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正式版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正式版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正式版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正式版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 MDI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光气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MDI 生产

1 前言

聚氨酯是重要的合成材料,其制品主要有硬泡、半硬泡、软泡、弹性体、合成

革及人造革、胶粘剂、涂料、纤维等。这些制品广泛用于建筑、汽车、家电、家具、制鞋及纺织品等各个行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聚氨酯制品的消费量从 1989 年的9. 9 万吨增长到2000 年的 92 万多吨,其中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 ( 4,4’- diphenylmethane diiso2cyanate —MDI)的消费量也从 3. 5 万吨增长到 18 万吨,因此有不少国内外企业拟在中国投资建设 MDI生产装置。然而,在 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光气合成和光气化反应,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在此,作者对国内某 MDI现役装置进行了调研,同时查阅了国内外光气生产的资料

和国家安全生产规范与标准,在经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后,对 MDI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消除或降低这些危险有害因素,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 MDI装置流程简述

MDI装置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制造和 MDI 生产两个部分。其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

1。

(1) 一氧化碳制造部分。氧气与焦碳反应在此生成一氧化碳。

(2) MDI 生产部分主要包括连续缩合生成DAM、光气合成、多胺光气化合成MDI、 MDI 分离精制等工序。

①DAM工序。DAM工序是以盐酸为催化

剂,苯胺与甲醛经过缩合、转位重排反应成为多胺。

②光气合成工序。液氯经蒸发器气化,与CO混合后进入光气合成反应器,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光气。

③MDI合成工序。DAM 在溶剂氯苯存在下在光气化反应器中与光气经过冷热两步反应生成粗 MDI。

④MDI分离精制工序。MDI 精制装置是将粗 MDI中的多种异氰酸酯分离,分离的比例及其产品规格取决于分离系统的操作方式,最终获得纯 MDI和聚合 MDI系列产品。

3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1火灾和爆炸

在一氧化碳制造部分中,焦碳与氧气在发生炉中生成一氧化碳,即发生炉中同时存在焦碳、氧气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易燃易爆物质,其爆炸下限(体积比) 12. 5 %,爆炸上限(体积比) 74. 2 %;氧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它本身具有的化学活泼性和助燃性决定的,氧能加速物质的燃烧,又能促进物质的自燃;焦碳也是可燃固体,其粉末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也有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操作不当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发生炉可能发生爆炸。此外,一氧化碳制造部分自发生炉以下流程中几乎所有设备均存在一氧化碳,如果发生泄漏,均可能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在 MDI生产部分中,光气合成单元中存在着一氧化碳,如果发生泄漏或者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火灾或者爆炸;此外,在MDI生产各单元中还存在氯苯、甲醛水溶液、苯胺等易燃或可燃物质,如果发生泄漏,可能引起火灾。

3.1.2中毒

一氧化碳制部分中存在着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发生泄漏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甚至死亡。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使人昏迷不省,在低浓度下停留能使人产生头晕、心跳、恶心等症状。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650 ppm ×45 min。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 GB5044 —1985) 中将其归为高度危害类。《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 36 —1979)规定其车间卫生标准为30 mg/ m3。

最可能发生一氧化碳泄漏的地方是一氧化碳水封处,如果储气柜容量不足,压力波动大,一氧化碳气体可能冲破水封造成泄漏。此外,一氧化碳管道、阀门、法兰等也可能因腐蚀或安装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氧化碳泄漏;发生炉发生火灾爆炸后也会造成一氧化碳泄漏。

在 MDI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光气合成及光气化反应装置发生火灾、爆炸、泄漏,造成氯气、光气等有毒物质外逸导致现场人员中毒事故发生。导致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氯气含水分过高和一氧化

碳含甲烷过高导致设备及管道腐蚀,氯苯含水分过高导致设备及管道腐蚀,光气反应器和氯蒸发器内氯———铁燃烧,生成NCl3 导致液氯蒸发器内发生爆炸,反应容器温度、压力过高等生产系统失控,“三废”处理系统发生事故,设备结构材质选择不当,机械设备密封不严,监控系统失控,操作失误,维修不及时,供电供水系统事故等。这是整个 MDI装置中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

3.1.3噪声

MDI装置中存在大量的压缩机、泵、搅拌釜、喷淋塔等,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另外,高压蒸汽正常或事故放空、管道的振动等将产生额外的噪声危害。噪声

会对现场工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长时期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不可逆性噪声耳聋。此外,噪声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1.4灼烫

从发生炉中出来的一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一直到电除尘室还有70 ℃左右;5 个光气化反应器中后 4 个的温度约为

100 ℃;缩合反应的高温部分也在90 ℃左右;MDI 装置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蒸发器、加热器,并使用 30 公斤压力的蒸汽进行加热。因此,如果管道或设备保温做得不好,或者发生高温气体或蒸汽泄漏时,可能会造成人员高温灼伤。此外,在 MDI生

产部分中存在着大量的盐酸和碱液,如果发生泄漏,可能造成化学性灼伤。

3.1.5高处坠落

MDI装置为多层结构。在进入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取样、检修等作业时,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另外,装置中存在各种塔、炉、高位槽等,这些塔、炉及高位槽有时需要在高处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3.1.6粉尘危害

一氧化碳制造部分中使用焦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焦碳在运输、贮存以及进料过程中均可能产生粉尘,对人体产生危害;发生炉出来的一氧化碳气体中也含

有大量的粉尘,但该部分气体将经过三次除尘,且均在密闭系统中处理,将不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此外,光气合成反应器催化剂、尾气吸收塔催化剂的更换和运输,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粉尘危害。

3.1.7机械伤害危险

MDI装置的压缩机类、泵类等转动设备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或防护存在缺陷,或在事故及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存在机械伤害的可能。

4 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MDI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危险性、毒性等,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任何降低标准的行

为,都会留下隐患,给日后安全运转带来危害。在此提出的对策措施也主要针对这些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限于篇幅,不进行讨论。

4.1.1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由于 MDI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物料如一氧化碳、甲醛等。生产装置多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生产装置。特别是在MDI装置中同时存在光气合成和光气化生产单元,一旦由于火灾爆炸引起光气的泄漏,将使灾害的后果更加严重。为防火防爆应采取如下措施:。

(1) 在设计和建设时,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设置安全消防防护措施。例

如,对处理易燃、易爆危险性物料的设备应有压力释放设施,包括安全阀、释放阀、压力控制阀等,一旦超压,可把危险物料泄放到安全的地方;对氯气、光气、一氧化碳、氢气设备和管道系统设计在线自动水分监测仪表;对可能逸出氯气、光气、一氧化碳、氢气、氮氧化物等作业场所设计气体监测、报警和联锁系统;设计集中正压通风控制室,必须保证通风空气不受污染,空气吸气口设计以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为过滤介质的过滤器等等。

(2) 在满足工艺流程顺捷,功能分区明确等生产特点和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的同时,也须满足安全距离、采光、通风、日晒等防火、防爆、卫生及设备检修等要

求。

(3 ) 工程设计采用可靠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生产过程的正常操作、开停车操作以及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生产管理的集中控制。中央处理器的冗余功能增强了 DCS 系统的可靠性。对重要的参数设计自动调节以及越限报警和联锁系统,确保生产装置和人身安全。建议采用ESD紧急停车系统等先进的控制技术。在紧急停车、事故状态下,设事故照明电源,事故仪表空气贮存,从而保证紧急事故状态的安全停车。

(4) 考虑到 MDI生产过程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建议消防泵应能自动连续顺次地启动,同时也可从控制室遥控启动,以便

在事故情况下快速启动消防水系统。建议增加柴油发电机组,供消防水专用,以备正常双回路出现故障时使用。

4.1.2防毒对策措施

在 MDI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的需要使用了一些有毒介质,主要有光气、氯气、一氧化碳、甲醛、苯胺等,特别是光气,由于光气的毒性高、蒸汽压低等特点,是重点防范对象,因而采取如下防毒对策:

(1) 应当注意工艺参数的选择及量的控制。例如,在满足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温、低压操作条件,减小光气的挥发量;选择溶剂稀释光气等等。

(2) 为使泄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要

注意设备和材质的选择。通过实践经验和设计知识,设备应设计成能保证高度完整密闭性,具体的措施包括:较高的容器设计裕量;较高的管道设计等级;对关键管道,建议设计时采用高一级压力等级等等。

(3) 应该设置报警和安全联锁。例如,对于有毒物料,如光气、氯气、一氧化碳等,其泵、在不正常操作时的排液口、取样口,贮罐阀组处等可能泄漏或聚积有毒气体的地方需设置有毒气体探测器;在控制室、配电室与含上述有毒物料的设备相距 30 米以内,宜设相应的有毒气体探测器等等。

(4) 设置隔离体。光气反应器、光气贮罐和处理液态光气的管线采用双壳结

构,在双壳之间设置光气泄漏探测系统。光气容器装有事故泄料管线,万一泄漏时,能迅速地将系统内的物料排空到一个事故泄料罐。设有操作岗位的地方,如控制室、配电室、事故柴油机室、实验室等建筑物设有正压通风系统,并可承受一定外压,进风口处有活性炭吸附器。

(5) 具有可靠的光气破坏系统。可能含有光气及光气化物料的排放气如光气室通风机的排气、光气系统安全阀的排气、光气破坏塔的排气、软管系统的气体等,均应排入光气破坏塔用 NaOH溶液破坏。这些气体流量不稳定,光气含量也不稳定,所以采用大直径塔来适应这种情况,塔的设计能力应按发生最不利的条件时设计,

并充分考虑足够的富余量。

(6) 应当注意加强个人防护。例如,在所有人身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而引起烧伤、刺激或伤害皮肤的区域内,均设紧急淋浴器和洗眼器;凡表面温度达60 ℃以上的设备和管道均采用绝热措施;设有呼吸空气系统,在岗位巡回或局部小修时,可呼吸到新鲜空气;除防护眼镜、手套、洗眼淋浴器等一般防护外,还应设有专用的防毒面具、随身佩带的光气牌;对关键操作强制使用人员防护设备,例如空气呼吸面具、全身 PVC防护服、手套和防护镜等。

(7) 加强监测并设置事故处理系统。监测设备的振动、腐蚀,也是避免造成意外泄漏有效方法。MDI装置所有工段应配有

吸气软管系统,它们能吸收检修或紧急排放时产生的散溢气雾。所有贮有光气的容器能泄压到事故碱洗塔系统。此外,贮有较大量的光气容器,如光气化反应器,应装有事故泄料管线。泄料控制应自动或遥控执行。在光气和光气化装置整体设置设置氨水喷淋或氨气幕系统,该系统与光气探测信号联锁,实现自动控制。

只有从工艺参数的选择,设备材质的选择,安全联锁和报警系统的设置,隔离体设置,光气破坏系统,有毒、易燃物料监测系统,紧急停车系统,事故处理,危险区标志,备用动力及事故用水系统,应急预案等不同层次提出相应对策,才能确保光气的安全生产。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编号:SY-AQ-0586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 法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risk and hazard factors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

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下的中类增加了“自然环境”。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4,4'-二仲丁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合成研究

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的合成研究 邱小勇龚树华罗善锴 (深圳市飞扬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300) 摘要: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丁酮为原料,加氢条件下合成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研究了催化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钯/氢型沸石为催化剂,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丁酮的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135℃左右,反应压力4MPa,反应时间6h,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转化率可达100%,选择性99.9%。 关键词: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丁酮;扩链剂;N-烷基化 Synthesis of 4,4'-Methylene-bis[N-sec-butylaniline] QIU Xiao-yong, GONG Shu-hua, Lu shan-kai (Shenzhen Feiyang Chemical Co., Ltd, Guangdong Shenzhen 518300, China) Abstract: 4,4'-Methylene-bis[N-sec-butyl aniline] was synthesized with methyl ethyl ketone and 4,4'-Methylenedianiline as the raw materials under the H2pressure .The effects of synthesis conditions such as the kind of catalyst, the mole ratio of raw material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reaction pressu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etc were studied. The GC data(normalization method) showed a 100% conversion of 4,4'-Methylenedianiline, and 99.9% yield of 4,4'-Methylene-bis[N-sec-butylaniline] was obtained when the catalyst was Pb/HM, the mole ratio of methyl ethyl ketone and4,4'-Methylenedianiline was 5.5:1,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about 135℃, the reaction pressure is 4MPa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6h. Key words: 4,4'-Methylene-bis[N-sec-butyl aniline]; 4,4'-Methylenedianiline; methyl ethyl ketone; chain extender 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属N,N'-二烷基亚甲基二苯胺,是液态的芳香芳香族二仲胺,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的扩链剂和聚脲喷涂扩链剂。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属于芳胺的N-烷基化,本文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丁酮为原料,丁酮既作为原料,也作为溶剂,在氢气气氛下进行加氢还原,生成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该反应绿色环保,无副反应,原子利用率高,仅有少量废水生成,无废气,反应条件温和,且后处理过程容易。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 项(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标准版) 化工生产企业是危险源较为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危险识别 1.火灾危险 化工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基体树脂是易燃物品,是化工生产企业主要的危险源。 2.设备运行危险 预浸带生产机组和冷热压机组等机械设备运转温度高,某些设备有开放工作面(辊筒,模头等),违规操作极易对肢体造成伤害(高温烫伤、辊筒挤伤等)。 3.电危险 (1)静电 预浸带生产机组在连续运转中会产生强静电,严重时可能导致

空气放电,造成电击或起火。 (2)导线电缆漏电 绝缘层老化或破损失去绝缘作用,会使设备或其他接触导体带电,人体接触时触电受伤。 4.噪声危害 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大,一般在70~100dB(A),主要是切割机噪声,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利。 5.其他环境隐患 工作通道被占用、安全标志不清晰或丢失的不安全工作环境,也是造成化工生产企业安全事故不容忽视的因素。 安全措施 1.防火 (1)厂房建筑符合防火标准 化工生产企业房建筑应符合防火标准,用科学的性能评估方法对厂房建筑进行消防安全特征分析,使厂房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消防安全最低要求。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263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分析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化工有限公司

目录

1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及依据说明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说明 1.1.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体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1.1.2 辨识依据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类标准作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1.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工艺过程涉及的主要物料有产品氧气、液氧、氮气、液氮、液氩、氩气,原料为空气。各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见附录。 工艺过程所涉及到的物料按其危险、有害特性来分,可分为下述几类: (1)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属危险化学品物质有:氧气、液氧、氮气、液氮、氩气、液氩。 (2)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工艺过程无剧毒化学品物质。 (3)根据《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工艺过程无高毒物品。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工艺过程无监控化学品。 (5)根据《易制毒化学品分类目录》工艺过程无易制毒化学品。 (6)按照HG20660-2000毒性危害分级划分:压缩空气、氧气、液氧、氮气、液氮、氩气、液氩属轻度危害物质。 (7)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压缩空气、氧气、液氧火灾危险性为乙类;氮气、液氮、氩气、液氩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8)按照《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工艺过程无爆炸性介质。 (9)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工艺过程无第8类腐蚀性物品。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特性见表1-1。 表 1.3 1.3.1生产工艺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1)空气过滤、压缩、预冷、净化单元 净化是除去空气中的水份、二氧化碳、乙炔、乙烯、丙烯等碳氢化合物,如果使用过期、失效的分子筛或切换程序有误,同时分子筛出口的分析仪表出现问题,会造成乙炔等碳氢化合物进入系统,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

GB/T 13861-2009 代替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2009-10-15 发布 2009-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分布情况为: ---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版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产过程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二氨基二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氨基二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4,4,-二氨基二甲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4,4’-metylene dianiline 序号:244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4,4’-亚甲基双苯胺≥98.5% 101-77-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皮肤致敏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有误服后引起急性黄疸的报道,也有经皮引起中毒性肝炎的报道。本品在体内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致发生紫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溴素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析

溴素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析溴素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析宁汲化 INingboChemicalIndustry2010年第l甥 溴素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析 刘黎艳1,慧2 (1.宁波市化_I二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315040:2.宁波远东化_丁=集团有限公州,宁波3l5040) 摘要:澳索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化_T原料,广泛应用于阻燃剂,石油开采,精细化T等 领域.利用我围庞人的自然资源生产澳素,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国家能源综合利用的产 业政策.本文介绍_r澳索的生产-T艺及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析. 关键词:溴素;生产T艺;危害因素 中图分类号:TQ124.5文献标识码:A 溴的天然资源主要存在丁海水,地下浓缩卤水 利古海洋的沉积物岩盐矿以及盐湖水中.由于海水 量巨人,海水中的溴含量占地球上总资源量的 99%.海水中溴的浓度约为65ppm,而岩盐矿中溴 的含量仅有0.1ppm,某些地区地下卤水溴含量为 200~300ppm(如山东渤海湾地区的地下卤水). 溴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化:71原料,广泛应 用丁阻燃剂,石油开采,精细化f等领域.利川我 国庞人的自然资源生产溴素,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

用,符合国家能源综合利川的产业政策. 1溴素生产工艺 经过近儿十年的研究及生产,目前国内外卤水 捉溴的生产主要有以'卜儿种Ii艺: 1)空气吹出法:用硫酸酸化卤水,然后与氯 气一并送至溴游离塔进行氧化,用纯碱吸收,最后进行蒸馏,冷凝,分离制得. 2蒸汽蒸馏法:将提取氯化钾后的卤料液加入溴反应塔,与氯气平?蒸汽进行反 应将溴氧化置换山米,而后进行蒸馏,冷凝,分离制得. 3)二氧化硫法:将含溴的空气与二氧化硫进行还原反应,J{j水吸收溴化氢气体,经蒸馏制得溴素. 本文所阐述的生产方法是在二氧化硫法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新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一 1O. 特点是:生产成本低,l:艺简单,废气少,生产周 _期短,生成的产品纯度高. 1.1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向管道内加入废卤水泵将卤水抽至输送管道, 酸(当酸度达不到pH值要求时加入稀释后的硫酸),在酸性环境下通入氯气,在管道内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如下: 2Br-+C12————2C1.+Br2 卤水输送至吹山塔后,刚鼓风机向吹出塔鼓空气,Br'从卤水中分离并进入吸收塔,捕沭塔,塔底的脱溴卤水排向盐田. 二氧化硫(硫磺经密闭燃烧氧化生成)在吸收塔瞬间负压状态下吸入,同时加水,含溴空气与二氧化硫进行还原反应,水吸收溴化氢气体成为氢溴酸母液,母液池收集一定量的氢溴酸母液后进入蒸馏.1段.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

编号:SM-ZD-42931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安全生产中主要危害因素的类别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 D I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一、产品性质: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子式 C15H10N2O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MDI。有4,4'-MDI、2,4'-MDI、2,2'-MDI等异构体,应用最多的是4,4’-MDI。白色至淡黄色熔触固体,加热时有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50 ℃/4℃),熔点40~41℃,沸点156~158℃,粘度(50 ℃)4.9mPa·s,闪点(开口)202℃,折射率。溶于丙酮、四氯化碳、苯、氯苯、煤油、硝基苯、二氧六环等。有毒,蒸气压比TDI的低,对呼吸器官刺激性小,工作场所中8小时平均容许浓度为m3,短时间平均容许浓度为m3。二、应用领域与用途: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作为一种重要的异氰酸酯,是生产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大部分MDI用于生产聚氨酯硬泡,也广泛应用于生产聚氨酯合成革及织物涂层、鞋底原液、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弹性体等化工领域。,此外,还用于防水材料、密封材料、陶器材料等;用本品制成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用作保暖(冷)、建材、车辆、船舶的部件;精制品可制成汽车车挡、缓冲器、合成革、非塑料聚氨酯、聚氨酯弹性纤维、无塑性弹性纤维、博膜、粘合剂等。 三、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液相光气法生产MDI,生产中使用氯气和剧毒的光气,同时副产大量HCl。其制造方法是过量苯胺在盐酸(或其他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与甲醛反应,经缩合,转位反应生成胺类盐酸盐,经过中和、水洗和脱除余下苯胺精制得到二苯基甲烷二胺及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装配车间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56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装配车间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 (正式版)

装配车间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生产过程 装配的生产过程是将加工后的各种零件装配成产 品,常见的是钳工对加工部件的锉、刮等操作。在现 代化生产中,此过程往往以流水线方式进行。装配车 间常配有焊接、电镀和油漆等作业。 (1)焊接 1)电焊:电焊时,电弧温可达4000。C。优质焊 条的外面涂有一层提高焊条质量的涂料,如锰铁、硅 铁、氟化物和铬化物等。 2)氢弧焊:在电焊过程中,用氢气保护焊件,防

止氧化。 3)气焊:利用氧与乙炔的混合气体进行焊接,温度约3500℃。 4)等离子焊接: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离子化的气体,常处于离子状态。现在把等离子体称为物质的第四态。一种气体经过电离作用后,便产生了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等离子体即正负离子浓度相等。带电离子重新组合时,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起很高的温度、发出很强的光。等离子弧是等离子体在工业上应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种特制的等离子弧喷枪产生的压缩电弧。当喷枪内的钍钨棒(阴极)和工件(阳极)间,或钍钨棒与喷枪内壁之间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上,并加上较高的电压,经过高频振荡的激发,就会使通过喷枪的成流气体(氢、氦、氮等)击穿放电。钍钨棒发出的电子高速飞向阳极,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多次甲基多苯基二异氰酸酯(PMPPI)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空气中的MDI和PMPPI用冲击式吸收管采集,水解后生成芳香族胺,经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紫红色,比色定量。 2 仪器 2.1 冲击式吸收管。 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in。 2.3 具塞比色管,25ml。 2.4 分光光度计。 3 试剂 实验用水为重蒸馏水。 3.1 盐酸,ρ20=1.18g/ml。 3.2 吸收液:临用前在600ml 水中加35ml 盐酸、22ml 冰乙酸和200ml 丙酮,再用水稀释至1000ml。 3.3 盐酸溶液,1.3mol/L:取11ml 盐酸,加水至100ml。 3.4 乙酸溶液,0.6mol/L:取3.5ml 乙酸,加水至100ml。 3.5 亚硝酸钠-溴化钠溶液:称取3g 亚硝酸钠和5g 溴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置冰箱内可保存7d。 3.6 氨基磺酸铵溶液,100g/L。 3.7 碳酸钠溶液,160g/L。 3.8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称取1g 盐酸萘乙二胺于50ml水中,加入1ml 盐酸,盐

酸萘乙二胺溶解后,再加水至100ml。置冰箱内可保存5d。 3.9 标准溶液: 3.9.1 MDI标准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5ml 丙酮,准确称量后,加入1~2 滴已精制的MDI,再准确称量,用丙酮稀释至刻度,由2 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3μg/ml MDI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3.8.2 PMPPI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 PMPPI,溶于22ml 冰乙酸中,溶解后,加入35ml 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于15min 内,取 5.0ml 此溶液,用吸收液稀释至100ml,为5μg/ml PMPPI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在采样点,用装有10.0ml 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封闭进出气口,直立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避光可保存7d(MDI)或1d(PMPPI)。 5 分析步骤 5.1 对照试验:将装有10.0ml 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5.2 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将吸收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并补足至10ml,混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露天矿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及危害因素分析(2021新版)

露天矿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及危害因素分析(2021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38

露天矿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及危害因素分 析(2021新版) 露天采矿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有滑坡、爆破、粉尘、铲装、运输、排土过程中的危害、设备检修危害、洪水及泥石流危害等。 一、滑坡危害 滑坡是露天矿常见的灾害。露天矿生产和挖掘过程中形成的斜坡或天然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面(或软弱带)整体的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露天矿产生的滑坡的重要原因和外界诱发验收有;地质条件(包括沿途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貌地形条件、内外应力和人为作用等。 不同的岩、土都有可能产生滑坡。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期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入松

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层地系,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级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斜坡岩、土中存在各种构造面并被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构成了岩土向下滑动的地质构造条件。构成面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自然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易造成滑坡。 地貌地形是指只有处于一定地貌特征且具备一定坡度才能发生滑坡。露天矿边坡包括排土场、台阶边坡、最终开采边坡、其边坡角通常大于10度小于45度,时产生滑坡的有力地形,所以露天矿具有最易发生滑坡的地貌特征。 另外,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软化岩、土,降低岩、土强度,产生动水压和空隙水压,侵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托浮力等。尤其对滑坡(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地壳的运动和人类的工程活动是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地震、

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说明书

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1、基本信息 中文名: 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 英文名: 4,4'-Methylene bis(2-chloroaniline)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3H12Cl2N2 分子量: 267.15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102-107oC 沸点: 202oC(0.3TORR) 水溶性: <0.1G/100MLAT25oC 密度: 1.44 性质描述: 硫化剂MOCA (101-14-4)的性状: 1.白色至浅黄色疏松针状结晶,加热变黑色; 2.熔点101~104℃,相对密度1.44,熔融物相对密度1.26(107℃),闪点>230°F; 3.溶于稀酸、酮、醚、醇和芳香烃,微溶于水; 4.微有吸湿性; 5.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有毒。 安全信息 安全说明: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S53:避免暴露——使用前先阅读专门的说明。 S60:本物质残余物和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 安全数据表。 危险品标志: N:环境危险物质

T:有毒物质危险类别码: R22:吞咽有害。 R45:可能致癌。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2018 其他信息 产品应用: 硫化剂MOCA (101-14-4)可用作浇注型聚氨酯橡胶的硫化剂,聚氨酯涂料胶黏剂的交联剂,也可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用作聚氨酯橡胶的硫化剂时,用量一般是预聚体中游离异氰酸基摩尔的85%~100%。 生产方法及其他: 1. 硫化剂MOCA (101-14-4)的生产方法: (1)先将邻氯苯胺溶于盐酸中,生成邻氯苯胺盐酸盐,再滴加甲醛进行缩合反应;待甲醛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回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体系的pH值为9~lO;然后经水洗,在酒精水溶液中溶解;最后进行重结晶、离心脱水、干燥,即得硫化剂MOCA (101-14-4)。 (2)每吨产品消耗邻氯苯胺1800kg,38%甲醛500kg。 2. 硫化剂MOCA (101-14-4)的包装:防水牛皮纸袋,内衬黑色塑料袋,为25kg装。纸板桶,内衬黑色塑料袋,分25kg,50kg装两种。其贮运:贮运时应注意密闭避光,注意防潮。 3. 硫化剂MOCA (101-14-4)的产品规格: 外观白色或浅黄色至微红色结晶 熔点/℃101~104 干燥失重/% ≤0.4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通用版)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 项(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50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通用版) 化工生产企业是危险源较为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危险识别 1.火灾危险 化工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基体树脂是易燃物品,是化工生产企业主要的危险源。 2.设备运行危险 预浸带生产机组和冷热压机组等机械设备运转温度高,某些设备有开放工作面(辊筒,模头等),违规操作极易对肢体造成伤害(高温烫伤、辊筒挤伤等)。 3.电危险

(1)静电 预浸带生产机组在连续运转中会产生强静电,严重时可能导致空气放电,造成电击或起火。 (2)导线电缆漏电 绝缘层老化或破损失去绝缘作用,会使设备或其他接触导体带电,人体接触时触电受伤。 4.噪声危害 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大,一般在70~100dB(A),主要是切割机噪声,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利。 5.其他环境隐患 工作通道被占用、安全标志不清晰或丢失的不安全工作环境,也是造成化工生产企业安全事故不容忽视的因素。 安全措施 1.防火 (1)厂房建筑符合防火标准 化工生产企业房建筑应符合防火标准,用科学的性能评估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最新版)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