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1课时1-9水的利用和保护(二)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 课时 )同步练习第 20 课时 1.9水的利用和保护(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地球上的水以存在形态分,有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2.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水和生命密不可分,这是因为:(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 科学探究 ]一、水资源1.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很多情况都需要水。
读p.42 图 1— 77、图 1— 81。
[ 讨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需要用水?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2.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主要是海洋水,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而海水是咸的,陆地水中淡水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 2.53 %,并多数以固体冰川形式分布在人烟稀少的极地、高山或人类无法开采的地球深处。
占地球水总量比例很低的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水循环地区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加上人口分布也存在着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4.由于工农业生产给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样又降低了淡水利用的价值。
5.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应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思想。
[ 讨论 ] 1. 从水循环的角度总结一下,人类目前利用较多的几种淡水水体有何共同特征?2. 你家里的日常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哪种水体?这种水体占地球水的比例是多少?二、水资源的分布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
由于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是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这些水都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目标提示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3.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4.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5.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要点指津1.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从目前情况看,水资源是一种不能替代的自然资源。
地球是一颗充满水的行星,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水资源包括地球所有的水体。
从理论上看水资源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但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大量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等物质,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水的利用主要局限于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海上运输。
陆地水中的淡水,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以多种水体形式分布于地表和地下,并多数以固体冰川形式分布在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极高山或人类无法开采的地球深处。
占地球水总量比例很低的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水物质循环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难以利用。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每年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只有约9000立方千米。
而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污染,又使得许多水资源降低了利用价值。
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主要原因有:①和淡水水体的分布有关;②和水循环的特征有关;③和人口数量密度相关。
2.我国的水资源。
我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加上各地的气候、水文特征、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
首先,前面已经提到,从总量看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又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其次,从空间分布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形成,西部和北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影响比较小,因而东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西北地区则比较少;东部地区的降水还由于受夏季风控制自南而北减少,因此,东部地区的水资源还表现为南多北少的特点。
第五讲——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学校班级姓名 .一、考点梳理(我都会!)1.物质的分离(1)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会变成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同时有水生成。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
(3)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4)水的净化①沉淀法:1)自然沉淀法2)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1)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2)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二低:,三靠:;;③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5)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混合物。
2.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有、、(2)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是、、。
同时,保护水资源还要防止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是()A.饱和溶液B.稀溶液C.浓溶液D.不饱和溶液2. 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3.天热时,将半杯糖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杯底出现部分晶体。
下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糖水一定是饱和的B.降低温度可以从糖水中获取晶体C.放入冰箱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4.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A.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B.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C.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D. 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5.若要将一杯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能实现的方法是()A.增加溶剂B.降低温度C.增加溶质D.倒出部分溶液6.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无水晶体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B.溶质质量C.溶剂质量D.溶解度7.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8.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A. 酒精灯B. 托盘天平C. 蒸发皿D. 漏斗9.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九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前几节学习了水的浮力、压强等科学量基础上的再拓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大,由于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措施难点:水资源分布的特点,联系实际,树立节水观念四、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五、教学方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直观、形象,大大提高教学的品质。
(2)情境教学:利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以致用。
(3)讨论、质疑、互动式教学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讨,张扬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互动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理念。
七、教学过程中,,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叫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的学习,能理念。
八、板书设计水的利用和保护(一)一、水资源(1)定义: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水。
约占淡水总量的0.3%。
二、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较丰富;干旱的沙漠地区,较贫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同步练习
1
第21课时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2.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3.学会液体的过滤操作。
4.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但由于我国 人口 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只有
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是世界 “贫水国” 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
意识。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夏季 丰富、 冬季 欠缺、 东 多 西 少、 南 多
北 少。
[科学探究]
一、水的净化
1.防止水污染。
(1)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①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许多 有毒物质 ;
②农业废水中常含有 农药 、 化肥等;
③生活污水中常含有 微生物 或有利于 微生物 生长的物质。
(2)污水排放流人湖泊和河流中会造成 水污染 。
(3)污水的作用会导致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生物难以生存,甚至死亡,同时还会
污染地下水源。
(4)被污水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和使用,必须经过污水的处理,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
物质。
2.污水的处理。
(1)沉淀法:
[实验] 在一杯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静置5分钟,可以观察到
泥沙 沉到杯底 ,水 变清了 。
(2)过滤法:
①过滤器的制作;
②过滤泥浆水;
③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二低”指: 滤纸低于漏斗口 、 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指: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
侧 、 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
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思考]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器材来代替滤纸和漏斗?可以用塑料瓶、吸管、滤纸、木
炭粉、细沙、砂砾、碎石、棉花、杯子、泥浆水来完成过滤操作吗?请把你设计的过滤过程
画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同步练习
2
(3)蒸馏法:
①熟悉书p.48蒸馏装置中的仪器;
②用蒸馏法制蒸馏水。
(4)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微
粒凝聚成较大颗
粒而沉淀下来
过滤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可除去水中的悬
浮微粒
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可除去水中溶解
的物质
[思考] 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中,哪种方法净水的效果最好?可用哪些方法来进
行比较?
[答] 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而不能除去这些沉
淀;过滤法可以除去这些沉淀,却不能除去已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
解的物质。因此净水效果最好的当然是蒸馏法,蒸馏水可以看成十分纯净,我们可以直接饮
用。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取等量分别用三种不同净水方法得到的水将其加热
蒸发至干,可以看到用沉淀法和过滤法得到的水蒸干后都有少量固体留下,这就是杂质;而
蒸馏水在蒸干时却不会留下固体。
3.纯净物的含义。
由 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叫纯净物,如蒸馏水。
二、探究粗盐的精制
1.提出问题: 粗盐可以如何精制?粗盐中可能存在哪些物质?
2.提出猜测: 粗盐可能含有泥土、沙子、食盐和其他晶体。
3.设计实验:
(1)需使用的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
铁圈)、滤纸、天平等
(2)实验方案:
①粗盐溶解:用天平称5克粗盐,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加入粗盐至不能溶解为止;
②过滤:制作过滤器,过滤食盐水,操作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
③滤液的蒸发。
4.合作、交流。
[思考] 1.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答] 在粗盐精制的过程中玻璃棒在三处要用到。在溶解时,所起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
解;在过滤时,起了引流的作用;在滤液蒸发时,所起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
飞溅出来。
2.在滤液蒸发的过程中,加热到什么时候为好?
[答] 加热到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可以利用余热将剩余水蒸发掉。
[课内练习]
1.混有泥沙的食盐溶液过滤时,在滤纸上的是 泥沙 ,滤液中的是 食盐 和 水 ,
将滤液蒸干就得到 食盐 。
2.过滤法适用于 不溶性固体 与 液体的分离,蒸馏法适用于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同步练习
3
物的分离。
3.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 D )
①过多使用农药 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③过多使用化肥 ④未经处理
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粗盐的精制实验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C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漏斗、坩埚、玻璃棒
C.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课时小结]
重点:1.引起水污染的因素和原因。
2.污水的处理方法。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4.粗盐精制实验。
难点:1.混合物的不同分离方法、原理和应用。
2.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过滤法 。
2.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 蒸馏 ,分离原理是水和酒精的 沸点 不同。
3.在制取蒸馏水时,蒸馏烧瓶中需加入一些碎瓷片,其目的是 ( C )
A.使受热均匀 B.使受热更快 C.防止液体暴沸 D.以上几点都是
4.做实验时,要求取用20克水配制溶液,则最合适的仪器是 ( B )
A.10毫升量筒 D.50毫升量筒 C. 100毫升量筒 D.托盘天平
[深化提高]
5.根据粗盐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a克粗盐样品(含少量不溶性杂质),称量前先 调节天平平衡 ,然后将粗盐
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
(2)将称取的。克粗盐放人烧杯,再加适量的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加速
粗盐溶解 。
(3)过滤时要做到“三靠、二低、一贴”,其中“三靠”是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玻璃棒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 盛粗盐液的烧杯嘴紧靠在玻璃棒中下部 ;“二低”是
滤纸低于漏斗 、 流体低于滤纸上沿 ;“一贴”是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4)加热蒸发滤液时,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蒸发皿 、 酒精灯 、 铁架台 。
玻璃棒的作用 防止流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出来 。
(5)最后称得纯净的NaCl固体为b克,则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b
/a 。
6.有人说:蒸馏水是纯净水,不含杂质,饮用对人体有益。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
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蒸馏水是纯净水,不含杂质是对的,但人体需要很多成分,矿泉水
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人体应是有益的。但如果我们长期饮用纯净的蒸馏水,就
不能获得许多对人体有用的成分,长期饮用对人或许是没有好处的,或者会造成人体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