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20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20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20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

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

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通过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

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2岁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

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

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二小的袁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思。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他们,这主要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出现源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将子女一起带到身边上学,子女只能留在了农村家里,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其他亲属代为照看。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之爱,缺少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和行为性格上转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调查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目前的成长发展情况,对比留守儿童与父母均在身边儿童的差异,分析留守儿童行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促进留守儿童顺利健康成长的对策,意义重大。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293名,教职工18名,经摸底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1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8.6% ,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6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8%。对四、六年级的2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18个问题,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准备。确定调查目的、对象(四、五、六年级) 调查内容、方法,查阅资料,制定问卷调查表。 本次调查问卷是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

的意见》精神,设计了《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含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受关注程度和自信心等几个方面的18个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选择,统计对选择项目的人数占参选总人数的百分数,来了解学生总体上的现状和心理倾向性特点。调查表如下。 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 1. 你爸妈外出务工多长时间了?() (1)一年(2)二年(3)三年(4)更长时间 2.爸妈外出务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1)爷爷奶奶(2)外公外婆(3)寄宿学校 3. 爸妈不在身边,生活上有什么变化?() (1)没有变化(2)更自由了(3)过得不如以前好 4. 爸妈不在家,你是否感觉安全?() (1)不安全(2)安全(3)在不在都一样 5.爸妈不在身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1)没有影响(2)我进步了(3)我退步了 6. 爸妈不在身边,你的行为习惯有什么改变?() (1)没有改变(2) 更加懂事了(3)缺点又增加了 7. 爸妈不在身边,你的性格有什么改变?() (1)更加开朗了(2)更加孤僻了(3)没有变化 8. 爸妈不在身边,你有心事向谁诉说?() (1)家人(2)老师(3)小朋友(4)谁都不说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4篇精选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4 篇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4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郑璐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 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 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 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 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本情况、原因、问题、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 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 以外出打工, 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 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_大量向城镇转移, 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 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 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 由老人看管。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xx字完整版

编号:TQC/K197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xx 字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xx字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XX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 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 未散去,XX年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 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 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 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来自全国 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 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 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XX年5月,共青团 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备受学院重视。2010年7月,我院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成立一支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广东清远阳山县开展以践行纲要迎亚运社会实践促扶贫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经过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关怀山区儿童的以后在支教、支农、扶贫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习惯能力,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能、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关于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哺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经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要紧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惟独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似乎有1500元,能维持日子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别够因此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行,就要拿钞票去买粮食。 2、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鼓舞孩子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孩子的前途,自己读不行书也希翼下一代能够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孩子读书,把所有的希翼都寄予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别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惟独一具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日子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妨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妨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妨碍。 (2) 心理事情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觉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爽朗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惟独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别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那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事情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去关注他们的事情,帮助他们去习惯那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心里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别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别在周围,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日子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未来的人际交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九龙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 年 11 月 7 日—1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地点: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共有17教学班,其中幼儿园6教学班,小 学部8教学班,初中部3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836人。其中共有“留 守儿童”697 人,占在校人数的83 %,年龄在4—15岁不等,经调 查得知:这697名“留守儿童“中有102 名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 其余595 名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 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

脱离了法定 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 育”的现象。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在校能够安心 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明珠双语学校从2004年开始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 “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 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 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 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外语系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这个群体的人数也随之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我们外语系组建了一支由九人组成(其中包括系团委书记及八名学生干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对本溪县塞梨寨村和大东沟村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关爱。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

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据抽样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此次社会实践,将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为主题,在赛梨寨村留守儿童中开展实地调查、与留守儿童座谈、“一帮一”教英语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快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努力成才的观念。并在实践过程走访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落进行较为实际的问卷调查,从而在留守儿童以及他的监护人中更为针对性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情况。 研究方法: 问卷方式1 1、调查对象,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学生(发放150份,回收150份) 2、问卷编排,一共13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 3、问卷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特殊群体问题的关 注程度和他们的想法,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篇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打工潮”愈演愈烈,一批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 里剩下的是他们的父母,还有那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下面有整理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报告优秀篇,欢迎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 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 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 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调查的进100 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 之多,通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 为了支撑孩子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不过来的,为此他们 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 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 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 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 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孩子的只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 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 况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和关爱而发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介绍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有学生1286人,共有留守学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12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女性留守儿童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 %),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231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父亲外出打工的为%,母亲外出打工的为%)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在县外打工的占%,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一年回家1——2次的占%,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5、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762-3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湖南省宁远县九嶷洞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作者:叶望指导老师:汪灵丹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成果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

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档4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档4篇 Survey report document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编订:JinTai College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一】 2、篇章2: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二】 3、篇章3:2020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范文一】 4、篇章4:2020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范文二】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以下是小泰搜罗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章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 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活动前期准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 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现在社 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面临着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 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活动过程

【实习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与自己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的少年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当前,政府和社会舆论都在关心农民工流动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但更大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工留守子女在农村的生活学习和安全健康等状况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以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为例的专题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1. 子女亲情需求严重缺失由于常年在外忙于打工,他们的父母平时回家次数很少,经调查显示,其中一年内仅在春节回来的占8 2.3%,还有17.7%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由于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沟通,使得亲子关系会出现障碍,亲情关系缺失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带来了严重后果。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子女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大都比较积极。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是,留守子女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学历或初中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因此,他们的职责主要在于监督子女学习,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力,监护人本身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的家庭监督作用,再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存在问题干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自控力的形成。特别是在当今诱惑繁多的社会环境中,出于孩子的好奇心,就更难以培养自控力。因此,养成良好的自控力显得遥不可及。 3.监护环境令人担忧 留守家庭中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隔代监护成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尽管隔代亲人也愿意照顾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很多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调查中不少亲戚也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难以受到良好的照顾,如果托由外人照顾,还有受到虐待的可能。 在教育态度方面,严重缺乏良好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只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非但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因

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_0184文档

2020 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 报告_0184文档 EDUCATION WORD

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_0184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 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一)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 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 两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 与父亲居住5% 与祖父母居住30% 与外祖父母居住11% 独居3% 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 看电视14% 玩耍16% 无法解脱5% 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 一般37% 学不进去9% 旷课逃学3% 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 经常迟到15% 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 干农活29% 玩3% 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师18% 生病时母亲照顾56% 父亲照顾29% 祖父母照顾5% 亲戚或其他人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

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

留守儿童、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第二部分,报告调查到的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特点;第三部分,提出对缓解留守问题的一组建议。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然而,农村劳动力只能成为“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农民工”。由于务工工资收入偏低、孩子进城就学困难、务工所在地城市居住生活费用及远程往返路费较高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将子女老人留在农村,并且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随之衍生出了庞大的留守群体。农村原有劳动力的过剩性是造成大量农民工一个前提性的因素。农民工的职业具有低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处于城市社会下层,或谓“边缘化”状态。这种城市二元的户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体现了它的合理性,一是缓解了农民工流入地城市的市政建设的压力;二是避免了曾经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的“贫民窟”这一社会问题;三是有效地降低了民政救助规模与社会保障压力。但是,这是以牺牲农民工的权益,牺牲社会公平而实现的。 (1)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生计和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家庭生活的变动为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学习表现、内心情感等方面带来的是更深层的影响。父母监护的缺乏、现有监护的不力,让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面临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成长风险和隐患。 (2)子女外出务工,必然导致留守农村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角色的缺位,从而动摇家庭养老的功能。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但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孙辈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需要自己应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引发了留守老人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农村留守老人作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伴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已经成为我们今天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 第二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留守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农村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农村留守老人则由于社会转型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断裂变得更加弱势。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自身难保,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294-69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XX年8月—XX年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 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 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 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 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 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

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