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17
我用数数的方法:我用画画的方法:第3第()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基数和序数解决问题知识点学习内容能力水平(应用意识)核心素养水平结构化思维水平了解Ⅰ理解Ⅱ掌握Ⅲ运用Ⅳ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用基数和序数解决问题✭课堂评价单✭【难度:0.9】1.学生体检。
小红小丽小明(1)小红和小丽之间有人。
Ⅱ一我排第10我排第18我排第3(2)小丽和小明之间有人。
(3)小红和小明之间有人。
【设计意图:本题难度系数为0.9,学习能力水平为理解。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地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用数学的经验。
预估完成时长为3~5分钟。
】【难度:0.8】2.元旦放假。
Ⅱ一请你数一数或画一画吧!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
元旦从星期日到星期二休息,共放天假。
【设计意图:本题难度系数为0.8,学习能力水平为理解。
创设“元旦放假”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预估完成时长1~3分钟。
】【难度:0.8】3.国家公祭日。
把你的方法在下面表示出来。
你知道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吗?Ⅱ一一4天后是国家公祭日,是号,星期。
把你的方法在下面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本题难度系数为0.8,学习能力水平为理解。
创设“国家公祭日”情境,让学生了解历史,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此题让学生同时解决4天后是几号和星期几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估完成时长为2~4分钟。
】✭课后任务单✭【难度:0.7】1.说一说:生活中的排队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难度系数为0.7,学习能力水平为理解。
通过找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2、知道11~20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奖励贴”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
(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认识13~19各数。
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
(4)认识20.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读d ú 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 词c í 语y ǔ。
(8分)n ǐ men xi ǎo y ǔ h ǎo r én s ì g èb àn ti ān b ǎ sh ǒu ch áng ch ǐ zh èng z ài二、给g ěi 下xi à 列li è 词c í 语y ǔ 选xu ǎn 择z é 正zh èng 确qu è 的de 读d ú 音y īn ,打d ǎ“√”。
(6分)远近yu ǎn j ìn ( )无声 w ú sh ēng ( ) y üǎn j ìn ( )w ǔ sh ēng ( ) 清秀q īng x iù( )学校xüéxi ào ()qīn x iù()xu é xi ào ( ) 书包sh ū b āo ( )森林 s ēn l ín ( ) s ū b āo ( )sh ēn l ín ( ) 三、比b ǐ 一y ī 比b ǐ,再z ài 组z ǔ 词c í。
(12分)来( )果( ) 禾( ) 半( )里( ) 林( ) 小( )木( ) 力( ) 少( ) 本( )刀( )四、按àn 结ji é 构g òu 连li án 一y ī 连li án。
(6分)五、观gu ān 察ch á 图t ú 片pi àn ,想xi ǎng 一y ī 想xi ǎng ,需x ū 要y ào 小xi ǎo 声sh ēng 说shu ō 话hu à 的de 打d ǎ“√”。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xuǎn zé zhènɡ què de dú yīn huà一、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dú pīn yīn xiě cí yǔ二、读拼音,写词语。
bǎ shǒu xià bɑ xiǎo yǔ zhèng zàinǐ men yí bàn yǒu rén wèn hǎoyí zì zǔ duō cí三、一字组多词。
以长从比xiě chū xià liè jiā diǎn cí de fǎn yì cí四、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反义词。
1.哥哥长得黑.,而小红长得却很()。
2.我座位的前.面是小军,()面是小红。
àn yāo qiú fēn yi fēn (tián xù hào)五、按要求分一分。
(填序号)①星②最③要④给⑤彩⑥影⑦苹⑧绿上下结构:左右结构:jù zi fāng cǎo dì六、句子芳草地。
例:谁的尾巴最好看? 1.谁的样子?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 猴子的尾巴好像。
kè tánɡ huí fànɡ tínɡ七、课堂回放亭。
1.时识,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青端。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后面是()。
左面是(),右面是()。
3.青蛙写诗的时候,()当了小逗号,()当了小句号,()当了省略号。
①水泡泡②一串水珠③小蝌蚪kǒu yǔ jiāo jì八、口语交际。
下面应该大声说话的是();应该小声说话的是()。
①诗歌朗诵比赛时②在医院看望病人时③自习课上和同桌讨论问题时④上课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时yuè dú zhǎn shì tái九、阅读展示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影子》教学反思《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到操场上去玩“踩影子”的游戏,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
这个游戏,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玩了。
今天玩这个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得不亦可乎。
通过“踩影子”这个游戏,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他们喜欢影子的情感。
趣味识字,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学生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出示生字,便说:“谁能读准它们?”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
巩固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时,我又说:“小火车在哪里?”学生接:“在这里。
”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下,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
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
在识字形式上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找识字的规律:如换偏旁记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反义词记字法、给熟字加偏旁识字法等。
小老师带读、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高效识字。
二.成功之处:《影子》这一课,我把课堂从教室挪到了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操场上,让他们自己亲自去体会,让孩子们的语言在体验的同时,得到发展和提升。
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来认识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角――影子。
同学们在操场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会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这样老师就不用在课堂上照搬课文,让学生在没有体验的前提下,古板地记住课文内容。
在让学生体验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学写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
”还有的同学写道:“影子一会在我的左边,一会在我的右边。
语文园地新课教学()分钟二、摘苹果板块一:字词句运用第1小题:(出示课件2)过渡:秋天到了,丁丁和爸爸一起去摘苹果,这些苹果应该装到哪个筐里呢?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为什么把带有“星”字的苹果装入写有“花”字的花篮里?为什么把“带有“地”字的苹果装入写有“清”字的花篮里?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如下:预设:原来是按照汉字的上下和左右结构进行分类的。
(板书:花:上下结构清:左右结构)2.说一说,连一连。
“花”是上下结构的字,这样的字还有:星、只、色、尘。
“清”是左右结构的字,这样的字还有:明、叶、把、地。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结构的字。
我知道的字中,【设计意图:儿童语言,充满游戏色彩的学习,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很有色彩和情趣。
】上下结构的字有:空、写、要、最等。
左右结构的字有:红、绿、没、到、彩等。
第2小题:(出示课件3)1.读一读:读儿歌,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前鼻音“晨、面”,后鼻音“向、阳”。
2.圈一圈:圈出儿歌中带有方位的词语。
儿歌中表示方位的词语有:前、后、左、右、东、南、西、北(板书:方位词语:前、后、左、右、东、南、西、北)3.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谁。
4.找一找学校的“东西南北”都有哪些建筑物。
三、展示台板块二:展示台(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朗读儿歌,学习方位词语,根据生活经验辨认方向。
】1.出示以上带有标牌的建筑的图片,读一读上面的字。
(课件出示5)rén mín lù diàn yǐnɡ yuàn wèi shēnɡ yuàn人民路电影院卫生院xiǎo mài bù bào kān tínɡ小卖部报刊亭在学生试读之后,教师指正:注意读准:翘舌音“生、人”,前鼻音“民、店、院”,后鼻音“影”。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说说你在生活中还认识了哪些字。
(板书:在生活中识字)【设计意图:展示台,是在启发学生“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会在生活中认识生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节,我们将帮助学生学习识别和操作数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几条路”的概念,数一数几条;
2. 理解“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概念,比一比长短;
3.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有几条、几条中...”的表述,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有几条路”的概念,数一数几条;
2. 理解“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概念,比一比长短。
三、教学准备
1. 数题、计算台、长短比较等游戏用具;
2. 做有关有几条路、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互动式启发:学生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2. 启发式活动:学生画出来几条路,数一数有几条;
3. 情景式游戏:通过游戏,感受几条路的长短不一,比一比长短;
4. 拓展式练习:师生一起,做有关有几条路、几条路的长短不一的练习题;
5. 总结展望:汇总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小结,展望下一节课安排。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为充分地利用了互动式、启发式、情景式、拓展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几条路的表述方式,能够较恰当的用语表达,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
此外,把教学内容贯穿于互动游戏中,也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注意事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模仿老师的口音和语调。
2.能够根据情景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3.能够模仿认真的语音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4.能够利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听懂并模仿老师的口音和语调,能够利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口语交际,并且能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表演。
而难点则在于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及如何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视听教学法。
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有趣的语言和声音,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并模仿老师的口音和语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和交际技巧。
2.角色扮演法。
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生动的角色扮演场景,让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并表演自己的话语和动作,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互动教学法。
通过使用各种游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单元情境。
2.学唱歌曲《小白兔买萝卜》。
3.参与萝卜店售卖活动。
教学步骤:1.为学生简要介绍本单元的情境:小白兔到萝卜店买萝卜,和店员交流,然后回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
2.向学生演唱歌曲《小白兔买萝卜》,并教学歌曲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表情。
3.分组进行萝卜店售卖活动,其中一组扮演萝卜店员,另一组扮演顾客,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模拟出真实场景。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柳枝儿》。
2.角色扮演《柳枝儿》中的人物。
教学步骤:1.继续学唱歌曲《柳枝儿》,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柳枝儿和老师,另一组扮演小动物和其它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随着角色的不同,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观看影片《猴子上树》。
教案: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语言流畅。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尊重他人,注重礼貌。
3. 通过口语交际,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问候与介绍2. 表达需要和请求3. 表达感谢和道歉4. 做客与待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进行交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做到在交流中尊重他人,注重礼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与示范(1)问候与介绍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普通话进行问候与自我介绍,如:“你好,我叫XXX,我今年7岁了,我来自XXX。
”(2)表达需要和请求讲解并示范如何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如:“请问,我可以借你的铅笔用一下吗?”“老师,我想去洗手间。
”(3)表达感谢和道歉讲解并示范如何用普通话表达感谢和道歉,如:“谢谢你帮助我。
”“对不起,我弄坏了你的玩具。
”(4)做客与待客讲解并示范如何用普通话进行做客与待客的交流,如:“欢迎来到我们家。
”“请问,您需要喝点什么吗?”3. 学生练习与展示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4.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长协助,让学生在家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实际运用。
2. 学生准备一个小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一、备课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第六单元的语文知识,包括识字、词语搭配、句子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备课内容1. 识字通过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记忆词语的含义和读音。
可以通过拼读、朗读和联想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词语搭配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搭配用法。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填空或改错等活动,巩固词语搭配的知识点。
3. 句子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子翻译、句子改错等练习,让他们对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入。
4. 阅读能力提升通过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备课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本节课的内容。
2. 识字教学:逐个教授本节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3. 词语搭配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句子理解讲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讲解句子的意思和用法。
5. 阅读能力提升训练: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6. 课堂巩固: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7.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语文知识。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口头提问、书面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5影子教学目标1.会认“影、前”等11个字,会写“在、后”等4个字,认识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 学会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难点难点: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影、前”等11个字,会写“在、后”等4个字,认识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2.课内交流:出示课题,读课题,注意后鼻音和轻声的读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语: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样玩了踩影子的游戏,她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
(2)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2.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2:生字)yǐnɡ qián hòu zuǒ yòu hēi ɡǒu tā hǎo pénɡ影前后左右黑狗它好朋yǒu zài wǒ友在我指导正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左、在”,前鼻音“前”,后鼻音“影、朋”等。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3.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3)出示生字:在后我好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例如:(1)形象的方法识记。
第六单元测试卷(一)一、想一想,填一填。
1.从左边数起,圆柱是第()个,从右边数是第()个。
2.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长方体比正方体多()个。
3.把从右边数第5个图形圈起来。
二、数一数。
有()个。
有()个。
三、找出用相同积木搭起来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四、把能滚动的图形圈起来。
五、选一选。
1.在能站稳的下面画“”,站不稳的下面画“”。
2.摆对的画“√”,摆错的画“✕”。
六、数一数,填一填。
1.有()个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球。
圆柱比长方体多()个。
2.长方体()个正方体()个圆柱()个球()个第六单元测试卷(一)答案一、1.44 2.312 3.略二、98三、略四、提示:圈①④⑤⑦五、1.()() 2.(✕)(√)六、2125七、4122第六单元测试卷(二)一、圈一圈。
1.把圈出来。
2.把圈出来。
二、连一连。
三、下列左图是由右边哪两个图形拼成的?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四、用心涂一涂。
(给形状相的图形涂上相同的颜色)五、摆一摆,在摆法正确的右边的括号里画“√”。
1.先摆一个长方体,再在长方体的左边摆上一个正方体,在长方体的上面摆一个球。
2.先摆一个长方体,再在长方体的右边摆一个正方体,最后把圆柱摆在长方体的上面。
六、我会分。
(填序号)1.按颜色可以分为。
2.按形状可以分为。
七、数一数,填一填。
1.上图中一共有()个图形,其中有()个长方体,()个正方体。
2.从左边数第()个图形是球。
3.从右边数,第()个图形是圆柱,第()个图形也是圆柱。
八、数一数。
参考答案一、1.2.二、三、四、(涂色不唯一)五、1.2.六、1.①③⑤②④ 2.①③④②⑤七、1.731 2.1 3.25八、41246.认识图形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为了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材在编写中分两个活动进行介绍。
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一些直观立体物品的分类活动,引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这些名称来判断生活中直观物品的形状;在“我说你做”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学生搭积木的形式,巩固几何体的认识,同时在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
在直观认识阶段,不细致深入地研究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更不要求对形体的结构特点有规范的语言描述。
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的信息渠道主要是视觉和触觉。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几何体。
以积木为学具有三点好处:一是学生喜欢积木,有玩积木的体验,从而热情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是积木的形状比较规则,有利于学生正确感知几何体的形状,形成正确的表象。
三是玩积木符合直观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把感觉到的物体的整体形象保留在记忆里,一般不会向深入研究几何形体结构特征的方向展开。
例题和“想想做做”里的知识内容大致分成五步逐渐展开:呈现堆积木的游戏场景,吸引学生参与堆积木活动——学生感知积木的形状,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揭示各类积木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几何名称——辨别常见物体的几何形状,寻找生活中有关的物体——以加强形体表象为目的的分类统计活动,以及与几何形体有关的其他练习。
前两步安排在例题里,后两步安排在“想想做做”里。
1让学生玩积木,一边玩一边学数学。
例题创设堆积木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也来玩积木,一边堆积木,一边感知积木的形状。
玩积木的目的是了解每一块积木的形状,比一比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一样,想想按形状积木可以分成哪几类。
可见,积木是不可缺少的学具。
课前,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准备学具,发动学生把自己的积木带来课上使用。
如果收集积木实在有困难,也可以组织学生收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容器或物体来代替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