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院、部:机械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刘鹏

学号:1310740131

班级:机电1301班

指导教师:王雪芳

设计时间:2016 年 6 月

目 录

1设计任务书与设计要求 (1)

2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1)

2.1旋转磁场 (3)

2.2异步电动机结构 (3)

2.3定子和转子 (3)

3电动机的起动指标 (5)

3.1起动转矩 (5)

3.2起动电流 (5)

4 起动过程 (5)

4.1串联起动电阻st1R 和2st R 起动 (6)

4.2切除起动电阻R (6)

4.3切除起动电阻1st R (7)

5起动级数未定时起动电阻所计算 (7)

5.1选择起动转矩st T 和切换转矩2s T (7)

5.2求出起动转矩比β和动级数M (7)

5.3重新计算β,校验2T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9)

5.4求出转子每相绕组的电阻2R (9)

5.5计算各级总电阻和各级启动电阻 (9)

6线路保护环节 (7)

6.1短路保护 (7)

6.2过载保护 (7)

6.3欠压和失压保护 (9)

7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电阻起动的优点 (12)

8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机电传动与控制

题目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电阻起动设计

主要内容:

通常,为了使整个起动尽量保持较大的起动转矩,在转子回路接入可以逐级切除的起动变阻器,起动变阻器切换使起动转矩保持在所设定的起动转矩最大和最小之间。起动转矩一般取0.85T左右。

Y 161 L—4三项绕线转自异步电动机,用其拖动技术数据参数如下:

=15kW

P

N

n

= 1460r/min.

N

= 2.5

α

MT

=380V

U

2N

I

=55A.

2N

基本要求: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接电阻,一方面可以减小起动电流,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最初起动转矩,当串入某一合适电阻时,还能使电动机以它的最大转矩T起动。当然,所串联的电阻超过一定数值之后,最初起动转矩反而会减小。由于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串连合适的电阻,不但可以减少起动电流,而且可以增大起动转矩,因而,要求起动的转矩大或起动频繁的生产机械常用绕线型异步电动机。

参考资料:

[1]彭鸿才.电机原理及拖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李岚等.电力拖动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唐介.控制微电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杨长能.电力拖动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

[5]李发海.电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完成期限 2016.6.2至2016.6.12

指导教师王雪芳

2016年 6 月

设计要求

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空机系统设计,学习和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动特性,起动是指电动机从静止状态开始转动起来,直至最后达到稳定运行。对于任何一台电动机,在起动时,都有下列两个基本的指标要求:

(1) 起动转矩要足够大

堵转状态时电动机刚接通电源,转自尚未转动时的工作状态,工作点在特性曲线

上的S 点。这是的转差s=1,转速n=0,对应的电磁转矩st T 称为起动转矩。

堵转状态说明了电动机的直接起动能了。以为只有在??t st T T 一般要求

t st T T )2.1~1.1(?,电动机才能起动起来。st T 大,电动机才能重载启动;st T 小,电动机只能轻载,甚至空载起动。所以只有t st T T ?是,电动机才能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拖动生产机械运转。一般要求t st T T )2.1~1.1(?。st T 越大于L T ,起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2)设计必须根据进度计划按期完成;

2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当三相异步电机接入三相交流电源时,三相定子绕组流过三相对称电流产生的三

相磁动势(定子旋转磁动势)并产生旋转磁场。该旋转磁场与转子导体有相对切割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转子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产生感应电流。根据电磁力定律,载流的转子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作用,形成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旋转,当电动机轴上带机械负载时,便向外输出机械能。转子和旋转磁场之间转速差的存在是异步电动机转动的必要条件,转速差以转差率s 衡量的000100?=n S 。在交流电机中,当定子绕组通过交流电流时,建立了电枢磁动势,它对电机能量转换和运行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单相交流绕组通入单相交流产生脉振磁动势,该磁动势可分解为两个幅值相等、转速相反的旋转磁动势和,从而在气隙中建立正转和反转磁场和。这两个旋转磁场切割转子导体,并分别在转子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该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正、反电磁转矩。正向电磁转矩企图使转子正转:反

向电磁转矩企图使转子反转。这两个转矩叠加起来就是推动电动机转动的合成转矩。

不论是正转磁场还是反转磁场,他们的大小与转差率的关系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情况是一样的。

电容分相式起动工作原理:起动是开关K闭合,使两绕组电流L1,L2相位差约为

90,从而产生旋转磁场,电机转起来;转动正常以后离心开关被甩开,起动绕组被切断。

定子铁心槽型分为三种:

半闭口型槽: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较高,但绕组嵌线和绝缘都较困难。一般用于小型低压电机中。

半开口型槽:可嵌放成型绕组,一般用于大型、中型低压电机。所谓成型绕组即绕组可事先经过绝缘处理后再放入槽内。

开口型槽:用以嵌放成型绕组,绝缘方法方便,主要用在高压电机中。

定子绕组的作用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它的构造是由三个在空间互隔120°电角度、队称排列的结构完全相同绕组连接而成,这些绕组的各个线圈按一定规律分别嵌放在定子各槽内。

定子绕组的主要绝缘项目有以下三种:(保证绕组的各导电部分与铁心间的可靠绝缘以及绕组本身间的可靠绝缘)

(1)对地绝缘:定子绕组整体与定子铁心间的绝缘。

(2)相间绝缘:各相定子绕组间的绝缘。

(3)匝间绝缘:每相定子绕组各线匝间的绝缘。

电动机接线盒内的接线:电动机接线盒内都有一块接线板,三相绕组的六个线头

排成上下两排,并规定上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1(U

1)、2(V

1

)、3

(W

1),下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6(W

2

)、4(U

2

)、5(V

2

),.将三

相绕组接成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凡制造和维修时均应按这个序号排列。

图1 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2.1旋转磁场

设将定子三相绕组联成星形接法,三相绕组的首端u1、v1、w1分别与三相交流电的相线a、b、c相连接。为了讨论方便,选定交流电在正半周时,电流从绕组的首端流入,从末端流出;反之,在负半周时,电流流向相反。定子绕组在三相交流电不同相位时合成旋转磁场。定子三相对称绕组中通以频率为f

1

的三相对称电流便会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转速由下式确定

n

0=

p

f

1 60

式中,P为电机的极对数。n

又称为同步转速旋转磁场的转向由三相电流通入三相绕组的相序决定。改变电流相序,旋转磁场的转向随之改变。

2.2异步电动机结构

Y形的电阻,或直接通过短路端环短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由静止的和转动的两部分构成,其静止部分称为定子。定子是用硅钢片叠成的圆筒形铁心,其内圆周有槽用来安放三相对称绕组:三相对称绕组每相在空间互差120°,可联接成Y形或Δ形。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是用硅钢片叠成的圆柱形铁心,与定子铁心共同形成磁路。转子外圆周有槽用以安放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有鼠笼式和线绕式两种。鼠笼式:将铜条扦入槽内,两端用铜环短接,或直接用熔铝浇铸成短路绕组。线绕式:安放三相对称绕组,其一端接在一起形成Y形,另一端引出连接三个已被接成路。2.3定子和转子

定子铁芯:导磁和嵌放定子三相绕组:0.5mm硅钢片冲制涂漆叠压而成;内圆均匀开槽;槽形有半闭口;半开口和开口槽三种:适用于不同的电机定子绕组:电路;绝缘导线绕制线圈;由若干线圈按一定规律连接成三相对称绕组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称为电枢绕组

机座:支撑和固定作用;铸铁或钢板焊接

转子铁芯:导磁和嵌放转子绕组;0.5mm硅钢片;外圆开槽

转子绕组:分为笼型和绕线型两种

笼型绕组:电路;铸铝或铜条优缺点

绕线型绕组:对称三相绕组:星接;集电环优缺点

气隙:气隙大小的影响:中小型电机的气隙为0.2mm~2mm

3电动机的起动指标

起动是指电动机从静止状态开始转动起来,直至最后达到稳定运行。对于任何一台电动机,在起动时,都有下列两个基本的要求。

3.1起动转矩

起动转矩要足够大。堵转状态时电动机刚接通电源,转子尚未转动时的工作状态,工作点在特性曲线上的S 点。这时的转差s=1,转速n=0,对应的电磁转矩T st 称为起动转矩。

堵转状态说明了电动机的直接起动能力。一般要求T st >L T (1.1~1.2)T L ,电动机才能起动起来。st T 大,电动机才能重载起动;st T 小,电动机只能轻载,甚至空载起动。所以只有st T ≧L T 时,电动机才能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拖动生产机械运转。一般要求st T >L T (1.1~1.2)。st T 越大于L T ,起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3.2起动电流

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来说,由于起动瞬间s=1,旋转磁场于转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大,转子电路的感应电动势及电流都很大,所以起动电流远大于额定电流。在电源容量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相比不是足够大时,会引起输电线路上电压的增加,造成供电电压的明显下降,不仅影响了同一供电系统中其他负载的工作,而且会延长电动机本身的起动时间。此外在起动过于频繁时,还会引起电动机过热。在这两种情况下,就必须设法减小起动电流。

4 起动过程

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串联合适的电阻不但可以减小起动电流,而且还可以增大起动转矩,因而,要求起动转矩大或起动频繁的生产机械常采用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拖动。

容量较小的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可采用转子电路串联起动变阻器的方法起动。起动变阻器通过手柄接成星形。起动先把起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再合上电源开关S ,电动机开始起动。随着转速的升高,逐渐减小起动变阻器的电阻,直到全部切除,使转子绕组短接。

容量较大的绕线型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分级起动的方法以保证起动过程中都有较大的起动的转矩和较小的起动电流。现以两级起动为例介绍其起动步骤和起动过。原理电路和机械特性如图1所示。图中机械特性只画出了每条特性的n 1M 段,并近

似用直线代替。

4.1串联起动电阻st1R 和2st R 起动

起动前开关S 1和S 2断开,使得转子每相串入电阻R″和R′,加上转子每相绕组自身的电阻R 2,转子电路每相总电阻为

R R '+''+=222R R

然后合上电源开关S ,这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为图中的特性,由于转动转矩T st 远大于负载转矩T L ,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开始起动,工作点沿特性a 由b 点向c 点移动。

图2 电动机特性图 图3 电动机特性图

4.2切除起动电阻R

当工作点到达c 点,即电磁转矩T 等于切换转矩T 2s 时,合上开关S 1切除起动电阻R 2st 转子每相电路的总电阻变为:

1221st R R R +=

这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变为特性d 。由于切除R 2st 的瞬间,转速来不及改变,故

S 1

S 2

工作点由特性a 上的c 点平移到特性d 上e 点,使这时的电磁转矩仍等于T 1s ,电动机继续加速,工作点沿特性由e 点向f 点移动。

4.3切除起动电阻1st R

当工作点到达f 点,即电磁转矩T 等于切换转矩T 2s 时,合上开关S 1切除起动电阻R 1st 。电动机转子电路短接,转子每相电路的总电阻变为:R 20=R 2。机械特性变为固有特性g ,工作点由f 点评至h 点,使得这时的电磁转矩T 仍正好等于T 1S ,电动机继续加速,工作点沿特性g 由h 向i 移动,经过i 点,最后稳定运行在P 点.整个起动过程结束。

5起动级数未定时起动电阻所计算

5.1选择起动转矩st T 和切换转矩2s T

一般选择

()M S T T 9.08.01-= (5-1)

()L S T T 2.11.12-= (5-2)

5.2求出起动转矩比β

21s s T T =β (5-3)

5.2求出起动级数m

利用图所示起动过程中的机械特性,根据集合关系推导起动级数m 所计算公式如下:由特性2与水平虚线构成的直三角形求得。

S S n n n n T T h Mg h s s /)/()(/1121=--= (5-4) Mg Mg i M s S S n n n n T T /)/)(111/2=--=

(5-5) 式中h n 和i n 是工作在h 点和i 点时的转速,Mg n 是M T 与特性g 交点在的转速(即临界转速)。h S ,i S 和Mg S 是与之对应的转差率。同理可以求得:

Mg h Mk Ma b M s S S S Se S S T T ////1===

(5-6) Mg i Mg f Ma C M S S S S S S S T T ===2

(5-7) 由于c e S S =,对应两式相除,可得

21222212222/)//()/(//R R X R X R S S T T Md Ma s si ====β

(5-8)

由于f h S S = 20212222022121////////R R X R X R X R S S T T Mg Md S S ====β (5-9)

2122R R β= (5-10) 2021R R β= (5-11) 所以

222β=R 2120R R β=

若是m 级起动,则

220202R R R R m m m m βββ===

(5-12) 式中

stm st st m R R R R R ++++= (2122)

因此

22R R m m

(5-13) 由前面的分析还可以得到

Ma b Mg h S S S S //=

(5-14) Ma Mc

b c S S S S =1

(5-15) 若是m 级起动,则

m g R R S 22/=

(5-16) 此外,在固有特性c 上工作时

N g N s S S T T //1=

(5-17) N N g T T S S 1

=

(5-18)

将这些关系带入β公式,可得

m n N

T s T 1

(5-19) 两边取对数,便得到了起动级数m 的计算公式

βlg lg 1T s T M N N =

(5-20)

若m 不是整数可取相近整数 5.3重新计算β,校验2T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若m 是取相似整数,则需要重新计算β,并求出2s T ,校验T 2s 是否在式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若不在规定范围内,需加大启动级数m ,重新计算β和2s T ,直到2s T 满足要求为止。

5.4求出转子每相绕组的电阻2R

转子每相绕组的电阻可以通过实测或者通过名牌上提供的转子绕组额定线电压N U 2和转子绕组的额定线电流I N 2进行计算。

由于转子绕组为星形连接,相电流等于线电流,因此,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

由于S N 很小,S N X 2可以忽略不计,则

3222R U s I N

N N =

(5-21) 因此求得R 2的计算公式为

N N

N I U s R 2223=

(5-22) 5.5计算各级总电阻

由前面的分析知道

220R R =

221R R β=

22122R R R ββ==

……

22R R m m β= (5-23)

5.5求出各级起动的电阻

2211R R R st -=R

21222R R R st -=

……

)1(22--=m m stm R R R (5-24) 具体设计如下:

① 选择起动转矩T 1切换转矩T 2

m N P T N N N .1951460

21030602603

=???==πππ (5-25) m N m N T a T N mt m .449.1953.2=*==

(5-26) ()()()m N T T m ?-=?-=-=4043594499.08.09.08.01

(5-27) ()()1002.11.12.11.112?-=-=T T

(5-28) 取

m N T ?=3001 ,m N T ?=1202

5-29) ②求出起切转矩比β

5.21202802

1===T T β

28.21

==m N N

T S T β

③求出起动级数m

()014.014401460000=-=-n n n

βlg lg 1

T s T m N N ==3.2lg 280

013.0150

lg ?=1.6/0.36=4.32

取m=4

④重新计算β,检验2T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β=m N N

T s T 1=5.2280

013.01504=?

1255.228012===βT T

2T 基本在规定范围之内。

由于L T T 1.12>,所以所选m 和β合适。

⑤求出转子每相绕组电阻2R

2R =N N

N I U s 223=0461.063

3380014.0=??Ω ⑥计算各级总电阻

Ω=?==115.0046.05.2221R R β

Ω=?==285.0114.05.22122R R β

Ω=?==709.0283.05.22223R R β

Ω=?==7725.1709.05.22324R R β

⑦求出各级起动电阻

()Ω=Ω-=-=0679.00461.0114.02211R R R st

()Ω=-=-=18.0113.0283.021222R R R st

Ω=-=-=058.1709.0768.123243R R R st

6线路保护环节

6.1短路保护

短路时通过熔断器FU 的熔体熔断切开主电路。

6.2过载保护

通过热继电器FR 实现。由于热继电器的热惯性比较大,即使热元件上流过几倍额定电流的电流,热继电器也不会立即动作。因此在电动机起动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热继电器经得起电动机起动电流的冲击而不会动作。只有在电动机长期过载下FR 才动作,断开控制电路,接触器KM 失电,切断电动机主电路,电动机停转,实现过载保护。

6.3欠压和失压保护

当电动机正在运行时,如果电源电压由于某种原因消失,那么在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就将自行起动,这就可能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事故。对电网来说,同时有许多电动机及其他用电设备自行起动也会引起不允许的过电流及瞬间网络电压下降。为了防止电压恢复时电动机自行起动的保护叫失压保护或零压保护。

当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电源电压过分地降低将引起一些电器释放,造成控制线路不正常工作,可能产生事故;电源电压过分地降低也会引起电动机转速下降甚至停转。因此需要在电源电压降到一定允许值以下时将电源切断,这就是欠电压保护。欠压和失压保护是通过接触器KM的自锁触点来实现的。在电动机正常运行中,由于某种原因使电网电压消失或降低,当电压低于接触器线圈的释放电压时,接触器释放,自锁触点断开,同时主触点断开,切断电动机电源,电动机停转。如果电源电压恢复正常,由于自锁解除,电动机不会自行起动,避免了意外事故发生。只有操作人员再次按下SB2后,电动机才能起动。控制线路具备了欠压和失压的保护能力以后,有如下三个方面优点:防止电压严重下降时电动机在重负载情况下的低压运行;避免电动机同时起动而造成电压的严重下降;防止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突然起动运转,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

7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电阻起动的优点

串联电阻启动是电动机硬启动的一种,电机在启动的那一刻,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霎时电流会非常的大,这种大电流的冲击对电机和电网都是具有破坏性的,所以在启动时串入一个电阻,就降低了冲击电流,正常运转后,再将串入得电阻切出去,以提高用电效率;另外还有几种启动方式,像星三角启动、降压启动、软启动等等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串电阻起动是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坚固耐用,价格便宜,维修方便等一系列优点。与同容量的直流电动机相比,异步电动机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转动惯量小的特点。因此,在工矿企业中异步电动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大多由接触器、继电器、闸刀开关、按钮等有触点电器组合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分为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二者的构造不同,启动方法也不同,其启动控制线路差别很大。

8结论

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接电阻后,基本上可以减小起动电流,一方面可以增加最初起动转矩,当串联接入一合适电阻时,电动机启动时能使电动机以的最大转矩T起动。当然,所串联的电阻超过一定数值后,最初起动转矩反而会慢慢减小。由于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串联合适的电阻,不但可以减少起动电流,而且可以

增大起动转矩,要求起动的转矩大或起动频繁的生产机械常用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用于生产中。

在转子回路串三相对称可变电阻起动时,此方法既可限制起动时电流的大小,又可增大起动的转矩,适当增大串接电阻的功率,可以使起动电阻兼作调速电阻,一物两用甚至多用,这种适用于要求起动转矩大的电动机,并有调速要求的负载。

但同时有缺点:多级调速控制电路较比较复杂,如有损坏维修复杂费用高,而且电阻耗能较大,存在产热现象。

心得及体会

通过这本周的学习,我感觉有很大的收获。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首先,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自己对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实际,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自己对课本知识的更好理解,同时也段练了我个人的动手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增加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课程设计提高了我的个人思考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设计中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让我充分体会到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该不段的学习,努力提高我们各项知识。

参考文献

[1]彭鸿才,电机原理及拖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2]李岚等编,电力拖动与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3]唐介,控制微电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4]杨长能主编,电力拖动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年

[5]李发海等编,电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

最新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拖动转矩是由电动机产生用来克服负载转矩,以带动生产机械运动的。静态转矩就是由 生产机械产生的负载转矩。动态转矩是拖动转矩减去静态转矩。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处于加速,减速,稳态的和静态的工作状态。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加速,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TM-TL=0说明系统处于稳态(即 静态)的工作状态。 2.3 试列出以下几种情况下(见题2.3图)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并说明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加 速,减速,还是匀速?(图中箭头方向表示转矩的实际作用方向) TM=TL TM< TL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减速。 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 T M T L T M T L T M> T L M>L 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减速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加速 T M T L T T L T M= T L T M= T L 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减速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匀速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

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因为许多生产机械要求低转速运行,而电动机一般具有较高的额定转速。这样,电动机与生产机械之间就得装设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皮带等减速装置。所以为了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将各转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这算到一根轴上。转矩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是P=Tω, p不变。转动惯量折算前后动能不变原则是能量守恒MV=0.5Jω2 2.5为什么低速轴转矩大,高速轴转矩小? 因为P= Tω,P不变ω越小T越大,ω越大T 越小。 2.6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因为P=Tω,T=G?D2/375. P=ωG?D2/375. ,P不变转速越小GD2越大,转速越大GD2越小。 2.7 如图2.3(a)所示,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 M=2.5kgm2, 转速n M=900r/min; 中间传动 轴的转动惯量J L=16kgm2,转速n L=60 r/min。试求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专惯量。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j=Nm/N1=900/300=3,j1=Nm/Nl=15 J=JM+J1/j2+ JL/j12=2.5+2/9+16/225=2.79kgm2 .2.8如图2.3(b)所示,电动机转速n M=950 r/min,齿轮减速箱的传动比J1= J2=4,卷筒直径D=0.24m,滑轮的减速比J3=2,起重负荷力F=100N,电动机的费轮转距GD2M=1.05N m2, 齿轮,滑轮和卷筒总的传动效率为0.83。试球体胜速度v和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静态转矩T L以及折算到电动机轴上整个拖动系统的飞轮惯量GD2z.。 ωM=3.14*2n/60=99.43 rad/s. 提升重物的轴上的角速度ω=ωM/j1j2j3=99.43/4*4*2=3.11rad/s v=ωD/2=0.24/2*3.11=0.373m/s T L=9.55FV/ηC n M=9.55*100*0.373/0.83*950=0.45NM GD2Z=δGD M2+ GD L2/j L2 =1.25*1.05+100*0.242/322 =1.318NM2 2.9 一般生产机械按其运动受阻力的性质来分可有哪几种类型的负载? 可分为1恒转矩型机械特性2离心式通风机型机械特性3直线型机械特性4恒功率型机械特性,4种类型的负载. 2.10反抗静态转矩与位能静态转矩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反抗转矩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发生改变时,负载转矩的方向也会随着改变,因而他总是阻碍运动的.位能转矩的作用方向恒定,与运动方向无关,它在某方向阻碍运动,而在相反方向便促使运动。 2.11 在题2.11图中,曲线1和2分别为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试判断哪些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哪些不是? 交点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 交点是系统的平衡点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IANG SU UNIVERSIT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3140301171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机电传动课程设计(周毅)

目录 1.机械手与PLC介绍 (1) 1.1机械手的介绍 (1) 1.2 PLC的介绍 (2) 1.3 机械手设计任务书 (2) 2.电器控制部分设计 (4) 2.1系统的整体设计分析 (4) 2.2主电路设计 (4) 2.3操作面板设计 (5) 2.4 PLC选型 (6) 2.5 I/O地址分配 (8) 2.6 电器原件 (9) 3.机械手程序设计 (11) 3.1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流程图 (11) 3.2 梯形图程序设计 (11) 4.设计小结 (20) 【参考文献】 (21)

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20121057班学号:2012129232 姓名:周毅指导老师:钟先友 【摘要】机械手是工业控制和加工中经常用到的执行部件,具有能适应恶劣工作环境、效率高、安全稳定和可进行高强度工作的优点,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广泛的应用。机械手是能够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可以对其进行自动控制使其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制品或操持工具进行生产操作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PLC 设计的机械手采用电气可编程控制技术与液压技术相结合,使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控制方式更灵活,性能更加可靠;电气方面有交流电机、热继电器、变压器、熔断器等器件组成。机械手的程序设计分为用户程序、调试程序、自动运行程序。用户程序主要实现对电机的启动以及调用子程序,调试程序可以实现单步执行动作,通过按钮可以调节机械手的每一个动作,自动运行程序,可以实现机械手的自动运行。 【关键词】:机械手 PLC 电气控制 1.机械手与PLC介绍 1.1机械手的介绍 工业机械手的种类很多,关于分类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此暂按使用范围、驱动方式和控制系统等进行分类。按用途分:机械手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 专用机械手,它是附属于主机的、具有固定程序而无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专用机械手具有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和造价低等特点,适用于大附属,如自动机床、自动线的上、下料机械手和加工中心批量的自动化生产的自动换刀机械手。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程序可变的、动作灵活多样的机械手。通过调整可在不同场合使用,驱动系统和性能范围内,其动作程序是可变的,控制系统是独立的。通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按控制方式分点位控制,它的运动为空间点到点之间的移动,只能控制运动过程中几个点的位置,不能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习题3.1 为什么直流电机的转子要用表面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答案:直流电动机工作时,(1)电枢绕组中流过交变电流,它产生的磁通当然是交变的。这个(2)变化的磁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铁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3)垂直于磁通方向的平面内环流,所以叫涡流。涡流损耗会使铁芯发热。为了减小这种涡流损耗,电枢铁芯采用彼此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使涡流在狭长形的回路中,通过较小的截面,以(4)增大涡流通路上的电阻,从而起到(5)减小涡流的作用。如果没有绝缘层,会使整个电枢铁芯成为一体,涡流将增大,使铁芯发热。因此,如果没有绝缘,就起不到削减涡流的作用。 习题3.4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在稳态下运行时,电枢反电势E =E1,如负载转矩TL =常数,外加电压和电枢电路中的电阻均不变,问减弱励磁使转速上升到新的稳定值后,电枢反电势将如何变化?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E1? 答案:∵当电动机再次达到稳定状态后,输出转矩仍等于负载转矩,即输出转矩T =T L =常 2 00a a e e a e m a e m e e R U n I K K R U n E K n T K I n n n K K K U T K =Φ=?ΦΦ=∴ =Φ?Φ∴??= Φ=Φ Q Q 又 当 T=0 a a U E I R =+

数。又根据公式(3.2), T =K t ФI a 。 ∵励磁磁通Ф减小,T 、K t 不变。 ∴电枢电流I a 增大。 再根据公式(3.11),U =E +I a ·R a 。 ∴E=U -I a ·R a 。 又∵U 、R a 不变,I a 增大。 ∴E 减小 即减弱励磁到达稳定后,电动机反电势将小于E 1。 习题3.8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为:P N =5.5KW ,U N =110V ,I N =62A ,n N =1000r/min ,试绘出它的固有机械特性曲线。 (1)第一步,求出n 0 (2)第二步,求出(T N ,n N ) 答案:根据公式(3.15),(1-1)Ra =(0.50~0.75)(N N N I U P ? 1)N N I U

卧式镗床(T68)-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班:学号:姓名: 一、课程设计课题某型号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工作自至 三、课程设计技术说明和控制要求 1、设备机械部分运动说明 某型号卧式镗床主要有床身、前立柱、镗头架、工作台、后立柱和尾架等部分组成。其运动形式有三种:镗轴与花盘的旋转运动为主运动;进给运动包括镗轴的轴向进给、花盘上刀具的径向进给、镗头的垂直进给、工作台的纵向与横向进给;辅助运动为工作台的旋转、后立柱的水平移动、尾架的垂直移动及各部分的快速移动。 2、设备电气控制要求及技术参数 1)主运动与进给运动由同一台双速电动机M1拖动,各方向的快速运动由另一台电动机M2拖动 2)主轴旋转和进给都有较大的调速范围 3)要求M1能正反转,能正反向点动,并带有制动,各方向的进给都能快速移动,正反向都能短时点动 4)必要的保护环节、连锁环节、照明和信号电路 5)电动机的功率 M1:5.2KW M2:3KW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设备的电气控制要求,制定设计方案、绘制草图; 2、进行电路计算,选择元器件,并列出元器件目录表,绘制电气原理图(包 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通电调试、故障排除、任务验收,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六、主要参考资料 1、齐占庆. 机床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邓星中主编. 机电传动控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齐占庆. 王振臣主编. 电器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陈远龄.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5、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华中科大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华中科大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2.7 如图所示,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M =2.5kg.m2,转速nM =900r/mim ;中间传动轴的转动惯量J1=2kg.m2,转速n1=300r/mim ;生产机械轴的惯量JL =16kg.m2,转速nL =60r/mim 。试求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答: j1=ωM/ω1= nM/n1=900/300=3 jL=ωM/ωL= nM/nL=900/60=15 )(8.21516 325.2222211m kg j J j J J J L L M Z ?=++=++= 2.8 如图所示,电动机转速nM =950r/mim ,齿轮减速箱的传动比J1= J2 =4,卷筒直径D =0.24m ,滑轮的减速比J3 =2,起重负荷力F =

100N ,电动机的飞轮转矩GDM2=1.05N.m ,齿轮、滑轮和卷筒总的传动效率为0.83。试求提升速度v 和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静态转矩TL 以及折算到电动机轴上整个拖动系统的飞轮惯量GDZ2。 答: min) /(4.594 495021r j j n n M L =?== ) /(37.02 604 .5924.0603 s m j Dn v L =???= = ππ TL=9.55Fv/(η1nM)=9.55×100×0.37/(0.83×

950)=0.45N.m 2 2 22365M M Z n Fv GD GD +=δ 2 22 232.1~16.195037.010036505.1)25.1~1.1(m N GD Z ?=??+?= 3.3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所拖动的负载转矩TL =常数,当电枢电压或电枢附加电阻改变时,能否改变其稳定运行状态下电枢电流的大小?为什么?这时拖动系统中哪些量必然要发生变化?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HUNAN UNIVERSITY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 统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2017年5月30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的研究进展 (2) 2.1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2) 2.2 几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 (3) 第3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模糊控制器 (7) 3.1 模糊化 (7) 3.2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 (7) 3.3 解模糊 (7) 第4章 MPPT模糊控制器设计 (8) 4.1选择观测量和控制量 (8) 4.2 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模糊化 (8) 4.3 制定模糊规则 (9) 4.4 求解模糊关系 (9) 4.5进行模糊决策 (10) 4.6 控制量的反模糊化 (10) 第5章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 (11) 附录 (15)

第1章绪论 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下,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转换效率低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成为阻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广泛应用的一个重点问题。智能控制是这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传统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而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中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方法。在光伏系统MPPT控制中,由于外界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则使用模糊逻辑的MPPT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有望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随着近年智能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模糊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被人们广泛接受。模糊控制的优点很多,例如:模糊控制器设计简单,不需要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模糊规则用自然语言表述,易于被操作人员接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转换成数学函数,易与其他物理规律结合,便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模糊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响应快,对复杂的被控对象能有效控制,鲁棒性和适应性都易达到要求。模糊控制以其适应面广泛和易于普及等特点,成为智能控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实用的分支之一。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经济系统、人文系统以及医学系统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问题。本文正是基于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处理复杂,外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中,跟踪系统最大功率工作点,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从光伏阵列的原理和特性、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设计报告比较多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根据其不同的优缺点,然后选用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对模糊论域、隶属度函数计算,制定处模糊规则,设计出模糊控制器。最后建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报 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引言 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30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从无到有,实现了工业控制领域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可编程控制器正在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世界各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1 PLC控制系统设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C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3. 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4. 适应发展的需要 PLC机型选择 随着PLC的推广普及,PLC产品的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功能日趋完善。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的PLC产品及国内厂商组装或自行开发的PLC 产品已有几十个系列。上百种型号。其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价格等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择PLC产品,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各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在可靠性上都是过关的,机型的选择主要是指在功能上如何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浪费机器容量。PLC的选择主要包括机型选择,容量选择,输入输出模块选择、电源模块选择等几个方面。 1、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I/O点数估算 I/O点数是衡量可编程控制器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总点数,选择相应规模的可编程控制器并留有10%~15%的I/O 裕量。估算出被控对象上I/O点数后,就可选择点数相当的可编程控制器。如果是为了单机自动化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选用小型机,如果控制系统较大,输入输出点数较多,被控制设备分散,就可选用大、中型可编程控制器。 2、内存估计 用户程序所需内存容量要受到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内存利用率;开关量输入输出点数;模拟量输入输出点数。 (1)内存利用率用户编的程序通过编程器键入主机内,最后是以机器语言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同样的程序,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把程序变成机器语言存放时所需要的内存数不同,我们把一个程序段中的接点数与存放该程序段所代表的机器语言所需的内存字数的比值称为内存利用率。高的利用率给用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

课题1:专用镗孔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分别使用继电器接触器电路和PLC 实现控制) 1.机床概况 该设备用于大批量生产某零件的镗孔与铰孔加工工序。机床主运动采用动力头,由Y100L —6型(1.5kW-4A)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单向运转。该设备能进行镗孔加工,当更换刀具和改变进给速度时,又能进行铰孔加工(有镗孔与铰孔加工选择),加工动作流程如图2-1所示。 a 镗孔) b 铰孔) 图2-1 加工动作流程图 进给系统采用液压控制,为提高工效,进给速度分快进与工进两种且自动变换。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拖动电机为Y801-2型(750W 、1.9A),由电磁阀(YVl ~YV4)控制进给速度,为作要求如表2-1所示。 表2-1 液压控制动作要求 为提高加工精度,主轴采用静压轴承,由Y801-2型电动机拖动高压液压泵产生静压油膜。 2.设计要求 1)主轴为单向运转,停车要求制动(采用能耗制 原位起动SQ3 原位起动SQ4

动)。 2)主轴电动机与静压电动机的联锁要求是:先开静压电动机,静压建立后(由油压继电器控制)才能起动主轴电动机,而停机时,要求先停主轴电动机,后停静压电动机。 3)主轴加工操作,采用两地控制。加工结束自动停止,手动快退至原位。 4)根据加工动作流程要求,设置镗孔加工及铰孔加工选择。 5)应有照明及工作状态显示。 6)有必要的电气保护和联锁。 7)PLC采用三菱FX2n。

课题2:千斤顶液压缸加工专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分别使用继电器接触器电路和PLC实现控制) 1.专用机床概况介绍本机为专用千斤顶液压缸两端面的加工,采用装在动力滑台上的左、右两个动力头同时进行切削。动力头的快进、工进及快退由液压油缸驱动。液压系统已用两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并用调整死挡铁方法实现位置控制,油泵电动机型号为Y80—4(0.55kW、1.6A)。 机床的工作程序是: 1)零件定位。人工将零件装入夹具后,定位油缸动作工件定位。 2)零件夹紧。零件定位后,延时15s,夹紧油缸动作使零件固定在夹具内。同时定位油缸退出以保证滑台入位。 3)滑台入位。滑台带动动力头一起快速进入加工位置。 4)加工零件。左右动力头进行两端面切削加工,动力头到达加工终点,即停止工进,延时30s后动力头停转,快速退回原位。 5)滑台复位,左右动力头退回原位后,滑台复位。 6)夹具松压。当滑台复位后夹具松开,取出零件。 以上液压缸各动作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动作要求如表2-2所示。 2.设计要求 1)专用机床能半自动循环工作,又能对各个动作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拖动转矩是由电动机产生用来克服负载转矩,以带动生产机械运动的。静态转矩就是由生产机械产生的负载转矩。动态转矩是拖动转矩减去静态转矩。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处于加速,减速,稳态的和静态的工作状态。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加速,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TM-TL=0说明系统处于稳态(即静态)的工作状态。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因为许多生产机械要求低转速运行,而电动机一般具有较高的额定转速。这样,电动机与生产机械之间就得装设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皮带等减速装置。所以为了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将各转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这算到一根轴上。转矩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是P=Tω, p不变。转动惯量折算前后动能不变原则是能量守恒MV=0.5Jω2 2.6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因为P=Tω,T=G?D2/375. P=ωG?D2/375. ,P不变转速越小GD2越大,转速越大GD2越小。 2.7 如图2.3(a)所示,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 M=2.5kgm2, 转速n M=900r/min; 中间传动 轴的转动惯量J L=16kgm2,转速n L=60 r/min。试求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专惯量。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j=Nm/N1=900/300=3,j1=Nm/Nl=15 J=JM+J1/j2+ JL/j12=2.5+2/9+16/225=2.79kgm2 . 2.8如图2.3(b)所示,电动机转速n M=950 r/min,齿轮减速箱的传动比J1= J2=4,卷筒直径D=0.24m,滑轮的减速比J3=2,起重负荷力 F=100N,电动机的费轮转距GD2M=1.05N m2, 齿轮,滑轮和卷筒总的传动效率为0.83。试球体胜速度v和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静态转矩T L以及折算到电动机轴上整个拖动系统的飞轮惯量GD2z.。 ωM=3.14*2n/60=99.43 rad/s. 提升重物的轴上的角速度ω=ωM/j1j2j3=99.43/4*4*2=3.11rad/s v=ωD/2=0.24/2*3.11=0.373m/s T L=9.55FV/ηC n M=9.55*100*0.373/0.83*950=0.45NM GD2Z=δGD M2+ GD L2/j L2 =1.25*1.05+100*0.242/322 =1.318NM2 2.9 一般生产机械按其运动受阻力的性质来分可有哪几种类型的负载? 可分为1恒转矩型机械特性2离心式通风机型机械特性3直线型机械特性4恒功率型机械特性,4种类型的负载. 2.10反抗静态转矩与位能静态转矩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反抗转矩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发生改变时,负载转矩的方向也会随着改变,因而他总是阻碍运动的.位能转矩的作用方向恒定,与运动方向无关,它在某方向阻碍运动,而在相反方向便促使运动。 第三章 3.1为什么直流电机的转子要用表面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答:防止电涡流对电能的损耗.. 3.2并励直流发电机正传时可以自励,反转时能否自励? 不能,因为反转起始励磁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剩与磁场方向相反,这样磁场被消除,所以不能自励.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2、问题描述 (3) 3、源程序 (3) 4、运行结果 (6) 5、总结 (7)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BP网络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BP网络的学习算法 2、熟悉matlab语言在智能控制中的运用,并提高学生有关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要求:充分理解设计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 问题描述 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训练样本为3对两输入单输出样本,见表7-3。是采用BP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并针对一组实际样本进行测试。用于测试的3组样本输入分别为1,0.1;0.5,0.5和 0.1,0.1。 表7-3 训练样本 说明:该BP网络可看做2-6-1结构,设权值wij,wjl的初始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学习参数η=0.5,α=0.05.取网络训练的最终指标E=10^(-20),在仿真程序中用w1,w2代表wij,wjl,用Iout代表 x'j。 源程序 %网络训练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xite=0.50; alfa=0.05; w2=rands(6,1); w2_1=w2;w2_2=w2; w1=rands(2,6); w1_1=w1;w1_2=w1; dw1=0*w1;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k=0; E=1.0; NS=3; while E>=1e-020 k=k+1; times(k)=k; for s=1:1:NS xs=[1,0; 0,0; 0,1]; ys=[1,0,-1]'; x=xs(s,:);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1=w2'*Iout;

机电传动课程设计报告书

成绩:课程设计报告书 所属课程名称机电传动控制(含PLC) 题目霓虹灯饰的控制系统(十组)分院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07月2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总体设计 (2) (一)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论证 (2) (二)总体设计方案 (4) 三、硬件系统设计 (5) (一)PLC的介绍 (5) (二)S7-200可编程控制器部分指令 (6) (三)可编程控制器I/O端口分配 (7) (四)外部接线图 (8) 四、程序设计 (9) (一)程序设计框图 (9) (二)梯形图 (10) (三)语句表 (13) 五、程序调试及问题处理 (17) (一)程序调试 (17) (二)设计实物图 (17) (三)问题处理 (19) 六、总结 (20) 七、参考文献 (21)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霓虹灯饰的控制系统(十组) 课程设计时间: 自 2012 年 7 月 16日起至 2012 年 7 月 27日 课程设计要求: 合上启动按钮,按以下规律显示:1→2、8→3、7→4、6→5→4、6→3、7→2、8→1→1、2→1、2、3、4→1、2、3、4、5、6→1、2、3、4、5、6、7、8→3、4、5、6、7、8→5、6、7、8→7、8→1、5→4、8→3、7→2、6→1、3、5、7→2、4、6、8→1、3、5、7→2、4、6、8→全部闪烁3次→9→10→1…… 学生签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评阅意见 项目课程设 计态度 评价 10% 出勤 情况 评价 10% 任务难 度 、量评价 10% 创新性评价 10% 综合设计 能力评价 20% 报告书写 规范评价 20% 口试 20% 成 绩 综合评定等级 评阅教师: 2012年月日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讲解

学号:0121018700306 课程设计 题目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学院物流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行政1001班 姓名徐宏华 指导教师徐沪萍 2013 年 6 月29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徐宏华专业班级:物流行政1001班 指导教师:徐泸萍工作单位:物流学院 题目: 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初始条件: 1.编程环境:Step7v5.5软件 2.PLC型号:西门子公司S7系列,S7-300 3.机电传动的相关资料指导书 4.仿真环境:S7-PLCSIM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液压滑台式组合机床在原位启动后,快速向前到设定的位置时转为慢速前进,到达攻丝进给位置时停止前进,转为攻螺纹主轴转动,丝锥能向前攻入,打到规定深度时,主轴快速制动。接着攻螺纹反转退出,回到原位时快速制动,同时滑台能快速退回原位,并在原位停止。 时间安排:十八周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名徐宏华性别男专业、班级物流行政1001班 课程设计题目: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0第一章基本知识介绍 ------------------------------------------------------------------------ 1 1.1 设计的任务要求--------------------------------------------------------------------- 1 1.2 组合机床概述------------------------------------------------------------------------ 2 1.2.1 组合机床部件分类 --------------------------------------------------------- 2 1.2.2 组合机床的特点 ------------------------------------------------------------ 2 1.3 PLC控制系统 ----------------------------------------------------------------------- 3 1.3.1 PLC简介 --------------------------------------------------------------------- 3 1.3.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4 1.3.3 PLC控制系统的一般步骤 ------------------------------------------------ 4第二章总体方案选择和控制方式选择----------------------------------------------------- 6 2.1 总体方案选择------------------------------------------------------------------------ 6 2.2 控制方式的选择--------------------------------------------------------------------- 6第三章电路图的设计 -------------------------------------------------------------------------- 6 3.1 主电路的设计------------------------------------------------------------------------ 6 3.2 PLC的I/O地址分配--------------------------------------------------------------- 8第四章控制程序的设计 --------------------------------------------------------------------- 10 4.1 顺序功能图的设计---------------------------------------------------------------- 10 4.2 梯形图的设计---------------------------------------------------------------------- 11 4.3 语句表的设计---------------------------------------------------------------------- 15 第五章调试及结果分析 ------------------------------------------------------------------- 21 5.1 硬件组态---------------------------------------------------------------------------- 21 5.2 仿真结果分析---------------------------------------------------------------------- 21 感想----------------------------------------------------------------------------------------------- 25 参考资料书-------------------------------------------------------------------------------------- 26

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

加黑部分是老师划的题目,有部分题目没有。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拖动转矩是由电动机产生用来克服负载转矩,以带动生产机械运动的。静态转矩就是由生产机械产生的负载转矩。动态转矩是拖动转矩减去静态转矩。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处于加速,减速,稳态的和静态的工作状态。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加速,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TM-TL=0说明系统处于稳态(即静态)的工作状态。 2.3 试列出以下几种情况下(见题2.3图)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并说明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图中箭头方向表示转矩的实际作用方向) TL TM=TL TM< TL TM-TL<0说明系统处于减速。TM-TL<0 说明系统处于减速 TM TL TM TL TM> TL TM> TL

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减速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加速 TM TL TM= TL TM= TL 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减速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匀速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因为许多生产机械要求低转速运行,而电动机一般具有较高的额定转速。这样,电动机与生产机械之间就得装设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皮带等减速装置。所以为了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将各转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这算到一根轴上。转矩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是P=Tω, p不变。转动惯量折算前后动能不变原则是能量守恒MV=0.5Jω2 2.5为什么低速轴转矩大,高速轴转矩小? 因为P= Tω,P不变ω越小T越大,ω越大T 越小。 2.6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因为P=Tω,T=G?D2/375. P=ωG?D2/375. ,P不变转速越小GD2越大,转速越大GD2越小。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DOC)

HUNAN UNIVERSITY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 统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2017年5月30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的研究进展 (2) 2.1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2) 2.2 几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 (3) 第3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模糊控制器 (7) 3.1 模糊化 (7) 3.2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 (7) 3.3 解模糊 (7) 第4章 MPPT模糊控制器设计 (8) 4.1选择观测量和控制量 (8) 4.2 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模糊化 (8) 4.3 制定模糊规则 (9) 4.4 求解模糊关系 (9) 4.5进行模糊决策 (10) 4.6 控制量的反模糊化 (10) 第5章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 (11) 附录 (15)

第1章绪论 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下,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转换效率低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成为阻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广泛应用的一个重点问题。智能控制是这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传统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而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中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方法。在光伏系统MPPT控制中,由于外界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则使用模糊逻辑的MPPT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有望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随着近年智能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模糊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被人们广泛接受。模糊控制的优点很多,例如:模糊控制器设计简单,不需要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模糊规则用自然语言表述,易于被操作人员接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转换成数学函数,易与其他物理规律结合,便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模糊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响应快,对复杂的被控对象能有效控制,鲁棒性和适应性都易达到要求。模糊控制以其适应面广泛和易于普及等特点,成为智能控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实用的分支之一。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经济系统、人文系统以及医学系统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问题。本文正是基于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处理复杂,外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中,跟踪系统最大功率工作点,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从光伏阵列的原理和特性、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设计报告比较多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根据其不同的优缺点,然后选用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对模糊论域、隶属度函数计算,制定处模糊规则,设计出模糊控制器。最后建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