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摘要:影响混凝土流动性的因素很多,用水量、胶凝材料、骨料和减水剂等都有影响。本章主要讨论混凝土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混凝土中的石粉主要来源于机制砂、水泥和矿粉。经试验表明,不同来源的石粉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的影响很大,对减水剂适应性影响显著。

关键词:石粉含量混凝土流动性胶凝材料

影响混凝土流动性的因素很多,用水量、胶凝材料、骨料和减水剂等都有影响。为了正确分析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我们对周边混凝土原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情况进行了调研,充分掌握了各种原材料的配制工艺,在并针对各种原材料的材料组成和性能情况组织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基本摸清了各种原材料中石粉含量的分布情况,使混凝土试验室清楚认识了石粉含量影响混凝土流动性的本质,便于对原材料中的石粉含量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控制,现将研究和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混凝土中的石粉来源分析

混凝土中的石粉主要来源于机制砂、碎石、水泥和矿粉。

机制砂中的石粉

机制砂中的石粉主要是石粉和泥的混合物,来源于石头上粘结的泥土和石头破碎成砂子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

机制砂中的石粉和泥的区分是用亚甲蓝试验来区分的,当MB值<1.40时判定为石粉,反之判定为泥。但是无论判定为石粉还是泥,主要成分仍然是两者的混合物,其中泥含量对用水量和外加剂适应性影响比石粉更显著。《建筑用砂》中对石粉含量规定如下:MB值<1.40(或合格)时,如混凝土强度等级≥C60,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3.0%;如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30,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5.0%;如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7.0%。

1.2、水泥中的石灰石粉来源

一些水泥厂在水泥磨制过程中掺加石灰石,掺量在3~15%不等,主要目的是降低水泥成本。但是,由于掺加的石灰石上有时会粘结一些泥土,这些泥土对混凝土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很大。同时由于石灰石相对于水泥熟料较为易磨,水泥中的石灰石粉细度远高于熟料细度,按照标准来检验水泥细度会出现失真现象。过细的石灰石粉会大量吸附减水剂,降低减水剂的适应性,提高减水剂用量,增加混凝土配制成本。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细度在70~100目的情况下,适量掺

含气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利弊 李党义

含气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利弊 李曦,李党义 (湖南中建五局混凝土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多面而又复杂的,含气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抗折强度、耐磨性能、抗冻性能、抗渗透性能、热传导性能、自身变形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含气量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然而,含气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凝土强度的损失,合理适宜的含气量才能使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混凝土含气量;性能;影响 Influence of Air Content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Concrete Abstract :Air cont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s multi-faceted and complex. The air cont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crete's workability, flexural strength, wear resistance, frost resistance, anti-permeabil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its deformation properties. Appropriate air content enhance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However, the air content can also result in the loss of concrete strength.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oncrete can only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when the appropriate amounts of air is introduced. Key words:concrete air content; performance; affect 在混凝土中添加引气剂,可以调节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从而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强抗折强度,加强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抗冻性和抗渗透性等性能,有利于延长道路寿命,降低维护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引气剂的掺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反面影响,造成混凝土强度的损失。因此,研究含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 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 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 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7.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4时,则判断是以石粉为主;当MB≥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浅析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本钢建设公司混凝土分公司梅晓东 [摘要]: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颇多,本文主要从用水量、砂率、原材料等方面分析其对强度的影响,以便科学、合理的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用水量砂率原材料 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不够重视,将会导致沉重的代价。混凝土生产供应是一个连续过程,供应到现场的混凝土又是一种半成品,不能够马上由后续检验工作完全证实是否合格,而就要被立即浇筑使用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众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均会使生产出的混凝土质量产生变异。为了切实、有效地改善试验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强度质量,笔者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1、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完全密实的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质量,而水泥石的质量又取决于所采用的水泥特性和水灰比。 当水泥用量一定时,用水量小则水灰比小。水灰比过小会使混凝土干涩,成型质量难以保证,混凝土成品中会出现孔洞(蜂窝)较多,麻面等现象。这不但影响美观,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使工程的耐久性变差。 在生产中,假设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1.51:2.83:0.46 现场测定砂的含水率为3%,则每机一次下料量为: 水泥:100kg 砂:100×1.51×(1+3%)=155.5kg 石子:283kg 水:100×0.46-100×1.51×3%=41.5kg 如果此水泥的实际强度为47MPa,粗骨料采用碎石(表面特征新系数A=0.46,B=0.52),按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其28天可达到的强度R为: R=A·fce·(C/W-B)=0.46×47×〔100/(100×0.46)-0.52〕=35.8MPa 情形一:若因误差而多加1kg的水,则水灰比(W/C)' 为: (W/C)'=(100×0.46+1)/100=0.47 这样配制的混凝土28天可达到的强度R'为: R'=0.46×47×〔100/(100×0.47)-0.52〕=34.8MPa 由于多加1kg水而引起的强度损失为: R-R'=35.8-34.8=1MPa 由此可见,用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出场的混凝土必须制止随意加水。 情形二:若在施工中遇到下雨,雨后测得砂含水率为7%,石子含水率为3%,此时每机一次下料应为: 水泥:100kg 石子:100×2.83×(1+3%)=291.49kg 砂:100×1.51×(1+7%)=161.57kg 水:100×0.46-100×1.51×7%-100×2.83×3%=26.94kg 按此配合比显然是科学的,保证了水灰比为0.46,混凝土28天强度可达到设计要求(仍为

(赵国藩)尺寸效应

混凝土作为一种脆性工程材料表现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size Effect)。准确地说,它的混凝土尺寸效应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件尺寸对确定参数的影响,二是在进行数值模拟时,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显著的依赖于有限元网格尺寸大小。例如混凝土梁的弯曲强度随梁高度的增加而降低。L’Herrnite的研究则表明,由三点弯曲梁测得的混凝土平均抗拉强度随试件体积的增加而降低。Kadlecek等指出,由三点弯曲梁和四点弯曲梁试验、计算所得的混凝土平均抗拉强度与直接拉伸试件所得混凝土抗拉强度值有显著差别。Bazant等对混凝土缺口梁的试验研究表明,名义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对试件尺寸有明显的依赖性。上述研究实质上表明:1.由弹性分析或极限分析反映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是试件体积和结构内部应力场的函数。这种试件尺寸效应与结构内部原始缺陷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材料内部的原始缺陷数量是材料体积的函数,原始缺陷在结构中的拓朴分布必定与施加于这些微缺陷的应力场有关。文献[17]的研究指出:这种试件尺寸效应可以用初始损伤发展的概率方法来分析。2.由混凝土缺口试件测得的混凝土断裂韧度有明显的尺寸效应,试件的破坏往往是断裂过程区中微裂缝发展的结果。断裂过程区的大小往往与材料中骨料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对于混凝土I型断裂而言,断裂过程区的宽度是最大骨料粒径D max的3倍,而其长度约是D max的5至6倍。然而断裂过程区的体积并不随结构的尺寸变化。因而对尺寸较小的试件来说,在断裂过程区和结构的其余部分之间进行的应力和能量重分布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大试件来说,由于断裂过程区的大小与试件尺寸相比可忽略不计,其损伤可视为集中在裂缝尖端的一个相对小的区域。这种试件尺寸效应与结构破坏前的损伤发展有关而与材料中原始缺陷无关。上述两个方面实则指出了两种类型的试件尺寸效应现象,一种与结构的原始缺陷的数量和分布有关,一种与结构在应力作用下的损伤发展有关。对于有缺口试件而言,预制切口可视为结构内部的最大原始缺陷。 对混凝土这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来说,对其力学行为的模拟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视混凝土为均质材料,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定义局部应变和应力,利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来分析当材料受荷时,应力和应变的变化。另一种是不再认为混凝土为均质材料,而认为其组份是随机分布,运用概率的方法来研究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方法(Stochastic Approach)。已有许多学者运用这种随机方法建立了许多混凝土分析模型。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邓初首,夏勇。 【摘要】研究了在用水量一定时,砂率、水灰比、粉煤灰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粗集料最大粒径对坍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率有一个最佳值,此值下坍落度最大;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通过适当增减砂率,可保持坍落度基本不变;与基准混凝土(不掺粉煤灰)相比,内掺II级粉煤灰的混凝土坍落度增大,内掺III级粉煤灰的混凝土坍落度减小。 【关键词】砂率;水灰比;粉煤灰;坍落度 0前言 混凝土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筑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它包括三方面含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对于大量使用的塑性混凝土来说,其拌合物流动性用坍落度表征。 如何准确快速地配制出坍落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这就需要了解引起坍落度变动的影响因素。不容置疑,用水量是决定坍落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着重研究了在固定单位用水量的情况下,砂率、水灰比和粉煤灰掺合料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粗集料最大粒径的影响。 1 试验用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水泥海螺牌P.O3 2.5级水泥。 1.2 粗集料 马鞍山市葛羊山产石灰岩质人工碎石,最大粒径分别取25mm、40mm两种规格。 1.3细集料 江砂(中砂),细度模数2.6。 1.4粉煤灰 经检验,选用马鞍山二电厂提供的II级和III级粉煤灰,检验结果如表l所示。 注:细度为45~rr-方孔筛筛余。 1.5试验方法 执行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按标准规定,测得的坍落度值均精确到1mm,修约至5mm。 2结果与讨论 2.1砂率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采用两种研究途径:(1)固定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不变,分别用粗集料最大粒径为25mm、40rnm的碎石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结果见图1。(2)固定单位用水量和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变,分别取水灰比为0.45、0.55的凝土拌合物试验,结果见图2。

细骨料石粉含量试验

细骨料石粉含量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亚甲蓝法测定细骨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中石粉含量。 二、仪具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000g ,感量0.1g 及称量100g 感量0.01g 各 一台; (3)方孔筛:孔径为75μm 及1.18㎜的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 (5)移液管:5mL 、2mL 移液管各一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直径(600± 60)r/min],直径(75±10)mm ; (7)定时装置:精度1s ; (8) 容量瓶:1L ; (9)温度计:精度1℃; (10)玻璃捧:2支(直径8㎜,长300㎜); (11)搪瓷盘、毛刷、1000ml 烧杯等。 三、试剂和材料 (1)亚甲蓝:(O H S CIN H C 2318163 )含量≥95%; (2)亚甲蓝溶液:将亚甲蓝粉末在(100±5)℃下烘干至恒量 (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 10g ,精确至0.01g ,倒入盛有约600mL 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

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3)定量滤纸:快速。 四、试验步骤 1、亚甲蓝MB值的测定 a)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b) 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砂率:SP= 砂的用量S/(砂的用量S+石子用量G)×100% 是质量比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和易性概念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灌、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它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通常,包括有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粘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的性能。 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综合体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艺的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三方面性质的矛盾统一。 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砂率对和易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① 对流动性的影响。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砂子与水泥浆组成的砂浆在粗骨料间起到润滑和辊珠作用,可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擦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砂率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砂子的比表面积比粗骨料大,随着砂率增加,粗细骨料的总表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骨料表面包裹的浆量减薄,润滑作用下降,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所以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随砂率增加而下降 ② 对粘聚性和保水性的影响。砂率减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均下降,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现象。砂率增大,粘聚性和保水性增加。但砂率过大,当水泥浆不足以包裹骨料表面时,则粘聚性反而下降。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确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实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等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备用。

混凝土结构外观尺寸偏差

DL/T 5434-2009 表A.14 验收申请表 工程名称:沈阳吉隆生化4x90t/h锅炉供热工程转运楼编号:02-019-00-01-05-04-03 致:山东恒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完成承台、连系梁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经三级自检合格,具备验收条件,现报上该工程验收申请表,请予以审查验收。 附件:自检报告。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1年09月10日 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填报说明: 本表一式份,由承包单位填报,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承包单位各一份。

表5.10.9 编号:02-019-00-01-05-04-03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沈阳吉隆生化4x90t/h锅炉供热工 程转运楼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地基与基础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混凝土验收部位承台、连系梁 施工单位江苏建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邹立新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 土建工程-DL/T5210.1-2005 专业工长 (施工员) 陈建华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班组长周小红 类别序 号 检查项目质量标准 单 位 施工单位自检记录 监理(建设)单 位 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1 外观质量☆ 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 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 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 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 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没有严重缺陷 2 尺寸偏差☆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 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 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 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 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 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 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没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一般项目1 外观质量 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 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 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没有一般缺陷 2 轴 线 位 移 独立基础≤10 mm / / / / / / / / / / 其他基础≤15 15 12 11 9 7 14 10 9 6 墙、柱、梁≤8 5 5 8 7 4 6 3 6 4 剪力墙≤5 / / / / / / / / / / 3 垂 直 度 层 高 ≤5 ≤8 mm / / / / / / / / / / >5 ≤10 / / / / / / / / / / 全高(H4)不大于H4/1000,且不大于30mm / 4 标 高 偏 差 杯形基 础杯底 0~-10 mm / / / / / / / / / / 其他基 础顶面 ±10 7 8 -5 6 9 5 -3 9 8 层高±10 5 -7 8 -3 8 4 -7 6 9 全高±30 / / / / / / / / / /

细集料石粉含量与MB值试验

石粉含量与MB值 1.试剂和材料 本试验用的试剂和材料如下: a)亚甲蓝:(C16H18CIN3S·3H2O)含量≥90%; b)亚甲蓝溶液: 1)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g,精确到,记为M h。将该粉末在(105±5)℃烘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称取后立即称重,精确到,记为M g。按下式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2)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10]g±(相当于干粉10g),精确至。到入盛有约600ml的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器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C)定量滤纸(快速) 2.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重1000g、感量及称量100g、感量各一台; c)方孔筛:孔径为75μm、和的筛各一只; 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e)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f)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g)定时装置:精度1s; h)玻璃容器瓶:1L; i)温度计:1℃; j)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k)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3.实验步骤: 1)石粉含量测定。 2)亚甲蓝MB值的测定 1>按照取样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的颗粒备用。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 摘要:本文将天然的混凝土作为基准,研究了机制砂和机制砂中砂率及石粉含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水灰比的含量越低,天然砂混凝土和机制砂的强度都不断增大。在浆体含量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之下,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都比不上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的时候,随着石粉比重的不断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的磨耗值不断降低。当石粉含量超过百分之十的时候,机制砂混凝土的磨耗值又有所提高。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砂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e natural concrete as the benchmark, study the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Zhongsha sand ratio and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cement concrete strength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rack. Through the related research,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ntent of water cement ratio is lower, the natural sand concrete and mechanism of sand strength increasing. In the paste content and water cement ratio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natural sand concrete work performance and strength than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cement content is around ten perc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stone,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crete sand the abrasion of values are reduced. When more than ten percent of the content of stone, sand mechanism of concrete and improve abrasion value. Key Words: Mechanism sand; “; Sand ratio; Concrete; Workability; Strength 水泥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刚度大、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和持 久性的特点。并且,从长期的投资上来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优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在城市建设、机场跑道和工矿道路之中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水泥混凝土的路面,在一些载重量很大的公路交通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概述 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之中对机制砂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天然砂属于稀少的地方性资源,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可以进行开采的天然砂呈现逐年减少的模式,尤其是在一些山区的公路建设过程之中,存在着砂少石多的现象,正是因为天然砂含量越少的现象,因此,在水泥混凝土的使用中,采用机制砂替换天然砂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是,机制砂和天然砂相比,具有着明显的优点。具体来说,机制砂的表面十分粗擦,而且在机制砂中

亚甲蓝法测石粉含量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亚甲蓝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 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2、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1)亚甲蓝(C16H18CIN3S·3H2O):纯度不小于98.5%; (2)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3)定量滤纸:快速 (4)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5)℃; (5)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 各一台; (6)方孔筛:孔径为75μ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7)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8)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9)玻璃捧:2支(直径8mm,长300mm); (10)定时装置:精度1s; (11)玻璃容量瓶:1L; (12)温度计:精度1℃; (13)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3、溶液的配置及试样制备 (1)亚甲蓝溶液:将亚甲蓝粉末在(100±5)℃下烘干至恒量(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颗粒备用。 4、试验步骤 (1)亚甲蓝MB值的测定 ①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②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探讨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探讨 1概述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和料等配制成拌和物,并经一定凝结硬化时间后形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综合性能。流动性是指拌和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可塑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不发生脆性断裂的性质;稳定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集料在水泥浆体中保持均匀分布,不会产生离析或泌水现象的性能;易密性指拌和物在捣实或振动过程中克服摩阻力达到密实稠度的能力。 2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 2.1水泥浆数量 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可包裹集料,它赋予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因此,水泥浆的数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显著影响。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增多时,流动性增大,但水泥浆过多会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若水泥浆过少,则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黏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塌。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含量应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度,不宜过量。 2.2水泥浆稠度 水泥浆的稠度是由水灰比(W/C)的大小决定的,水灰比为用水

量与水泥质量之比。水泥浆的干稀程度取决于水泥浆黏聚力的大小。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情形:(1)当水灰比愈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也愈小,则水泥浆就愈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拌和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 (2)当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减少,则水泥浆干稠,拌和物的流动性过低,使黏聚性和保水性较高,会给施工造成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过多,则水泥浆过稀,拌和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会造成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产生流浆及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还是稀稠,实际上对拌和物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体积的水量。不能用单纯改变用水量的方法来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调整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和物的流动性,使其满足施工要求。 2.3砂率 砂率是指细骨料(砂)的质量占骨料(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反应了粗细集料的相对比例。试验证明,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发生变化。水泥砂浆在砼拌和物中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粗集料颗粒之间的摩阻力。所以,在一定砂率范围内,随着砂率的增加,润滑作用也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因此,砂率大小对拌和物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

混凝土骨料大小对其性能的影响

粗骨料粒径对植被生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水泥采用安庆市怀宁海螺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P -O42. 5 水泥; 普通河砂; 石灰岩碎石; 粉煤灰采用淮南市昆仑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粉煤灰; 外加剂采用合肥科顺科贸有 限公司生产的BSC(Bio -substrate Concrete)生物基质混凝土添加剂; 安庆自来水。 实验方法 本试验考虑粗骨料四种不同粒径范围对该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率、透水性系数、抗压强度、性能的影响。每组试件配料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同,其他材料掺入量均相同。 每个试验号制作3 组试块,试块尺寸均为150 mm ×150 mm ×150 mm,每组试验制作3 个标准试块,分别做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试验。 结果 (1)孔隙率 混凝土的孔隙率分为总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总孔隙率是混凝土中全体空隙的体积与其总体积的百分比,它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该混凝土孔隙率随碎石粒径的变化的关系见图1。孔隙率随粗骨料粒径的增加,其孔隙率现增上升的趋势 (2)抗压强度 在一般混凝土拌合物中,如果保持水泥用量不变,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大,其比表面积就越小,则用水量就越少,水灰比就可以降低,这对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成本是有利的。但是大颗粒骨料内在缺陷发生的机率相对较高,而小颗粒骨料相对致密,并且由于其本身水灰比一般较低,上述因素引起的降低水灰比作用不明显,却可以增加与水泥粘结的面积,提高HPC 的强度[2]。同时,粗骨料粒径过大,会使砂浆和粗骨料的界面粘结性能降低,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能。

(3)透水性系数 生态混凝土透水性的透水系数在一定的水头下,单位时间内透过混凝土的水量与混凝土透水面积成正比,与混凝土透水厚度成反比。 粗骨料粒径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断裂韧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老混凝土),C35(新混凝土),水泥净浆界面剂、灌砂平均深度△=11-15mm, 粗糙度、粗骨料均为石英岩碎石、同一试件中新老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相同等试验条件下,粗骨料最大粒径分别取D=10,20,50mm三种,用带切口的三点弯曲梁进行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断裂性能试验。 结果 (1)分析了粗骨料粒径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断裂韧度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新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对粘结断裂韧度的影响不是独立的,而与老混凝土粘结面粗糙度处理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相同粗糙度下,粗骨料最大粒径对粘结断裂韧度的影响无显性表现。 (2)进行了粗骨料粒径对粘结断裂韧度影响的分形分析-分析表明,当粗糙度不变时新老混凝土粘结断裂韧度不随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变化而变化- 此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基础垫层)

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8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说明: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以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四个分项工程为依托,是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结构实物外观质量、几何尺寸检验等一系列技术工作的总称。现浇结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8.1 一般规定 8.1.1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8.1.1的规定。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说明:8.1.1 对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的验收,采用检查缺陷,并对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加以限制的方法进行。本条给出了确定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严重缺陷、一般缺陷的一般原则。各种缺陷的数量限制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当外观质量缺陷的严重程度超过本条规定的一般缺陷时,可按严重缺陷处理。在具体实施中,外观质量缺陷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等的影响程度,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确定。对于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考虑到其装饰效果属于主要使用功能,故将其表面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确定为严重缺陷。 8.1.2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说明:8.1.2 现浇结构拆模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全同监理(建设)单位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不论何种缺陷都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8.2 外观质量 主控项目 8.2.1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人工砂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小于0.16mm的颗粒的含量,人工砂石粉中小于0.08mm的颗粒可以视为一种惰性掺合料看待,适当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对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在国内,绝大多数水电站混凝土用砂技术参数要求中,石粉含量要求在6-18%,对碾压混凝土用砂的石粉含量要求12-22%。国内大型人工砂石系统大多碾压砂石粉含量不足,也有工程用砂石粉含量超标现象发生。 干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高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也有发现存在石粉含量大于标准的情况,这时应考虑部分湿式生产,洗去部分石粉或选用风机吸尘器设备吸出部分石粉,以满足标准要求。目前一种三分离选粉机成功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项目,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海新源沟砂石系统也安装了四台三分离选粉机去掉成品砂多余的石粉。湿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低大多数工程均要求回收部分石粉以满足工程需要。水电工程人工砂中的石粉回收主要有机械回收方式和人工回收方式两种。在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狭窄的工程,工艺上需设计石粉回收车间(或称细砂回收车间)。即将筛分车间和制砂车间螺旋分级机溢流水中带走的石粉通过集流池,再回收利用。目前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旋流真空脱水设备较多。在小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宽敞的工程,也采用人工回收方式,来控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即对生产过程中洗砂机排放溢流水进行自然存放脱水,自然存放脱水后的细砂可以用装载机配合直卸汽车运输进行添加。为了有效地控制石粉含量,常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不断实验,有效控制石粉的添加量。 (2)在石粉添加斗的斗壁附有震动器,斗下安装一台螺旋分级机,通过螺旋分级机均匀地添加到成品砂入仓胶带机上,使石粉得到均匀混合。 (3)废水处理车间尽量靠近成品砂胶带机,能用胶带机顺利转运,经压滤机干化后的石粉干饼经双辊破碎机加工松散粉末状,防止石粉成团。 (4)在施工总布置中要考虑一个石粉堆存场,堆存场既可以调节添加量,又可以通过自然脱水降低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砂的含水率。 3.6细度模数的质量控制 在湿式生产时,一般配置棒磨机制砂,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工艺取决于棒磨机和细砂回收工艺。在干式生产时,其小于0.16mm颗粒的含量已存在砂中,无需考虑回收细颗粒。在成品砂的质量控制中一方面处理立轴破碎制砂与经多级破碎后的粗砂,其细度模数偏大问题,在工艺上去掉3一5mm部分的粗颗粒,使其自身的细度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着重分 离处理0一0.16mm微粒的含量,以保证控制成品砂细度模数。为了有效地控制成品砂细 度模数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验测试砂的细度模数,使成品砂细度模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若发现细度模数偏大,颗粒级配偏差,应调整棒磨机进料粒径,进料量、装棒量等或调整筛分楼的开机组数,调整生产量。 (3)调整筛分楼的筛网直径,也可以调整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4)有许多系统配备超细碎车间进行粗砂整形,有效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组成。 3.7含水率的质量控制 为了使含水率降低到规定范围内且稳定,目前大型工程主要采取了机械脱水方式:中小型工程采用自然脱水为主:另外在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堆料砂仓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堆存也可以有效控制人工砂含水率。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一般系统工艺中首先要采用机械脱掉砂中大部分水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振动筛脱水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 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 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 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 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7.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4时,则判断是以石粉为主;当MB≥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福建和顺德混凝土有限公司 建筑用人工砂检测原始记录表

24混凝土外观及尺寸偏差

SZLB33报审表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报审表 工程名称:洛阳市区张衡路110kV变电站工程编号:SZLB33-T01-024 致河南立新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洛阳市区张衡路110kV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 我单位已完成了变压器油坑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工作,现报上该工程验收记录,请予以审查/验收。 附件: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施工项目部(章): 项目经理: 日期: 监理项目部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部(章):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注本表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存____份,施工项目部存____份。

编号:020********* 表5.7.9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变压器油坑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地基与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基础混凝土验收部位变压器油坑施工单位河南元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永福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Q/GDW 183—2008) 专业工长 (施工员) 蔡波涛 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 类别序 号 检查项目质量标准 单 位 施工单位自检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1 外观质量☆ 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 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 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 (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 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 重新检查验收 没有严重缺陷 2 尺寸偏差☆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 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 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 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 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 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 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 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尺寸偏差均在规范规定范围内,无影 响结构的偏差。 一般项目1 外观质量 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 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 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 理,并重新检查验收。防水 混凝土不得有露筋、蜂窝等 缺陷 外观质量好,无缺陷。 2 轴 线 位 移 独立基础≤10 mm / / / / / / / / / / 其它基础≤15 mm / / / / / / / / / / 墙、柱、梁≤8 mm 4 4 3 4 2 3 3 3 4 2 3 垂 直 度 层 高 ≤5m ≤8 mm 4 4 2 4 3 5 4 4 5 4 >5m ≤10 mm / / / / / / / / / / 全高(H)不大于H/1000,且不大于30mm mm / / / / / / / / / / 4 标 高 偏 差 杯形基础 杯底 0~-10 mm / / / / / / / / / / 其它基础 顶面 ±10 mm / / / / / / / / / / 层高±10 mm 6 - 4 - 3 5 3 - 4 - 2 3 - 5 2 全高±30 mm / / / / / /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