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中考物理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版)

7.中考物理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版)

7.中考物理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版)
7.中考物理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版)

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

【基础知识过关】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模型:

(1)常见的物质时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运动:

(1)扩散运动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是由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间有间隙。

③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分子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②热运动快慢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相互作用: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吸引力与排斥力关系:

①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排斥力大于吸引。

②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4.分子动理论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考点二、静电现象

1.概念:

(1)定义: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相互作用: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4.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使得因带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3)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使自己带上等量的正电。

考点三、原子核式结构

1.原子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的。(2)原子结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核式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①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②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质量;电子绕核运动。

2.微粒探索历程:

(1)历程:

①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

②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质子;

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④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设想。质子(带正电)→夸克)

考点四、宇宙认识

(1)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

(2)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3)地心说:公元2世纪,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说”

(4)日心说:16世纪,哥白尼通过观察和分析,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

(5)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宇宙→超星集团→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卫星

(6)谱线红移(多普勒效应)说明星系远离我们。

(7)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8)L.y.(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重难点题型训练】

?考点1分子与分子动理论

1.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B. 柳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答案】A

【解析】

A.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故A正确;

B. 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柳絮飞舞属于宏观物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 错误。

C.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C错误;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正确,其中恒星也是不断不动的,故D错误。

2.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

【答案】A

【解析】

A. 中秋时节,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 深秋时节,落叶纷飞,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B错误;

C. 寒冬腊月,瑞雪飘飘,雪花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

D. 春寒料峭,细雨濛濛,雨滴下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3.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A. 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 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 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 水分子和噩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题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答案】C

【解析】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墨水分子在水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故选:C。

4. 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答案】C。

【解析】

A. 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更剧烈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A正确。

B.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剂中的甲醛也会有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B 正确。

C. 胶带揭下纸上的错字,是人施加外力的结果不是分子间的斥力导致的;故C错误。

D.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故D正确。

故选:C。

5. 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把分别从热水和冷水中收回的手指同时插入温水中,从热水中收回的手指会觉得凉,而从冷水中收回的手指会觉得热,说明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由题图丙可知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在___ __。

(2)图b和图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 __。

(3)图c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 ____。

【答案】

(1)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 e ;分子间存在引力;(3)空隙;

【解析】

分子动理论主要有三个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中是研究分子动理论时的一些实验,要能说出这些实验的目的。

(1)图ad主要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两种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属于扩散现象。

(2)图b中玻璃板在离开水面时,水与玻璃板分子间有引力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图e中中压紧的两铅块不容易分开,是由于铅分子间有引力。

(3)图c中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这说明了分子间有空隙。

?考点2静电现象(摩擦起电)

7.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 B. 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A. 小球A带正电

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小球A可能不带电

【答案】D

【解析】

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故C带负电,当靠近A小球时,相互吸引,即说明A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C靠近B时,发现排斥,即说明B 一定带负电,故将AB靠近时,AB吸引,B一定是带电的,故A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故选D.

8.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答案】B

【解析】

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是摩擦起电现象;

A.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是由于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C.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1)物理学中把与___摩擦过的___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___摩擦过的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带___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 _。(选填“强”或“弱”)

(4)由表中___ 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1)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负;(3)弱;(4)能。

【解析】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

(3)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羊毛与纸摩擦后,羊毛带正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弱。

(4)由于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由蒙科马利资料可知:羊毛的次序在尼龙的前面,故可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毛皮带正电,尼龙带负电。

故答案为:(1)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负;(3)弱;(4)能。

10.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答案】A

【解析】

A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验电器上有一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带电体上;带电体带正电荷(缺少电子),而原子内部带正电的质子是不能移动的,所以不是正电荷发生转移,故A正确,C错误;B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即带电体有多余的电子,则带电体就有一部分电子(负电荷)会转移到验电器上,但不是全部转移,故B. D错误;

故选:A。

1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认识,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实可分的

【答案】A

【解析】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没有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实可分的,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12. 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 如图a,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化的实脸中,在玻璃管中注入水和酒精后的操作是: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粗/细)的长玻璃管。

(2) 如图b, 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的本领。

(3) 如图c,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电荷(同种/异种),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在物体间转移。

【答案】

(1)将玻璃管摇晃几下;细;(2)吸引轻小物质;(3)同;电子;

【解析】

(1) 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然后将玻璃管摇晃几下,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玻璃管。

(2) 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 塑料绳很难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问转移。

?考点3原子、原子核式结构

13. 今年四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AQI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等六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把PM2.5、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PM2.5→ N02分子→ 原子→电子B.N02分子→ PM2.5 → 原子核→电子

C.N02分子→原子→PM2.5→电子D.N02分子→原子核→电子→ PM2.5

【答案】A

【解析】

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颗粒物,所以PM2.5的大小大于N02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N02分子大于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大于电子,故选A.

14. 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B.原子核带负电

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答案】A

【解析】

A、B、C、原子是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电子构成。故A正确,BC错误;

D、原子核非常小,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故D错误。

15.如图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锂原子的质子数是电子数的两倍,所以锂原子带正电

D.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

【答案】B

【解析】

原子结构如图所示:

A、锂原子是由锂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该说法符合原子结构。故B正确。

C、锂原子的质子数跟核外电子数目相等都是3个,并不是两倍,其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中子不带电,故锂原子不带电;故C错误。

D、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要多,所以,锂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故D错误。故选:B。

16.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C.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 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答案】D

【解析】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正确;

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正确;

C.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C正确;

D. 原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中子可再分,故D错误。故选:D。

17. 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选填“汤姆生”或“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就相当于行星。

【答案】原子;正;电子;

【解析】

宇宙是物质构成的,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电子式带负电的。

?考点4宇宙的认识

18. 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原子的结构相似“行星绕日”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D.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答案】D。

【解析】

A、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正确;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永无止境。故C法正确;

D、用光年表示宇宙距离,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故D错误。故选D。

19.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大多数宇宙科学家的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上升;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现在认同“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最开始时是炽热的“原始火球”,距今约137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和空间;宇宙空间在膨胀中,温度相应下降,最终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了现在的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故①②④以上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故选:B。

20. 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A

【解析】

A.太阳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颗,故A正确;

B.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亿年,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故B正确;

C.“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在不断的膨胀,故C正确;

D.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A。

21.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答案】D

【解析】

A.原子结构类似与太阳系结构,中心为原子核,核外为绕核转动的电子,故A正确;

B.宇宙中任何物质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时相对的,故B正确;

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故C 正确;

D.宇宙天体的运动符合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运动是是由规律的,故D错误。

《从粒子到宇宙》测试卷及答案

《从粒子到宇宙》测试卷 一、填空题 1、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 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再来证实它,从而搞清物质的结构。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对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 3、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其中除 了太阳这个惟一的星外,至今已发现还有大行星。 4、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力,水银 不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力。把鸭蛋放在盐水里放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说明。 5、太空有无数的星系,晴朗夜空的闪烁群星之中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它是由群星和弥 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称为,紧靠它的星系是。 6、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 功;1967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地球以外的土地(选填“月球”、“水星”、“土星”),如图(1)是宇航员在这个星球进行科学考察的情景;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图(2)是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乘着(选填“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航天飞船在太空中遨游了约21h。 图(1) 图(2) 第6题图第7题图 7、从分子模型来说,空气可以被压缩,是由于,而将两个表面 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甚至可以在下面挂上一个比较重的物体(如图),这是由于所致。 8、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 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两个瓶采用3种放置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修补被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时,修车师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锉将内胎扎破处的外表面锉毛,再把要补上去的橡胶补丁贴在内胎上的一面也锉毛,然后再将锉毛的两个表面涂上胶水,待胶水晾一会儿之后,对准、压紧……. 对于下列锉毛橡胶表面的主要目的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 使补胎处的橡胶更膨松,以增强补胎处橡胶的弹性 B. 增大内胎和橡胶补丁接触的表面积,以充分发挥胶水的黏合作用 C. 增大内胎与橡胶补丁之间的摩擦,防止错位 D. 防止因补胎处太厚而导致内胎对外胎的压强不均匀,避免外胎爆胎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毛皮()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全套含答案)

20XX年最新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含答案) 目录 内容答案专题训练一力学.................................2 (7) 专题训练二电学专题..............................8 (14) 专题训练三实验.................................15 (19) 专题训练四设计.................................20 (23) 专题训练五研究性试题...........................25 (30) 专题训练六资料阅读题...........................31 (34) 专题训练七开放性试题...........................35 (39) 专题训练八作图题.................................41 (45)

专题训练一力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2.自行车车轮的外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菜刀的刀刃要做得很薄,这是为了_______. 3.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 s跑完34 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 m/s,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则这名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_______s,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下,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_______零.(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_______.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下列实物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1)操场上旗杆顶端的小轮属于_______ (2)码头上起重机吊钩上方的铁轮属于_______ (3)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属于_______ 7.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 拦河坝总是下部宽上部窄_______ 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_______ 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_______ 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把一个空杯子底朝上竖直按入水中,随着杯子没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杯中空气的压强_______体积_______. 10.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密度相等的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 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 p甲____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则 11.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内前进60 m, 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 12.某高层楼房中,五楼水龙头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 2.5×105 Pa,那么比 它高12 m的九楼的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_______,比它低12 m的底楼水龙头出 水口的压强是_______Pa.(g=10 N/kg)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点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3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5、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 36、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例如:花香四溢,盐溶于水,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等,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7、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8、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难以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0、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4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42、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小到大顺序): 43、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44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米。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______ 和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 和______组成。 6.太阳是_________ 系的一颗____星,地球是____的一颗____星,月球是_____的一颗___星 二.选择题(32分)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8.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9.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 A、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 B、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C、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在不停地对流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1.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 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 12.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检测9 力电综合

图63 力电综合 例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14所示,质量m =0.6kg 的小球用一根轻质细金属丝OP 悬于O 点,AB 为一根水平放置的电阻丝,其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它与细金属丝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且无摩擦,Ro =10Ω为电路保护电阻,已知AB =10cm ,且单位长度电阻λ=2Ω/cm ,悬挂点O 与电阻丝A 端的距离为5cm 。无风时细金属丝自然下垂,在A 点与电阻丝接触,这时电流表示数为0.5A 。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发生偏转,巳知偏转角θ与小球所受风力F 满足:F =mg*tan θ(g 取10N /kg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细金属丝的电阻忽略不计)。 求:(1)电源电压; (2)若风力F 增大,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请说明由; (3)如果将电流表盘面刻度改成风力刻度,那么在 1A 刻 度处应标上多少牛? 解:(1)∵λ=2Ω/cm ∴R AB =20Ω 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在A 点与电阻丝接触 U =IR 总=I (R 0+R AB )=0.5A (10Ω+20Ω)=15V (2)若风力F 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时,电阻丝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电流表示数变大。 (3)∵ Ω===15115//A V I U R 总 0/R R R BC 总+= ∴Ω=Ω-Ω=-=510150/R R R 总BC 又∵ Ω =Ω521BC cm ∴cm cm BC 5.225== cm cm cm AC 5.75.210=-= 5.155.7t a n ===cm cm OA AC θ ∴ F =mg ·tan θ=0.6kg ×10N/kg ×1.5=9N 答:略。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静电现象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二、摩擦起电 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 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 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 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五、摩擦起电的本质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 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最新中考物理专项训练汇总

(共12套)最新中考物理专项训练汇总 专项训练(一)__光学作图 1.[2017·海南]在图ZX1-1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图ZX1-1 2.[2017·德阳]如图ZX1-2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ZX1-2 ZX1-3 3.如图ZX1-3所示,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的鱼恰好在B′点,请你画出鱼的大致实际位置B. 4.如图ZX1-4甲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方A点处,看到浮在水面上B点的小鸭子与飞在天空中C点的小鸟“撞”在了一起. 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人眼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 图ZX1-4 5.如图ZX1-5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 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ZX1-5 6.[2017·南京]如图ZX1-6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图ZX1-6 7.如图ZX1-7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 图ZX1-7 8.根据图ZX1-8中的反射光线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图ZX1-8 9.画出图ZX1-9中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 图ZX1-9 10.[2017·聊城]如图ZX1-10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 射向凸透镜. 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图ZX1-10 11.请在图ZX1-11中完成光通过透镜的光路. (P为二倍焦距点)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01 知识管理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原 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叫做__原子__. 2.分子 定 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化学性质__不变的最小微粒,物体大部分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10__- 10__m(0.1 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一般物体中分子的数目非常多. 分子直径的测量:测量分子的直径,一般采用的是油膜法,也就是在水面上滴几滴油,并测量出其体积V ;然后让油分子在水面上以单个分子层平铺开,并测量出油膜的总面积S ,由公式d =V S 便可以计算出油膜的厚度,也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注 意:(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最小”的含义是指分子的特性——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并不是指体积、空间、数目等方面的“最小”;(2)分子是微观的粒子,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 02 基础题 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粒子叫做(C) A .微粒 B .分子 C .原子 D .电子 2.大多数分子的数量级为(D) A .10-7 m B .10-8 m C .10-9 m D .10- 10 m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再分割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C .小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大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D .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4.物质是由__分子__组成的,这一理论最早在1811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__阿伏加德罗 __提出;分子的直径很小,其尺度的数量级为__10- 10__m ,合__0.1__nm. 03 中档题 5.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且能在盒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 .我们已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这种分子 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推动下进行的 D .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最早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B .大部分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但有些特别大的物体或一些特别小的物体,如纳米材料就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C .分子虽然很小,但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是能看见的 D .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 一、走进分子世界 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 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 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 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二氧化碳呈棕红色) 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硫酸铜呈蓝色) 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

Ps:扩散现象 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 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 滴红墨水 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 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证据二:两块表面洁净的铅块,用力挤在一起,能互相吸引,甚至下面挂较重物体也不会掉下来。 证据三:分子间既然有引力,为何分子不吸引到一块儿去,而是要保持一定空隙?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斥力 证据三: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气体虽容易被压缩,但也不能无止尽压缩,说明分子之间距离太近,会互相排斥,存在斥力 Ps:①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小,但排斥力变小得快,所以吸引 ②分子间距离变小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大,但排斥力变大得快,所以排斥 设作用力相同时的距离为R0 当rR0时,吸引 且吸引力大的不易断 4、固液气 固体液体气体 分子间距离小中大 分子间作用力大中吓跑 运动是否固定固定某些范围内运动不固定 形状是否固定固定不固定不固定 体积是否固定固定固定不固定 5、单质分子和化合物 ①单质分子: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预习过程】 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 1、选择分子模型 [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例如: 。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题题(共27个专题)

专题01 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 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但 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 .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蝙蝠的“回声”定位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 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 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接抽气机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 溅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专题02 光学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区别 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为主,是中考的重点。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__________;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___________;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习题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认识分子 1.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 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 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很明显, 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 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 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 小微粒叫做 。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0-10 m 的某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原子结构的发现 19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原子后,就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 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1895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 纱,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 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据此,科学家们 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许多模 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结构模型:如图5-2所示,原子像个实心的球 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风,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 为了检验汤姆逊的猜想,卢瑟福建议盖革和马斯登做一个α 粒子的散射实验:用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高速α粒子去轰击金 箔,观察α粒子的偏转情况。因α粒子质量很大,为电子的七 千多倍,又是高速飞行,如果汤姆逊模型成立,大多数α粒子 图5-1 图5-2 图5-3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电学计算专题

专题十电学计算专题 类型一开关、变阻器引起的电路变化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并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 Ω,小灯泡上标有“6 V 3 W”字样。求: (1)灯泡的电阻和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当S闭合,S1、S2都断开时,要使灯泡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多大; (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不变,闭合S、S1、S2,此时电流表示数为2 A,求R0的阻值是多少。

类型二电路安全前提下的取值围问题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标有“4 V 1.6 W”的字样,定值电阻R=20 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上标有“0~20 Ω 1 A”字样。求: (1)小灯泡的电阻为多大。 (2)若只闭合S、S1时,要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哪端移动;此时电路消耗最小功率是多少瓦。 (3)若电流表的测量围为0~0.6 A,电压表的测量围为0~3 V,当只闭合S与S2时,在不损坏用电器的前提下,求滑动变阻器的取值围。

3.(2017·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 “4 V 1.6 W”字样,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 Ω,定值电阻R2=20 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求: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只闭合开关S、S2和S3,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为0.5 A 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1.25 W。此时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3)只闭合开关S和S1,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小灯泡L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在保证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R1允许的取值围是多少。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热水瓶的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一桶污水把整个池塘都污染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用粉碎机可以把岩石打成粉末,说明岩石分子很小 2 .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3 . 关于如图的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B.图乙中,做小炒肉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C.图丙中,暖气片中常用水作为介质,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图丁中,抽去玻璃板,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 .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0℃的冰块内能为零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5 . 如图所示,在索契冬奥会上,运动员脚踩滑雪板收起雪杖后从高处加速滑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6 .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 7 . 2013年4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累计观测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进一步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8 . 将A、B、C、D四个小通草球(一种密度较小且容易带电的物体)两两悬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归纳本章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过程和方法:知道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 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 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己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 本章知识框架; 二、复习展开 复习展开1: 知识的理解与辨析 问题一:下列四个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 、美味佳肴放在餐桌上,香气扑鼻 B 、晒衣服时,衣袖上的水蒸发后变干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 、在白开水中放入一勺糖,白开水会变甜 问题二: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 A 、水分子之间有空隙 B 、水分子之间有引力 C 、水分子之间有斥力 D 、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拓展提高: (1)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 (2)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复习展开2: 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粒子 宇宙 本章知识 分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在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夸克 电子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宇宙的结构

‘1、人类在探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取得了那些辉煌成果? (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通过观察人们已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 天体结构系统。大致有哪些层次? (行星——恒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 3、人们在认识物质的结构是采用了“模型法”,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结论: 1、物质结构的微粒模型(分子) 2、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核和电子) 过程的了解与方法的运用 问题三: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提出 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树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屋里等角度可以说明什么? 问题五:在日产生活中,你能找到体现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例子吗?比一比谁找得多? 问题六:将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问题七: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分析星系的光谱,发现了“红移” 现象,该现象说明星系() A、靠近我们 B、远离我们 C、保持不动 D、缓慢振动 复习展开3: 体会知识的价值 1、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各种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请你通过阅读课本谈谈纳米材 料的一些特性及应用。 2、加速器是探索什么的有力武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经历,请同学说说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神州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飞行、返回,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延伸提高思考题 问题八:将一匙白糖缓慢的假如一杯满满的水利,糖融化了,可是满满的一杯水却没有溢出来,情节是这个现象。 问题九:现有两个模型:(1)在操场上乱跑的一群孩子。(2)在教室里坐着上课的哪个模型作为气体模型比较合适?它可以解释气体的那些现象? 三、聚集中考: 例1:下列例子中,不能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的理论来说明的是()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测试题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 A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 .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2.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 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如图3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 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4.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正确的是 ( ) A .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 .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5.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6.如图6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 A.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8.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由 图9的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信息可知 ( ) A .质子、电子所带的电荷不等 B .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与质子数相等 C .中性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D .所有原子都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 10.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 .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图 3 图 6 图9

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从粒子到宇宙 分子 1、分子的模型 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很小(数量级为10-10m)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的运动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液、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固体、液体、气体所表现出来不同性质,是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关系 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电子伏(eV) 发现各种微粒的科学家: 道尔顿一一原子,汤姆逊一一电子,卢瑟福一一质子,查德威克一一中子,盖尔曼一一夸克 摩擦起电 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及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宇宙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 0 0 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光年 1 .= X 1015m (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天文单位1AU=X 1011m (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宇宙诞生于约150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是:谱线红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