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懂桂枝汤

读懂桂枝汤

读懂桂枝汤
读懂桂枝汤

读懂桂枝汤

读懂桂枝汤仲景先师不是人,他是神仙下凡尘;写下天书伤寒论,其实就是伤寒经;六经辨证为主题,其实就是脏腑论;辨清脏腑寒热论,理法方药一气成;辨清脏腑虚实论,寒热表病写条文;六经就是脏腑学,其实就是本能论;先辨脏腑病定位,其实就是本能论;只有六经通百病,百病不离六条经;六经表里通脏腑,气血循环六条经;病跟经走先定位,方跟病走去寻经;六经大道去找病,不要脱纲把病寻;不要拿药去找病,这种医生坑病人;后面五经暂不讲,首先讲讲太阳经。同道的,如果读懂了桂枝汤,那么伤寒论113方都明明白白,桂枝汤用好了,伤寒杂病篇也就知道了。杂病中只要有用到桂枝的方子都与太阳病有关。伤寒与杂病是仲景的一体之作,伤寒与杂病这是后人分开的。我们临床医生必须要用整体观的思维来读伤寒杂病论,伤寒就是杂病,杂病就是伤寒。悟透了这一点,才能算是入了仲景之门。悟透伤寒金匮,你才算走上六经大道。桂枝汤是个大补方桂枝汤是五脏六腑的一个大补方,主要入膀胱、肾、心、脾、胃、肺。我来讲讲桂枝汤,桂枝与白芍的关系,生姜与桂枝的关系,大枣与生姜的关系,炙甘草与生姜的关系。太阳篇第一证,仲景写出桂枝汤,他以什么为依据?怎么就知道桂枝汤可以治疗太阳风。有什么依据吗?本人认为伤寒论是大众的

俗语,什么叫伤寒论?它以风寒为准绳,教育后人。《伤寒论》讲的就是衣食保暖,是专门针对体虚体弱之人设计的。体弱之人弱不禁风,必须少洗澡,出门要带好衣服,干活时不能劳累淌汗。穷人到冬天,食不能饱,衣不避寒,要常用桂枝汤。妇人经期前七后八,月经来潮,血气翻动,人就怕受凉,要常用桂枝汤。桂枝汤是针对体弱之人设计《伤寒论》讲的是外感中风,为什么叫中风?中风为虚邪,又为虚风,人常说,弱不禁风这就是体质虚,脾胃的营养不足,脾胃的能量不够,营养不能外发,表必然虚,虚者必受风凉,所以仲景立法桂枝汤,调和营卫。什么叫调和营卫?桂枝走外,抗风祛邪保住表阳,阳正者白芍炙甘草就能外发,表里才能结合。桂枝这味药它能守阳,它能保温,好像我们平常用的热水瓶一样,温自保,风邪不得侵犯,这叫风自去,营卫自调。此病在表,其实是里虚,里不虚者不会有表证。仲景为何制定了桂枝汤?本人认为桂枝汤是针对体弱之人设定的。体弱,弱在何处?弱在脾胃,脾胃一弱,干活出汗,汗后受凉,洗澡后受凉,这就叫太阳病。张仲景巧设桂枝汤,后人没有认识到这三味药的威力和作用,药不多,若用的好,能叫你起死回生。药不多作用可大了,白芍一味,甘草一味,弥补五脏六腑的不足,桂枝汤中桂枝的热气能外发,加上生姜、大枣能回后天之气,能叫你脾胃再生再造,这三味药在《伤寒杂病论》中是主药。同道的,你们想过吗,烧针误汗,

仲景用桂枝加桂汤,脾胃的阴不足,仲景用桂枝倍白芍。炙甘草这味药更是神通广大,甘草泻心汤以炙甘草为主药,还有心悸脉结代,老祖爷设下炙甘草复脉汤。同道的,回顾上文,就知道医圣巧设桂枝汤,《伤寒》《金匮》是以这三味药为核心,是个通补大调方。同道的,我们看上文回忆回忆,你对桂枝汤还有什么怀疑吗?本人说,桂枝汤是家庭保健方,人活着不能离开桂枝汤。我讲的不算多余,我是按照仲景老祖爷设下桂枝汤的原意才写出这一段。为什么你们临床不敢用桂枝汤?你愧对医圣老祖爷的一番苦心,他老人家巧设桂枝汤,用心良苦交给了后人。你在临床上再用不好桂枝汤,我讲你是个庸医对你太客气了,我看你纯粹是个笨蛋,你是个大傻瓜。膀胱为五脏六腑之一,藏在人的少腹,虽说不大,作用可大了。它是个中空的脏腑,靠热气的蒸发渗透到膀胱里,聚液成尿,若排出体外,冬天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小便中所含的大量的热气。它能存五脏六腑的元阳之气,由十九椎对外发,它就是热气外发的能量源。它藏水,藏气,若不受凉,膀胱发出来的气是热的,若一受凉膀胱的热气不能外发,身上的水液就不能正常气化,要把膀胱经的凉气除掉非桂枝不行。桂枝能温能散,还能保住人的恒温,寒去怕冷自消。我们回忆到了冬天,天气寒冷,大雪纷飞,盖满了大地,出个太阳,很快这个雪就化去。如果没有太阳出来,那就是冰天雪地的一片景象,这就叫“太阳无光大地冷,人

身怕冷缺阳光”。阳光一到,寒水冰冻自散。所以我们人身上不能长期带寒水,寒水在身上必然怕冷,桂枝一温阳,太阳经寒水马上散去。太阳经统领五脏六腑的温度,它是个表层,它无时无刻不在抗风寒,好像一道城墙在外,能挡风避寒,所以足太阳膀胱经不能受风,不能受凉,不能受寒。一旦五脏六腑虚衰,太阳经天天受风受凉,这种虚风虚邪,在人身上长期携带,必然怕风怕冷,外寒包着里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五脏六腑的功能不能外发,太阳病永远带在身上,这就是天天带着太阳病。太阳病不除,必然侵犯六经,侵犯脏腑,脏腑永远得不到恢复。脏腑里带着复杂多变的风寒,时间一久,化热化寒,大病一涌而来,表里同病。你要不懂得六经辨证,见到这样的病人,我们是无法下手的。这种病以六经辨证为主题,其实不难,辨清脏腑表里寒热虚实,看看主证在哪一经,辨清主证,再用处方,哪有不愈之理?在太阳,桂枝汤为主;在阳明,葛根汤为主;在少阳,小柴胡汤为主,病在三阳无汗者发汗,病自然而解;三阳经化热成为腑证,以通为顺。看看六经辩证多么重要,我们临床上失去六经辩证,我们就没有方向了,离开桂枝汤,我们就没有主题了。大家想想,膀胱不虚哪来的太阳病,脾胃不虚哪来的恶风怕冷。仲景知道病根在里症状在外,里病为虚,虚后受凉,反应症状在外,这就是所谓的表证,所谓“三阴经气发于里,三阳经气往外行”里若不虚,不会有表证,不会

感冒。这是张仲景《伤寒论》制桂枝汤的真正原意,桂枝汤是表里兼治之方,以治脾胃为本,桂枝汤能叫脾胃再生再造,这就叫表里兼治。离开桂枝汤我们医生的临床就没有方向,这就是用好桂枝汤走进太阳篇。仲景对药物的性味归经了如指掌,脾胃一虚,太阳膀胱受风,脾胃不能抗邪,人就恶风怕冷,所以仲景选出了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这五味药,组成了桂枝汤。我们看看桂枝,桂枝还太阳、温太阳,桂枝好似保暖瓶一样,能保住人体的温度,用上桂枝就相当于给人体穿上一件棉衣,用上桂枝好像给患者盖上被子。诗曰:桂枝好比患者被,芍药好比神仙汤;国老好比长寿草,驱寒温胃数生姜;汤里大枣不可少,桂枝红枣大补方;桂枝放在第一位,今生今世良医当。桂枝性温,发散力最强,透表最快,吃过后,很快热气就对外散发,直达人体的皮层,撑起人体的小太阳保护卫外。生姜性温发散,外透力最强,它与桂枝一唱一和,热气对外发散。光有温太阳发散热量的药还不行,所以老祖爷选用白芍敛阴,大枣补中焦脾胃,脾胃之气一足,卫气自然充满,就能卫外。桂枝生姜合起来好比马前的先锋,单刀闯关,突破寒气的重重包围,白芍好比军营的粮草,说到就到。寒邪一被桂枝生姜驱赶出去,白芍大枣立马上前安营扎寨,守住阵营。没有生姜、桂枝,外寒不能散去,没有白芍守内,脾胃得不到还原。脾胃的阴液只有白芍能把它还原。阴一还阳一补,太阳风自罢。看看炙甘

草,炙甘草甘温,甜,脾喜干燥喜甜,甜能入脾,甜为糖,是能量,有了能量,脾胃才能不怕寒。甘草不但补脾,还能补心,甘草直捣心脾肝,心虚非炙甘草不能补上。大家看看《伤寒论》64“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我们看看治疗心阳虚衰,仲景是不是桂枝、甘草两味药啊?这是桂枝甘草汤。还有芍药甘草,在《伤寒论》原文第30条中提到,仲景用来治疗阴液不足导致的腿抽筋。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一个补阴一个补阳。我们看看仲景用药多么精当。大家看看要是把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那可是阴阳双补最好的方子。同道的,大家临床大胆使用就能体会到这个桂枝汤有多么大的神奇奥妙。桂枝汤是个大补方,名不虚传。同道的,理解这一段,用桂枝汤大量的临床。桂枝汤能还阳,使五脏六腑再生再造,桂枝汤能还阳,叫久病之人恢复健康。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桂枝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 【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

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桂枝汤的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服药少后,进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棉被床上而卧,使身体微似有汗出,不要让出大汗。服一剂汗出病解,则不再服药。若不见汗出,可依照前法再服,如不见汗,可照服三四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歌诀: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 桂芍姜草枣饮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有降冲逆作用,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而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

少进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而是胃气不振,津血有所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在《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说:“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完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常用于“天行病发热(传染病、瘟疫)”,其证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论述解析】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 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1/3量。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酸甘相调,营卫相调。调和脾胃,营卫。“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主症:发热、汗出、恶风。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风寒,阴邪,脉管紧张。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

阳明中风证在临床上少见。 (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脾气由虚转充实),为欲愈。(274)-参见前柴胡桂枝汤。非太阴里虚,顶多用桂枝人参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九)身痛。霍乱证: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用桂枝汤小和之。(387) 三桂枝汤的使用禁忌(共五点) (一)典型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16)所谓单纯,指不合并1.前述表证兼里实热,先解表,可用桂枝汤。2.前述表证兼里虚,先补里后解表,可用桂枝汤。应用纯辛温开表发汗,不可用桂枝汤,芍药酸收。 (二)酒客病。(17)酒客,后世2种理解:1.长期大量饮酒之人得中风,湿热内盛。因辛甘温,甘助湿,温生热。可去甘味+芳香化湿,解酒醒脾之品,如葛花,枳椇子,佩兰等。2.饮酒过度造成湿热内盛,阻滞营卫气血,气血失和-见周身酸懒不适头痛,发(烘)热汗出,怕风。症似太阳中风(中风类症)。区别桂枝汤证:a.饮酒史b.舌红苔黄厚腻(桂枝汤证见淡红舌薄白苔)c.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脉滑数,大便粘腻不爽。 (三)吐脓血(有内痈,毒热内结,腐破血络者)。(19)见:

中医方剂:【方药】桂枝汤兼变证

【方药】桂枝汤兼变证 吴永刚 桂枝汤之所以被后世奉为经方之首、“群方之冠”。就在于该方组方严谨, 配伍丝丝入扣,临证加减一味,方证内涵大变,适应症也发生变化。现结合《伤寒论》原文,细心体悟,把握其中要旨,临证定能执简驭繁,举一反三。 1、桂枝加葛根汤证 主症: 《伤寒论》(以下省略)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本条论述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项背强几几”的“几几”在写法上没有钩,有钩读“ji”,在这里音“殊”。“几几”古时比喻短羽之鸟,或幼鸟羽毛不丰,伸颈欲飞不能。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形容相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是相背强急之重症。“太阳病”本证有头项强痛“1条”,此条又用新词提出,显然,比头项强痛严重得多。 “反汗出恶风”的“反”字意义深刻。依据项背强几几的症状应为寒邪所致,寒邪为患,其性凝滞,主收引。太阳经项背感受寒邪,致经输不利,应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象。按理应该无汗,这里却出现了“汗出恶风”,表明非寒邪所伤,应为风邪所伤,太阳中风证,故曰:“反”。 病机:风邪客于太阳经输。 ①太阳经气不舒②营卫不和致津液不能敷布。 方药:桂枝汤加葛根汤 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 葛根辛甘性平,在此方中作用有三:①葛根善解肌祛风,助桂枝汤解表,故“不须啜粥”;②疏通经脉凝滞,以治太阳经输不利;③葛根生津液,使津液敷布,缓解拘急。 另,本方中记载有麻黄,据宋朝林亿等人校订,有麻黄是错误的,有汗不可用麻黄。 以上所治,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 临证但见太阳经气不舒证,即可用桂枝加葛根汤。用此方的关键是汗出。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主症: 以下两条论述太阳中风兼喘的证治。 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此条文提示的主症是:“喘家作”。 《伤寒论》中多处用“家”字,多指痼疾。“喘家”就是素有气喘病人。“作”指发作,是新感引动宿疾,是何原因引发的呢?依“桂枝汤”三字推断,当是太阳中风引发宿喘发作。喘家平素肺气不利,易感邪气,一旦患太阳中风,肺气失宣,则气喘加剧。单用桂枝汤很难平定喘息,所以,用厚朴、杏子(杏仁)降逆平喘。“佳”字提示厚朴、杏仁在此方中只是对症治疗,并非解决根本问题,是急则治标之法,故曰“佳”。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 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1/3量。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酸甘相调,营卫相调。调和脾胃,营卫。“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主症:发热、汗出、恶风。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风寒,阴邪,脉管紧张。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

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即使表症无汗亦然。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57、15) (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先其时发汗则愈,即发作前1~1.5h服药。以发汗调营卫。并用桂枝汤服法。亦常用二仙汤。 (七)阳明中风,阳明经表证的证候类型。 阳明经表证a.葛根汤(前述)b.无汗-麻黄汤c.有汗-桂枝汤。共见症:“额头疼”。另见“脉迟”,“微恶寒”(234、189、190)提示:桂枝汤麻黄汤不仅为太阳表证设。

桂枝汤临床新用举隅

桂枝汤临床新用举隅 关键词桂枝汤胃脘痛妇人脏躁赤白游风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多用于外感风寒的太阳表虚证,但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胃脘痛、妇人脏躁、赤白游风等疾病,取效甚捷,现举例如下。 1 胃脘痛 沈某某,男,37岁。2004年3月28日初诊。患胃脘隐痛2年余,曾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诊见胃脘疼痛,伴冷感,喜按喜暖,腹胀,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胃纳欠佳,大便如常。舌苔薄黄腻,脉细无力。证属脾阳受损,寒热错杂。治以健脾和胃,平调寒热。方用桂枝汤加减:炙桂枝、炒黄连、炙甘草各5g,炒白 芍、制厚朴各10g,淡干姜4g,蒲公英、红枣各20g,炒党参、红藤各15g,炒白术12g,毕澄茄6g。药进7剂,胃脘疼痛已止,胃部冷感也好转,效不更方。再进7剂,腹胀亦除,余症均减,上方去厚朴,加藤梨根30g。又进10剂,诸恙消除,原方略作加减治疗1月,随访1年胃痛未作。 按:本例脉证合参,当属脾阳亏衰,寒热错杂。故以温中健脾、平调寒热为治则。投以桂枝汤加减,方中桂枝、毕澄茄温散寒邪;易生姜为干姜,加强温中之效;白芍苦酸以防桂枝、干姜之燥热太过;炒黄连、蒲公英、红藤清热化湿解毒;炒党参、炒白术、红枣、炙甘草健脾益胃;厚朴行气助运。诸药同用,中阳得振,寒邪得祛,湿热得除,药到病愈。 2 妇人脏躁 李某某,女,37岁。2005年3月15日初诊。近2月来,常有畏寒怯冷,时时呵欠,喜悲伤欲哭,哭时自己不能控制,睡眠不佳,寐后乱梦纷纭,心悸胆怯,或筋惕肉NFAB1,食欲不振,面色NFDCA白。曾服用甘麦大枣汤及谷维素等,未见良效,而来求治。诊见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证属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芍药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本方是为腹满时痛而设。其病机本太阳病,医反之下阳邪陷入太阴。太阴阴中之至阴,职主输出,阳邪陷入,功能失职,腐秽气滞不行,故腹满时痛。仲景因表邪未解,阳邪已陷太阴,故制此方。倍芍药以益脾,调中缓急,除腹满之时痛,此用阴和阳法也。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化裁之方,本阳邪陷入太阴,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使邪外出,倍芍药以调和太阴,以阴和阳,缓急止痛。 临床中凡属太阴阴阳不和,且变证各异的证候,俱投以此方加味治之。 举案如下: 吴某某,男,35,成都纺织厂 1975年2月19日,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七公分,目前胃胀痛、腰痛、右胁痛,纳差,解黑大便,查大便隐血++,脉浮缓,苔白腻。

辨证:太阴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治宜调中缓急祛湿行气。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苍术10g,厚朴15g,法夏15g,人参10g,二付。 1975年2月24日,全面转好,原方二付。 1975年2月27日,查大便已无隐血,诸证悉愈,纳增,精神好转,原方二付。 分析:患者体弱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加以湿邪停滞,脾喜燥恶湿,自身阳气虚弱,更受湿邪困扰,功能进一步运转失职,故腹满而痛,气滞不行,影响右胁,腰部亦痛,方中除桂枝倍白芍汤以阴和阳,缓急止痛之外,更投入苍术祛湿,并投入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专治脾虚腹满之方合并治之,疗效更捷。 郭某某,女61,家住致民路 1975年3月14日,胃脘胀痛,头痛,脉沉,苔白。 辨证:太阴运化失职兼气逆,治宜调和脾胃兼降逆气

桂枝加芍药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芍药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芍药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本方是为腹满时痛而设。其病机本太阳病,医反之下阳邪陷入太阴。太阴阴中之至阴,职主输出,阳邪陷入,功能失职,腐秽气滞不行,故腹满时痛。仲景因表邪未解,阳邪已陷太阴,故制此方。倍芍药以益脾,调中缓急,除腹满之时痛,此用阴和阳法也。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化裁之方,本阳邪陷入太阴,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使邪外出,倍芍药以调和太阴,以阴和阳,缓急止痛。 临床中凡属太阴阴阳不和,且变证各异的证候,俱投以此方加味治之。 举案如下: 吴某某男35成都纺织厂 1975年2月19日,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七公分,目前胃胀痛、腰痛、右胁痛,纳差,解黑大便,查大便隐血++,脉浮缓,苔白腻。 辨证:太阴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治宜调中缓急祛湿行气。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苍术10g,厚朴15g,法夏15g,人参10g,二付。 1975年2月24日,全面转好,原方二付。 1975年2月27日,查大便已无隐血,诸证悉愈,纳增,精神好转,原方二付。 分析:患者体弱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加以湿邪停滞,脾喜燥恶湿,自身阳气虚弱,更受湿邪困扰,功能进一步运转失职,故腹满而痛,气滞不行,影响右胁,腰部亦痛,方中除桂枝倍白芍汤以阴和阳,缓急止痛之外,更投入苍术祛湿,并投入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专治脾虚腹满之方合并治之,疗效更捷。 郭某某女61家住致民路 1975年3月14日,胃脘胀痛,头痛,脉沉,苔白。 辨证:太阴运化失职兼气逆,治宜调和脾胃兼降逆气。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厚朴10g,陈皮10g,二付。 1975年3月17日,头痛愈,胃脘胀痛好多半,原方二付。 [分析]患者由于脾阳虚弱,陷入太阴,阴阳不调,运化失职,浊阴壅塞故胀满而痛,头痛无感冒症状则属内伤头痛,三阳头痛部位各于相同,太阴、少阴无头痛,厥阴头痛在头顶,此头痛势必在前额,前额地界属阳明,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太阴受浊阴壅滞,气机不降,返而上逆,故头痛,方

桂枝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及《金匮》呕吐哕下痢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主方,故凡中风寒杂病,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德而主之。其病机营卫不调,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主方。 方药: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以下桂皮汤即指此)。 方义:方中桂枝辛温发散,温卫通阳为加;芍药酸收,益血养营为臣,桂枝君,芍药是关于发汗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中有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发散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诸药并可安中益气,五味配合,共奏解肌散邪,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功效。临床中属营卫不调,且变证各异的证候,俱可投以此方,随证加味治之。 举案如下: 一、湿温·杨煦女24(家人伴随来诊) 1982年6月22日初诊,三天前因感冒发烧,服中西药后,汗出烧退,继后又烧,最高体温38.7度,目前仍发烧体痛、恶心、胃脘痞、肝区痛,溲黄且灼热,脉濡缓,苔白腻。 证属:表虚中风兼宿有湿热(即湿温)。 治宜:解肌散邪,兼清湿热。

方药:桂枝汤加,茵陈30g,苍术10g,厚朴10g,法夏10g,滑石30g,一付。 1982年6月23日,二诊:昨夜10时烧退,身痛,头痛愈。但腰痛、肝区痛、胃中灼热痞满,肠鸣、腹胀欲呕,溲仍灼热,口干不思饮,苔白腻稍减,脉弦,半夏泻心汤加味。 方药:法夏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党参10g,大枣10g,六一散30g,茵陈30g,玄参10g,花粉10g,一付。 1982年6月24日自己来诊:肝区痛大减,溲已不热不黄,肠好转,呕吐减,腰痛减,胃中灼热痞满均减。脉弦缓,苔薄腻,原方一付,六一散改用20g。 二、低热 白某某,26 1982年5月7日,低烧半年,不咳嗽,每天起床后开始发烧,全身皮肤灼热,体温不高,纳差,渐消瘦,口微干,平时喜饮,最近双腋下多汗,二便正常,苔薄白,脉偏细。 证属:营卫不和偏阴虚。 治宜:调和营卫兼养阴。 方药:桂枝加花粉、青蒿10g,二付。 1982年5月9日,低烧好转,最近大便二天一次,便时腹痛,并全身起粟粒,便后自愈。原方加葛根15g,二付。 三、背冷

伤寒论方证总汇

伤寒论方证总汇 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证: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归经:太阳证 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冬表虚证. 2.,桂枝加桂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太阳) 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者。(太阳) 4.,栝楼桂枝方证:痉挛拘急见桂枝汤证。(太阳阳明) 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桂枝方证更见恶风或出黄汗者(太阳) 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太阳) 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太阳)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里饮咳喘见桂枝方证者(太阳太阴) 9.桂枝甘草汤方证: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太阳) 10.桂枝救逆汤方证:外有表证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太阳阳明)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太阳阳明) 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太阳阳明) 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寸脉独浮,胸满者。(太阳)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表虚而咳吐涎沫者。(太阳太阴) 15.小建中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腹中急痛或心下悸而不呕者。(太阳太阴) 16.当归建中汤方证:小建中汤证又见血虚者(太阳太阴) 17.黄芪建中汤方证: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太阳太阴) 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太阳太阴) 19.,桂枝人参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太阳太阴) 20.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凉表虚而里虚不甚者。(太阳太阴) 21.当归四逆汤方证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吐头痛者(太阳太阴) 22.,苓桂枣甘汤方证:为外寒内饮呈心下悸,腹痉挛,气上冲者(太阳太阴) 23.苓桂术甘汤方证: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太阳太阴) 24.,茯苓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太阳太阴) 25.茯苓泽泻汤方证: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逆者。(太阳太阴阳明) 26.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眩晕着。(太阳太阴) 27.五苓散方证: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而见眩晕,口渴者(太阳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我们谈的第一个方证是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症主要治疗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的证候。它的临床表现是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这样一个证候,由于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的临床表现就以太阳病的头项强痛,头疼,项强,一直连接到后背拘紧不柔和。使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以后,葛根在这个方子里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汤解肌祛风,解表,这样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所以桂枝加葛根的时候,就不用喝热稀粥了。当然还要盖被子保温。葛根的第二个作用是疏通经脉,疏通经脉中的邪气。葛根的第三个作用是生津液、启阴气来滋润经脉,因为凡是经脉不能滋润的证候,凡是经脉拘挛的证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润的因素。因此治疗经脉拘挛的证候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阴液,而且必要的时候要加滋经、润燥、解痉这样的药物。所以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中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药物。这张方子,我们看它的药物组成和它的煎服方法。 打开讲义第二十二页,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应当说,桂枝加葛根汤中没有麻黄,那么原书为什么有麻黄呢?这也许是传抄的错误。所以这个方子应当没有麻黄,宋臣在校勘《伤寒论》的时候,就在这条后面加了一段按语。如果要有麻黄的话,它就是葛根汤的药物组成,而不是桂枝加葛根汤的药物。这个方子里是没有麻黄的。“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为什么呀?“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因为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它采的都是新鲜的药,辛温燥烈容易伤阴,所以在煮麻黄、煮葛根的时候,要求先煮减少它的辛温燥烈这种特性。当然这个方子没有麻黄,所以就不存在先煮麻黄的问题了。当然在今天也不用葛根先煮,葛根在药方里,不知道存放了多长的时间,辛温燥烈

桂枝汤证与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对比

桂枝汤方证与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对比 方证药物组成病因病机原文方义 桂枝汤证桂枝芍药甘草 生姜大枣 风邪外袭卫强营 弱营卫失和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着, 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12)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芍药酸苦微寒,敛汗滋阴养血而 合营。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在发汗之中寓有敛汗之意,在 合营之中又有调卫之功。生姜辛温发散,降逆止呕,佐桂枝发散风寒以 解肌。大枣甘平补中,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平,既可以调和诸药, 又可以配桂枝、生姜、大枣辛甘化阳以助卫阳,配芍药、大枣酸甘化阴 以滋营阴。五药配合,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合阳的功效。 桂枝加葛根 汤证桂枝芍药生姜 甘草大枣葛根 风邪在经,经气不 畅,气血不利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桂枝汤在这里起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左作用。葛根在本方中有三个 作用:1、升阳发表助桂枝汤发表解肌。2、疏通经脉,祛除经脉中的邪 气。3、生津液起阳气,鼓舞阳明津液的布达,滋津润燥以缓解经脉的 痉挛。 桂枝加附子 汤证桂枝芍药生姜 大枣甘草附子 汗出过多,阴阳两 伤,表证未解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 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用炮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邪去阳旺, 津液自复,诸证可愈。 桂枝去芍药 汤证桂枝甘草生姜 大枣 表证误下损伤心胸 阳气,表邪内陷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者,桂枝 去芍药汤主之。(21) 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相合,是纯辛甘化阳之品,以温振心胸阳气; 大枣合甘草以补中州之气。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甘草生姜 大枣附子 表证误下损伤心胸 阳气,表证内陷, 又兼肾阳受损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2) 炮附子温经扶阳实际是双补心肾之阳的方剂。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甘草生姜 芍药大枣厚朴 杏子 1、太阳病误下后, 表邪内入,使肺气 不利,表征仍在。 2、喘家新感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用厚朴、杏子,下气降逆,消痰平喘。 新加汤证桂枝芍药甘草 生姜大枣人参汗后营血被伤,肌 肤失养不荣则痛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 芍药生姜个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 之。(62) 方用桂枝汤酸甘养营血、辛甘益卫阳,加重芍药至四两以增强滋养营血 的作用;加重生姜至四两,宣通阳气,行血脉之滞,并引药达表。加人 参益气和营,补汗后诸虚。

桂枝加芍药汤颗粒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实验研究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18期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常用于施治脾阴亏损、肠道失润所致便秘、腹胀满、口唇干燥的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1]。本方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方中重用阴柔之芍药滋养脾阴,复用味甘之炙甘草、大枣佐芍药补益脾阴[2]。方中用桂枝、生姜等阳药是为脾阴不足、运化失职、气机壅遏所致之腹胀满而设。如此配伍,动静结合,共奏滋养脾阴、调畅气机之功,则斯症愈矣。桂枝加芍药汤作为中药传统经典方已经经过了长期的临床使用,不仅具有疗效确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而且来源于传统,更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但是通过检索文献发现,未能检索到对桂枝加芍药汤质量控制的方法。桂枝加芍汤中活性成分复杂多样,为弥补质量评价的不足,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桂枝加芍汤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同时对其中3种活性成分进行控制,从而为深入研究桂枝加芍汤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基础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为经典名方的开发 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 仪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10A),KQ-3000DB 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ettler Toledo AL104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精度:0.001g),Mettler Toledo XP26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精密度:0.01mg)。 试药:乙腈(色谱纯,4L/瓶飞世尔批号:146971),水为屈臣氏蒸馏水(4.5L/瓶,广州屈臣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北京饮料分公司),磷酸为分析纯(500mL/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1104)。桂枝加芍药汤颗粒由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自制 [3-5] ;芍药苷对照 品(批号:110736-201640,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甘草苷(批号:111610-201106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甘草酸铵对照品(批号:110731-201116,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方法与结果 色谱条件:①色谱柱: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C18(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267nm ,流速1mL/min;②柱温:25℃;进样量10μL;③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采用下表梯度洗脱[6]。见表1,进样量10μL,色谱图,见图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桂枝加芍药汤颗粒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蒸馏水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min,使溶解,放冷,再称定重量,用蒸馏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阴性样品制备:制备缺白芍、缺炙甘草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桂枝加芍药汤颗粒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李明1李蕊2张佳诺1付静2 10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100000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18.002摘 要 目的:探讨桂枝加芍药汤颗粒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 (LC-2010A),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标志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桂枝加芍药汤指纹图谱、标定了5个共有峰,指认其中3个峰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好地评价桂枝加芍药汤颗粒的质量,并可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关键词桂枝加芍药汤;HPLC 指纹图谱;芍药苷 Study on the fingerprint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multi index component content of Guizhi and Shaoyao decoction granule Li Ming 1,Li Rui 2,Zhang Jianuo 1,Fu Jing 2 Dongzhim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000001Beijing Kangrentang Pharmaceutical Limited Company 1000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ingerprint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multi index component content of Guizhi and Shaoyao decoction granule.Methods:The Daoj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LC-2010A)was used,gradient elu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acetonitrile-0.1%phosphoric acid as the mobile phase,we measured the markers.Results:We had established the fingerprint of Guizhi and Shaoyao decoction,calibrated 5common peaks,and identified three peaks and measured them.Conclusion:The fingerprint and multi index determination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can better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Guizhi and Shaoyao decoction granule.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preparation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Key words Guizhi and Shaoyao decoction;HPLC fingerprint;Paeoniflorin 7

方证大全

一、太阳病类方证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证: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归经:太阳证 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冬表虚证 2)桂枝加桂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太阳) 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者。(太阳) 4)栝楼桂枝方证:痉挛拘急见桂枝汤证。(太阳阳明) 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桂枝方证更见恶风或出黄汗者(太阳) 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太阳) 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太阳)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里饮咳喘见桂枝方证者(太阳太阴) 9)桂枝甘草汤方证: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太阳) 10)桂枝救逆汤方证:外有表证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太阳阳明)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太阳阳明) 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太阳阳明) 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寸脉独浮,胸满者。(太阳)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表虚而咳吐涎沫者。(太阳太阴) 15)小建中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腹中急痛或心下悸而不呕者。(太阳太阴) 16)当归建中汤方证:小建中汤证又见血虚者(太阳太阴) 17)黄芪建中汤方证: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太阳太阴)

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太阳太阴) 19)桂枝人参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太阳太阴) 20)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凉表虚而里虚不甚者。(太阳太阴) 21)当归四逆汤方证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吐头痛者(太阳太阴) 22)苓桂枣甘汤方证:为外寒内饮呈心下悸,腹痉挛,气上冲者(太阳太阴) 23)苓桂术甘汤方证: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太阳太阴) 24)茯苓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太阳太阴) 25)茯苓泽泻汤方证: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逆者。(太阳太阴阳明) 26)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眩晕着。(太阳太阴) 27)五苓散方证: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而见眩晕,口渴者(太阳太阴阳明) 28)防己茯苓方证:表虚之外邪内饮见四肢浮肿,聂聂动者。(太阳太阴) 29)蜘蛛散方证:自复性疝气,多见小儿。 30)桂枝生姜枳实汤方证:气上冲,心下痞塞,胸胁苦闷者。(太阳阳明) 31)桂枝茯苓丸方证:久有淤血,腹痛胁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下血者(太阳太阴阳明) 32)半夏散及汤方针:咽痛,有表证而口不渴者。(太阳太阴) 33)炙甘草汤方证:心动悸,脉结代,气阴两虚者。(太阳阳明) (二)麻黄汤类方 1. 麻黄汤方证:恶寒,身痛,无汗,脉浮紧(太阳)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汗出而喘者 (2)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 (3)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 (4)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务必衄者 (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胡希恕经方方证

胡希恕经方方证对应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妇人产后病》第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 1

桂枝加芍药汤---]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桂枝加芍药汤---]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桂枝加芍药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芍药18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7枚 :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ral,去滓,,温服200ral,El 3次。' ;[功效]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 主证:发热,恶寒,自汗,腹满时痛,喜按,下利。 副证:苔白薄,舌质淡红,脉弦细或弦而无力。 [临证]加减 1。本方加附子或白术、附子,治梅毒风湿病.(历节痛风)、脚气等病。[麻疹一得] 2.本方合人参汤加罂粟壳治肠炎腹泻日久,致体虚贫血者。3。本方加黄连、马齿苋、黄芩治热痢。 4.本方加人参、怀山药、白术治虚痢。 5。本方加肉苁蓉、当归、生首乌治疗病后阴亏便结。 6.本方加元胡、枳壳治胃脘痛。 7。本方加海浮石、硝石、大黄、赤石脂治疗发热出疹。 8。本方合大建中汤(去饴糖)加生首乌治疗脾胃虚寒之习

惯性便秘. 9.张仲景用芍药止痛的配伍规律探讨:温经止痛常配附子、桂枝、吴茱萸、细辛等,用于各种寒性痛症。清热止痢、清热利 湿,常配黄芩、知母等,用于热痢腹痛、热性痹痛。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常配饴糖、桂枝、甘草等,用于虚寒腹痛及胃脘痛等 症。调肝养血配当归、川芎、阿胶等,用于妇人下血、妊娠腹中 痛.行气通便、疏肝理气、缓急止痛常配大黄或柴胡、枳实等, 用于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等里实证或肝气郁滞之胁肋痛.芍药止 痛剂量均重用至六两,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等。[江西中医 原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 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配方: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 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桂枝汤 桂枝汤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 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伤寒论》古本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 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 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 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 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 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 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