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急救.应急预案.核心制度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二〇一八年七月护理安全、急救、 应急预案、核心制度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5分。 1、抢救物品使用后,应原处,待用。 2、当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更换其它液体和,保留。 3、为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坠床,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对小儿、、有精神障碍等患者,或。.对、躁动患者入院和检查途中,须由以上护士护送并加以或。 4、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处。 5、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在药疗前、中、后,严格“、、”。配液时,注意如几种药物配伍,确认后方可配制,控制静脉输注、预防。 6、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三方,分别在实施前、开始前和患者前,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手术与标识等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护理记录,未来得及记录者,应在抢救结束后()内据实补记。 A 6小时 B 5小时 C 4小时 D 3小时 E 2小时 2、抢救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时,首选药物是() A 地塞米松 B 0.1%盐酸肾上腺素 C 异丙嗪 D 氢化可的松 E 多巴胺 3、当病人发生呼吸抑制时,为改善缺氧症状,应立即进行() A 人工呼吸 B 或遵医嘱给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C 有条件者可行气管插管 D 高流量氧气吸入4--6升/分 E 以上均是 4、经药物过敏试验后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多少天以上或使用中更换批号,

应重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用药。() A 2天 B 3天 C 4天 D 5天 E 以上均不对 5、为防止患者跌倒、坠床,对昏迷、躁动患者入院和检查途中,须由两人以上护士护送并加以()。 A 布鞋 B 加强巡视 C 床栏或约束带 D 安装扶手 E 穿防滑软底鞋或布鞋 6、查对制度包括那些小的查对制度() A 医嘱查对制度 B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C 输血查对制度 D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E 以上均是 7、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要注意() A 有无配伍禁忌 B 认真核对 C 仔细检查 D 经双人核对 E 有无过期 8、一级护理基础服务内容中晨间护理要求: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 A 隔日一次 B 每日一次 C 每日二次 D 随时整理 E 病人需要就做 9、一级护理要求多少时间巡视病房一次() A 每1h B 每2h C 每3h D 每4h E 以上均不对 10、值班交接班制度要求:接班者应提前多少时间到科室() A 1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25分钟 E 30分钟 1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A 灭菌水平 B 消毒水平 C 进行消毒 D 进行浸泡 E 以上均不对 1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 A 一人一用 B 一人一灭菌 C 一人一用一灭菌 D 一用一灭菌 E 以上均不对 1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 A 96% B 97% C 98% D 99% E 100% 14、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 A 24小时 B 20小时 C 18小时 D 16小时 E 12小时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5-12-09T14:56:25.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导读]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科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即在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下,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和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1]。我院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特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编制床位共有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90张。共有9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3.8±4.9)岁。职称:护士58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4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500名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查阅护理风险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院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查阅病历资料,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分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组织护理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既往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潜在风险因素。最后总结出我院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有:护理意外(坠床、跌倒、误伤、烫伤等);技术操作风险(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遗失等);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发错药、输错血/液、漏发药等)。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得出护理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过硬、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不丰富;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主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感染、跌倒、药物外渗、自杀、坠床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制定护理给药差错评分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护理安全警示等,分发到各科室,并组织讨论学习。(3)加强业务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操作培训和业务讲座,每3个月开展1次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纳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相关护理制度等内容。对于考核不及格者,需补考直至合格,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分、薪资挂钩。(4)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纳入风险防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共出现2项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1起护理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患者未发生一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事件。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2],指的是家庭、个人、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风险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风险、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几类,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机制、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因素有关[3]。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把好护理安全关,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方便、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 标签: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专科护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急诊有着与其他病房不同的特点,因而防范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1 慎独修身,强化安全意识 急诊科具有快速、艰巨、突发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2]。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护士却是掌控舵手。为此,必须加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强化法制和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提高护士对风险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有无人员监督,都要重视各种核心制度的落实,这是保障急诊护理安全的先决条件。 2 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有章可循,制度管人,是护理工作的准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如①护理告知签字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宣教,如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诊疗过程中,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②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制度,安排专人护送,确保急救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③严格交接班制度。④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及护生的带教,对新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积极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对到点实习的护生,要做好带教,强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调急救岗位意识,让护生在实践中由知识向行动转化,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⑤护长查房制度,作为护士长坚持每月查房中、夜班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护士的观察、处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等。 3 重点掌握,提高急救技能 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病情转变快,护理范围涉及广泛,通常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人员紧张,时间紧迫,可时间就是生命。从而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全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急诊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护理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急诊护理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急诊护理工作计划(一)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纯熟把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施行定期考核。 2、纯熟把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纯熟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纯熟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机遇 1、纯熟把握各种仪器的运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运用。 3、各类急救药品运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怀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急诊护理工作计划(二)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适应医疗、护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护理部的计划目标,充分调动科室的积极性、创造性,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强化科学管理,护理人员人材培养,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拟定今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 二、具体目标 1、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0%。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发表时间:2018-11-22T13:31:33.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冉茂晓杨丹[导读] 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 冉茂晓杨丹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50)【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对比管理落实前后调查结果,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分析护理风险问题,共发放调查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 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管理,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8-02 急诊科隶属基础科室,在医院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急诊科服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多数急性病症的病患。对此,不管是进行医疗或者选择护理服务都需要保证服务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特别是对于护理服务来说,风险隐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会显著影响到服务效果,因而调查研究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展开调查,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包含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为25~38岁,平均年龄(28.1±3.3)岁,患病周期为3~12小时,平均患病周期为(6.5± 2.2)小时,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一批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由于两组属于同一批病患,因而无论在年龄、性别比例、患病周期等基础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调查方法以上所有调查对象具有在入院后做好病例备档,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精确性,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方向是针对护理风险情况开展,共计发送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分为管理改革前与改革管理后[1]。 此外,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且直接把管理改革后的病患资料进行调查,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重视岗前培训,尤其是针对初次入职的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在岗学习,业余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操作经验,特别是需要采取“以老带新”培训体系,护士长可选择工作后的时间落实护理操作培训,对常规护理问题进行纠错,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经验及意识;(2)做好常见风险问题的预防,即如本次调查研究出现的跌倒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即如在病患的床边加装护栏,同时在床边地板铺设护垫,叮嘱病患放松心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导致睡眠质量不佳,进而引发反复翻身,最终导致跌倒问题;(3)注重并发症的防护,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内科疾病并发症,即如部分早期糖尿病病患出现的糖尿病病足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不定期检查他们的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洗澡、夏季炎热导致的伤口感染,定期对病患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更换纱布,对于已经出现严重感染的病患,应及时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问题[2]。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运用SPSS17.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以(x-±s)进行表达,并通过t检测;此外,计数数据则以百分率(%)进行表达,则通过χ2检索,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1。 3.讨论 对于多数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产生,主要是源于护理人员的操作缺乏娴熟性,忽视风险管理,未能定期观察病患的病情情况,特别是手术后的感染情况与并发症情况[3]。这些问题也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大提升,特别是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出现以及并发症产生,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病患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效果[4-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前,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2.88%;而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10.57%,而且在护理管理后104例病患无论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操作、病患防护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当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风险管理

第六章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

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二、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配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4)环境适宜配药应在治疗室进行,减少人员流动。 (5)操作规范输液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赵晨丽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赵晨丽 发表时间:2013-08-01T17:43:56.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晨丽 [导读]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赵晨丽(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南阳 473001)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22-02 【摘要】把好护理安全关,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安全管理专科护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急诊有着与其他病房不同的特点,因而防范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1 慎独修身,强化安全意识 急诊科具有快速、艰巨、突发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护士却是掌控舵手。为此,必须加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强化法制和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提高护士对风险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有章可循,制度管人,是护理工作的准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如①护理告知签字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宣教,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诊疗过程中,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②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制度,安排专人护送,确保急救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③严格交接班制度。④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及护生的带教,对新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积极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对到点实习的护生,要做好带教,强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调急救岗位意识,让护生在实践中由知识向行动转化,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⑤护长查房制度,作为护士长坚持每月查房中、夜班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护士的观察、处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等。 3 重点掌握,提高急救技能 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病情转变快,护理范围涉及广泛,通常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人员紧张,时间紧迫,可时间就是生命。从而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全科护理的能力,因此急诊护士不仅要加强各科急救护理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监测抢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剂量和用法,才能为急诊患者争取生机,为护理安全清除障碍。 4 沟通无限,和谐护患关系 急诊患者、家属期望值高、信息缺乏,迫切需要随时了解治疗护理的进程及效果,护士在做好各种护理措施的同时,要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采用严谨的语言行为适时、适当与患方互动交流,掌握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让护理工作得到支持和理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严格把关,建立信息反馈制,强化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协调护理工作力量,指挥突发事件的抢救,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强化质量监督机制,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作为护士长在心态控制中要做到:根据科室特点,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6 规范抢救物品及用药安全管理 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消毒-保养-调试。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报维修,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急诊汇集门急诊各科医生开出的输液治疗,用药品种多,加上新药使用频繁,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大量药品的作用、副作用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熟练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7 加强医院感染安全管理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8 保证急救护理文书质量 护理文书书写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禁止出现涂改和遗漏现象。因护理文书不仅牵涉到法律、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9 小结 9.1 影响护理安全主要因素 有4大因素:人、技术、设备、药品。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影响着护理安全质量。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脱颖而出。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7-22T15:11:59.9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孙蓉晖[导读]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孙蓉晖 (湖北省广水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广水 4327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确诊为内科疾病的患者共计22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按风险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皆<0.05,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内科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纠纷发生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07-0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随着医药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兹将本院风险管理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共收治内科患者2248人,其男性1246例,占55.43%;女性1002例,44.57%。年龄19岁~67岁,平均年龄45岁。平均随机地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两个组进行实验,每组1124人。 1.2 方法 1.2.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挑选个人素质强,业务水平高并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利用优质资源,共同研讨制定风险管理机制与风险评估方法,制定切实可行风险评估流程图。 1.2.2落实风险管理培训:精心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切实提高内科护理人员风险防患意识及应对风险的能力。重点培训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理论、技能与风险评估方法。有针对性选择突发性预案进行现场演练,让每一位护理人员亲身体验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应对与化解内科护理风险的能力。 1.2.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及时注入新“血液”,引进人材。对新进人员实行指定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工作,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让新进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得到锻炼,并让她们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中。严格执行岗前技能培训、岗中技能培训、岗后技能再培训制度。致力打造一支技术精良、能力过硬的内科护理队伍。 1.2.4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 理人员应具备“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要敬老爱老,多为老人送温暖[2]。邀请心理专家传授心理沟通技能,在护理工作中及时掌握患者的心态,及时排解患者的顾虑。 1.2.5有效监管风险管理工作:无论机制、章法、程序等都十分健全,缺乏自觉执行与监管则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监管显得极其重要。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由精通业务的护理人员组成监管小组。按计划定期开展抽查监管工作,对护士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处理。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限期及时整改到位。 1.3 效果评价 寻找护理现存及潜在风险的高危因素,对护理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并制定每月风险发生的概率表及危害程度等级表,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主要评价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患者满意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录入到Excel-2003中,利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利用t检验;率的比较,利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满意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6%、14.3%、85.71±1.8、28.65%;95.8%、0.53%、97.85±0.9、2.78。实验组满意率(%)与护理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其x2为68.26(P<0.05、t为2.78(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皆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纠纷投诉率(%)与风险事件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x2分别为93.97(P<0.05)、284.58(P<0.05皆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伴随着国家医药卫生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卫生工作的重心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正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6]。护理风险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识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消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通过两年的探索,利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上升明显,内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纠纷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低大幅下降。同时护理人员自信心增强,工作责任心大幅提升,工作积极性也悄然形成,从而使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局面。因此,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增强了内科护理人员从风险防范意识及化解风险的能力。【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 傅铭,邵志华.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92-94. [3] 李玉秀.基层医院ICU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6):172. [4] 王斌全,张培丽.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一) 一、分析风险的因素(1)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 1)高危人员。例如刚参加工作的护士、轮科护士、进修护士、无执业资格护士以及实习护士。年轻的护士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资历较浅、例如在抢救室内对窒息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时,有可能因护士的经验不够,操作不规范,对患儿的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引起患儿呼吸道粘膜出血、水肿,加重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在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监测时,因不具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呼吸、心率、体温等出现异常的生命体征没有及时辨别,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这些都会增加护理风险的机率。 2)高危时段。如交接班、午休以及节假日,特别是工作集中的时间,因儿科疾病的变化较快,而且难以预料。如果值班的人员不足,护士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护理纠纷和差错。3)高危病人。例如特殊体质患儿、危重患儿以及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患儿。(2)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护理管理方面儿科护士人员紧张,编制严重缺乏,与正常的床护比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护士都在超负荷中工作。每年都会新进一批护士,这也同时给管理带来一些问题。另外护士的工作存在多面化,不但要完成正常的业务工作,而且还要完成一些其他事务工作,这就会导致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出现疏忽。2)护士责任心不强儿科有一种特殊的称呼“哑科”,和患儿疾病相关的资料只能通过家长及描述以及护士的观察得到,如果护理人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患儿的病情观察的不仔细,就易导致医疗纠纷及事故;另外,儿科用药很严格,所用剂量较小,多数是根据公斤体重进行计算,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会导致用药差错,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或者用药剂量过高就会导致患儿出现不适,也容易出现护理差错。二、防范措施(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患儿实施护理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人员应定期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工作中记录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由每个科室的护士长负责,紧抓护理安全,同时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3)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护理风险,任何一

(完整版)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2018.5.23 阜蒙县人民医院柴艳华 瑞士奶酪理论 199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端森在其著名的心理学专著《Human error》中提出了瑞土奶酪理论( Swiss Cheese model)。它的内在逻辑是:组织互动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就像有孔的奶酪叠在一起,所以又称为瑞士奶酪模型。此理论被经常用于职业安全教育。 医疗错误的发生来源于一连串失误,如同James Reason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一片片奶酪上的空洞代表医疗照护过程中所建立的防御机制的弱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必须突破所有的防御机制,才会发生一件不良事件。所以说,不良事件的发生代表我们所设计的防御机制的缺陷,这些不足都可以进行改善,设法找出系统性的原因,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如优化流程、加强职业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对缺陷或漏洞互相拦截,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医疗错误。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相关概念 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范意外发生,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是高质量护理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管理因素: 1.1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院及护理部下发的文件及各项要求不能及时落实或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个人;对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指导,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不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导致护士按习惯、凭印象草率行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监控力度不够: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专题安全讨论会,对护理过程质量缺乏有效的分析、总结;如:对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工作环节、应急预案、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不力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不循,缺乏有效督导,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当前护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改善,找不到有效提高护士素质的途径,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埋下安全隐患。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未做到弹性排班,会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如:休假制度的执行,必须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在保障科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安排人员休假。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处理措施 (1)接到突发事件通知后,积极进行相关准备,严格服从上级安排。护理系统由护理部统一指挥、调配,组成应急抢救队。 (2)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的原始情况和发展动态,包括地点、原因、伤亡和现场医疗条件等情况。 (3)检查待用和储备的应急医疗设备、器械、药品、通讯器材等,进入临战状态,作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 (4)在现场救护的过程中,服从统一调配,互相配合,尽量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5)及时收集、反馈、上报抢救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2.处理程序 接到通知→组成护理应急抢救队→了解突发事件的情况→准备急救用品,待命→紧急救护→反馈消息→及时汇报。药物过敏休克防范与应处理 1.药物xx休克防范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用药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该药物(T.A.T行脱敏注射)。 (2)正确实施药物xx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通知医生,禁止使用该药物,并在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尾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2.药物xx休克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2)将患者立即平卧,抬高脚部。吸氧并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间羟胺等)、抗组胺类药物等。并记录。 (4)发生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心外心脏按压术,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5)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6)6小时内完善抢救过程的记录。 (7)做好患者和家属的xx工作。 3.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平卧→报告医生、护士长→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采取抢救措施→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解除支气管痉挛→心跳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交代患者及家属今后避免使用该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输液反应的防范 (一)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 1、药物的配置:配置环境符合要求,最好使用超净台或静脉配置中心完成配药工作。 2、采用密闭式输液,禁止开放式输液:所有的输液管必须配有终端过滤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