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请关注我谢谢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一、口算竞赛,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卡片,划线的题自己是怎样想的。)

60+30 50+8 16+3 30+40 13+5 18-6 80-20 12+5

2、激情导入:通过口算,老师发现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老师这儿有许多漂亮的标志,要奖励给大家呢!)

二、观察信息图,提出问题。

1、孩子们,全运会快到了,学校号召大家进行绿色环保活动,来迎接全运会的到来。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有关这些内容的哪些数学信息?(生答,师电脑出示:已经挂了26个牌子,还剩3个没挂。已经浇了23棵花,还剩20棵没浇。)

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屏幕上的这些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考考大家吗?(生答)

大家真会动脑筋,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孩子们,你想自己动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电脑出示:“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若有生提出其它问题,如:减法问题,放入问题口袋中。)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红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

1

最新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练习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练习(5)班级:姓名: 29+8= 20- 3=84+6=57+5= 6+38= 9+12= 3+47= 47+3= 52- 9=8+37= 39+6= 84+8= 5+79= 69+8= 87- 8=9+71= 82- 4=57+9= 41 - 8=8+26= 36+5= 32- 6=46- 8=31 +9= 75 - 6=3+59= 49+4= 66- 8=4+86= 82- 8= 34+8=21 - 5=86+5= 25+7=2+49= 48- 9= 48+5= 54- 8=1+39= 48+9= 9+15= 8+86= 74+8=90- 8=5+75= 65+7=58+7= 6+49= 3+28= 37+9= 34- 5=8+18= 44+6=7+16= 7+63= 53+8=70- 6=8+54= 93- 7=59+2= 22- 9=87+9= 27+5= 9+87= 60- 5=45+5= 57- 9=8+42= 41+9=50- 4=23- 5=94- 6= 92- 3=9+76= 67+5= 82- 8=8+62= 60- 9= - 8=9+19= 39+6= 5+27= 23- 9= 39+2= 36 55+9=71 - 8=7+56= 56+8= 69+8= 9+63= 89+2= 28+7= 2+89= 79+6= 46+5= 9+27= 6+45= 45+5=51- 6=5+36= 28+9= 72+9= 4+78= 68+7= 84- 7=9+68= 71- 6=47+3= 40- 6=9+24= 34+6=31- 3=34- 9=29+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练习题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口算练习题 18+6=27+7=28+2=36+6=27+8=23-9=94-5=77-8=60-4=80-5=48+5=49+6=18+8=48+7=18+7=50-6=60-7=90-8=50-9=91-2=7+56=9+35=4+36=8+49=6+68=42-7=32-8=73-8=83-9=34-5=24+6= 15+7= 55+8= 67+5= 48+6= 93-9= 44-5= 84-6= 46-7= 85-9= 87+3= 76+4= 77+9= 68+9= 69+1= 25-6= 15-7= 65-8= 75-9= 56-7= 58+2= 68+3= 39+4= 47+5= 75+6= 72-7= 42-8= 80-3= 91-5= 94-7= 44+7= 32+8= 12+9= 28+4= 86+5= 84-8= 64-9= 35-6= 95-7= 75-8= 34+6= 43+7= 53+8= 35+7= 89+2= 41-6= 61-7= 22-9= 91-8= 83-4= 76+5= 57+4= 19+5= 37+6= 45+7= 61-8= 24-6= 54-7= 84-8= 34-9= 69+5= 73+7= 28+7= 81+9= 13+8= 96-8= 66-9= 57-8= 87-9= 48-9= 72-2= 45-9= 86-8= 96-2= 24-9= 40-2= 46-9= 43-4= 18-2= 38-8= 35+5= 85+2= 59-4= 78+10= 82-5= 64+6= 32+7= 49-5= 63+3= 84-2=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在教学中应体现一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1)

(进位,退位) 39-3= 48-8= 37-5= 44-4= 49-8= 19-8= 48-6= 49-4= 86-4= 54-2= 38-6= 39-9= 76-5= 74-3= 66-6= 35-5= 40-0= 29-9= 49-7= 66-2= 68-8= 26-3= 77-3= 28-6= 58-8= 24-1= 63-3= 17-6= 25-4= 45-5= 58-7= 29-2= 67-3= 43-1= 39-6= 29-6= 77-6= 57-5= 37-3= 27-7= 25-4= 76-4= 55-5= 44-3= 29-6= 47-6= 59-6= 79-9= 29-6= 29-4= 28-3= 34-3= 19-5= 59-8= 95-4= 53-3= 29-7= 41-1= 28-4= 99-8= 36-6= 34-2= 73-3= 26-5= 33-3= 77-2= 89-3= 57-3= 68-4= 56-2= 99-2= 69-8= 58-5= 55-1= 78-4= 66-6= 59-7= 45-4= 56-6= 75-2=

(进位,退位) 39+3= 40-8= 37+8= 44-9= 43-8= 3+88= 43-6= 41-4= 81-4= 4+88= 38-6= 41-9= 84-9= 74-9= 6+88= 64-5= 40-5= 21-9= 9+29= 66-8= 82-8= 26-7= 70-9= 28+6= 80-8= 24+9= 83-9= 90-9= 25-9= 45+8= 58-9= 29+2= 62-3= 43+8= 39+6= 39+6= 77+8= 7+75= 92-3= 7+75= 25-7= 76+8= 5+36= 4+27= 29+6= 7+68= 9+76= 71-9= 25-6= 29+4= 28+9= 34-8= 9+59= 9+83= 95-8= 51-3= 29+7= 41-7= 8+34= 94-8= 6+76= 32+9= 73-4= 26+8= 33+8= 7+29= 89+3= 52-9= 68+4= 50-8= 91-2= 9+58= 54-8= 55-9= 78+4= 62-6= 59+7= 45+9= 86+7= 75+8=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100以内的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P34主题图、P35例1-2、P37课堂活动1-2题、P37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并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 2、培养和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及计算过程。 教具准备:10捆小棒、小棒图教学过程: 一、学习主题图引出课题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我们在购物的时候就会遇到有不少的数学问题。请看这样一幅图。 学生:看图 教师: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怎样解决问题呢。 学生:看图,汇报图中的信息,根据所提的信息写出加减法算式,并让学生发现这些算式全都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 教师:用我们原来学习的20以内的加减法能不能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不能。 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最基础的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学起。(教师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二、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情景图,但不出现“每盒10支”这句话。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两个小朋友在商店购买铅笔,其中一个小朋友发现:左边有4盒,右边有2盒。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铅笔?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4+2=6(盒)。 教师: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 教师:如果用一捆小棒表示一盒铅笔,你能用小棒摆出4盒铅笔加2盒铅笔等于6盒铅笔吗? 学生摆小棒后,师贴出小棒图。 教师:这个问题用我们原来学过的知识就能解决,下面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注意它有什么变化。再次观察例1的情景图,加上“每盒10支”这句话。 教师:和前面的图比,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明白多了“每盒10支”这句话。不仅多了这句话,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不是让你求一共有多少盒,而是求一共有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呢? 指导学生说出40+20这个算式。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进度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左右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 5课时左右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 13课时左右 五认识人民币 8课时左右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 7课时左右 八总复习 12课时左右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对应竖式计算

加减法对应练习1 32 46 41 42 77 80 + 54 + 22 + 33 + 34 + 12 + 9 86 68 74 76 89 89 -32 -46 -41 -42 -12 -80 88 80 56 64 75 44 + 12 + 10 + 18 + 25 + 13 + 29 100 90 74 89 88 73 -12 -10 -56 -64 -75 -29 89 80 60 41 66 76 + 10 + 10 + 19 + 12 + 12 + 11 99 90 79 53 78 87 -89 -10 -19 -41 -66 -76 49 13 35 67 80 49 + 22 + 33 + 27 + 11 + 9 + 19 71 46 62 78 89 68 -22 -33 -27 -11 -9 -19 33 75 88 44 40 33 + 41 + 11 + 8 + 31 + 40 + 23 74 86 96 75 80 56 -33 -75 -88 -31 -40 -23

52 30 99 54 84 67 -20 -23 -46 -20 - 6 -55 32 53 56 64 75 44 -12 -10 -18 -25 -13 -29 20 76 87 77 82 49 -12 -13 -7 -12 -8 -31 89 80 60 41 66 76 -10 -10 -19 -12 -12 -11 79 43 26 98 86 39 -62 -20 -18 -61 -8 -36 49 85 35 67 80 49 -22 -33 -27 -11 -9 -19 45 107 40 78 78 76 -17 -36 -20 -11 -10 -11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并能够熟练计算。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观的教学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奥妙。 学手段的利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 老师: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显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 老师: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都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要做些什么情?(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讲授新课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植树活动”。展示ppt、瞧,同学们,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看他们干的多得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

说你们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字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字问题呢?看看谁发现 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有用信息。小组 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⑴、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⑵、他们一共挂了多少牌子?⑶、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 有多少人?⑷、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的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老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一问题。同学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又该如何计算呢?下面先请 同学们自己试着想一想、、、、、、 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呢? 学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老师:怎么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牌子呢?”呢?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 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把你们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三、例题讲解 ?口算下面各题 20+30= 60+7= 82-30= 25+20= 9+40= 47-7= 100-20= 26+7= 62-8= 80+8= 66-6= 87-80= 22+8= 90-3= 84-9= 66-6= 87-80= 22+8= 90-3= 84-9= ?想一想,算一算 30+40,想()个十加()个十是()个十,是()。 90-50,想()个十减()个十是()个十,是()。 四、巩固与拓展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88-81= 75-46= 71+7= 42+38= 76+11= 95-6= 75-56= 27+6= 88-71= 51-25= 93-8= 65-50= 86-7= 74-59= 45-11= 87-17= 13+80= 35+5= 26+38= 59-46= 61-21= 28+3= 78+8= 35+37= 26+28= 36+25= 67-57= 43+36= 66-37= 45-1= 52-35= 14+67= 79-6= 69+10= 6+79= 60-33= 20+15= 59-36= 75+23= 43-3= 60-23= 33+40= 34+17= 42+48= 1+32= 61-11= 5+81= 40+41= 82-47= 51-15= 67-25= 81-70= 21+69= 54-10= 15+77= 94-18= 68+12= 52-12= 52-2= 34+27= 78+18= 58-26= 82-57= 74-36= 53-22= 85+10= 88-5= 27+26= 44-13= 68-45= 28+13= 50+27= 95-82= 72-61= 68+22= 29-1= 60-1= 81-60= 79-72= 50+37= 20-5+33= 42-38+20= 23+66-88= 83-45+39= 98-45+17= 84-42+22= 56-51+13= 43+26-6= 74-59+73= 26+18+45= 34+27-25= 78-8+13= 85-10-11= 26+28+44= 14+67+8= 59+36-81= 69-32+46= 1+32-2= 91-43-20= 58-58+94=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1000道

14+26= 61+28= 71-55= 32+40= 57-54= 34+22= 22+46= 70-40= 79-53= 49+28= 40+42= 79-52= 23+34= 17+21= 17+45= 59-14= 67+19= 96-28= 41+10= 70+10= 44-22= 11+19= 53+41= 76-66= 52+37= 86-61= 46+49= 45-35= 34+31= 90-87= 23+17= 62+14= 91-21= 41+47= 26+22= 50+42= 55+11= 96-20= 81-73= 43+20= 42+32= 37-16= 26-17= 55+42= 32+42= 31+26= 21+19= 18+21= 47+20= 10+41=

63-41= 49+39= 83-83= 97-91= 37-33= 43+41= 15+35= 60-17= 39+21= 75-69= 77-64= 71-38= 57+25= 95-24= 80-34= 48+50= 37+37= 64-60= 50-48= 29+48= 88-40= 25+47= 84-29= 21-21= 28-28= 24+33= 32+44= 51+19= 17+14= 27+46= 23+28= 46-12= 58+16= 22+29= 59-36= 28+13= 24+25= 87-20= 17+12= 35-10= 87-84= 56+26= 96-55= 88-86= 48+33= 78-43= 57-19= 82-23= 40-15= 18+49=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一年级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经典试卷

70-5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50-24+25= 57+16-24= 84-19-48= 33-17+65= 33-17+65= 37+27-47= 81-19-35= 53+28-26= 40-12+16= 31-14+35= 53+28-26= 40-12+16= 94-56+49= 47+46-17= 80-44+56= 82-29-25= 82-29-25= 70-42+45= 84-55+38= 72-17-1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海边玩一玩好不好?海边可热闹了,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情境图,看看海边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习情境图。谈话:看着捉虾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看着捉螃蟹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例1 1、列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谈话:一共捉了多少只虾?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12和26都是几位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法。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将学生交流的口算算法、竖式算法进行板书) (3)动手操作、自主构建。(用小棒拿一拿,计数器上拨一拨) (4)学习竖式的写法、算法。 师:既然我们学习了竖式,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25+4 ,你能不能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动笔,上来交流) 师:有没有做的与她不一样的?老师这里还有种不同的写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25 +4 师:做的对么?为什么? 总结: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个位跟个位对齐,十位跟十位对齐。总结一句话: 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例2 那第二道问题该怎样列式?那它的结果又等于多少呢? 三、练习 1、师:在解决了在海边的两个小问题,小朋友们在海边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两只小刺猬,它们在干什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呀。(出示自主练习6)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么?谁能很快的算出它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3题。 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可怜的小壁虎,他们正忙着找自己的尾巴,你能帮帮它们吗?学生独立解答。 3、自主练习第4题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 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 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 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 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 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 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 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 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