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现场任务管理、调度管理管理工具模板

生产现场任务管理、调度管理管理工具模板

生产现场任务管理、调度管理管理工具模板
生产现场任务管理、调度管理管理工具模板

现场任务管理模板 1 生产任务派工单模板

车间编号: 班别:□ 白班 □ 夜班

审核: 制单: 日期:

年 月 日 2 生产材料领料单模板

领料单编号: 日期: 年 月 日

生产计划主管:物控主管:仓管员:

3 生产工具借用单模板

借用人姓名:单位:填单日期:年月日

工具管理员:工具归还人:归还日期:年月日现场调度管理模板

1 生产任务调整单模板

2 生产问题记录表模板

车间主任:

3 生产问题处理流程模板

生产部经理生产主任现场生产人员主办部门生产部流程名称生产问题处理流程

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发现生产问题问题报告

采取应急措施

确定问题责任人

拟定处理方案审

填写问题处理记录

编制生产问题处理报告

协助处理生产问题

问题处理效果评估

审编制评估报告

资料归档结

配合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 现况板/ 图表/ 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板三类。如下表所示。

“安全无灾害板” “安全无灾害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每日提醒活动,包括安全无灾害持续天数、安全每日一句、安全教育资料与信息。一般设置在大门口员工出入或集中的地方。“班组管理现况板” “班组管理现况板”是集合部门目标、出勤管理、业务联络、通讯联络、资料、合理化建议、信箱等内容,是班组的日常管理看板,一般设置在休息室或早会的地方。“定期更换板” “定期更换板”是根据备件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更换的管理看板,一般张贴在需要更换作业的部位,方便任何人检查或监督。优点是能将文件上或电脑里要求的作业事项直观表现于现物上,不容易遗忘。“ QC 工具” “ QC 工具” 开展主题活动必要的手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QC 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整理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提醒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且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讨论修订。一般适合于工作比较单一的情况,或特定的课题活动,并不是每个小课题都这样。“ TPM 诊断现况板” “ TPM 诊断现况板” 是为了持续推进TPM 活动而进行的分7 阶段的企业内部认证用记录板,体现小组活动水平的高低,阶段越高水平越高。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 标准化 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 2 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现场管理常用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常用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将对现场管理的常用3大工具进行介绍。 现场管理3大工具: 工具1:作业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标准化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

·提高效率 ·防止再发 ·教育训练 工具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几个简单的事例: ·交通用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包装箱的箭头管理---有零件的箱表面箭头朝上(↑),无零件的箱倒置箭头朝下(↓),不易丢弃尚未使用之零件·排气扇上绑一根小布条,看见布条飘起即可知到运行状况目视管理的分类 目视管理通常分类五大类: 1.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 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工夹具、计量仪器、设备的备用零件、消耗品、材料、在制 品、完成品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管理。 2.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

绩效管理工具详解

绩效管理工具详解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绩效管理工具的简介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更加备受重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存亡。因此,国内有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管理就等于绩效管理。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有MBO、KPI、BSC 等。许多人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时是为了设计绩效体系而设计,而没有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传统的绩效考核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看了这则小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原本活蹦乱跳的跳蚤怎么啦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我们的企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有意识的为员工设限,来控制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传统的绩效考核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假设,员工和机器设备、厂房一样,仅仅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工具。因此,在企业看来,员工和机器设备一样是一种成本,必须尽量节约成本,严格控制成本。在员工看来,他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个打工者。他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的雇用关系,他不会也不愿意去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在这个企业工作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而已。 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上,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既不鼓励员工创新,也不允许员工犯错误。简单的说,传统的绩效考核思想就是“控制人的思想,禁锢人的灵魂。”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员工只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工作,认为老板搞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少发奖金。在作者接触的许多企业的老板中,很多老板常常因为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扣发工资或奖金。 传统的绩效考核关注的是以事为中心,而忽略了人和机器设备等物是有差别的,人会主动思考,有自己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因素越来越引起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目标管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目标管理(MBO) MBO被管理学界喻为像哥白尼日心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工具,与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流程再造(BPR)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管理思想。目标管理(MBO)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并率先在通用电气公司(GE)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MBO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参与管理,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基于员工的所完成工作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11)(1)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

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 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 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

绩效管理实用工具与方法讲义

绩效管理实用工具与方法 魏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人力资源课程主讲人之一,中国建设银行高级培训顾问(指导完成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及培训体系构建),国家电网公司高培中心客座教授,时代光华战略合作特聘高级培训师,2002年被《中国经营报》评为全国“十佳企业培训师”。代表性企业内训:中国银行、中国普天首信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航空集团、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等;代表性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北京同仁堂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巴士、云南滇虹药业等。 第一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上) 绩效考核中的三类障碍(一) (一)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是指那些通过改变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在绩效管理中,这类问题通常由人事经理改变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予以解决。 1.权重避难 权重避难的内涵和影响 权重避难是指在决定员工绩效考核的权重时,主管采取讨论的方法,为寻求部门平衡,给予员工普遍过高评价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它也不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具体对策,参见最后一讲中的介绍。)那么,设计权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 设计权重的主体

图1-1 设计权重的主体 【图解】 上图表示的是设计权重的主体,他们是:人力资源部——提出指导性意见;员工——主管在作出决定前要与之沟通;主管——最终决定业绩所占的比例。 设计权重的本质 本质上,设计权重的过程就是这三个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 ①对于员工来说: 员工不会赋予很难的工作以较大的权重。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拿到绩效工资的机会和数额都会变得很少。 ②对于主管来说: 主管考虑到年终员工要对自己进行民意评价,为了不得罪人,部门主管有可能无视员工的实际绩效,采取“折中”的方式,给出整个部门都非优即良的成绩。 所以,尽管员工和主管作为两个利益主体,表面上是对立,本质上却是一致的。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权重避难的现象。 ③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 他们希望公平的解决绩效考核的问题,针对权重避难的现象,他们提出了末位淘汰等方法,力求加强考核的区分度。 设计权重时应该遵守的原则 在满分是100的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小不能小于5%。因为,如果权重小于5%,指标的变动很有可能被意识不到。最大的权重一般不超过35%。否则,会使员工的精力过于集中。因此,权重的变化区间应该为:5%~35%。 2.目标平移 目标平移的内涵及表现 目标平移这种现象是指主管对交予的部门目标未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分解,而是按照人头进行了简单的分配。 比如,公司考核研发部门的“项目完成率”这个指标,如果发生目标平移现象则会表现为:主管不对指标进行分解,而是按照人头将研发部门“项目完成率”指标分配为“员工甲的项目完成率”、“乙的项目完成率”,以及“丙的项目完成率”这三个指标。 目标平移的对策 首先是选择指标,然后是分解指标。 选择指标时,要考虑到指标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考核并不是考核本职工作,而是考核本职工作中那些难度较大、对提高绩效有意义的指标。也就是说,员工一贯完成得很好的指 标是不用考核的。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 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及三大工具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及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在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中最核心的管理方法是6S管理,通过6S管理建立标准化手册,结合车间目视化设计,打造氛围良好,持续改善的现场效果。 一、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1.车间可据公司制度,具体制定管理细则,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车间做到奖罚分明,帐目齐全,分配公开、公正。 3.严格现场管理,要做到生产任务过硬、技术质量过硬、管理工作过硬、劳动纪律过硬、思想工作过硬。 4.经常不定期开展内部工艺、纪律产品质量自检自纠工作。 5.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努力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6.认真填写各项记录、工票、台帐、做到及时、准确、清晰、完整、规范。 二、车间现场管理常用的三大工具 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3、看板管理

绩效管理实用工具分析审批稿

绩效管理实用工具分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第一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上) ? 绩效考核中的三类障碍(一) ? (一)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是指那些通过改变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在绩效管理中,这类问题通常由人事经理改变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予以解决。 ? 1.权重避难 权重避难的内涵和影响 权重避难是指在决定员工绩效考核的权重时,主管采取讨论的方法,为寻求部门平衡,给予员工普遍过高评价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它也不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具体对策,参见最后一讲中的介绍。) 那么,设计权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 设计权重的主体 图1-1 设计权重的主体 ? 【图解】 上图表示的是设计权重的主体,他们是:人力资源部——提出指导性意见;员工——主管在作出决定前要与之沟通;主管——最终决定业绩所占的比例。 设计权重的本质 本质上,设计权重的过程就是这三个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 ①对于员工来说: 员工不会赋予很难的工作以较大的权重。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拿到绩效工资的机会和数额都会变得很少。 ②对于主管来说: 主管考虑到年终员工要对自己进行民意评价,为了不得罪人,部门主管有可能无视员工的实际绩效,采取“折中”的方式,给出整个部门都非优即良的成绩。 所以,尽管员工和主管作为两个利益主体,表面上是对立,本质上却是一致的。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权重

避难的现象。 ③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 他们希望公平的解决绩效考核的问题,针对权重避难的现象,他们提出了末位淘汰等方法,力求加强考核的区分度。 设计权重时应该遵守的原则 在满分是100的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小不能小于5%。因为,如果权重小于5%,指标的变动很有可能被意识不到。最大的权重一般不超过35%。否则,会使员工的精力过于集中。因此,权重的变化区间应该为:5%~35%。 ? 2.目标平移 目标平移的内涵及表现 目标平移这种现象是指主管对交予的部门目标未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分解,而是按照人头进行了简单的分配。 比如,公司考核研发部门的“项目完成率”这个指标,如果发生目标平移现象则会表现为:主管不对指标进行分解,而是按照人头将研发部门“项目完成率”指标分配为“员工甲的项目完成率”、“乙的项目完成率”,以及“丙的项目完成率”这三个指标。 目标平移的对策 首先是选择指标,然后是分解指标。 选择指标时,要考虑到指标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考核并不是考核本职工作,而是考核本职工作中那些难度较大、对提高绩效有意义的指标。也就是说,员工一贯完成得很好的指标是不用考核的。 ? 3.目标无因果 目标有因果是指部门主管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以及上级的目标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反之,目标无因果是指这三者的目标之间不成因果关系,它表现为员工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主管和主管上级的影响并不明显。目标无因果现象也是指标从下往上制定过程中一个最大的问题。 第二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下) ? 绩效考核中的三类障碍(二) ? (二)制度问题 人事经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设计制度,而设计制度有时会产生一些普遍性的错误,这些错误包括:? 1.考核无监督 这种错误表现为:设计完制度,但是缺乏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制定的制度和对制度的监督是不同的,因为制度是事先制定好的,属于事先管理;而对制度监督是在对比制度,属于事后管理。 ? 2.只考核业绩,不考核方法 这种错误表现为:人事经理不对主管进行绩效考核方法的辅导,只对主管要求考核的结果。 ?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现场工具管理办法

现场工具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保证工具得到正确的使用、维护及保养,杜绝工具的人为损坏和丢失。在降低消耗,节约成本的情况下,更好的开展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 二、适用范围 用于南京保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 三、管理职责 1、项目现场工具保管员负责项目现场工具采购计划、日常管理与维护,工具的清点及统计工作。 2、项目现场负责人负责审核采购工具的种类及数量。 3、项目结束后现场工具入库,公司仓库管理员需负责组织工具的盘点及检查工作。 四、工具的申购 项目现场如需采购工具,应填写《申购单》,由项目现场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再进行采购。采购工具到现场后,需将申购单和采购的工具名称数量告知办公室人员,做出入库登记。 五、现场工具的保管 1、现场需设立工具库存放各种工具,并设工具保管员进行工具管理。工具库内工具按不同规格型号整齐摆放。 2、不同种类的工具应分类保管。工具库要整齐,清洁,并定置定位摆放,工具库内工具数量必须帐、物一致。 3、现场施工人员领用工具需在《工具借用、归还登记表》登记。应准确的对工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日期等进行登记备案。 4、若工具损坏或丢失的,需填写《工具遗失单》交给办公室。如因特殊情况损坏或丢失工具的,需向项目现场负责人说明原因申请补发工具。个人非正常遗失工具要作相关赔偿。 六、工具的盘点和校验工作

由于工具使用和场所变更的频繁性,容易遗忘在工作场所或互相误认收管。因此各项目组应每月查对工具库一次,保持工具帐物相符。并将月工具统计表交办公室一份。结束该地区项目时需组织工具的清点统计工作。 七、工具的修复和报废工作 工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正常磨损和消耗不可避免,但凡能修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其原来的性能。对于不能修复的工具,填写《工具报废审批表》,经现场项目负责人确认,交办公室做报废工具登记,项目结束后报废的工具一律交回公司库房处理。 附件: 1.申购单 2.工具借用、归还登记表

绩效管理工具的简介和应用

绩效管理工具的简介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更加备受重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存亡。因此,国内有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管理就等于绩效管理。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有MBO、KPI、BSC等。许多人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时是为了设计绩效体系而设计,而没有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传统的绩效考核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看了这则小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原本活蹦乱跳的跳蚤怎么啦?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我们的企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有意识的为员工设限,来控制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传统的绩效考核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假设,员工和机器设备、厂房一样,仅仅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工具。因此,在企业看来,员工和机器设备一样是一种成本,必须尽量节约成本,严格控制成本。在员工看来,他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个打工者。他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的雇用关系,他不会也不愿意去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在这个企业工作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而已。 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上,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既不鼓励员工创新,也不允许员工犯错误。简单的说,传统的绩效考核思想就是“控制人的思想,禁锢人的灵魂。”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员工只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工作,认为老板搞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少发奖金。在作者接触的许多企业的老板中,很多老板常常因为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扣发工资或奖金。 传统的绩效考核关注的是以事为中心,而忽略了人和机器设备等物是有差别的,人会主动思考,有自己的追求。随着经济的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看板管理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 / 现况板 / 图表 / 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 下面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 “目标分解展示板” 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一般选定 1 个指标或 2~3 个

指标,大多数情况不超过 4 个指标,其目标值应用数值具体表示出来。(如表) 第二、目标展开:按 TP (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表 2)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选定的事例。

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 UP (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 什么是对策” 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 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展开阶段开展原因验证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是指设备预防保全计划,包括定期检查、定期加油及大修的日程,以日历的形式预先制订好,并按日程实施。优点是就像查看日历一样方便,而且日历上已经记载了必需做的事项,等完成后做好标记。 “区域分担图” “区域分担图”也叫责任看板,是将部门所在的区域(包括设备等)划分给不同的班组,由其负责清扫点检等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看板的优点是从全局考虑,不会遗漏某区域或设备,是彻底落实责任制的有效方法。 “安全无灾害板” “安全无灾害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每日提醒活动,包括安全无灾害持续天数、安全每日一句、安全教育资料与信息。一般设置在大门口员工出入或集中的地方。 “班组管理现况板” “班组管理现况板”是集合部门目标、出勤管理、业务联络、通讯联络、资料、合理化建议、信箱等内容,是班组的日常管理看板,一般设置在休息室或早会的地方。 “定期更换板” “定期更换板”是根据备件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更换的管理看板,一般张贴在需要更换作业的部位,方便任何人检查或监督。优点是能将文件上或电脑里要求的作业事项直观表现于现物上,不容易遗忘。 “ QC 工具” “ QC 工具” 开展主题活动必要的手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 QC 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整理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提醒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且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讨论修订。一般适合于工作比较单一的情况,或特定的课题活动,并不是每个小课题都这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之一--规范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经管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规范化。 所谓规范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规范、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规范(或称规范书)。制定规范,而后依规范付诸行动则称之为规范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规范即认为已完成规范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规范化。 创新改善与规范化是企业提升经管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经管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规范化则是防止企业经管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规范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经管水平。 一、规范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规范化。 规范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规范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

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规范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规范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规范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规范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规范,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规范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规范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规范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规范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M”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M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规范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规范。为了达到这一点,规范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 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规范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规范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规范,

人力资源三大绩效体系设计工具

【人力资源】三大绩效体系设计工具 明阳天下拓展 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更加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存亡。国内有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管理就等同于绩效管理。因此,可见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选择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成为了一个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关于绩效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产生了。 过去,中国企业在绩效考核上关注的是以事为中心,认为员工和其设备、厂房一样,仅仅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工具,忽视人会主动思考,有自己追求的特点。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方式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既不鼓励员工创新,也不允许员工犯错误。在这样的绩效考核下,员工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工作,认为老板搞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少发奖金。这种考核思想,在当下的许多中国企业中依然存在,在笔者接触的许多企业的老板中,很多老板常常因为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扣发工资或奖金。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欧美地区的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学者都认识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也因此产生了现代的绩效管理的工具方法,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

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这三种工具其实是最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要想切实地在企业中做好绩效管理,首先就是要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好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然而,就是选择哪一种绩效工具呢?其实许多企业在设计绩效体系时,是没有详细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的。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目标管理(MBO) MBO被管理学界喻为像哥白尼日心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工具,与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流程再造(BPR)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管理思想。目标管理(MBO)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并率先在通用电气公司(GE)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MBO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参与管理,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基于员工的所完成工作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我国很多企业在运用MBO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目标管理用成了计划管理。一般都是企业老板制定年度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强行分摊给各部门,部门再分摊到每个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员工的参与。因而,目标难以得到认同,执行起来自然大打折扣。 在实施MBO上,我们在长期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提出了“四个共”的思想,即共识、共担、共享和共赢。

生产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生产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工厂从建厂到现在快要接近三个年头了,车间的现场管理部分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为了理清思路,达到公司期望的要求。看了一些现场管理方面的书籍及文章,觉得此篇比较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现以此分享。并希望对部门内的工作有所帮助及收益。 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 标准化、目视化、管理看板) 2015-03-05Steven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电流20分钟来获得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要小心”,什么才算是要小心不宜出现概念模糊的词语。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 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