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班级:制药134

姓名:纪美超

学号:2013013092

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随着药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现代药物分析技术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检索我国学者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献,综述我国在药物分析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新兴的几项分析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并展望了我国药物分析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药物分析技术、展望、发未来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modern technologies emerging drug analysis. By retrieving Chinese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s published literature,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drug analysis made, focusing on the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drugs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the prospect of drugs and focuses o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cience.

【Key words】Drug analysis technology, Prospect, Ma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1 引言

药物分析是从20世纪初由一项药品检验技术逐渐发展成一门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检验、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物临床监测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有效。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分析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传统药物分析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药物分析,在分析领域和分析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1-3]。杨清清等[4]制备的黄芩素分子印迹整体柱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能力,能够较好地分离黄芩素和其结构类似物汉黄芩素。李英杰等[5]采用制备的烯丙基-β-环糊精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在电色谱模式下,对愈创甘油醚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蔡自由等[6]建立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盐酸吗啉胍片中盐酸吗啉胍的含量,在高电场强度条件下利用微流控芯片上特殊的微通道实现组分快速高效的分离等。

2 药物分析技术

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及快速性已成为衡量药物分析技术好坏的关键指标。本文就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分析技术作一概述。

2.1 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样品前处理的主要目标为:去除样品中共存干扰物,提高方法的选择性;高效富集目标组分,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增强仪器性能。而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有液液萃取(LLE)、蛋白质沉淀(PPT)、索氏提取等,这些技术虽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例如LLE常因乳化效应使相间分层不彻底,使得重复样品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偏差。PPT技术快速但粗糙的净化技术,仅可去除约90-95%的蛋白质。因此,开发简单、快速、高效、少溶剂或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已成为药物分析的要求。

2.1.1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

SPME 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理与富集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的无溶剂样品微萃取新技术。与固相萃取技术相比,其操作更简单,携带更方便,操作费用也更加低廉;另外也克服了固相萃取回收率低、吸附剂孔道易堵塞的缺点[7]。因此成为目前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2.1.2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

SFE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利用其兼有液体和气体双重性质的特点,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进行选择性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一般以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流出液中的二氧化碳在常压下挥发,待测物用溶剂溶解后进行分析检测,是一种绿色提取分离技术,由于其具有能耗低、提取率高、无环境污染、操作简单、产品纯度好、参数易控制、适合稳定、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

提取分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刘芳等[8]建立了川芎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萃取及定量分析方法,利用HPLC-DAD 同时测定川芎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适用于川芎CO2超临界萃取物的综合质量评价。

2.1.3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是一种在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压力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新颖样品前处理方法,利用升高温度和压力来增加物质溶解度和溶质扩散速率,从而提高萃取的效率。具备有机溶剂用量少、快速、基体影响小、萃取效率高等优点,现已成熟的用溶剂萃取的方法都可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替代,且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张玉等[9]应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柑橘皮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较常规萃取方法大大缩短萃取的时间并明显降低萃取溶剂的使用量。

2.1.4 基质固相分散(MSPD)技术

MSPD 集传统的样品前处理中所需的样品均化、提取、净化等过程,避免了样品均化、沉淀、转溶、乳化等造成的目标分析物的损失。目前已广泛用于食品、农产品及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的分析。史惠娟等[10]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法从3种基质中提取、净化28 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检测。通过对基质固相分散的条件,如吸附剂、洗脱剂、洗脱体积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3 种基质中28 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对我国进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监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5 QuEChERS 法

QuEChERS 是英文字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的缩写,即快速、容易、便宜、有效、稳定和可靠。原理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固相萃取(SPE)相似,都是利用吸附剂填料与基质中的杂质相互作用,吸附杂质从而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其主要步骤概括为(1)样品粉碎;(2)单一溶剂乙腈提取分离;(3)加入MgSO4 等盐类除水;(4)加入乙二胺-N- 丙基硅烷(PSA)等吸附剂除杂;(5)上清液进行GC-MS、LC-MS 检测,并对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本方法也可根据可供选择的分析仪器种类、检测限、靶标农药的范围以及使用介质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程志等[11]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检测技术,采用QuEChERS 法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能应用于11 种中药材中144 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探究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提取溶剂、缓冲盐体系、净化剂组成和用量对样品提取、净化等方面的影响,建立了中药材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2.2 高效、快速的样品分析技术

2.2.1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新型质谱技术

近年来,无需复杂前处理、在样品原始环境、离子源敞开条件下实现离子化的质谱技术(AMS)已成为质谱学领域的前沿而备受关注,其中敞开式离子化技术及其装置是最关键部分[12]。敞开式离子化质谱AMS是一种能在敞开的大气压环境中直接对样品或样品表面物质进行

分析的新型MS 技术,此技术无需或者只需很少的样品制备过程,便可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具有实时、高通量、简便快速等一系列优点,并且保持了传统MS的高分析速度、高灵敏度等特点[13]。贺玖明[14]等采用自主研制的新型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技术(AFAI-MS)及其装置,对违法饲料添加的未知药片进行了快速实时质谱分析,并对其中的药效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通过本技术快速、高效地获取了药片中有效成分的一级质谱、二级质谱、分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等关键结构信息。

2.2.2 解吸电晕束电离质谱技术(DCBI)

解吸电晕束电离源是一种与实时直接分析类似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高压在一个通有加热的氦气的放电管尖端处产生可见的等离子体电晕束,依靠电晕束与样品的接触对分析物进行解吸电离,离子进入质谱仪分析。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农药、兽药、爆炸物等领域的快速分析。游金清等[15]将吸头小柱萃取技术用于常压离子化质谱分析的前处理,通过吸头小柱微萃取与解吸电晕束电离质谱(DCBI-MS)的联用,建立了体液中药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既保证了分析速度,又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富集及杂质的去除,解决了常压直接离子化质谱技术在体液分析中面临的解吸、离子化效率低及基质干扰严重的问题。

2.2.3 近红外光谱技术( NIR)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介于可见光谱区与中红外谱区之间的谱带,几乎所有有机物的主要结构和组成都可

以在近红外光谱中找到信号且谱图稳定,获取光谱容易,因此近红外光谱法被誉为分析的巨人[16]。该技术主要优点是:样品不需要前处理,无破坏性,无污染,测定速度快,能同时快速测定同一样本中不同成分,可重复测量;质量过程可控,满足在线检测需求;投资及操作费用低;适用于固态、粉粒态、半固态、液态等各种样本。吴利敏等[17]应用近红外光谱透射分析技术建立了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快速定性和其活性成分快速定量的分析新方法,实现了对口服液品牌的快速定性分析和指标成分黄芩苷、甘草酸的同时测定,为全面控制口服液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与传统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可推广用于其他组成复杂的中成药的快速分析,再结合嵌入式光纤取样分析系统,可望用作为中成药在线质量检测的手段。

2.2.4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FIA)

FIA 是丹麦分析化学家Ruzicka 和Hansen 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快速自动分析技术,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微量、高速和自动化的分析技术。流动注射技术打破了以往一定要应用达到化学平衡的稳定反应才能用于定量分析的传统,在物理和化学非平衡动态条件下就能进行含量测定。FIA 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设备与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适应性广泛、检测段多、分析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合生物样品量少、样品数量多的体内药物分析。黎源倩等[18]采用流动注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快速扫描待测物的吸收光谱图,建立了原花青素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所建立的分析方法

灵敏、准确、快速,采样频率为10 samples.h-1,显著缩短了检验周期,用于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检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3总结

药品快速分析技术是个仍需不断发展和不断成熟的技术,在使用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成熟。随着药品检验技术提高和检验仪器设备的发展,快速分析技术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广宏,张红梅,姜潇.现代药物分析新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J] CHINA MEDICAL HERALD 2013:10(3) 20-22

[2] 王蒙蒙,李晓玉,冯素香,等. 药物快速分析检定新方法和新技术[C]//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 中国河北石家庄. 2014

[3] 李晓冰,石富国,宋沁馨,等.药学分析研究发展[J].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3,37( 8) : 360-367

[4]杨清清,李娟,狄斌,等.黄芩素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1):1-5

[5]李英杰,李芳,张春雨,等.烯丙基-β-环糊精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分离愈创甘油醚对映体[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 5):917-919

[6]蔡自由,李永冲,陈缵光.微流控芯片测定盐酸吗啉胍片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8):1492-1495

[7]杨通在,罗顺忠.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环境研究与监

测,2006,19(1):1-7

[8] 刘芳,吴萍,王宇红,等.HPLC-DAD同时测定川芎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 和藁本内酯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0):48-50

[9] 张玉,吴慧明,余建伟,等.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柑橘皮中总黄酮的工

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7,11:213-215

[10]史惠娟,薛平,林勤保,等.基质固相分散-气质联用测定3 种基质中28 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J].分析科学学报,2011,27(3):307-310

[11]程志,张蓉,刘韦华,等.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测定中药材中144 种农药残留[J].色谱,2014,1(32):57-68

[12] Harris GA,Nyadong L, Fernandez F M.Analyst,2008,133(10):1297-1301

[13] 栗则,张佳玲,常翠兰,等.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新技术及其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345-354

[14] 贺玖明,罗志刚,李秾,等.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新型质谱技术用于药物快速实时分析的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11,39(11):1743-1747

[15] 游金清,郝艳红,黄云清,等.吸头小柱微萃取-解吸电晕束电离质谱用于快速分析体液中的降压药物[J].分析化学,2013,41(3):319-324

[16] 王多加,周向阳,金同铭.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4):447-450

[17 吴利敏,杨季冬,杨琼,等.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法在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13,29(3):376-380

[18] 黎源倩,吕星,邹晓莉,等.CCD阵列检测-流动注射分析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J].CCD阵列检测-流动注射分析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2005,25(10):1724

现代药物分析技术-GC-MS电子教案

现代分析技术GC-MS的介绍与应用 一、GC-MS技术介绍: 1.GC-MS的概念: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集气象色谱的 高速、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质谱的高选择性于一体,通过总离子流 谱图和综合气相保留值法能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分子结构的 准确判断,通过峰匹配法、总离子流质量色谱图、选择离子检测法可对 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的现代分析方法。 2.GC-MS的装置和原理:GC-MS联用主要包括色谱柱、接口、和质谱仪 的选择。 ①装置: 气相色谱仪接口质谱仪 (样品传输) ②原理:气相色谱仪:利用供试品中的混合物在气相流动相和固定相 (固、液)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将供试品分离为单一的组分。 接口:被气相色谱仪分离的混合物,按其各自不同的保留时间,与载气同时流出色谱柱,经过接口,除去载气,保留被分离的组分进 入MS仪。 质谱仪:各组分分子进入MS后被离子源离子化。对于有机物,新生成的分子离子会进一步裂解成为各种碎片离子,经分析检测, 记录MS图。 ③关键装置:接口组件,理想的接口:1.除去全部载气2:试样无损失 分类:a) 直接导入型 b) 分流型 c) 浓缩型 现在最常用的是:毛细管直接导入型接口,优点为构造 简单,产率高(100%) 3.GC-MS定性分析方法:总离子流色谱法和质量碎片图谱法 ①总离子流色谱法:经色谱分离后的组分分子进入离子源后被电离成离 子,同时,在离子源内的残余气体和一部分载气分子也被电离成离子, 这部分离子构成本底。样品离子和本底离子通过离子源的加速电压, 射向质量分析器。在离子源内设置一个总离子检测极,收集总离子流

的一部分,经放大并扣除本底离子流后,在记录纸上得到该样品的总 离子流色谱图。 ②质量碎片图谱法:系用保留时间为横坐标,记录一个或若干个特征离 子碎片的强度所构成的质量碎片图谱,也就是进行选择性离子记录。 二、GC-MS的应用: 1、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 运用用GC-MS 联用技术检测了广藿香油里广藿香酮的比例,此法特异 性强、准确且重复性好,更便于控制药材与其制剂的品质。运用用LC-MS 法对川芎有效位置中藁本内酯及亚丁烯邻苯二甲内酯等多种化学成分 实施了分析及指纹图谱检测,经过检测不同产地与不同批次的川芎药材,使用NIST 谱库测检品,依据相对峰面积测检确定了指纹图谱里的15 个 共有峰。 2、抗生素类型药物分析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其能够造成人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运用GC-MS 法分析了蜂蜜中氯霉素留存比例,回收率在90%左右, 线性关系良好,而且灵敏度高、方法干扰少。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法,净化、提取富集条件,构建了动物组织里氯霉素留存量的测检 方法。结果加样回收率在85%~100%之间,RSD 少于25%,检出限为0.1 ug/mg,样品里氯霉素的留存比例在0.1~5.0 ug/mg 之间。 3、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分析 构建人血浆中阿司匹林及水杨酸GC-MS 方法,且分析了肠溶阿司匹林 片在正常人体里的药代动力学。此方法以苯甲酸作为内标。血样酸化之 后再由乙醚一二氯甲烷进行提取,运用选择离子措施实施测检、定量。 结果水杨酸、阿司匹林的日内与日间RSD 均低于4.8%与6.2%,均回收 比率超过97%,见图1。最小测检密度阿司匹林为10 ug/L,水杨酸为0.1 mg/L。 4、药动学领域的应用 一些学者针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构建了同时检测麻黄汤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血药密度的措施,且分析了两者在人体里的药代动力学等 环节。此方法唯一性较强,不易受生物样本里一些杂质的影响,对一些 种类的成分分离性较好,吻合生物样品检测要求,适合用在麻黄汤中两 种主要成分的血药密度检测。 5、在方剂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针对方剂挥发性成分实施分离的时候还利用质谱测 检器实施在线鉴定,这样不但能够获取方剂里挥发性成分的类型数据, 还能够推断其内部结构,所以能够通过构建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实施 方剂的相应质量控制。在研究三拗汤加味方与组方药材挥发油的内部结

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摘要: 药物分析的发展已从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等。随着药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关键词药物分析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属于商品,但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较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全面保证、控制与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然而,现代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分析,从体外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发展到联用技术,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 具体一点的讲,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化学的进步,尤其是近年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为药物分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药物分析的任务是在药学各个领域中,对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不同来源和组成的样品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检出、鉴别和测定。药物分析发展的主要趋向就是如何能够简便、快速地从复杂组成的样品中,灵敏、可靠地检测一些微量成分。 药物分析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创新药物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等,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 1、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 光谱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法、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法以及X 2射线衍射谱法等,方法较多。近年来发展虽不如色谱那么迅速,在药典中所占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出现了很多新方法,如二维核磁共振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以及色谱光谱联用技术等。在新的世纪中,这些方法会有更快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药学科学各领域中。电化学部分分别为化学传感器、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动力电化学方法与应用。近几年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成为电分析化学中活跃的研究领域。微电极技术是一种新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在活体分析中,微电极用作电化学微探针,检测动物神经传递物质的扩散过程,成为微柱液相色谱和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电化学检测器。在将来药物分析的发展中,将会显示出光辉的应用前景。 复杂样品中微量成分的检测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比较困难的问题。色谱法对复杂样品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技术。 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药物及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以及中药成分分析,已成为当今药

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应化1001 王旸慧 随着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无论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还是环境中 痕量元素的检测,或者生物体内功能因子的分析,都迫切需要一种灵敏度高、快速准确、性能稳定的痕量分析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简称为TRFIA)是20世纪80 年代中 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荧光标记技术。这种方法应用某些特殊的稀土金属,能够区分背景光的散射所引起的干扰,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与传统的酶免疫法(EIA)、发射免疫分析法(RIA)相比,它具有很多优点:灵敏度高达10-19;稳定性好,克服了酶和放射性荧光物质的不稳定性; 动态范围宽;试剂货架期长;无放射性危害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目前被公 认为是灵敏度最高的分析方法之一。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原理及优势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是在荧光分析(FIA)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荧光分析法。它利用了具有独特荧光特性的镧系元素及 其螯合物为示踪物,标记抗体、抗原、激素、多肽、蛋白质、核酸探针及 生物细胞,以代替传统的荧光物质、酶、同位素、化学发光物质。用时间 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仪测定反应产物中的荧光强度,根据产物荧光强度 和相对荧光强度的比值,准确地测定反应体系中被分析物的浓度。TRFIA 所 使用的荧光标记物是镧系稀土金属,由于镧系稀土金属离子螯合物有很长 的荧光寿命(微秒级),有别于传统荧光的短荧光寿命,使其能通过时间分 辨方式区别于背景荧光(钠秒级),正是由于荧光衰变时间长,可以延缓 测量时间,待测样品中短寿命的本底荧光衰变后再测稀土离子的特异荧光,因此可完全消除本底荧光的干扰。镧系稀土金属离子螯合物荧光很宽的Stokes 位移使其容易通过波长分辨方式进一步区别于背景荧光,提高方法 学的稳定性。镧系稀土金属离子螯合物狭窄的荧光发射峰使其荧光检测具 有很高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信号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此外,由于检 测时加入了荧光增强液,它可使原来荧光增强100万倍,以上各种因素使TRFIA 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二、TRFIA 的反应模式 目前在实践中应用的主要有固相双位点夹心法和竞争法。夹心法多用 于蛋白质类大分子化合物的测定,竞争法多用于小分子半抗原的检测。反 应模式流程如下:

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7T10:50:32.43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陈艳国 [导读] 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业、医疗行业、餐饮、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在这些年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为我国酝酿了良好的政治、文化、法律的环境氛围,这才使得我国各行各业兴盛发展、国家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各个行业都愈发地注重生产效率,然而质量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艳国 摘要: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业、医疗行业、餐饮、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在这些年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为我国酝酿了良好的政治、文化、法律的环境氛围,这才使得我国各行各业兴盛发展、国家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各个行业都愈发地注重生产效率,然而质量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医药行业来说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因此药物分析是实施药品检测、药品代谢分析、药效评价等多项内容重要手段,是控制药物质量的必备方法。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药物分析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针对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药物需要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以确保药物质量,本文就从传统分析方法着手,接着对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分析技术;药物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CR 引言:我国综合实力在一天天地提升,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对自身健康的意识也逐渐提高,对各类药物的需求和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代分析技术对当今药物分析的重大贡献不言而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能够控制药物质量从而保证药物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且对于药物临床应用的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1、传统药物分析方法 传统药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物理的手段来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如重量分析法;而化学分析方法则是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法、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而这些通常是静态分析,难以动态追踪药物的一系列数据;人工操作较多检测结果会受到较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差。 1.1光谱法 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光谱法,同时还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化学发光光谱法等等,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光谱法衍生出一些能够应用到药物检测中的检测方式,例如近红外光谱法、色谱光谱联用法等。生物、化学传感器、微电极技术被应用到药物分析当中成为电化学药物分析研究的新领域。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可以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还可以监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并对药物成分的优劣进行鉴别[1]。 1.2色谱法 当药物样品繁多、成分更加复杂时,对药物的分析就需要用到色谱法对其执行分离分析,色谱法的应用能够对药品中复杂成分和结构进行分离并进行检测操作,实际的药物分析中也常常用到这一方法。如:鉴别药物、检测药物中杂质、分析药物成分等会用到薄层色谱法,这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薄层的单次使用能够有效地避免药品的交叉污染现象、点样多个使用不同的染色剂在鉴别时更加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其检测分辨率和自动化程度与气相色谱法相比仍旧较低,被称为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作为定量分析时,有较多的影响和牵制因素、故检测的准确率有一定的降低,精确性比不上别的色谱检测方法。薄层色谱法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引入了一些自动化仪器来提高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如自动点样仪、扫描仪等[2]。 2、药物分析中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2.1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是一项被运用到药物分析工作当中的重要的现代分析技术,这一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使用能够较好地实现药物安全性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两大目的。该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利用酶这一催化剂进行反应,在不同的药物中产生不同的能量,接着能量供给发光中间体,从而形成光源,对光源物质进行检测便可判断样本药物中相应成分的含量与质量,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用起来操作简单,同时检测过程持续时间较短、能够较为快捷的得出检测成果,在成本方面、检测所用成本价格较为低廉,与世界各国同类检测技术相比发光强度更高,在现代药物分析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事实上,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其原理为化学酶的特殊标记,检测门槛不高、利用很少的药物成分即可以执行检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当前我国医疗临床中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多用于细菌、病毒、肿瘤的检测工作中[3]。 2.2绿色气相色谱法 绿色气相色谱法在实际运用时利用稀有气体He和H2或是N2作为检测的洗脱剂,符合绿色安全的基本,气相色谱又涵盖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检测技术: 1.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技术 直接进样色谱法一般用于柱上的进样,也能够运用对有吸附剂衬管进行填充的方式,以达到防止样品中溶剂进入毛细管柱的目的,更加有利于样本的制备。 2.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技术 针对药物当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分析检测一般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技术,此方法通过测定药物样本上方气体的成分和相对含量来进一步测定药物样品各类成分的含量和质量,进而能够使药物的质量得到控制。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将药物样品溶液密封在平衡瓶内,以一定的恒定温度对其进行加热一段时间,使瓶内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状态,接着由自动进样器获取气体并注入色谱柱当中,进而取得药物样本中有机残留的结果。 2.3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较快成长起来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当中运用电场力作为驱动,毛细管作为药物成分分离的途径,根

儿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共9页文档

儿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过去的 40 年,儿童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每年的死亡病例仍不在少数,肿瘤复发和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是主要原因。因此,对于难治和复发的恶性肿瘤,开展免疫治疗不失为一挽救性策略。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进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使之成为颇具前景的治疗儿童肿瘤的选择。 近期徐晓军等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文章将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肿瘤抗原,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针对 CD20 的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 CD20 单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儿童Ⅲ/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的 3 年无事件生存率 (EFS) 可达到 95%,显示出此类药物的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目前针对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正在研发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抗 CD19、抗 CD22、抗 CD25、抗 CD30、抗 CD33、抗 CD45、抗 CD52 单抗以及抗 CD3/CD19 双抗等。 CD19 是治疗 B 系肿瘤的重要靶点。ALL 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输注

CD19 单抗可明显降低肿瘤负荷,反应率在 50% 以上,且患儿耐受性良好。抗 CD3/CD19 双抗 blinatumomab 是将抗 CD3 和抗 CD19 的单链抗体偶联,从而使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TL) 和 CD19+ 的靶细胞通过该介质迅速连接到一起,让 CTL 发挥杀伤作用。 成人 NHL 和 ALL 患者对 blinatumomab 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以达到75% 以上的疾病缓解率。儿童方面,有病例报道 blinatumomab 的治疗可以使 ALL 移植后的复发病例获得完全缓解。而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表明,骨髓复发的 ALL 患儿通过 1-5 个疗程 blinatumomab 的治疗,47% 的骨髓复发病例可以达到骨髓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缓解。 抗 CD22 单抗有望成为靶向治疗 B 系肿瘤的另一新药,第一代抗 CD22 免疫毒素 BL22(CD22 单抗与假单胞菌外毒素 A 偶联)在治疗儿童 ALL 和 NHL 方面耐受性良好,但患儿仅有短期的治疗反应,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第 2 代高亲和力 CD22 单抗免疫毒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的 CD22+ALL 和 NHL 的 I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期结果表明其反应率达到 61%,其中 17% 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CD30 单抗药物偶联体 brentuximab vedotin 治疗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及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可以达到 75% - 85% 的反应率和 34% 的完全缓解率,但存在外周神经病变等副作用,因此,2019 年,美国、德国等 6 个国家联合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的利用 brentuximab vedotin 治疗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及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目前该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12-16T16:00:48.1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0期下供稿作者:岳伦 [导读] 通过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技术的良好效果已经被普遍应用在临床检验与检测当中岳伦 重庆热展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中心重庆 40001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基本装置。在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应用进展。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一、前言 作为一项效果较为理想的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该项技术的应用进展情况,能够更好地把握其运用动态,以更好地指导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从介绍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由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两个系统构成的。其中免疫分析是用标记物直接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之上的,然后再经过抗原与抗体反应生成抗体免疫复合物,其中标记物可以是化学发光物质,也可以是某种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待发光物质氧化后就会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其中被测物的含量就是根据化学发光标记物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来的。 化学发光的原理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发生能级跃迁而释放光子的过程,能级跃迁过程是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过程,实现了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的跃迁。其中可以根据形成激发态分子的能量来源不同将发光过程分为化学发光、光照发光和生物发光。 化学发光又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间接化学发光,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一个反应产物分子,且被激发到能发射光的电子激发态,那么这就是直接化学发光过程。若参加反应的物质激发能传递到另一个未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D上,使D分子激发到电子激发态,D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光,这种过程叫间接化学发光。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基本装置 1.电极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化学发光检测的基本模式决定了其在免疫传感中必须使用特定的光电活性电极。而免疫探针分子则在这种电极表面固定,随后的免疫识别反应也在该表面发生,所以光电活性材料的选择和制备与免疫传感的检测性能密切相关。理想的光电活性电极应该具有较低的电子空穴复合率,以便获得稳定的光电流密度。一般而言,在化学发光免疫传感中,光电活性电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设计的检测路径与传感过程。常用的电极有整体电极和氧化铟锡(ITO)修饰电极。整体电极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极,ITO修饰电极则由ITO基底和光电修饰材料两部分构成。 2.免疫探针分子的固定 电极制备好后,免疫探针分子的固定是传感器制备中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着传感器性能的优劣。原则上,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可以使用的固定方法都可以用于化学发光传感。但因后者使用的电极材料有所不同,所以具体采用的固定方法往往和电极材料的种类以及实验的设计有关。另外,为了保证探针分子的准确定位与吸附以使探针分子在固定后保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并形成具有适宜厚度、密度、多孔性的敏感膜,同时为了避免非特异性吸附和结合的干扰,在固定这一步骤中需对电极的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严格控制,因此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多重优化以便确定最佳条件。 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1.激素分析 所谓的激素,其实就是内分泌腺或者内分泌细胞所分泌出来的活性物质,是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化学媒介。各种激素通过化学发光面积分析技术进行测定,然后由化学发光面积分析技术提供各种检测数据,化学发光面积分析技术检测能够为临床治疗、诊断,以及预后等提供相关数据,且数据可靠性非常高,将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大大地提高了。 2.对肿瘤标志物的分析 所谓的肿瘤标志物,其实是肿瘤在增殖的过程中,有肿瘤相关细胞的合成与释放,或者是机体与该细胞产生反应后,生成的一种物质,如激素、蛋白质、酶以及癌基因等。在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细胞与组织中都存在肿瘤标志物。化学发光面积分析技术对肿瘤患者(良性及恶性肿瘤)在早期进行辅助诊断,并且对术后进行监测,同时,它还能用于对新肿瘤标志物的寻找。相关检测人员对血清中的相关抗原及cyfra21-1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对于食管癌患者的诊断,以及对预后的监测,它们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相关检测人员对肝病中,细胞色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作为肝衰竭病症的新标志物,细胞色素C达标。 3.病原诊断 对于乙型肝炎病症,其病毒表面的抗原与抗体是在感染后,对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是血清标志物。如果应用常规的酶检测法,很有可能会漏检一些病毒携带量少的患者。而化学发光面积分析技术的灵敏度以及线性范围比酶法更高。相关检测人员对容易感染相关病毒的围产期儿童体内的相关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化学发光面积分析技术检测法比常规酶法的灵敏度更高。 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进展 1.检测细菌及病毒细胞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人体就是由千千万万的细胞集合而成,每个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而控制着细胞的核心物质就是核酸,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具有贮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因此对标本中的核酸进行定量检测,对于临床准确、及时的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传统采用普通的细菌培养方法往往存在培养时间过长等诸多缺陷,因此,现在很多实验室都在寻求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研究表明用放大核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食物中沙门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化学

学年药物分析技术期末考试

2017/2018学年 药剂专业《药物分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卷 15级药剂班姓名:学号: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下列每题1分,共60分) 1、对药物质量进行分析检验的目的是() A.提高药物分析的研究水平 B.提高药物的疗效 C.检查药物的纯度 D.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E.提高药物的经济效益 2、直接碘量法测定的药物应是() A.腐蚀性药物 B.还原性药物 C.中性药物 D.酸性药物 E.无机药物 3、药典规定,测定片剂崩解时限时取多少片() A.10 B.15 C.20 D.6 E.3 4、制剂含量的表示方法是() A.以每1g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B.以每1个最小单位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C.以实际测定的量表示 D.以每lml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E.以含量占标示量的百分比表示 5、下列含量测定方法中,糖类辅料对其产生干扰的是() A.配位滴定法 B.酸碱滴定法 C.非水溶液滴定法 D.氧化还原滴定法 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6、下列检查项目中,不属于片剂常规检查项目的是() A.重量差异 B.崩解时限 C.溶出度 D.含量均匀度 E.澄清度 7、欲排除注射液中的亚硫酸钠等抗氧剂的干扰,常用的掩蔽有()

A.甲醛和丙酮 B.甲醇和乙醇 C.乙醇和甲醛 D.甲醛和三氯甲烷 E.丙酮和甲醇 8、片剂检查中规定凡进行哪项检查后,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重量差异 B.装量差异 C.溶出度 D.含量均匀度 E.微生物限度 9、《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不进行() A.崩解时限检查 B.溶出度检查 C.重量差异检查 D.粒度检查 E.脆碎度检查 10、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共热,放冷后用稀硫酸酸化,产生的臭气为() A.硫酸 B.醋酸 C.水杨酸钠 D.苯甲酸 E.水杨酸 11、检查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的方法是() A.薄层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E.旋光法 12、《中国药典》2015年版阿司匹林及其制剂都需要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游离水杨酸 B.有关物质 C.溶液的澄清度 D.重金属 E.易炭化物 13、哪种滴定法中,常加入溴化钾作催化剂的是() A.酸碱滴定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碘量法 D.亚硝酸钠滴定法 14、中国药典规定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方法采用()。 A.外指示剂法 B.内指示剂法 C.永停滴定法 D.酚酞指示剂 15、药典凡例中规定“室温”系指() A.70~80℃ B.40~50℃ C.10~30℃ D.2~10℃ 16、苯巴比妥与铜吡啶试液反应生成的配合物为() A.红色 B.紫色 C.绿色 D.蓝色 E.黄绿色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肝 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栓塞、射频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等。放化疗最大的缺点是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大,易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 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免疫逃逸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激活肿瘤的杀伤功能是肿瘤免疫 治疗的主要方向。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有多种策略。 1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利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主 动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肝癌的主动免疫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和 异种重组甲胎蛋白疫苗。 1.1树突状细胞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静息T细胞。由于许多肿瘤患者缺乏功能性DC,不能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因此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对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实验 都是利用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激活,或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细胞负载DC制备DC疫苗,然后将这些致敏DC疫苗回流体内,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肿瘤免疫排斥反应。MAGE-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达80%,提示MAGE-1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吴鸣宇等MAGE-1肽负载DC体外诱导高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肿瘤睾丸抗原(Tumor testis antigen,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除 睾丸外,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NY-ESO-1是CT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结果表明,NY-ES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30%-40%)。张文敏等。用原核表达纯化的NY-ESO-1蛋白肽攻击DC,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肽刺激DC可 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TL的产生。 1.2 甲胎蛋白(AFP)多肽疫苗 AFP不仅是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而且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甲胎 蛋白多肽疫苗是一种刺激肝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巴特菲尔德等人。报道10 例Ⅲ-Ⅳ期肝癌患者用甲胎蛋白肽休克DC疫苗治疗。6例AFP特异性T细胞增多,6例AFP特异性T细胞合成IFN-γ的比例增加。提示AFP靶向疫苗具有免疫活性。 1.3 肝癌肿瘤疫苗 肝癌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处理,改变或消除自身或同种肝癌 细胞的致瘤性,保持免疫原性,输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Yang 等人。结果表明,H22全细胞疫苗可诱导肝癌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明显延 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过继免疫治疗 ATT是一种将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诸如:LAK、TIL、CTL细胞、细 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转移给肿瘤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

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综述免疫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论文,对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荧光免疫分析(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结果:多种免疫分析方法相互结合,可大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增大检测范围;CLIA和TRFIA是非放射免疫分析的两大主流,其中,CLIA更具有竞争力。结论:目前还没有一种免疫分析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各种技术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开发出更新、更理想的免疫分析技术。 关键词:药物分析学;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免疫分析法(immunoassay ,IA)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特征性反应的一种技术。由于免疫分析试剂在免疫反应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选择性和极低的检测限,使这种分析手段在临床、生物制药和环境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各种标记技术(放射性标记、荧光标记、化学发光、酶标记等)的发展,使免疫分析的选择性更加突出。免疫分析法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应用于体液大分子物质的分析,1960年,美国学者Yalow和Berson等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免疫反应结合起来测定糖尿病人血浆中的胰岛素浓度,开创了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先河。1968年,Oliver将地高辛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使之成为人工抗原,免疫动物后成功获得了抗地高辛抗体,从而开辟了用免疫分析法测定小分子药物的新领域。在RIA的基础上,随着新的标记物质的发现及新的标记方法的使用,以及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派生出许多新的检测技术[1],使免疫分析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 1 免疫分析方法分类 (1)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以免疫分析主要分为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酶免疫分析(enzyme immuoassay,E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荧光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immunoassay,FIA)等。 (2)按反应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竞争法和非竞争法。非竞争法是将待测抗原与足够的标记抗体充分反应形成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产生的信号强度与抗原的量成正比。竞争法是将过量的待测抗原与定量标记抗原竞争结合形成定量的特异性抗体,待测抗原的量越大,与抗体结合的标记抗原量越少,产生的信号强度越小,由此定量待测抗原的量。 (3)还可以按测定过程中的某些步骤的差异分为均相免疫分析和非均相免疫分析两大类。均相酶免疫测定法的特点是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对结合与游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技术 212 药物分析技术主编李家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分析技术》编委会主编李家庆副主编孙轶梅陈静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晓洁(湖北省医药学校)孙轶梅(河南省医药学校)张玮芳(上海市医药学校)肖海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李家庆(湖北省医药学校)李婷菲(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陈静(江西省医药学校)彭先芬(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蒋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医药校区)内容简介本教材由模块-项目-任务组成,有三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药物分析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二药物分析技术专项技能”和“模块三药物分析技术综合技能”。在“模块二”和“模块三”中,采用了大量的流程.图片来表达真实的工作情景。“模块三”收载的15个药物案例包含原料药和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膏剂.滴眼液.口服液.眼膏剂.粉针等多个剂型,药典中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尽量得到体现。增加了结果的评价和判定内容。为了满足中职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不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将较深的知识放在知识拓展栏目中,知识链接栏目收集了一些有趣的知识,目标检验栏目中的题目尽量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本教材层次分明,实用性强,适应面广,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时数的多少来使用本教材。也可作为生产企业的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编者 xx年3月前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需要大量的经过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随着新版药典和新GMP的实施,随之带来的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教材更新迫在眉睫。 值此时机,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几所从事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对教材进行了新一轮的编写。 本教材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纲要,紧扣《中国药典》(xx年版)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xx 年版),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宗旨,强调理论知识“够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能的“适用”。 本教材力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即:能力观课程结构来源于对工作过程的分解;结果观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展开教学。

CAR 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文献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 生物工程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英文题目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 T cell for tumor immunotheraphy 专业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 院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号 姓名龙益如

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龙益如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重大突破,在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也初见成效。但在获得显着疗效的同时, CAR-T也存在持久性、归巢、脱靶效应、神经毒性、细胞因子风暴、插入突变、对实体肿瘤疗效有限等问题。现就CAR-T技术的最新进展及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初步了解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及问题分析。 关键词: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T cell for tumor immunotheraphy Abstract:A lot of remarkabl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T-cells with CARs could b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safe and effective cancer therapeutics .A novel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CAR-T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tumor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clinical studies of solid tumors has been achieved ,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 for CAR-T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uch as off-target effect, cytokine storm ,insertion mutagenesis, limited effects for solid tumors. Here, w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of CAR-T and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is flied. Keywor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 Tumor ;Immunotheraphy

药物分析技术进展175557

药物分析技术及进展 色谱联用技术(hyphenated techniques in chromatography,HTC)是将具有高分离效能的色谱技术与能够获得丰富化学结构信息的光谱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目前,各种色谱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色谱作为分离手段,光谱充当鉴定工具,两者取长补短,已成为当今分析领域中复杂成分样品分析的主要方法。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谱联用(HPLC-NMR)、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GC-FTIR)、以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等。本章围绕几种应用较广泛的色谱联用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予以简述。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与有机质谱的联用系统(GC-MS)是最早实现(1957年)的联用仪。70年代,GC-MS已开始作为商品出售;80年代,已开始普及应用;迄今技术日臻成熟,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目前气-质联用在联用技术应用中十分活跃,它的成功应用能使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定量一次完成,毛细管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检测限已达10-9g~10-12g水平。对于药物分析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GC-MS在合成产物的确证,有机合成反应中副产物的鉴定,中药未知成分的鉴定,药物代谢物的研究等方面均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该方法利用了质谱仪扫描快、灵敏度高的特点,而且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所获得的质谱,碎片信息量大,重复性好。因此GC-MS 联用仪多具有10万或几十万张质谱的数据库,以供比对定性。气相色谱仪可以看作是质谱仪的进样系统,相反也可以把质谱仪看作是色谱仪的检测器。因质谱仪灵敏度高、特征性强、要求分析试样必需是高度纯净物(除MS-MS联用技术外),色谱技术为质谱分析提供了色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蒋恩彬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蒋恩彬 发表时间:2014-12-25T08:59:42.2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蒋恩彬 [导读] 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所以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蒋恩彬 重庆热展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中心重庆 400012 [摘要]本文主要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临床检验和兽医学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了新进展研究,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临床检验、兽医学 一、前言 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所以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医学、药品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主要利用了化学发光测定技术和免疫反应,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传统的免疫分析,需要的培育时间比较长。 二、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工作原理 1、检测器的检测原理 化学反应的检测过程中,一些化学基团在处于被氧化状态之后,会形成一个激发态,在回归至基态的过程中,会发射出光子,实质上就是免疫反应与化学反应有机结合在一起之后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微量倍增技术。微量倍增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粒径比较小的颗粒磁粉增大复合物表面的面积,提升复合物的吸附量,加强表面能,以此加快反应速度。 2、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反应过程主要包括两类,即化学发光反应与免疫反应。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在抗体或者抗原上对化学发光物质或者其它一系列处于发光状态的酶标记物进行标记,使其产生免疫反应,使抗体与抗原能够特异性结合,产生一种复合物,然后在该复合物中加入发光底物或者氧化剂,使复合物可以发光。根据待测物质具备的浓度与仪器监测中获取的发光强度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实现浓度的合理测定。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分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应用于免疫分析体系中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这种分析方式是用吖啶酯直接标记抗体,作为抗原,然后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就会形成固相包被抗体一待测抗原一吖啶酯标记抗体复合物,到这一步后再加入双氧水氧化剂,这样环境就会呈碱性,吖啶酯就会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发光。 2、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标本中的抗原在发生免疫反应时所用的标记物为发光的酶,这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这种分析过程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具体是以三丙胺(TPA)为电子供体,用电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抗原),在电场中因电子转移而发生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 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替代RIA的首选技术,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下面就简要地谈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几个应用。 (1)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作为评价和治疗机体免疫功能重要指标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以前诊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用的是常规酶法,常规酶法的缺陷是可能使得部分低病毒含量携带者漏检。但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宽的特点,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方面其检测灵敏度比常规酶法高,Bowser等在测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围产期儿童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时给出了证明。 (2)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分析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质、酶、癌基因产物、激素等,它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在患者的细胞中,血液中以及组织中都存在肿瘤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可以用于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也可以进行体外早期辅助诊断和对术后的监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具有重要意义。Mac等达到了对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的浓度、cyfra21-1的浓度、鳞状细胞癌抗原的浓度。 (3)应用于心脏疾病的特征标记物测定临床上的心脏疾病常常采用同工酶定量测定,标记物为肌酸激酶和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Dutra等运用心肌肌钙蛋白受体分子制成了免疫传感器,可用于临床上早期检测心肌梗死。有关资料显示,同时检测了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cTnT0.953-0.982;CK—MB0.835-0.999;肌红蛋白0.776-0.992,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 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没有得到较多的应用。主要原因则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的应用中会跨越化学、兽医以及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而这样加大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难度,因此没有在兽医学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仍然是兽医学中一项疾病快速检测的方法,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快速的判定动物所发生疾病的原因,而且通过这项技术的运用还可以监测动物体内的疾病发生概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我国没有较多的应用到兽医学中,而且技术也没有国外先进,这进一步制约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国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较多,比如国外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来进行动物肠道病毒检测试验、猪肉中沙门菌抗体检测以及评价胰岛素浓度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新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运用的重点就是检测内部微观化学反应的情况,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就需要发光物质发光时间更加持久发光更加明亮,而这可以通过标记新的标记物来得以实现。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研究标记物的发光时间以及发光强度,标记物发光需要特定酶的催化,这需要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证明哪一种标记物在哪一种酶的催化下才能够达到长时间的发光以及高强度的发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