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综合练习6 生态系统功能

统编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综合练习6 生态系统功能

统编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综合练习6 生态系统功能
统编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综合练习6 生态系统功能

6生态系统功能

1.(2017年江苏淮安最后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阐述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需要能量的驱动

B.信息传递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大豆与根瘤菌间的种间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进行,能量流动只能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

2.(2017年天津河西三模)甲、乙、丙三种不同植物分别分布于X、Y、Z三个不同的栖息地中,将不同栖息地生理状态相似、数目相同的种子混匀,再均分三组,分别同时种植于X、Y、Z三个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经过一年后,收获

)

实验地块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

X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Y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Z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A.

不同

B.X实验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Y实验地块甲植株的数量将会增加

D.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Z实验地中的丙植物种群数量变化将呈“S”型曲线

3.(2017年山东日照二模)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

B.甲生态系统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乙相反

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

4.(2018年江西五市八校联考)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5.(2018年湖北武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

B.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等

C.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6.(2018年广西来宾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做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

7.(2017年江西万载四模)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

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

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8.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等于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9.(2017年湖南永兴五模)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1),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1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1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1

10.(2017年天津和平二模)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力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10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食螺类,少量食用藻类)等生物。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在保留或去除大部分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请据图回答。

(1)该湖泊中鲤鱼和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6~8月藻类生物量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曲线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大部分鲤鱼后,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

(3)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可采取_____________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4)若鲤鱼的食物中藻类占1/4,螺类占3/4,若鲤鱼种群增加 A kg,至少需要藻类________kg。

12.(2018年江西赣州联考)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 kJ),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463 X Y

呼吸作用消耗96 24.5 3.8

未被利用292 29.3 3.1

分解者分解12 2.1 微量

(1)绿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水体中某种鱼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分析上图可知,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

6 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训练

1.C 解析: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前者需要光能驱动,后者需要化学能驱动,A正确;信息传递过程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因此信息传递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大豆与根瘤菌间属于互利共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错误;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进行,能量流动只能在生物之间流动,D正确。

2.C 解析:种子是植物子代的幼体,一年后不同栖息地各种植物种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该年的出生率不同,A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分析表中信息可知:Y实验地块乙植株在生存斗争中处于优势,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Y实验地块乙植株的数量将会增加,C错误;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将呈“S”型曲线,D正确。

3.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相同的,但是甲的营养极比乙少,所以甲的消费者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流失的能量比乙少,则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A正确,D错误;甲、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各自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C错误。

4.B 解析:同化量包括自身生长和呼吸消耗两部分,所以用于收割蚁自身生长的能量为31.00-30.9=0.1(千卡·m-2·a-1),0.1/31.00×100%=0.32%,A正确;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间的同化量之比,由题意知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取量,其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的营养级,还因食物性质或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B错误;同化量中除了呼吸就是自身生长,所以黄鼠的生产量少,是因为大部分都已呼吸热能散失,C正确;未同化的能量形成粪便,被分解者所分解,D正确。

5.D 解析: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稳定的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6.C 解析:使用粪便做肥料,是因为粪便中无机盐和分解者分解其中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该过程中植物并没有获得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这只狼也不能代表下一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所以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满足10%~20%,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般越少,但也有特殊情况,如虫吃树叶,但虫的数量多于树,D错误。

7.C 解析:题干所述生态系统中C不一定是最高营养级,所以食物链条数不确定,A 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A、B、C、D之间单向传递,B错误;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ax+10×10a(1-x),整理得y=100a-90ax,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错误。

8.A 解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A正确;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B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中,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D错误。

9.A 解析: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 J·cm-2·a-1,按能量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1,A 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中C,即除去呼吸消耗的能量,为30 J·cm -2·a-1,B错误;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不能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D错误。

10.B 解析:图中的a7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

因此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a4+a7,故A错误;能量散失a3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故B正确;a3为散失的能量,最终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C错误;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6,因此能量传递效率=a6÷a1,故D错误。

11.(1)捕食和竞争6~8月光照增强(水温适宜),光合作用增强(或温度升高,藻类大量繁殖) (2)B

(3)重建鲈鱼种群(或适当增加鲈鱼数量) (4)20A

解析:该湖泊中存在的两条食物链为:浮游藻类→螺→鲤鱼,浮游藻类→鲤鱼。去除鲤鱼后,由于螺的大量繁殖,浮游藻类大量减少,藻类与沉水植物是竞争关系,所以沉水植物会大量繁殖,即图中曲线C可代表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曲线B可代表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由于螺被捕食减少,浮游藻类数量大量增加,其遮挡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减少,可用图中的曲线A可代表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D曲线表示沉水植物的生物量。(1)鲤鱼和螺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6~8月光照增强(水温适宜),光合作用增强,所以生物量增加。(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曲线B代表去除大部分鲤鱼后,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3)可采取重建鲈鱼种群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4)已知鲤鱼的食物中藻类占1/4,螺类占3/4,则鲤鱼种群增加A kg,至少需要藻类1/4A÷20%+3/4A÷20%÷20%=20A(kg)。

12.(1)制造有机物,固定能量和传递信息(2)367 11.27% 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3)生物群落标志重捕法一直增大

解析:(1)绿色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即具有制造有机物、固定能量的作用;此外绿色植物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2)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植物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463-96)×103 kJ=367×103 kJ。由“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可知: X=463-(96+292+12)=24.5+Y+2.1+29.3,解得X=63,Y=7.1;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100%=(Y÷X)×100%=(7.1÷63)×100%≈11.27%。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3)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鱼类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题图显示: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零,说明其数量一直增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