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和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和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和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和答案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09届广东省高考调研政治测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广东立足省情,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分类指导方针,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力争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宽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9届江苏南京)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地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树立整体观念,不能有个人私欲

3.(09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统考)两岸关系历经重重波折,如今终于雨过天晴,2008年12

月15日两岸“通邮、通商、通航”基本实现。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①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引起质变②辩证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9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统考)“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5.(09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统考)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做法体现了:

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09届海南省)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之所以“新”,其根本原因在于:

A.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前途 D.新事物产生晚,但发展速度快

7、(09届海南省)一支吸管平均售价只有8厘钱,不以利小而不为,靠着薄利多销、“微利创暴利”的信念。浙江义乌商人楼仲平在短短十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吸管王国。

现在他的双童吸管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50%以上。这启示我们:

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B.有量变就有质变

C.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D.要重视量的积累

8、(09届海南省)《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9、(09届海南省)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主要违背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10、(09届海南省)“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猪肉、油价上涨过快。”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上述材料体现: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B. 抓主要矛盾

C.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11.(09届江苏省)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太古遗音、四大发明、夸父追日等中国元素比比皆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得到展示,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成功的巨大亮点。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是发展的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善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C.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部分

D.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成功

12. (09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诗经?终风》云:“寤言不寐。愿言则嚏。〔传〕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毛诗笺》云:“今俗人嚏则曰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上述观点违背了: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条件性

13.(09届广东饶平田家炳二中)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BT基因导人棉花植株,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专家称,此举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危害人类健康。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③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④矛盾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09届广东饶平田家炳二中) 2008年10月14日,新医改方案公布,再次征求公众意见。新方案对包括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在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解决办法是,地方自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定细则进行推广。上述解决方法的哲学依据是:A.整体由部分构成 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关键部分制约甚至决定整体 D.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

15.(09届江苏泰州中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未”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质变是事物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6.(09届江苏泰州中学)30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17.(09届江苏泰州中学)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高下相倾,难易相成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8.(09届广东江门市高三调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中外媒体表示,整个开幕式的复杂程度“是一个电影的100倍”,它需要团队中每个人的努力,这并不仅仅从传统的团体操角度来讲,而是利用科技将所有现代和传统手段放在一起的立体交叉混合运转。张艺谋主要强调了: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C.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9.(09届广东江门市高三调研)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0.(09届广东惠州市高三调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加快势必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这说明:

A.联系是普遍的 B.联系是客观的

C.联系是多样的 D.联系是变化的

21.(09届广东惠州市高三调研)一只从外地来到新加坡的蚂蚁习惯地忙碌着寻找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直到储存的食物都变质霉烂了,别人才告诉它新加坡并没有冬天。这启示我们:

A.凡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量的积累 B.要严格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想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D.做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22.(韶关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

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这主要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相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相统一

C.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3.(韶关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广东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但光能利用少,下一步要大力抓好新能源的开发工作,加大太阳能利用的力度,优化能源结构,从哲学生活上看,之所以要优化能源结构,是因为

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局部B.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24.(09届广东潮州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5、(广东省惠州市)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起步之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这体现了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发展是普遍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

D.有些事物的质变无需经历量变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0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0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0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失败是成功之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04.“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05.猫和老鼠有着天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矛盾双方

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

C.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06.《左传》中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具有客观性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7.“多难兴邦”贵在“兴”。“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阅读这首诗,回答08~09题。

08.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

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09.下列说法与上述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牵牛要牵牛鼻子

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0.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表明

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

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12.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诡辩而闻名。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13.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发现一只鹿,正要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四只大象。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什么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A.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在认识事物时要分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要有发展的眼光,防止把事情静止化

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

14.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15.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一论述蕴涵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要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想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7.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18.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

B.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绝对真理

二、非选择题(28分)

19.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沿海地区出现的严重缺工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第一是我们整个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生产状况明显改善,订单增多,因此需要更多的用工。第二是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找工常常在专业上不相吻合,有些企业需要高水平的技工,但这是目前我们普遍所缺乏的。第三是这些年来,工人自身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更加自觉了,他们即使是普通工种,也在为最低工资而在挑选。他认为这种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出我们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

(1)运用矛盾观点,谈谈温总理上述意见的合理性。

(2)结合温总理上述意见,为破解当前沿海地区“用工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01.解析:①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②表明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就是全面的观点。③否定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④表明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①②④正确,选D项。

0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矛盾同一性的内涵和选项中每一个成语的意思。量体裁衣与因材施教说的都是依据事物自身的特点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积劳成疾指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蕴涵着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D项中“安”与“危”是互相依赖的矛盾双方,体现了矛盾同一性。

03.解析:①说的是价值选择的标准;②用片面代替全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③④正确,选C项。

04.解析:材料中的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A项体现了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项强调了美和恶、善和不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题干包含的哲理相同。

05.解析:猫和老鼠的关系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关系,D项正确。

06.解析:材料与矛盾的客观性无关,故②不选。

07.解析:自强不息是实现在多难中兴邦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就无法实现双方的转化。

08.解析:诗的含义是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

09.解析:A项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C项强调的是一分为二。D项讲的是真象、假象与本质的关系。

10.解析:动与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状态,其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题干中的后一位画家采用动静相衬、均衡相宜的方式作画,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共鸣,①②③符合要求。④说法错误,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答案为A项。

11.解析:题干中培根说的是历史、诗歌、数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对人的不同影响,由于不同学科所揭示的规律不同,对人的影响自然也就不一样,这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作用的不同,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无关。

12.解析: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既有马的特殊性,也有马的普遍性,它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非马”的论断割裂了二者的联系,A项正确。

13.解析:楚王进入猎区的目的是打猎,但他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有射到,这说明他没有抓住主要矛盾,A项正确。题干不涉及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B项不选;CD两项与题意无关。

14.解析:人在饥饿时,生存是主要矛盾,发展是次要矛盾;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15.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抓兔子不能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要有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选B项。

16.解析:题干中不同的花卉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决定了它的性质,选D项。

17.解析:题干说的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8.解析:题干中的“七分”与“三分”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表现,看重“七分”实际上是坚持重点论,选B项。

19.【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经济发展与企业用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存在两者相互依赖的同一性,又存在相互分离的斗争性。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温总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就业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抓住了我国当前“用工荒”的特殊性,有利于正确解决这一严峻问题。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温总理在看到存在“用工荒”时,更看到并没有从总体上改变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这是在认识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2)①企业要依据市场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协调好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政府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积极应对形势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沿海地区“用工荒”问题。③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10%) yīrán fēi wǔjìxùliáng shuǎng shìzi ()()()()() xiāng tián liáng shi pīn mìng fēng shōu bōluó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12%) hǎo hào 1.好()事爱好()友好()好学() shān shàn 2.扇()风电风扇()扇()扇()子 cáng zàng 3.西藏()躲藏()捉迷藏()宝藏() 三、区别字组词(6%) 杨()粮()精()逢()倍()佳()扬()狼()睛()缝()陪()挂()四、把词语补充完整(8%) 大()失()千()万()()头()气()()缤纷 欢()乱()()人()目()载()归翩翩()()五、填写合适的词语(8%) 仔细地()好奇地()飞快地()奋力地()()的衣裳()的秋天()的菊花()的声音 姓名——————————得分——————————六、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正确答案(16%) 1.黄黄的______像一把把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2.______的枫叶像______,飘哇飘哇,邮来了______。 3.《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描写的季节都是_____,都表达了一种[思念喜悦]的情怀,《夜书所见》侧重[家乡亲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侧重[家乡亲人]。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九月九日是____节。这一天有___________的习俗。诗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感情的千古佳句。 七、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4%) 例:她鞠了一躬。 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1.小英在放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注视着年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园里开着花。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堂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课堂综合练习题(2017春)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班别:姓名:评分:等级: 一、填一填。(47分) 1、10个一百是(),1000里面有()个十,4600里面有()个百。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二位是()位,第五位是()位,千 位是第()位。 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的和是()。 4、由9个千、9个百、9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再添1个一是()。 5、7887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千位上的7表示()个(), 个位上的7表示()个()。 6、7452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7、在6035,3952,4503和4469中,()大于4000小于5000,且最接近4500。 8、用5、2、0、8这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四位数是(),最 小的四位数是()。 9、找规律填空。 (1)6785,6885,(),(),7185,()。 (2)8888,7777,6666,(),()。 (3)468,(),(),471,()。 (4)1002,(),(),(),(),997。 107个数是()。 11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3 >436 6 8 <622 05<807 49>449 250>2 5 7529<7 28 12、在○里填上“>”、“<”或“=”。 998○1000 5199○5099 892○982 1200○1020 二、看图写一写,读一读,画一画。(每空1分,共10分) 写作:()写作:()写作: 2017 读作:()读作:()读作:() 写作:() 读作:四千零二有( )个小正方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分:2分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茎.(jīng)叶答.(dā)应回答.(dá) B.几.(jī)乎几.(jǐ)圈缩.(suō)小 C.召.(zhào)开融.(róng)化悲.(bēi)伤 D.禁.(jìn)止稍.(shāo)息诱.(yòu)人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教() 孝() { 招() 召() { 伸() 申() { 棕() 宗() 四、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7分) 1.

五、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8分) A.灯不拨不亮, 。 B. ,无理寸步难行。 C. ,万古胜负在于理。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能行得通,而没有道理一步都很难走。正所谓“”(填序号)。 六、课内阅读。(15分)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文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好朋友树,它可能在想: 。第二次“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它可能在 想: 。(6分) 2.从这两个“看”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分) 3.你觉得鸟儿是个怎样的形象?(5分) 七、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三袋麦子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 ...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 ..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土地爷爷:“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土地爷爷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土地爷爷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dùn)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1.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4分) 迫不及待: 拜访: 2.小猪、小牛和小猴得到礼物后,分别是怎样做的?(5分)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931

语文园地三 教材简介 口际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习作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一幅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大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我的发现”提供了形式相同的四组词语,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我会填”的目的是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 “趣味语文”安排的是读绕口令。这个绕口令描写了彩霞映照大地,一群花花绿绿的鸭子在水中好戏,水花和霞光相融的美丽而有趣景象。 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 本次口语交际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前虽然学习了有关秋天的课文,对秋天有些感性的认识,但平时观察积累不够,因此教学目标定为先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然后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快乐。目标定好之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这是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访问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使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获得很多材料,这样汇报时比较精彩。 此后还可以将单纯的口语交际向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把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指导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动动手。在实际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编故事、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等。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2、音乐律动《摘果子》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一)汉字与中国心 王蒙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整体感知】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文中信息完成题目。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原因是()(多选) A.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 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C.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D.“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2.【理解词语】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 什么? “神州”指:________ “海内”指: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 “知己”指:_____________ 3.【经典积累】写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诗词的后(前)半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清明》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20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班别:姓名:评分:等级: 一、口算。(10分) 3+5= 10-3= 4+6= 7+1= 8+2= 0+6= 7十3= 8-4= 1+9= 10-7= 10-4= 5+4= 9-0= 9-5= 3+4= 8-5= 7-2= 8-8= 5+5= 10+0=二、在○里填上“<”、“>”或“=”。(6分) 6+3 ○ 7 5+4 ○ 8 9 ○ 4+3 8-6 ○ 2 10-5 ○ 6 10 ○ 3+7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 5-□=2 1=□-□ 3+□=7 6=□+6 10-□=0 9-□=7 □-□=2 9-3=□ 四、计算。(16分) 0+7+3= 8-4-3= 7+3-5= 10-6-3= 7-3+6= 4+5-6= 6+3-5= 10-4+2= 五、找规律。(9分) 2、4、6、、10、、 □△○□△○、、 ▲△△▲△△▲、、

六、连一连。(8分) 3+5 10-5 7+3 5+4 9-4 6+2 10-4 2+8 8-0 4+4 3+6 9-4 4-4 0+0 3+2 8-2 七、写出得数是10的算式。(10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八、数一数,算一算。(8分) △△△△△△△ ○○○绿色圃教育网com 1、△有( )个,○有( )个。 2、一共有( )个图形。□+□=□ 3、△比○多( )个。□-□=□ 4、○比△少( )个。□-□=□ 9、画一画。(4分) 1、画出比●多3个的△ 2、画出比●少2个的△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100分时间:(90分钟总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四 得分 ) 分一、基础知识。(45) .选择正确的拼音,画“______”。(4分1答(dā dá)应jī)乎处(chǔchù)理几(jǐ (shào稍 shāo)息....) 分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8 líkāi liúlèi jiù mìng Lǚ xíng k ǎnchái [ dēngyóu Dǎ suànděng dài 3.写出带有“口”字旁的生字。(6分) ( ) ( ) ( ) ( ) ( ) ( ) 4.照样子加一加、减一减并组词。(6分) 例:青——请(请坐) 自——______( ) 冈——______ ( ) 某——______( ) 例:踪——宗(祖宗) 谓——______( ) 豫——______( ) 热——______( )

5.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填空。 (6分) 争先恐后大吃一惊细嚼慢咽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________。 (2)画线词语中“咽”字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3)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的词语是________。跟它一样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还有________ 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2)课外活动时,操场上表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色。 (3)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冉冉地从东方升起。 1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这个单元我认识了________的小鸟;认识了________的种子;认识了________的青头和 ________的红头;认识________的蚂蚁队长。(5分) A.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B.大公无私 C.不顾个人安危,冷静救人 D.勇敢 E.历经磨难 (2)“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2分) (3)两位男生因为意见不和打起了架,李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万古胜负在于理。”这句格言教育他们分歧不能靠暴力解决,要以理服人。(2分) 二、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6分) 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 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住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1.读划线句子的意思是:只要不进入________,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从选文中找出青头鼓励红头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头听了青头的话,它怎样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驴儿的理想就是盖一所很高很高、四面都有窗户的房子。房子里设楼梯和滑梯两条路,上楼的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9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评估测试201324

一、看拼音写词语。 fan lì shǔ jià biàn zi ( ) ( ) ( ) pín qi?ng lu? h?u fā fan xu? xí ( ) ( ) lu? gǔ xuān tiān zǐ xì guān chá ( ) ( ) 二、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并填表。 三、组词。 末()旧()模() 未()归()膜() 准()犹()愤() 淮()忧()喷() 四、用连线方法搭配下列词语 第一组第二组 不慌不忙地欢呼弯弯曲曲的秋千 兴高彩烈地冲进来来往往的星星 奋不顾身地坐着摇摇晃晃的小路 认真仔细地回答密密麻麻的人们 规规矩矩地实验模模糊糊的影子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想争气,我并不比()。别人能办到事,我经过努力,()。” 2.童地周激动地想:“一定()。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认为(),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 3.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真有意思,都会()。” 六、读《一定要争气》的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不定期也能力到。”

1.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是围绕第句话的意思写的。 2.自然段从两个方面具体写童第周发愤学习:(1) (2) 3.童第周刻苦学习结果是: 七、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开头或颜色的词,把话写具体 hún 1.小白兔浑身()非常可爱。它的耳朵()的,眼睛()的,尾巴()的,爱吃萝卜和白菜。 mù 2.运动会开幕的这一天,无数个彩色气球飞上了天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八、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 鹅 wǒjiāwai zhe yì zhī? tā h? w? men zài yì qǐshēng hu? yǐjīng sì我家喂着一只鹅,它和我们在一起生活已经四 nián le tāzhōu shēn ji? bái zài yáng guāng xiàshǎn shǎn fāguāng shǐ 年了。它周身洁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使 tā nà dàn huáng sa de shuāng jiǎo h? biǎn yuán de zuǐxiàng qiàn zài bái yù 它那淡黄色的双脚和扁圆的嘴,像嵌在白玉 shàng yí yàng tā nà tū wù de ? t?u shì tā qū bi? yú yā de biāo zhì tāhuǎ 上一样。它那突兀的额头,是它区别于鸭的标志,它缓 màn de bù zi c?ng r?ng ch?n zhu? wěn jiàn dāng tāáng shǒu tǐng xiōng yǐn 慢的步子从容、沉着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 jìng gāo gē de shí hou gang xiǎn chū yí fùáng yáng xi?ng jiàn de zī tài 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出一副昂扬雄健的姿态。 九、学写通知。 请按通知格式,替大队部写一个通知,内容是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时间是10月日下午3时,地点在操场。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综 合测试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问答题 1、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混合也能分离。 2、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有哪些? 过滤、沉淀和蒸发。 3、固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举例说明。 溶解,像食盐和糖;沉淀,如石子和玻璃片;浮,如木头和塑料等。 4、物体会沉浮或下沉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石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体积),它在水中就会下沉;轮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体积),它在水中就上浮。 5、为什么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体积),它在水中就会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体积),它在水中就上浮。 6、我们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 ①观察液体的透明度、颜色和气味等。②倒出同体积的液体和水,在天平上比重量。 ③把不同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子上,看他们的粘稠度和流动的速度。④把不透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观察液体的形状。 我们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研究液体的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7、液体有哪些性质? 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形状随容器改变,易发生流动,都具有表面张力。 8、举例说明物体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如用橡皮泥做成小船形;②借助漂浮物,如把橡皮泥放在塑料泡沫上;③改变自身重量,如潜水艇;④水里加盐,如把水利的鸡蛋富起来。 9、渔民想让渔网在水里围城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在渔网的上面用轻的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或葫芦)拴住,使他能浮在水面上;在渔网的下面用重物(如石块或铁块等)使渔网沉到水底,这样渔网就能“立”起来。 二、填空题: 1、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叫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形状随容器改变的物体叫液体。 2、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3、测量物体的重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体积用;量筒。 4、物体在水里,有的下沉,有的上浮。 5、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沉淀和蒸发。 6、盐在热水中能够溶解,降温后慢慢蒸发,就会结晶。 7、常见的液体有水、油、牛奶和蜂蜜。 8、像谁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9、要向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10、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11、把液体倒进水里,我们可以认识液体的更多性质。 12、鸡尾酒利用液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调制出来的。 13、液体在回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化。 14、为了便于观察和区别,我们在做实验时通常往水里加一点蓝墨水。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乐园。(61分) 1.我会连。(3分) zāng shù gē yì zhān xiān 议割脏束鲜粘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hou zhàn lìguǒrán píng jiǎng shíArray xiěxìn qǐlái chuān wài shǒu xiān 3.辨字组词。(8分)

小鸟 一 马 一作品 信 6.照样子,写一写。(9分) 例:(明亮)的眼睛 ( )的头发 ( )的衣服 ( )的眉毛 ( )的阳光 ( )的花朵 ( )的孩子 例:(想)办法 ( )故事 ( )大象 ( )办法 ( )围棋 ( )手工 ( )泥人 7.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含苞( )( ) ( )( )争艳 花( )柳( ) 9.给下面的句子排序。(5分) ( )春天,迎春花儿笑得合不拢嘴。 (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丽。 ( )夏天,一湖的荷花竞相比美。 ( )冬天,山山水水变成了朴素的水墨画。 ( )秋天,山上的桂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10.按照课文内容填空。(4分)

二、阅读理解。(19分) (一)课内短文阅读。(12分)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dé děi)造一杆(ɡān ɡǎn)大秤(chèn chènɡ),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dǎo dào)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sōu shōu)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xuán xián)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2.在第一自然段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下沉-——()重——() 4.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3分) 5.读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想一想,如果去掉这句话中“才”字可以吗?为什么?(3分) (二)课外短文阅读。(7分) 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这支铅笔花花绿绿,很美丽。铅笔上画着一支大白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它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水面上有一片片的荷叶,好像漂着一顶顶帽子。水在缓缓地流着,好像在说:“小朋友,你要好好学习呀!” 1.这篇短文______节。(1分) 2.第二节有______句话。(1分) 3.用“____”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的句子。(2分)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用“√”选出正确的答案)(3分) ①这支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②水要小朋友好好学习。…………………………() ③这支铅笔很美丽。………………………………()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 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 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 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 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 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 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 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 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 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 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 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 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 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 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 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 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 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 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读准拼音,写好汉字。 mào shènɡ yǐn yuē fènɡ huánɡ xīn xiān shēn zhǎn huīhuánɡ xiónɡ wěi jìnɡài huán rào zhǎn kāi jié shěnɡ jiàn lì ēn qínɡɡōu huà xiān hónɡ nénɡɡòu mì táo shèng lì shěng lì 二、请你帮忙读准音,在正确的拼音上打对号。(4分) 咖啡(kāi fēi jiā fēi )王府井( wánɡ fú jǐnɡ wánɡ fǔ jǐnɡ ) 碉堡 ( diāo bǎo dāo bǎo ) 善良( shàn liánɡ sàn liánɡ ) 水分(fēn fèn )钉着(dīnɡ dìnɡ) 空 (kōnɡ kònɡ) 地 应该(yīnɡ yìnɡ) 答应(yīnɡ yìnɡ) 好 ( hǎo hào) 客 盛(shènɡ chénɡ)装兴( xīnɡ xìnɡ)起葡萄干(ɡān ɡàn) 荆.棘(jīn jīnɡ)簇.拥(chùcù)黑白相间.(jiān jiàn )

宿(sùshù)舍玫瑰(guì guī)晶(jīnɡjīn)莹(yīnɡ yīn)三、变字小魔术。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12分) 不()皮()成() 坏(坏人)()() 环()()() 白())勾() ())() ())()宁()冬()发()生()泞()()()()()()()省()搭()浇()季()()()()()()()()() 题()))埋() 提())() 破()辉()洞()刚()皮()()()()四、我会组词。 特(特别)岛()鲜()宫()()() ( )() 风()沙()流()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一、词语乐园。(29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lǚ xíng huǒ yàn hán lěng dǎ suàn là zhú ( ) ( ) ( ) ()()2、我会组词。(8分) 留()暴()晒()管() 流()饱()晾()馆() 3、我会填空。(10分) 争()恐()四()八()()嚼慢()()挤()碰()干()燥()牙舞()含数字的词是:含近义词的词是: 含反义词的词是:含人体部位名称的词是: 5、按要求把下面的词语分一分,再把序号写下来。(6分) ①咬②呜③含④吵⑤啃⑥哗⑦吱⑧唤⑨叫⑩吼⑾嘟⑿叼表示嘴巴的动作:表示各种声音: 表示发出声音的动作: 二、句子天地。(21分) 1、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星星在天空一闪一闪。(改成拟人句) ②难道我们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改为陈述句) ③种子只好把身体缩成一团。(改为双重否定句)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①她首先第一个发言。 ②有作文书、故事书和漫画书。 ③种子大口大口地呼级空气。 3、补充下列句子。(6分) ①,理不辨不明。 ②一时强弱在于力,。 ④,无理寸步难行。 4、口语交际。(3分) 放学了,你和小伙伴一起去书店买书。书店里人很多,收银台前大家都自觉排队等待结账。这时,一位阿姨拿着几本书,拉着她的孩子插队,引起大家的不满。这时候,你怎样对这位阿姨说? 三、阅读。(20分) (一)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悲痛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体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yàn yān)……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似乎)听不见了,它咬住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jué jiào)。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4分) 2、请在□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3、用“”找出青头鼓励红头的语句。(2分) 4、你认为青头是个怎样的朋友?(2分)

2017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全)

哲学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技巧(附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