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材料性能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8131025

(二)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s of Materials Properties

(三)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

(四)课程性质:《材料性能学》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干专业课

(五)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材料各种主要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化学变化律以及性能指标的工程意义,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材料性能与其化学

成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金属物理性能分析,无机材料无论性能,高分子材料力学材料性能、材料的腐蚀与老化、性能指标的工程意义、指标

的测试与评价及应用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材料性能知识有一个完整的

了解,以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七)教学时数:

学时数:72 学时

分数: 4 学分

(八)教学方式:以粉笔、黑板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材料的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常见的三种失败形式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这些性能指标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意义,探讨提高材料性能指标的途径和方向

1、使学生了解力—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2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弹性变形以及性能指标

3、非理想弹性与内耗的概念

4、非理想弹性的几种类型及工程应用

5、掌握塑性变形的实质以及指标测方法

6、了解断裂的机理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一、力——伸长曲线(低碳钢曲线,决定因素)

二、应力——应变曲线中有实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式、曲线

第二节弹性形变及其性能指标

一、弹性形变本质

二、弹性模数

三、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

温度、加载条件的负荷持续时间)

四、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

五、弹性比功

第三节非理想弹性与内耗

一、滞弹性

二、粘弹性

三、伪弹性

四、包申格效应

五、内耗

第四节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一、塑性变形机理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高分子的塑性变形)

二、屈服观象与屈服强度

三、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晶体结构、晶界与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温度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

四、应变硬化(机理、指数、意义)

五、抗拉强度与缩颈条件

六、塑性与塑性指标

七、超塑性

第五节断裂

一、断裂的类型及断口特征

(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洁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高分子材料的断裂、断口分析)

二、裂纹形裂的位错模型

(佤纳——斯特罗理论、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

三、断裂强度

四、真实断裂强度与静力韧度

考核要求:

1、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1.1力—伸长曲线(低碳钢曲线、决定因素)(识记)

1.2应力—应变曲线中有实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式(识记)

2、弹性形变及其性能指标

2.1弹性形变本质(领会)

2.2弹性模数(识记)

2.3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

温度、加载条件的负荷持续时间)(领会)

2.4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领会)

2.5弹性比功(领会)

3、非理想弹性与内耗

3.1滞弹性(领会)

3.2粘弹性(领会)

3.3伪弹性(领会)

3.4包申格效应(识记)

3.5内耗(识记)

4、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4.1塑性变形机理(识记)

4.2屈服观象与屈服强度(领会)

4.3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识记)

4.4应变硬化(领会)

4.5抗拉强度与缩颈条件(识记)

4.6塑性与塑性指标(识记)

4.7超塑性(识记)

第五节断裂

5.1断裂的类型及断口特征(识记)

5.2裂纹形裂的位错模型(领会)

5.3断裂强度(领会)

5.4真实断裂强度与静力韧度(领会)

第二章材料在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扭转、弯曲、压缩与带缺口试样的静拉伸以及材料硬度实验的方法、应用范围、力学性能指标。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2 、扭转、弯曲、压缩硬度指标的物理意义以及测量方法

3、了解缺口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第二节扭转、弯曲与压缩的力学性能

一、扭转及其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特点及应用)

二、弯曲及其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特点及应用)

三、压缩及其性能指标

第三节缺口试样静载力学性能

一、缺口处的应力分布特点及缺口效应

二、缺口试样的静拉伸及静弯曲性能(静拉伸和偏斜拉伸、静弯曲)

三、材料缺口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硬度

一、硬度实验的意义

二、硬度试验方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与显微硬度)

三、硬度与其他力学性能的关系

考核要求:

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理解)

2 性能指标(识记)

3 缺口试样静载力学性质(识记)

4 硬度

4.1意义(识记)

4.2其他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理解)

第三章材料的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性能特点以及金属材料的低温脆性。

1、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

2 、低温脆性的物理性质

3、影响因素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

一、冲击弯曲试验

二、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

三、冲击脆化效应

第二节低温脆性

一、系列冲击实验与低温脆性

二、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

三、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

考核要求:

1、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

1.1 冲击弯曲试验(识记)

1.2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识记)

2、低温脆性

2.1系列冲击实验与低温脆性(领会)

2.2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领会)

2.3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领会)

第四章材料的断裂韧性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简要介绍材料断裂韧性度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应用。

1、掌握低应力脆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断裂韧度的因素

3、塑性区修正的意义、方法和条件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一、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

二、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及应力场强度因子K I

三、断裂韧度K IC和断裂K数据

四、裂纹尖端塑性区及K I的修正

五、裂纹扩展能量释放怒G I

六、断裂韧度和断裂判据

第二节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一、J积分的概念

二、J积分的能量录表达式

三、断裂韧度几断裂判据

四、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的概念

五、弹塑性条件下的(COD)表达式

第三节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

一、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对断裂韧度的影响

二、特殊改性处理对断裂韧度的影响

三、外界因素对断裂韧度的影响

四、断裂韧度与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的关系

第四节断裂韧度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材料选择

二、安全校核

三、失效分析

四、评价材料脆性

五、材料开发

考核要求:

1、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1.1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识记)

1.2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及应力场强度因子K I(识记)

1.3断裂韧度K IC和断裂K数据(识记)

1.4裂纹尖端塑性区及K I的修正(领会)

1.5裂纹扩展能量释放怒G I(领会)

1.6断裂韧度和断裂判据(领会)

2、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2.1J积分的概念(识记)

2.2J积分的能量录表达式(识记)

2.3断裂韧度几断裂判据(领会)

2.4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的概念(领会)

2.5弹塑性条件下的(COD)表达式(领会)

3、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

3.1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对断裂韧度的影响(领会)

3.2特殊改性处理对断裂韧度的影响(领会)

3.3外界因素对断裂韧度的影响(领会)

3.4断裂韧度与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的关系(领会)

第五章材料的疲劳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中研究工程材料疲劳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1、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2 、疲劳疲劳破坏的机理

3、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一、疲劳破坏的变动应力

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

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第二节疲劳破坏的机理

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第三节疲劳抗力指标

一、疲劳试验方法

二、疲劳强度

三、疲劳缺口敏感度

四、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扩展门槛值

第四节影响材料几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一、工作条件的影响

二、表面状态及尺寸因素的影响

三、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四、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

第五节热疲劳

一、热疲劳的概念

二、热疲劳损伤

三、影响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因素

考核要求:

1、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1.1疲劳破坏的变动应力(领会)

1.2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识记)

1.3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识记)

2、疲劳破坏的机理

2.1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领会)

2.2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领会)

3、疲劳抗力指标

3.1疲劳试验方法(识记)

3.2疲劳强度(识记)

3.3疲劳缺口敏感度(领会)

3.4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扩展门槛值(领会)

4、影响材料几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4.1工作条件的影响(识记)

4.2表面状态及尺寸因素的影响(识记)

4.3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识记)

4.4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领会)

第六章材料的磨损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磨损方式及其机理的讨论。了解材料磨损本质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控制磨损的方法和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1、磨损的概念

2 、耐磨性的测量方法

3、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磨损与磨损的概念

二、磨损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磨损过程

一、粘着磨损

二、磨粒磨损

三、接触疲劳

第三节耐磨性及其测量方法

一、材料的耐磨性

二、磨损试验方法

第四节提高材料乃磨性的途径

一、减轻粘着磨损的主要措施

二、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

三、提高接触疲劳抗力的措施

四、非金属材料的磨损特性

考核要求:

1、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1.1 磨损与磨损的概念(识记)

1.2 磨损的基本类型(识记)

2、磨损过程

2.1 粘着磨损(领会)

2.2 磨粒磨损(领会)

2.3 接触疲劳(领会)

3、耐磨性及其测量方法(应用)

3.1 材料的耐磨性(领会)

3.2 磨损试验方法(领会)

4、提高材料乃磨性的途径

4.1 减轻粘着磨损的主要措施(识记)

4.2 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识记)

4.3 提高接触疲劳抗力的措施(识记)

4.4 非金属材料的磨损特性(识记)

第七章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变形和断裂接机制、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等问题。

1、蠕变的一般规律

2 、影响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

3、高温疲劳性能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高温乳变性能

一、蠕变的一般规律

二、蠕变变形几断裂机理

三、蠕变性能指标

四、影响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其他高温力学性能

一、高温短时拉伸性能

一.高温下材料的粘性流动性能

二.高温硬度

三.高温疲劳性能

考核要求:

1、蠕变的一般规律(识记)

2、主要因素(识记)

3、高温疲劳性能(领会)

4、分析蠕变断裂与常温断裂机理的差异(应用)

第八章材料的热学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物理本质、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

2 、使学生掌握物理本质

3、学会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热容

一、热容的基本概念

二、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三、影响材料热容的因素

四、热容的测量

五、热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热膨胀

一、热膨胀的概念及热膨胀系数

二、热膨胀的机理

三、热膨胀与其他性能的因素

四、影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因素

五、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及因素

第四节热传导

一、材料的热导路

二、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三、影响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因素

四、热导率的测量及应用

考核要点:

1、热容的概念(识记)

2、影响材料热容的因素(应用)

3、热膨胀的机理(领会)

4、影响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因素

4.1热传导的微观机理(领会)

4.2影响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因素(识记)

4.3热导率的测量及应用(应用)

第九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磁性材料的本质,抗磁性、顺磁性及铁磁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磁性参数的测量与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1、磁学性能

2 、磁性的分类

3、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及如何判定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磁学性能

一、材料的磁性

二、材料的磁化

第二节抗磁性与顺磁性

一、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物理本质

二、影响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因素

三、抗磁与顺磁化路的测量及应用

第三节铁磁性与反磁性

一、铁磁材料的原子组态和原子磁矩

二、自发磁化

三、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

四、磁畴结构

五、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六、反铁磁性

七、铁磁材料的技术磁化

八、影响铁磁性参数的因素

九、铁磁性的测量与应用

考核要点:

1、基本磁学性能

1.1 材料的磁性(领会)

1.2材料的磁化(领会)

2、抗磁性与顺磁性

2.1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物理本质(识记)

2.2影响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因素(识记)

2.3抗磁与顺磁化路的测量及应用(应用)

3、铁磁性与反磁性

3.1铁磁材料的原子组态和原子磁矩(识记)

3.2自发磁化(识记)

3.3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领会)

3.4磁畴结构(领会)

3.5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领会)

3.6反铁磁性(识记)

3.7铁磁材料的技术磁化(领会)

3.8影响铁磁性参数的因素(识记)

3.9铁磁性的测量与应用(应用)

第十章材料的电学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导电、介电机理,影响材料导电、介电性能的因素以及导电、介电性能参数的测量和应用。

1、导电性能

2 、影响热电势的因素

3、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

4、抗电强度的测量与应用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导电性能

一、电阻与导电的基本概念

二、导电机理

三、超导电性

四、影响材料导电因素

五、导电性测量及应用

第二节热电性能

一、热电效应

二、影响热电势的因素

三、热电势的测量与应用

第三节半导体导电性的敏感效应

一、热敏效应

二、光敏效应

三、压敏效应

四、磁敏效应

五、其他敏感效应

第四节介质极化与介电性能

一、极化的基本概念

二、极化的基本形式

三、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

第五节电介质的介质损耗

一、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

二、介质的损耗形式

三、影响材料介电损耗的因素

第六节绝缘材料的抗电强度

一、强电场作用下绝缘材料的破坏

二、击穿形式

三、影响抗电强度的因素

四、抗电强度的测量与应用

考核要点:

1、导电性能

1.1电阻与导电的基本概念(识记)

1.2导电机理(识记)

1.3超导电性(领会)

1.4影响材料导电因素(领会)

1.5导电性测量及应用(领会)

2、热电性能

2.1热电效应(领会)

2.2影响热电势的因素(识记)

2.3热电势的测量与应用(应用)

3、半导体导电性的敏感效应

3.1热敏效应(领会)

3.2光敏效应(领会)

3.3压敏效应(领会)

3.4磁敏效应(领会)

3.5其他敏感效应(领会)

4、介质极化与介电性能

4.1极化的基本概念(识记)

4.2极化的基本形式(识记)

4.3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识记)

5、电介质的介质损耗

5.1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识记)

5.2介质的损耗形式(识记)

5.3影响材料介电损耗的因素(识记)

6、绝缘材料的抗电强度

6.1强电场作用下绝缘材料的破坏(识记)

6.2击穿形式(识记)

6.3影响抗电强度的因素(识记)

6.4抗电强度的测量与应用(应用)

第十一章材料的光学性能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线形光学性能在材料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非线形光学性能产生的条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寻找新的非线形光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2、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

3、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的测量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性光学性能

一、线性光学性能的基本参量

二、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非线性光学性能

一、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概念

二、产生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条件

三、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

四、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

五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的测量

考核要点:

1、线性光学性能

1.1线性光学性能的基本参量(识记)

1.2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识记)

2、非线性光学性能

2.1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概念(识记)

2.2产生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条件(识记)

2.3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识记)

2.4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应用)

2.5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的测量(应用)

第十二章材料的压电性能与铁电性能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压电、铁电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应用等。

1、压电效用的基本原理

2 、PLZT陶瓷的各种电光性能及应用

3、铁电和热释放点参数的测量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压电性能

一、压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二、压电振子与压电方程

三、压电性能的主要参数

四、压电材料的应用

第二节热释电与铁电性能

一、自发极化及其微观机制

二、晶体的热释电效应

三、晶体的铁电性

第三节铁电材料了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

一、电控双折射效应

二、电控光散效应

三、PLZT陶瓷的各种电光性能及应用

第四节影响材料压电性及铁电性的因素

一、化学成分的影响

二、晶粒间界的影响

三、预极化条件

四、薄膜材料的择优取向

第五节压电与铁电性能的测量

一、铁电和热释放点参数的测量

二、压电振子参数的测量

三、压电常数d33的测量

考核要点:

1、压电性能

1.1压电效应的基本原理(识记)

1.2压电振子与压电方程(识记)

1.3压电性能的主要参数(识记)

1.4压电材料的应用

2、热释电与铁电性能

2.1自发极化及其微观机制(识记)

2.2晶体的热释电效应(识记)

2.3晶体的铁电性(领会)

3、铁电材料了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

3.1电控双折射效应(领会)

3.2电控光散效应(领会)

3.3PLZT陶瓷的各种电光性能及应用(应用)

4、影响材料压电性及铁电性的因素

4.1化学成分的影响(识记)

4.2晶粒间界的影响(识记)

4.3预极化条件(领会)

4.4薄膜材料的择优取向(领会)

5、压电与铁电性能的测量

5.1铁电和热释放点参数的测量(领会)

5.2压电振子参数的测量(领会)

5.3压电常数d33的测量(领会)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材料性能学》,王从曾主编,北京工业出版社,2001.

2、《材料物理性能》田莳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刘瑞堂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剧作基础》教学大纲

《剧作基础》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剧作基础 课程编码:26132A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24 学时,技法课24 学时) 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动画从内容到形式、制作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发展为一个产业。剧本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该课程主要讲授剧本创作在动画制作的作用、剧本类型和经典剧作欣赏。本课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有实践性,并注重技能技巧训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剧本创作的设计,培养学生写作剧本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剧本写作是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分镜头、原画设计一样,剧本写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严谨的课题作业训练,使学生了剧本创作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认识和掌握在进行剧本创作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掌握剧本创作的发放;熟悉剧本的类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经典分镜欣赏与分析、制作,对国内外动画以及电影剧本的创作的启示;掌握分镜头设计步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剧作的基本概念、动画语汇、创作的途径、构思等(理论讲课)【教学内容】 1.剧作的基本概念。 2.动画语汇。 3. 创作的途径、构思。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电视导演 英文名称:Television Director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48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先修课程:视听语言 二、课程简介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电视导演》课程,是标志着学生们开始正式进入了影视专业学习,是为了完善和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科教学体系所设立,通过检验学生在上学期学习的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教会大家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综合运用,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打好整个学科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为今后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其他课程和进入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这门给大一的学生开设的《电视导演》课程,不如把它叫做“电视导演基础训练”更为适合,在学生今后更进一学习各门类电视节目导演课之前,就必须把电视导演基础也就是视听语言基础打好。同时电视导演又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课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写、拍、剪”熟悉电视导演工作的具体流程、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写”就是让学生尽快从中学时代的语文写作转到为电视节目文案写作和剧本创作,“拍”就是让学生掌握单个镜头视听元素和镜头之间的连接技能,通过掌握“编”让学生更加学会掌握熟练视听语言,为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的电视导演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电视导演》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操演练与课堂理论教学并重的基础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导演在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中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电视导演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各种门类电视节目导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从基础的视听语言开始,着力培养学生在各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写”、“拍”、“剪”的基本能力,为今后学生进入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影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导演、制作学习及专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 I 课程实施细则 一、教师信息 姓名:解建峰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15号楼206 电话:********,******** 电子信箱:jfxie@https://www.doczj.com/doc/d113718704.html, 答疑时间: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影视编剧学 课程名称(英文):script writing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总学时:64 ;学分:; 先修课程: 开设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剧本写作进阶课程,是对学生创作进行指导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将在课程中就题材选择、人物性格设计、情节构思、故事梗概写作、结构设计、分场提纲写作以及剧本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本课程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按照教学进程布置不同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剧作训练项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些作业;教师则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点评,并就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学生模糊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并结合当下的创作现象和观念进行拓展。教师的指导将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地采用一对一式的辅导或一对多的小组集体辅导,或班级集体授课方式。 四、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影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剧本创作技能和写作技能,初步具备创作剧本的能力。 具体目标:除了每个教学阶段的片段练习和小组剧本之外,每个学生独立创作一个可供拍摄为15分钟以内的短片的原创剧本。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与学习要求等,如下表所示。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周的学习任务和实践环节的活动安排,学生在每周课后需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本周的任务和下周的安排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关准备。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教学对象 全校对新媒体和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的发明,使大世界变成了小村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使小村庄变成了指尖上的世界.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联姻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通过短片制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摄技巧.学生独立创作剧本并通过相应的设备使用能将剧本拍摄成完整的影视短片. 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影片制作的理论知识,镜头运动知识,设备使用知识. 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技巧,剧本编写技巧. 通过实训设备的实际使用熟悉并能灵活使用摄影设备. 熟练使用后期软件完成后期剪辑,整理工作. 2,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通过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讲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的结果.因为摄影技术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摄影语言较多,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灵活的处理各种技术环节. 3,实践操作要求

A,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 B,因为影视短片创作是需要人员合作的工作,因此学生可相应分组创作影视短片,并分组做相应的指导. C,准备相应的摄影设备(自用型相机),并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 D,制作影片并刻录光盘保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能够独立制作剧本,分镜头脚本.通过影视制作课程掌握影视制作基础理论并能把影视制作理论熟练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上. 创作剧本并根据剧本写分镜头台本 通过分镜头台本实践拍摄影片 影片后期剪辑 整理出片 教学内容 影视制作概述,了解电影基本发展史. 剧本编写. 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如何写分镜头台本. 画面拍摄.镜头,光线与色彩的运用. 后期制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表演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表演基础与技能》学期课程教学大纲 2014/2/17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表演基础与技能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学时/学分:56/3.5 授课时间:4学期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对象:2012级群众文艺 任课教师姓名:于捷授课地点:艺B106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22861269职称:副教授 Email: yuj@https://www.doczj.com/doc/d113718704.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周五下午5.6节艺B106 二、课程简介 此课程是音乐教育及表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该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众多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与其他专业课程一道,共同承载着训练学生的基本表演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表演基础元素的讲解以及舞台表演基础中的一系列训练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正确判断人物之间关系的方法,运用塑造人物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准确、完整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基本技能与表演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更新观念为核心,在舞台上最大限度地恢复、解放和开拓学生的有机天性,通过对表演基础元素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学会“置自身于特定的想象意境之中”有效地克服害羞的心理压力; 2.以想象力的开发为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开拓他们的自身表演潜质,在人物塑造的基本原则框架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对表演对象的性格、特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明判; 3.树立成功点,强化信念,在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开拓个人魅力,结合有选择的作品表演练习,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剧本中的人物、事件、冲突,去寻找人物性格依据的方法,进而达到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和文学修养之目标; 4.培养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提高审美品位;在选择性的作品训练环节中,重点要求的是学生必须学会用“心灵”、“情感”去寻找隐藏在形象背后的主题,站在“真、善、美”的基点上去严谨解读剧本中深含的创作意蕴,以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之目标; 5.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素养和艺术修养,逐渐提高准确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自我感觉和表现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尤其是经过第二学期一系列的针对性单元练习,学生应达到十分了解并基本学会正确判断人物之间关系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定位、能运用塑造人物的基本原则与规律,较好地掌握和驾驭剧情的深入与矛盾发展的节奏,较准确、完整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基本表演技术与能力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 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矩阵论华中科技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判断下列集合对指定的运算是否构成R 上的线性空间 (1)11 {()| 0}n ij n n ii i V A a a ?====∑,对矩阵加法和数乘运算; (2)2{|,}n n T V A A R A A ?=∈=-,对矩阵加法和数乘运算; (3)33V R =;对3R 中向量加法和如下定义的数乘向量:3 ,,0R k R k αα?∈∈=; (4)4{()|()0}V f x f x =≥,通常的函数加法与数乘运算。 解: (1)、(2)为R 上线性空间 (3)不是,由线性空间定义,对0α?≠有1α=α,而题(3)中10α= (4)不是,若k<0,则()0kf x ≤,数乘不满足封闭性。 2.求线性空间{|}n n T V A R A A ?=∈=的维数和一组基。 解:一组基 100 010 10 101010000000100............ ......0010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m W =n ( n +1)/2 3.如果U 1和U 2都是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若dim U 1=dim U 2,而且12U U ?,证明:U 1=U 2。 证明:因为dim U 1=dim U 2,故设 {}12,,,r ααα为空间U 1的一组基,{}12,,,r βββ为空间U 2的一组基 2U γ?∈,有 ()12 r X γγβββ= 而 ()()12 12r r C αααβββ=,C 为过渡矩阵,且可逆 于是 ()()()112 12121r r r X C X Y U γγγγβββαααααα-===∈ 由此,得 21 U U ?

微电影教学大纲

《我要拍微电影》教学大纲 一、课程面对对象 有较好的作文水平和创作表演能力的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通过学生对剧本的创作和构思,摄像和后期制作发表等过程,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洞察分析现状能力,文学创作能力,技术处理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什么是微电影。 2、熟悉基本的短片制作的理论知识、镜头的运用、设备使用知识。会写简单的影视短片的剧本或者剧情较复杂的小故事。能在镜头前进行简单的表演。 3、锻炼审美鉴赏能力、动力实践能力,使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四、课程内容 课时1、认识微电影 了解什么是微电影,微电影的题材和应用、微电影的制作方法 课时2、校园微电影赏析 欣赏优秀校园微电影作品,熟悉校园微电影的题材,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历找出适合自己的创作题材。 课时3、如何写剧本

简单了解剧本概念,学会写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剧本。 课时4、剧本创作与讨论一 交流分享自己的剧本,找出适合拍摄微电影的剧本课时5、剧本创作与讨论二 交流分享自己的剧本,找出适合拍摄微电影的剧本课时6、学会做个演员 能在镜头前根据脚本大方表演,熟悉台词,培养镜头感。 课时7、微电影拍摄技巧 了解拍摄过程和拍摄设备,场景和镜头的选择。 课时8、拍摄前期准备 剧组分工,道具准备,确定演员。 课时9、拍摄实践一 选择合适场地和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拍摄 课时10、拍摄实践二 选择合适场地和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拍摄 课时11、拍摄实践三 选择合适场地和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拍摄 课时12、后期制作 了解如何把拍摄好的视频利用后期制作软件合成微电影。 课时13、作品总结改进 学会总结电影微作品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如拍摄技巧、台词、剧情设置等。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及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是联系中医基础及临床的桥梁及纽带。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及配伍法则,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据证组方求“变”的能力,为临证时熟练运用方剂,提升辨证、立法、处方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剂学的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其次要具备熟练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2.知识目标: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

解方剂及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掌握)方剂100首,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熟悉)方剂50首,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了解)方剂50首,了解其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会背诵一、二级方剂的方歌;会使用三级方剂。 2)方法能力:有熟练运用以方测证法、以证析方法等分析、应用成方和独立处方治病的能力,以适应临床专业课用方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立业创业的需要。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方剂及治法的关系;全面掌握一级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培养临床用方、组方的能力;难点是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药物配伍意义分析,重点章节是总论第二章方剂及治法、第六章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各论的第一~四章(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第六章(温里剂)、第八章(补益剂)、第十二~十四章(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和第十六~十七章(祛湿剂、祛痰剂)。难点章节是总论第六章,各论第一~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二~十四章和第十六~十七章,具体章节内容同上。 (四)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方剂学》教学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穿插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氏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穿插法、取象比类法、PBL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中医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声象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

剧本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奠定银幕写作的理论基础,阐述影视编剧的基本概念与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不同风格与题材的影视剧本创作;具备声音、画面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剧本结构能力;并了解国内外影视剧作的基本趋势与最新动态。本课程以影视基础理论为基础,与影视表演基础、音乐基础理论、中国电影史等课程相配合。本课是广播电视编导、微电影创作、经典影视作品课的基础和先修课程。 $ 全面阐述影视剧作的基本理论: 1.抽象语言文字思维与视听结合、时空结合、声画结合的影视思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2.视听语言、时空结构的基本特征:

3.象征意蕴与象征本体、叙事视点与叙事态度的基本区别与联系; 4.影视戏剧小品、电视单本剧剧本、电影剧本以及影视剧改编等的各种影视创作的基本方法和各类技巧。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传授剧本写作的理论基础,阐述影视编剧的基本概念与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不同风格与题材的影视剧本创作;具备声音、画面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剧本结构能力;并了解国内外影视剧作的基本趋势与最新动态。使学生掌握影视戏剧小品、电视单本剧剧本、电影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各类技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抽象传授单一编剧技法,而是具体要将一个大二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学素质的有一定创造力的编剧。 ?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抽象语言文字思维与视听结合、时空结合、声画结合的影视思维的联系。影视文学中的叙事处理:叙事者与叙事视点、叙事时间、叙事节奏、叙事态度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的契合点: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蒙太奇思维和时空处理、人物形象、场景描写,情节设置、动作展现、象征与关键性物质细节、色彩感觉。 教学方法 把开放性的训练观念引进课程,小品汇报,微电影创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的编剧水平,真正能够使用导演语言来表达视觉故事,成为合格编剧。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编剧思维,掌握用视觉讲故事的技巧,按照教学环节把小品练习,人物小传训练,阅读剧本和改编剧本,微电影剧本写作融合其中,最终使学生获得剧本写作理论和应用上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本门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剧本的概念,剧本写作的格式要求,剧本写作的结构,剧本的故事线,剧本的人物塑造,剧本的主题和剧本的改编。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剧本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剧本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101111 学分: 2 学时:36(其中: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0 ) 先修课程:《动作设计》 后续课程:《动漫人物速写》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部门:艺术设计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剧本创作是动画设计的基础和重要前提。通过对动画剧本的基本了解以及对电影和动漫作品的分析,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画剧本的基本创作理论及规律方法,并能够运用“行动性的形象思维”组织架构动画剧本。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剧本创作的概念(6学时) [知识点] 使学生掌握动画剧本创作的的概念。了解动画剧本包括哪些内容。讲授文学写作总论。 [重点] 重点是掌握动画剧本创作的的概念;认识文学剧本、脚本、分镜头剧本的关系。 [难点] 难点是如何区分文学的写作与动画剧本的写作。 [基本要求] 了解动画剧本包括哪些内容。 [实践与练习]

1、什么是动画剧本创作。 2、了解动画剧本包括哪些内容。 3、阐述文学剧本、脚本、分镜头剧本的关系。 第二单元:剧本写作理论(9学时) [知识点]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行动性的形象思维;如何将评论性的语言运用到形象性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人物线、行动线、故事线、情感线的贯穿统一。观摩优秀动画片,了解剧本和导演在动画设计中的作用。 [重点] 掌握动画剧本的行动性的形象思维。 [难点] 人物线、行动线、故事线、情感线的贯穿统一。 [基本要求] 如何将评论性的语言运用到形象性的故事情节中展现。 [实践与练习] 1、观摩优秀动画片,理解剧本和导演的作用。 2、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赏析。 3、将《月夜》整理成文字,浅谈导演手法。 4、练习:后一个学生要根据前一个学生规定的情节、人物、环境而合 理地发展故事。 第三单元:从理论到实践(7学时) [知识点] 重点掌握如何运用“真听、真看、真感受”去体验人物,从而完成行动、矛盾、冲突的结构与发展。有效经验的借鉴与取舍。 [重点] 指导学生构思剧本,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赏析。 [难点] 事件小品的创作实践。 [基本要求]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1112020068)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 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 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