、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进诚信建设,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打造全产业链的企业,实现全程可追溯,保障肉类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慧,张帆《肉与肉制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2009年12月

[2] 关于肉制品产业链的安全

[3] 道真自治县肉及肉制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4] 林春绵徐明仙陶雪文《食品添加剂》2004年10月第一版

肉制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制度 1. 目的 为了保证本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得到合理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得到合理配备,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3. 职责 3.1 沈泉庄村委 3.1.1授权任命单位负责人(安委会主任)。 3.2 安委会主任 3.2.1 负责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授权任命安全主管(安委会副主任)。 3.2.2 负责主持召开每季度安全专题会。 3.3 安委会副主任及成员 3.3.1 协助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并向会议报告日常安全工作。 3.3.2 负责落实安全专题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并跟踪验证。 4. 运作程序 4.1 安全管理机构 4.1.1 为了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预防事故和应对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作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4.1.2 安委会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全权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4.1.3 安委会设主任1名,安委会主任同时也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4.1.4 安委会副主任人数不限,由公司安全生产副总和安全主管担任。 4.1.5 安委会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安全生产专员组成。 4.1.6 公司安委会下设安监科,也是安委会的办事机构,地点设在行政办公室,由安全主管任科长,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4.1.7公司下属各生产车间成立车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车间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车间第一负责人担任,并按照法规要求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4.2 安全专题会

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合肥市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 作者:陈娟赵宇佳《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8日06版)今年年初,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组发布报告: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监测,发现近年来检测数据呈现向好趋势。“具体而言,2009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在96%、95%、99%和94%以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至2014年项目组在对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约1.2万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和水果平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和98%。” 这份由20余家单位、300多位专家历时近4年调研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完成的报告应该很能说明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进步。然而,报告也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感知与官方数据存在较大差距。因缺乏有效的科学传播,食品安全风险领域的沟通交流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短板,容易造成公众(媒体)对食品的信任危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围绕食品安全的风险沟通有以下两种模式:技术导向的专家决定模型(Technocratic Model)与风险知识落差模式 (Risk knowledge deficit model)。这两种模式最明显的差别是:专家眼中的风险是以统计、风险概率与死亡率等数据所估算出来的,而民众眼中的风险是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其评估标准包括对风险的熟悉程度、恐惧、是否自愿、个人的可控制性、公平、道德等。对此,美国学者沙德曼(Peter Sandman)提

出了“风险=危害+愤怒”(Risk=harzard+outrage)这一重要命题,强调风险沟通应以共情(empathy)的态度,更加关注公众的心理感知,加强情绪管理。在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沟通中,这种模式因将对民众造成的心理伤害纳入管理而广受好评。在我国,虽然加强风险沟通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基本认知,但由于信息公开的缺失,常常出现越沟通问题越多、民众越不满意的局面。一般而言,食品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危害”不难定论,但不同的风险沟通机制和事件处理方式可以让民众的反应差异明显。 在农业社会,社会分工尚未精细化,多数情况下双方所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基本对等,食品安全由消费者自行监管,通常通过乡邻的“闲言碎语”来完成,消费者会以自己的购买行为对食品提供者做出反应,从而敦促食品提供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进入现代社会,食品供应逐渐成为一个专门行业,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已很难掌握全面的食品信息,必须由一个专门部门来帮助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判断,并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出警示。 在现代社会的食品信息流动模式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作为食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媒介,负责平衡专业的食品提供者与普通消费者之间所存在的专业知识落差,为缺乏专业判断的普通消费者提供可参考的食品购买依据,从而迫使食品提供者无法以食品知识形成专业门槛,阻碍消费者追求食品安全的权利。然而,目前我们相关部门搜集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比较薄弱,或者说,食品安全信息搜集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即没有将信息的搜集、处理作为自身监管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身搜集到的食品信息不会分析使用,更不会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为严防风险失控、隐患升级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榆中县 教育局《关于印发《榆中县学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 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暂行)的通知》(榆教发〔2018〕 486号)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构建安全风险查找、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防范、 风险处置、风险责任“六项机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 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准确把握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 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完善各 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消除风险 隐患,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 前面,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保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 水平。 二、实施范围 风险管控的范围覆盖辖区所有小学、幼儿园,突出抓好以下 十一个方面安全。 (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 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治 理,特别是用电线路维护检修及老化、电气设备使用情况,防汛、 防雷电(含建筑物防雷装置)等措施情况;配备齐全消防设施设

备,正确使用并及时维护;确保安全通道畅通等。 (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校园周边游商游贩、出店经营、出售“三无”食品等情况,网吧是否存在接纳未成年学生,是否设立“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提示语等情况。配合综治等部门,对学校周边违章搭建、乱设摊点、交通秩序等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情况。 (三)上下学学生交通安全。强化交通安全教育。摸清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建立健全学生路队护送制度,值班教师在法院、 玉轩教育、图书馆三个接送点协助公安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加强 少先队外出活动交通安全管理。 (四)校园运动设施。确保校园运动设施完好,无安全隐患;值班教师课间要到位巡视履行职责,体育教师确保体育课学生安 全,并有应急保障措施;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 (五)建筑施工工地及校舍安全。学校维修工程、校园建设等大型新建、改扩建项目,其施工工地要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施 工人员安全帽、安全绳,塔吊、角手架、模板支撑要牢固,夏季 要有防暑及高温应对措施。加强楼梯及护栏、围墙、大门、护坡(坎),以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校舍除患 排。 (六)危化品安全。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等要规范,记录台账要齐全,账物要相符。实验室和 实验用品仓库等重点危化品区域要规范,要落实“五双”要求,危化品废弃物按要求进行处置、存放。 (七)特种设备安全。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定期安监,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市、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特制定《**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局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争把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整治到位,有效防范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安全。 二、排查整治重点 针对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领域广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挖带有行业性“潜规则”。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2016年将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排查: (一)食品生产环节。重点对肉制品、酒类、糕点、粮食制品、食用油、茶叶及其制品等行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生产环境是否达标,是否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劣质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 (二)食品流通环节。重点对校园周边、农贸市场、农村小食杂店等区域以及蔬菜、肉类、粮油、乳制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种开

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食品经营相关制度落实进货查验,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以次充好、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 (三)餐饮服务环节。重占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农家乐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食品原料把关不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任务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隐患整治、效果确认、监督管理”等工作程序开展。 (一)集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各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所要集中时段、集中力量,采取突击检查、联合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深挖区域性、行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同时,要加强风险监测、社会舆情监测,深化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将排查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及时上报县局。(二)正确分析研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各所要对本辖区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隐患性质、产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属于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信息,形成书面材料报县局风险应急股。县局收到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信息后,对影响范围超出本辖区的,报请分管领导,根据领导批示作出处理。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整治。要加大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的整治力度,各所要根据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治理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责任人和期限等,防范突出事件的发生。排查整

肉制品质量安全治理方案

肉制品质量安全治理方案 各镇(区、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 肉类食品是大众化消费食品,也是高风险性、隐患多的食品之一。近年来,我局一直把肉制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严防肉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市肉制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前肉制品生产加工的现状,决定在全市开展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加强监管与规范引导、打击违法与扶优扶强相结合,依法整顿和规范肉制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大力整治违法使用病死、病害肉、注水肉及在肉制品加工中添加非食用原料及添加剂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市肉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使全市肉制品生产加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无证无照生产加工肉制品的现象全面杜绝;原辅材料索证索票及进货验收制度全面建立并认真执行;肉制品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行为全面得到遏制;肉制品合格率全面提高。 三、重点范围 以江安、磨头地区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对全市所有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四、主要任务 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十查”活动,即查各级人员履责;查原辅材料进货把关,食品添加剂使用;查标准计量基础管理;查质量控制点运行;查现场管理与不合格品处理;查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查三帐(产品销售、原辅材料进出、添加剂进货及使用)建立管理;查质量检验有效性;查获证后持续改进;查依法生产经营。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6月底前):准备阶段。各镇(区、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围绕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并于6月底前将计划报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科,各企业主动与镇(区、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联系,汇报本企业近两年来生产状况,尤其是要主动讲清原料肉的进货渠道及供应商的情况。 第二阶段(7月10日前):自查自纠阶段。组织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各肉制品生产企业对照肉制品生产加工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和“十查”要求开展自查,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对自查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在自查过程中,如原料肉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要主动向质监局食品科和当地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在相关部门确认后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处理不合格原料肉和用不合格原料肉加工的产品。对以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应主动召回。自查自纠材料和整改措施于7月10日前分别报质监局食品科和当地镇(区、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7月20日前):现场验收阶段。在肉制品生产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及各镇(区、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开展专项整治验收。现场验收主要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核查、资料审查、考核询问等步骤进行。

校园风险防范制度

幼儿园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一、学校可能存在的与损害未成年学生权益有关的法律风险 根据教育部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根据我国《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学校存在的法律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形:(一)学校“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发生导致在校未成年人学生人身损害的风险。 学校“硬件”设施致未成年学生损害。学校因为学生密集,学校范围内的教育、生活设施,如果存在安全问题,或是管理、维护不当,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常见的有校舍、教室、学校办公楼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或是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其堆放物倒塌、林木折断等给学生造成的伤害。 (二)学校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过错,未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可能发生的风险。 1、例如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有明显疏漏,或是存在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 2、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用品时,未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注意,导致发生食物路中毒或其它事故; 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 5、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未成年人学生,未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和保障义务等: 6、发现未成年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 (三)学校教职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违法、违规构成侵权的风险。

如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如出现此类行为,教职工和学校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如致未成年人学生死亡的,责任人还可能涉嫌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刑事犯罪。 (四)学校未履行防止损害扩大或加重义务的风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 这实际上是明确了学校在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时,学校还负有防止损害加重或扩大的义务,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因自身原因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的情形下,如学校发现,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加重的义务;在第三人对未成年人学生进行伤害的情形下,同样负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害扩大的义务。 (五)未履行告知与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直接相关信息的风险。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有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的义务。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时,学校应当告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六)学校在聘用、任命教职工上存在明显过错的风险。 如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比如学校在聘用教职工上存在过错,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查,聘用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人担任学校教职工,如其精神病发作对在校未成年人造成伤害,学校要承担责任;又例如学校教职工患传染性疾病,学校知道或应当知道而没有采取必措施的。 二、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提高学校教职工法律防范意识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确保硬件设施的安全,排除安全隐患,防止硬件设施对未成年人的损害。

国内外肉制品安全现状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4), 229-235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c11718706.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c11718706.html,/10.12677/hjfns.2017.64029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s of Meat Products Safety Globally Yuhong Chen, Hongbo Zhang, Huan Zhang, Yushan Zheng* Food Inspection Texting Center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Oct. 30th, 2017; accepted: Nov. 13th, 2017; published: Nov. 23rd, 2017 Abstract The present review has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meat safety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eat safety globally. According to the introductions about the measurement and standards for meat safet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urrent review indicated that only improving the law, could the standard and the inspection technology, which cover all ranges of breeding, slaughter and cutting, transfer and cooking process, make sure that the meat is safety. Keywords Meat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Supervision Measures 国内外肉制品安全现状 陈育红,张宏博,张寰,郑玉山*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30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3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3日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肉制品安全现状的了解和对影响肉制品安全因素的总结,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保障肉制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法律和标准体系,提出了对肉品只有覆盖从养殖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方位质量监管,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标准建设和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才能实现肉制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性提升的合理化建议。 *通讯作者。

驾驶员岗位安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驾驶员岗位安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情绪化的风险: 驾驶员的不良思想情绪决定着每趟车一分一秒的行车安全,会给行车和生命财产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防范措施: 驾驶员每日要做到有不良情绪的情况下不出车,出车就必须保持阳光的心态,阳光的风貌,以确保每趟车的运行安全。 解决风险措施: 要及时观察驾驶员出车前的思想情绪变化,要询问本人及向他人了解其身体、家庭状况的相关信息,在确定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要通知调度调换当班驾驶员和车辆,待其思想纠结解决,思想稳定后再安排出车,要让驾驶员做到高兴出车,安全归来。 二、出车前的风险: 驾驶员因饮酒或未按规定做到三检一查,或其他驾驶员替车对车况不清,造成无法按时出车和短时间内急修,使维修车辆存在质量问题,都会在行车中造成不安全因素或产生事故。 防范措施: 驾驶员出车前要做到三检一查,一检轮胎气压、二检灯光电器、三检转向系统、刹车系统,一查机油和水、仪表、发动机是否正常,并要检查车载灭火器、逃生锤是否正常,车辆在进库前后要保证车库门的开启到位,避免库门不到位造成无法出车或车、门的损坏。 解决风险措施: 驾驶员中午、晚上过量饮酒和突发产生不良情绪或身体不适、出车前后未对车辆三检一查造成车辆急修的,要调换当班驾驶员和车辆,以免发生因维修质量、维修急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事故。

三、行车过程中违反《交通法规》和车队规定的风险: 驾驶员在行车中不按操作规定,违反《交通法规》区域限速和队规定的行车速度标准,穿拖鞋上岗,超员、超速、强超硬会、坡道摘挡溜车、观察路面动态变化失误。 防范措施: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按照队规定的行车标准,正点发车,做到四个禁止(禁止饮酒驾车、禁止超员超速、禁止强超硬会、禁止坡道摘挡溜车),要观察路面动态变化情况,做到礼让三先,文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 解决风险措施: 每日要对出车驾驶员进行嘱托,驾驶员应集中精力谨慎驾驶,正确判断路面的动态变化情况,要按照操作规程驾驶车辆,并以GPS对驾驶员所驾车辆进行监控,发现有超速行为,及时对其进行指出,纠正其违规行为,防止发生事故。 四、行车路线、矿区、村庄、岔口的风险: 行车路线、矿区、村庄、岔口、建筑物、树木的遮挡,车流量大,驾驶视线非常差,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防范措施: 车辆运行至矿区、村庄、道路岔口时要中速行驶,随时观察清楚道路情况,预防突然出来的机动农用车和其他人、畜等,在矿区、村庄、道路岔口要注意车、人的动态变化。 解决风险措施: 驾驶员在行车中要谨慎驾驶,在路过矿区、村庄道路岔口时要注意观察和判断清车、人、畜的动态变化,绝不能侥幸强超硬会,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避免发生事故,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 五、收车后的风险: 驾驶员收车后未做到查看车辆是否漏油、漏水、轮胎气压、刹车鼓是否高温,和反思自己在行车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防范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11718706.html, 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 作者:刘文鹏刘彭谭颖 来源:《食品界》2018年第04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民众饮食文化也变得更加丰富,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了一个显著问题,那便是食品安全风险。步入新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逐渐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杜绝食品安全风险,确保民众生命安全。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体系 首先,相关监督部门应明确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主体,明确农业部门、卫生部门、药监部门、环保部门、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等监管职能,让其监管权责更加明确,消除责任上的空白,形成高效、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机制[1]。其次,对现有监管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 度发挥出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技术优势,实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管。当地政府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配合,促使监督执法统一性得到提升。第三,严格落实问责制和考核制,加大权利监督力度,处理好监管工作上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这样监管体系才更加有效。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宣传 在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上,除了严格执行相关执法部门监督管理工作相关要求之外,还注重加强社会公众及食品企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对此,可以广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宣传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在电视、报纸上开设专栏,或者是制作并发放知识手册、街头宣传讲解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食品安全风险及食品安全常识。在学校课程中也要增加食品安全教育内容,确保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可以接触到食品安全知识。政府要发动各方参与到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教育中,如让企业就生产的产品展开安全讲解,也可以建立食品安全宣传公益组织,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教育获得预期成效。第二,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政府要将食品安全法律、政策及安全事故处理情况等发布到这个平台上,便于社会公众及时获取最权威、准确的信息。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法规体系 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保证,在食品安全风险法规体系构建中,除了要考虑法律全面性以外,还应考虑将各项法律衔接好,并保证其时效性。首先,保证食品安全法律的全面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现阶段我国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检验法》等,不过相比于复杂的食品链而言,这些法律覆盖范围还不够。对此,应根据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执法部门职能及权限要求明确下来,确保执法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将各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202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主要内容)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工作。 第三条(职责职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风险评估任务,并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通报和监督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原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监测信息和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

司机岗位安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docx

司机岗位安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情绪化的风险:司机的不良思想情绪决定着每趟车一分一秒的行车安全,会给行车和生命财产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防范措施:司机每日要做到有不良情绪的情况下不出车,出车就必须保持阳光的心态,阳光的风貌,以确保每趟车的运行安全。 解决风险措施:要及时观察司机出车前的思想情绪变化,要询问本人及向他人了解其身体、家庭状况的相关信息,在确定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要通知调度调换当班司机和车辆,待其思想纠结解决,思想稳定后再安排出车,要让司机做到高兴出车,安全归来。 出车前的风险:司机因饮酒或未按规定做到三检一查,或其他司机替车对车况不清,造成无法按时出车和短时间内急修,使维修车辆存在质量问题,都会在行车中造成不安全因素或产生事故。 防范措施:司机出车前要做到三检一查,一检轮胎气压、二检灯光电器、三检转向系统、刹车系统,一查机油和水、仪表、发动机是否正常,并要检查车载灭火器、逃生锤是否正常,车辆在进库前后要保证车库门的开启到位,避免库门不到位造成无法出车或车、门的损坏。解决风险措施:司机中午、晚上过量饮酒和突发产生不良情绪或身体不适、出车前后未对车辆三检一查造成车辆急修的,要调换当班司机和车辆,以免发生因维修质量、维修急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事故。 行车过程中违反《交通法规》和车队规定的风险:司机在行车中不按操作规定,违反《交通法规》区域限速和队规定的行车速度标准,穿拖鞋上岗,超员、超速、强超硬会、坡道摘挡溜车、观察路面动态变化失误。 防范措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按照队规定的行车标准,正点发车,做到四个禁止:禁止饮酒驾车、禁止超员超速、禁止强超硬会、禁止坡道摘挡溜车,要观察路面动态变化情况,做到礼让三先,文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 解决风险措施:每日要对出车司机进行嘱托,司机应集中精力谨慎驾驶,正确判断路面的动态变化情况,要按照操作规程驾驶车辆,并以GPS对司机所驾车辆进行监控,发现有超速行为,及时对其进行指出,纠正其违规行为,防止发生事故。 行车路线、矿区、村庄、岔口的风险:行车路线、矿区、村庄、岔口、建筑物、树木的遮挡,车流量大,驾驶视线非常差,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防范措施:通勤车运行至矿区、村庄、道路岔口时要中速行驶,随时观察清楚道路情况,预

学校安全风险防范预防处置制度

学校安全风险防范预防处置制度 永河小学 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局会议精神,加强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为了推进我校创建“平安校园”、打造优质教育活动,特制订本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创建平安校园、打造优质教育”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好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相互联系,齐心协力,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教育教学环境。二、工作目标 建立公安、教育、城管、工商、卫生、文化联合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上访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以达师生平安、秩序井然,有力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三、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组员: 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的开展与进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四、具体工作与措施、卫生及安全:1、认真学习国家和本市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教育部、卫生部并及认真履行《教育局善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2、向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 3、严格监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在疫情发生时期工作人员必须每天早晨接受体温测试。 4、卫生教师重视学校卫生工作,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做好教师及学生活动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 5、关注师生健康状况,对于发热、腹泻、过敏等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群体交叉感染。 6、严格“手足口病”信息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发生疫情,要随时启动“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机制和防控工作预案。 、校外活动安全:1、事先对活动场地进行勘察。 2、制订详细活动方案。 3、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告知家长。 、交通安全: 1、要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接送学生。

建筑施工安全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_图文

xxxxxxxx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说明 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设施、工器具及行为动作等,包括人员违规操作、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等造成危险伤害。危险点辩识及预控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确定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或手段,超前防范,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通过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从而达到:避免人身事故、误操作事故、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火灾、防汛事故的发生。重点防范高摔、高落、触电、运输、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危险性较大、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件。 在危险点的辩识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危险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危险点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是:首先预防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因素;排除施工场所的危险因素;处置危险因素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危险点控制措施包括: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以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能,消灭危险因素;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并采用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等。危险控制要突出作业和操作的全过程,特别要强化现场执行和监督的落实,以书面的形式使危险预控措施得以确认,使现场每个人清楚危险点的所在和应采取的预控措施,并有切实可行的制度 和责任制保证执行和监督到位。

危险点预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明珠家园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危险点辩识和分析控制要与安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安全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1、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工作目标,就是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这就需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引起安全意外事件或事故的“意外”情况很多,无论是传统的、成熟的技术,或是高新的、发展中的技术,都无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可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和致害物,因而需要由管理工作来保证,需要做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建立起严格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这并不是说安全技术不重要,而是说再好的安全技术,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也是难保不出问题的;而严格细致的管理工作,却可以弥补技术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和疏漏,并能很好地应对意外情况的出现。 xxxxx项目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包括组织、制度、措施(技术)、投人和信息等5个方面,即由组织保证体制(系)、制度保证体制(系)、技术保证体制(系)、投人保证体制(系)和信息保证体制(系)所组成,现在统称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它是对施工生产安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全面保证,缺了哪一方面的保证,都会影响安全工作的质量和效力。目前明珠家园项目所安委会推行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按照集团公司安生部要求建立了健全、有效组织保证体系和制度保证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内容和要求。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明珠家园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珠家园项目部、监理部、施工单位将不断完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明珠家园工程建设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危险点防范类型预控措 施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2020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2020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2020版)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

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

肉制品安全论文

肉及肉制品在生产加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我国肉制品行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并且发展空间巨大。其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随着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特色肉制品的加工量将显著增加,该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肉与肉制品生产也已成为现代农业系统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肉与肉制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们不容忽视和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肉与肉制品在生产加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肉;肉制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前言: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肉品生产与消费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发展,促进了肉制品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国肉制品年产量达200多万t,品种300多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肉制品已充分显示了它的双重性。一方面,它为人们的膳食提供营养并满足消费者对饮食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饲养过程中残留的有害物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屠宰加工销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肉制品的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用肉制品的信心。如今中国已加入WTO,对食肉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生产安全性高、质量好的肉制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肉制品在生产加工中的安全问题和对质量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1.目前我国肉制品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 据统计,200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649吨,人均57.4公斤,肉类制成品1120万吨,是1996年的1.67倍,1978年的8.9倍。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3787家,其中大型企业是14家,资产2307亿元,销售收5261.9亿元,都比08年增加了20%以上。尤其在“十二五”期间,肉类食品行业将从数量扩张型向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_食缘关系良性运行的机制保障_张明华

近年来,随着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安全治理日益成为政府、学界及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2015年4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修订的《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原则。但由于食品的天然外生性,与其有关的诸方社会主体缺乏人际交流和信息往来的实践机缘,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运行。因此,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注入风险交流和思想联络的机缘,构建能充分尊重各方主体间社会关联和外部影响的食缘关系,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治理的内在要求[1]。然而,食缘关系各方在现行立法的制度框架下就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时,仍存在一些阻却和困难,影响了食缘关系唤醒各方主体安全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功效发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法律制度,用制度衡平食缘各方主体的关切、诉求,对保障 食缘关系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食缘关系与风险交流 (一)食缘关系的内涵 面对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加剧的现实,学界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作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其制度核心在于“食品安全共同体”内各社会行动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这也为新《食品安全法》所正式吸收。但实践证明,由于“食品安全共同体”普遍存在情感认同缺乏、相关行动主体协作困难等问题,致使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于此,笔者提出食缘关系的概念,通过构建一个建立在参与者内在需求之上的平等互利平台,供政府监管部门、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媒体等与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食缘关系 良性运行的机制保障 张明华 [摘要]建立在人际交流和往来实践机缘基础上的食缘关系是当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在要求, 而风险交流是食缘关系各方主体之间就食品安全风险属性及风险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其对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参与、切实增强食缘关系的信仰认同和内生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功效。尽管我国在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应有的立法基础,但从制度运行来看,也存在风险交流主体地位不平等、信息获取不对称、救济路径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结合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我们可以从健全信息公开、完善公共参与、强化诚信建设、完善权利救济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法律制度,为食缘关系的良性运行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风险交流;食缘关系;功效;制度评估;完善路径 [作者简介]张明华,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法学讲师,就职于南京市鼓楼区 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9 [中图分类号] D92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16)02-0075-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食品安全指数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数研究:基于‘政产学研用’协 同创新视角”(12&ZD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利益演化和社会信任视角的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及风险预警研究”(71173103) )C)DEMIC FORUM ( ) ○301201621075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25 14:39: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c11718706.html,/kcms/detail/45.1002.C.20160325.1439.032.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