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风格简述

书法风格简述

书法风格简述
书法风格简述

书法风格简述

刘斌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是由表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发展到表意文字;汉字在漫长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逐渐形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书法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书法艺术时代风格;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质。

定义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它最初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的棍子叫风格。从此演变出另一种含义,即笔调或阐述思想的方式。再后来它的词义愈来愈大,超越了文学语言的范畴,进入到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里。大约在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人才开始把“风格”理解为今天的含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风格就是人。”“形式是我的精神的个性。”刘勰也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也就是说,书家的风格主要是他的思想性格,或者说是他在作品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即反映在作品的结构、语言(线条)等各种因素之中,又植根于作品内容。实际上,它是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

——作品的艺术风格。风格是艺术品特征在该作家以及其作品中一贯的倾向性表现的客观存在。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风格的形成

当我们欣赏书法艺术作品是,只要加以分析比较,就会觉得不同书家的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粗放的、有秀丽的、有宏伟的、有幽默的、有朴实清新的、有潇洒圆润的......总之,它们主题思想、艺术语言(线条)、旋律节奏、感情波澜等所表现出来的特色都是各具风格独树一帜。如:《宣示表》的自然、《兰亭序》的潇洒、《九成宫》的劲健、《郎官石记》的宽宏、《祭侄稿》的老成、《韭花帖》的险峭、《蜀素帖》的俊爽......可见其书法艺术风格迥然各异,独领风骚。书法家的创作个性,使他所创作的作品表现出独特性。而他的创作个性,又是在他的创作实践中逐渐体现和形成的。离开了创作实践,创作个性也就无从表现。如果书法家的独特个性在他的一系列的作品中得到反复地呈现,成为创作上相对稳定的特征时,就形成了书法家的一般书法艺术特色。而在书法艺术创作上达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的圆熟境界,是书法家在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书法家创作个性的形成,还与书法家的才能和表现艺术的方式密切相关。

影响书法风格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书法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反映。影响书法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上到帝王推崇艺术,下到落魄文人卖字糊口,都能对书法艺术风格的改变做出贡献。我们看似毫无关联的宗教,建筑等等,也会为书法艺术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书法作为一种国粹发展至今,都是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进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息。发展了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书体和艺术风格都大不相同,呈现出一种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质的总体态势,这些变化都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等等密切相关。种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书法在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格都有各自的特色。

清代著名书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意思就是提倡书画家创作的作品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审美的不同观念,会影响到当时的艺术发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书法。比如:唐代比较开放,所以书法风格以狂草最盛,张旭、怀素都是此类书法名家。宋代社会比较严谨,甚至保守,所以书法也相对谨严,如宋代的代表徽宗赵佶,就是比较规矩、严谨的瘦金体。

分类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它是异常丰富、多样的,宏观上,可以将其划分为群体风格和个体风格两大系统。书法艺术群体风格是一个集群整体地表现出来的一

种风格特征,更多的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它包括书体风格(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书法时代风格(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书法地域风格(中国南、北地域乃至南北区域内的不同区域)。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则是个体书者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用不同书体创作出来的具体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千姿百态,但不同之中又有种种相似性和相近性。风格所代表的最高抽象美学理念就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其次还有两者的结合——中和之美。

总结

总的来说,艺术风格应该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艺术风格愈鲜明影响愈大,对欣赏者吸引力就愈强,而且还会对艺术界的创作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类拔萃的书法家,还会成为书法家流派的开拓者和核心人物,如:王羲之、颜真卿、林散之等大书法家已经成为承前启后影响整个时期艺术的一代宗师。一个真正的书家,是要表达与再现自我的精神,给览者一个活生生的情感。艺术,作为文人的标志,它始终是直抒胸臆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慷慨的手段。

实践

追求独特的书法风格,是每位书法家努力奋斗的目标。作者临写中国传统行草书名家字帖,包括王羲之、王献之、黄庭坚、苏东坡、米芾、董其昌、祝允明、怀素、朱耷等人。用文字说明每个名家行草书书法风格,以书法作品展示每个名家行草书书法风格,文字和作品

互相参照、互相印证。从而展示中国书法行草书风格。充分把握和尊重书法规律,充实、完善和优化既有风格,努力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行草书书法作品见博客图片。

刘斌

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于甘肃白银市附录:

书法艺术风格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2书法艺术风格的历史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殷商至汉末三国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八分)、草书、行书、楷书、燕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

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楷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唐代唐代的书法理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的《书断》、《书仪》及张彦远的《法书要录》都被后人奉为准则,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是对晋、唐时期书法的追述与继承,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出现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等名家。书法理论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如:《墨池篇》、《书史》、《宣和书谱》、《翰墨志》、《广川书跋》、《法书考》、《翰林要决》等理论著作。给当时及后世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的文样和理论的指导。清明时期明代书法艺术基本上是继宋、元帖学书法而后加以发展。而今人论及清代书法时,每以"帖学"、"碑学"划分为前后两期,大致以嘉庆道光之际为分期点。也就是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帖学时期,之后为碑学时期。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当另当别论。不过,宋元之后,以二王书学为中心的所谓碑帖学时代,至今已转入最低潮,而学习汉魏以前的篆隶书法的作者,则逐渐增长,当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这时也是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