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工荒现状及分析

用工荒现状及分析

用工荒现状及分析
用工荒现状及分析

“用工荒”现状及分析

摘要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用工荒现象,以往研究大多数从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出发进行解释,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行为和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考虑,认为沿海城市用工荒具有结构性特点,无定价权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用工荒,而有定价权的高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则不会遭遇用工荒。用工荒现象反映出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沿海城市仍然滞留在中低端的产业结构,沿海城市这种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关键词

用工荒; 市场需求理论; 沿海城市

前言

用工荒最早出现在2004年,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企业大幅裁员,这一问题才暂时得以缓解。用工荒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企业却招不到人。近些年来情况愈加严重,不仅是节后用工荒,就是平时南方有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用工荒。

2011年,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

本轮“民工荒”的特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在2010年2月26日接

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用工荒”是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

缺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与2004年的首次“民工荒”又有其

不同的特点。

1.缺工地区范围大

与2004年发生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民工荒”不同,此轮“民

工荒”范围明显扩大,不少中西部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也出现用工紧缺现

象。以笔者所在的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去年下半年,开发区的富士康

(晋城)科技工业园即出现用工紧张现象,虽举行多场招聘会,也难以解

决。

2.数量大工种多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民工荒”不仅是技工缺乏,普工同样紧缺,

而且数量巨大。如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称,现时广

州最缺工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加工、服装、鞋业等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占

了全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严重。初步

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

3.持续时间长

以往的“民工荒”突出表现在春节之后,往往随着时间自行解决。而

此轮“民工荒”伴随着我国经济“V”型复苏,从去年下半年即出现,至今

未见消退趋势。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否真的已经进入卖方市场了,还是我国的经济结构或者是人才结构出现问题?

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二十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比较大且工资较高,从而吸引了内地大量民工涌入这些地区,形成了延续多年的“民工潮”。而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这些地区的企业在用工要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工潮”骤然演变成了“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是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实际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一边是有人没工做,一边是有工没人干的尴尬局面。这说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完全依赖市场是不合理的,国家必须在劳动力供求、民工工资待遇、民工素质、民工权益保障等许多方面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有力

地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企业和劳动者都必须重视培训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在我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只有不断地对劳动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才能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满足企业自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供需矛盾,也突出反映出大量农民工急需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从劳动力市场买卖双方现状的思考

首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业。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加工业为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市场,从而导致亿万农民工涌向东部。亿万农民工在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土地以外的饭碗。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可能再靠低端的加工业保持竞争力。部分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迁移,伴随这一情况,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舍近求远,抛家舍口地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部打工了。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而一旦作为靠低用工成本支撑的低端加工业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难以为继。

其次,因为经济的复苏,很多企业的订单又多了起来。而今年春节前后,深圳的企业接到了大量订单,需要大量劳动力。一家平时只有50万订单的工厂,一下子增加到100万的订单量,用工需求翻倍了。短时间内要招募到足够的人手是有难度的。另外,该注意到这段时间经济的季节性反常,往年春节期间订单都是淡季,今年反常地成了旺季,用工需求一下子从波谷到波峰,短时间内需求很难满足。更何况春节前后本来就是外来劳务工返乡过节的时间,一直就很难招工,这些客观原因都造成了暂时性的招工不足。

再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西方世界经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中国式制造业大国,但处在产业链低端,只是做简单的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工作,可得利润的空间有限。有个著名的例子: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芭比娃娃,

目前几乎全部由中国生产加工出口。但是,从每个芭比娃娃中,中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0.35美元,而拥有该品牌的美国企业获利近8美元。芭比娃娃背后的利润分配模式尽显制造方的弱点和尴尬。

今年以来CPI一路攀高工人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而在过去十五年里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待遇有较大差距。李强教授认为,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屡次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关键在于劳动力价格偏低,问题的实质是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的博弈。

第四,不少企业之所以喊“用工荒”,与企业普遍遭遇的招工成功率、流失率“双高”有很大关系。

“现在企业是常年有缺口、随时在招工。同一个就业岗位,一年招工两次甚至三次,这也使得用工需求被两三倍地放大。”企业为何难以留住员工?一些企业反映,这与当前全球市场态势变化有关。目前,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订单越来越小、越来越急。面对这一状况,企业不愿承担过多养人的成本和风险,往往采用“接到订单才招工,招不到工就拒单,订单完成就炒人”的临时性用工模式,于是企业工人每年大进大出,订单一来四处“抢人”,高喊“用工荒”。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企业为了规避法律责任,降低用工成本,一方面拒绝与员工签订长期合同,坚持“一年一签”甚至不签合同;另一方面大喊“用工荒”“招工难”。这样一来,缺乏保障和归属感的农民工就很容易跳槽,导致了流动率大增。企业“精打细算”的用工方式,从社会用工来说是“不经济”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片面追求利润增长,而忽视就业稳定这一社会效益的倾向。很多产业特性就是就业不稳定。有订单就招工,没订单就炒人,遭遇金融危机就让农民工返乡,这种以就业不稳定性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在成熟社会是不可接受的。

最后,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

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与父辈相比,

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

识更浓,希望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新生代农

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

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调查:务工人员预期平均工资涨幅高

于企业预计工资涨幅。对企业调查中,企业预计员工工资平均上升幅度

为9%。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预期2010年平均

工资收入比2009年实际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4%。由此看出,对平

均工资增长幅度的预期,务工人员比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

对策和建议

“用工荒”年年喊,到底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想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问题的性质。现在一谈到“用工荒”,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的第一反应就是,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增加工资、提高福利保障——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这些当然是造成目前“用工荒”的原因,但只是强调这些客观、且空泛的原因,根本无助于解决或缓解现实问题。

应该认识到,我国的“用工荒”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也就是“用工荒”过去存在,以后还将长期存在,并且每年伴随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都会产生季节性恶化。动辄以“产业升级”等过于宏观的眼光,看待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显然无助解决问题。建议各地政府在帮助企业争抢劳力,以及思考如何升级产业的同时,以更务实的工作,缓解“用工荒”对市民衣食住行带来的不便。

首先,各地应该建立“用工荒”预警机制。

各地政府应在每年春节前夕,也就是“用工荒”发生之前,就展开对当地企业外地用工未来就业意向的调查,以及对本地劳动力现状的调查。以具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在春节以前就及时发布未来本地各行业可能出现的用工缺口数字。建立用工预警机制可以提醒当地企业未雨绸缪,及时安抚员工,为来年开工做好准备。同时,各地如果都建立起有效的预警制度,可以避免春节后一窝蜂地打乱仗,哄抢劳动力。这样既减少了因盲动造成的浪费,也提高了各地企业运行的效率。

其次,各地应该建立“用工荒”应急机制,解决民生问题。

在春节等季节性因素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用工短缺面前,各地政府除了事后牵线搭桥、组织招聘,以及提高外来工社保待遇以外,还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劳动力的潜在资源,并以此来舒缓季节性的用工荒。北京等老龄化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老

年劳动力,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让更多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劳动力市场。各地应采取措施确保老年人享有充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维持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引入灵活的用工机制,保障老龄工人的各项福利待遇。

(一)鼓励东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面临着结构升级的巨大压力。惟一的出路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竞争力,以此来改变被动局面,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其主要方法是,首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此举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此举不仅可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同时还可扩大进口,平衡贸易。三是加快向制造业的中高端过渡,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新的利润空间。上述做法除企业应加大自身努力外,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如政府可对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政策,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供必要的贴息贷款和减免税支持,对研发和创新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

(二)中西部地区加快产业承接

中西部地区目前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仍具有相当的优势。大量的承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加工能力转移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如能成功的转移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则可延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又可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但中西部地区必须提供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在劳动力培训方面、土地政策方面,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应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便于项目落地。同时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对出口企业,应提供必要的运输配套设施。

(三)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培训

加大对现有劳动力大军的培训至关重要,制造业要上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新产品开发和研发,关键在于技术工人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更要提高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可预期的发展空间。这是稳定农民工的唯一办法。所以要把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农民工视同企业的正式员工而不是廉价的打工人

员。这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及考核企业对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

(四)加快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及大批毕业生走向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对口,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多数集中在经济贸易、财务管理、计算机及管理专业,而社会需求今年来却集中在理工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级国际化经营人才等。随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企业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因人才供应短缺,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这一差距需要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迅速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比例,加强理工科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全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这一调整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一大贡献,对维系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五)妥善处理农民工落户问题

农民工进城务工,要将他们转成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必须解决好他们的落户问题。要把解决农民工城市落户问题同城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逐步加以解决。例如,是否可制定一项政策,在一个城市或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可以解决落户问题。或妥善安置好农民工子女的就地上学问题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稳定劳动者队伍,另一方面对城镇化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利于扩大内需,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吴敬华. 论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J]. 天津社会科学, 1985, (02)

[2] . 充分发挥沿海城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 天津社会科学, 1983, (01)

[3] . 沿海八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情况综述[J]. 天津社会科学, 1983, (01)

[4] 卢万青.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重新布局——基于投资区位选择模型的研究视角[J]. 经济学家, 2010, (08) .

[5] 卢万青. 我国进出口近似同步变动之谜——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新解释[J]. 财贸经济, 2010, (07) .

[6] 谢学锋,邓春英. 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J]. 新西部, 2010, (08) .

[7] 王呈斌,毛晓燕. 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奇怪并存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奇怪并存 一、引言: “就业难”对于大家,尤其是大学生,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而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教育; 每年输送到职业市场的毕业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在媒体上也能不断看到关于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报道,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毕业即是失业的说法。 与此同时,“用工荒”问题也开始凸显,在今年年初,我们发现各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相继报道这样一条新闻:许多企业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点搭建临时招工摊位,招录将要离开本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同时抢先招收外来的务工人员。事实上,企业选择在汽车站或火车站进行招聘工作,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是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前的最后一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站。企业必须在这里抢先招录到自己需要的员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用工荒的出现。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以珠三角为例,近段时间媒体报导,广东、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劳动缺口达200万之巨。 这就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出现的在一定意义上是矛盾的却又有其合理性的问题: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用工荒表明企业招不到人或者难招到适合岗位等人; 而就业难表明劳动者难找到工作岗位,是人等岗位。简单地说,也就是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人还找不到工作。 那么,究竟什么是产生这一“两难”问题的成因? 二、当前现状 (一)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

企业近期用工情况报告

企业近期用工情况报告 1、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状况(含紧缺岗位需求) 1、人力资源结构:昌平矿业各煤矿现有在岗员工623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49人、占在岗职工的7.9%,井下员工361人,占职工总数58%,地面辅助及后勤183人,占29.3%。 2、文化层次结构:大专以上学历31人,占职工的5%;初中及以下536人,占86%。 3、紧缺岗位需求:自有的井下工程队伍及技术工人严重匮乏。 4、地面人员定岗定编定薪已完成。 二、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煤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仅占7.9%,专业的营销人员、科技研发人员极少;管理人员主要来自煤矿技术人员或生产一线,知识结构不合理。 2.整体素质较低。煤矿管理人员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偏低。职工的整体素质低,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3.培训不到位。管理人员及员工培训不到位,煤矿领导重生产轻培训思想严重,井下工人为三班倒,培训员工的到课率还达不到85%。 三、采取措施: 1、引进专业的工程队伍。首先,优先选择合格承包商

名册中与公司合作过的、信誉好、积极主动配合项目部工作的专业施工队。其次,每个工程要选择2-3个的专业劳务施工队进行投标竞争,以形成对比,择优取用。 2、规范用工,严格合同管理。所有施工班组在进场施工前必须签订劳务施工合同;劳务人员进场后,必须按照项目部的统一合同文本,及时与全体人员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四、意见或建议: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建立一套适合本公司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公司各单位的生产规模、产能及设备条件,定岗定编,以岗位定人员,做到一职多能,竞争上岗的配制机制。 2、多措并举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如:通过网络招聘、参加现场招聘、校院招聘;校企合作,培养需要人才等。 3、加强内部培养和员工培训力度。(1)建设实操基地,提高培训效果。(2)成立考试鉴定中心,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3)加强技能培训和考核。

用工荒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作业(企业如何处理用工荒问题的讨论) 小组:詹威,华凯锋,楼继超,张孝进,孙灵勇本次执行组长:孙灵勇683630 春节后再现“用工荒”,到底该拿什么留住员工? 2012年春节过后,中国从南到北普遍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很多企业被迫推迟开工,内地企业也更加激烈地同沿海企业争抢农民工。 今年的用工荒为什么格外突出呢?中国社科院的研究表明,中国新增就业人口的增长2004年以来就一直低于就业需求的增长,就业市场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国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时代早已过去”。这也意味着,用工荒将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新生代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力量。生活成本上升、新生代民工对工作要求的变化等被认为是用工荒背后的直接原因。调研发现,我国新生代民工群体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农民工不再简单地需要工资保障,更需要技能培训、文化福利、身份认同等所带来的尊严感。 那些用惯了“廉价”劳动力的中国企业和个人,需要重新审视劳动力市场以及自己的用人之道。 案例:伟创力誓约不只解决用工荒 很少有人听说过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虽然它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财富500强企业,而且在中国有10万名员工。之所以如此,也许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品牌,是著名品牌背后的无名制造者。 这些无名制造者处境尴尬:一面是步步上涨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利润率已薄如刀锋;一面还要不断投资改善劳动环境,谨防被媒体和舆论冠以“血汗工厂”的恶名。这些还不算,最让头疼的是工人越来越难招了,即便招到,长期留住他们也是个难题。 2012年春节后,当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企业陷入用工荒时,伟创力珠海园区的员工返岗率却高达99.67%。它开的工资不比竞争对手高,它的工人却乐意留下来,而且很多人一干就是5年、10年,甚至20年。他们为什么来伟创力?为什么留在伟创力? 经过近11个月的研究和跟踪采访,本文作者发现伟创力独特的企业社会环境责任体系(CSER),即“伟创力誓约”(Flextronics Pledge)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誓约中,伟创力承诺:按道德规范行事,尊重员工,保护环境,持续建设周边社区。 伟创力对员工的承诺表现为三方面:一,权益有保障。让员工安全无虞,食宿无虑,精神无忧。伟创力有严苛的安全培训和检查,有宽敞的免费宿舍和味美价廉的员工餐厅,有陪伴新人度过适应期的“Buddy(伙伴)计划”,有24小时心

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

样稿三: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 【要报要点】2010年春节后,沿海地区出现又一次用工荒高潮。本期《要报》提出,当前的用工荒是2004年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合乎规律的延续,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要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把用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教授的研究成果《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分析了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用工荒现象原因分析 随着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挣钱的压力减小,加上春运高峰的影响,金融危机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农民工春节前提早返乡、春节后推迟回城打工的端倪。因此,当前的用工荒现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预计不久之后将有所缓解。然而,更值得关注的则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长期劳动力供求变化,以及经济恢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用工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劳动力供给的基础是劳动年龄人口。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中国整体上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即劳动年龄人口高

速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是,200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目前城市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而据估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接近于吸纳殆尽,到2015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与城市新增人口数量基本持平,此后劳动年龄人口呈现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提前10余年。 2.一揽子刺激方案及经济回暖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使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上,而调查失业率在一度攀升之后,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下降。一揽子刺激投资政策更是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与往年的常态投资结构相比,刺激性投资可以多创造14.6%的就业岗位。同时,制造业从占全部投资的45%下降到只占7%,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占大头,建筑业从占全部投资的46%增加到76%,服务业也从9%增加到17%。这些都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此外,刺激性投资和产业振兴计划均具有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特点,加上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增加。2009年12月的一份调查显示,县内和省内的劳动力流动比例提高,而跨省就业的比例比上年下降了6.4%。 3.制度性分割妨碍了劳动力市场发挥自发调节功能。虽然劳动力流动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

用工荒和就业难中英对照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这几年,大家都在谈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提这一概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At present, the job market appears "shortage"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existence, the root cause is a structural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job market. The past few years, 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new generation migrant laborers, 2010 Central first, also the first mention of this concept. China Youth Research Center recently publish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asant workers in China studies" show that new generation migrant laborers have 60% per 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urban life, have two women, 71.4% of men want to settle in working cities to buy a House. On the job, most of them and the older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 is different, wages had not the only consideration factors they find work, they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fun and personal values realization, industrialized, mass, and line-boring work environment has been difficult to make them happy. 事实上,这些特征不仅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是“80后”计划生育一代的整体特征。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会到东莞大朗的毛纺厂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In fact, these features not only exist in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laborers who are "generation y"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as a whole. For students and their options are more than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but even so, the students would rather unemployment, nor to Dongguan dalang woolen mill workers in General, because they need is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show to white collar jobs. 这是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而在供给方面,以往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工厂还是原来的样子,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工作岗位大多还是蓝领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从欧美、日本的情况看,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就业。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的是,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店、商业等传统领域外,也包括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广阔的领域,它提供的是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比较高。而从我国的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 This is the situation on labor market requirements. On the supply side, there has been no obvious chang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the past. Original factory is like, work hard and fast, jobs are mainly blue collar work, has lost its appeal. From Europe, America, Japan, whe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cannot provide enough decent jobs, many people will enter the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 And most people's understanding is different,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areas such as restaurants, hotels, commercial, also including finance, insurance, educatio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other broad areas, it provides a more personal service, highe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ssessment. From the

企业用工短缺现状调研报告

企业用工短缺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的瓶颈问题,根据市委领导意见,从8月1日至8月10日,我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市企业招工难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数据综合收集、座谈了解、入户调查等形式进行,重点调查了工业园、、、等地5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用工情况。现将调查情况与有关分析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我市也不例外。尽管市委、市政府和各地各部门为解决这一难题,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用工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壮大,影响了招商引资的进程,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五性”: 1、普遍性。这次调查走访的工业园、、、等四地的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和企业主都反映,现在企业用工普遍紧张,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在调查的5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若实现满负荷,需15900人;现实际缺工2141人,占企业满负荷生产所需人数的13%。共有30家企业明显存在缺工现象,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3%;另外的27家企业也或多或少存

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只不过通过员工加班加点的办法缓解了用工紧张的矛盾。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有5家,其中恒信达缺工400人、金士达缺工300人、宏大卫材缺工220人、新发塑料缺工200人、裕民塑料缺工200人,这五家企业共缺工1320人,占调查企业中总缺工人数的62%。 2、行业性。调查中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缺工多,其他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企业缺工少。缺工多的行业依次为无纺布加工、医用卫材、服装加工、纺织,其他行业如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行业缺工较少,而零售、宾馆服务等行业基本不缺人。本次调查的57家企业,涉及无纺布企业17家、纺织企业8家、卫材企业8家、服装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5家、机械制造企业7家、化工企业2家、建材企业2家、其他企业5家。在缺工的30家企业中,12家无纺布企业缺工835人,占调查缺工总数的39%;4家卫材企业缺工580人,占总数的27%;2家服装企业缺工440人,占总数的21%;5家纺织企业缺工154人,占总数的7%;3家机械制造企业缺工70人,占总数的3%;2家食品加工企业缺工40人,占总数的2%;2家其他企业缺工22人,占总数的1%。 3、季节性。调查中发现,我市企业用工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开春前后、农忙时节缺工较为严重,其他时间缺工较少。在本次调查的57家企业13759人中,本地员

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报告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和基础。为准确掌握我区当前用工状况及培训需求,分析判断当前就业形势,切实解决单位用人需求问题,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年3月在全区重点企业开展了一次用工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区企业用工总体环境较好,从业人员流动率较低,用工需求总量较大,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突显,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复杂,存在招工、求职;两头难;现象。 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方法,重点调查单位为全区境内第二、第三产业的工商企业不含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产业活动单位和规模个体户年营业收入在200万以上的个体户。共抽取重点调查单位7873家,进行入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870份。 被调查的户企业,企业法人单位家,占总数的78;产业活动单位;企业法人单位分支机构1245家,占总数的16;规模个体户家,占总数的6。 企业类别比例所涉及的行业有1、工业;2、建筑业;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批发和零售业;5、住宿和餐饮业;6、房地产业;7、金融保险证券业;8、现代服务业。其中工业有441家,

占总数的6;建筑业220家,占总数的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50家,占总数的4;批发和零售业有家,占总数的15;住宿和餐饮业有393家,占总数的5;房地产业有302家,占总数的4;金融保险证券业有270家,占总数的3;现代服务业有家,占总数的60。 行业比例图被调查的户企业,从业人员共万人,规模最小的2人,最大的5500,上年度离职人数2.9万人,从业人员流动率9.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为人,占总人数的12;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为人,占总数的62.9。 被调查企业预计年用工需求4万人,其中现代服务业占67;批发和零售业占10。 万人,用工需求率为12。从年需招用人员职业工种要求来看,用工需求人数集中在一些重点职业工种,主要为第二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企业,其中现代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需求尤为凸显,分别为23730人和2541人,占全区企业需求的77。 一岗位薪酬在不断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拟定年新招用员工平均月薪为2758元,其中在3000元以上的占到45.8,2500-3000元占,2019-2500元占7.2,1500-2019元占26.7,1500元以下占14.9。年较年月薪有所提升,且出现了很多高薪职位,有48.8企业在2500元以下,有企业在2500元以上。可见,年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提高薪酬,招揽各地英才。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新春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与此同时,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这几年,大家都在谈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提这一概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事实上,这些特征不仅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是“80后”计划生育一代的整体特征。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会到东莞大朗的毛纺厂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 这是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而在供给方面,以往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工厂还是原来的样子,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工作岗位大多还是蓝领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从欧美、日本的情况看,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就业。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的是,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店、商业等传统领域外,也包括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广阔的领域,它提供的是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比较高。而从我国的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 另外,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现在不同了,有媒体报道年轻人“啃老”,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老”可“啃”,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可以等到有满意的工作为止。 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就业需求和供给上的不适应。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需要的工作社会不能提供,于是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劳动力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就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对工作岗位的挑拣,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挑剔”、“眼高手低”,而是人的解放,人不再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累计失业人数也在一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一年热过一年。特别是自经济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越来越明显。自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涉及的行业也由低端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一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是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现象初看是完全相反的,只能在某一时段内发生一种,但现在两者同时发生,而且都愈演愈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 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当前的国家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建议。 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刘易斯二元模型 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 (2)国外职业搜寻理论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即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 2 国内的研究成果 (1)结构短缺论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民工荒”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是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的结果。吕小燕、杨文选(2006)从“经济理性人”学说出发,假设农民工是经济理性人,会精确地考虑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只要收益大于其成本,农民工就会选择进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工对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与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再加上雇主拖欠工资时有发生,这些都打击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 (2)基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就业难 在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由于就业机会分布的高度不均匀,而且进入一级劳动

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1 为了解我县园区企业用工现状,进一步做好企业招工工作,近日,县政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组成联合调研组,就道州工业园企业招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用工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招商引资办工业,我县园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截至目前,道州工业园已投产(含即将投产)企业51家,现有员工5000人。尽管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招工工作,不断加大招工服务力度,但企业缺工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据统计,共有29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缺工企业占总数的57%,目前共缺员工4456人,占企业员工需求量的%,主要缺少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以及部分技术工人和少量管理、科研、营销人员。缺工最严重的企业为电子类、制衣制鞋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道县晶石电子有限公司用工缺口1100人,道县建溢鞋业有限公司用工缺口600人,道县德祥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用工缺口600人。春节前后,道州工业园仅新招录员工1021人。 目前的企业“招工难”,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而且影响了一些企业主加大投资的积极性。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严

重缺工,将慎重考虑未来是否在我县扩大生产规模。随着我县园区新增投产企业和一部分有意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用工量的增多,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对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和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园区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0万,但却不能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要,这一情况值得深思。调查发现,我县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存在企业、劳动力本身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看。一是薪酬待遇不合理。在全国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沿海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或留住员工,以东莞市为例,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月,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达到1500-1800元左右。而我县园区企业受利润空间不大的影响,无论是技术工种,还是后勤文员,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工资没有明显的增加,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仅有600元/月,普通生产员工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仅在800-1100元左右,比沿海发达地区的同类企业低500-600元,与求职者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员工产生不了吸引力。此外,绝大部分企业每月工作时间在26天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长达28天,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还会延长。部分企业法定节假日要求员工加班,却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付给员工2倍至3倍的加班费。 二是用工条件较苛刻。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个别企业的用工要求甚至脱离实际。如电子

新形势下“用工荒”的原因

新形势下“用工荒”的原因 [摘要]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用工荒 “我们现在不缺订单,就缺人。”最近,这样的声音不断从珠三角制造企业传来。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统计显示:经济呈持续回暖态势,2009年三季度四季度用工缺口持续加大,尤其各类型技术工人最为抢手,有的企业甚至出动猎头公司猎才。不少企业为了招工,不惜降低招聘的姿态来开展招聘工作。 来自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表明:2009年7月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23.3万人次,比年初1月份增长1.1倍。但在人力资源市场,进入三季度以来,前来找工的农民工确实多了,但成功介绍率仅有三成,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毫无疑问,珠三角正在遭遇“民工荒”。在几个月之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最让人头痛的是农民工就业难,但是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用工就出现逆转了,“用工荒”问题再次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新一代务工者: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 新生代们更看重生活的品质,不愿意像父辈那样,抛下孩子出来打工,他愿意和自己的孩子在一块儿,享受天伦之乐,但是现在珠三角高企的房价和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让这些美好愿望只能成为奢望。 老一辈农民工从内地到沿海打工是为了求生存,对工作条件和待遇都要求不高,而现在的80后、90后打工者,更注重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人已近而立之年,成为了蓝领的主流,而90后们也开始逐渐步入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这些年轻人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掌握的程度,较之父辈有显著提高,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关心的是提升自己的机会。 随着新生代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是在珠三角。金融风暴发生后,农民工就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透过现象和矛盾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工人出现用工荒,一方面是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出现就业难。这两个看似是悖论的现象,在中国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用工荒主要出现在新一代农民工身上,他们与前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还有相对的一方面,随着近年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大部分企业借着高科技革命的春风转型,经济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有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此催生出一大批新的岗位需求,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就业者有充足的精力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更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做后盾,这一部分就业市场形成了暂时空缺。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原因也是多层次多方面。首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要的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没有构建起来,自身素质不足,不符合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其次,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理性正确的就业心态,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就得是“大家”,就得担当干部、管理人员,对工作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缺少职业情操,容易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再次,现在一些企业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新的岗位需求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觉得大学生粗出茅庐,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招收应届毕业生企业就等于承担起来培养大学生的义务,得不偿失。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与其招收大学毕业生还不如招聘有工作经验者来的实际、实惠。最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成了影响大学生教育的瓶颈,管理机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评价机制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学科设置不灵活,不能紧跟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各地区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均等。 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需要的工作社会不能提供,于是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劳动力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就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对工作岗位的挑拣,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挑剔”、“眼高手低”,而是人的解放,人不再单一地只受经济因素的驱动,而更看重个人感受、发展前景等精神因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也要跟紧节奏,要处理好经济结构转型和就业市场稳定良好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有好又快的增长,也要兼顾劳动市场的结构问题,只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就业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才有内生的动力。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民生无小事儿、,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从劳动者到企业到政府职能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找出要害,针对性的处理好、解决好现阶段出现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的问题。 用工荒一方面是年轻农民工不满足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另一方面是劳动者胜任不了企业新的岗位需求;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对工作不满意,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大学生不满意;这两者的矛盾其实大同小异,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把问题联系起来,就可以统一的解决问题。从劳动者本身、企业。

最新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 议 关键词:招工难用工荒建议 一、企业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 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加上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反弹。内需不断扩大,外贸持续增长,促使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此外,民工大量返乡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2、沿海地区就业优势减弱,民工就业的选择趋向多样化 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农民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和发展。3、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强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供给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渐减少。现在的年轻劳工,家里大多有钱了,这些人不太愿出远门,都窝在近一点的家乡打临时工。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一点的劳动力衰退,又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总体上造成了劳工荒这种现状。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较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城乡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大中城市消费水平持续走高,增加了外来民工的生活成本。然而,外来民工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随着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等就业的预期不断增加。如果企业还想延续低工资招工或者招工手段比较单一的传统,招工难的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80后和90后群体已近成为当前劳工的主体,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他们外出务工或就业,不单单是为赚取工资那么简单,他们更多的是想体验或享受生活、丰富个人视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等,如果我们的企业还象当初对待一代民工那样来对待这些80、90后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二、针对企业用工短缺的策略和建议 随着经济的回暖,生产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民工短缺等问题致使企业开工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解决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正确分析用工需求,未雨绸缪,建立储备人才 企业应当尝试新的招工合作渠道,促使自己的人才储备能力的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做好企业员工储备工作的同时,应加强与当地政府以及劳务输出政府的联系与合作,为企业招工寻求帮助,扩大招聘的区域范围。比如中劳网这样的全国性网上劳务市场,能低成本的将企业的招工简章发布到全国。 2、建立健全用工体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用工机制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户籍问题、孩子上学问题等等,因为长期以来,没有解决民工的归属感问题,使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大。政

企业用工情况分析总结

**县企业用工情况分析总结 随着我县经济发展、进驻我县的企业数日益增多,据统计规模企业已达一百四十多家,主要分布于竹木制品、制衣、针织、矿业、食品、制造等行业;为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用工,充分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好问题,实实在在为求职人员和用工需求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今年来,我们通过走访、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意见建议,现总结如下: 一、企业用工的现状 我县共**个乡镇,以第四季度规模企业用工调查结果为例,有33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剩余114家企业,其中*科技、***福建**等企业在职企业人员多且用工需求比较大,这些企业大多数位于经济开发区,为此这区域企业缺工较为严重;而地处乡镇的企业缺工较少,周边地区就能解决劳动力问题。据统计,规模企业缺工总数达1800人,较去年同期变化不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缺工达1200余人,从工种结构上看,最紧缺的岗位人员是车工和普工,缺工总数超过800余人,然后依次是技术工人、管理人员。 二、企业用工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招工难 ①招工难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的普工岗位因设备比较落后、上班时间较长致使待遇不高,一些工种不受欢迎、没有发展前景,当地高新企业不多、行业面偏窄,在就业选择方面存在局限性等因素造成缺工现象。 ②技工招收难。有技术的劳动力全部往沿海发达城市就业,有返乡创业或就业意愿的人员甚少。而企业为了减少培训成本,只愿意招收有技术的熟练工人,也限制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③招年轻劳动力难。我县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较多,本地就业

的年轻劳动力进入工业企业的也相对较少。企业用人需求中,18-35岁年龄组劳动力始终供不应求。 2、留工难 ①部分企业主为了更大的盈利,想方设法降低用人成本,没有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员工缴交社保,有时工资还不能及时兑现。 ②部分企业虽然待遇、条件不错,但某些岗位比较辛苦,工作时间较长等制约着企业招工。 ③部分企业缺乏一定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难以留住员工。 3、季节性用工短缺 我县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生产受到产品特点和订单的影响。因同行业之间淡旺季时间基本一致,并不适合淡旺季用工调剂,另一些企业许多技术工,和其他企业不好调剂;还有企业家顾虑担心员工借出去后,是否会准时回来等因素,我县开展淡旺季用工调剂并不顺利,所以企业旺季时大多数会采取加班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 三、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①拓宽信息发布的渠道,便于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求职者及时、全面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 ②举办好各类人力资源招聘洽谈活动,全年将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场,其中大型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3场,其中针对农民工在内的困难就业群体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位”等专项活动; 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针对用工企业所需用工条件,对进城农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培训后推荐到企业就业,适当缓解企业用工紧缺。 2、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①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契机,引导我县企业逐步提升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借以提高我县整体的薪资水平,增强对外出人员的吸引

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陈桂宏 (海门市医保中心江苏南通 226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用工荒”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继续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配臵劳动力资源;提高国内工人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加快就业人员结构调整,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建立省市间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和鼓励机制。 【关键词】用工荒;农民工;企业 这段时间翻开报纸和打开各大网站都不难找到“用工荒”这样一个词语。企业缺少劳动力,难以正常运转,成了当前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谈论最多的问题。因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去年的新闻和报纸还都是报道很多城市的很多企业都大量裁员甚至于倒闭了,为什么现在却面临“用工荒”? 一、我国目前的“用工荒”产生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 1、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及国际企业发展形势 据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报道,

“ 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快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前提下,各国的企业也在迅速恢复,在危机中得以生存下来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拿制造业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摩根大通在各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基础上编制的综合指数,2009年12月份升至55,为200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5年半高位。制造业企业的雇用意向指数自2008年3月以来首次升至50以上。 2、当前国内政策背景及国内企业发展形势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制定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全面回升。中央和各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过了2008年的困难期逐步进入2009年恢复发展期,其中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由于受到政府的政策影响最直接,所以恢复更迅速,发展更快。2009年全年汽车销量增长46.15%至13,644,794辆。房价成交量同比增加50%多,各地频频出现并不断刷新地王的记录,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 二、“用工荒”主要发生地区、行业及程度 1、“用工荒”主要发生的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