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须能治十种病

玉米须能治十种病

玉米须能治十种病
玉米须能治十种病

玉米须能治十种病

健康养生常识

2014-10-07 09:33

1.利尿作用

玉米须

玉米须水煎剂5g/kg、10g/kg灌胃,熊明显增加清醒家兔给药后第1、2小时的尿量,且高剂量组作用强,作用比呋塞米弱但持久。水提取物1,5mg/kg 静脉注射,4min后家兔出现第1次利尿作用,13~15min后出现较强的第2次利尿作用。用氢氧化纳中和,再用膀胱膜透析,其利尿作用不变,说明其利尿成分不是所含无机盐。

该品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利尿作用。给药后,首先血中氯化物浓度增加,然后尿量和尿中氯化物含量增加,其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肾外性的,与咖啡因合用有协同作用。玉米须8一l0g制成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弱于猪苓和咖啡因。亦有报道临床亡经双旨对照研究显示,

该品对人12h、24h尿量和尿钠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2.降压作用

玉米须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液和煎剂,静注于麻醉犬、猫和兔都有降压作用。以其煎剂给麻醉犬静注(0.05~0.2g/kg)或灌目(2g/kg),使血压分别降低30%-73%和53%,历时2~5h和5~10h恢复。玉米须沸水透析液(1.37~22mg/kg)给正常麻醉犬静注时,产生剂量依赖性降压作用,15min起效,维持80min,同时伴明显心率降低。但也有报道上述同样剂量喂饲清醒犬3星期,未见降压作用;高血压大鼠腹腔注射玉米须有降压作用,而对正常大鼠则无作用。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亦有认为主要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玉米须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小剂量玉米须对心脏无影响,较大剂量时心跳高慢、减弱。

3.利胆作用

玉米须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人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min 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择出增加。此作用比镁盐慢,但较为持久,且不伴有肠蠕动增加和稀便。

4.降血糖作用

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水煎剂7,5g/kg、

15g/kg、30g/kg灌胃,连续7d,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高血糖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正常小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提示玉米须可能有双肌类降糖药物的作用。

5.其他作用

玉米须水放剂15g/kg、30g/kg,灌胃7d,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玉米须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6.毒性

玉米须各种制剂几乎无毒,水煎剂灌胃,小鼠最大耐受量>171g/kg。水提取甲醇不溶部分(利尿成分)兔静注的致死量为250mg/kg,而其最适利尿剂量静注为1.5mg/kg,口服为6mg/kg,上述利尿剂量对心脏、呼吸、末梢血管及肠肌几无影响。

常用配方

1.治急性肾炎: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

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尿路感染: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4.治肾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5.治尿血: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6.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7.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胆石症(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9.治糖尿病

①玉米须60g,薏苡、绿豆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②玉米须30g,黄芪30g,山药30g,木根皮12g,天花粉15g,麦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10.治慢性副鼻窦炎:玉米须晒干、切丝,与当归尾干粉混合,入烟斗燃点吸烟,每日5~7次,每次1~2烟斗。(《全国中草药汇编》)

11.预防习惯性流产:在怀孕以后,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时为止。(《全国中草药汇编》)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2011-8-24 11: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外敷中药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颈部外伤、劳损、受寒等因素而诱发。其康复疗法较多,大致有牵引、体育锻炼、物理疗法、西式手法、药物、固定和制动、手术、推拿、针灸和中草药等方法。实践证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外敷中药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颈部外伤、劳损、受寒等因素而诱发。其康复疗法较多,大致有牵引、体育锻炼、物理疗法、西式手法、药物、固定和制动、手术、推拿、针灸和中草药等方法。实践证明,中药外敷法治疗颈椎病可取得显著效果。 热敷法: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调至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内,置锅蒸至布袋温度达40度左右,直敷患处,

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药物袋可复使用。 薄贴法:即膏药外贴法。用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川芎、秦艽、威灵仙、当归、骨碎补、透骨草、桃仁、红花、细辛、乳香、没药、煅磁石、白芥子、花椒适量,加植物油1000克,按传统熬膏法加热,去渣炼油加铅丹成膏,待温度低于100度时,将穿山甲、沉香适量研为细末,加入膏内即成。用膏药贴穴位或患处。每周换药一次,连结用一个月。 敷贴法:药用制附片、桂枝、麝香、蟾酥成细末调匀,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临床治疗时,如患者体质偏热者加冰片、牡丹皮;偏湿者加苍术、珍珠;血虚者加当归、赤芍;偏肾虚者加黄芪、巴戟各适量研极细末,相兑调匀,外敷患处,每周1~2次。 涂搽法:中药制成煎剂、药酒剂、油剂或软膏等涂搽在患处。如复方马钱药酒:制马钱子、川草马、威灵仙、三七、姜黄、水蛭、乌蛇、冰片等适量,用75%的酒精适量,浸泡5~7天可用,涂搽颈椎部,每日4~6次,连续用1个月。 药枕法:药用羌活、独活、秦艽、防风、桑枝、葛根、赤芍、桃仁、细辛、补骨脂、川芎、五加皮、荆芥各等量研末,调匀装入布袋,制成枕头使用。 除上述中药外敷外,进行自我按摩晨练法效果也较好。这种方法最好在晨起进行,具体作法如下:

玉米须子煮水喝的功效

玉米须子煮水喝的功效 现在是吃玉米的好季节,在处理玉米的时候,没有人会把玉米须留下,都会直接连皮一起丢掉,其实玉米须千万不要丢掉,玉米须留下来泡水喝是最有营养的,而且也能很好的去调节一些身体出现气血不循环的问题,同时还能治疗乳腺方面的疾病。 【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药用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成份】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O.05%。还含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功能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②《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⑤《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⑥《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⑦《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选方】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糖尿病手术治疗方法

糖尿病手术治疗方法 糖料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每年患上糖尿病的患者逐渐增多,而且一旦患病比较难治愈,患者需要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如果病情严重的可能会危险患者的生命,不少人问到,是否有糖尿病手术治疗方案,目前医学上发现胃转流手术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下面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糖尿病手术治疗方法 胃转流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生理流向,通过胃阻断、胃肠吻合、肠肠吻合等步骤而完成。术后,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消除,并且手术后食物的流经方式还能促进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并使之增殖,胰岛功能恢复,糖尿病得到治愈。除了血糖正常以外,患者伴有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康复。比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皮炎、糖尿病性功能障碍、高血压、高血脂等都逐渐痊愈。杜绝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致残、致死情况的出现。 胃转流手术的治疗优势 1、治好糖尿病,血糖正常,患者摆脱终身服药,不用控制饮食。胃转流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现象没有了,胰岛功能恢复了,糖尿病也没有了。 2、糖尿病并发症获得康复。大部分患者出现的手足麻木、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尿蛋白异常、高血压等糖尿病并发症,经过胃转流手术后逐渐康复。 3、避免糖尿病引起的致残、致死状况的发生。糖尿病发展到严重程度,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胃转流手术后,血糖正常,并发症不再出现,糖尿病的危害也没有了。 4、胃转流手术后,可使肥胖患者体重减轻,较瘦的患者体重有所增加。 5、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相对费用不高,这是胃转流手术的明显优势。 6、胃转流手术风险低,术后康复快。手术简便快捷,创伤小,恢复快,无复发,术后3天就可以进食,一个星期就可以出院。术后饮食、营养吸收不受影响。 胃转流手术适合人群 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胰岛功能处于代偿期(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值的1/3). 3、年龄≤65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者可适当放松)。 胃转流手术不适合人群 1、糖尿病晚期、胰岛功能衰竭者、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2、严重器质性疾病(冠心病、脑梗塞、肾衰、心衰、严重高血压等)不能耐受手术者。 3、胃肠道功能紊乱、中重度糖尿病性胃轻瘫。 4、年龄65岁。 经过小编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胃转流手术需要不适用所有糖尿病患者,但是这项手术的出现还是给广大糖尿病的患者带来的福音,如果你是符合上述适合的糖尿病患者,经过咨询医生后,不妨可以考虑一下。

中药热敷包好处

中药热敷包好处 日常生活当中有不少的年轻朋友和中老年朋友们,在秋冬季节总是会觉得全身疼痛,颈椎病,腰椎病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会出现身体乏力酸痛,这些这些症状都是情有可原的,多数与生活当中的不注意息息相关,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药热敷包,这和平时我们又该注意什么。 很多人在秋冬时都会觉得脖子周围酸胀、冷痛,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主任中医师刘光瑞介绍,可以用自制的中药包疏通经络、驱除寒湿。这种药包在平时坐着看电视、用电脑时都可以使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驱寒除湿包制作方法很简单:准备艾叶、石菖蒲、生姜各120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再加少量盐一起缝入纱布袋中,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 其中,艾叶能散寒止痛,石菖蒲可以活血、散风、祛湿,生

姜则能发汗解表;而木瓜能祛湿,老鹳草、伸筋草、羌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独活则能抗炎镇痛。不过,要使药效能够更好地渗入皮肤筋骨,最好再加一点茴香作为芳香开窍的药物。由于其挥发性较强,所以使用5次左右就需要换药。 除了受寒外,长期伏案、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疼痛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下,用活血化淤的中药包则更有效:将吴茱萸、鸡血藤各120克,姜黄、葱头、桑根、夏枯草、三棱、莪术、元胡、五加皮各20克混合在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缝好,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 同样,加入薄荷这味芳香剂效果能更胜一筹,不过使用3次之后就需要换药。 对于时常坐在电脑面前的女性朋友们来说,身体乏力是产后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只要我们注意多注意多吃一些中药进行调理,要的可以利用中药热敷包,来敷自己的患处达到治愈的功效,加入即为薄荷也是可以起到更胜一筹的功效。

玉米须竟然也有副作用

玉米须竟然也有副作用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那你肯定知道玉米须是什么吧。玉米须这个东西在秋 收的时候很常见,在吃玉米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把玉米须弄掉,孰不知玉米须 其实是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的。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玉米须”,它对肾脏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下面, 就由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头,一般集结成疏松团簇、 花柱线状或须状,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含脂肪油 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 生物碱0.05%,还含隐黄素、维生素C、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不仅如此,其还含大量硝酸钾、a-生 育醌。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 干或烘干。 中医认为,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具有广泛的预防和保健的作用。许多人吃玉米时习惯把玉米须扔掉,其实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专家推荐,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里煮,把糖水倒出,就成了具有保健功效的“龙须茶”。龙须茶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帮助降低 血脂、血压、血糖。尤其在夏季,龙须茶有凉血的功效,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 之气,利水消肿。 现在医学方面普遍的看法是,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 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 结石和高血压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玉米须的详细功效及小偏方 [俗名]棒子毛、玉蜀黍蕊。 [功效]利尿,清热,利胆,降血糖。 [宜食]适宜高血压病人食用;适宜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水肿之人食用; 适宜急性和慢性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者食用适宜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黄疽肝炎之人食用;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也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

中药外敷方

中药外敷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外敷:治疗风湿疼痛方剂,姜黄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川芎10g、秦艽15g、桂枝15g、细辛5g、防风15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樟脑 10g、小苏打50g、冰片5g把上药研细末,装瓶,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末50-200g,醋调,敷于患处,布包,同时热敷30-60分钟,每天1一2次,6-15天不愈,放弃此方,此药有毒,禁止内服,同时放于高处,避免儿童玩耍。 1)颈康热敷方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克,桑枝30克。 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适用于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2)透骨托敷剂 药物组成:透骨草 12克,五加皮 15克,五味子 15克,山楂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 用法:将上述各药装入布袋内,扎紧,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稍晾凉,托敷于颈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托敷2次,每剂药连用4次,一般10日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 功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舒筋展筋,缓解肌肉痉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该方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骨质增生所致的肌肉韧带牵张,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刺激、压迫等病理变化,因此,该药止痛效果明显,关节运动功能也能恢复。 3)增生热敷粉 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克,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克,白芥子,冰片各3克,细辛,牙皂各45克,樟脑15克。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4)伸筋透骨粉 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附子,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桂枝,羌活,路路通,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内,每袋150克。用时将布袋加入水中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5)吴茱萸粉 药物组成:吴茱萸300克黄酒50毫升。 用法:将药末加黄酒拌匀,人锅中炒热,装入布袋中。布袋稍凉后热敷颈部,冷后再炒再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1-3次。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尤其头痛、颈部疼痛剧烈者。 6)防风川芎散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使用方法: 夏季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浪费。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的湿热之气。它还能利水、消肿。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 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玉米须的民间应用: 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2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糖尿病只知道吃药打针?那是以前的思想,也是以往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但是,现在除了吃药打针,糖尿病可以手术治疗了。下面就来看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糖尿病手术是由减重手术启发下出现并发展的,减重手术种类繁多,垂直胃捆绑术,可调节胃束带术,胆胰分流术,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改道术,胃空肠旁路术,长分支胃空肠旁路术,绑带式胃空肠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等等。 但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很多手术已被外科医生弃用,目前主流手术主要分为肠肠吻合术、袖状胃手术、胃旁路手术和第三代胃转流手术。 肠肠吻合术:(BMI<27) 适用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增加肠道GLP-1的数量,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稳定血糖。手术时间短(手术时间40分钟) 袖状胃手术:(BMI>27) 适用于暴食症、巨大胃及对体重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如模特等。 缩小胃容积,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不需要在体内置入外来物,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过程。 胃旁路手术:(19<BMI<27) 适用于肥胖症患者 重新排列小肠的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减缓胃排空速度,缩短小肠,限制高热量的吸收。 第三代胃转流手术:(BMI>27) 适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改变食物流经途径,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过程,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同时减少刺激,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细胞增殖恢复胰岛功能,手术远期效果好。 临床观察已经证实: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总的有效率95%,缓解率为83%。而且2型糖尿病病程在五年以内,手术的有效率为100%,病程10年以上者有效率70%左右。2013年全球糖尿病手术患者数量达3.82亿人,中国糖尿病手术的患病率从30年前的0.67%飙升至如今的11.6%,翻了17倍,总患病人数超过1.14亿人,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手术第一大国。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推广及广大医生和患者对手术的科学认知与提高,接受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糖尿病患者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将重新获得健康!

颈椎病中药方

【颈脉通】葛根 25克,当归15 克,川芎30 克,黄芪35 克,蜈蚣 3 条,天麻9 克,地龙15 克,白芍15 克,钩藤 20 克,五灵脂 15克,泽兰 15 克,丹参 20 克。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 10 克,地龙 12 克,鸡血藤 20 克,首乌藤20 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 克,竹茹 15 克,天南星 6 克,炒 白术 15 克,生姜 6 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 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 克,炒杜仲 15 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 克,独活15 克,荆芥 15 克,羌活 15 克;血瘀重者加水蛭 3 克。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 克,羌活15 克,当归15 克,白芍20 克,熟地15 克,川芎 15 克,葛根15 克,伸筋草20 克,黄芪30 克,姜黄15 克,乳香10 克,没药10 克,党参 10 克,甘草 6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服10 剂为 1 疗程。煎取第 3 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 2~3 次。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 1 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 【颈眼综合征31 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 ,甚至幻视 ,伴头痛、头晕 ,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 ,汗出等颈椎病表现。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 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 320mg, 加入 10%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 20g、杭芍 30g、葛根 10g、枸杞 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 20g、川芎 20g、生龙牡各 30g、灵仙 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 30g、泽泻 20g、连翘 15g,每日 1 剂水煎服 ,7 天为 1 个疗程 ,一般治疗 2 个疗程。痊愈19 例,有效 9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0.3%。有效9例中 6例于短期内复发 ,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典型病例)芮某,男 ,46 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 热 ,眼睑垂坠半年余 ,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 后缘骨质增生 ,眼底检查和颅脑CT 扫描无异常改变 ,诊为颈眼综合征。予上法治疗,1 周后症状消失 ,2 周后临床获愈。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 低位。随访 1 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 3 个月。加重 1 周。 3 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 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 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 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 7 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 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 Hoffmann's征、双 Babinski's 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96年 10月 10 日颈椎 MRI(GE,1.5T)报告: C5、6 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 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 30g川芎 9g 白芍 9g白术 9g 汉防己 9g 米仁 30g 制半夏 9g生甘草5g。( 14 剂)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 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 9g射干 9g生地熟地各 18g熟附片 9g补骨脂 30g 巴戟天 30g 汉防己 9g生甘草 5g。用七周后,除Hoffman's 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 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 3 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97 年 6 月 10 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 检查示: C5、6 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 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 --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葛根30 克,川羌活10 克,桂枝10 克,细辛 6 克,赤芍 30 克,鸡血藤 15 克,木瓜30 克,桑枝15 克,薏苡仁15 克,生甘草 10克。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大家应该都啃过,香甜可口,但是玉米上的玉米须大家一定都没注意,大多数人都是把玉米须拔出来扔掉,其实玉米须是一种中药材,那么玉米须的性状是什么呢,玉米须的功效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玉米须。 【中药名】 玉米须,yumixu。 【别名】 包米须、玉麦须、玉蜀黍蕊。 【英文名】 Stigma Maydis。 【来源】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 【植物形态】 一年生高大草本,高1.5~4米。秆粗壮,直立,常不分枝,节间较长,有髓,基部各节处常有气生根,入土后,成支柱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扁平,剑形或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波状皱褶,具强壮的中脉,叶鞘包秆,叶舌紧贴茎。雄花聚成开展的圆锥花序,顶生,长达40厘米,雄花序的分枝呈三棱状,每节有雄小穗2,每1雄小穗含2小花,两颖几等长,膜质,顶端尖,具纤毛,外稃均为膜质,透明;雌花序圆柱形,生于叶腋,外面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阔,顶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子房具极长而细弱的花柱,顶端分叉,露出苞外。颖果略呈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期6~8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耐寒,喜向阳土质肥沃处。 【采收加工】 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 【药材性状】

雌蕊穗腋生,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雌小穗孪生,成8~18行排列于粗壮的海绵状穗轴上。雌蕊具长丝状的花柱,长15~25厘米,直径0.2~0.3厘米,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黄褐色,干后黄白色或浅棕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肾经、胃经、肝经、胆经。 【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降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大剂量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烧烟吸入。用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 【药理】 药理实验证实,有利尿、降压、利胆、降血糖、止血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3、维生素E醌和苦味苷类、皂苷、挥发油、树脂、维生素C及泛酸、肌醇等成分。另含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类物质、脂肪油、多聚戊糖、黄酮、色素、鞣质及尿囊素等。 【使用禁忌】 无。 【相关药方】 ①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②治尿道感染 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薜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③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

糖尿病手术治疗方式

糖尿病手术治疗方式 1糖尿病手术的历史历程在美国,糖尿病手术早在60年代就已起步,80年代初成规模。但基于认知的缺失,一直被人们当做 是减肥手术,并未得到特别的认证。 1980年美国医生Pories在减肥手术临床中意外发现手术可以治愈糖尿病,其后多年才有人把它单独 提出来研究,研究它的机理、验证它的效果、观察它的安全性,经过几十年慎重的循证医学的验证,2009年美国首先把这个手术方法写进了糖尿病的治疗指南中。 2010年世界各国纷纷接受(包括中国)并列入各自的糖尿病治疗指南。 近些年,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糖尿病的外科 治疗领域。 2糖尿病手术分类 主要介绍两种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

3糖尿病手术的主要治疗机理 减少食物的摄入与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取与糖代谢负荷; 降低患者的体重,减少由于单纯性肥胖的油脂堆积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 胃肠道重建后改变了肠-胰岛素轴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 5哪些患者可接受糖尿病手术 2型糖尿病程≤15年,且胰岛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空腹血清C肽水平≥正常值下限的2/1 BMI≥27.5kg/m2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时,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建议年龄16-65岁 BMI在25.0-27.4kg/m2之间的患者需谨慎考虑手术以上标准,医生还需考虑患者代谢综合征组份或存在合并症的情况,请详细咨询医生

明确诊断为非肥胖型1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血清C 肽水平低下或糖负荷下C肽释放曲线低平的T2DM患者 BMI<25kg/m2的患者目前不推荐手术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滥用药物或酒精成瘾或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的患者智力障碍或者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的患者对手术期望值不符合实际的患者不愿承担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的患者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的患者全身状况差,难以忍受全身麻醉或者手术的患者 现代外科技术已经能够将并发症降到最低。大众对减重与糖尿病手术的风险存在一定的误解,手术 的风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其实,减重与糖尿病手术的死亡率被证实低于其他常见的手术,如胆囊切除术等。 在肥胖人群中,未实施手术的患者相比实施减重手术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8倍;而接受减重与糖尿病 手术患者较不接受手术者,相对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9%。减重与糖尿病手术风险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其危险性是比较低的。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每位患者面临的手术风险都不同,减重与糖尿病手术风险的增加往往与患者自身 存在的一些因素相关,包括年老、高BMI、男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存在肺栓塞风险、行动不便等。 减重与糖尿病手术的并发症包括常见消化道并发症(出血、瘘、胃食管反流、溃疡等)、肺栓塞、深 静脉血栓、内疝、呼吸系统并发症(肺不张和肺炎)、胆囊炎和胆石形成等。 8糖尿病手术术后要注意什么? 进行减重与糖尿病手术的患者需要终生随访:在术后的第一年里,至少要进行4次门诊随访,以及电话或其它方式的随访。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 肽,以及病人的体重、营养状况、精神状况等。

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

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 .1.1 一扫光 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面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 油调膏,摊敷疮面,无新颖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墨仁康临临床教训散》) 1.1.4七厘散 配圆:血竭30g 女茶6g墨砂3.6g 白花乳臭出药各3 麝香炭片各

0.36g 造法:同研极粗粉,混匀备用. 主治:无活血化瘀做用,少用于创伤出血等.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地1―2次.(《良方散腋》) 1.1.5八宝丹 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 , ,清暖止痛,少用于痈疡等.用法:淡茶水或者生葱泥协调,围敷患处.(《医宗金鉴》) 1.1.9丁桂散 配方:母丁臭100g 肉桂100g 制法:研成细已,混匀备用.主治:活血化瘀,消失肿疡,常用于疖肿等.用法:掺于膏药下,揭患处,1―2地一

换.(《临诊一失录》) 1.1.10九华粉洗剂 配方:朱砂18g 川贝女18g 龙骨120g月石90g滑石620g冰片18g 制法:将各药研成细未,研和备用.或分装成30克一包,加麻油30ML,蒸馏水1000ML,摆匀即失.主治:收湿止痒,多用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 ) : , 主 一宿,掏出研粉,约可得净粉30克左右.再加雄黄、乳香二药,共研细末.厚糊调稀,搓条如线,阴干备用.主治:有腐化疮面作用,多用于瘰疬,疖肿,瘘管等.用法:将药条拔出患处,每天1―2次.(《外科正宗》) 1.1.14万宝代针膏 配方:硼砂血竭轻粉各4.5g 全头蜈蚣1条蟾酥1.5g 雄黄3g 片

各种疾病民间治疗秘方

腰腿痛颈椎病健康 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 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 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出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好多,不多说。今有两门中医绝技(根治一切胃肠疾病\根治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 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治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治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治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治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治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根治牙疼: 蚂蜂窝. 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治口腔炎: 西瓜皮晒干,烽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治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治疗皮肤病药方

治疗湿疹的药方一、药物: 1、煮吃的中药:二花(三钱)荆介(三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草支子(三钱)甘草(二钱)退虫(二钱)党参(三钱)子草(三钱)野菊(三钱)高粟壳(二钱)共11种,高粟壳又名米壳、或阴粟壳,或鸦片壳2、当茶喝的药:参须(三钱)(煮开后平时作茶饮用)3、洗患处的药:花胶(二两),少量的食盐,一同煮水,用药棉洗患处4、擦患处的药:雄黄(一两)、水煮过的鸡蛋黄四个、冰片(一钱)(将蛋黄、雄黄、冰片三样合成粉后,用毛笔擦患处)瘢痕疙瘩取三七粉适量,用食酷调成膏状,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度.用药期间如过敏,暂停用药.有效率为89% 治疗寻常疣特效方雄黄50克放入100克酒精内,用棉签蘸酒精涂抹疣体一般10天左右即愈。此方我已应用多年,屡用屡效,在此献给大家。一个巧治扁平莸的方法有一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方子,用龙虎牌清凉油(在任何药店都有卖,红色圆盒子,很便宜的)抹在最开始出现的那个扁平莸上。我当天就去药店买了一盒回家开始

抹,大概两周以后,扁平莸开始脱皮,然后慢慢就平了,现在我眼皮上盒嘴角上的已经好了,那块最大的也摸着平了,只是还有一点印,我现在还继续用着清凉油。 治疗脚气效方亲身试验有效。我自己有脚气多年,什么方法都用了:达克宁、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还有一些偏方,都不行,实在是太顽固了,经介绍用白醋(最好是原液,只有1元一带,还比较经济)泡脚的偏方,由于也并不是太信,一周内用了三次,竟然好了!之后我推荐给几个人效果均很好。后面了解真菌适合生存于碱性环境,看来确实有科学依据,但是我了解有的人曾经用一般的食用醋泡脚效果却比较差,原因也不太清楚。注意在使用时更换袜子和鞋。不同的醋,有不同的度数,我想尽量选些高度的可能更好。供养大家一个治疗臭脚丫子的绝方!每天晚上用适量的干净柏树枝叶煮水(多煮会儿效果大),然后用这个水先熏脚,再烫脚(多烫会儿),最后用这水洗脚。(洗完脚后,顺便用这个水洗袜子,如果是白袜子就算了,否则就变色了。)每天如此,半个月后出奇效!

糖尿病治疗及饮食汇总(完整版)

糖尿病治疗方法汇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虽目前不能治愈,但能控制。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教育、饮食、运动、药物以及血糖、尿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强调综合防治,各种治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为此,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到:(1)接受自我保健教育;(2)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3)监测血糖和尿糖;(4)按医生要求准确使用药物治疗;(5)每年接受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一)糖尿病人的生活规律 (1)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必须做到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实践证实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机体新代保持在最佳状态,是糖尿病控制病情的首要条件,建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加强体育运动可以起到类似胰岛素作用,有助于降糖、降脂、改善血液流变,提高免疫功能。 (2)稳定情绪: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糖尿病病人在疲劳、焦虑、失望、情绪激动时,引起神经分泌反应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血糖升高。 (二)糖尿病治疗饮食歌 清淡素质最为佳,粗制杂面并不差,一日三餐七分饱,饥饿可配菜豆渣。日用脂肪选素油,多用调拌少烹炸;甘肥咸食均不宜,贪杯痛饮更可怕。体弱消瘦口发馋,可食瘦肉鸡鱼鸭;适量水果桃为美,想吃甜食配南瓜。菜豆薏米小麦粥,清热利湿效堪夸;青菜桃仁治头晕,芥菜降糖也降压;消瘦多食骨头汤,肥胖病人食南瓜。莲子芡实治尿频,二目昏花杞菊茶;蔬菜瓜果豆制品,家常菜肴营养佳。控制饮食加药疗,出现症状早诊查;适当运动做气功,老年绽开长寿花 (三)糖尿病人的饮食结构 饮食处方中的“质” “质”就是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是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要合理,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蛋白质为宜;二是食物要多样化,谷类、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豆制品主要提供植物蛋白;蔬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三是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多选用绿色蔬菜;四是粗细搭配,提倡高纤维饮食,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等;五是食盐要限量,每天不超过10g为好;六是补充微量元素食品,如含硒、铬、锗等食品。 (四)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运动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有些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就能达到治疗目的。糖尿病患者尤为关心“怎样运动有利于健康”这人问题。 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健身操等都属于此类运动项目,其中快速步行更适合于老年朋友或慢性病患者。通常有氧运动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或每周4次,每次20分钟;或每周5次,每次20-30分钟最好。 (五)糖尿病人怎过冬 糖尿病病友尤应警惕第一次寒流到来的危险时刻。 为预防寒流袭击,平安地度过冬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玉米须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玉米须水煎剂5g/kg、10g/kg灌胃,熊明显增加清醒家兔给药后第1、2 小时的尿量,且高剂量组作用强,作用比呋塞米弱但持久。水提取物1,5mg/kg 静脉注射,4min后家兔出现第1次利尿作用,13~15min后出现较强的第2次利尿作用。用氢氧化纳中和,再用膀胱膜透析,其利尿作用不变,说明其利尿成分不是所含无机盐。本品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利尿作用。给药后,首先血中氯化物浓度增加,然后尿量和尿中氯化物含量增加,其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肾外性的,与咖啡因合用有协同作用。玉米须8一l0g制成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弱于猪苓和咖啡因。亦有报道临床亡经双旨对照研究显示,本品对人12h、24h尿量和尿钠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2.降压作用 玉米须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液和煎剂,静注于麻醉犬、猫和兔都有降压作用。以其煎剂给麻醉犬静注(0.05~0.2g/kg)或灌目(2g/kg),使血压分别降低30%-73%和53%,历时2~5h和5~10h恢复。玉米须沸水透析液(1.37~22mg/kg)给正常麻醉犬静注时,产生剂量依赖性降压作用,15min起效,维持80min,同时伴明显心率降低。但也有报道上述同样剂量喂饲清醒犬3星期,未见降压作用;高血压大鼠腹腔注射玉米须有降压作用,而对正常大鼠则无作用。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亦有认为主要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玉米须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小剂量玉米须对心脏无影响,较大剂量时心跳高慢、减弱。 3.利胆作用 玉米须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人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min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择出增加。此作用比镁盐慢,但较为持久,且不伴有肠蠕动增加和稀便。4.降血糖作用 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水煎剂7,5g/kg、15g/kg、30g/kg灌胃,连续7d,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高血糖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正常小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提示玉米须可能有双肌类降糖药物的作用。 5.其他作用 玉米须水放剂15g/kg、30g/kg,灌胃7d,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玉米须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1 手术适应证 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 1.70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mmol/L,女性空腹<1.29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mmHg或动脉舒张压≥85mmHg, 1mmHg=0.133kPa)。(2)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等慢性并发症。(3)对BMI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4)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或MRI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

颈椎病中药方

【颈脉通】葛根2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黄芪35克,蜈蚣3条,天麻9克,地龙15克,白芍15克,钩藤20克,五灵脂15克,泽兰15克,丹参20克。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10克,地龙12克,鸡血藤20克,首乌藤20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克,竹茹15克,天南星6克,炒白术15克,生姜6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克,炒杜仲15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克,独活15克,荆芥15克,羌活15克;血瘀重者加水蛭3克。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克,羌活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葛根15克,伸筋草20克,黄芪30克,姜黄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煎取第3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2~3次。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1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 【颈眼综合征31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甚至幻视,伴头痛、头晕,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汗出等颈椎病表现。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3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20g、杭芍30g、葛根10g、枸杞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20g、川芎20g、生龙牡各30g、灵仙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30g、泽泻20g、连翘15g,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痊愈1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有效9例中6例于短期内复发,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典型病例)芮某,男,46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热,眼睑垂坠半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后缘骨质增生,眼底检查和颅脑CT扫描无异常改变,诊为颈眼综合征。予上法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周后临床获愈。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低位。随访1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3个月。加重1周。3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7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s征、双Babinski's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96年10月10日颈椎MRI(GE,1.5T)报告:C5、6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30g 川芎9g 白芍9g 白术9g 汉防己9g 米仁30g 制半夏9g 生甘草5g。(14剂)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9g 射干9g 生地熟地各18g 熟附片9g 补骨脂30g 巴戟天30g 汉防己9g 生甘草5g。用七周后,除Hoffman's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3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97年6月10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检查示:C5、6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葛根30克,川羌活10克,桂枝10克,细辛6克,赤芍30克,鸡血藤15克,木瓜30克,桑枝15克,薏苡仁15克,生甘草10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