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境旅游发展概述

边境旅游发展概述

边境旅游发展概述
边境旅游发展概述

一 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概述

1985年中朝边境城市互访活动打破了长期的边境封闭。1987年11月4日,国家旅游局和对外经贸部联合发文《关于拟同意辽宁省试办丹东至新义州自费旅游事》,这是中国政府

主管部门首次批准边境城市开展边境一日游活动,开辟了边境旅游的先河[1]。1988年到1990

年期间,政府又陆续批准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边境城市开展边境旅游活动。这一时期,我国边境旅游人数虽然逐年增长,但是规模较小并且没有统一的边境旅游政策。

1992年6月,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的决定,中国的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进

入了大发展时期,全国各个边境省份,从南到北,都相继开展起边境旅游[1]。这段时期,边

境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关政策也逐步得到完善。

1993年,国家为了给经济降温,对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适当调整,这不同程度的抑制了边境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1992~1993年间边贸活动大发展时期的假货问题也给边境旅游蒙上了一层阴影。针对这一情况,国家队边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整顿,规范了边境旅游经营活动并对边境旅游政策作出了调整,边境旅游逐步走向正轨。

为了进一步规范对边境旅游的管理,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共同制定了《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10月15日发布施行。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按照《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地区,分别制

定了实施细则[2]。这使边境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有了依据,有力的促进了国内边境旅游健康、

有序的发展。

二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边境旅游的研究随着边境旅游的发展而逐步深化,作者通览了从1994年到2012年的近70篇边境旅游相关文献。经过整理发现边境旅游研究从2001年开始大量出现,研究时间集中在2001年(5篇)、2004年(8篇)、2005年(7篇)、2008年(5篇)、2009年(7篇)、2010年(9篇)、2011年(9

篇)。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广西(20篇)、

黑龙江(8篇)、云南(7篇)、辽宁(6

篇)、吉林(5篇)。 研究内容上,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理论研究部分、实践研究部分、专项研究和综述研究部分。 (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是对“边境旅游”的

概念性研究,其内容涉及边境旅游的概

念、特性、分类、作用等。

边境旅游的概念最早由姚素英[15]提出,她认为“边境旅游是指相邻两国或地区的居民,

在双方接壤的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或地区互相进行短程旅行游览的行为。”同时她指出边境旅游可以划分为探亲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四个大类。2006年

王丽琴[39]指出“边境旅游是人们通过边境口岸在指定区域和时限内所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

2011年李日欣[60]指出边境旅游是“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

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关于边境旅游特点,姚素英[15]认为边境旅游具有涉外性质、空间有限、时间短促、比国

际旅游时间简便、费用低廉。刘永明[45]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边境旅游具有政策性、政治敏

感性、实践性、区域性、多样性。

边境旅游的作用研究内容甚广,张广瑞[20]从促进边境地区的开放, 活跃地区的经济,提

高了边境地区知名度,促进国际互动, 稳定边疆,巩固国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姚素英[15]从

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与转变,区域联系,就业,思想解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旅游扶贫,国

际关系进行了概括。此外,徐松峦等[17] 、刘来吉[23]、周素勤等[29]、谢莉[30]、陈佳秋[31]也从

经济拉动、国际影响、区域发展、工作结业、文化需求、和平发展等角度各自进行了研究论证。

(二)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边境旅游发展现状所做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吸引力因素、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旅游规划等等。

关于边境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张广瑞[19]认为边境的吸引力源于其主权的象征以及历史文化属性,边界的界标往往成为边境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因素。陈佳秋[31]指出边境线是独特的观念性旅游吸引物, 在其他地方属于很一般的建筑物或设施, 而地处边境线的一个村落、一座住宅、一个商店、一家旅馆或者一个剧院, 就会变成独特的旅游吸引物。他还将资源层面进行了总结:口岸——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民族意识——民风民俗——价值观念、民族特征、民族生态、民族传统——自然景观。于海志[56]从口岸景观、商贸街、周边大型景区这三个方面对边境旅游的吸引物组成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边境旅游的开发条件研究,学者们有着相近的看法。杨洪等[25]认为开发边境旅游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独特性、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情况、邻国关系现状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周素勤等[29]认为边境旅游的开发条件涉及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政治环境、边境贸易、可进入性六个方面。谢莉[30] [36]从自然、风俗、区位、客源市场、边境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彭万臣[42]则从历史、睦邻关系、边贸、旅游感知形象、自然环境、特色资源、交通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对此,王丽琴[39]、赵壮等[49]、崔莹[53]、杨佩群等[57]也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认识。

边境旅游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随边境旅游的发展而改变。张广瑞[20](1994)根据1991年以来瑞丽与畹町边境旅游的发展情况指出边境旅游主要问题集中在游客流出多进少,活动单调, 消费水平低,出境证件管理与收费混乱、假货充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杨丽[22](2001)根据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主要问题有旅游者在口岸城市逗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较低;管理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商品质量下降、假货充斥市场;参游人员滞留不归或逾期晚归这四个大的方面。杨洪等[25](2001)认为边境旅游的主要问题有观念滞后、开发不够、宣传不力、交通工具单一、可进入性差、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设施与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

中国东北部边境旅游实践中,郑辽吉[27](2002)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旅游市场不完善、朝鲜办理签证时间长、通关速度慢、朝方接待条件差、旅游活动单一、我方部门不协调等方面。邓鹏等[28](2002)指出中俄边境旅游的问题是俄罗斯方面通关环境恶劣、服务水平落后、国内旅游护照改革等。赵爱华[32](2004)认为问题包括交通条件有限、签证时间长、市场不稳定、基本条件差、接待能力不足等。李英花等[59](2011)指出问题主要是出入境手续繁琐,通关时间长,区域内各国的软硬件差异大,缺乏有效的协调机构,整体宣传不到位等。

中国西南部边境旅游实践中,王雪芳[14](2005)认为存在的问题有经济基础差、资金缺乏、没有特色、旅游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产品结构和功能单一、缺乏国际魅力的旅游品牌等。李世玲等[13](2007)指出,主要问题有客源市场潜力发觉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竞争意识不强,市场经营机制混乱,商品质量不稳定,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欠佳,游客“出多入少”,停留时间“外多内少”等。陈红玲等[41](2007)指出,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未成体系,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受政策性影响大;与越南合作程度不够等。蒋满元[11] [44](2008)从口岸逗留时间、消费支出、管理机制、市场秩序、从业人员素质进行了总结。李春燕等[51](2010)指出问题主要有营销不足,基础设施和效益较差,管理机制不健全,旅游秩序不佳,企业竞争同质化,旅游市场混乱,商品质量较低,高素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

中国西北部边境旅游实践中,胡敏等[37](2005)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边境旅游问题。肖扬等[47](2009)指出问题主要有旅游流量出多进少,边境旅游产品单一。温艳玲等[55](2010)指出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破损,朝鲜政策不稳定,旅游产品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低等。

对与边境旅游发展,徐松峦等[17](1997)早在2000年前就指出要从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扶持重点口岸;以微利图发展;成区域性旅游网络, 使多种旅游形式互相促进, 以整体优势加快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简化出境旅游手续, 降低收取费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 使边境旅游服务设施成双配套等方面展开工作。张广瑞[18](1997)认为要从扶持重点地区,放宽旅游人员的地域限制,简化入出境手续,扩大边境旅游的形式,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边境旅游产品,规范边境旅游的经营入手。杨丽[22](2001)、杨兆萍等[21] (2001)、刘来吉[23] (2001)、孙永刚[24] (2001)、黄军勇[26](2002)等也都认为应当从加强口岸管理、规范经营、简化出入境手续、培养旅游人才、放宽旅游人员限制、打造特色产品等方向着手。2002年邓鹏等[28]将区域合作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将边境旅游问题纳入高层次的会晤内容;整顿边境旅游市场;建立省级对话及协调机制。”此后,周素勤等[29](2003)、谢莉[30](2004)、赵爱华[32] (2004)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区域视角。2004年,陈佳秋[33] [34]陆续发文突出区域形象、区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性。随后廖国一[9](2005)以“开发京族海洋文化资源为中心,发展中越边境的特色旅游”为例提出边境文化资源发展方式。谢莉[36](2005)、王雪芳[14] (2005)、孙晓谦[38] (2005)、李世玲等[13] (2007) 、陈红玲等[41](2007)、

彭万臣[42](2007)沿着区域的视角进行了各自的探索。2008年、蒋满元[44] [11]提出边境安全

防范工作。刘永明[45](2008)、肖扬等[47](2009)、热米拉·阿布拉江等[50](2010)、李日欣[60](2011)在各自的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在边境旅游规划方面,刘滨谊[40]对规划的特性了原则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边境旅游具有“协调性、前瞻性、引导性”,发展边境旅游应遵循“保护原有的自然愈人文环境;突出时空特色;旅游内容的深度化”三个原则。

(三)专项研究

专项研究是对当代边境旅游发展热点问题所做的研究,是实践研究的延伸。目前专项研究方向主要有边境旅游安全、边境旅游产品开发、区域合作等。

边境旅游安全问题的研究出现较晚,数量较少。目前对边境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的文章只有两篇,分别是2010年9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刊载的《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4]和2012年1月《旅游论坛》刊载的《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3]。

杨芳、方旭红在《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一文中结合边境与边境旅游特性对边境旅游安全进行了划分,他们指出边境旅游安全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涉及自然灾害、交通安全、他人伤害、特殊环境、自身过失等内容。此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他们就边境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并从事故发生时间、侦破难度、团伙性、区域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政策、立法、管理、宣传和区域合作的角度就边境旅游安全问题的防范与治理措施给出了建议。

王丹彤、明庆忠、王峰在《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一文中以云南边境旅游为例,对边境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了

更为深入的探讨。他们从云南省边境旅

游实际出发,指出传统的旅游安全因素

对边境旅游活动的影响正逐渐下降,而

非传统安全因素不仅成为影响国际社

会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原因,且对云南边

境地区旅游活动的影响也日趋深入[3]。

他们将非传统因素归纳为主客矛盾和

民族文化矛盾、邻国关系的复杂化、管

理机制不健全、黄赌毒等社会问题的蔓

延等四个方面。在治理模式上,他们结

合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和市场主导型治理模式构建出多元化的网络治理模式。在边境旅游安全问题的治理上,提出了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和旅游社区四个视角。

关于边境旅游产品开发,谢婷等[5]从产品吸引力、文化、出入境手续、交通等方面对中越边境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通过东兴和友谊关两个口岸的比较重点突出交通状况、旅游宣传和知名度、周边区域景区整体优势三个方面。并以友谊关口岸为例提出若干弱势旅游地的开发策略,并从树立区域形象、边界出入境手续、建设强势吸引物、联合宣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郑辽吉[6]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观点对丹东边境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联合开发进行了思考。指出影响边境旅游产品开发的五个因素:出入境限制、出入境手续复杂、活动受限、活动项目少、文化隔膜等。廖国一[9]以东兴京族海洋文化为例提出一套以文化资源为中心,集集散地建设、文化保护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方面,徐东北等[48]指出,边境旅游区域合作的条件有4个:区位条件、资源互补、边界的交通、旅游业发展水平(区域旅游合作的经济基础)。同时他还从政府合作、旅游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合作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论述,对此王辉等[58]也有相似的观点。王雪芳[14]提出构建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圈的对策,并从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整合旅游资源与产品,打造旅游圈品牌等角度进行了论述。此外,徐东北等[48]还指出,区域旅游合作“有助于区域旅游业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有利于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消除区域市场障碍;有利于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能有效的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满海峰[52]也从深化双方了解,扩大信息沟通;拉动边境双方旅游业,激活双方经济;增进两国友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四)其他研究

关于边境旅游的研究还有很多。谢婷、钟林生[7]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边境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出游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毕燕等[8]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龙州县游客构成及偏好进行了研究,并对景点偏好、停留时间和消费结构分别作了统计分析。杨兆萍等[21]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景观保护、原始村落与民族风情的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边境地区旅游环境与生态问题。孙永刚[24]就边境旅游的宣传给出了建议并对边境旅游管理进行了思考。刘小蓓[12]、李缙[35]就市场的开拓和边境旅游发展特点做了分析。杨丽[22]、王丽琴[39]、祝招玲等[54]对边境旅游的发展战略和开发模式做了研究。李世玲等[13]结合北海市边境旅游实际提出六条发展策略。蒋满元[11]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给出了促进广西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对策选择。刘小蓓[12]针对广西边境旅游特点和目前国内外市场结构为广西边境旅

游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四点建议。谢泽氡等[43]、熊礼明[46]就目前边境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批判性的总结。

三研究区域与方法

研究方法作者题目研究区

时间

定性研究陈佳秋广西边境旅游的发展和实践研究广西2004 廖国一东兴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广西2005

对比研究谢婷钟林生张宪玉基于空间竞争关系的中越边境旅游产品

开发研究

广西2006

实证与比较

分析蒋满元

广西边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探讨

广西2008

SWOT分析赵壮杨吉生吉林省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吉林2009 案例分析李世玲刘庆友任黎秀广西北海市边境旅游开发研究广西2007

数理统计分

析毕燕易烁君梁丽文

边境旅游需求特征分析研究——以广西

龙州县为例

广西2010

统计分析谢婷钟林生边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内游客特征及感知

研究——以广西为例

广西2009

表1 国内关于边境旅游的研究区域与方法

[1] 张广瑞.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背景与简要过程[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H6期,8~15.

[2] 于海志.中国边境旅游发展历程[J].知识经济,2011年第05期,134.

[3] 王丹彤,明庆忠,王峰.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第5卷第1期,2012年1月,64~69.

[4] 杨芳,方旭红.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第9期,2010年9月,87~91.

[5] 谢婷,钟林生,张宪玉.基于空间竞争关系的中越边境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第5期,总第121期,2006年9月,123~127.

[6] 郑辽吉.丹东边境旅游产品创新与联合开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观点[J].世界地理研究,第18卷第2期,2009年6月,128~134.

[7] 谢婷,钟林生.边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内游客特征及感知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第11卷第6期,2009年12月,139~142.

[8] 毕燕,易烁君,梁丽文.边境旅游需求特征分析——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第1期,2010年3月,68~75.

[9] 廖国一.东兴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01期,2005年,327~331.

[10] 杨佩群,谭春惠.广西东兴市边境旅游发展对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7期(总第134期),69~72.

[11] 蒋满元.广西边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旅游论坛,第1卷第1期,2008年8月,86~89.

[12] 刘小蓓.广西边境旅游发展及客源市场开拓[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244~247.

[13] 李世玲,刘庆友,任黎秀.广西北海市边境旅游开发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月,第22卷第4期,106~109.

[14] 王雪芳.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圈的构想——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199~202.

[15] 姚素英.试谈边境旅游及其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总第83期),16~20.

[16] 于海志.中俄边境旅游发展的PEST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212.

[17] 徐松峦,岳惠志,张钊.吉林省边境旅游发展浅析[J].经济纵横,1997年第4期,58~60.

[18] 张广瑞.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1997年第3期,55~58.

[19] 张广瑞.边境旅游——国际的实践与经验[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6年第4期(总第29期).

[20] 张广瑞.关于云南省瑞丽、畹町边境旅游情况的考察报告[J].旅游学刊,1994年第4期,26~29.

[21] 杨兆萍,张小雷.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5月,第21卷第3期,363~366.

[22] 杨丽. 边境旅游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27卷,63~66.

[23] 刘来吉.西部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第2期,44~46.

[24] 孙永刚.发展黑河中俄边境旅游新思路[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8期,34~38.

[25] 杨洪,陈长春,袁开国.我国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9月,第10卷第3期,64~69.

[26] 黄军勇.浅析中越边境的旅游发展问题[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2月,第19卷第4期,76~78.

[27] 郑辽吉. 丹东市赴朝边境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9月,第11卷第3期,71~78.

[28] 邓鹏,门冬.黑龙江省对俄边境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02年2月,第29卷第1期,23~26.

[29] 周素勤,张昕华. 浅谈桂越边境旅游的发展[J].北方经贸,2003年第5期,74~75.

[30] 谢莉. 边境旅游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27卷第6期,663~667.

[31] 陈佳秋.论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4月,第18卷第2期,36~38.

[32] 赵爱华. 丹东中朝边境旅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总第85期),120~121.

[33] 陈佳秋. 应对“南博会”机遇——构建广西边境旅游新三角[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3月,第13卷第1期,81~86.

[34] 陈佳秋.广西边境旅游的发展和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总第70期).

[35] 李缙.周边国家与新疆相邻边境旅游发展前景展望[J].区域经贸,2005年6月,9~12.

[36] 谢莉. 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6月,第25卷第2期,181~184.

[37] 胡敏,金海龙,曾嵘,王红菊,张瑞芳. 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以青河出境游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9月,第24卷第3期,235~238.

[38] 孙晓谦.关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旅游合作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总第161期),247~248.

[39] 王丽琴. 也谈云南边境旅游开发[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15卷第2期,36~38.

[40] 刘滨谊,刘琴. 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以新疆“四地州”边境旅游规划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5卷第1期,40~44.

[41] 陈红玲,杨莲莲. 凭祥边境旅游发展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20卷第4期,114~117.

[42] 彭万臣.黑龙江省边境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第3期,75~76.

[43] 谢泽氡,李春燕.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27卷第9期,16~18.

[44] 蒋满元.云南边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2卷第1期,40~44.

[45] 刘永明.广西边境旅游发展研究[J].今日南国,2008年8月,总第100期,74~75.

[46] 熊礼明.我国边境旅游管理研究现状及拓展思路[J].商业时代,2009年第4期,88.

[47] 肖扬,马艺芳. 广西-越南边境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文化,2009年第7期(总第67期),7~8.

[48] 徐东北,徐昌贵,谢春山. 辽宁、吉林两省构建“沿鸭绿江边境旅游带”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7月,第30卷第7期,28~30.

[49] 赵壮,杨吉生. 吉林省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3期,58~59.

[50] 热米拉·阿布拉江,帕尔哈提·艾孜木.新疆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发展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9期(总第81期),13~14.

[51] 李春燕,范淑萍. 红河州边境旅游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神州商贸,2010年9月,80~81.

[52] 满海峰.辽宁省“北黄海经济带”开放开发与中朝边境旅游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年5月,第19卷第3期,25~33.

[53] 崔莹.基于国家战略视角的黑龙江边境旅游发展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8月,第28卷第4期,47~79.

[54] 祝招玲,谢维光. 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年1月,第26卷第1期,154~155.

[55] 温艳玲,张倩玉. 延边地区中俄朝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之思考[J].东疆学刊,2010年7月,第26卷第3期,94~98.

[56] 于海志. 边境旅游地吸引物组成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6期,109.

[57] 杨佩群,谭春惠. 广西东兴市边境旅游发展与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07期,69~72.

[58] 王辉,杨兆萍. 边境口岸跨国旅游合作机理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8月,第31卷第8期,1387~1391.

[59] 李英花,崔哲浩.图们江区域边境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44卷第3期,32~35.

[60] 李日欣.黑龙江省对俄边境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2011年7月,总第205期,4~5.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瑞丽中缅边境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

https://www.doczj.com/doc/db17754536.html, 目录 1 引言 (1) 1.1边境旅游的定义 (1) 1.2边境旅游特点 (1) 1.3开发边境旅游的意义 (2) 2 瑞丽中缅边境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 2.1瑞丽边境旅游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 2.2瑞丽中缅边境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6) 3 瑞丽边境旅游的开发构想 (10) 3.1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3.2开发的总体思路及布局 (11) 3.3旅游产品的设计 (13) 3.4旅游线路的组合设计 (14) 4 瑞丽边境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16) 4.1瑞丽旅游的正确定位和科学规划 (16) 4.2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开拓国内外市场 (17) 4.3扩大边境旅游的形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的配套设施 (17) 4.4搞好社会治安,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同时加强边境口岸的管理 (17) 4.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现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新突破 (17) 4.6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8) 参考资料 (1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瑞丽中缅边境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 1 引言 1.1边境旅游的定义 对边境旅游的认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善的。我国最早关于边境旅游的法规《国家旅游局关于扩大边境旅游促进边疆繁荣的意见》中,并没有对边境旅游进行界定,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重申了发展边境旅游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作用意义,在《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中,我国政府对边境旅游的定义是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中国边境旅游研究”中,张广瑞对边境旅游的定义为边境旅游是人们通过边境口岸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旅游活动【1】。在《中国边境旅游必备》中,田欣对边境旅游的定义是指在我国边境地区的市、县,经中央政府批准,与相邻国家的边境地区之间开展的本方居民有组织地前往对方旅游的业务。在罗明义教授《国际旅游发展导论》一书中,边境旅游的定义为是指相邻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水陆边境口岸,按照一定的协议和约定,允许相邻国家的居民相互出入边境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在《试谈边境旅游及其作用》中姚素英对边境旅游的定义为是指相邻两国或地区的居民,在双方接壤的对外开放的城市或地区相互进行短程旅行游览的行为,它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国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6】。陈永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研究》中将边境旅游定义为人们通过边境口岸在指定区域和时限内所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等。从上述不同学者对于边境旅游的定义中,我们基本能归纳出边境旅游的三个要点:一是旅游者须通过相邻国家之间互相开放的对等的水陆边境口岸出入境;二是需要在双方国家政府协商并指定的时间内和区域内旅游;三是这种旅游主要是发生在双方国家的边境地区的。因此在这里边境旅游应定义为旅游者通过边境口岸进入邻国边境地区所进行的、具有时间限定性和区域限定性的旅游活动,活动时限和活动范围一般需要双方政府共同商议和确定。 1.2边境旅游特点 1.2.1边境旅游活动的政策性强 边境旅游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边境地区是国家的防卫前沿,尤其是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开展边境旅游的目的必须是有利于边防的巩固,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因此边境旅游的开展要受到国家海关、边防、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的限制,同时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中越边境旅游研究

中越边境旅游研究 1.边境旅游的概述 1.1边境旅游的定义 1995年张广瑞等给边境旅游的定义是“人们通过边境口岸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旅游活动”。边境、口岸是自成一体的存在于邻国间的特殊组合体,是实现边境旅游的最小地域单元。它特定的地域空间及氛围空间高度整合为特殊的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边境旅游的开展要受到国家海关、边防、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的限制,同时也要受限于接壤国家在开放边境地区、发展旅游等方面制订的政策。 向三久等人在《旅游管理法规教程》一书中认为边境旅游是出国旅游的一部分。它是指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在双方政府商定的边境地区进行旅游活动。1974年中国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边境旅游旅行管理办法》中,边境旅游的定义是:边境旅游是指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制定的边境口岸的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旅游活动。这些定义都是参游对象限于中国和毗邻国家的公民,这不适应边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应把参游范围广大,允许第三国和地区的旅游者参加边境旅游。 1.2边境旅游的特点 边境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与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有相似之处,但是 它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边境旅游的政策性 边境旅游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边境地区是国家的防卫前沿,尤其是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因此边境旅游的开展要受到国家海关、边防、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的限制,同时也要受限于接壤国家在开放边境地区、发展旅游等方面制订的政策。与其他国内旅游活动相比,所受限制较多,政策性较强。并且,边境地区又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边境旅游要特别注意少数民族的特点,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为此,制定边境旅游政策必须从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能仅仅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因而说边境旅游是一种政策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合理的政策,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1.2.2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 旅游业是敏感行业,其发展极易受到政治、经济、天灾等自然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更强,对外依存度也较高。边境地区的稳定程度是相邻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好坏从我国边境地区的环境氛围中就可以察觉出来。一旦中国与接壤国家的关系恶化,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边境跨国旅游,边境地区的旅游业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害。因此,保持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但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还能极大地促进边境地区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1.2.3边境旅游的时间性 这主要体现在边境跨国旅游上。边境跨国旅游时间长短要视相邻国家边境地

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本文分析了美国旅游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探讨了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要明确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旅游,加大网络营销宣传力度。 标签:中原经济区;美国旅游业;河南旅游业;启示 中原经济区是2011年1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中,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它以河南为主体、辐射周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美国旅游业先进的管理理念 1、尊重历史,尊重自然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与中国等一些文明古国相比,几乎没有太长的历史,但正是他的历史很少,所以他注重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旧金山城市道路的建设,大胆的突破了城市道路坡度系数规范要求,利用原有的地型地貌依山而建,只求直,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建设投资。另外美国对于一些自然的旅游资源,尽可能的不改变原有面貌,呈现给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旅游景区,这样既满足了那些探险者的好奇心,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旅游资源。 2、服务周到、细致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主要以出售服务为主,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当地旅游业的评价。美国的旅游业以热情、微笑、关注游客的感受和需求、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的服务得到游人的一致认可。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可以说家喻户晓,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大。迪斯尼的游客每天是人山人海,但是大家却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在迪斯尼乐园中,普通的暑期清洁工也要培训三天才能上岗。在开门时间、关门时间以及客人15米之内这三种情况下都不能扫地;另外对于树叶、纸屑、灰尘的打扫也是各有讲究的,正是由于这些要求和讲究才保证了乐园清洁的环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在硬件建设吸引游客到来的同时,软件服务也同样得到大家的认可,在这里随时能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在观众等待进场时,为了减少等待的枯燥,在排队期间会掺杂了一些暖场表演。可以说在美国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和工作人员的友善。 3、旅游信息更新及时,渠道通畅

旅游业发展概述

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多种旅行活动,主要有( ABCD )。A.帝王巡游 B.士人漫游 C.宗教旅行 D.外交公务旅行 旅游者出游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AD )。 A.旅游动机 B.可自由支配收入 C.闲暇时间 D.个人需求 E.文化品位 旅游资源8个主类中属人文景观的有____BCDE________。 A、天象与气候景观 B、遗址遗迹 C、建筑与设施 D、旅游商品 E、人文活动 我国的国内1日游游客对于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区旅行的距离和出游时间方面有以下规定( ABC )。 A.10公里以上 B.6小时以上 C.24小时以内 D.50公里以内 E.12小时以上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ACD________。 A、旅游吸引物 B、旅游景区 C、游客 D、旅游服务及其设施 E、旅行社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参与性原则 B.现代性原则 C.民族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E.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 ABC )基本条件。 A.有一定量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B.有一定量的闲暇时间 C.具备旅游动机 D.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中国2008年取消了“五一”旅游黄金周,增设了( ABC )各放假1天。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E.七夕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包括( )。 A.可能引起物价上涨,尤其是地价的上涨 B.可能造成人口的拥挤、交通堵塞 C.为适应游客的需要,当地文化被不恰当地商品化 D.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从而诱发主客矛盾 E.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您的答案: ABCDE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为《导游基础知识》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内容。旅游业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包括:(1)在经济上,可能引起物价上涨,尤其是地价的上涨;(2)在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的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3)在社会文化上,为适应游客的需要,当地文化被不恰当的商品化;(4)外来游客的大量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从而诱发主客矛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包括__ABC__________。 A、旅行社业 B、交通客运业 C、住宿业 D、娱乐业 E、景区游览业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ABC_______。

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已成为许多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作为边境地区发展重要的支撑产业,边境旅游业对边境社会、经济、文化具有综合影响效应。如今边境旅游发展日益成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形式。边境旅游的发展是双边和多边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旅游外交的重要议题,它已成为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渠道,是推动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云南作为西南边疆大省,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先天优势,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云南边境旅游必将迈上新台阶,探索构建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模式是促进云南省边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研究”(编号:41671147)为支撑,在前期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撰写。针对边境旅游研究较薄弱和边境旅游业首先要解决发展模式这一问题,本文以云南为例,通过探索构建其边境旅游的发展模式,以期促进边境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希望为我国边境旅游发展模式选择及其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努力使我国边境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矩可循。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学科交叉研究法等,借鉴国内外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梳理国内外边境旅游的相关理论和总结相关研究,阐 述研究主要涉及的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等相关概念,并结合区位、增长极、“边境效应”、区域旅游合作、地缘经济学说等相关理论基础,形成选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云南边境旅游的区域概况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云南边境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和分析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现有模式, 再结合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边境旅游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 础上进行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空间模式和类型模式优化构建,以期给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最后,针对所构建的模式,对实现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模式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的实施目标,并对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模 式的实现对策提出具体操作建议。论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以下主要结论:1)边境旅游是旅游者在邻近国家边境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旅游者在本国边境地区进行的境内旅游活动和旅游者通过边境口岸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2)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是陆路口岸旅游占主导,旅游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上层扶

国内外网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1.国内外网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可以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产业链的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旅游业是最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的行业之一,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改进旅游业的业务工作流程,所以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欧美发达国家, 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资料显示, 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20%以上。 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稍晚,1996 年才开始出现专业的旅游网站,其后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2000 年进入第一个高潮期,但在2001年由于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形势的影响,中国的旅游业在这一年经历了一定的困境,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又开始整体回升,到2005年年底在Web2.0 的刺激下掀起了新的一轮旅游电子商务热,自此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其中专业旅游网站300 余家,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3大类。 但是,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国内登录过旅游网站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较小, 而进行过网上旅游预订的网民比例更小。(2)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 信息服务能力有限, 网络营销仅仅是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培育, 旅游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的成熟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建设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 我国有望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帮助旅游业实现迅猛增长, 迎来更大的飞跃。 2.国内网上旅游业的特点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章节名称:旅游业发展概述 授课时数:一周 教学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难点是对于旅游市场的把握。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

美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美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大国、强国。美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幅员辽阔,地貌多彩多姿,气象万千,是集森林、湿地、湖泊、河流、草原、沙漠、高山、火山、峡谷、冰雪、海洋于一体的国家,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美国还有现代化的大都会,现代的科学和文化,现代的生活方式,加上快捷方便的海、陆、空交通服务。因此,美国的旅游收入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130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产生34亿美元、每小时1.48亿美元、每分钟240万美元,每秒钟40万美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93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达4940万人次,而每年美国人出国旅游消费也有890亿美元,旅游顺差40亿美元,出境国际旅游人数达2700多万人次。每年给联邦、州、市各级政府上交的税收达1000多亿美元,如果没有旅游对税收的贡献,美国每个家庭要多负担924美元的税收。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730万人,占全美非农就业人数的1/8,每年旅游业员工的工资额达1630亿美元。由于受“9/11”恐怖事件的袭击,美国旅游业前几年受到较大影响,但经过美国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到2006年已全面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以及旅游城市政府等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扶持旅游业发展。1995年,还专门召开了研究旅游工作的白宫会议。由国会批准的免签政策(VWP),使美国入境旅游者的68%由此获益,美国也从这些免签证的旅游者身上获得了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60%。享有此项优惠政府的国家有27个,来自于这些国家的游客赴美旅游或商务可以在90天内免签证手续。 强大的经济实力、多元的文化融合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奠定了美国国际性的旅游目地的与客源国形象。下面将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市场机制和成功的管理体制、发展的特点及优势、发展新动向以及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美国的旅游资源 (一)国家公园 美国现有国家公园388个,占地8,400万英亩,共有2,8000工作人员,每年接待游客2.8亿人次。每年另有2万名志愿者参加国家公园系统的保护和维护工作。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国家公园主要有: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二)国家森林公园和草原 全美共有155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0个国家草原,是美国最大的户外休憩场所。国家森林公园系统管理的土地分布有44个州和波多黎多以及未开发的土地,共有19,100万英亩,占美国国土面积的8.5%。 (三)博物馆 美国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国家,比较大型的16,000多个,博物馆每年要接待9亿多游客(也有人说全美各类公立、私立博物馆加起来大约有10万座),其接待的游客比观看专业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比赛的观众加起来的总数还多。每年美国的博物馆要投入50多亿美元用于教育项目、展出、收藏品保护以及研究等核心项目上。如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占地10公顷,由22座大楼组成的大型花岗岩建筑群,设有39个大型展厅,收藏植物、动物和矿物地质标本3,600万件。有人测算过,要全部看完,每天10小时,也要2个月时间。另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是举世闻名,展厅多达230个,展览面积达13万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3,000多万件。有博物馆学者统计,美国人平均一生至少要进过30次博物馆(仅指大型)。仅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年就有千万人参观,其中大部分是游客,门票收入超过1. 5亿美元。中国人耳语能详的主要有: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纽约的大都

导游基础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练习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我国旅游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2.中国旅行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成立最早的旅行社。() 3.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时的性质是国营企业。() 4.我国旅游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始于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5.明确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在第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做出。() 6.我国旅游业加快改革步伐始于1985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之后。() 7.正式批准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是在澳门回归之后。() 8.实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黄金周假期制度是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9.旅游市场的主体指的是旅游产品的供应者。() 10.旅游市场的客体指的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旅游业被列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年 A.1984 B.1985 C.1986 D.1988 2.1993年,国务院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提出国内旅游要坚持()的方针。 A.“积极发展、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B.“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C.“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D.“搞活市场、做好引导、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3.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召开的出境旅游工作会议上确立当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是()。 A.“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有限发展出境旅游” B.“努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相应发展出境旅游” C.“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相应发展国内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D.“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 4.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文件是()。 A.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B.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C.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

云南边境旅游发展分析

云南边境旅游发展分析 一、数据选取及订正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与云南省旅游局主办的《云南旅游年鉴(2003)》及云南省统计局编的《云南统计年鉴》汇总而成,时间跨度为1996—2010年,共计15年的时间。符合本底趋势线建模要求。本文采取内插订正法对上述数据进行订正。具体方法为:(1)先用统计数据做长期趋势线;(2)通过目视观察,从统计线上找出需要进行订正的时间区间,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点(na)和终止点(nb);(3)用内插公式Yn=Ya+(n-na)×d订正异常区间统计数据。在内插公式中,Yn代表第n年客流量订正数值,Ya、Yb分别代表内插起始点、终止点客流量统计值,n代表所要订正的年份,d为进行内插的公差值,其计算公式为d=(Yb-Ya)/(nb-na)根据云南省边境旅游的发展实际,除选取边境口岸入境一日游总人次外,同时还选取德宏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3个典型区域进行分析,15年来这3个区域占云南口岸入境一日游的70%~80%。 二、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形式及建模方法 旅游本底趋势线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简单的模型,有直线、曲线、指数、逻辑、正弦等5种类型,一类是较复杂的模型,有直线—逻辑、直线—指数、直线—正弦、指数—逻辑、指数—正弦、逻辑—正弦、曲线—正弦等7种类型[6-7]。在选配具体模型时,主要根据观测数据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而定。1较简单的本底线模型2、较复杂的本底线模型建模方法:选取1996—2010年共15年的数据,作趋势线统计图;观测统计图,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据的最优拟合,确定相关参数,建立云南边境口岸入境一日游本底趋势线。 三、云南边境口岸入境一日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 以下本底趋势线方程中,t为时间变量,从1996年开始依次取t=1、2,3,…。 (一)云南省边境口岸入境一日游总人次本底趋势线 从1996年,云南省累计接待口岸入境旅游人数313676万人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