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六书转注构形法

汉字六书转注构形法

汉字六书转注构形法
汉字六书转注构形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汉字造字法

汉字造字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汉字造字法_“六书”说的形成 编者按:本专题将讲解分析汉字造字法“六书”,文章将在近期陆续上传。 我们现在说汉字造字法,一定会说到“六书”,其实,这是用的是许慎《说文》里所用的名称,和《汉书·艺文志》里所述“六书”的顺序。 “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例如《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至于“六书”的名称,在《周礼·保氏》和《汉书·艺文志》里就已出现。而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则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形体,并说明每个字的本义。所用分析汉字的方法就是他在《说文解字·叙》中阐述的“六书”理论。许慎在《说文叙》中具体地为“六书”下了定义,举了字例。

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所提出的“六书”名称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对“六书”的阐述如下: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后来,经过历代文字学家的总结补充修正,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人们称之为“六书说”。 历代学者都认为,“六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二书(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七年级上册语文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 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 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六书和转注字

“六书”关系论和“转注”判断标准 摘要六书是许慎根据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给汉字分的类。转注具有三个判断标准。关键词:六书;字形;字义;字音;转注 一析字之本 周代至西汉,识字教学特别受重视。《汉书.艺文志》记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教八岁左右的孩子学习汉字,需要教材和一定的方法。教材主要有“三仓”。识字的教学方法那时统称为“六书”。现代小学的识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也时常运用到“六书”。李俊红在《运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趣味识字教学》一文里提出: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水、口、木”等象形字,可先画出简图,图下写字,学生依形识字,易于掌握。再如“叶”字,先画一片树叶,当学生回答出“树叶”后,再在画下面写出“叶”字,让学生识记。此方法生动形象有趣,记忆效果牢固。《汉书.艺文志》以为周代的“六书”是“造字之本”,显然是误解,可以改为“识字之本”。另外,从“象形、象事、象意、象声”的“象”字也可推测,周代的识字教学强调形象性。 东汉时期,许慎是编写字典的,他对“六书”的定义不是汉字教学法的定义,也不是文字学的定义,而是词典学的定义,适用于字典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写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把原先用于汉字教学法的“六书”进行重新定义,从而作为字典析形的方法,这就是许慎的创新。许慎的“六书”真正是“析字之本”。 清代,安徽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是四体二用,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四体二用”合称“六书”。那么,“六书”的同一性(即本质)是什么呢?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里说:“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文字学家们眼里的“六书”回到《汉书.艺文志》的原点,仍然误以为是“造字之本”。 一般认为,“六书”里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似乎跟汉字构造有关,“转注、假借”并不涉及汉字构造。裘锡圭的“汉字构造”说不能确定“六书”的同一性(即本质)问题。 二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 “六书”是传统汉字字典析形的方法论体系,是汉语词典学经典的析字理论。析形,即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是传统字典的核心。文字有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

六书与汉字构形

收稿日期:2004-12-23 作者简介:陈顺芝(1952-),女,江西玉山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六书与汉字构形 陈顺芝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27) 摘要:汉字构形的分析研究,历来都将许慎的六书作为依据和准则。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来探讨六书与汉字构形的关系,可发现六书包含了汉字构形的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形体构造的类别,二是造字的方法。象形、象声、形声是汉字形体构造的三种类型,转注、假借是造字的方法,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形声字是象形字与象声字的结合体,代表了汉字构形表意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构形;表意;象形;象声;形声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9(2005)022******* Liushu and the Topography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E N Shun 2zh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China ) Abstract :We always regard Xushen ’s Liushu as the basis and criterion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topography of Chinese characters.Proceed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aning -symbol ,this text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Liushu and topographi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It thinks Liushu concludes tw o respects of topography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e is the classification ,the other is the method to make w ord in physique of Chinese characters.Pictograph ,onomatopoeia ,ideophone are three kinds of the construc 2tion on topography ,while metaideophone ,the use of making similar exam ples are tw o methods to make w ord.The tw o are not on the same aspect.The ideophone charact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ictographic character and onomatopoeia character ,and it expresse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n topography of Chinese charac 2ters. K ey w ords :topography ;meaning -symbol ;pictograph ;onomatopoeia ;ideophone 一 “六书”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篇,汉代的学者 将它解释为六种造字法。东汉末年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确立了“六书”的义界,建立了义例,并据形立训,说解了9000多个汉字,勾勒出汉字构形的基本框架。此后, “六书”就成了汉字构形的代名词,成为历代分析研究汉字形体构造的依据和准则。只是转注、假借二书,由于《说文》本身在义界和例字上的模糊,历来争议不断。清代的戴震、王筠都提出了“四体二用”说,[1]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为 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二者为用字之法。时至今日,汉字构形 的分析研究大都还是在六书框架下进行的,“四体二用”的观点在汉字研究领域仍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用六书分析单个的汉字构形时,人们发现同一个汉字往往会有归类上的歧异,会出现“一书兼数类”、“一字兼数书”的现象。从南宋的郑樵到清代的王筠、朱骏声等,都将“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细分出不同的小类,[2]现代文字学家在具体汉字的归类上也有分歧。至于转注,清代的曹仁虎作《转注古义考》就辑录了晋代卫恒以下数十家的不同说法,争论至今也没有一 第38卷第2期2005年3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38N o.2 Mar.2005

六书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汉代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此后一干多年的汉字研究,大多以《说文》为中心,“六书”为基本理论。过去的文字学者在讲汉字构造的时候,一般都遵循“六书”的说法,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等六类。“六书说”建立起了汉字构造学权威,在崇经媚古的时代里,研究文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不可违逆的指针。尽管他们对象形、指事等“六书”的理解往往各不相同,却没有一个人敢跳出“六书”的圈子去进行研究。大家写了很多书和文章,对“六书”的一些问题,诸如怎样给“转注”下定义,究竟应该把哪些字归人象形,哪些字归人指事,哪些字归人会意等等争论不休,但又争论不出有意义的结果来。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举不够明智,白白浪费了很多精力,还影响了对文字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里就曾说过:“。··…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第一,它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个人可有个人的说法。其次,每个文字如用六书来分类常常不能断定它应属哪一类。单从这两点说,我们就不能只信仰六书而不去找别的解释了。”‘〕裘锡圭先生评唐先生的话时也说:“这段话也许说得有点过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川,」为了完善汉字的结构理论,后代的学者试图突破“六书”理论的框架,作了许多改造“六书”的尝试,其中影响较大的学说有:清代学者戴震的“四体二用说”,1935年唐兰先生提出的“三书说”,1956年陈梦家等人提出的“新三书说”、当代一些学者提出的“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以及北师大王宁先生提出的“结构一功能”分析法等等。这些学说的提出说明:虽然“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但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六书”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休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六书说”的问题的确不少,汉代学者对汉字构造的研究不可能十全十美。 “六书”理论是历史上汉字创制者与使用者总结出来的汉字形体结构规则,在近两千年的汉语文字学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价值与功用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也应看到,传统“六书”说是前人提出的一种汉字构形理论,如同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一样,不能不受其产生时代客观与主观历史条件的局限,其有得也有失。 后人关于“六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六书”命名与划界是否合理,这实质上涉及“六书”能否涵盖全部汉字,是否与汉字一一对应的问题;二是造字之法与用字之法的讨论,这实质是涉及“六书”是否处于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问题。讨论者的分歧与争议,有的是《说文》本身历史局限造成的,有的则是讨论者认识上的差异所至。 实际上,在运用“六书”对汉字进行形体结构分析时,对于典型的只包含一种造字方法的汉字,可以作对应的分析。而对于蕴含多种造字方法的汉字,如有一种方式为主体,则可按主体归类;如其主体方式不明显,可只作分析说明,不必强行归类。 “六书”的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与后二书分属于不同层面,古代学者却将它们并列在一起。作为具有“重感悟,轻理念”的东方文化传统的我国古代学者来说,将其混同在一起,是不足为怪的(堪称中国古代学术经典的《毛诗序》中也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的说法,不仅将作为“诗之体”的“风、雅、颂”与“诗之用”的“赋、比、兴”相提并论,而且交错排列),但却给后来的研究者和使用者造成了不少麻烦,并形成了学术上的分歧。 争论多年的“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没有本质上的太大的区别。我们不妨称所谓“六书”造字说为反映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包含不同层面的广义造字说,称“四书”造字说为专门说明汉字形体结构的狭义造字说,而戴、段提出“四体两用”说,不失为“快刀斩乱麻”的做法。 由于传统“六书”说存在分类界限不明和涵盖范围缺乏周遍性的争议,特别是难以说明小篆以前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的构型规则,现代学者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字构形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如古文字学者提出的“三书说”。 应当指出,“三书说”将“假借(或表音字)”作为一种造字方法,其不属于对汉字进行形体结构分析的狭义造字说,而是反映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广义造字说。“三书说”将“象形”、“指事”、“会意”统称为“象形(或表意字)”,虽然避免了三者之间的纠葛,但对于人们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说,不免显得笼统。事实上,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任何造字理论都难以涵盖整个汉字、乃至一个时代或一种字体的汉字的构形规则。因此,在运用传统“六书”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来分析说明汉字结构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要囿于历史的成说,不要受古人的局限,更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以免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其二,要注重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规则性的探索,尽可能建立汉字构形的理性规则,以便为汉字教学和文字的信息处理服务;同时要承认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性质,承认具象(或形象)思维在语言文字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语言文字现象的人文特征。其三,要认识文字构形规则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不可能一种规则能够无一例外地涵盖所有文字现象,也不要因为存在某些例外而否认规则的客观存在。 汉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有个性的文字符号。对于它的性质,至今说法不一。明确汉字的性质及其形成原因,才能更好揭示“六书”的真谛。 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文字多种多样,但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汉字六书分析

初:会意。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婚(形声。字从女,从昏,昏亦声。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 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昏”意为日落西 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夫家、妇家)”本义:〈动〉嫁。 莫(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 e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 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走)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而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同本义而,颊毛也。一一东汉许慎《说文》即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阳.形声。从阜,?#91; (y a ng )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节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郡(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甘(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斤.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比形声。从二匕,匕亦声。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 解释。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 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 美”。引申义为等列” 同美”。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戒会意。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 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 戒,警也。 从人,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 高(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 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妇(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

2016秋人教七上语文课件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 寄语: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可以寂寞,但不许空虚。可以消沉,但不许堕落。可以失望,但不许放弃。加油,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一、汉字特点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二、造字方法 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两种用字的方法。 (一)、象形 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这里所说的象形,是就古汉字来说的。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例如:(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 (目):像眼睛的形状。 (山):像峰峦层叠的山。 (木):像有树根、树枝的树木 (草):像一株株草。 (竹):像竹叶下垂。 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象形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形象符号,不同于图画,不可能也不需要画得很细致,它只需要把某一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就行了。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常常是构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础。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而客观事物纷繁,要一律造出象形字,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共只有300多个。 (二)、指事 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例如: (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 (亦):“亦”是“腋”的本字,“”像正面的人形,加两点指示两腋的所在。 (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 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来表示词义的。这类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体,在所有指事字中占绝大多数。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 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仓颉,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六书 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 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河、冻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功、期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货,贷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囤、匣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形在一角:裁载栽飓 声在一角:醛渠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舟和船至和到詈和骂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六书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编辑词条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六书-民间艺术形式编辑词条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六书-太平天国晚期官名合称编辑词条 大家在关注: 目录 概念 具体内容 六书历史 六书运用展开 编辑本段概念 基本概念 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简介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来,不仅不衰,而且还将向前发展,这与汉字构造的优越性分不开。但是对汉字的构造,古今研究得还很不够。自《周礼》、班固《汉书》提及“六书”,东汉许慎对“六书”作了解释,并撰成《说文解字》一书之后,研究汉字的中外学者基本上没有超出其框格,因此始终不能使人们昭昭然。汉字到甲骨文的出现,已经是成熟的时期了。后人(如许慎等)归纳的“六书”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不必受缚。在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面临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是保留它?发展它?还是废弃它?这是非同小可的事。不深入而正确地研究汉字,了解汉字,问题是回答不了的。任意处置,要负历史的责任。本文不受传统研究方法的禁锢,以新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和观点,纵横分析,对汉字作新的认识,重新整理出汉字构形法和构词法的规律,为研究汉字开创一条新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汉字是一种“词型文字”,我在《汉文字学的新认识及未来》一文中已经说明。本文进一步分析汉字的结构。我们发现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汉字成词的构造是有区别的。前人不察,多以成词的构造误作形体的构造,或两者混淆不清。为深入研究汉字,我们不仅要划清汉字的形体(单是字形)和成词(形、音、义齐全)的界线,而且要了解其构形的方法和构词的方法如何。下面我们对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1]分别进行讨论: 一、汉字的构形法 汉字的构形法,传统上以为是《说文》中所言之“六书”,其实不然。自东汉至清初,讨论“小学”者多形、音、义并言,后来大儒们逐渐将范围缩小为形体,成了“字形学”,才把“六书”看作是造字形的方法。“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法可以产生新字形,“转注”、“假借”不能产生新字形,于是便谓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两书是“用字法”。这种理论,对后来影响很大。“小学”由“语言文字学”正名之后,又逐渐把“文字学”当作“字形学”了。本来“文字学”应包括形体、音韵、训诂三个支学科的,后来变成“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并立了。“前四书是造字之法”、“后两书是用字之法”,目前一般大学教材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都是这么讲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也有个起源:林伊《文字学概要》中说:“少数文字学家为班固‘六书’为‘造字之本’一言所误,竟将转注当作造字之法。”[2]林伊在这里已指出把“转注”当作造字之法的错误是源于“造字之本”一言。这一言中的“字”后人理解为“字形”,所以错了。其实,这个“字”,应该理解为“词”才是。古代的“字”包括形、音、义,不仅仅是“形体”,只是后来才把“字”的概念慢慢缩小为单指形体。这样来看,班固的话我们认为是不错的,是后人理解错了。那么汉字的字形是怎样构成的?仔细分析一下,它是用“母亲分合法”(我给它这个名词)构成的。方块汉字虽然多至六万有余,但最基本的笔画只是“丨”(竖)、“一”(横)、“”(点)、“”(撇)四种。稍扩大一点是|(竖)一(横)(撇)(点)(捺)(提)(折)等。甲骨文、金文最基本的笔画是:点()、直线(| 一)、曲线();小篆最基本的笔画是直线()、曲线()。我称之为“母笔”是因为它们是产生一切汉字字形之母。“母笔”有的单独可以成字,如“一”、“”等,甲、金文更多一些,以上述几种笔形通过下列构形的方法便能造出所有的汉字。下面我们先以方块汉字为例: 母笔独用:如一 | 母笔分列:如川八三小 母笔接触:如上工口正

汉字六书说

汉字构造规律一一"六书"之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后来西晋书法家卫恒著《四体书势》,进一步解释:“则谓文字,有六义焉。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二为上,在一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 1.象形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 人(甲骨文) 月(金文) 2.指事 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 上(甲骨文) "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 本(小篆) "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3.会意 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 从(甲骨文)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 相(甲骨文) 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4.形声 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 河。左边是" (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谋。左边是" (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5.转注 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

汉字造字方法

汉字造字方法 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第一节象形字和指事字 一、象形字 (一)什么是象形字 象形字是描摹实物形状的。象形字都必须有个实物,没有实物的不是象形字。 如:(1)日,画一个圆圈,放四道毫光。 (2)鸟,尖嘴圆头,有一个翅子,两只爪子。 (3)牛,角前伸。羊,角后卷。 (4)豕,尾下垂。犬,尾上翘。 ——汉字中,与人体各部位相关的字占35%,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关的字占36%,与鸟兽相关的字占14%,与日月、色彩有关的字也占14%。 (二)象形字的特点 1、像那个所表达的物体外形,能表现物体的外形特点,所谓“山有山形,水有水貌”。 2、大部分是独体字。 3、只能表示具体事物,不能表示抽象事物,因为抽象事物无法画出来。 4、本义都是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 (三)象形字的类型 象形字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画实物的全体。创造这类象形字时,一般是画物体的轮廓或骨架。 描摹自然景物的,如:日、月、山、川、水、气、雨、京、高、兀、凸、凹、阜(没有石头的高地) 表现动物的,如:鱼、马、鸟、虎、虫、鹿、兔、象、燕、龟、巳(蛇)、黾(青蛙)、燕、巴(蟒)、卵、犬、豕、豸 表现各种器物的,如:壶、几、衣、刀、豆、斗、网、门、舟、车、戈、斤(斧子)角、火、井、矛、弓、瓦、厶、幺、糹、系、玄、丝、索、册、互、舍 表现人的,如:人、大、女、尸 表现人体器官的,如:目、耳、心、口、面、爪、手、而(胡须)、自(鼻的古字) 表现植物的,如:木、禾、韭、来(本义是小麦)、麦、艹(本义是草) 2、画物体的局部。创造这类象形字时,为了简便,也为了和其它字相区别,就只抓住物体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描画,以局部代全体。 如:羊、牛、又(本义是右手) 3、连带有关的物体一起画出。有些物体的形状很难单独画出来,或者画出来也容易与其它字混淆,所以创造这类象形字时,需要把有关的事物一起画出来。这类字也被称为复杂象形字。 如:瓜、州、果、朿、身、眉、天、牢、家、时、桑、窗、向 ——《说文解字》中象形字有264个约占4%。 二、指事字 (一)什么是指事字 1、指事字是针对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意思的表达方法。指事字表现的都是比较抽

六书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折叠概念 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汉字的造字法(图文并茂)

第二十四讲汉字的造字法 主讲饶祖天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使用人口最多的,唯一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汉字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历经五千多年,魅力依旧,在21 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展现出迷人的风采,为人类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汉字,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的陶文已有形音义三种成分,是汉字产生的雏形。后来,汉字形体经甲骨文、金文、篆文,至隶书而成熟、定型。 世界上文字产生较早的还有: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500 年,由于古希腊、古罗马对古埃及的征服,古埃及文字被废除,一部分变为拼音文字。 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五千年,称楔形文字,以后也消亡 了。 中美洲的墨西哥一带的玛雅文字,产生于公元前后,消亡于16 世纪。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智慧的结晶。汉字对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邻 国的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机算机、网络时代,汉字已能输入计算机,成为现 代化的文化工具和载体,成为我们记录、传播文明的重要工具。我们学好汉字,就 能掌握启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汉字的构字规则是怎样的呢?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名称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现在通行的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中,真正的造字法是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而转注,假借并未 造出新字,只算“用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 é)诎(qu ),日月是也。”根 据实物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 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 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 不出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六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六书假借字 二、判断题: 1、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说法,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2、古人是先定“六书”原则,然后再造字的。() 3、“婚”、“姻”、“拘”、“钩”都是形声兼会意字。() 4、“期胡朗朔”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5、“联肘肚胆”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6、“育肺胱脂”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7、“腐腊腥腿”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8、某字的假借义与它的字形结构有关。() 三、选择题: 1、最早提到“六书”的古籍是()。 ①《论语?学记》②《尚书?舜典》③《论语?季氏》④《周礼?地官?保氏》 2、古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的名称进行解说,即()①刘熙班固郑 玄②郑众许慎司马迁③郑众班固许慎④郑玄班固郑众 3、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象形字。①瓜相它水②肉舟耷虎③贫燕龟免④ 网豆贝自

4、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指事字。 ①刃末本三②旦果水上③巢二立下④斤朿亦字 5、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会意字。①果棘牧信②巢枣取武③友从看 逐④旦珏品囚 6、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形声字。 ①牢涓祭邓②莫洛缸悲③淮汪贡斐④企洪病颖 7、在下列四组形声字中,()组没有省形字或省声字①考钩框砥②骞 嫁贡湍③珊婚虹婢④娶深婿榆 8、在下列四组双音语词中,加点字都是假借字的一组是()。 ①明党恭敬容貌翁姑②皮韦权衡新旧宗族③乌呼 难易依冯险阻④恐惧行来难易科则 四、说明题 1、说明下列汉字的构造方式。交男臣集果门吹炙友贝册甜舀保车界调 血旦感 2、说明下列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结构关系及其本义。背妃尝(嘗)策 特修胡戚衷 五、问答题: 1、什么叫“六书” ?具体说出“六书”的基本内容。 2、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各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3、你认为许慎以“令” 、“长”二字作为“假借”的例子妥当吗?请说明理由。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六书详解(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先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下面我就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 如:日月目山 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至于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年谓的“独体象形”,如以上所举四例。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也可能当成田地的“田”,而把“田”置于“木”的上面,则表示果实的“果”;如“血”,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血。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所含的二体若分开后,一般有一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如“血”字的“ ”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田”,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电它与“田”相似,那也与果实无关。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瓜”、“石”等。《说文》共收象形字264个。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言的工具。 一些具体的事物可以画它的形象,但遇到抽象的概念就难以描绘了,于是人们想出了第二造字方法,那就是“指事”。 2、指事 指事就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写一二笔作为符号或别作简单的符号以指明所要说明的事物的一种方法。如“木”字是个象形字,在古代“木”字就是“树”的意思,在它下面加一短横,就成了“本”字,即特指“木”的根本,如果把短横这一符号放在“木”上,就成了“末”字,则表示树梢之所在。把短横放在“木”中间,就成了“朱”,表示在木的中间剖开,里面是红色的木质,所以朱的本义是红心木。又如“刀”字是象形字,若指刀口时如何画呢?这实在是无形可画,于是就在“刀”字的撇上(即刀锋处)加一点,这一点就是指事符号,指明刀口之处,即表示“刃”字。象本、末、刃这类字都是在原有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来指明意义的。

汉字造字法(汉字六书)

专题1 汉字的造字法 知识讲析 造字法即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后两种是汉字的用字方法。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例如“”字,象形字,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像直视太阳时看到的形态,表示太阳。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主要区别是含有较抽象的部分。例如“”字,指事字,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表示刀的锋利部分。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将其字形字义合并,表达新的意思。例如“”字,会意字,左边是牛,右边一只手举一根枝条,表示手拿棍子放牛。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表示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字,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一种树木,右边“婴”是声旁,表示发音与“婴”字一样,表示樱树。转注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导致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表达相同含义时,会有相同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假借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文字对应,就找和它发音相同的字表示。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套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套系统为依据。像“琴”“棋”是形声字,“凹”“凸”是指事字,“明”“笔”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多。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而“鲤”“鲮”“鲩”等,难以用象形法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1、象形:描摹物体大致形状,主要特征来造字,甲骨文中有300余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