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沟通交流案例经理与下属

企业沟通交流案例经理与下属

企业沟通交流案例经理与下属
企业沟通交流案例经理与下属

企业沟通交流案例:经理与下属企业沟通交流案例:经理与下属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财务部陈经理

下属:财务部员工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

案例情景:

财务部陈经理结算了一下上个月部门的招待费,发现有一千多块没有用完。按照惯例他会用这笔钱请手下员工吃一顿,於是他走到休息室叫员工小马,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饭。

快到休息室时,陈经理听到休息室里有人在交谈,他从门缝看过去,原来是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两人在里面。

“呃”小李对小马说,“你们部陈经理对你们很关心嘛,我看见他经常用招待费请你们吃饭。”

“得了吧”小马不屑的说到,“他就这麽点本事来笼络人心,遇到我们真正需要他关心、帮助的事情,他没一件办成的。你拿上次公司办培训班的事来说吧,谁都知道如果能上这个培训班,工作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升职的机

会也会大大增加。我们部几个人都很想去,但陈经理却一点都没察觉到,也没积极爲我们争取,结果让别的部门抢了先。我真的怀疑他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

“别不高兴了,”小李说,“走,吃饭去吧。”

陈经理只好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

案例分析:

1、谁犯了错误:

陈经理作爲中层经理,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可能经常给员工加薪和升职,利用手中现有的一点权力进行“小恩小惠”。这样来博得下属的好感,融洽人际关系,爲工作增添“润滑剂”,所以陈经理如果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下属实行“小恩小惠”是正常的,没有任何“小恩小惠”才反常。但是在这个案例中陈科长的“小恩小惠”得到了下属的抱怨,爲什麽呢?是因爲他使用的方式不对,员工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培训的机会没有争取到,所以对员工来说,“小恩小惠”就变了滋味,没有了效果,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保健因素没有到位之前,激励要素是没有用处的。这是错误一。

公司的招待费用省下来,按道理是要上缴回公司的,陈经理没有权力用来请员工吃饭的,更何况他是财务部经理,掌管公司的财政大权,把招待费节省下来请员工吃饭,以後怎麽“克扣”其他部门的费用?消息传出去,部门的威信就会降低。这是错误二。

以後陈经理主持会议时说:“我们公司最近的开支比较大,公司的利润已经很低了,竞争也很激烈,按照目前的降价速度,我估计三个月以後我们将没有利润。所以我建议销售部要努力控制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和招待费。”话是说得冠冕堂皇,但如果销售部那位不给面子就掺了,他可以这样反驳:“是呀,我们也在一直考虑控制费用的问题,但市场竞争这麽激烈,我担心万一广告费降低,我们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等到客户和消费者把我们忘记了,就是花目前三倍的费用恐怕也无可挽回了。至於我们的招待费嘛,客户来公司参观,我们总不能不招待,更不能太寒酸,也要体现我们公司的实力和形象。当然了陈经理提到的控制费用的观点很好,未雨绸缪,我建议还是从我们内部开始,内部部门并不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不必要的费用要尽量压缩。我听说有些部门,节省下一些招待费,不是上缴,而是作爲部门内部的吃喝费,这个风气可不好,所以我建议从这个上面做文章,可能更恰当。”

销售部经理是怎麽知道陈经理的把柄的?当然是小李告诉的喽。老板要是仔细追查的话,陈经理死定了!通报批评是免不了的,否则没办法摆平销售部经理。陈经理就认倒楣吧,谁让自己的把柄被别人抓住呢?

那这个事就不可以做吗?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老板也是默许的。一般来说开明的老板会认爲,只要是在预算内的钱,你能节省下来,就是你的本事。再说招待费的数目也不是很大,你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中,没用发票来冲帐,也没有和自己的朋友吃饭,而是用来招待同事,主观上还是爲了工作,可见你的心里还是有公司的。所以一般来说老板不会管,而是默许,但这个事是可以做,不可以说,更不能让别的部门的人知道。其实其他经理也都怎麽做,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没有人主动把这个当事儿。。小马作爲基层员工也太不给自己上司面子了,怎麽可以当着“外人”,随便议论自己领导的不是呢?尤其是“死对头”销售部的人?这就把自己部门的形象降低了,别人会想:“你在这个烂经理手下工作,可见也不是什麽好鸟。”小马也没任何好处,只是嘴皮子上快活了。对於培训机会,我认爲不是因爲陈经理没有爲小马争取,而是因爲小马自己没有争取,经理每天的工作很多,你不强调培训机会的重要性,而是等待他作出争取的动作,他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对小马是大问题,可是或许在经理那里是小问题。即使有时间考虑,你不争取,他会认爲你对培训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怎麽会争取?即使会争取,面对其他部门的竞争,没有你强烈的争取作爲後盾,他怎

麽能坚持?经理也是平凡人,他没有自己团队作爲後盾,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所以上次的培训机会不是因爲陈经理,而是因爲小马,而没有争取到,小马埋怨陈经理是错误的。

2、到底应该怎麽做?

分析了上面两个人的错误以後,其实办法也出来了。

作爲陈经理以前没有爲手下争取培训的机会,这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来补救。

面对下属的误解也不要逃避,今天“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明天呢?难道要“满腹委屈”地去上班吗?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决定要请他们吃饭,就要假装没有听到,而是走进去边说边招手:“小马,现在有空吗?我有事情找你。”

小李看到这样,就会知趣,爲了掩饰他刚才和小马聊“八卦”的事实,可能会说:

“小马,我们对帐的事,明天我找你,最近被烦死了,不打扰了。”

於是小李起身走了,陈经理和小马回到他的办公室,安排吃饭的事。

按照常理,这样的事应该有一个陈经理的“铁杆”来搞定,而不是一个经常多嘴的小马,并且双方已经有很大的默契,电话上两分钟就说定了,不用去休息室找。现在他们回到陈经理的办公室,陈经理最好不要直接谈去哪里吃饭,而是可以说:

“最近工作怎麽样?有没有什麽事需要我帮忙?”

小马一定感到很突然,不知道经理找他的真实目的是什麽,所以会说的很圆滑。“没有什麽特别的,一切正常。”

“哦。过几个月公司有个管理培训,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其实陈经理也不确定,但三个月之内都没有培训也太说不过去了。陈经理也可以单独申请培训机会,要是老板不批准,辞职算了,没趣。)

小马脸上顿时发出光来,擡头注视着陈经理的眼睛,急切地说:“培训是好事情呀,上次的培训,我们部门没人参加,我们还後悔呢,没有抓住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有机会您一定要帮我们争取呀。”

陈经理点点头,关注地看着小马说:“上次的培训我还以爲我们不喜欢呢,也没有人催我,你也不提醒一下。既然喜欢就要努力争取嘛。不争取就得不到,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再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可能照顾不了那麽多,你们也多原谅。下次培训我一定帮你争取。”

小马感激地看着经理说:“那就多谢您了,我明白了,多谢照顾。”

陈经理身体向後一靠,放松地说:“培训回来可要给我们上课的,不能光你学了就算了,要教我们的,哈哈。怎麽样,你通知一下其他的同事,今天晚上我请客,就当是我赔罪。”

小马感激地说:“多谢经理了,你又要破费了,我这就去通知。”等到小马一转身,往外走,快要出门了,陈经理说:“小马,等一下。”小马回头说:“还有什麽事,经理。”这时陈经理严肃地说:“以後注意点,别让其他部门的人知道我们经常有活动,否则影响不好。”

这样处理下来,关於上次培训的误解得到了解决,提醒了小马注意保护部门内部的小秘密,吃饭的由头也找到了,何乐而不爲呢?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营销部主管马林

下属:营销员小刘

案例情景:

小刘刚办完一个业务回到公司,就被主管马林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小刘哇,今天业务办得顺利吗?”

“非常顺利,马主管,”小刘兴奋的说,“我花了很多时间向客户解释我们公司産品的性能,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産品是最合适他们使用的,并且在别家再也拿不到这麽合理的价钱了,因此很顺利就把公司的机器,推销出去一百台。”

“不错,”马林赞许的说,“但是,你完全了解了客户的情况了吗,会不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呢?你知道我们部的业绩是和推销出的産品数量密切相关,如果他们再把货退回来,对於我们的士气打击会很大,你对於那家公司的情况真的完全调查清楚了吗?”

“调查清楚了呀,”小刘兴奋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表情,“我是先在网上了解到他们需要供货的消息,又向朋友了解了他们公司的情况,然後才打电话到他们公司去联系的,而且我是通过你批准才出去的呀!”“别激动嘛,小刘,”马林讪讪地说,“我只是出於对你的关心才多问几句的。”

“关心?”小刘不满道,“你是对我不放心才对吧!”

案例分析:

1、谁的错误?

很明显主管马林做错了,关心下属的业务,被下属认爲怀疑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业务能力是下属吃饭的根本,不容任何人怀疑的,因此産生了冲突,影响了双方的心情,不利於工作的开展。如果把下属进行分类,按照能力和意愿来分,下属有高能力低意愿的、有高能力高意愿的,有低能力高意愿的,有低能力低意愿的四种类型。

对於高能力高意愿的员工就不要过多干涉,他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只要授权给他就可以了,看结果不要看过程。

对於高能力但是意愿比较低的员工,主要是老员工,可以和他一起规划他的职业生涯,充分激励,时刻关注对方的工作积极性,也要看结果、看人而不是看过程。

对於低能力并低意愿的下属,他们把工作看作生活,追求“睡觉睡到自然醒,拿钱拿到手抽筋”,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这样的人不要给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於低能力而高意愿的下属,要关注对方工作的过程,事先指导,事中询问,事後检查的方式,尽量多一些指导。

很明显马林主管认爲小刘的意愿很好,但是能力可能不能达到他的要求,因此过多的询问了,而引起了小刘的不满。其实马主管是有权力,询问下属关

於工作方面的一切事情的,只是没有考虑到小刘是个“小心眼子”,引起来误解。

对於小刘也有很严重的错误,上司询问你的工作情况,是上司的工作职责,如果上司连这点权力都没有,做上司还有什麽意思?所以要平和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要把上司询问工作情况作爲对你工作的怀疑,或许上司只是好心地提醒,或许上司对这个客户更了解,或许上司以前犯过类似的错误,想给你提一些建议,还或许上司对自己信心不足。连上司询问工作情况,都要産生逆反,怎麽和上司相处,怎麽和其他同事相处?一定在这家公司得不到重用。另外有些话也不要说破:“你是对我不放心才对吧!”这样的话就没有给上司回旋的余地了,上司怎麽回答?如果他同意你的观点,就证明他不相信你的能力,以後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如果他说相信你的能力,可你又不这麽认爲,他也询问了工作的情况,短时间改变你的观念很困难。所以小刘最後一句话是带着很强烈的情绪,上司将很爲难。

2、上司的做法: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来,小刘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把情绪带到工作上,情绪是个人化的东西,工作是公司的事情,两者不要搞混乱。当你能很好地利用情绪来感染别人,带动别人,争取别人的支援时,情绪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否则会起到反面的效果。如果马林直接和小刘谈信任的问题,很多话会

不好讲,建议马主管找一位自己信任,同时小刘信任的老员工来带一下小刘,让他认识到上司询问工作进展是正常的,并在工作中不要太情绪化。在一周之内马主管不要搭理小刘,开会不要点他发言,平常也不要和他打招呼,他如果有工作汇报,简单地应付一下,让小刘感到上司对他是冷落的。然後找老王,协助解决小刘的问题。一天小刘感到很苦恼,找到了老王,想沟通一下。在一个速食店里面,小刘请客,开始请教老王。

“最近我感到很苦闷,我知道我得罪马林了。”小刘说。

“哦,怎麽会呢?你们相处没有多长时间。”老王笑眯眯地看着小刘。

小刘挠挠头说:“可能是我上司说他对我不放心,惹他生气了,他现在都不理我了。”

“上次的事,我也听说了,你们当时好象搞得很僵。我觉得没有必要,工作就是工作嘛,那来那麽多想法,更不能有情绪呀。”老往还是微笑着。

小刘委屈地说:“我最後带着情绪,这是我不对,但他问得那麽细,就是不相信我,还说万一这个单子反复,会影响士气,当时我就生气了。”

“那麽你说如果这个单子反复了,会不会影响士气?马林说的有没有错呢?”老王说。

“如果反复了就一定会影响士气,其实他说的都没错,但我感觉他不相信我。”小刘说:

老王笑着擡起头说:“他爲什麽要相信你?你凭什麽被别人相信?他相信你,谁相信他?等你坐到了那个位置就知道了,我们部门出了问题就是他出了问题,老板不会骂你,只会骂他,他的压力比我们都大。你看我们已经下班了,在这里吃饭,他还在加班,又没有加班费,工资比我们高不了多少,也不容易,你有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想想?”

小刘在低着头沈思,

老王接着说:“人都是首先相信自己,其次才能相信别人,你也一样首先相信你自己,相信凭你的能力,那个客户一定没问题。但你的上司相信自己也没有错,所以他对你的工作问得仔细一点,自己来判断,这些都是正常的。他信自己没有问题,你作爲下属,盲目地相信自己就有问题了,毕竟他是主管爲公司负责呀,出了问题你的责任大,还是他的责任大?这个问题你想过没有?”

小刘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他是主管,爲部门负责。”

“所以对我们员工来说,关键是要争取到他的信任,怎麽争取是个问题。你看我现在要到客户那里,打个招呼就可以了,签回来单只要说一下也可以

了,他都不管我,爲什麽呢?我刚来和你也一样,每次他都问得很仔细,但我每次都能让他满意,以後他就不问了,只看结果。所以我认爲要争取到信任,还是要从自己做起。”、

小刘豁然开朗似得说:“那我应该怎麽做?我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头发蒙。”

老王吃了一口饭,慢慢咀嚼完说:“我当年爲这个问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碰了很多壁,换了几家公司,才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上司都是这样的,也有一些体会。以後你要请我吃大餐,不是今天的速食就可以打发的,至於在哪里吃就看你的诚意了,哈哈。”

小刘不要意思地说:“今天是简单了点,下个月发工资,我请个大的。”“我的经验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从自己做起,提升自我价值。你要让你的上司满意,你给他的要超过他的期望,刚开始他一定是不信任的,但你的成果每次都超过他的期望,他怎麽还会不信任呢吗?其实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细节,那个时候他就只问结果,而不问过程了。如果还问过程,只能说明他有点变态,哈哈,马林不是这样的。”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总经理张先生

下属:销售部经理吴先生

案例情景:

吴经理以前是某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南大区的运做,职位已经很高了,但总感觉到有“玻璃天花板”,才能没有充分发挥,很苦恼。正好有个机会结识了民营企业家张先生,经过“甜蜜的恋爱”以後,被重金聘爲销售部经理。

但刚上任三个月,销售代表小李,被客户投诉贪污返利,审计部去查,果真如此,返利单据上面还有吴经理的签名。这件事,惹得总经理很是光火,於是他亲自到销售部质问此事。

“我不知道你是怎麽当经理的,”张总对吴经理说,“你手下的销售代表,竟然胆敢贪污客户的返利,这麽长时间了,你居然不知道?要等到客户投诉到我这里,才知道,唉也不知道你是怎麽做管理的。”

“我也知道了这件事,”吴经理辩解道,“按照流程,小李是把返利单报到我的助理那里,她审一下,整理好,给我签字,我的工作也多,可能没有看清楚。”

“是没有看清楚那麽简单吗?你的工作比我多吗?”张总怀疑地看着吴经理。

吴经理无奈地说道:“是我工作的疏忽,回头我会和助理商量改进工作流程,并要求公司处理她,也请处理我。”

“处理助理能补回公司的损失吗?这件事应该负全责的是你!”张总对於吴经理这种模糊的态度很气愤。

“是这样的,”吴经理继续辩解道,“张总,你也知道我刚来,销售部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我们都知道,这个助理很能干,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她和我的关系,我感觉总存在问题,没有理得很顺,甚至有时,我要顺着她的意思来签署一些文件。毕竟我是新来的,要有适应的阶段,我保证今後,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了,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本来我过来,是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处理你的,”张总说道,“不过现在得考虑一下了,你的能力问题了。”

案例分析:

1、谁的错误

很明显吴经理做错了。在老板眼中,吴经理是代表销售部的,只要是销售部出了问题,无论责任是多是少,一定有吴经理的责任;但反过来不一定成立,销售部有功劳,不一定是销售部经理的功劳。

所以当出了状况时,张总问起来,吴经理要首先认错,而不是推脱,更不是拿小小的助理垫背,这些行爲都爲老板不齿,一定会遭到怒斥。这些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公司的经理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了,怎麽能管理员工呢?员工怎麽能服从呢?

老板知道出了问题,惩罚当事人不是唯一办法,关键是不让问题发生。有人主动承担责任了,大家才好尽快静下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人人自危,怎麽有心思想办法呢?大家花时间在谁是责任者上纠缠,这种纠缠在老板眼中没有很大的意义,除非确实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反过来看,只有经理先把责任扛下来,下属才可能和经理一起想出根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想责任到底在谁。只有经理把责任扛下来,下属才可能跳出来承担属於自己的责任,因爲这时比较“安全”,不会一个人“死”。所以无论从老板的角度,还是从下属的角度,经理都要首先跳出来承担责任。而承担了责任的经理会得到上司的看重,也得到下属的拥戴,这样反而更“安全”。

得到要上司的信任,下属的支援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要失去一些东西,这个例子中是吴经理羽翼未丰,受到了小小助理的欺负,这是很正常的,谁能在工作中,真正完全掌控呢?摆脱环境的影响,要时间,也要实力。自己受了委屈,打掉牙和血吞,怎麽能让老板知道呢?老板不会认爲“有情可原”,而只会认爲无能,连个助理都搞不定。

你怎麽知道助理不是老板派来专门监视你的呢?毕竟人家是老员工,而你只来了三个月呀?可能助理得到的信任比吴经理还多,可能助理是在老板的授意之下,来专门给你制造一些问题,来看你的能力的。听到吴经理这样抱怨助理,老板会怎麽想呢?所以老板有下面的话也就不奇怪了:“本来我过来,是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处理你的,”张总说道,“不过现在得考虑一下了,你的能力问题了。”

2、正确的做法

当老板没有问起来就要直接到老板办公室,和老板汇报这个事情的过程和自己的建议。

“张总,这个事情是我的疏忽,我应该仔细审一下返利单的,如果仔细一点,严格一点可能就不会这样了。我要爲这事付责任。”吴经理愧疚地说,说完看着张总。

张总紧绷着的脸松弛了一点,缓和地说:“这个事情的影响很坏,你知道别的部门会怎麽想?别的销售代表会怎麽想?很可能对你以後的工作开展不利。”

“没有办法,既然这样了,我就要爲这个事情负责,我服从公司的决定。”吴经理恭敬地说。

“处理你不是根本的办法,关键是以後不出这样的事情,你有什麽好的建议吗?”

“我觉得还是以後把返利,直接由财务部,计算出来,再在客户下一次进货时扣除,这样就不通过销售代表了,没有人爲的干扰了。”

“这样也是一个办法,但销售代表手上的资源就更少了,你以後要和他们协调起来更难了。不过还是个好办法,我看就出个制度,把这个事情固定下来。”张总赞许地说。

“怎麽样,工作上有什麽问题吗?”张总问;

“还好,我现在的助理,可以帮我很大的忙,一般都是她审核,整理以後,给我签字。毕竟她是公司的老员工,对公司的情况比我了解。在这三个月,她对我的支援很大,我已经对公司的基本运做,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我想是不是给这麽优秀的员工一个机会,让她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吴经理

说。(暗示,并借时机解决助理的问题,在夸奖助理的同时,也象老板暗示了自己的苦衷,让他来想进一步的安排。有时也可以直接说,这要看老板的性格而定。)

“她的事情,要由你来安排,这是你们部门内部的事。”张总说。

你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老板还要训斥你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个错误太严重了,老板只能通过训斥你的方式,自己发发泄,也让你知道错误的严重性;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板根本不信任你,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给你面子,所以要训斥你,甚至当衆训斥你,这样让你早日“醒悟”。当然了,老板也可能不训斥你,一般来说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老板在给你时间,要你自己出来承认错误;另外一个是已经准备对你“动手”了,正在找合适的人,所以暂时不对你下手。综合起来看,只要是部门的问题,还是主动找老板承认错误比较好,因爲这样更安全。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会计部经理宁静

下属:员工小王

案例情景:

终於到了年终,小王兴冲冲来到会计部经理宁静的办公室问道:“甯经理,你说过只要我们部将今年的年终报表做好就可以加5%工资的,是吧?”“我是说过,小王,可是……”甯经理说道:“可是你知道公司有自己的一套关於薪金、晋升的规定和程式,并不是我可以随意更改的事,嗯,我向总部申请看看吧。”

“啊?甯经理,我们部的员工都是在你这句话的鼓动下才加班加点完成工作的呀,小李还带病坚持工作呢,现在这个结果让我怎麽跟他们说呢……”“好吧,别不高兴,我一定会去向总部提出申请,表彰你们的辛苦工作的,一定会的,我保证。”

但是小王还是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了甯经理的办公室。

案例分析:

1、谁犯了错误:

这个案例中,谁犯了错误是很清楚的。甯经理不能轻易许诺,“轻诺必寡信”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甯经理在下属的眼中是代表公司的,他不讲信用,员工就会认爲公司不讲信用,在不讲信用的公司工作多没意思?怎麽能做好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