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

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3)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是将案主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该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系统的认识论。

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里平衡的手段。

人格有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总想冲破一切障碍获得满足,从而获得生存空间,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超我是社会化的我,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对本我有制约作用。自我则在本我、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调和内部本能和外部现实环境以满足需要。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这三部分的平衡。

自我强度指永远处于改变中的一种应付挫折、控制冲动、合理使用自我防卫机制的能力。

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1.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针对问题—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外部环境问题。3.目标—理解和改变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即直接介入和简介介入并举。4.案主角色—案主如同病人,处于被动位置。5.工作者角色—研究、诊断和治疗者。

(4)行为治疗模式

行为治疗模式的个案工作的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四种学习形态:1.反应学习—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意识控制的,不是学习获得的;条件反射是学习形态。2.操作学习—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者操作条件,相应的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斯金纳认为改变了条件即改变了结果,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4.认知学习—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

技巧与过程:1.技巧—正强化(奖赏)、负强化(惩罚)、角色扮演、榜样。2.过程—建立关系,评估问题,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让案主进行角色扮演,布置作业,评估。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框架: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适应问题—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

3.目标—小而具体,可测量以便评估

4.案主角色—测量行为的基础、频率、强度、周期及其中环境,写日记记录行为。

5.工作者角色—直接积极的教育帮助者。

(5)叙事治疗模式

叙事治疗模式是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话、解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有动力。

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后现代主义—认为所谓真理的是生活于特定情境中的人们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正是这种建构的工具和结果;社会建构主义—是该模式的哲学基础,认为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是人们借着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模式的特点:能让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人如何赋予过去意义就表示人将以如何的态度面对未来,一旦从充满问题的故事中解脱出来,人将以更客观有力的方

式处理他们的问题。

治疗过程:1)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2)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3)探讨问题是怎么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4)发掘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5)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案主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6)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7)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在过程中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使案主确信自己并不是问题的本身。

技巧:1)问话---在互动的间歇提问,以引导出案主自己真正想拥有的经验。2)解构式问话---鼓励案主从不同角度定位故事以扩大案主的视野去发现问题。3)开启空间的问话---构建独特的结果。4)发展故事的问话---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引导故事的重写。5)意义性问话---鼓励案主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较佳方向和新故事的涵义。6)故事的建构7)回响与强化。

二、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与1959年指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的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其功能有影响个人发生转变、社会控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再社会化这四个方面。小组一般有六个基本特性: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成员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有认同感,成员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的主要理论来源是社会学、心理学、系统理论,社会学---1.心理学理论是在小组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理论,运用在工作中时以个人的工作为焦点,其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或许是儿童期某些需要未得到满足,抑或是经历了的心理创伤。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手法处理冲突。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2.学习理论,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行为。主要方法有三种: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强化条件反射理论—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是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学习的。3.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帕森斯认为小组是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

主要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该模式特点为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治疗模式—以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关注的是各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互动模式—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关注小组成员和小组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该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除了以上模式以外,还有相关的小组工作模式,有过程模式,行为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小组中心模式。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属期阶段:小组的开始阶段,小组成员初进小组,心理状态是观察和探求身外环境,对他人既接近又回避的保持着戒备,处于矛盾的困境。工作者的鼓励促进他们考察、改善外部条件,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

第二阶段—权力和控制期:成员慢慢熟悉环境后,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从而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

第三阶段—亲密期:小组的成员对小组的投入增强,关心其他成员,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的经验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额目标。

第四阶段—分辨期: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对小组有较高认同,成员们更加联合、客观、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第五阶段—分离期:小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业性的需要。

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原则: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化。2.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3.真诚的接纳每一个人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5.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6.适当的修正小组过程。7.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11.明智的运用制约。12.有区别的运用工作方案。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

技巧:

一般性技巧---建立关系的技巧,观察的技巧,组织和介入的技巧,领导的技巧,沟通的技巧,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注意语言的选择,提供合作性的目标,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

组织会议的技巧—形成良好的开始,把握讨论的进程,做好总结,完善结尾

小组工作者在会议中的角色是示范者,促进者,调解人和支持者。

三、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

社会计划模式:该模式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行动模式:该模式在西方的社区中常见,特别适用于情况复杂,社会矛盾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的形式,求的公正解决问题。

3社区工作的技巧

分析技巧——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社区观察,街头访问,家庭访问,文献分析,访问社区领带,社区调查。

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初步接触技巧,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社区关系联络并建立形象,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动员及组织技巧:动员群众,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谈判等)

活动程序设计技巧: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调动资源,评估指标。

行政管理技巧:文件资料处理,财务处理,计划、评估工作。

4我国的社区工作

我国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题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可分为救助性福利服务,社区事务性服务和市场化营利性服务。

四、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功能: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2社会行政的内容

社会行政包括社会服务计划,社会服务组织,督导与激励,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评估与报告。

1)社会服务计划是指预先对社会服务的提供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计划,其提供的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它直接涉及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考虑与其相关联的各类社会影响因素和问题,并对具体的服务过程进行计划,其中编制预算是一项重要任务,编制预算包括科目预算,成果预算和方案预算。2)社会服务组织也称社会工作机构,其结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矩阵型等,其中直线型和矩阵型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完成社会服务的任务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社会工作

人员,招聘、录用合格成员并构建合理的工作团队是社会行政人员的任务。

3)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的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是一个渗透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活动,它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和社会工作任务的完成。督导有指示型督导、指导型督导和支持型督导,分别适用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工作人员。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4)协调时使服务系统各部分之间、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达到目标的活动。以协调活动的设计划分可分为程序性协调和工作性协调;控制包括对机构工作进程的控制和对机构冲突的控制,前者是指依照某种计划对相关部门、成员的工作进度和效果进行的综合控制,后者是指对机构的不同成员或不同部门由于工作或兴趣等因素发生的冲突进行控制。

3社会服务评估

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是对整个机构的运行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评价,是将现状或结果同计划相比较,从而判定机构功能状况的活动。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了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成绩和改善不足以更好的推进机构工作;向社会服务的支持机构作出交代;还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评估并促使政策的修订,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

评估的内容: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服务的工作进度,服务效果,服务活动与工作计划的偏离情况等。

类型:方案/投入/过程/结果/效率评估

方法:主要采取社会调查方法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法有广泛的实用性,该方法计算服务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换算成可比较的量以作出分析评估,是有效的评估方式。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1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取自某个总体样本那里系统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阶段包括以下方面:

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课题通常产生于对社会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课题首先必须是可以运用社会学及相关科学的研究手段来解决的,必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提出以后,还要对其加以论证,课题的论证主要说明其意义、价值、可行性的问题。课题的确定还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性质。

2.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内容或对象,并对研究对象的层次加以把握以确定研究单位,,根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式。

3.组织安排。

资料收集阶段是第二阶段

最后则是资料汇总后的资料分析阶段

2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具有三类重要形式,即存在状态、主观倾向、实际行为。

存在状态是一些客观指标,通过它们可以描述研究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对象的状态包含个人年龄、身高、职业、文化程度等,组织状态则有组织结构、人员规模等;主观倾向包括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等内在的因素,因此常需要研究设计中的中介概念、变量来测量;实际行为是一种外显变量,研究者一般可以直接观测到。

研究的单位——指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确定研究单位对于研究十分重要,因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单位的特征汇总起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研究单位层次上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类型的研究单位,因而一项研究常需要保持研究单位的一致性,并要求擦用与研究过程相同的研究单位来做研究结论。研究单位的层次可以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及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结构。研究单位是研究者经验观察对象的层次。在研究设计中。它对定量研究来说很大程度影响着抽样方案和调查方案的制定,对定性研究来说也是观察目标的选择。

二、测量

1测量的水平

测量是对变量的测量,所谓变量是对研究单位的属性、特征概念化和具体化,从测量值的定量化程度来看,可将变量分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四个层次水平。

定类测量:是对定类变量的测量,他是测量尺度中最低的一种,常用来对定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测量。其包括记号和类属两种。记号为识别标志;类属为对变量的不同状态的度量。对定类测量的数值的计算只能是计算每一类别出现的频率或百分比。

次序测量:是对能够依操作定义而明确排列大小、等级、高低、先后等次序的变量所进行的测量。其程序有多种,等级顺序,配对比较法,恒常刺激法和连续性类别法。

定距测量:其除了有定类和次序测量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尺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特征在数量上的间距。定比测量:是测量中最高的层次,除了前面三种的特征以外,还有可以计算两个观测点之间的比值。定比测量课进行类别差测量,次序差测量,两个观测点之间的间距差测量及比值测量。

在选择测量水平时,应注意定类或定序测量这种类似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能出现的偏差;选择测量尺度要结合课题要求与研究条件;收集更多更精准的信息用简单的方法运算是利于今后补充分析时必要的策略;选择何种尺度取决去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2概念的操作化

变量相对经验层次的测量而言,还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定义或界限,要对概念进行测量,就需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可操作定义。操作定义就是通过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对变量的测量办法,可以使一些陈述变量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也便于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有利于比较彼此的结果。确定操作定义的前提是厘清概念的抽象定义,然后就要注意把握分寸,既不能遗漏抽象定义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又不能使各操作定义之间彼此具有互斥性,尽量避免操作定义之间出现交叉。

3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指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的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信度可以看作是系统性变异在测量到的总变异中所占的比例。X=T+O+B+E ,测量变量的值x,t为真实值,o为其他变量的影响值,b为系统偏差,e为随机误差

信度的检验方式:1)重复测量:就相同变量用相同题器对同一群被调查对象前后测量两。2)对分测量:对同一概念设计A,B两组一一对应的测量题目、按题目的巍峨单双分成两半计分,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群调查对象进行测量,再根据各个人的这两个部分的总分,计算器相关系数就得到对分测量的信度,又称折半信度。3)复本测量:对相同的测量变量,设计两份类似的题器,并分别放在A B 两份问卷中,A用作原本,B作为副本。在调查中,让被调查者同时接受A B 两种方式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4)主观评分法:要检查评分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同一组评分的相同系数。

影响信度的因素:1)被调查者2)调查员3)测量内容4)测量环境和时间

效度

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上性质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成都市应尽可能重合。

效度计算

从上述的测量分变量的观点来看,效度就是在测量得分的总变量中,有所要测量的特质所造成的变异量多

站的百分比,

效度的检验方式----1)评价内涵效度:测量指标同我们所研究的概念内涵的相符程度,判定指标是否反映了概念的基本内容。2)确立效度标准:是被假设或被定义为有效的测量标准,他是已经使用过的、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被一致判定为具有较高内涵效度的概念指标。3)测定结构效度概念内涵还表现在概念之间的关系上。考察结构效度是要了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否符合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4)内在效度于外在效度:测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对具体的调查对象所做的观测。如果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对上述三种效度(内涵效度、准则效度、结构效度)的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一研究具有内在效度,他的资料和结论可以有效的解答所研究的问题。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低信度有可能很高4)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三、抽样

1.所谓抽样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然后根据样本中所

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计和推断的过程。

2.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他充分考虑等概率的原则,可以避免抽样过

程中的人为影响,可以对样本误差加以控制,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概率抽样包括简单概率抽样、系统概率抽样、分层概率抽样、整体概率抽样、多段抽样的具体方法。

3.非概率抽样,主要是按照抽取样本的方便性、主观判断、主观意愿来选取研究对象,与概率抽样相比,

其最大的区别是无法保证抽取样本的等概率性,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差样本误差无法控制和估计。但是,许多情况下,非概率性抽样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一些探索性研究中,人们也常常采用他。从抽样的方式看,非概率性抽样又可分为偶遇抽样、主观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四、定量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突出特点:1)问卷调查是一种典型的定量研究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得丰富的量化资料,可以说问卷调查就是通过对这些量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研究结论的一种手段。2)问卷调查主要是按照特点设计的问卷,程式化的程序和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收集研究资料的,应此,标准化是问卷调查的一个明显特点。3)问卷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问卷访谈资料来推断研究主题,应此大多数的问卷调查研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必要的样本,并从样本的统计分析中来推断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中的总体状况。4)问卷调查的逻辑过程与个案研究从经验事实来构建理论相反,他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理论命题、理论假设出发,然后收集资料来验证或伪证这些理论假设。

一项问卷调查任务的完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问卷设计,抽样设计、试调查、调查的组织实施、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撰写研究报告。

2实验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2访谈法

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晤谈法。在访谈过程中,尽管谈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经常在交换,但归根到底访员是听话者,受访人是谈话者。访谈以一人对一人为主,但也可以在集体中进行。

3焦点小组

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也的传媒研究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小组(焦点)座谈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小组座谈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倾听一组从调研者所要研究的目标市场中选择来的被调查者,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4观察法

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

社工笔记整理完整版

1、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2、增能理论: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 增能即针对社会中消权的个人和群体,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通过各种途径并运用各种技巧来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增强其能力,扩展并利用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来帮助他们. 3、本土化: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现代社会由于交通发达,地区与地区之间往来密切,旅游、参访,甚至移民风气普遍频繁。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环境,学习当地的语言、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就成为必要的条件。 4、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5、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6、感受性需要: 7、社会权:社会权又称生存权或受益权,它是指公民从社会获得基本生活条件的权利,主要包括经济权,受教育权和环境权三类。 8、复原力: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有三点:(1)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2)在危机时刻寻找生活的真谛的能力;(3)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9、社会赞许性: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 10、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是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的范畴。美国学者P.C.格里克最早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提出比较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并对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划分。 11、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先驱读物,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曾影响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12、伊丽莎白法案: 13、睦邻组织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未期的睦邻组织运动,又被称为社会公社运动(the social settlement movement & neighborhood centers),总之是一个属于社区的改良运动。 14、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

社会工作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 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 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 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2.个案社会工作 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案主)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 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以利用的各 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服务,以协调案主摆脱困境, 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3.人在情境中 “人”——个人内在的心理体系、人格体系 “情境”——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与物质环境 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4.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原则也称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该原则要求重视案主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环境上的独特性,相信每个案主对其所遭遇到的情境、 问题或困难皆有独特的看法与感受,工作者的处理方式亦因此而有所 不同。 5.个案管理 《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替一群或某一案主协调整合所有助人活动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并以扩大服务成效为主要目的。 6.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是涉及“人”的守则, 包括社会工作者本身应该有的品质、行为举止以及对这份职业所拥有的 态度和观念。 伦理: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原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 7.移情 移情是求助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或态度投射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正向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 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的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负向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 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 反移情 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这种感情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略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 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唯一一科以主观题形式考试的科目,需要考生在复习应试的过程中,熟悉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融会贯通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沉着应答。01 熟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实务主要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该目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考生既要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要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内容 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和程序,以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还有在不同服务领域开展的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等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 (三)考试题型

根据大纲要求,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型全部是主观题,根据历年考试 出题情况分析,一般会有5?个大题,?每个大题分1-3?个小题,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主要分为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案例分析题会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资料,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对之进行全面 深入地分析,并按要求进行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一般会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各个阶段上具体方法的运用。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这些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考生必 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二是各类对象在不同领域中面临的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这些会从一些理论视角提出问题,让考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方案设计题也是给出一个案例情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环 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命题的思路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方案,如个案介入计划;二是针对小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小组工作计划书;三是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社区活动策划方案。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要分两步走: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着重分析给定的案例情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案主需求;二是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需要掌握个案介入计划、小组工作计划和社区活动计划的基本要素,按照相应的格式设计即可。 2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西方传统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二、中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的一整套指导期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

社会工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读书笔记 031909132陈健 毒品是众所周知的魔鬼,它可以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吸毒者的行为、情绪反应和思维过程发生变化。反复使用可以发展成瘾,即尽管有消极的后果还是会强迫性地使用一种毒品或物质。上瘾的特征为生理上的依赖(身体组织需要有这种药物才会功能正常)和心理上的依赖(当一个人相信只有身体内有这种化学物质,感觉和思维才能正常)。所有精神类药品都会有心理依赖成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会发展成生理上的依赖。现今有可能被滥用的毒品主要有麻醉剂、兴奋剂、抑制药物、幻觉剂、大麻、吸入剂和类固醇。 很难估计有多少人正在吸食毒品。但是吸食毒品的人正在增加是可以确定的。许多吸毒的人都丧失了社会生产力。他们经常会出现健康问题,他们的家庭承受着情感冲突和经济上的损失。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食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此外,吸毒还使得成千上万的资金流入到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中,社会损失了大量的财富,纳税人也为此支付了许多钱来挽救吸毒者。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与毒品有关的问题主要执法人员关心的事情。很少有人去医治有毒瘾的人,或者是帮助有毒瘾的人康复,因为他们数量很少,并且人们大都相信人只要一染上了毒瘾,就无药可救了。但是当这个问题愈演愈烈,尤其是当吸毒蔓延到郊区时,此时感到担忧的大众开始寻找阻止吸毒的蔓延、挽救受害者、重建家庭的办法。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的共同努力,即由执法部门、医疗行业、学校、立法机会和社会机构,所有力量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社会工作参与的方案可以归为三大类:(1)预防吸毒(2)治疗受害者及其家庭(3)减少滋生吸毒的社会条件。为了解决毒品问题,必须加强预防。学校和社会机构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对那些潜在的导致吸毒的状况提高警惕,并采取必要的步骤加以改善。社会工作者在毒品预防和教育方案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从小学开始在课堂上进行有关毒品危害的教育;安排聆听令人信服的演讲;开办承认教育课程;帮助公司和工厂利用相关教育;培训做吸毒者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助手;向大众提供容易到手的相关信息。社区工作方案一般都是特别优先考虑的处置吸毒者的方法。它把社会服务、精神病服务与药物治疗想结合。治疗性服务有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药物和化学治疗,以及个人和小组辅导。因为使用不同毒品的治疗会有差异,所以为吸毒者提供了许多形式的治疗。对一些吸毒者起作用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对另一些人不起作用。吸毒治疗中心的工作包括紧急看护、住院医疗、门诊、化学治疗、治疗性社区以及转介服务。社会工作者是这些专业工作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因为有大量的治疗方法,吸毒者可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法。门诊服务是花费最少的。长期的住院治疗费用昂贵,许多人负担不起住到完全康复。在为个人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对其社会和家庭关系、工作机会以及个人的长处进行评估,然后再决定哪种方法更适合其需要。社会工作者对社会资源有所了解,他们可以为吸毒者提供信息,让他们知道可以利用哪些类型的治疗设施。社会工作者也可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第一讲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含义 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和机构的有组织的体制,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满意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福祉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牵涉较大数量人群的福祉和利益,包括身体、教育、心理、情绪、信仰和经济需要。社会福利经济上是大事情。 2、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影响社会变迁以改善所有人的福祉的应用科学;王思斌: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 ·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基础包括: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2)多样性:理解人们经验、需要、信仰的差异和相似性,能够将评估方法、社会干预与特定人群对应;3)理解社会和经济公正: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干预的技术;4)对受社会问题影响的风险人群的理解;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人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家庭、团体、组织、机构、社群)的知识;6)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了解政策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正义分析和影响政策的形成;7)社会工作实务;8)研究:包括量的、质的研究 2、理解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社会工作行业构造了不同的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影响它的工作。 1)信仰的观念文化能力(找到正确处理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的文化的方法的能力) 2):根据服务受益人来分组:共同的地点,如邻里、小镇、农村地区、国家等;共同的关注、利益或认同。 在国际水平来解决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社会,个案工作是自然的起始点;团体、组织的社会工作比个案工作复杂。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案主结构的划分,在有些社会,家庭、社区是主要的参照点。 3)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活动常按照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阶段进行建立关系:在工作者、案主、案主的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评估和计划:评估风格与工作者的理论视角、机构的使命有关;评估内容就是要理解实务情境。 干预:案主与工作者共同的活动,而不是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干预过程受工作者的理论观点的影响。 干预成效评价:思考投入的努力和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对工作有效性的评估可以使未来在同样情境中的案主受益。许多人认为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使用评价 结束关系:主要关注良好的结束。回顾工作、谈论关系、怎么发展、哪里起作用、哪里不起作用、计划进一步发展。 3、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 1)等的定义整合社会工作考虑个人问题与集体问题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人的系统—社会、社群、邻里、复杂组织、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家庭、个人—以创造使社会功能最大化的改变2)整合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实务工作者确认在多种系统水平的改变潜能——系统内部、系统之间、各种环境系统之间,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系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 “人在情境中”: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之中考察人的行为; 专业社会工作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开展; 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活动与直接实务整合起来。 3)社会工作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通过帮助个人、团体、家庭、组织、社群完成任务、减少不幸、使用资源来改善、恢复、维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的规划、拟定、贯彻,以满足基本需要、支持人的能力的发展; 通过组织的、行政的主张或政治与社会行动最求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给风险人群赋权、改善社会和经济公正; 发展和检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 4)指导整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内部-外部力量范式 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不断从其他学科借用理论:这说明社会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而改变自己,是有活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多才多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但社会工作也因此受到批评。 2、社会工作对自身实务的理解与理论创建:心理社会理论、问题解决模型、生态系统理论、赋权理论 3、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 ①理论指导确定什么是对人们真正有帮助的; ②理论帮助检验观点、预期不同干预的结果,并将这些结论 应用于未来情境; ③理论使实务情境变得有条理、连贯:干预活动不是任意的、 易变的,而是基于合乎逻辑地评估一个案例多大程度上符合理论的论断。 三、社会公正理论 1、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的主张:社会工作关于社会公正 的伦理原则: 3、社会不公:①表现:;②原因或解释: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③后果或影响 四、人权视角 1、人权: 2、人权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人权确认了一些 基本需要以及致力于满足这些基本需要,因此人权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道德基础、判断事物的准则,并反映社会工作追求的基本信念:. 3、人权内容: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权、政治权、经济社 会和文化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国的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4、当代人权观:人权被看做是社会建构的,反映不同的背 景、观念和文化;重视人权共同点的社会理解;不再墨守条文,强调世界人们反思性的对话:作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如何认识到相互依赖,保护我们的未来。 五、优势视角 1、优势视角的原则:社会工作强调人的长处、优点、力量, 而不是人的病态 二、病理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 人叫做“案例”;症状的结果是诊断人是独特的,特质、才能、谋略导致力量 治疗以问题为中心治疗以可能性为中心 个人陈述通过专家的解释有助于诊断个人陈述是理解和欣赏人的必要途径 儿童期创伤是成年期病理的先兆儿童期创伤可能增强或削弱一个人 治疗关键是工作者设计的治疗计划关键是家庭、个人、社群的愿景 工作者是案主生活的专家个人、家庭、社群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选择、控制、追求、可能性 受病理限制 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工作的资源是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资源是个人、家庭、社群的力量、能力、适应技能 帮助减少症状的影响以及行动、情绪、思维、人际关系的消极的个人和社会结果帮助围绕着过好的生活、支持和发展价值观、追求和寻找新的成员身份

《社会工作实务 初级 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1.1复习笔记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的含义 ①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 ②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 ③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①普通社会工作 在职干部和离退休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 ②行政性社会工作 行政性社会工作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中,那些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的人所从事的助人活动。 ③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a.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人以专业理念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困难人群开展服务。

b.他们或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或在某些医院、学校和社区中开展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 ①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专业助人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专业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②在性质上,它是以服务于困难群体、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①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②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自己的责任,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为自己的目标。 (3)强调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是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点。 (4)注重实践 ①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它通过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一起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困境,增进其社会功能。 ②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采取行动,这是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的地方。 ③社会工作的实践性不但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要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合理运用工作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5)互动合作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1、《生命因爱动听》(life is a miracle ) 2、关于社工的电视剧:罗家良主演的《边缘故事》讲的是香港青少年外展社工的故事! 3、《如何对你说》 4、《流氓社工》 5、《癫佬正传》 6、《坎大哈》Kandahar 7、《童党2001》 8、《死囚168小时》【DVD】(英文名称:Dead Man Walking)9、《天使爱美丽》 10、《甘地传》 11、《光猪六壮士》 12、《飞越疯人院》 13、《女人四十》14、小孩不笨(电影版)【VCD】(英文名称:I NOT STUPID)15、四月四日鬼故Si yu si ri (1997) 16、《洗澡》-------------------- 反思出社工在其中的作用!17、《阿甘正传》18、《阳光灿烂的日子》19、《发条橙》20、《十七岁的单车》21、《重塑青春》-----向您推荐团体社会工作的影片;22、上小组工作必须要看的:一部据说美国马里兰大学社工系必看的电影《空难遗梦》里面有很的小组工作的场景。23、还有我们社工系学生必看的《刮痧》,是拿来 反思社工本土化问题的。24、《28天》一一关于团体治疗酗酒的片子;25、无线剧集:《谈判专家》某程度都和社工专业有关;26、有关社会工作矫治------------- << 肖申克的救赎>> 27、刘烨演的< 那山那人那狗>28、《性工作者十日谈》29、《可爱的社工》30、关于同性恋的片子《喜宴》31、关于同性恋的片子《暹罗之恋二十四》32、关于同性恋的片子《断背山》33、关于同性恋的片子、艾滋病敏感题材的电影《费城故事》 (The Philadelphia Story )34、《心灵捕手》、或《骄阳似我》; 如果可以的话,我推荐你看下社工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流氓社工》《可爱的社工》等。 35、《吮拇指的人》;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笔记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冈索 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重点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 一、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系统理论 3、生态系统理论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2、运用综合方法 3、工作过程阶段化 4、工作任务阶段化 5、整合的价值观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四)通过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1、改变媒介系统 2、服务对象系统 3、目标系统 4、行动系统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 (一)接案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准备、面谈、收集资料和记录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5)社会文化因素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2、预估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认定问题、撰写预估报告 3、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社会网络分析) (三)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目的和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策略、协同工作的合作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尽可能详细和具体、与工作的总目的和宗旨相符合、要能总结与度量。 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设定目的和目标、构建行动计划、签订服务协议 4、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口头 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四)介入

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衡量标准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俗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及其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特点:(1)人口老龄化是个普遍规律。(2)发达国家是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为特征。(3)人口老龄化开始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快于老龄化早的国家。(4)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5)人口老龄化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服务内容。 目标:(1)调适老人生活环境,协助老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2)促进老人人际关系,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3)协助老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的迅速退化。(4)帮助老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5)提供老人福利、老人保障、老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定、修正老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内容:(1)老年人困难的帮助。(2)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以被服务的人来区分:(1)遭遇困难的老人。(2)老人的家庭成员。(3)亲友或其他家庭的个人。 2、以老人问题种类区分:(1)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者残疾的老人。(2)经济困难的老人。(3)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人。(4)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 (5)受虐老人。(6)丧亲的老人。 3、以老人的需要区分:(1)需要解决各种困难的老人。(2)需要获取发展的老人。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其过程结构:把社会工作看做是社会行动,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者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和客体。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者的理解带入接收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及特征:主体是实际社会工作,特点是:1工作人员是政府干部、公务员或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干部,基本上属于国家行政干部;2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3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4它是行政性与半专业性的。 为什么说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同时也承担了全部责任。专业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发育,社会成员在比较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中生活,其所遇的困难也大多在这种组织体系内解决。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依靠其行政体系解决社会成员所遇到的问题,所需服务由相应部门提供,所需资源由政府拨付。有困难的人以一种权利意识工作组织即向政府提出帮助的要求,政府则通过各种正式组织解决这些问题。 其表现:国家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2政府机关、企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3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体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4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5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对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怎样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工作要求的价值体系:借鉴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批评与继承、综合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操作守则。社会价值是整个社会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历史时代,不同群体的人对什么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也有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专业伦理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对雇主和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操作守则是价值理念在各个层面上的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 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提供模式的特点:1不同模式并存,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通过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新教伦理(人要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可以通过一种意志克服;人的主要目的通过艰苦劳动实现物质繁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是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人道主义(实质: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基斯—鲁卡斯的HPU:社会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被解决;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任何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社会福利观念(从直接的关照扩大到社会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为人的现实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调查阶段:关注的是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很少对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进行思考,2精神分析学阶段: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

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 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 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