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40010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4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80学时

实验学时:参见机能学实验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参考数目:

1.朱大年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姚泰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姚泰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丁报春生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在机能实验学课程中完成。有关实验教学要求详见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前馈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收缩效能的影响因素。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人体和血量正常值。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脑循环和肺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5.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通气量功能的指标,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中枢。掌握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了解正常肺功能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6.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了解消化的两种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大肠内消化。

7.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和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熟悉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8.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清除率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排尿反射。

9.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过程和特征,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睡眠的时相。熟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的功能,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

10.掌握激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了解激素的化学分类,肾上腺髓质功能。

11.掌握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熟悉睾丸的功能及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了解妊娠与分娩。

(二)基本技能

1.熟悉生理学试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生理学实验技能与记录方法。

2.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原理,并正确分析试验数据。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闭卷)、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测试、案例讨论、课堂作业等。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反馈调节。

2.熟悉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前馈控制系统。

3.了解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生理学的任务重点阐述生理学概念。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般介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2.内环境与稳态重点阐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重点阐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体内的控制系统

(1)重点阐述负、正反馈控制。

(2)详细讲解前馈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兴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

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骨骼肌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肌肉收缩的机制,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影响因素。

3.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讲课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概述:一般介绍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蛋白;细胞膜的糖类。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单纯扩散。重点阐述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一般介绍出胞和入胞。

2.一般介绍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受体-G蛋白-AC途径、受体-G蛋白-PLC途径)。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详细讲解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2)动作电位:重点阐述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

(3)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详细讲解兴奋和可兴奋细胞;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重

点阐述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4)局部电位:详细讲解局部电位的概念、特点。

4.肌细胞的收缩

重点阐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一般介绍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详细讲解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以及生成调节,生理性止血,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

2.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3.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造血过程的调节,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讲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一般介绍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2)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般介绍血液的比重;血液的粘度。重点阐述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一般介绍血浆的pH值。

2.血细胞生理

(1)一般介绍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2)红细胞生理:一般介绍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详细讲解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重点阐述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调节。一般介绍红细胞的破坏。

(3)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重点阐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破坏。

3.生理性止血

(1)详细讲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2)血液凝固:重点阐述凝血因子;凝血的过程;血液凝固的控制。

(3)纤维蛋白的溶解:重点阐述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

4.血型与输血原则

(1)详细讲解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2)红细胞血型重点阐述ABO血型系统:①ABO血型的分型,②ABO血型系统的抗原,③ABO血型系统的抗体,④ABO血型的遗传,⑤ABO血型的鉴定;Rh血型系统:①Rh血型的发现和分布,②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③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重点阐述输血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

与体液调节。

2.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讲课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肌的收缩特点:详细讲解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

(2)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重点阐述心动周期的概念。重点阐述心室收缩期①等容收缩期,②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①等容舒张期,②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详细讲解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一般介绍心音的产生。(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重点阐述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心输出量和心指数。详细讲解心脏做功量。

(4)心泵功能的贮备:重点阐述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心率贮备。

(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重点阐述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1)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重点阐述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重点阐述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和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

(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重点阐述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重点阐述心脏的起搏点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重点阐述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影响传导的因素。

(3)体表心电图:一般介绍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和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

3.血管生理

(1)一般介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重点阐述血压。

(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重点阐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一般介绍动脉脉搏的波形和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重点阐述中心静脉压。一般介绍外周静脉压。详细讲解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重点阐述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5)微循环:一般介绍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通透性、数量和交换面积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一般介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6)组织液的生成:重点阐述组织液的生成,详细讲解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重点阐述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和功能。重点阐述延髓心血管中枢。重点阐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详细讲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2)体液调节:重点阐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点阐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3)局部血流调节:一般介绍代谢性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4)一般介绍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呼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正常肺功能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讲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肺通气

(1)肺通气原理:一般介绍呼吸运动。重点阐述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弹性阻力、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指标:重点阐述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一般介绍呼吸功。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肺换气:一般介绍肺换气过程。重点阐述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比值。

(3)组织换气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一般介绍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2)氧的运输:一般介绍Hb的分子结构。详细讲解Hb与O2结合的特征。重点阐述氧离曲线和影响因素。

(3)二氧化碳的运输:重点阐述碳酸氢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详细讲解CO2解离曲线。重点阐述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4.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重点阐述呼吸中枢。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重点阐述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和肺牵张反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目的要求]

1.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3.了解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一般生理特性。详细讲解静息电位;慢波或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

(2)一般介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详细讲解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

(4)详细讲解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2.胃内消化

(1)胃液及其分泌:重点阐述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的作用,刺激胃液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2)胃的运动及其控制:一般介绍胃的运动形式,详细讲解胃排空及其控制。

3.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分泌:重点阐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胆汁的分泌与排出:重点阐述成分和作用。一般介绍胆汁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详细讲解胆汁分泌与排放的调节。

(3)小肠的运动:详细讲解小肠的运动形式,一般介绍小肠运动的调节。

4.吸收

(1)吸收过程概述:一般介绍吸收的部位。详细讲解吸收的途径。

(2)小肠的吸收功能:重点阐述糖、蛋白质、脂类、水、钠、;Cl-和HCO3-、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目的要求]

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

3.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能量代谢

(1)食物的能量转化:一般介绍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重点阐述糖;脂肪;蛋白质的能量转化。

(2)能量代谢的测定:重点阐述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一般介绍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3)重点阐述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和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

2.体温及其调节

(1)体温:一般介绍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重点阐述体温的昼夜变化;性别的影响;年龄的影响。一般介绍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

(2)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重点阐述主要的产热器官;机体的产热形式;散热的方式和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详细讲解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和温度调定点学说。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目的要求]

1.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清除率的概念。

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利用清除率的概念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以及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3.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排尿反射。

[讲课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1)肾的功能解剖:一般介绍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和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2)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详细讲解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一般介绍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重点阐述有效滤过压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详细讲解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2)重点阐述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详细讲解尿液的稀释和尿液的浓缩。详细讲解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用。

5.尿生成的调节:

(1)一般介绍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2)血管升压素:重点阐述血管升压素的作用、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对其分泌的影响。(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一般介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阐述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功能。重点阐述肾素分泌的调节。

心房钠尿肽:一般介绍心房钠尿肽对尿量的影响和机制。

6.清除率

(1)详细讲解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测定清除率的意义:详细讲解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方面的作用。

7.尿的排放:一般介绍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和排尿异常。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中枢抑制和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睡眠的时相。

2.熟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眼震颤及其生理意义,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

3.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原理,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元

一般介绍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1)突触传递:一般介绍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分类;重点阐述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一般介绍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一般介绍非定向性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2)神经递质和受体:一般介绍递质、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存;递质的代谢。重点阐述受体的概念。一般介绍受体的分类;突触前受体;受体的调节。重点阐述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3)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般介绍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和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重点阐述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中枢抑制。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一般介绍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详细讲解丘脑前的传入系统。重点阐述感觉投射系统。一般介绍大脑皮层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

(3)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般介绍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重点介绍内脏痛的特点;体腔壁痛。一般阐述牵涉痛。

(4)眼的视觉功能:一般介绍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详细讲解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重点阐述眼的调节。详细讲解眼的折光能力异常。一般介绍视网膜的结构特点。重点阐述视网膜的两种换能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详细讲解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视力、视野、明适应和暗适应。

(5)耳的听觉功能:一般介绍外耳的功能,重点阐述中耳的功能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一般介绍耳蜗的结构要点,重点阐述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6)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一般介绍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详细讲解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前庭反应。

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1)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般介绍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2)姿势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脊休克;脊髓对姿态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详细讲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一般介绍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

(3)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大脑皮层运动区;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一般介绍新纹状体的功能结构与细胞;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详细讲解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疾病。一般介绍小脑的分区与纤维投射;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回路。详细讲解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详细讲解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重点阐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点阐述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2)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一般介绍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详细讲解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般介绍边缘叶和边缘系统;新皮层。

6.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1)脑电活动:一般介绍脑电图的波形;脑电波形成的机制和皮层诱发电位。

(2)觉醒与睡眠:一般介绍觉醒状态的维持。重点阐述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内分泌

[目的要求]

1.掌握激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

2.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的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

3.了解激素的化学分类,肾上腺髓质功能。

[讲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

(1)激素及其作用:重点阐述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一般介绍激素的分类。

(2)重点阐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3)详细讲解激素作用的机制

(4)激素分泌的调节:详细讲解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反馈调节和神经调节。2.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1)下丘脑调节肽:详细讲解九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重点阐述生长激素生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一般介绍催乳素、促黑激素。(3)神经垂体激素:一般介绍血管升压素、催产素。

3.甲状腺的内分泌

(1)重点阐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2)重点阐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3)重点阐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4.肾上腺的内分泌

(1)重点阐述糖皮质激素,一般介绍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和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2)一般介绍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代谢、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

5.胰岛的内分泌

(1)详细讲解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

(2)详细讲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

6.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1,25-二羟维生素D3

(1)详细讲解甲状旁腺激素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

(2)一般介绍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生殖

[目的要求]

1.掌握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

2.熟悉睾丸的功能及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男性生殖

(1)详细讲解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2)详细讲解睾酮的生理作用;

(3)详细讲解睾丸功能的调节。

2.女性生殖

(1)详细讲解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2)重点阐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3)重点阐述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中国医科大学2016生理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物质在膜蛋白介导下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出胞作用 满分:2 分 2.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 A. 传导速度慢 B. 跳跃式传导 C. 减衰性传导 D. 单向传导 满分:2 分 3. 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的机制是 A. 血浆蛋白被浓缩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 D. 肾小球血浆流量下降 满分:2 分 4. 关于正常血压曲线的描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 一级波是心搏波 B. 二级波是由于心室的舒缩活动引起的血压波动

C. 一级波是由于呼吸运动引起的血压波动 D. 一级波可能与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周期有关 满分:2 分 5. 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单一细胞传导是电紧张性扩布 B. 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减小而减小 C. 膜电位达峰值时的电位近似于Na+的平衡电位 D. 上升支超过0电位部分称超极化 满分:2 分 6. 可使气道口径变小的因素是 A. 迷走神经兴奋 B. 交感神经兴奋 C. 组织胺 D. 白三烯 E. 内皮素 满分:2 分 7.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中,吸入纯氮气后如何影响呼吸运动? A. 呼吸运动减弱 B. 吸入气中缺O2 C. 肺泡气中PO2增加 D. 肺泡气中PCO2降低 满分:2 分 8. 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液中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 ACTH与皮质醇 B. 氢化可的松与血管升压素 C. 肾上腺素与去甲状腺素

D. 醛固酮与催乳素 E. 雌激素与雄激素 满分:2 分 9. 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主要与下列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 K+ B. Na+ C. CI- D. Ca2+ 满分:2 分 10. 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中,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 剪断脊柱的位置要正确 B. 要经常保持神经标本湿润 C. 神经标本与电极要密切接触,可以折叠 D. 刺激强度不宜过大 满分:2 分 11. 用高钾任氏液灌注蛙心时,蛙心活动变化为 A. 心跳明显减弱 B. 心脏停止于收缩状态 C. 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增强 D. K+可促进细胞膜对Ca2+的转运 满分:2 分 12. 下列情况中,哪种情况尿量不增加 A. 尿崩症 B. 糖尿病 C. 交感神经兴奋 D. 肾入球小动脉血压升高

生理学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地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为正反馈;与此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称之为超射。 生理止血: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出血,数分钟后即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 有效不应用: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胸内压: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内压低于大气压,故胸内压为负压。 胃肠激素:胃肠道黏膜中含有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激素,称之为胃肠激素。 基础代谢率:人体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称为基础代谢李。 肾小球滤率:在单位时间内两肾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年男子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 缝隙连接:是电突触的结构基础。缝隙连接是指神经细胞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细胞膜之间的间隙只有2~3nm,连接部位的神经细胞膜没有增厚,轴浆内无突触小泡聚集,不能释放递质。连接部位的膜阻抗较低,易发生电紧张性作用,能进行信息的电传递。电传递的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能进行双向传递。 激素的允许作用:激素对某一生理反应并不起直接作用,但它创造了另一种激素起作用的条件,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经常按~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重复出现、周而复始,称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按其周期长短可区分为:日周期、周周期、月周期和年周期四类。 肌丝滑行学说:肌肉收缩是由于粗、细肌丝相对滑行,而使肌小节相应缩短,从而造成肌纤维的收缩活动,称为肌丝滑行学说。 等汽溶液与多张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溶溶液,如0.85%NaCI溶液。能使血细胞和组织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如0.85%NaCI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故称之为生理盐水。 代偿间歇:期前兴奋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这样,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常常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功能余气量:指平静呼气之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抑制紧张性收缩,使清的头端区舒张,以利食物入胃,称为容受性舒张。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溶剂拖带作用:在近球小管水的重吸收能拖带Ca+重吸收现象,称为溶剂拖带作用。 优势半球:由于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因此一般称左侧半球为优势半球。应激反应:机体遭受环境温度剧变、缺氧划伤、手术、紧张、焦虑等应激刺激时,机体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时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与活动,从以下三方面调整机体的适应能力: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教学目的 设施园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农学科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适用于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大纲。课内学时72,共计4学分。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涵了生物、环境和工程三个交叉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园艺植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侧重讲授园艺设施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及环境特点,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环境的影响,如何通过温、光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满足园艺作物生产的要求,实现高产、高效目的。掌握目前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主要瓜类、茄果类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内涵,设施园艺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设施园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使同学了解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几种主要园艺设施的结构、类型、性能的讲授,使同学了解不同设施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覆盖材料性能的讲

授,使同学们了解各种覆盖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原则;通过对设施内温、光、湿、气和土壤环境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掌握设施性能与调控技术;简单介绍园艺设施的选址要求、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最后介绍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的特点及主要蔬菜、花卉和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设施园艺相关理论与技术。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设施园艺学综合性很强,从知识内容上涉及到园艺植物栽培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工程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设施园艺学属于实用技术,应用性很强。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

生理学答案整理

、单选题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 物理和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 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 C. 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 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D A.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 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液 E. 组织液 4、内环境的稳态 B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 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 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5、 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 A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6、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 B A. 非自动控制系统 B. 负反馈控制系统 D. 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系统 7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血中 ACTH 浓度升高 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控作用? D A. 神经调节 B. 神经 -体液调节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8、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 C A. 非自动控制系统 B. 负反馈控制系统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2、体内CO 2和。2进出细胞膜过程属于下列哪种转运方式 A A. 单纯扩散 B. 胞吞和胞吐作用 C. 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 3、细胞膜内、夕卜Na +和K +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 E A. 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较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 +通透性较大 C 、Na +和K +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 D. Na +-Ca 2+跨膜交换的结果 E. 膜上 Na+ 泵的活动 4、 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经载体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5、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D A. 要消耗能量 B. 顺浓度梯度 D. 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 E. 有饱和现象 6、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C. 自身调节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 素 正反馈控制 D. 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A. K + B. Na + C. Ca 2+ D. Mg 2+ E C. 经通道易化扩散 C. 需膜蛋白帮助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Ca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凝血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A. 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资源环境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植物、农产品品质、肥料、环境污染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剂配制与测试操作技术、操作的要点难点,方法的误差产生与干扰的克服方法、常规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分析质量的控制、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应用知识。为学生开展SRT课题的研究,参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际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施肥、食物和饲料的检定、环境评价与环境修复、有机绿色农业生产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水、试剂、器皿 1.水的制备与检验 2.试剂的规格、标准、选用与配制 3.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使用与洗涤 习题要点:水的检验方法与要求,试剂的规格与配制方法,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和洗涤方法。 第四节分析误差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1.分析误差的来源 2.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 3.系统误差的控制 4.偶然误差的控制 5.允许误差的范围 6.可疑数据的取舍 习题要点:分析误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如何控制分析误差和进行数据的取舍。 本章重点、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试剂的选用与配制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减免。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实验用水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试剂的规格、选用、配制与保存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检验与减免。 理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试剂的标准,分析数据的统计与检验。 了解:特殊用水的制备方法,标准试剂的要求和前处理方法,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土壤样品的采集 2.土壤样品的制备 3.土壤样品的保存 习题要点:如何使土壤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特殊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要求。 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植物组织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瓜果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3.籽粒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根据研究的要求采集制备与保存植物组织。 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2.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比较肥料样品、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的异同。 第五节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1.常压烘干法 2.减压烘干法 3.共沸蒸馏法 4.卡尔·费休法 习题要点:根据样品的特性选用其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水分测定的烘干法。 理解:特殊土样、诊断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水分测定的减压烘干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原理。 了解: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研究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选择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三节概述。 1.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意义 2.土壤有机质的形态与含量 3.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关系 4.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有、 、、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

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回肠和空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 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最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三、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就是研究( E ) A、人体与环境关系B、人体细胞功能 C、人体功能调节 D、各器官得生理功能E、人体功能活动规律 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得特征就是( B ) 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 D、应激性 E、自控调节 3、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得过程,称为( D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 D、异化作用E、消化 4、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得说法,哪项就是错误得( A )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 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 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 5、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得能力称为( D ) A、反射B反应 C、抑制 D、兴奋性 E、兴奋 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得特征就是产生( E ) A、神经活动 B、肌肉收缩 C、腺体分泌 D、反射活动E、动作电位7、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D ) A、有效刺激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E、阈值 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得指标(B ) A、基强度 B、阈强度 C、阈时间 D、利用时 E、时值 9、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程度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性越低 E、没有兴奋性 10、机体得内环境就是指( E ) A、组织液B、血浆 C、淋巴液 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 11、内环境稳态就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得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内液得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得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E、细胞内液得物理性质相对稳定 12、维持机体稳态得重要途径就是( B)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 13、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得调节方式就是( A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14、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 A ) A、反射B、反应C、适应 D、正反馈E、负反馈 15、阻断反射弧中得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得调节就是( A )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 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自分泌调节 16、皮肤黏膜得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E、效应器17、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得就是( D )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10*3,共30分) 1.神经递质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红细胞沉降率 4.基础代谢率 5.下丘脑调节肽 6.心动周期 7.肺活量 8.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9.突触 10. 允许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递质受体的分类按分布部位分和。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 3.尿的生成包括、和三个基本过程。 4.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_______双分子层为基架,主要由_______组成。 5.生理学研究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6.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包括、、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7.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8.超滤液生成的结构基础是,滤过作用的动力是。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Cl- E.Mg2+ 5.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6.简化眼指() A.具有与眼等效的光学系统的一种模型 B.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 C.折光率为1.333 D.节点位于后极 E.球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

动物营养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下载PDF版本 课程编号:学时:60 其中实验 10 学 时教学实习 0.5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等课程开设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动物生产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缺乏和过量对动物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掌握主要动物饲料配方设计技巧。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二)能力教育目标 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5.会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控制饲料安全以保证食品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已开课程专业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通过生产实例讲授;注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密切结合计算机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计算机及行业软件辅助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把握能力,可配合机房开放进行。

生理学作业与参考答案解析

某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人体生理学》课程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负反馈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负反馈 2.正反馈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3.内环境 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internal) 4.稳态 为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中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 5.化学门控性通道 通道的开闭是由膜两侧的化学物质(如递质、激素或药物)控制的,则称为化学门控离子通道(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或称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6.主动转运 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7.电压门控性通道 由膜两面侧的电位差决定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门控性通道8.阈电位 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9.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10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布的电位变化 11.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有以下特点:(1 )电位幅度小且呈衰减性传导( 2 )不具有“全或无”现象(3 )有总和效应 12.兴奋性 兴奋性是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13.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血液总容积的0.15%~1%,故血细胞比容很接近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 14.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血浆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15.EPO 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简称。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和肝脏分泌的一种 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 16.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缩和舒X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7.心输出量 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18.窦性节律; 窦房结掌控心脏的这种节律,叫做“窦性节律。 19.中心静脉压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