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可行分析报告参考Word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可行分析报告参考Word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可行分析报告参考Word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可行分析报告参考Word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 (1)

1.2 研究范围 (2)

1.3 城市概况 (2)

1.4 农业发展及农林生物质利用概述 (2)

1.5 项目建设必要性 (3)

1.6 主要技术设计原则 (6)

1.7 工作简要过程 (6)

2 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 (8)

2.1 生物质资源情况 (8)

2.2 燃料成分分析 (9)

2.3 燃料收购价格 (10)

3 电力系统 (12)

3.1 概述 (12)

3.2 与电网的联接 (12)

3.3 电力平衡 (13)

4 机组选型 (14)

4.1 秸秆发电方式的选择 (14)

4.2 建设规模 (15)

4.3 装机方案 (16)

4.4 主要设备相关参数的确定 (17)

4.5 主要设备的选型 (17)

4.6 热经济指标 (21)

5 厂址条件 (23)

5.1 厂址概述 (23)

5.2 交通运输 (24)

5.3 电厂水源 (24)

6 工程设想 (26)

6.1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26)

6.2 燃料供应系统 (31)

6.3 燃烧系统 (34)

6.4 热力系统 (38)

6.5 主厂房布置 (41)

6.6 除灰、渣部分 (42)

6.7 供、排水系统 (44)

6.8 化学水处理系统 (48)

6.9 电气部分 (51)

6.10 热力控制部分 (59)

6.11 土建部分: (63)

7 环境保护 (67)

7.1 概述 (67)

7.2 气象、水文条件 (67)

7.4 主要污染物及执行标准 (70)

7.5 污染物的防治 (70)

7.6 绿化 (75)

7.7 监测与管理 (75)

7.8 环保投资估算 (75)

7.9 环境影响评价 (76)

8 消防、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78)

8.1 设计依据 (78)

8.2 消防 (80)

8.3 防爆、防重大事故措施 (83)

8.4 防尘、防毒、防化学伤害 (84)

8.5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 (85)

8.6 防暑与防寒 (85)

8.7 防噪声、防振动 (85)

8.8 抗震 (86)

8.9 其它安全措施 (86)

8.10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机构与设施 (86)

8.11 综合评价 (86)

9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88)

9.1 年节标煤量 (88)

9.2 主要节能措施 (89)

10.1 秸秆供应系统 (91)

10.2 发电厂部分 (91)

10.3 人员定额 (91)

11 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 (93)

12 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95)

12.1 投资估算 (95)

12.2 财务评价 (96)

13 工程招标 (100)

13.1 设计依据 (100)

13.2 项目招标初步方案 (100)

13.3 招标的组织和工作 (103)

13.4 评标的组织和工作 (105)

14 风险分析 (106)

14.1 风险因素 (106)

14.2 风险程度 (108)

14.3 控制风险的对策 (108)

15 结论 (110)

15.1 结论 (110)

15.2 建议 (111)

附图目录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

1.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项目主办人:

建设地址: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通过秸秆锅炉产生蒸汽然后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的项目。项目拟建规模为2×75t/h中温、中压秸秆锅炉+2×C1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预留增加一台75t/h中温、中压秸秆锅炉的条件。

受发电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公司秸秆发电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1.2 编制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基础[2001] 26号],2001年1月1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3月1日;

4)现行国家有关的规程、规范、规定;

5)《农林生物质直燃及气化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求》(讨论稿)。

1.2 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范围包括:项目厂址选择、建设规模的确定、厂区总平面布置、厂内交通、机组选型、工艺系统、燃料供应系统、除灰渣系统、电气系统、供排水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热工自动化及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证,并作出相应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1.3 城市概况

1.4 农业发展及农林生物质利用概述

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先后两度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市(县)行列,农林牧渔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盛产粮、棉、油、茧,农业经济水平居全国领先位置,被列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发电厂收购半径20公里范围内,粮棉种植面积为36749公顷,秸秆年生产总量551235吨,秸秆可获得量413832吨,占生产量的75.1%,其中麦子种植面积占45.7%、油菜占4.3%、水稻占41.4%、棉花占6.4%、玉米、大豆占2.2%.除棉花杆、大豆杆用于作燃料外,其余秸秆均可获得。

当收购半径扩大到30公里,年可提供秸秆100万吨。

1.5 项目建设必要性

1.5.1 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消费和需求不断攀升,就世界煤、石油、天然气储量而言,煤只能用230

年,石油只能用44年,天然气只能用62年。

“能源危机”引起了能源进口国家对能源安全供应的高度关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受到广泛重视,并且取了突破性进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始,发达国家提出减少CO2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巨大驱动力,使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产业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始终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的总储量中,我国的煤炭占11%,天然气占0.7%,石油占1.8%。能源的相对短缺和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在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低效率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正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政府一直关心、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八.五”计划以来,政府又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1995年,我国政府批准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和“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三章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