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导论

清洁生产导论

清洁生产导论
清洁生产导论

清洁生产导论

Introduc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内涵

?第三节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

?第五节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节清洁生产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

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举例(原料替代):

美国联碳公司德克萨斯塑料化工厂生产乙酸等产品,原来一直使用铬酸盐作为冷却水处理的缓冲剂。1988年美国环保局对铬酸盐的排放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该厂经研究试验改用磷酸盐作为缓冲剂,新药剂缓冲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停止使用铬酸盐后,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的废水中,铬酸盐含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

举例:工艺和设备改造

北京某石油化工厂乙二醇生产中的环氧乙烷精制塔原来采用直接蒸汽加热,使废水中COD含量很高,后来对设备进行了改造,由直接蒸汽加热改为间接蒸汽加热,不但减少了废水量和COD,而且降低了产品的单位能耗,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经过设备改造后,该厂废水量削减3.2×104t/a,COD负荷削减470t/a,每年可减少污水处理费20.8万元。

举例: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原来的许多石油化工厂生产含铅汽油,污染严重,目前许多工厂将原来的生产装置进行了改造,不再使用四乙基铅作为配料,改用催化稳定汽油、高辛烷值的重整生成油及甲基叔丁醚按一定比例调配成无铅汽油,新产品不含铅,消除了汽车尾气中的铅污染。

3、清洁的产品

举例:华南药业

华星制药厂和京新药业原料药生产因环保问题导致关停,由此整个引发了社会对制药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聚焦和问责。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对医药行业加大了环保

整治力度。

2005年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严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了35个清洁生产方案,包括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削减易污染产品的生产、原辅材料替代、循环利用等措施,使废弃物产生量大大削减。同时建设了锅炉烟尘脱硫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1)经济效益明显

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共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方案的实施。主要是设备更新、技术工艺改进、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和应用。预计每年获得经济效益约550万元。4)环境效益显著

a、锅炉废气中硫的含量减少约80%;

b、提高了废水处理后的达标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c、削减生产过程中的粉尘约90%。

2006年1月,省科技厅组织广东省“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科技示范项目成果鉴定,华南药业集团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获得好评,华南药业集团被认定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

?清洁生产标准

?地方法规、政策

?清洁生产审核示范、试点活动

–全国范围

–十余门类重点行业

?宣传与培训(数万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

?《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1年8月,《山东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发布,“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清洁生产“12345”行动计划,即制定10个行业清洁生产地方标准;建设20个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培育高水平的清洁生产专业咨询服务机构20家;推广300项清洁生产重点技术;培育清洁生产先进单位400家;

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企事业单位5000家,培训清洁生产管理及审核人员5000人(次)。

《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基础知识

《清洁生产促进法》共六章四十条

第一章总则,包括立法目的、清洁生产定义、适用范围、管理体制等;

第二章清洁生产的推行,规定了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行清洁生产的责任;

第三章清洁生产的实施,规定了对生产经营者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

第四章鼓励措施,规定了对实施清洁生产者表彰奖励、资金支持、减免税等鼓励措施;

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对企业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规定了本法律实施生效时间。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

第六条: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七条:

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

–(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第十三条: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原则上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

问题:

产品在原料开采、生产、使用、报废后的处置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自然环境、人体、生态)?哪些危害?程度怎样?如何预防?

起源阶段的特征:

(1)生命周期思想开始萌芽。由工业企业发起,不公开进行,研究结果作为企业内部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支持工具。—可口可乐玻璃瓶转向塑料瓶。

《SCIENCE》发表文章(1976年4月)。

(2)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产品包装品。

(3)以能源和资源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能源分析方法。由于能源分析方法在当时已比较成熟,而且很多与产品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显然与能源利用有关。

较少关注潜在的环境问题。

2、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后期)

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能源危机,有关能源分析的研究备受关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能源分析方法;在石油危机逐渐消退之后,能源问题退出了主导地位,人们对REPA的兴趣也有所减退。

随着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全球性固体废弃物问题,人们对REPA的兴趣才逐渐从对产品系统能源消耗的分析转向对环境排放问题的研究。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法(REPA)逐渐成为一种资源分析工具。这时期的REPA着重于计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原材料消耗量。

发展阶段的特征:

(1)政府积极支持和参与。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开始关注生命周期评价,要求工业企业对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

(2)环境问题与能源和资源消耗问题一道成为考虑的对象。

(3)案例发展缓慢,方法论研究开始兴起。REPA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论,分析所需的数据常常无法得到,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分析步骤,同类产品的评价程序和数据也不统一。这些都促进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3、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80年代末以后,区域性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以及可持续行动计划的兴起,促使大量的REPA研究重新开始。

REPA涉及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工业企业、产品消费者,但是使用REPA 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所分析的产品和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对REPA 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统一。

1989年荷兰“国家居住、规划与环境部(VROM)”针对传统的“末端控制”环境政策,首次提出了制订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提出了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要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数据进行标准化。

1990年“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主持召开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在以后的几年里,SETAC 主持和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

1993年SETAC根据在葡萄牙的一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结论,出版了一本纲领性报告:“LCA纲要:实用指南”。该报告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基本技术框架,成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出现飞跃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在方法论上还不十分成熟。SETAC和ISO积极促进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的国际标准化研究。

? ISO14040标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已于1997年颁布,该标准体系目的是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技术框架及实施步骤进行标准化。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些促进LCA的政策和法规,如“生态标志计划”、“生态管理与审计法规”、“包装及包装废物管理准则”等。因此,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LCA案例,如日本已完成数十种产品的LCA,丹麦用3年时间对10种产品类型进行了LCA等。

? 1996年,第一份专门关注生命周期评价的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正式出版。

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

?生命周期范围

?地理范围

?时间范围

?技术圈范围

?生物圈范围

?方法、数据、假设

2、数据收集

LCA中一项最基础、工作量也最大的工作,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深入到清单分析的各步,直到结果适合于研究目标为止。

首先需要选择或设计一套数据收集表:该表格可以获取各个单元过程所有必须的数据,包括一般性信息表、系统输入数据表、输出数据表、运输数据表等。

(三)影响评价

四、LCA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2、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

目的:每种影响类型,对其中不同物质的环境影响用统一的单元表示,便于比较。

常用的特征化方法(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临界体积模型、效应导向模型和生态评点模型。

例如,可以将各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影响潜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特征化因子(characterization factor):如全球变暖潜值、酸雨潜值等。

3、评价(valuation)

目的:得到一个总指标,用于对产品的环境性能进行比较。

经过特征化之后,得到的是单项环境问题类别的影响总值,评价则是将这些不同类别环境影响问题赋予相对的权重,以得到整合性的影响指标。

赋权方法:目标距离法、专家法、层次分析法(AHP)

Quiz 1:

1. Pollution prevention pays

2. Life cycle assessment

3. 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4. Life cycle inventory analysis

5.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生态设计

(Ecological design;Eco-design)

生态设计(eco-design)的其它名称:

生命周期设计(life cycle design)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环境化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

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al conscious design)

环境友善设计(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esign)

二、产品生态设计的意义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产品生态设计?

五、产品生态设计策略

(一)产品概念开发

(二)产品结构优化

(三)原材料利用优化

(四)生产过程优化

(五)销售网络优化

(六)减少产品使用阶段的影响

(七)产品生命周期末端优化

环境标志各种不同的名称:

环境标志:Environment label/labeling

绿色标志:Green label

生态标志:Eco-label

生态标章:Eco-mark

绿色印章:Green seal

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组成,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周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

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I型环境标志)

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设立于1996年,旨在奖励在研究、开发和应用绿色化学技术方面获得杰出成就的个人、集体或组织。共有5个奖项:学术奖、小企业奖、变更合成路线奖、改进溶剂和反应条件奖和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由来自美国政府、环保局、美国科学院、美国化学会、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的专家从候选提名中评选产生。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从左至右)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印度,美国籍)、托马斯-施泰茨(美国)和阿达-尤纳斯(以色列),致力于“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从左至右)铃木章(日本),根岸英一(日本),理查德·赫克(美国),致力于“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色列),致力于“晶体学”研究,准晶体的发现者。

2010年11月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演讲,受聘客座教授。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

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

Quiz 2:

1. Ecological design

2. Environmental friendly design

3. Environmental label

4. Green seal

5.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第一节清洁生产审核

一、清洁生产审核简介

清洁生产审核(Audit),也称清洁生产审计(Audit)或清洁生产评价(assessment)。

?某化工厂聚烯烃一车间(用于溶剂基油漆的分散剂)输入的原料D是固体,装在5kg的袋中运送。

?合成反应过程中需要水冷却,反应产率依赖于反应温度。

?一次蒸发是用来去除多余的水和未反应的原料A和D。因缺少维修,一次蒸发器的状况较差,检测到几处泄露和溢流。

?在回收单元中,部分过量的原料A循环回到配料区,但由于合成反应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差,导致目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被重复使用。

?在单元操作之间,液体原料通过管道运送,固体原料用传送带运送。

?现场发现管道上有几处泄漏。

?在操作中,随机抽取样品,手动控制生产过程。

?合成工序的产率在80~90%(行业先进水平为92%)。

?车间负责组织安排生产过程的各项操作,在车间的要求下维修组负责对设备进行维修。

废水中有原料A和D排入。

(一)筹划和组织

1.取得领导支持

1)宣讲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无形资产

?技术进步

2)阐明投入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必要时间投入

?监测设备和监测费用的必要投入

?编制审核报告的费用

?聘请外部专家的费用

2.组建审核小组

3.制订工作计划

4.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的一般内容:

?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计的概念;

?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内容及其利弊;

?国内外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例子;

?清洁生产审核中的障碍及其克服的可能性;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本企业鼓励清洁生产审核的各种措施;

?本企业各部门已取得的审核效果、具体做法等。

(二)预评估

1.现状调研

2.现场考察

1)现场考察内容

2)现场考察方法

3.评价产污排污状况

1)对比国内外同类企业产污排污状况

2)初步分析产污原因

3)评价企业环保执法状况

4)作出评价结论

4.确定审核重点

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

5.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某啤酒厂清洁生产目标

6.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3)常见的无/低费方案

?原辅料及能源:

采购量与需求相匹配;加强原料质量(如纯度、水分等)的控制;根据生产操作调整包装的大小及形式。

?技术工艺:

改进备料方法;增加捕集装置,减少物料或成品损失;改用易于处理处置的清洗剂。

?过程控制:

选择在最佳配料比下生产;增加或校准检测计量仪表;改善过程控制及在线监控;

调整优化反应的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设备:

改进并加强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减少跑冒滴漏;及时修补完善输热、输气管线的隔热保温。

?产品:

改进包装及其标志或说明;加强库存管理。

?管理:

清扫地面时改用干扫法或拖地法,以取代水冲洗法;减少物料溅落并及时收集;

严格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废弃物:

冷凝液的循环利用;现场分类收集可回收的物料与废弃物;余热利用;清污分流。?员工:

加强员工技术与环保意识的培训;采用各种形式的精神与物质激励机制。

1、准备审核重点的资料

1)收集资料

2)编制审核重点的工艺流程图

3)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

4)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

1) 收集资料

?收集基础资料

(1)工艺资料

(2)原材料和产品及生产管理资料

(3)废弃物资料

(4)国内外同行业资料

?现场调查--补充和验证已有的数据

现场提问

现场调查典型问题

?车间产生的废物流主要成分是什么?

?废物流从哪些环节产生?

?废物流的数量是多少?

?如何将它们分开?

?工厂如何处理这些废物流?

?处理这些废物流的费用是多少?

?怎样才能防止或减少废物流?

?你认为清洁生产的机会是什么?

??-?-

3)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

--针对工艺复杂和操作单元较多的,需要对每一个单元分别编制工艺流程图

4)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

目的:

掌握重点设备和进出设备的物流,为实测和分析服务。

重点调查内容:

(1)原辅材料和成品的贮存地点

(2)物料和能源投入地点

(3)产品或中间产品产出情况

(4)废物堆放情况

(5)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2、实测输入输出物流

?目的:对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诂,寻找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审核重点做更深入、细致的物料平衡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重点:对审核重点物料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和污染物排放进行实地测量和估算,建立物料平衡。

?程序:1)准备及要求

2)实测

3)汇总数据

1)准备及要求

准备工作

(1)制定现场实测计划

确定检测项目、检测点、实测时间和周期

(2)校验监测仪器和计量器具

要求:

(1)监测项目:原则是满足对废弃物的分析要求。应对审核重点全部的输入、输出物流进行实测,包括原料、辅料、水、产品、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等。

(2)监测点:监测点的设置必须满足物料衡算的要求,即主要的物流进出口要检测,但对工艺条件所限无法检测的某些中间过程,可用理论计算数值。

(3)实测时间和周期:对周期性(间歇)生产的企业,按照正常一个生产周期(即一次配料由投入到产品产出为一个生产周期)进行逐个工序的实测,而且至少实测3个周期。对于连续生产的企业,应连续检测72小时。

(4)实测的条件

正常工况,按正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实测

(5)现场记录

边实测边记录,及时记录原始数据,并标出测定时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等)(6)数据单位

数据收集的单位应统一,并注意与生产报表及年、月统计表的可比性。

2)实测

(1)实测输入物流(原料、辅料、水、气、中间产品、循环利用物等)

(2)实测输出物流(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循环利用物以及废弃物等)

3)汇总数据

(1)汇总各单元操作数据

(2)汇总审核重点数据

(2)汇总审核重点数据

3、建立物料平衡

?目的:准确判断废弃物流量,定量地确定废弃物数量、成分、去向,从而发现过去无组织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流损失,并为制定清洁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输入=输出

?程序:1)进行预平衡测算

2)编制物料平衡图

3)阐述物料平衡结果

1)进行预平衡测算

?输入、输出总量偏差在5%以内的可进行进一步分析评估。

?偏差大于5%,则须检查造成较大偏差的原因(如实测不准或存在无组织排放等情况),并重新实测或补充监测。

?对于贵重原料、有毒成分等的平衡偏差应更小,或应满足行业要求。

?输入总量:7140.04kt/a;输出总量:7115.56kt/a

?输入总量:331.58kt/a;输出总量:310.62kt/a

?提问:以上两个平衡测算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审核要求?

2)编制物料平衡图

—物料流程图

—物料平衡图

编制物料流程图

?目的:准确判断废弃物流量,定量地确定废弃物数量、成分、去向,从而发现过去无组织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流损失,为确定洁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把各单元操作输入、输出标在工艺流程图上。当审核重点涉及贵重原料和有毒成分时,物料平衡图应标明其成分和数量,或每一成分编制物料平衡图。

编制物料平衡图

编制要点:

1)以审核重点为单位,输入画在左边,主要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标在下边,气体排放物标在上边,循环利用物料标在左下面,其他输出标在右边。

2)有毒有害物或贵重物品可单独做物料平衡

3)耗水量大时,应编水平衡图。

3)阐述物料平衡结果

(1)物料平衡的偏差

(2)实际原料利用率

(3)物料流失部位(无组织排放)及其废弃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部位

(4)废弃物(包括流失的物料)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以及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4、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

目的:

1)发现清洁生产机会

2)作为征集和制定清洁生产方案的依据

方法:

全面系统地对物料能量平衡结果进行评估,围绕影响生产过程的8个方面分析物料损失、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原因。

要求:

针对每一个物料损失和废弃物产生部位的每一种物料和废弃物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分析内容

?原辅料和能源

?技术工艺

?设备

?过程控制

?产品

?废弃物

?管理

?员工

5、提出与实施无/低费方案

主要是针对审核重点,根据废弃物产生原因,提出并实施无/低费方案。

(四)方案产生和筛选

目的:

通过方案的产生、筛选、研制,为下一阶段的可行性分析提供足够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

重点:

(1)筛选确定出两个以上中/高费方案;

(2)核定与汇总已实施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效果;

(3)编写清洁生产审核中期报告。

1、产生方案

1)方案来源

(1)分析物料平衡以及废弃物产生原因

(2)广泛征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

(3)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技术咨询

(4)广泛收集和创新

2)征集方式

(1)口头征集:清洁生产小组组织召开车间工人、管理人员和厂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广开思路、集思广益。

(2)书面征集:设立合理化建议箱,放在车间门口,便于收集单位和个人意见。

3)征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所有方案都是好方案,不横加指责;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3)解放思想、积极创意,克服怕被人讥笑的心理障碍

4)方案基本类型---8个方面

. 原辅材料和能源替代

. 技术工艺改造

. 设备维护和更新

. 过程优化控制

. 产品更换或改进

. 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

. 加强管理

. 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积极性的激励

2、分类汇总方案

方法:由清洁生产小组对全部方案进行分析、取舍,将相似内容合并,对明显不可行的方案先予剔除,然后再进行分类,并列表说明投资和收益。

1)方案初选

要求:对所有清洁生产方案,不论已实施的还是未实施的,不论是否属于审核重点,都一并纳入进行初选、汇总。

2)方案分类

3、筛选方案

参加人员:

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最好聘请行业专家参与。

主要工作:

1)初步筛选

2)权重总和记分排序

3)汇总筛选结果

1)初步筛选

对已产生的所有清洁生产方案进行简单检查、评估,从而分出可行的无/低费方案、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和不可行方案三大类。

?无/低费方案—可立即实施的短期方案;

?需投资的中高费方案—基本可实施,供进一步进行研制和筛选、分析论证;

?暂不能实施的方案或长期方案,包括投资大、效益低、技术还未成熟、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方案,搁置或否定。

(1)确定初筛因素

?技术可行性

?环境效果

?经济效果

?实施的难易程度

?对生产和产品的影响

(2)进行初步筛选

方法:简易筛选法

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筛选因素;然后确定每一个方案与筛选因素间的关系,判断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简易筛选方法

2)权重总和计分排序

影响权重的因素:

(1)环境影响

(2)经济可行性

(3)技术可行性

(4)易实施程度

(5)附加因素如能源节约等

(6)发展前景

方法:经充分讨论,确定影响中高费方案实施的权重因素及权重值,然后分别对得分最高的3-5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权重因素选择原则:

(1)根据客观情况,不带主观倾向;

(2)打分不受权重影响;

(3)要考虑方案之间的相互关联、包容、排斥关系,各因素间关系要明确,便于打分;

(4)可凭经验判断加和排序结果的合理性;

(5)为企业清洁生产目标服务,避免因素间相互交叉;

(6)因素数量要适当,一般5个左右。

适用范围:

方案数量较多或指标较多不易比较的中高费方案的筛选和排序。

?°预评估?±中的?°确定审核重点?±与这里的方案产生和筛选都要确定权重,但这两步影响权重的因素是不同的:

预评估权重的影响因子:废弃物量、原料与能源消耗、环保费用、废物毒性、市场潜力、员工积极性等;

方案产生和筛选权重的影响因子:环境效果、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可实施性等。

3)汇总筛选结果

. 可行的无/低费方案

. 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

. 不可行方案

4、研制方案

经过筛选得出的中高费方案是属于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比较重大的工程项目,因为投资额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工程化分析、研制和完善,即按工程项目的要求编制类似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的工程项目方案,便于下一阶段做可行性分析。

1)目的

对初步筛选得出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进一步工程化分析,从而提供3--5个方案供下一阶段作可行性分析。

2)方法

对每一个初步可行的方案进行细化并编写方案说明,主要包括技术原理、

清洁生产审核考试题带答案(2)

清洁生产审核考试题 企业名称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清洁生产谋求的两大目标:一是 二是 2、清洁生产大三大技术方法:、、。3.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的原因,提出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4.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一是;二是;三是。 5、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可分为:(1)审核准备(2)(3) (4)(5)(6) (7)持续清洁生产等七个阶段。 6、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可从:、、设备、、、、、等八个方面入手。 7、产生的清洁生产方案类型:、、、

、、、管理、员工等八个类型。 8、清洁生产审核的最终目的是(八字方针)、、、 。 9、清洁生产的三边原则是:、、。10.是清洁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清洁生产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了解生产和工艺,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何处可以采取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二、判断题(10分。在括号内打×或打√) 1、“废弃物”只有离开生产过程才称其为废弃物。() 2、企业产生的所有方案都应集中在方案实施阶段即第六阶段实施。() 3、清洁生产主要是清洁生产小组的事,生产车间的一线工人为了不影响工作,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 4、确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是预审核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5、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要求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6、确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要优先考虑:“污染大、消耗大、环境及公众压力大、有明显清洁生产机会”的问题和环节。() 7、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后,若干年内不必再考虑清洁生产问题。 () 8、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不一定必须由外部审核机构来做。() 9、清洁生产预审核的无/低费方案是针对全厂的,在审核阶段的无/低费方案

清洁生产复习题库

清洁生产知识题库 一、填空 1、清洁生产的目的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2、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以污染预防为主要内容、以推行清洁生产为目的清洁生产方面的法律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3、在进行方案筛选时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二是采用权重总和计分 排序法进行筛选和排序。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5、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 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6、中石化总部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费用;造 福社会。 7、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环境评估。 8、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的最佳的可行方案是指该投资方案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在经济上合 理有利、又能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案。 9、持续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推行和管理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促进实施清洁生产的 管理制度、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以及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0、物料平衡图是针对审核重点编制的。 11、审核小组组长,最好由基层行政第一责任人兼任。 12、把清洁生产的审核成果及时纳入日常管理轨道,是巩固清洁生产成效、防止走过场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一些无/低费方案,将它们形成制度尤为重要。 13、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的表 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14、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15、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16、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影响污染物产生的因素有八个部分,即: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 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输出的废物。 17、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18、物料平衡分析中,一般要求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之间的偏差在 5%以内。 19、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于筛选阶段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方案的产生、筛选、研制,为下一阶段的可 行性分析提供足够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 20、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 21、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2、包括井下作业在内的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有:油泥砂、含油废泥浆、 罐底含油污泥、废机油液压油等。 23、清洁生产三大技术方法: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回收利用。 24、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5、清洁生产方式追求两大目标: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二是污染物产生(排放)量最小化。 26、清洁生产的核心:资源最大化,污染最小化。 27、清洁生产审核原理可概括为逐步深入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物质守恒原理,穷尽枚举原理。

美学导论读书报告

美学导论读书报告 本来想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但去图书馆借了翻看之后,发现它太过于抽象,太过于晦涩难懂。鉴于这个原因,又去借了曹俊峰的《康德美学导论》,一是因为其与老师开的当代美学有一定关系,有助于理解老师讲的一些名词、知识点。二则是这本书毕竟是导论,有指引的意思,作者会帮助解释其中的一些高深难奥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其中大部分理论已有所掌握,如什么先天原理,判断力批判的大致过程及其内容,康德关于美学的一些看法等。但由于书中涉及内容过于繁杂,且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一一进行阐释。而且有些东西也不求甚解。所以笔者计划选取其中一些自己相对理解的理论或美学观点对其进行归纳整理,阐释康德的美学观点,并会穿插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因为笔者以为读书笔记不应当仅仅是罗列书中内容要点,更重要的是阅读者自身应该从中学到或领悟到一东西,最好的结果是能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此乃读书笔记之要旨。 下面笔者将主要阐释康德对于艺术的定义及其看法。“艺术”的定义自古以来有众多的美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都进行过解读及其阐释,在此笔者不再一一赘述,鉴于笔者所阅读之书,将主要对本书中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 艺术一词的解释在本书的第十三章第一节,题目就是“什么是艺术”。题目虽是“什么是艺术”,好像作者要给

我们一个定义,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康德看来没有什么事物是能够用一段文字来进行定义的,他能做的只是通过对比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进而归纳出其最本质的东西。了解了它的本质我们自然就会对其总体概念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康德在此就是将艺术与非艺术进行对比,这些非艺术主要包括自然、科学、手工艺三个方面。先不提康德是怎样将他们进行比较的,在此我们先看一下康德进行对比的思路,即其思维方式是怎样的。首先他将艺术与自然进行对比。这说明了他首先承认了艺术的社会性或是人工性,他将二者对立开来。然后是科学,科学是一种探索事物运行规律的学科,是物质性的,由此看来康德将艺术区别于具有一定目的性或是目的性十分明确的事物。最后是手工艺,手工艺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技术,可见康德将艺术与实用也有所区别。这就是他的基本思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一层一层进行剖析。 康德首先是这样将艺术与自然区别的:艺术不同于自然。艺术是与自然绝然不同的两类事物。艺术与自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种“人工产品”而不是自然作用的结果。由于是人工产品它就有了一个重要特征,即它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有目的有意图的自由的产品。在这里康德强调了“理性”这个词。理性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有意识的,经过思考的。为了将它更加明了化康德又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即蜂房

电气专业概论读书报告

成绩: 2010-2011学年 2 学期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读书报告未来电力技术趋势 姓名:xxx 专业:电气工程xx自动化 班级:xx 学号:xx 2011 年 5 月

未来电力技术趋势 摘要 在跨入21世纪之际,人类面临着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在有限资源和环保严格要求的制约下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话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应以不损坏子孙后代的环境权益和生活质量为前提。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便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化石燃料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的趋势还在发展。近年来自然灾害大幅增加、地表平均气温升高、冰川溶化便是证据。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协会(IEA)统计,1971~1991年期间全世界一次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2.4%,电力每年平均增长4.1%。预计,1991~2004年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每年平均增长2.1%,发展中国际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更快。目前发展中国家有70%人口(20亿)缺电,今后这些地区的能源短缺将更加严重。为了维持当代的发展,化石燃料利用的势头不减。 我国人口众多,又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此外,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中占很大比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新的能源发展战略,采用新技术。舍此别无他途。 本文将分析21世纪我国电力工业面临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技术,下世纪可能出现的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介绍几项电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关键字:发展能源电力 In 21st century,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jor challenges. In the limite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ict requirements under the contro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topic. The so-call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generations should not damage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premise. Because of human activity is caus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the world today, because the focus of fossil fuel use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a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 trend is still in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ground natural disaster greatly increased average temperatures, melting glaciers is evidence. On the other hand,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ncreases ceaselessl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ssociation (IEA) statistics, 1971 ~ 1991 once a year on average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demand increased 2.4% annual average increase 4.1%, power. From 1991 to 2004, expects global energy demand, once a year on average growth in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because revaluation,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factors of energy demand growth faster. Currentl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70% population (20 billion) lack of electricity, the shortage of energy in the future these areas will be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fossil fuel use

清洁生产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贯穿在清洁生产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是污染预防。 2.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是废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产生废物?、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 3.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4.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新过程。 5.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6.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再利用原则、无害化原则。 7.清洁生产的特点包括:战略性、预防性、综合性、统一性、持续性。 8.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的核心。 9.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影响污染物产生的因素有八个部分,即: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输出的废物。 10.一般来讲,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与筛选、清洁生产方案的确定与实施、和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六个步骤。通常将上面六个步骤与持续清洁生产合称为清洁生产审核的七个阶段。11.废物产生原因分析可以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八个方面进行,这八个方面指的是:原辅材料和能源的输入、生产工艺、设备、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 12.持续清洁生产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制定新的清洁生产计划。 1、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 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3、在进行方案筛选时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二是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进行筛选和排序。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5、环境管理体系的主体标准是:ISO14001标准。 6、现场考察重点考察各污染物产生环节、水耗和(或)能耗大的环节和装备状况。 7、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环境评估。 8、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的最佳的可行方案是指该投资方案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在经济上合理有利、又能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案。 9、持续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推行和管理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促进实施清洁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以及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0、物料平衡图是针对审核重点编制的。 11、审核小组组长,最好由基层行政第一责任人兼任。 12、把清洁生产的审核成果及时纳入日常管理轨道,是巩固清洁生产成效、防止走过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一些无/低费方案,将它们形成制度尤为重要。 13、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14、实施清洁的主要方法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15、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16、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影响污染物产生的因素有八个部分,即: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输出的废物。 17、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18、物料平衡分析中,一般要求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之间的偏差在5%以内。 19、方案的产生于筛选阶段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方案的产生、筛选、研制,为下一阶段的可行性分析提供足够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 20、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计算科学导论读写报告 一、引言:时间过的真快,眨眼之间我们已经过完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计算科学完全不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学习,但经过半年时间对计算科学的学习,我受益匪浅。老师循循善诱,让我渐渐的明白了该如何学习计算科学以及计算科学的意义是什么,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步认识 计算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达到了现在的水平。1946年由冯诺依曼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产生明确了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使用二进制运算代替了原来十进制运算,对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1951—1959)、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1959—196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64—1975)、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1975—至今)的四次改革,使得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的应用相当广泛,下到深海之下的蛟龙号,上到天穹之上的墨子号,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导弹,核弹:还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微型计算机,手机······计算机已经无孔不入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所以计算机在未来的应用是无法估量的,而我国在计算机的发展上落后了一段时间,我国的计算机人才依然短缺,与美国等超级大国在计算机上的差距依然较大,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面,我国的计算机发展依然是受到国家重视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不小的机遇。 那么,我国的计算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我看来,应该有一下所说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我们也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还有,它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它教会我们怎样才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面对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有一套怎样的科学细想方法:一个科学的认识,一套科学的方法,一个科学的程序。看问题要从本质出发,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样给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明显区别。 三、进一步的思考

最新清洁生产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一、填空题 1.贯穿在清洁生产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是污染预防。 2.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是废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产生废物?、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 3.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4.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新过程。 5.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6.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再利用原则、无害化原则。 7.清洁生产的特点包括:战略性、预防性、综合性、统一性、持续性。 8.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的核心。 9.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影响污染物产生的因素有八个部分,即: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输出的废物。 10.一般来讲,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与筛选、清洁生产方案的确定与实施、和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六个步骤。通常将上面六个步骤与持续清洁生产合称为清洁生产审核的七个阶段。 11.废物产生原因分析可以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八个方面进行,这八个方面指的是:原辅材料和能源的输入、生产工艺、 设备、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 12.持续清洁生产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制定新的清洁生产计划。 1、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 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3、在进行方案筛选时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二是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进行筛选和排序。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5、环境管理体系的主体标准是:ISO14001标准。 6、现场考察重点考察各污染物产生环节、水耗和(或)能耗大的环节和装备状况。 7、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环境评估。 8、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的最佳的可行方案是指该投资方案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在经济上合理有利、又能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案。 9、持续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推行和管理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促进实施清洁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以及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0、物料平衡图是针对审核重点编制的。 11、审核小组组长,最好由基层行政第一责任人兼任。 12、把清洁生产的审核成果及时纳入日常管理轨道,是巩固清洁生产成效、防止走过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一些无/低费方案,将它们形成制度尤为重要。 13、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

清洁生产试卷

清洁生产试卷

清洁生产内审员试卷 单位所属部门姓名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5分,共45分) 1、年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 A 、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 2、清洁生产原理有 A、逐步深入原理 B、分层嵌入原理 C、反复迭代原理 D、物质守恒原理 E、穷尽枚举原理 3、清洁生产的对象是 A、企业 B、员工 C、产品 D、生产过程 4、筹划和组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A、取得领导支持 B、组建审计小组 C、制定工作计划 D、开展宣传教育 E、进行现场考察 5、确定备选审核重点的原则 A、消耗大的环节或部位 B、污染严重的环节或部位 C、环境及公众压力大的环节 D、有明显清洁生产机会的部位 6、清洁生产究其本质在于 A、源头削减 B、不产生污染 C、污染防治 D、末端治理 7、清洁生产审核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组织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所有类型 8、清洁生产预评估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A、组织现状调研 B、现场考察 C、评价产污排污状况 D、分析废物产生原因 E、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F、确定审核重点 G、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9、审核小组的任务包括: A、制定工作计划 B、开展宣传教育 C、确定审核重点和目标 D、组织和实施审核工作 E、编写审核报告 F、总结经验,提出持续清洁生产建议 10、现场考察应在条件下进行

A、正常生产 B、设备检修 C、事故 11、预评估阶段现状考察的重点包括 A、能耗、水耗、物耗大的部位 B、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多、毒性大、处理处置难的部位 C、操作困难、易引起生产波动的部位 D、物料的进出处 E、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部位 F、事故多发处 G、设备维护情况 12、设置清洁生产目标的依据包括 A、根据外部的环境管理要求 B、根据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 C、依据达标排放确定 D、参照国内外同行业、类似规模、工艺或技术装备的厂家的水平 13、清洁生产审核中常见的无/低费方案从以下哪些方面产生 A、原辅料及能源 B、技术工艺 C、设备 D、过程控制 E、产品 F、废弃物 G、管理 H、员工 14、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A、准备审计重点资料 B、实测输入输出物流 C、建立物料平衡 D、分析废物产生原因 E、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15、评估阶段需要收集的审核重点资料包括 A、收集资料 B、编制审核重点的工艺流程图 C、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 D、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 16、实测审核重点的输入输出物流应在阶段进行 A、预评估 B、评估 C、方案产生和筛选 D、可行性分析 17、清洁生产的内容不包括 A、清洁的产品 B、清洁的生产过程 C、清洁的服务 D、清洁的生产环境 18、清洁生产的审核思路包括 A、废物在哪里产生 B、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废物 C、废物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D、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废物 19、方案产生和筛选阶段工作内容包括 A、产生方案 B、分类汇总方案 C、筛选方案 D、研制方案 E、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 F、核定并汇总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 G、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20、清洁生产方案通过途径产生

机制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机制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17本机制一班孟宪哲20171030119 一、对专业的认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的人才的专业。以机械设计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交叉科学。本专业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培养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用于国防建设、民用运输、资源开发等与国民经济命运相关的领域。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本专业会逐渐运用智能化技术、新材料、环保技术、新能源等。不久的将来,本专业会向航天领域、单兵化作战、机器人领域进一步发展。就业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对本专业来说就业不是个难题。因此只要我们具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在今后的社会上大放光芒。我国的工业基础难以和欧美强国相比因此我们更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努力研发新产品为我国的工业强国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会让机械迅猛发展,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年代,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二、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为主,并兼顾微电子技术在机械行业应用的工科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系统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理论及方法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计算机结合的机电系统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现代柔性加工系统的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能力;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机械制造业现状: 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

清洁生产考试试题及答案

清洁生产远程培训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贯穿在清洁生产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是污染预防。 2.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是废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产生废物?、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 3.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4.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 的过程、创新过程。 5.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6.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再利用 原则、无害化原则。 7.清洁生产的特点包括:战略性、预防性、综合性、统一性、持续性。 8.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的核心。 9.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影响污染物产生的因素有八个部分,即:原辅材料和 能源、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输出的废物。 10.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 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11.一般来讲,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清洁生产方案 的产生与筛选、清洁生产方案的确定、和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六个步骤。通常将上面六个步骤与持续清洁生产合称为清洁生产审核的七个阶段。 12.清洁生产审核小组组长是清洁生产审核小组的核心,一般情况下由企业主要 领导人(厂长、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或总工程师兼任。 13.一般来说,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应包括清洁生产审核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内容、时间进度、人员分配等。 14.在预审核阶段,确定审核重点的方法有简单对比法和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15.物料平衡分析中,一般要求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之间的偏差在 5%以内。 16.废物产生原因分析可以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八个方面进行,这八个方面指的是:原辅材料和能源的输入、生产工艺、设备、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 17.审核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建立物料平衡、分析废弃物产生 原因。 18.方案的产生与筛选阶段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方案的产生、筛选、研制,为下 一阶段的可行性分析提供足够的中 / 高费清洁生产方案。 19.在进行方案筛选时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简易筛选法,二是权重综合计分排 序法。 20.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 21.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时需要筹措资金。落实资金来自两个渠道,一是组织内部 自筹资金,二是组织外部借贷资金。 22.持续清洁生产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制定新的清洁生产计划。 二、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 B 起开始施行。

清洁生产试题库

清洁生产知识题库 一、填空: 1、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 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3、在进行方案筛选时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二是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进行筛选和排序。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5、环境管理体系的主体标准是:ISO14001标准。 6、现场考察重点考察各污染物产生环节、水耗和(或)能耗大的环节和装备状况。 7、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环境评估。 8、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的最佳的可行方案是指该投资方案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在经济上合理有利、又能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案。 9、持续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推行和管理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促进实施清洁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以及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0、物料平衡图是针对审核重点编制的。 11、审核小组组长,最好由基层行政第一责任人兼任。 12、把清洁生产的审核成果及时纳入日常管理轨道,是巩固清洁生产成效、防止走过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一些无/低费方案,将它们形成制度尤为重要。 13、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14、实施清洁的主要方法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15、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16、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影响污染物产生的因素有八个部分,即: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输出的废物。 17、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18、物料平衡分析中,一般要求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之间的偏差在5%以内。 19、方案的产生于筛选阶段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方案的产生、筛选、研制,为下一阶段的可行性分析提供足够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 20、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 21、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2、包括井下作业在内的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有:油泥砂、含油废泥浆、罐底含油污泥、废机油液压油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读书报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读书报告材控普0903 覃春花20094406 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科目上课时间:从本学期的第五周到本学期的十二周。上课地点:A106。第五、六周学习内容:本科目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目的、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介绍。第七周学习内容: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基础理论及现代设计分析方法运用介绍。第八、九周学习内容:焊接的相关知识。第十、十一周学习内容:体积成形技术中的锻造、轧制相关知识。第十二周学习内容:特种成形及其它成形,板料成形、模具相关知识。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有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金属塑性加工、模具技术、焊接与连接技术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材料加工技术的基本方法有较全面、较概括的了解,对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最新发展成果有所了解,初步掌握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发展概况。本课程是为以后专业学习做准备的,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专业。 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关于石器、陶瓷、青铜器相关知识,以及

对学科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石器——数百万年前,人开始用骨头、石头制成简单的工具,具有了材料加工痕迹。开始了人类历史达二、三百万年之久的石器时代。50万年前,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头和骨头工具,制作粗糙,无用途分化,无美的概念。 (2)陶器——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把锡矿石加到铜里一起熔炼,制成的物品更加土的制作十分精美的尖底陶罐、鱼纹彩陶盆等。出现了带装饰性的容器类陶制器皿。 (3)青铜器——生产力发展,古人在不断改进石器和寻找石料的劳动中,发现了天然铜块,加热锻打,加工成各种器物。我国的青铜冶炼始于夏代。青铜器是中国伟大文明历史的记载,她在记载伟大文明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史。 材料加工技术的学科内涵: 材料加工技术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又属于材料科学工程学科,这是一个一级学科。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压力加工。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3、焊接。4、铸造。5、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其中金属压力加工包括我们学校的特色:金属的轧制。

清洁生产考试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Pollution Prevention 污染预防 Waste Minimization 废物最少化 End pipe Treatment 末端治理 Source control 源控制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清洁生产工艺 Polluting control technology 污染控制工艺 No Waste Technology 无废工艺 Low Waste Technology 低废工艺 Anticipate and prevent strategies 预防和预估战略 Avoidance strategy回避战略 Designed for Environment 为环境而设计 Front-end resource management 首尾管理 Waste avoidance 污染回避 Waste reduction 污染削减 Green productivity(绿色生产) Industrial Ecology/Industrial Metabolism 工艺生态学/工业新陈代谢 Life Cycle Assessment 生命周期评价 Cyclic economy 循环经济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2.1 The defini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UNEP and CP promotion law) 答:Cleaner Production is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preven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to 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increase overall efficiency, and reduce risks to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Cleaner production as used in this Law means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measures for design improvement(改进设计), utilization of clean energy and raw materia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processes(工艺),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o reduce pollution at source, enhance the rate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educe or avoid pollution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provision of services and product use, so as to decrease harm to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2. Target(目的) of cleaner production protect human being and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profit of the organization 2.3. Try to describe the category (种类范畴)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审核) According to "Cleaner production promotion law", CP audit can be divided into voluntary(自愿)audits and compulsory audits(强制性审核). 2.4 Try to talk about the time limi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for various

清洁生产试卷汇总

清洁生产内审员试卷 单位所属部门姓名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5分,共45分) 1、年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 A 、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 2、清洁生产原理有 A、逐步深入原理 B、分层嵌入原理 C、反复迭代原理 D、物质守恒原理 E、穷尽枚举原理 3、清洁生产的对象是 A、企业 B、员工 C、产品 D、生产过程 4、筹划和组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A、取得领导支持 B、组建审计小组 C、制定工作计划 D、开展宣传教育 E、进行现场考察 5、确定备选审核重点的原则 A、消耗大的环节或部位 B、污染严重的环节或部位 C、环境及公众压力大的环节 D、有明显清洁生产机会的部位 6、清洁生产究其本质在于 A、源头削减 B、不产生污染 C、污染防治 D、末端治理 7、清洁生产审核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组织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所有类型 8、清洁生产预评估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A、组织现状调研 B、现场考察 C、评价产污排污状况 D、分析废物产生原因 E、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F、确定审核重点 G、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9、审核小组的任务包括: A、制定工作计划 B、开展宣传教育 C、确定审核重点和目标 D、组织和实施审核工作 E、编写审核报告 F、总结经验,提出持续清洁生产建议 10、现场考察应在条件下进行

A、正常生产 B、设备检修 C、事故 11、预评估阶段现状考察的重点包括 A、能耗、水耗、物耗大的部位 B、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多、毒性大、处理处置难的部位 C、操作困难、易引起生产波动的部位 D、物料的进出处 E、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部位 F、事故多发处 G、设备维护情况 12、设置清洁生产目标的依据包括 A、根据外部的环境管理要求 B、根据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 C、依据达标排放确定 D、参照国内外同行业、类似规模、工艺或技术装备的厂家的水平 13、清洁生产审核中常见的无/低费方案从以下哪些方面产生 A、原辅料及能源 B、技术工艺 C、设备 D、过程控制 E、产品 F、废弃物 G、管理 H、员工 14、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A、准备审计重点资料 B、实测输入输出物流 C、建立物料平衡 D、分析废物产生原因 E、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15、评估阶段需要收集的审核重点资料包括 A、收集资料 B、编制审核重点的工艺流程图 C、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 D、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 16、实测审核重点的输入输出物流应在阶段进行 A、预评估 B、评估 C、方案产生和筛选 D、可行性分析 17、清洁生产的内容不包括 A、清洁的产品 B、清洁的生产过程 C、清洁的服务 D、清洁的生产环境 18、清洁生产的审核思路包括 A、废物在哪里产生 B、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废物 C、废物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D、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废物 19、方案产生和筛选阶段工作内容包括 A、产生方案 B、分类汇总方案 C、筛选方案 D、研制方案 E、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 F、核定并汇总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 G、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20、清洁生产方案通过途径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