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功补偿概念

无功补偿概念

无功补偿概念
无功补偿概念

无功补偿概念:

无功功率补偿,简称无功补偿,在电子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无功补偿原理:

1.无功补偿的原理: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接在同一电路,当容性负荷释放能量时,感性负荷吸收能量,而感性负荷释放能量时,容性负荷吸收能量,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可从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中得到补偿,这就是无功补偿的原理。

2.有功功率: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单位:瓦(W)或千瓦(KW)

3.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决不是无用功率,它的用处很大。电动机需要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使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机械运动,电动机的转子磁场就是靠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建立的。变压器也同样需要无功功率,才能使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产生磁场,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因此,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就不会转动,变压器也不能变压,交流接触器不会吸合。单位:乏(var)或千乏(Kvar)

4.感性无功功率:电动机和变压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的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感性无功功率。单位(Kvar)5.容性无功功率:电容器在交流电网中接通时,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期的充电功率与下半周期的放电功率相等,而不消耗能量,这种充放电功率叫容性无功功率。单位(Kvar)

6.视在功率:纯电阻性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的,电压和电流的乘积为有功功率;但在感性或容性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有着相位差,所以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并不是负荷实际吸收的电功率,而是表面的数值,称为视在功率。单位(KVA)

7.无功功率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那么,这些用电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从发电机和高压输电线供给的无功功率,远远满足不了负荷的需要,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以保证用户对无功功率的需要,这样用电设备才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这就是电网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道理。

8.无功功率对供、用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

(2)降低输、变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3)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的增加。

(4)造成低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9.功率因数: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属于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电感性负载。电感性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间存在着一个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φ的余弦cosφ来表示。cosφ称为功率因数,又叫力率。功率因数是反映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合理使用状况、电能利用程度和用电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相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cosφ=P/S

式中cosφ——功率因数;

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S——视在功率,kVA;

U——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V;

I——用电设备的运行电流,A。

功率因数分为自然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和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1)自然功率因数:是指用电设备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的功率因数,或者说用电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用电设备的负荷性质,电阻性负荷(白炽灯、电阻炉)的功率因数较高,等于1,而电感性负荷(电动机、电焊机)的功率因数比较低,都小于1。

(2)瞬时功率因数:是指在某一瞬间由功率因数表读出的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是随着用电设备的类型、负荷的大小和电压的高低而时刻在变化。

(3)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功率因数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T

10.力率电费: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在电网高峰负荷时,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的标准为:高压用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用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为0.90以上,其它100KVA及以上的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为0.85以上;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为0.80以上。凡功率因数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会在其用户使用电费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对其加收一部分电费,这部分加收的电费称为力率电费。

11.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另一种是安装人工补偿装置。

市场调研:

智能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智能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如今,电力新技术不断涌现,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系统中,单相电力负荷转变复杂程度较高,并且存在各类非线性影响因素。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具有无功补偿、线损计量、电压合格率考核、谐波检测等功能,通过将其应用于电气工程,能够有效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因此,对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智能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标签:智能无功补偿;电气自动化;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已无法满足供电质量管理实际需要。对此,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能够有效提升电气工程运行稳定性。 1、智能无功补偿技术 电力系统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实现能量转化,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无法离开电功率。无功功率所占的比重較大,无形中会加大线路的损耗量。这时需要使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电能平衡,降低电压线上的输电消耗。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的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1)必须要满足电容器的使用条件,在电气系统设计和安装作业中要考虑到设计规范和实际施工之间的具体差异可以使用无功补偿设施,在满足电气系统需求的同时。将电容器和电气系统进行并联,保证系统稳定运作。(2)还需要满足变压器和电动机具有较高的设计性。在无工补偿技术的运作之下,要考虑到变压器和电动机的数目,改变传统电路设计的方式,更好地将无功补偿技术融入系统运作中,提高同步电机的调解攻略,全面提高系统的用电量,以此为基础降低线路的感抗。(3)遵循平衡性原则,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满足系统的定向,尤其是在低压电容器使用时,要做好低压无功负荷补偿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在应用时,它采用的是真空断路方式,在运作时操作简便,而且投入的运行成本的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如果使用在电闸上,不可避免会出现短暂的高压现象,为了在一定范围内确保电气系统稳定运作,需要工作人员加大重视,促进自动无功补偿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2、比较传统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以往电气运输作业中,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无功补偿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对已有的无功补偿技术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传统型和智能型这两种,低压无功设备采用单一信号和三相电气相结合的形式,在工作期间主要由电动机带动。传统补偿方式可以平衡用电不均的情况,但是传统补偿方式技术存在较大弊端,过补或欠补问题严重。为了弥补这个问题,电气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新技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Q/……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规范 2006-9-17发布 2006-9-17实施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使用条件 (1) 3.1 环境条件 (1) 3.2 运行条件 (1) 3.3 系统条件 (1) 4 技术要求 (1) 5 装置功能 (2) 6 试验 (2) 7 技术服务 (2) 8在卖方工厂的检验、监造 (3) 9包装、运输和贮存 (3)

前言 为规范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网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保证入网产品的先进、可靠、安全,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规程、标准等,结合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运行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东、陈学宇、马卫平、陈文义、谷明远、岳建国、杨万成、郑金鹏、任有学、宋庆秋、徐晓丰、孙静

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试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招标通用订货,是相关设备通用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DL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JB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3使用条件 3.1环境条件 3.1.1海拔高度:≤1000m 3.1.2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40℃ 最低温度:-40℃ 最大日温差: 25K 3.1.3最大风速: 35m/s 3.1.4最大覆冰厚度:10mm 3.1.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 ;日相对湿度平均值:≤95% 3.1.6日照强度:≤1.1kW/m2 3.1.7抗震能力:8度(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两种加速度同时作用。分析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3.1.8污秽等级:级 a)Ⅲ级 b)Ⅳ级 3.2运行条件 安装方式:户内/户外 3.3系统条件 3.3.1系统额定电压:0.4kV 3.3.2系统额定频率:50Hz 4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 4.1名称:配电监测与动态无功补偿箱 4.2外形尺寸:600(宽)×400(深)×600(高) 4.2.1地角尺寸:按深度方向打长孔320-340mm,ф14孔。 4.2.2柜体颜色:灰白色 4.3主要订货参数: 4.3.1输入电压:0.4kV(安装点电压) 4.3.2负荷特性:较重

SVG无功补偿装置

SVG无功补偿装置讲解说明 一、SVG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场合 凡是安装有低压变压器地方及大型用电设备旁边都应该配备无功补偿装置(这是国家电力部门的规定),特别是那些功率因数较低的工矿、企业、居民区必须安装。大型异步电机、变压器、电焊机、冲床、车床群、空压机、压力机、吊车、冶炼、轧钢、轧铝、大型交换机、电灌设备、电气机车等尤其需要。居民区除白炽灯照明外,空调、冷冻机等也都是无功功率不可忽视的耗用对象。农村用电状况比较恶劣,多数地区供电不足,电压波动很大,功率因数尤其低,加装补偿设备是改善供电状况、提高电能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二、SVG无功补偿装置与目前国内其他产品相比的优势 1、补偿方式:国内的无功补偿装置基本上是采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素一般在0.8-0.9左右。SVG采用的是电源模块进行无功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素一般在0.98以上,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电力技术,国内掌握这项技术的目前就我们一家; 2、补偿时间:国内的无功补偿装置完成一次补偿最快也要200毫秒的时间,SVG在5-20毫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次补偿。无功补偿需要在瞬时完成,如果补偿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该要无功的时候没有,不该要无功的时候反而来了的不良状况; 3、有级无极:国内的无功补偿装置基本上采用的是3—10级的有级补偿,每增减一级就是几十千法,不能实现精确的补偿。SVG可以从0.1千法开始进行无极补偿,完全实现了精确补偿; 4、谐波滤除:国内的无功补偿装置因为采用的是电容式,电容本身会放大谐波,所以根本不能滤除谐波,SVG不产生谐波更不会放大谐波,并且可以滤除50%以上的谐波; 5、使用寿命:国内的无功补偿装置一般采用接触器或可控硅控制,造成使用寿命较短,一般在三年左右,自身损耗大而且要经常进行维护。SVG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自身损耗极小且基本上不要维护。 三、为什么要使用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技术是一种很传统的电力技术,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电力水平的高

无功补偿控制器及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

无功补偿标准

CECS 32-1991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chm CECS S33-1991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附条文说明] .chm DL 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pdf DL 484-1992 静态零序补偿型电抗继电器技术条件.doc DL 5014-19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 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pdf DL/T 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pdf GB 11024-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pdf GB 15166.5-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pdf GB 3667-1997 交流电动机电容器.pdf GB 3983.1-1989 低电压并联电容器.pdf GB 3983.2-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pdf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pdf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 GB 6565-1987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开合电容器组试验.doc GB 6915-1986 高原电力电容器.pdf GB 6916-1986 湿热带电力电容器.doc GB 7675-1987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开合电容器组试验.pdf GB/T 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pdf GB/T 2900.16-1996 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pdf GB/T 4705-1992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doc GB/T 4787-1996 断路器电容器.pdf JB 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pdf JB 7115-1993 低压无功就地补偿装置.pdf JB/T 7111-1993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doc JB/T 7112-2000 集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doc JB/T 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doc JB/T 7115-1993 低压就地无功补偿装置.doc JB/T 7613-1994 电力电容器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doc JB/T 8168-1999 脉冲电容器及直流电容器.doc JB/T 8169-1999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doc JB/T 8596-1997 交流电动机起动用电解电容器.doc 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pdf JB/T 9663-1999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doc SD 205-1987 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pdf 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pdf SDJ 25-198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试行).doc ZBK 48003-1987 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doc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doc

无功补偿及低压补偿装置原理简介

无功补偿及低压补偿装置原理简介 一、一次电路 一次电路的构成如下图所示,包括隔离开关QS、10组熔断器FUI~FUIO、接触器KM1~KMIO、热继电器FRl~F'R10、补偿电容器CI~CIO.另外还有电流互感器TAa、TAh和TAc.避雷器BLI、BL2和BL3。其中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用于对电容器进行短路及过电流保护;接触器是对电容器进行手动或自动投入、切除的开关器件;电流互感器获取的电流信号用于测量无功补偿柜补偿电流的大小:避雷器用子吸收电容器投入、切除操作时可能产生的过电压,是一种额定电压为AC220V的低压避雷器。 二、二次控制电路 包括一个物理结构分为7层的转换开关2SA、无功补偿自动控制器(以下简称补偿控制器)等元器件。转换开关2SA用来手动控制投入或切除1~10路补偿电容器,并完成自动控制器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的接人或退出。补偿控制器可以根据功率因数的高低或无功功率r与用蠛的大小自动投入或切除电容器,并在系统电压较高时自动切除电容嚣。具体电路见下图。 转换开关2SA有一个操作手柄,出下图可见,该手柄有自动、零位和手动l~lo共12个挡位,每旋转30°即可转换一个挡位。 在每个挡位,会有桐应的转换开关触点接通.2SA共可转换13对触点,分别是(7)、(8)、(9)、(10)等等,一直到下部的(1)、(2)触点。为了标示出转换开关2SA在不同的挡位与各组触点之问的对应关系,与12个挡位相对应的有12条纵向虚线,虚线与每一组触点(略偏下、无形相交的位置,可能标注有圆点或不标注圆点。标注有圆点的,表示转换开关旋转至该档位时,圆点(略偏上)位

置的一组触点是接通的,否则该组触点星开路状态。例如,在触点(7)、(8)略偏下位置,手动1.手动IO挡位时均标注有圆点,表示这10个挡位时触点(7)、(8)均接通。而在手动l挡位,只在触点(7)、(8)和(1)、(2)位置标注有圆点,说明在该挡位这两组触点是接通的。 无功补偿屏如欲进入自动控制投切状态,需给补偿控制器接人进线柜或待补偿电路总进线处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的电流信号I^,B桐、C相电压信号,以及接触器线圈吸合所需的工作电源。具体接线见下图中补偿控制器接线端子图。 图中US1、US2端干连接的103、104号线即是B相、C相电压信号(转换开关2SA在自动挡位时,103号线经2SA的(3)、(4)触点、熔断器FU13、X12端子、隔离开关Qs,连接至B桐电源;104号线沿类似线路连接至C相电源);ISI、IS2端子连接的即是进线柜的电流信号(经由转换开关2SA转接).COM端连接的l 号线即是接触器线圈吸合所需的丁作电源(1号线经熔断器FU11、XI1端子、隔离开关Qs,连接至A桐电源)。B相、C桐电压信号及A相电流信号在补偿控制器内部经过微处理器运算判断后,计算出功率因数的高低、无功功率的大小,一方面经过LED显示器显示功率因数值,同时发送电容器投切指令,例如补偿控制器发出投入电容器CI的指令时,其接线端子中的1号端子经内部继电器触点与COM端(1号线.A相电源)连通,该端子经3号线连接至接触器KMI线圈的左端,线圈的右端经热继电器FR1的保护触点接至2号线.即电源零线N。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后,主触点闭合.将电容器CI投入,实现无功补偿。此同时.KMI的辅助触点闭合,接通指示灯HL1,指示第一路电容器已经投入.如果无功功率数值较大,补偿控制器则控制各路电容器依次投入,直到功率因数补偿到接近于1。每一路电容器投入时的时间间隔是可调的,通常将其调整为几秒至儿十秒之间。补偿控制器遵

xyJKFG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您的位置:首页>> 产品展示>> 详细介绍 产品编号:71014133516 产品名称:xyJKFG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 规格:台 产品备注:xyJKG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 产品类别:低压产品 产品说明 xyJKFG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成都星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您选择了我们的产品! 使用之前请仔细阅读并妥善保管本说明书 目录 一简述1 二技术指标1 三型号说明2 四面板功能及显示说明2 五操作说明3 六接线说明7 七调试说明9 八安装说明9 九产品目录10 注意事项10 一简述 xyJK系列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是将人工智能成功运用于低压配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其控制功能的完备,使补偿效果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当控制物理量为无功功率(Q)时能兼顾功率因数,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控制器的缺陷,在运行中既能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能兼顾补偿效果,将补偿装置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线路在重负荷时,如果cosφ已达到 0.99(滞后),只要再投一组电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当线路无电流互感器时,控制物理量转为电压(U),此时

能根据当地的电压高低自动调节电压。 二技术指标 2.1 产品引用标准 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DL/T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JB/T9663-1999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2.2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工作时-25℃~70℃;极限、运输、储存时-40℃~80℃ ?相对湿度:40℃时20%~90%;50℃时90% ?大气压力:79.5 kPa~106.0kPa(海拔2500m及以下)2.3 电源工作电压:220V±20%;频率50Hz±5%;正弦波形总畸变率≤5% 2.4 电压输入模拟量:380V(三相均衡补偿) 2.5 测量精度 ?电压模拟量(80%~120%额定值):0.5级 ?电流模拟量(20%~100%额定值):0.5级 ?相位角ф在-30°~+60°时,功率:2级;功率因数:1.5级 2.6 补偿方式及投切方式 ?补偿方式:共补型(三相均衡补偿) ?投切方式:循环投切 2.7 浏览实时运行参数 ?共补型:电压Uac (V);电流Ib (A);功率P (10kW);Q (kvar);功率因数PF 2.8 控制对象及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控制对象为无功功率时,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投入门限1 ~ 999kvar 切除门限:1 ~ 999kvar ?控制对象为电压时,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共补型:电压投入320 V ~400V、切除门限380 V ~456V ?过压保护值共补型:380 V~460V; ?欠压保护值共补型:240 V~380V; ?动作延时时间1 s~150s ?电流变比1(5:5) ~999(4995:5) ?电容容量:0~99kvar;当容量为0时,表示此路未接电容 ?动作误差:<±20%;动作回差:6 V~12V ?控制器灵敏度:K≤0.1A ?过电压保护分断总时限不大于60s;切投动作时间间隔不小于120s 2.9 输出触点容量 12V或~220V。能适合复合开关、接触器、电子开关等不同投切元件 2.10 采样方式 ?共补型交流采样:采集一线电压(Uac)与一相电流(Ib)

无功补偿装置几种常见类型比较

无功补偿装置几种常见类型比较 常见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四种: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相控式(T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 动态无功发生器。 ① 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调压式动态补偿装置原理是:在普通的电容器组前面增加一台电压调节器,利用电压调节器来改变电容器端部输出电压。根据 Q=2πfCU2改变电容器端电压来调节无功输出,从而改变无功输出容量来调节系统功率因数,目前生产的装置大多可分九级输出。该装置为分级补偿方式,容易产生过补、欠补。由于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开关为机械动作过程,响应时间慢(约3~4s),虽能及时跟踪系统无功变化和电压闪变,但跟踪和补偿效果稍差。但比常规的电容器组的补偿效果要好的多;在调压过程中,电容器频繁充、放电,极大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由于有载调压变压器的阻抗,使得滤波效果差。虽然价格便宜, 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一般年损耗在0.2%以下。 ② 磁控式(M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原理是:在普通的电容器组上并联一套磁控电抗器。磁控电抗器采用直流助磁原理,利用附加直流励磁磁化铁心,改变铁心磁导率,实现电抗值的连续可调,从而调节电抗器的输出容量,利用电抗器的容量和电容器的容量相互抵消,可实现无功功率的柔性补偿。 能够实现快速平滑调节,响应时间为100-300ms,补偿效果满足风场工况要求。

磁控电抗器采用低压晶闸管控制,其端电压仅为系统电压的1%~2%,无需串、并联,不容易被击穿,安全可靠。设备自身谐波含量少,不会对系统产生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小,安装布置方便。装置投运后功率因数可达0.95以上,可消除电压波动及闪变,三相平衡符合国际标准。免维护,损耗较小,年损耗一般在0.8%左右。 ③相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CR) 相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CR)原理是:在普通的电容器组上并联一套相控电抗器(相控电抗器一般由可控硅、平衡电抗器、控制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备组成)。相控式原理的可控电抗器的调节原理见下图 所示。 通过对可控硅导通时间进行控制,控制角(相位角)为α,电流基波分量随控制角α的增大而减小,控制角α可在0°~90°范围内变化。控制角α的变化,会导致流过相控电抗器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抗器输出的感性无功的容量。 普通的电容器组提供固定的容性无功,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相抵消,从而实现总的输出无功的连续可调。 i 相控式原理图 优点: 响应速度快,≤40ms。适合于冶金行业。 一般年损耗在0.5%以下。缺点:晶闸管要长期运行在高电压和大电流工况下,容易被

无功补偿及电能计算

北极星主页 | 旧版 | 电力运营 | 电信运营 | 工业控制 | 电子技术 | 仪器仪表 | 大学院校 | 科研院所 | 协会学会新闻中心| 技术天地| 企业搜索| 产品中心| 商务信息| 人才招聘| 期刊媒体| 行业展会| 热点专题| 论坛| 博客| 高级搜索 帐号 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企业免费注册 能源工程 ENERGY ENGINEERING 2003年第1卷第1期 工矿企业无功补偿技术及其管理要求 方云翔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 313000)

摘要:分析了工矿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无功补偿方式的确定及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管理;工矿企业 1 前言 供电部门在向用电单位(以下简称用户)输送的三相交流功率中,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部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光能等那一部分功率叫有功功率,用户应按期向供电部门交纳所用有功电度的电费;无功功率为建立磁场而存在并未做功,所以供电部门不能向用户收取无功电度电费,但无功功率在输变电过程中要造成大量线路损耗和电压损失,占用输变电设备的容量,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因此,供电部门对输送给用户的无功功率实行限制,制订了功率因数标准,采用经济手段———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对用户进行考核。用户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正值,用户除了交纳正常电费之外,还要增加支付调整电费(功率因数罚款);用户功率因数高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负值,用户可以从正常电费中减去调整电费(功率因数奖励)。 用电设备如变压器、交流电动机、荧光灯电感式镇流器等均是电感性负荷,绝大多数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都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无功补偿来提高功率因数。安装移相电力电容器是广大用户无功补偿的首选方案。 2 无功补偿的经济意义 2.1 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利用率 有功功率

无功补偿设备主要分类简介

无功补偿设备主要分类简介 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无功补偿设备也是输配电网必备的重要设备。无功补偿设备大致可分为三类:调相机、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静止无功发生装置(Static Var Generator,SVG)。 调相机或称同步调相机、同步补偿机是较早出现的一类无功补偿设备。调相机实际是一台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利用同步电动机在不同励磁电流下的发出或吸收无功电流的能力起到无功补偿作用。当正常励磁时,调相机的电枢电流接近于零;过励磁时,调相机向电网发出无功电流;欠励磁时,调相机从电网中吸收无功电流。因此,调相机经常运行在过励状态,励磁电流较大,损耗也比较大,发热比较严重。为方便运行起见,调相机一般与发电厂中的同步发电机组或负荷端的异步电动机组安装在一起,容量较大的调相机还需要采用氢气冷却。以上缺点均大大限制了调相机的应用范围,目前除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终端作动态无功支持外,已很少使用。 SVC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无功补偿设备。单就字面而言,SVC中的“Static”即静止,是相对于调相机的旋转而言,因此除调相机和SVG之外,凡是用电感或电容进行无功补偿的装置均可称作SVC。按国际大电网会议的定义,SVC可分为以下7类:机械投切电容器(MSC)、机械投切电抗器(MSR)、自饱和电抗器(SR)、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晶闸管投切电抗器(TSR)、自换向或电网换向转换器(SCC/LCC)。实际上以上7类仍未能涵盖全部SVC设备,例如MCR(Magnetic Control Reactor)——磁阀式可控电抗器设备以及由以上两类或几类技术混合构成的设备。一般认为应慎重使用SVC这一名词,因为其所能指代的范围过于宽泛。 在种类繁多的SVC设备中,一般可按控制/投切设备的种类分为机械投切型及电力电子型两大类,通常所称的SVC设备也是指这两类。前者一般包括机械投切电容器(MSC)、机械投切电抗器(MSR)等,共同特点是采用机械投切开关如接触器、遥控断路器等作为投切设备,其优点是鲁棒性较好、不易受谐波干扰等,缺点则是响应时间长、一般只能分级投入不易实现动态无级补偿等。后者一般包括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晶闸管投切电

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

一简述 xyJK系列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是将人工智能成功运用于低压配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其控制功能的完备,使补偿效果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当控制物理量为无功功率(Q)时能兼顾功率因数,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控制器的缺陷,在运行中既能保证线路系统温度、无震荡现象出现,又能兼顾补偿效果,将补偿装置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线路在重负荷时,如果cosφ已达到0.99(滞后),只要再投入一组电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回再投入一组电容。当线路无电流互感器时,控制物理量转为电压(U),此时根据当地的电压高低自动调节电压。 二技术指标 2.1 产品引用标准 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DL/T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JB/T9663-1999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2.2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工作时-25℃~70℃;极限、运输、储存时-40℃~80℃ 相对湿度:40℃时20%~90%;50℃时90% 大气压力:79.5kPa~106.0kPa(海拔2500m及以下) 2.3电源工作电压:220V±20%;频率:50Hz±5%:正弦波形总畸变率《5%2.4电压输入模拟量:220V(混合补偿)或380V(三相均衡补偿) 2.5测量精度 电压模拟量(80%~120%额定值):0.5级 电流模拟量(20%~100%额定值):0.5级 相位角φ在-30℃~+60℃时,功率:2级;功率因数:1.5级 2.6补偿方式及透切方式 补偿方式:共补型(三相均衡补偿) 混合补偿(三相分相补偿与三相均衡补偿相结合)透切方式:循环投切 2.7浏览实时运行参数 共补型:电压Uac(V);电流Ib(A);功率P(10kW);Q(kvar);功率因数PF 混合补偿:三相电压Ua、Ub、Uc(V);三相电流Ia、Ib、Ic(A);三相功率Qa、Qb、Qc(kvar);总的有功P(10kW);功率因数PF 2.8控制对象及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控制对象为无功功率时,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投入门限:1~999 kvar 切除门限:1~999 kvar 控制对象为电压时,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共补型:电压投入320V~400V、切除门限:380V~465V 混合补偿型:电压投入180V~230V、切除门限:220V~264V 过压保护值共补型:380V~460V;混合补偿型:220V~264V 欠压保护值共补型:240V~380V;混合补偿型:140V~220V

如何选择无功补偿装置

如何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 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 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入期间,此时电网可能已是容性负载即过补偿了,控制器则控制电容器组逐一切除,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导致系统崩溃。是否能形成振荡与负载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这个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定,要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补偿效果。 2. 瞬时投切方式 瞬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动态"补偿方式,应该说它是半导体电力器件与数字技术综合的技术结晶,实际就是一套快速随动系统,控制器一般能在半个周波至1个周波内完成采样、计算,在2个周期到来时,控制器已经发出控制信号了。通过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投切电容器组大约20-30毫秒内就完成一个全部动作,这种控制方式是机械动作的接触器类无法实现的。动态补偿方式作为新一代的补偿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很多开关行业厂都试图生产、制造这类装置且有的生产厂已经生产出很不错的装置。当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从性能上、

低压无功补偿回路保护熔断器选择

低压无功补偿回路保护熔断器选择 低压无功补偿柜中补偿回路的熔断器作用,是为了保证整个回路安全可靠的运行,以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那么电容器(和串联电抗器)作为补偿回路的核心元件,熔断器对它提供可靠的保护性能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现行相关标准里对补偿回路保护熔断器的选择没有特别详细的要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大家的选择也不尽一致,有时差别甚至相当悬殊。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负载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补偿回路熔断器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要视低压无功补偿的具体类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选择。 下面我们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低压无功补偿类型两方面来分析如何合理正确的选择补偿回路的熔断器。 一、相关的国家标准 1、在低压并联电容器标准GB/T12747.1-2004中,对有关电容器最大电流和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说明如下: 21 最大允许电流 电容器单元应适用于在线路电流方均根值为1.3倍该单元在额定正弦电压和额定频率下产

生的电流下连续运行,过渡过程除外。考虑到电容偏差,最大电容可达1.10CN,故其最大电流可达1.43IN。 这些过电流因素是考虑到谐波、过电流和电压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 33 过电流 电容器决不可在电流超过第21章中规定的最大值下运行。 34 开关、保护装置及连接件 开关、保护装置及连接件均应设计成能连续承受在额定频率和方均根值等于额定电压的正弦电压下得到的电流的1.3倍的电流。因为电容器的电容可能为额定值的 1.10倍,故这一电流最大值为 1.3×1.10倍额定电流,即为1.43IN 2、在中低压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标准GB7251中,有关电容保护熔断器的选择要求如下: 5.3.5 b) 熔断器额定工作电流(方均根值)应按2~3倍单组电容器额定电流选取。 3、在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中,有关电容保护熔断器是这样要求的: 5.4 熔断器 5.4.2 用于单台电容器保护的外熔断器的熔丝额

无功补偿方案.

济宁聚能光伏石墨材料有限公司35kV动态无功补偿装置(MCR+FC) 技 术 标 书

武汉国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九月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备技术规范书 1 设备总机要求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适用于济宁聚能光伏石墨材料有限公司35kV动态无 功补偿装置,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 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规范书的优质产品。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 较高标准执行。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 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应用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 2.1标准和规范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但不仅限于下列标准的要求,所有设备都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或法规的最新版本或其修正本的要求,除非另有特别外,合同期内有效的任何修正和补充都应包括在内。 DL/T672-1999《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GB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1207-1997《电压互感器》 SD 325-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SD205-1987 《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 DL442-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GB50227-95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311.2~311.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11 024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 GB11025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 ZBK48003《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3983.2-89《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JB7111-97《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DL/T604-1996《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定货技术条件》 GB3983.2《高压并联电容器》 GB5316《串联电抗器》 GB1985-89《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JB 5346-1998《串联电抗器》 DL/T 462-1992《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T653-1998《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JB/T 3840-1985《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高压熔断器》 DL/T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GB/T 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 11024.1-2001《放电器》 GB2900 《电工名词术语》

变频 无功补偿 简介

变频器的应用 变频器即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可控的交流电,从而对交流电进行频率进行控制的装置。 基本上用到电机的行业都是可以使用变频器。一个是工艺要求,很多地方需要电机转速比工频时快些或者慢些。另一个是节能效果显著,电机消耗功率与电机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你可以计算下,即使只降低几个频率也是可以省很多电的,尤其大电机。还有就是控制方便,可以远程调节电机的转速。 变频改造既是从电源点介入变频器,经变频器控制后向电机提供电源。一般来说变频器本身有无功补偿的电容,因此功率因数较高,不用做无功补偿。但由于变频器也是属于整流类产品因此谐波含量较高,一般需要滤波,可以用电容加电抗的方式去滤波,但要找专业的厂家,注意整套系统的容性无功,防止过补偿。 一般高中低压变频器是根据输入电压来区分的,600V~~~3KV 是中压,6KV以上就是高压了,600V以下的就是低压,中压的变频器相对比较少。 所需材料: 1、实施变频改造设备名细表(型号、功率等); 2、现有变频改造的运行数据(改造前后); 3、实施变频改造设备运行状况(运行负荷、阀门调节方式等); 4、生产工艺及用能状况; 5、计量器具配备情况。

无功补偿 交流电在通过纯电阻的时候,电能都转成了热能,而在通过纯容性或者纯感性负载的时候,并不做功.也就是说没有消耗电能,即为无功功率.当然实际负载,不可能为纯容性负载或者纯感性负载,一般都是混合性负载,这样电流在通过它们的时候,就有部分电能不做功,就是无功功率,此时的功率因数小于1,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就要进行无功补偿。 一般情况下冶金行业(电弧炉)等耗电量大,无功消耗大的工业企业,供电公司在给其供电之前将会对该企业的功率因数进行测定,达到供电要求后才会给其供电。 我们在无功补偿项目上建议企业在负荷端进行无功补偿,这将有力于降低企业内部电网的功率损耗。如果尽在电源点(厂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无功补偿可以达到供电公司对功率因数的要求,但企业内部电网的功率因数将得不到提高。 目前铁合金行业的升级改造(升级到12500A KV 以上)必须进行无功补偿原因:电炉容量提升,生产能力提升的同时,无功容量也在相应提升,用电量也将大大增加,如果不进行无功补偿,功率因数将下降,这将导致电网供电功率因数降低,增加电网输电损耗,所以电网公司要求必须进行无功补偿改造。 所需材料: 1、主要用能设备名细表(铭牌参数); 2、目前功率因数;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的作用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是一种通过建立电磁场的方式,保障电网稳定运作的技术,该项技术在现代电能消耗、负荷巨大的条件下十分重要,起到维持电网损耗与电力用户电价缴费平衡、合理的作用。但面对现代庞大的电网布局,依靠低压无功补偿设备来开展无功补偿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限制,导致无功补偿技术应用效果不佳,这一条件下如果借助智能技术系统将区域内所有电网线路全部集成,再进行统一无功补偿管理,就可以避免传统设备下的种种问题,因此对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具有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基本概念与应用重要性 1.1基本概念。在电力自动化运作当中,其供电设备的电感、电容等原件会生成电磁场,受磁场影响就会导致电力系统中出现无功。无功的存在会电路内形成电流,这种电流无法产生实际效果,但也会占用供电系统资源,使得供电系统负荷压力增大,影响到系统运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一条件下,通过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供电系统管理端设置智能技术系统,同时在电容、电感元件之间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即可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无功补偿管理,原理上首先利用智能技术系统来判断电力系统当前是否需要无功补偿、设定补偿参数,其次控制无功补偿设备发出反向电流来抵消无功电流。由此可见,智能无功补偿技术的核心功能在于抵消无功电流,相应起到平衡供电电流、降低供电系统负荷压力、减小电力设备工作损耗等作用。1.2应用重要性。在功能上,智能无功补偿技术与传统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类似,两者均

通过抵消无功电流来发挥能效,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传统低压无功补偿设备不再适用,与智能无功补偿技术相比存在性能上的差距,其中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三类。1.2.1性能差距表现一。根据以往电力自动化运作中的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应用表现可知,该设备主要利用单一信号、三相电容器发出低压电流来实现无功补偿,这种补偿方式在早期电动机负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这种补偿方式的补偿额是固定的,因此面对现代电力用户负荷的差异化表现,传统设备经常会出现过补、欠补的现象,这种表现代表传统设备存在补偿精确性不足的缺陷。反之通过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因为智能逻辑的精确分析功能,可以依照实际需求来设定补偿额或参数,所以对比之下智能无功补偿技术的性能更具优势。1.2.2性能差距表现二。传统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在运作中存在开闭需求,即无需进行无功补偿时需要关闭,相应需要无功补偿时则开启,这一条件下因为传统设备的开闭控制器一般为交流接触器,所以受该控制器的运作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文/卢芳芳(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浙江省金华市321017)性能影响,传统设备的低压补偿电流传播速度会变得很慢,难以第一时间实现无功补偿。同时,补偿电流传播速度缓慢会在投切过程中对电网带来较大的磨损,直接影响电网电路的使用寿命。而在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应用中,一般采用智能真空开关与复合开关来管理装置的开闭状态,由此就解决了传统设备补偿电流传播速度慢的问题。1.2.3性能差距表现三。传统低压无功补偿设备所提供的补偿电流具有固定、单一的特征,面对现代电网负载超负荷状态

浅谈无功补偿原理及无功补偿率

浅谈无功补偿原理及无功补偿率 无功补偿原理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 简介编辑 无功补偿原理 当电网电压的波形为正弦波,且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电阻性电气设备如白炽灯、电热器等从电网上获得的功率P等于电压U和电流I的乘积,即:P=U×I。 电感性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由于在运行时需要建立磁场,此时所消耗的能量不能转化为有功功率,故被称为无功功率Q。此时电流滞后电压一个角度φ。在选择变配电设备时所根据的是视在功率S,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矢量和:  无功功率为: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为功率因数: cosf=P/S 无功功率的传输加重了电网负荷,使电网损耗增加,系统电压下降。故需对其进行就近和就地补偿。并联电容器可补偿或平衡电气设备的感性无功功率。当容性无功功率QC等于感性无功功率QL时,电网只传输有功功率P。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低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85以上。 如果选择电容器功率为Qc,则功率因数为: cosφ= P/ (P2 + (QL-Qc)2)1/2 在实际工程中首先应根据负荷情况和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补偿后所需达到的功率因数值,然后再计算电容器的安装容量: Qc = P(tanf1 - tanf2)=P〔(1/cos2f1-1)1/2-(1/cos2f2-1)1/2〕 式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