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24学时)

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24学时)

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24学时)
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24学时)

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一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培养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的生长特性;

2.掌握土壤中放线菌分离的方法。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他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分离纯化后得到放线菌的纯菌株。

放线菌菌落一般为圆形,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呈地衣状。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其他细菌及真菌的生长。

放线菌生长缓慢,一般为7~14d,而细菌及霉菌的生长周期一般为4d 天,所以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重铬酸钾、制霉菌素、放线菌酮等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试剂和器材】

1.试剂

可溶性淀粉、硝酸钾、K2HPO4、MgSO4、NaCl、FeSO4、琼脂。

2. 器材

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试管、涂布棒、恒温培养箱。

【实验方法】

1. 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100mL)

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 g、K2HPO4 0.05g、MgSO4 0.05 g、NaCl 0.05 g、FeSO4 0.001%,琼脂1.8g,加蒸馏水100mL,调节pH为7.2~7.4,121℃灭菌20 min。

(2)重铬酸钾溶液的配置

称取0.0.5 g重铬酸钾加入灭菌后(凉至50-60℃)的培养基中。

2. 土样的采集和样品的处理

(1)土样采集

选取植被生长比较茂盛的环境取样,土样放在无菌平皿里标记后带回实验室。将平皿置于超净工作台风干。

(2)平板涂布

取土样1g,加入9mL 无菌水,逐步稀释。取200μL,进行10-1、10-2、10-3均匀涂布(每个梯度涂3个平皿)。

3. 培养

(1)22±1℃恒温培养7~14d。

(2)4d后开始间隔24h观察生长情况。

4. 结果分析

(1)描述放线菌的形态。

(2)为什么要加入重铬酸钾?

【注意事项】

稀释倒平板时涂布要均匀,否则会因密度不均导致菌落生长过于集中,无法充分利用营养

实验结果:1、通过对放线菌培养结果观察,我们观察发现放线菌菌落小而紧密、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放线菌具有泥腥味。还有一点就是放线菌菌落周围琼脂平面会有变形的现象。若稀释平板的稀释度不够,放线菌会被抑制了或者菌落太小,而其他细菌的菌落又太多,不容易找到。

2、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土壤中放线菌分离的方法。

分析讨论:1、在涂布平板前涂布棒要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到室温后再进行涂布,否则涂布棒温度过高会杀死放线菌。2、实验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防止杂菌污染。3、在土壤采样时,选择植被生长比较茂盛的环境,因为这里往往有较丰富的放线菌存在。

实验二淀粉水解糖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工业生产中使用淀粉制葡萄糖的基本原理;

2.学习和掌握淀粉水解的工艺流程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淀粉是由数目众多的脱水葡萄糖单位(C6H10O5)n,经由糖苷键缩合而成的多糖。由淀粉质原料生产葡萄糖,很早以来人们就采用无机酸(通常为盐酸)作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醛基在碱性溶液中可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当高价铜量固定时,被样品中葡萄糖还原后,剩下的高价铜可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借以定量样品中的葡萄糖(实际为还原糖总和)。

1.水解:淀粉包括淀粉、戊糖、半纤维素(主要指多聚戊糖),用盐酸加水分解转化成还原糖。

HCl

(C6H10O5)n+nH2O nC6H12O6

2.中和:将余酸中和至pH 6~7,在碱性溶液中糖会分解,影响分析结果。

3.当斐林氏甲、乙液混合时,生成C u(OH)2沉淀。

CuSO4+2NaOH NaSO4+Cu (OH)2

C u(OH)2再与酒石酸钠作用

COONa COONa

HC-OH HC-O

+ Cu (OH)2 Cu+2H2O

HC-OH HC-O

COOK COOK

糖液滴入后铜盐被还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CHO COONa COOH COONa

(CHOH)4

HCO (CHOH)4 HCOH

+2 Cu + 2H 2O + 2 + Cu 2O

CH 2OH HCO CH

Cu 2O+K 4Fe(CN)6 + H 2CHO N

4 + + H

(CH 3) 2N S N CH 2OH

CHO N 4 + + HCl

(CH 3) 2N S N +(CH 3) 2 -

CH 2OH 还原型(无色)

斐林氏溶液全部被还原后,滴入的糖液便与次甲基兰指示剂作用,将其还原成无色化合物而达终点,为了加速反应,在斐林氏溶液中加入黄血盐,使反应生成氧化铜红色沉淀变成可溶解状态,加速反应,并使终点由原来的蓝色转红色变为淡黄色,便于辨认。

此法受操作条件影响很大,如温度高低、沸腾时间长短、pH 高低等。为了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必须保持操作尽量相对统一。另外,为避免酒石酸钾钠在强碱溶液中还原铜,影响结果,甲乙液必须现用现混。 【试剂和器材】 1.斐林氏A 液:Cu SO 4·5H 2O 35g ,次甲基兰 0.05g 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 2.斐林氏B 液:酒石酸钾钠 117g, NaOH126.4g ,亚铁氰化钾9.4g ,各自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

3.0.1%标准葡萄糖溶液:于100~105℃烘干恒重而无水的葡萄糖称取1000mg 加水溶解,并加5mL 浓HCl 防腐,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使用期间如发现浑浊应重新配制。

【实验方法】

1. 称取1.000g样品(湿淀粉1.500g)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100mL水,20%HCl 10Ml,瓶口装一长玻璃管作为回流冷凝用,在水浴上加热3h取出放冷,滴酚酞指示剂,用1mol/L NaOH中和至淡红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

2. 预备滴定:各取甲、乙斐林氏溶液4mL于三角瓶中混匀加热至沸腾,滴加0.1%标准葡萄糖溶液至蓝色消失,记下体积数。

3. 空白滴定:各取甲、乙斐林氏溶液4mL于三角瓶中混匀,加入比预备滴定少1m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加热沸腾后,继续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至终点。

4. 样品滴定:各取甲、乙斐林氏溶液4mL于三角瓶中混匀,加入5mL转化后的样品溶液,用空白滴定的方法滴至终点。

5. 计算方法

淀粉(%)= (V1-V2)×0.1×0.9

=

(V1-V2)×4.5 W W

×5

250

式中:V1—空白滴定耗去标准葡萄糖溶液的mL数

V2—样品滴定耗去标准葡萄糖溶液的mL数

W—样品重量

0.9—葡萄糖折成淀粉的换算系数

【思考题】

(1)缩小测定误差的关键是什么?

(2)除了利用酸水解葡萄糖外,还有哪些水解葡萄糖的方法?

实验三原代动物细胞培养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原代动物细胞的获取方法;

2.掌握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3.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将器官、组织或细胞从生物机体中取出,模拟该器官、组织或细胞在机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能够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种类的动物或植物的细胞都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存、生长和繁殖。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因为人工培养条件易于改变,并能得到严格的控制,有利于单因子分析。二是细胞培养便于我们对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亦可应用显微缩时电影技术记录其进程。因而,细胞培养是探索和解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简而易行的技术。

然而,细胞培养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培养的细胞生活在脱离了机体的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其生态环境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改变了,因此,其细胞生物学性质必然也会发生某些改变。所以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到的结果难于正确反映细胞或组织在机体内部的状况。这一点是我们在应用此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注意的。

尽管如此,由于细胞培养技术的优点是其他实验方法和技术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近年来,细胞培养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老年学、免疫学、肿瘤学和病毒学等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要使细胞在

体外长期生存,必须模拟体内环境,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如供给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以及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及适宜的温度;注意调节其外环境的酸碱度(pH)与渗透压;以及为排除细胞代谢产物的危害,保持良好适宜的外环境而进行必需的传代等等。所有这一切条件与操作都要确保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试剂和器材】

1.试剂

(1)小鼠肾细胞营养液的配制

DMEM培养液 90%

犊牛血清 10%

1万单位/ml青、链霉素加至约100单位/ml

7.4%NaHCO3调pH至6.8~7.0 (2)平衡盐液-Hank液的调节:

用7.4%NaHCO3调Hank液的pH至6.8~7.0

(3)调胰蛋白酶的pH值

0.25%胰蛋白酶溶液中加入数滴NaHCO3充分混匀(pH值为7.6~7.8)。

2.器材

解剖剪、解剖镊、培养皿、水浴锅、青霉素瓶、吸管、不锈钢网、血细胞计数板、培养瓶、显微镜、细胞培养箱

3.动物

小白鼠

【实验方法】

1.处死动物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为避免过多血细胞的干扰,一般采用剪断动物颈动脉放血的方法处死动物,然后用水浸湿体表的被毛(或用新洁尔灭溶液)。将动物固定在解剖板上,使其背部向上,先用碘酒棉球消毒背部的被毛,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拭碘酒擦过的部位。

2.取肾

在腰部的后缘,用解剖剪提起皮肤,剪开皮肤,将剪开的皮肤分别拉向两边。此时,再换一把解剖剪及解剖镊,剪开背部的肌肉,暴露出腹腔,即可见到肾脏(一般右肾略低于左肾),用弯头眼科镊取出肾脏,置于无菌培养皿中。

3.剪肾

用眼科剪及镊,将肾膜剪破,并将其剥向肾门,去肾膜及脂肪。再用Hank液洗涤一次,再将洗过的肾脏转入另一培养皿中。另换一把眼科剪及

镊,沿肾脏的纵轴剪开,去掉肾盂部分,将肾剪成数块,然后用Hank液洗涤一次。将洗过的肾块转移入无菌的青霉素瓶(或小烧杯)中。用弯头眼科剪,将肾剪成1mm3大小的块,组织块的大小应尽量均匀一致,再用Hank 液洗涤2~3次,直到液体澄清为止。

4.消化及分散组织块

将上步清洗过的Hank液吸掉,按组织块体积的5~6倍量加入0.25%

胰蛋白酶液(pH为7.6~7.8)。置于37℃水浴中进行消化。消化时间在15min 左右(消化时间的长短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蛋白酶的活性及浓度,不同动物及年龄,组织块的大小等等)。每隔5分钟摇动一次青霉素瓶,以便组织块散开,以利于继续消化,直到组织变成松散、粘稠状,并且颜色略变为白色为止。这时可从水浴中取出青霉素瓶,吸去胰蛋白酶液,再用Hank洗涤2~3次。然后,加入少量营养液,用吸管反复吹打组织块,直到大部组织块均匀分散成均匀的细胞悬液为止,离心。此时,可将分散的细胞悬液经过不锈钢网进行过滤,以除去部分较大的组织碎片。

5.计数与释稀

从上步滤过的细胞悬液中吸取1ml细胞液,进行计数。将细胞滴于血细胞计数板上,按白细胞计数法进行计数,计数后用营养液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浓度一般为每ml含细胞30~50万为宜。

6.分装与培养

将稀释好的细胞悬液分装于培养瓶中(一般5ml/小方瓶,1ml/青霉素瓶),盖紧瓶塞。在培养瓶的上面做好标记,以免培养瓶放反,并在瓶口处注明细胞,组别及日期。然后放于37℃条件下进行培养。

7.观察

置于37℃培养的细胞,需逐日进行观察,主要观察:

(1)培养物是否被污染,如培养液变为黄色且混浊,表示已经被污染。

(2)细胞生长状况与培养液颜色的变化,如培养液变为紫红色,一般细胞生长不好。可能是瓶塞未盖紧或营养液pH过高;培养液若

变为桔红色,一般显示细胞生长良好。

经过1~2d的培养后,若细胞生长情况较差或培养液变红了,则可换一次营养液。换液时也要注意无菌操作,在酒精灯旁,倒去原培养液,再加入等体积的新配营养液,pH7.0。若经2~3d后,细胞营养液变黄,此时表示细胞已生长。如果希望细胞长得更好些,此时也可换液,换液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维持液,它与营养液的组成完全相同,仅所用血清为5%。以后,每隔3~4d(视细胞液pH值而定)更换一次维持液。待细胞已基本长成致密单层时,此时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无菌操作;

2.可通过将小鼠处死后浸泡于75%酒精中来保证彻底无菌。

实验四乳酸发酵——泡菜的腌制及乳酸检测

【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发酵的条件与微生物类型;

2.掌握制作泡菜的基本方法;

3.掌握乳酸发酵的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己糖产生乳酸的作用称为乳酸发酵。自然界中,能够引起乳酸发酵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这些细菌则统称为乳酸细菌。常见的乳酸细菌多是兼性厌氧菌,包括链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一些成员。它们通常只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其发酵产生的乳酸,能够抑制一些腐败细菌的活动。

乳酸发酵很早被人们所利用,应用十分广泛。如在畜牧业上常利用乳酸发酵来制造青贮饲料,在食品工业上可利用乳酸发酵腌制泡菜、制作酸奶,在发酵工业上还用纯种的乳酸细菌生产乳酸等。

本实验将向大家介绍泡菜制作的基本方法。腌制泡菜多是利用原料上天然存在的乳酸细菌进行乳酸发酵,我们可以通过镜检,初步判断泡菜中微生物的种类。

【试剂和器材】

1.试剂

萝卜、黄瓜、大头菜、生姜、大蒜、八角、料酒、10% H2SO4、2% KMnO4、含氨的AgNO3、食盐、白糖、革兰氏染液。

2.器材

泡菜坛

【实验方法】

1.泡菜腌制

(1)将萝卜、黄瓜、大头菜等洗净,连皮切成长方块(注意不要太小),放在架子上晾干;将生姜洗净,晾干。

(2)将泡菜坛洗净,用开水烫洗消毒。

(3)在烧杯中配制5%的盐水,加热煮沸10min,盖住烧杯,冷却。

(4)将晾干的瓜菜放入已消毒的坛中,装量约为坛容积的1/2。

(5)将几瓣大蒜剥皮,切成厚片儿,再把一小块晾干的生姜也切成片儿,最后将姜片、蒜片和几个八角一起撒在瓜菜表面或用纱布包好防御菜中间,这样可增加泡菜的风味,并有抑制杂菌的作用。

(6)将已冷却的盐水加入泡菜坛中,约至坛高的2/3处,然后加入少许料酒,料酒同样具有增加风味和抑制杂菌的作用。

(7)盖上坛盖,并在坛口水槽内加水少许,以隔绝空气。

(8)置于30℃处发酵一周。

2.乳酸的检验

(1)打开泡菜坛盖,闻坛中有无酸味或异味。

(2)取少量泡菜,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3)吸取10mL泡菜水注入空试管内,加入1mL 10% H2SO4,再加入1mL 2% KMnO4,混匀。此时,试管中如有乳酸则会转化为乙醛。

(4)取一滤纸条,在含氨的AgNO3溶液中浸湿,并将其横搭在试管口上。(5)将试管徐徐加热至沸,试管中如有乙醛就会挥发,管口的试纸将会变黑,即可证明泡菜水内含有乳酸。上述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3H2SO4 K2SO4+2MnSO4+3H2O+5[O]

CH3CHOHCOOH+[O] CH3CHO+CO2+H2O

CH3CHO+2Ag(NH3)2OH CH3CHOONH4+2Ag +H2O+3NH3

3.乳酸细菌的镜检

(1)取一环泡菜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

(2)革兰氏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3)油镜观察。正常情况下,视野中多为革兰氏阳性的细长杆菌,也常有链球菌出现。

【注意事项】

发酵期间注意在坛口处补水,以保证坛内的厌氧环境。

实验五三叶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培养方法。

【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有些植物材料而言,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保持愈伤组织的快速生长是必要的,特别是两者结合使用时,能更强烈的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

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组织和细胞的潜在发育能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表达,伴随着反复的细胞分裂,又开始新的分化。将脱分化的细胞团或组织重新分化而产生出新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的一种现象,称为再分化。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通过分化可以形成苗或根的分生组织甚至是胚状体,继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试剂和器材】

1.试剂

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KH2PO4、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2-EDTA 、FeSO4·7H2O、甘氨酸、肌醇、盐酸硫胺素(V B1)、盐酸吡哆醇(V B6)、烟酸、细胞分裂素(BA)、生长素(NAA)、蔗糖、琼脂、0.1%氯化汞、酒精、次氯酸钠、无菌水、三叶草新鲜叶片。

2. 器材

超净工作台、镊子、解剖刀、酒精灯、棉球、烧杯、容量瓶、细口瓶、广口瓶、培养皿、天平、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烘箱。

【实验方法】

(一)培养基的配制 1. MS 培养基的配制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10倍,用感量为0.01g 的扭力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的容量瓶中,即为1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倒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 培养基取此液100ml 。 表1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

序号 药品名称

培养基浓度(mg/L )

扩大10称量(mg)

1 NH 4NO 3 1650 16500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 KNO

3 1900 19000 3 CaCl 2·2H 2O 440 4400

4 MgSO 4·7H 2O 370 3700 5

KH 2PO 4

170

1700

注意:

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 2+、SO 42一、Mg 2十和H 2PO 4一等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重蒸馏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重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别应将Ca 2+、SO 42一、Mg 2十和H 2PO 4一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边搅拌边混合。 ②CaCl 2·2H 2O 要在最后单独加入,在溶解CaCl 2·2H 2O 时,蒸馏水需加热沸腾,除去水中的CO 2,以防沉淀。另外,CaCl 2·2H 2O 放入沸水中易沸腾,操作时要防止其溢出。 (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MS 培养基的微量元素无机盐由7种化合物(除Fe )组成。微量元素用量较少,特别是 CuSO 4·5H 2O 、 CoCl 2·6H 2O ,因此在配制中分微量Ⅰ、Ⅱ配制。按照表2,表3配方,用感量为0.0001g 的电光分析天平称量,其它同大量元素。配制培养基时,每配制1L 培养基,取微量Ⅰ10ml ,微量Ⅱ1ml 。

表2 MS 培养基微量Ⅰ的配制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培养基浓度(mg/L ) 扩大100倍称量(mg)

1 MnSO 4·4H 2O 22.3 2230 蒸馏水定容至

2 ZnSO 4·7H 2O 8.6 860 3

H 3BO 3

6.2

620

4 KI 0.83 83 1000ml

5

Na 2MoO 4·2H 2O

025 25

表3 MS 培养基微量Ⅱ的配制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培养基浓度(mg/L )

扩大1000倍称量(mg)

1 CuSO 4·5H 2O 0.025 25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

CoCl 2·6H 2O

0.025

25

(3)铁盐母液的配制

铁盐不是都需要单独配成母液,如柠檬酸铁,只需和大量元素一起配

成母液即可。目前常用的铁盐是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螯合物,必须单独配成母液。这种螯合物使用起来方便,又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配制培养基时,配制1L 取此液10ml 。

表4 MS 铁盐母液的配制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培养基浓度(mg/L )

扩大100倍称量(mg)

1 Na 2-EDTA 37.3 3730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

FeSO 4·7H 2O

27.8

2780

注意:

在配制铁盐时,如果加热搅拌时间过短,会造成FeSO 4和Na 2-EDTA

鳌合不彻底,此时若将其冷藏,FeSO 4会结晶析出。为避免此现象发生,配制铁盐母液时,FeSO 4和Na 2-EDTA 应分别加热溶解后混合,并置于加热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溶液呈金黄色(约加热20~30 min),调pH 值至5.5,室温放置冷却后,再冷藏。 (4)有机母液的配制

MS 培养基的有机成分有甘氨酸、肌醇、烟酸、盐酸硫胺素和盐酸吡哆醇。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原则上应分别单独配制。配制直接用蒸馏水溶解,注意称量时用电子分析天平。配制培养基时,配制1L 取此液10ml 。

表5 MS 培养基有机物质母液的制备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培养基浓度(mg/L )

扩大100倍称量(mg)

1 甘氨酸

2 200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 肌醇 100 10000

3 盐酸硫胺素(V B1) 0.

4 40 4 盐酸吡哆醇(V B6)

0.5 50 5

烟酸

0.5

50

注意:

由于维生素母液营养丰富,因此贮藏时极易染菌。被污染的维生素母

液,有效浓度降低,并且易给后期培养造成伤害,不宜再用。避免此现象发生的方法是配制母液时用无菌重蒸馏水溶解维生素,并贮存在棕色无菌瓶中,或缩短贮藏时间。

(5)激素母液配制

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的激素种类及含量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定。一般激素母液配制的终浓度以0.5mg/ml为好,需要注意的是:

①配制生长素类,例如IAA(生长素)、NAA、2,4-D、IBA,应先用少量95%乙醇或无水乙醇充分溶解,或者用1mol/L的NaOH溶解,然后用蒸馏水定容到一定的浓度。

②细胞分裂素,例如KT(激动素),应先用少量95%乙醇或无水乙醇加3~4滴1mol/L的盐酸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

③配制生物素,用稀氨水溶解,然后定容。

注意:

所有的母液都应保存在0~4℃冰箱中,若母液出现沉淀或霉团则不能继续使用。

2.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配制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3mg/L BA+3mg/L NAA+30g/L蔗糖+7.5~8.0g/L琼脂

3.调节pH值

根据培养基的要求调节pH值为6.0。

4.分装、包扎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按量分装,如分装于三角瓶中,装量不应超过瓶容量的1/2;如分装于试管中,装量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5。

包扎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的名称、配制日期等,最后进行灭菌。(二)三叶草叶片的消毒。

a.将采集的三叶草新鲜叶片(除去颜色黯淡的老叶和幼嫩的新叶,从中选取颜色鲜艳的叶片)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去除其表面黏附物。

b.把三叶草叶片用无菌水漂洗干净。

c.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30s。

d.用0.1%氯化汞浸泡10min,在浸泡过程中用镊子搅拌,使消毒充分。

e.浸泡过的三叶草叶片用无菌水冲洗3-5次,每次3min,洗去残留的氯化汞。

f.取灭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切取合适大小(0.75cm×

0.75cm)的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三)培养基与接种台准备

解除三角瓶上捆扎的线绳,有必要的话可以用沾有75%的酒精的棉球把三角瓶表面擦一下,把三角瓶按培养基处理整齐排列在接种台左侧,然后用75%酒精擦洗接种台表面。

(四)外植体接种方法

轻轻打开封口膜,将三角瓶口在火焰上方灼热灭菌,同时把长镊子也放在火焰上方灼烧,将烧过的镊子触动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以免烧死被接种的外植体,然后将培养皿打开一小缝,用镊子取出切好的三叶草叶片放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轻向下按一下,使切片部分进入培养基。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三角瓶一圈使瓶口灼热灭菌。然后用封口膜封口,同时在牛皮纸上写上培养材料、接种日期、姓名等。

(五)外植体培养

放置光照培养箱培养,25℃,光照1500~2000Lx,光周期14h光/10h 暗的条件下培养,2周后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情况。

【注意事项】

消毒以后的所有操作过程,都应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所用的镊子、解剖刀和剪刀使用前插入75%乙醇溶液中,使用时在酒精灯火焰上炽烧片刻,冷却后再切割。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https://www.doczj.com/doc/db417603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6)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试剂:吡罗红(RNA,故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甲基绿(DNA,故而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7)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技术教学室编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8月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多媒体演示 [目的要求] 通过多媒体试验录像进一步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方式] 多媒体光盘演示。 [实验内容] 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包括核酸凝胶电泳技术;质粒提取;转化;重组体的筛选;PCR技术等。

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实验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常用方法。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DNA分子在高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极方向移动。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从200bp至50 kb的DNA片段。在琼脂糖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溴化乙锭(Ethidum bromide ,EB),在紫外光下可以检出 10ng的DNA条带,在电场中,pH8.0条件下,凝胶中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 琼脂糖凝胶有如下特点: (1) DNA的分子大小在凝胶基质中其迁移速率与碱基对数目的常用对数值成反比,分子越大迁移得越慢。 (2) 琼脂糖浓度一个特定大小的线形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DNA电泳迁移率(u)的对数与凝胶浓度(t)成线性关系。 (3) 电压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随着电压的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要使大于2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v/cm。 (4) 电泳温度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电泳行为受电泳时的温度影响不明显,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其相对迁移速率在4℃与30℃之间不发生明显改变,但浓度低于0.5%的凝胶或低熔点凝胶较为脆弱,最好在4℃条件下电泳。 (5) 嵌入染料荧光染料溴化乙锭用于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DNA,染料嵌入到堆积的碱基对间并拉长线状和带缺口的环状DNA,使其刚性更强,还会使线状迁移率降低15%。 (6) 离子强度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电泳迁移率。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生物制药工艺学

三、名词解释 1.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 、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以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2. 分叉中间体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一些中间代谢产物既可以被微生物用来合成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被用来合成次级代谢产物,这样的中间体被称为分叉中间体。 3. 热阻和相对热阻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种特定条件下(温度和加热方式)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是指某一种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种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 4. 种子(广义和狭义)广义种子: 从菌种开始,到发酵罐接种之前的所有生产过程。 狭义种子:种子罐中的种子。 5. 摄氧率单位体积发酵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6. 呼吸强度单位重量的菌体(折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7. 呼吸临界氧浓在溶氧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氧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溶氧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的溶氧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温度以及生长阶段。 8. 凝聚价或凝聚值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价或凝聚值表示,定义为使胶粒产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化合价越高,凝聚能力越强。凝聚能力:Al3+>Fe 3+>H+>Ca2+>Mg2+>K+ >Na+>Li+ 常用的凝聚剂:Al 2(SO 4 ) 3 ·18H 2 O、AlCl 3 ·6H 2 O、FeCl 3 、ZnSO 4 、MgCO 3 等 9. 凝聚作用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扩散双电层的排列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之凝聚的过程。影响凝聚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盐的种类、化合价以及无机盐的用量。 10. 絮凝作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11. 多级错流萃取料液经萃取后的萃余液再用新鲜萃取剂进行萃取的方法。 12. 多级逆流萃取在第一级中加入料液,萃余液顺序作为后一级的料液,而在最后一级加入萃取剂,萃取液顺序作为前一级的萃取剂。 13.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Supercritical Fluid Anti-solvent,SAS)先用有机溶剂溶解溶质,再加入超临界流体作抗溶剂,使溶质的溶解度大大下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4.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 RESS)是利用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固体溶质,通过喷嘴快速泄压至1个大气压的低密度气体,溶质的溶解度急剧减小至万分之一以下,造成固体溶质结晶析出。 15. 道南电位由于带电荷粒子在不同相间的分布不同而产生的相间电位差即为道南电位。 16. 吸附等温线当固体吸附剂从溶液中吸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与溶液浓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17. 批一次性投入料液,不补料,直到放罐。(或许) 18. 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它使得膜面上溶质浓度增大而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为避免浓差极化现象,通常采用错流过滤。 19. 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具有很高的选择和分离性能以及较大的载量,纯化倍数高,并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20.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利用蛋白质表面存有的疏水性部位,与带有疏水性配基的载体在高盐浓度时结合,洗脱时将盐浓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因疏水性不同而逐个地先后被洗脱而分离。该法中蛋白质与固定相结合力较弱,利于保持活性。 21. 膨胀床色谱传统色谱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处理含固体颗粒的料液。色谱吸附剂直接与原料液在搅拌罐中混合来吸附目标产物或流化床吸附。膨胀床色谱操作过程:被处理的料液从膨胀床底部泵入,床内的吸附剂将不同程度地向上膨胀,料液中的固体颗粒可以顺利地通过床层,目标产物在膨胀床内可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可达到从料液中吸附和初步纯化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原理:吸附介质颗粒在向上流动液体的作用下膨胀起来,液体中的目

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补充讲义)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OO九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RNA的提取、定量与RT-PCR……………………………………………… 1 实验质粒DNA的提取、定量与酶切鉴定 (7) 实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3) 附录Ⅰ相关试剂盒说明书 (19) 附录Ⅱ相关仪器使用说明书 (19) 实验九总RNA的提取、定量与RT-PCR 一、总RNA的提取与定量 目的: 从细胞中分离RNA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常进行的操作之一,所提取RNA的质量是进行其它实验的基础,如Northern杂交,目的基因cDNA的克隆,荧光定量,文库构建等。 原理:

在哺乳动物中,平均每个细胞内大约含有10-5μg RNA,其中rRNA占总量的80%-85%,tRNA和核内小分子RNA占10-15%,而mRNA只占1-5%。rRNA由28S、18S、5S等几类组成,这些RNA分子根据密度和分子大小,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凝胶电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mRNA分子种类繁多,分子量大小不均一,在细胞中含量少,绝大多数mRNA分子(除血红蛋白、有些组蛋白mRNA以外),在3’端存在20-250个多聚腺苷酸(polyA)。利用此特点,用 oligo(dT)亲和层析柱分离mRNA。 RNA分离的方法有:异硫氰酸胍氯化铯超速离心法,盐酸胍-有机溶剂法,氯化锂-尿素法,蛋白酶K-细胞质RNA提取法等、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等。目前常用的是Trizol法。 Trizol试剂适用于从细胞和组织中快速分离RNA。TRIzol的主要成分是异硫氰酸胍和酚。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酚虽可有效的变性蛋白质,但是它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在加入氯仿离心后,溶液分为水相和有机相,RNA选择性地进入无DNA和蛋白质的水相中。取出水相用异丙醇沉淀可回收RNA;用乙醇沉淀中间层可回收DNA;用异丙醇沉淀有机相可回收蛋白质。 Trizol试剂可用于小量样品(50~100mg组织、5×106细胞)也适用于大量样品(≥1g组织、>107细胞)。对人,动物,植物组织,细菌均适用,整个提取过程在一小时内即可完成。分离的总RNA无蛋白质和DNA污染,可用于Northern blot,dot blot,ployA筛选,体外翻译,RNase保护分析和分子克隆。在用于RT-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和答案解析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 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生物素缺陷型;⑥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突变;⑦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 3. 生物素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推荐)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教材实验考纲要求 显微观察类(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 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 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 方案 验证鉴定类(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 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 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 研究方法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类(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 替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 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 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2015-2016)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1 总DNA提取 生物总D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不同的生物材料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是提取总DNA的关键步骤。同时细胞内的物质也根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不同生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技术。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学习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学习和掌握紫外光吸收法鉴定DNA的纯度和浓度。 [实验原理] 植物叶片经液氮研磨,可使细胞壁破裂,加入去污剂(如CTAB),可使核蛋白体解析,然后使蛋白和多糖杂质沉淀,DNA进入水相,再用酚、氯仿抽提纯化。本实验采用CTAB法,其主要作用是破膜。CTAB 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能溶解膜蛋白与脂肪,也可解聚核蛋白。植物材料在CTAB的处理下,结合65℃水浴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DNA 被释放出来。CTAB与核酸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高盐(>0.7mM)浓度下可溶,并稳定存在,但在低盐浓度(0.1-0.5mM NaCl)下CTAB-核酸复合物就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而大部分的蛋白质及多糖等仍溶解于溶液中。经过氯仿/ 异戊醇(24:1) 抽提去除蛋白质、多糖、色素等来纯化DNA,最后经异丙醇或乙醇等沉淀剂将DNA沉淀分离出来。 由于核酸、蛋白质、多糖在特定的紫外波长都有特征吸收。核酸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60nm。纯的DNA样品A260/280≈1.8,纯的RNA样品A260/280≈2.0,并且1μg/ml DNA 溶液A260=0.020。 [实验器材] 1、高压灭菌锅 2、冰箱 3、恒温水浴锅 4、高速冷冻离心机 5、紫外分光光度计 6、剪刀 7、陶瓷研钵和杵子 8、磨口锥形瓶(50ml) 9、滴管10、细玻棒11、小烧杯(50ml)12、离心管(50ml)13、植物材料 [实验试剂] 1、3×CTAB buffer(pH8.0) 100mM Tris 25mM EDTA 1.5M NaCl 3% CTAB 2% β-巯基乙醇 2、TE缓冲液(pH8.0) 10mmol/L Tris·HCl 1mmol/L EDTA 3、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V/V) 4、95%乙醇 5、液氮 [实验步骤] 1、称取2g新鲜的植物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叶面,滤纸吸干水分。 2、将叶片剪成1cm长,置预冷的研钵中,倒入液氮,尽快研磨成粉末。 3、待液氮蒸发完后,加入15mL预热(60℃)的CTAB提取缓冲液,转入一磨口锥形瓶中,

高中生物 图解16个高考生物实验原理

高中生物图解16个高考生物实验原理,你不知道的记笔记秘籍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 淀。反应方程式:葡萄糖+ Cu(OH)2 葡萄糖酸 + Cu2O↓(砖红色)+ H2O,即Cu (OH) 2被 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 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 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 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 用,产生紫色反应)。 2、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 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 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 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 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 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 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 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 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 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 色。

4、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 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 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 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 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 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 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5、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 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 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 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 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6、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淀粉遇碘后,形 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 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 萄糖,麦芽糖和葡萄 糖遇碘后不显色。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生物活性Biological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酶工程enzyme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固定化酶immobilized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反萃取stripping/back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分离因素separation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phase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5.固相析出分离法solidphasecrystallization:通过改变溶液条件,使溶质以固体形式从溶液中分出的操作技术。 16.盐析法saltprecipitation: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

2020高考生物实验大全

高考生物实验大全 高考生物是理科中一门学科,占据理综分值的百分之二十多,虽然分值不大,但 是想要拿满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中生物中的实验现象都有哪些呢? 1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 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2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 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5060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英文名称:Bio-pharmaceutical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建议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的目 标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前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 技术,重点讨论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旨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 物药品研究、生产和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掌握各类生物药品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3. 熟悉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 4. 了解本学科的成就、新进展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 36 学时,实验课教学为 12 学时。 大纲的使用说明:凡本大纲所列各章节项目中划有横线“”的,表示必需掌握熟识的重点内容.注明“*”的,一般课堂上不作讲授,供学生参阅或学有余力的自学提高,其余均为应当了解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药物的含义及特点;熟悉生物药物的分类;了解生物药物研究范围,用途和研究趋势。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药物;特性;分类 2、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制药的含义 (2)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 (3)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4)生物制药的研究发展前景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材料的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及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基本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及试题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及试题 【--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的书写 一、实验原理的概念: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二、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三、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 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 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 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四、典例剖析: 1、xx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2、xx年全国卷Ⅰ第30题:(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写实验原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生物制药工艺学

附件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7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药物概念、性质、特点与研究范围。 2、熟悉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3、了解生物制药工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等的 概念;生物药物的类别。 2、理解:生物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药物的区别;生物药物的发 展前景与方向。 3、应用:生物药物的应用范围;DNA重组药物的应用范围;生物药物的发展与药学发展 的关系。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 2、掌握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的步骤及提取、浓缩与干燥方法。 3、了解中试放大工艺设计特点方法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微生物纯培养,诱变育种,核酸疫苗等概念; 2、理解:各种方法的异同及诸多因素对生化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提取的方法和工艺 要点;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内容;微生物菌种保藏和防止菌种退化的方法;生物药物分

离纯化的原理。 3、应用:DNA重组体的几种主要表达系统和特点;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熟悉生物材料预处理的目的,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液固分离的方法和设备。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过滤和离心分离的概念。 2、理解:细胞破碎的方法和各自特点、适用范围。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方法和原理;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影响液固分离的因素。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材料的细胞破碎方法;错流过滤的使用特点。 第四章萃取法分离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方式,破乳化方法。 2、掌握双水相萃取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3、掌握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影响因素。 4、熟悉反胶束萃取原理及其在生化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5、了解萃取设备和溶媒回收方法。 6、了解超临界萃取方式及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溶剂萃取法,反萃取,萃取比(萃取因素),分配比,萃取率,双水相萃取法,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的概念;乳化和破乳化的概念; 2、理解:各种萃取方法的特点;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超临界萃取剂的特点。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萃取法的应用;破坏乳状液的方法;超临界萃取方式,萃取流程及应用。 第五章固相析出分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固相析出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熟悉结晶的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 3、了解成盐沉淀法、亲和沉淀法、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的概念;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