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4湖南省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D )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D)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6.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结构理论

7.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D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9.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0.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2.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

1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14.儿童刚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15.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出现在反应的(C)

A.前面

B.后面

C.同

时 D.很久以后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_四段教学法__,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

2.美国心理学家__桑代克_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具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有《人的本性》、《学习心理》等。

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由_廖世承__编写。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_预测和控制__作用。

5.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出现了_象征思维_和直觉思维。

6.洛伦茨发现的,无需强化且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__印刻现象_。

7.由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被称为_图式_。

8.桑代克试误学习的学习规律是效果率、练习率和_准备率_。

9.在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中,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_获得守恒概念__。

10.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_操作条件作用__两种。

11.个体将外在事物或他人心智运作0000000000征被称为__________。

12.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其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到_理论型_。

1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_。

14.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__意义学习_。

1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被称为__接受学习___

17.在学习时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的学习方式被称为__合作学习_。

18.从内容上可以将自我意识划分为生理的我、_心理的自我_和社会的我。

19.采取__________策略的人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上。

20.性格可以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_意志特征_和情绪特征。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4.简述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5.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主要区别

6.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请各举一例说明。

四、论述题

1.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2.试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生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和长辈的赏识,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C )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

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求知欲

2.行为主义学者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这种行为先前所受到的(B )有很大的关系。

A 归因训练

B 强化

C 缺失性需要的满足

D 自我效能感的

训练

3.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指出,成长性需要是指( C )。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

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

需要

4.某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斥责他时说:“我看你就不是读书这块料”,这实际上是将失败归因于( D )。

A 努

力 B 运气

C 难

度 D 能力5.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C)。

A 低等程度

B 紧张

程度

C 中等程度

D 高等

程度

二、填空题

1.一般来说,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或维持)功能。

2.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它们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4.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追求成就的获取,多选择成功概率为(50% )的任务。

5.在学校里,老师经常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班杜拉认为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替代性)强化。

6.在学习动机系统中,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诱因)。

7.根据维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学生将学习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更可能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2.简述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四、论述题

请从教师的视角阐述:从内、外动机相结合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二、填空题

1 维持

2 学习期待

3 认知内驱力

4 50%

5 替代

性 6 诱因

7 努力

三、简答题

1 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2 答: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进行归因训练;

四、论述题

答: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

1.使任务更有趣;

2.引发认知冲突;

3.合理使用表扬;

1)有效地应用表扬;

2)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4.合适的反馈;

第五章学习迁移

一、选择题

1.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这种现象属于( A )。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逆向迁移

D 重组性迁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成了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概念,当这些概念不能解释“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时,就要在原有经验系统中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媒体”来标志这一事物。这类迁移属于( B )

A 同化性迁移

B 顺应性迁移

C 重组性迁移

D 逆向迁移

3.强调“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产生的关键”的早期迁移理论是( C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说

D 关系转化说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C )。

A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 对情境中一切关系

的理解和顿悟

C 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

D 产生式相同

5.小学生掌握了1/2+1/3的算法,对解答1/4+1/5起到促进作用,是因为这两个算式之间有( C )。

A 共同的分子

B 共同的认知结

C 共同的产生式

D 共同的动作图式

二、填空题

1.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方程式以后能够促进物理课中学习计算斜面上下滑物体的加速度。这种迁移属于(水平迁移)。

2.1908年,贾德通过做(水下打靶)的经典实验,提出了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该理论强调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产生的关键因素。

3.陆钦斯的“量杯”实验主要研究(学习定势)对学习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

4.吉克和霍利约克提出,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括(结构特征)的相似与表面特性的相似。

5.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之间具有相同因素时,才会发生迁移,而(伍德沃斯)则把相同元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认为只要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就可以产生迁移。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四、论述题

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二、填空题

1 水平迁移

2 水下打靶

3 定势

4 结构特征

5 伍德沃斯

三、简答题

答: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定势

四、论述题

答:

1 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教授学习策略

5 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C )。

A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 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C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D 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

2.对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被称为( C )。

A 符号学

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上位学习

3.以下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D )。

A 关于鸟的内涵

B 候选人简介

C “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描述

D MP4使用说明书

4.课堂上,教师出示的经过放大了的标有原子核与电子结构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

( B )。

A 实物直

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

观 D 形象直观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了20分钟以后,知识就被遗忘了(A )。

A 42%

B 66%

C 50%

D 20%

二、填空题

1.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上位)学习。

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4.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属于(理性)概括。

5.不包括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属于(否定)例证。

6.在教授“鸟”的概念时,除了选择在天上飞的麻雀、燕子、鸽子等作例子外,还要选择一些不能在天上飞的鸟类(如鸡、鸭等)作例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了解“前肢为翼、无齿为喙”是鸟的关键特征。这里的“鸡、鸭”例子就是教学中常用的概括方法之一(变式)。

7.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 )%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后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三、简答题

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2.简述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

四、论述

1.学生日常直觉经验中常常具有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例如“大地是扁平的”、“太阳围着地球转”、“重的物体会更快地落地”等。请问,这是什么现象?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

2.试述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二、填空题

1 命题

2 上位

3 知识提取

4 理性

5 否定

6 变式

7 150%

三、简答题

1 答: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

2)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2 答:

1)用好正、反例证;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自觉地进行概括;

四、论述题

1 答:这是错误观念。应该在教学中采取措施促进学生错误观念的转变:

1)诊断错误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

3)理解新观念;

4)应用新观念;

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2答: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育心理学(中学)第七章至第九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图示、坐标、遗忘曲线、练习曲线

2、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是()

、原型设计阶段、原型内化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定向阶段

3、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的掌握为前提

、感性知识、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4、在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考察学生言语的( )

、动作效应上、动作本身、对动作的认知、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5、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最适当解释是()

、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学习应循序渐进

、防止过早出现疲劳、先要有准备动作

6、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来看,具有()

、外显性、客观性、展开性、观念性

7、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外显性、展开性、内潜性、客观性

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意识和能力构成、规则和技能构成、认知策略构成、经验和方法构成

9、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元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10、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调整阅读速度、获得个别指导、自我测查、重新阅读

11、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1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感知性、理解性、计划性、调节性

13、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对每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这是属于()

、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14、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做笔记策略

1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牢记题目内容、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6、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问题结构、问题线索、问题内容、问题空间

17、一个人面对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的表现。

、流畅性、变通性、指向性、独创性

18、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出了思维的()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聚合性

19、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的问题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

20、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有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属于()

、思维定势、原型启发、功能固着、酝酿效益

21、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意识、创造性勇气

二、填空题:

1、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2、学校中技能的学习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3、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像形成的过程。

4、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过程,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5、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6、操作熟练地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动力定型。

7、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8、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9、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学习方法。

10、交互式教学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12、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

对陈述性学习知识的。

13、同质不同形的呈现各种问题的例证的方式叫做问题的变式。

14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15、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标分析法的关键是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

16、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思维、自我设计训练和头脑风暴训练。

17、科学家调查发现,好奇心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

18、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三、简答题:

1、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学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3、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及其意义。

5、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

6、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异同。

7、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8、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9、简述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2、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论,谈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事

项?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节课中?

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6、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第7至9章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A

6、C

7、C

8、A

9、B 10、B 11、B

12、B 13、A 14、B `5、B 16、 D 17、A 18、B 19、B 20、C 21、D

二、填空题:

1、认知

2、程序性知识

3、内化

4、原型操作

5、实际动作

6、,动力定型

7、练习

8、元

认知

9、学习方法10、预测11、生成性学习12、陈述性学习13、问题的变式14、个性

15、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16、头脑风暴训练17、好奇心18、序列性

三、简答题:(见教材要点)

四、论述题:(见教材要点)

第十、十一、十二章心理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

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C )提出的。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C )。

A.模仿 B.从众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D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B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D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C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7.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B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8.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 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

于( B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11.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B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认知性道德情感

12.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C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13.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C )。

A.顺从、认同和内化 B.顺从和认同

C.逆反、认同和内化 D.认同和内化

1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B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15.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16.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 )。

A.比较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不稳定的

17.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C )。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1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1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0.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D )。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21.( D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22.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B )。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23.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C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24.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B )。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2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6.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C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27.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B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28.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9.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D )。

A.避免学生观看类似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30.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无规则水平

3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32.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D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33.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D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34.人格障碍是( D )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35.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D )。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36,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通常分为( C ) 。

A.1,2,3 级

B.9 级 c.3,5,7 级 D.5 级

37.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B )。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38.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B )。

A.斯金纳

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3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 )。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40.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B )。

A.观察法

B.自述法

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

41.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C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42.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43.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 C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44.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45.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 B )。

A.鼓励

B.反映

C.澄清

D.询问

46.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作为奖励替代物来使用,这属于( B )。

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系统脱敏法

D.情绪辅导法

47.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

( B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具体强化

D.概括强化

4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49.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50.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B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51.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属于( D )。

A.接受 B.价值体系个性化 C.反应 D.形成价值观念

52.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C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A.知识 B.应用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5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D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54.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 A )。

A.个别化教学B.指导性教学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55.( A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A.教学目标 B.教学目的 C.测评 D.教学策略56.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c )。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57.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学生就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的是( b )。

A.程序教学 B.掌握学习 C.情境教学D.计算机辅助教学

58.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能够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属于教学目标的( b )层次。

A.应用 B.综合 C.领会 D.评价

59.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c )。

A.反应 B.接受 C.形成价值观念 D.价值体系个性化。

60.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

A.学习动力缺乏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61.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A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唤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 C )。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课堂行为

C.各种子目标 D.教学阶段

63.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D )。

A.具体目标 B.行为目标

C.心理目标 D.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64.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D )。

A.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策略

C.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D.师生互动策略

65.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B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66.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C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67.发现学习的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 D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普莱西 D.布鲁纳

68.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69.在个别化教学中,程序教学的发明人是( B )。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2007年)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2008年4月)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 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 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得成熟时期所对应得年代就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得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得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得著名心理学家就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就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7、教育心理学得创始人就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得作者就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得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得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就是教育得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著作就是俄国得()1877年出版得《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 B、乌申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11、()就是教学内容得载体,就是教学内容得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得工具。 A、教学环境 B、教学过程 C、教学媒体 D、教学手段 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得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得研究成果。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得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得成果简单得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了心理学得“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得观点,她就是前苏联著名得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 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 D、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得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就是在活动中形成得,就是前 苏联著名得教育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 B、维果斯基 C、布隆斯基 D、列昂节夫 15、在教育心理学中,()不仅就是课堂管理研究得主要范畴,也就是学习过程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 得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6、在学与教得过程中,要有意传递得主要信息就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得就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8、学习得主体因素就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教师 B、教学环境 C、学生 D、学校领导 1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就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得出版为标志,其作者就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姆 D、詹姆士 20、教育心理学研究得核心内容就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得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管理过程 E、互动过程 23、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得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 B、如何评价 C、如何学 D、如何管理 E、学与教之间得相互作用 1、B 2、C 3、C 4、D 5、D 6、D 7、B 8、D 9、B 10、A 11、C12、A13、A 14、A 15、C 16、C 17、B 18、C 19、B 20、B 21、ABCDE 22、ABC 23、ACE 24、ACDE 25、BD 26、ABCDE 27、ABDE 28、BE 29、ABCDE 30、BCE 31、ABC 32、ABCDE 33、ABCDE 34、ABCD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 Word 文档资料 绝密★启用前 严禁复印 2006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 (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临床个案法 2、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 ) A 、史莫克 B 、莫雷若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 ( ) A 、价值的性格化 B 、非言语交流 C 、理解 D 、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 、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 、中等年龄的学生 C 、年龄较大的学生 D 、年纪较小的学生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 ( ) A 、感觉运动阶段 B 、思维准备阶段 C 、思维阶段 D 、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 ) A 、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 、获得好的成绩 C 、适应社会发展 D 、个体生活的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 ) A 、派生类属学习 B 、相关类属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例结合学习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 A 、举一反三 B 、由表及里 C 、触类旁通 D 、由此及彼 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 A 、3----6 B 、4----7 C 、5-----9 D 、6-----10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 ) A 、字面的理解 B 、解释的理解 C 、批判性的理解 D 、创造性的理解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 ) A 、学习目的 B 、学习动机 C 、学习态度 D 、学习兴趣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 A 、较高水平 B 、中等水平 C 、较低水平 D 、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 A 、认知的需要 B 、交往的需要 C 、自我提高的需要 D 、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 ) A 、分析教学内容 B 、设计教学策略 C 、分析教学对象 D 、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 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 ( ) A 、配置性评定 B 、形成性评定 C 、总结性评定 D 、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选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 ( ) A 、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 、情感依赖性 D 、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 、凝聚力不强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 、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E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 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 A 、小步子逻辑序列 B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C 、及时反馈 D 、学生自定步调 E 、低的错误率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D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B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乌申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力过程)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的实质主要包括三方面: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一种非流利型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说话时发音困难,语言不流利威尔尼克区:接受性(接受性或印入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一.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主要作用:接受和传送信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系统 二.1.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络” 脊神经31对:肌肉,脏器 脑神经12对:头部器官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机体兴奋)副交感神经:(机体抑制) 2.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 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司令部” 脑:脑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不对称性叫“单侧化”。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与言语有关的方面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也占优势。右半球的优势体现在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上,如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等。 额叶躯体运动(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温、触、动感觉等)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忱叶的枕极 颞叶听觉颐上回和额中回 边缘叶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情绪调节大脑底而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皮层 脊髓调节四肢活动、体内器官工作等先天性反应(如膝跳反射)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脑干

教育心理学试题(一--五)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费洛伊德B柏拉图C布鲁纳D桑代克 2、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 A《教育心理学》B《教育心理大纲》C《教育心理发展史》D《教育心理论》 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中,开始成熟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4、下列内容不属于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的成果是(). A主动性研究B心理卫生研究C反思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廖世承D潘菽 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理论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桑代克D裴斯泰洛奇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9世纪20年代初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8、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时()年。 A1903 B1923 C1924 D1913 9、教育心理学家的创始人是()。 A莫依曼B赫尔巴特C桑代克D裴斯泰洛奇 10、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涛是围绕()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A学生与教师B学生与学习C学与教D教师与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与()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属于()的一种。 3、教与学的五要素包括()、()、()、()、()。 4、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和()。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体描述、()、()和()的作用。 6、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与()相结合的历史。 7、建国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者主要学习和介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8、学生这一要素从()和()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9、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简述学与教的要素构成。 四、论述题 1、分析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2、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五、案例分析题 中学班主任教书张某脾气较为暴躁,平时经常采取罚款、不许进教室,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式来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但小张却不以为然。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如何看待张某的做法,试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