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水肿

第三章水肿

第三章水肿
第三章水肿

第三章 水 肿

第三章水肿 复习提要 一、概念及分类 1.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积液体腔内过多液体的积聚称为积水。 3.分类 ①根据波及范围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②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冠以器官或组织的名称来命名:脑水肿、肺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声门水肿、皮下水肿等。 ③根据原因来命名: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水肿、炎性水肿等。 二、水肿的发生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4.淋巴回流受阻 (二)肾脏钠水排出障碍导致体内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肾血流重分布 3.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②心房利钠因子分泌减少 4.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①醛固酮分泌增多 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三、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水肿的表现特征 1.水肿液的性状 漏出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含量低于25g/L、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达30~50g/L、可见多数白细胞的水肿液 2.水肿组织器官的特点及体重的改变 发生水肿的器官,其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包膜或浆膜因被牵引而绷紧和发亮。 发生水肿时尤其是全身性水肿时,体重的增加能敏感地反映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它比皮肤凹陷体征的出现要早。 3.水肿的皮肤特点 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

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平滑而松软、弹性差,临床上为验证有无水肿,用手指按压内踝或胫前区皮肤,观察到压解后有压痕的为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可达体重的10%,称为隐性水肿。 4.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 右心衰竭导致的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下垂部位,立位时以下肢尤以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显,然后向上扩展。 肾性水肿则先表现于眼睑或面部水肿,然后向下扩展。 肝性水肿以腹水最显著,而躯体部则不明显。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1.水肿的有利效应 稀释毒素,避免因血容量的明显迅速增加所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意外等。 2.水肿的有害效应 ①水肿造成细胞组织营养障碍 ②水肿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 四、常见水肿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一)心性水肿 左心衰竭引起心源性肺水肿 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习惯上称为心性水肿 表现 下垂部位的皮下水肿 2.发病机制 ①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体静脉压增高 ③其它因素:部分右心衰竭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是心性水肿的因素之一。 3.防治原则 立足于病因学治疗,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 从发病学治疗方面,进行利尿,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适当地限制钠水的摄入,减少钠水潴留。 (二)肾性水肿 因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1.肾病性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之一。 发病机制:①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 ②继发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钠水潴留在肾病性水肿发展中也将起重要作用。 2.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的同时,肾小管的重吸收无相应减少,有的反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1)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 3 出血 4 血栓形成 5 梗死 二、填空题 1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 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梗塞 2 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4 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动物病理学习题集与答案

精心整理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1 、、 2 起。 3 。 三 1 A. 2 A. 1 1 1 2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3 1 2 3 4 5 1 和。 1 A. 2 A. 3 A. 4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2 静脉性充血: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3 出血: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 4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5 梗死:由于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断绝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二、填空题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 三、选择题 1 (1 (2 (3) (4) (5 2 1 2 3 代谢性酸中毒 4 呼吸性碱中毒 二、选择题 1 局部小动脉痉挛、受压迫或阻塞可引起局部缺血,进一步导致()。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2 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丢失,引起()脱水。 A.高渗性 B.低渗性 C.等渗性 D.混合性 3 属于肝淤血的原因是()。 A.右心衰竭 B.左心衰竭 C.血浆渗透压降低 D.水、钠潴留

第三章 脑水肿

第三章脑水肿 脑水肿(cerebral edema) 一、概述 定义:不同致病因素(e.g.血--脑屏障受损、脑缺氧、颅内静脉压增高等)使水、电解质在脑细胞内外分布失衡,从而引起脑组织中水分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导致脑体积增加和颅内压增高综合症) 病因:神经系统的:脑损伤、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寄生虫病、炎症、放射性损害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中毒、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肝性脑病、肝衰竭、肾衰竭、中毒(一氧化碳、铅)、低钠血症、ADH分泌不当综合征、成瘾性药物滥用、高原性脑水肿等 消散途径:通过室管膜入脑室 通过血--障吸收至血管系统 组织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恢复正常,水肿减轻 分类: *常见四类:渗透性、血管源性、细胞性、脑积水性 渗透性脑水肿(osmotic brain edema): 机制:a 腺垂体分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靶腺---升高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细胞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b 神经垂体分泌ADH(血管升压素or抗利尿激素)---水潴留---降低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细胞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c ADH分泌不当引起细胞内水肿---渗透性水肿 病理特点:脑白质细胞外、灰质细胞内外 血-脑屏障正常 水肿液成分为血浆 临床:常见于脑外伤或鞍区肿瘤等引起下丘脑—垂体轴功能障碍,ADH大量释放,ACTH 分泌相对低,可表现为低血钠时尿钠增多(>780mmol/24h),即所谓“血管升压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DH,SIADH) 脑积水性脑水肿(hydrocephalic brain edema): “脑细胞外间隙水肿(interstitial edema)---间质性水肿” 机制:脑脊液吸收障碍---脑室内压力增高---脑室壁室管膜破裂---脑脊液渗出 病理特点:脑室周围白质、细胞外 血-脑屏障正常 水肿液成分为脑脊液 临床: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 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血管外至脑细胞外间隙---局部脑细胞外水肿 病理特点:白质细胞外 血-脑屏障破坏 水肿液成分为血浆渗出液(蛋白) 临床:常见于脑肿瘤、脑出血、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等,是脑损伤后早期脑水肿主要形式,合并脑微循环障碍(血管反应性低下、脑血流改变、血液流变学变化)时,加重水肿

2第二章水肿、脱水和酸碱平衡障碍

水肿 概念: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各种原因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肿瘤压迫静脉,静脉内有血栓形成)时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入液体多而静脉端回流液体相对少。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严重营养不良或肝病的时候白蛋白生成减少,或肾脏疾病时大量白蛋白随尿液排除体外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水肿。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发生缺氧,酸中毒,炎症,变态反应时候一方面可以直接损伤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另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间隙变大,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发生水肿。 (4)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一方面见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白蛋白到组织间隙,使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另外也见于局部炎症,此时大量组织细胞崩解,钾离子等离子可以跑到细胞外使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水肿。 (5)淋巴回流受阻:(正常组织液的1/10经淋巴管回流)淋巴管阻塞或静脉压升高时引起淋巴液回流不畅,这样部分组织液不能随淋巴液入血,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运走,增加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可严重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炎性深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并增生(肾小球完全或部分阻塞),阻碍了肾小球的滤过。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则由于肾小球严重纤维化而影响滤过。 (2)肾小球重吸收增多:A:激素:抗利尿激素(ADH 保钠)和醛固酮(保钠,保水)分泌增多时肾小球重吸收增多。B:肾血流重分布。 (三)几种常见水肿及其发生机理 1 心性水肿:心功能不全可引起水肿。通常出现于身体下垂部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丰富的部位。严重病例出现胸水和腹水。 2.肾性水肿:属于全身性水肿,严重病例也出现胸水和腹水。肾性水肿在临床上表现是以皮下组织疏松部位,特别是眼睑,阴囊,腹部皮下最明显。 3.肝性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变。 4.营养不良性水肿 5.肺水肿:液体在肺间质和肺泡内积聚称为肺水肿。左心机能不全,休克,肺静脉阻塞,肺炎和有毒气体的吸入等都可引起肺水肿。 6.脑水肿:脑组织内液体量增多而致脑容量增大。 (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不是独立性疾病,而是一种基本病理过程。它对机体的影响因机体的部位,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异。炎性水肿它具有一定的抗损伤作用,可以稀释毒素,运送抗体,其他水肿对机体有不利的影响,例如:①皮下水肿:引起局部营养不良,局部感染抵抗力降低,感染又容易引起溃疡。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③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④消化道水肿:消化吸收不良。⑤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功能紊乱,严重时呼吸,循环衰竭使动物死亡。 脱水(dehydration)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丢失就称为脱水。根据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不同而分为高渗性、低渗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