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习题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习题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习题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习题

1. 生物信息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利用计算机存储、检索、分析、预测生物分子组成与结构的科学

2.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基因组数据库、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及蛋白质结构数据库是什么

基因组数据库:GenBank、EMBL、DDBJ;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 、PIR、NCBI 蛋白质数据库;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

3. Sequence alignment 的定义是什么?

将两个序列的各个字符(代表核苷酸或者氨基酸残基)按照对应等同或者置换关系进行对比排列,其结果是两个序列共有的排列顺序,它是序列相似程度的一种定性描述

4. 什么是多重序列比对

多重序列比对研究的是多个序列的共性。序列的多重比对可用来搜索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区域,也可用于研究一组蛋白质之间的进化关系。

5. 什么是BLAST?

是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的英文缩写。

6. BLAST包含哪些子程序,分别有什么功能?

BLAST 包含5个子程序:

blastn为核酸—核酸比对程序,用户输入一个核酸序列可以找到NCBI核酸数据库中与该序列最相似的序列。

blastp为蛋白—蛋白比对程序,用户输入一个蛋白质序列可以找到NCBI蛋白数据库中与该序列最相似的序列。

blastx为核酸—蛋白比对程序,用户输入一个核酸序列,程序会将其按照6种读码形式翻译成蛋白质序列,然后在NCBI蛋白数据库中找到与该序列最相似的序列。tblastn为蛋白—核酸比对程序,用户输入一个蛋白质序列,程序按照氨基酸密码子将蛋白序列转换成核酸序列,然后在NCBI核酸数据库中找到与该序列最相似的序列。tblastx为核酸—核酸比对程序,用户输入一个核酸序列,程序会将其按照6种读码形式翻译成蛋白质序列,同时将数据库中的核酸序列也按照6种读码形式翻译成蛋白质序列,然后比较转换后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进而找到核酸数据库中与该序列最相似的序列,该程序运算量很大,比对速度也最慢。

7. 在序列相似性较差的比对中,blastn 参数如何设定更可能找到相似序列?

降低Expect threshold,降低Word size。

8. 在NCBI数据库中refseq_rna 和refseq_genomic 分布代表什么数据库,有什么特点?refseq_rna为参考rna数据库,refseq_genomic 为参考基因组数据库,参考数据库都是经过人工审核的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9.什么是FASTA格式?

文件第一行以大于号开头,随后为任意文字说明,第二行为序列信息,使用核酸或氨基酸序列符号。

10. 在BlastP程序中PAM模型和BLOSUM模型分别用于哪种搜索。

PAM模型可用于寻找蛋白质的进化起源,而BLOSUM模型则用于发现蛋白质的保守域。

11. Blast结果中的E-value是什么?

12. 如何进行电子克隆?电子克隆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3. 构建进化树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哪些适合于远缘序列进化树构建?

MEGA5 工具栏中的Phylogeny提供5种常用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方法:

Maximum Likelihood, ML最大似然法

Neighbor-Joining,NJ 临位连接法

Minimum-Evolution,ME 最小进化法

Maximum Parsimony,MP 最大简约法

UPGMA 除权配对法

以上5种方法原理不同,但构建方法基本一致。通常对分化程度较大的远缘序列选择ML、NJ、ME,近缘序列可采用MP或UPGMA。

14. 什么是转录组学?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由一个或一群细胞的基因组转录而来的所有RNA转录本的整体被称为转录组,研究转录组整体的科学称为转了组学。

15.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

应用大规模分离及鉴定技术研究一个物种中所产生的所有蛋白产物被称为蛋白质组学

16. 遗传变异的种类有哪些?

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nts),插入(Insertions),倒位(Inversions),易位(Rearrangements)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序列变异(Sequence Variants),点突变(Point mutations)插入和缺失(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17. 蛋白质转录后修饰都有哪些?

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

18. 给定一段基因序列,如何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BLAST程序进行比对,找到与该序列最相似的基因,查看相似基因的功能注释。

?查找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域,预测蛋白功能

?对该基因进行基因组定位,获得包含该基因的基因组序列

?预测可能的甲基化位点

?预测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预测可能与启动子结合的转录因子

?查找该基因所在的代谢途径

?预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预测亚细胞定位

?如果是膜蛋白,预测蛋白的跨膜域

?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19.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哪些?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

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

亲和层析和质谱(Affinity purification & mass spectrometry)

蛋白芯片(Protein chip)

20. 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哪些?

基于结构的预测

基于序列的预测

●相互作用的直系同源蛋白

●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对

基于基因组的预测

●基因位点的上下文

?基因临近

?基因融合(Rosetta-Stone method )

●电子双杂交

●系统发育上下文

?系统发生谱方法

?系统树相近(Mirror tree)

●基因表达: mRNA共表达

21. 什么是Ortholog?

直系同源,是指不同物种中来自同一个祖先的基因和蛋白质。

意义:直系同源在各种物种进化中保持相同的功能

22. 什么是Paralog?

旁系同源,指的是一个物种内通过基因重复而产生的基因或蛋白质,

意义:旁系同源在进化中可以形成新的功能

23. 什么是COG,如何确定COG?

?COG是直系同源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确定方法是用两个物种的蛋白质进行交互Blast,即利用一个物种的一个蛋白质对第二个物种的所有蛋白质进行Blast,再将在第二个物种中得到的E值最小的蛋白质序列对第一个物种的所有蛋白质进行Blast,如在第一个物种中E值最小的蛋白质是原来用来对第二个物种进行Blast的蛋白质,则这两个蛋白质互为直系同源蛋白质。在应用中,通常利用三个物种进行交互Blast以便更好地确定直系同源蛋白质。

24. 应用直系同源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假如A蛋白与B蛋白相互作用,在在其它物种中A与B的直系同源蛋白可

能会相互作用

25 应用基因组临近方法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假如两个基因在多个基因组中都处于相邻位置,则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26. 应用基因融合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一个物种内的蛋白质含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域分别以单个功能域的形式存在于另外物种中的蛋白质内,则分别含有这两个功能域的蛋白质间存在相互作用。

27. 应用电子双杂交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一些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应该保持同步进化,从而保持其相关的功能,即一对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中一个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可能会促使与其相互作用的另一个蛋白质中的相应氨基酸位点发生相适应的互补突变,从而保持相互作用的完整性。否则,在进化的过程中,这些蛋白质会由于选择的压力而被清除。因此,利用这种关系来预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28. 应用镜像树方法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该方法的假设前提是:相互作用的蛋白可能是共进化的。方法是:计算包含不同物种的蛋白质家族间的进化距离,构建各自相应的进化树,在进化树之间相似性距离的基础上,构建镜像树,然后由镜像树之间的相似性距离和蛋白质在镜像树上的位置确定蛋白质之间的两两相互作用。

29. 应用系统发育谱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是共同进化,即进化中在不同的物种内,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共同出现或共同消失。

30. 应用系统发育谱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哪些局限?

仅能预测拥有全基因组序列的物种.

对于一些关键蛋白和共有蛋白中,由于在多数物种中没有系统发育树差别,而无法判断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31. 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有哪些?

BIND、STRING、DIP、AtPID、UniHI……

32.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哪些应用?

蛋白质功能的预测

PPI

–物理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遗传互作–调控关系

代谢途径重建

调控网络

网络进化

–蛋白进化:不同蛋白具有不同的进化速率

–分子进化

33.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

2.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

3.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DNA聚合反应(即错配)。

34. 引物设计常用的软件有哪些?

最常用的引物设计软件为Primer Premier 5.0和在线工具Primer 3。另外,NCBI新开发了一款引物设计在线工具“Primer-BLAST"

35. 向GenBank提交序列的程序有哪些?

在线提交工具为BankIt,离线提交工具为Sequin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举世瞩目的基因组计划使大量的新基因不断被发现,然而单纯的基组DNA序列尚不能解答许多生命问题。基因是相对静态的,而基因编码的产物-蛋白质则是动态的,具有时空性和调节性,是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等直接与生物功能相关。 在所有生命活动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细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细胞接受外源或是内源的信号,通过其特有的信号途径,调节其基因的表达,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调控,介导细胞的许多生物学活性。 虽然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和伴侣分子一起作用或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必须很好地理解蛋白质单体和复合物的功能,这就会涉及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图,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热点。 一、生物物理学方法 1. 融合蛋白pull-down实验 融合蛋白pull-down技术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该基质时,可与该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被吸附的“杂质”则随洗脱液流出。 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为了更有效地利用pull-down技术,可以将待纯化地蛋白以融合蛋白地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地配体蛋白相融合。1988年Smith等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融合标签从细菌中一步纯化出GST融合蛋白。从此GST融合蛋白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里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GST融合蛋白在经过固定有GST(glutathione)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与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当再有细胞抽提物过柱,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兴趣蛋白。一般来说,GST融合蛋白pull-down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鉴定能与已知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质;二是鉴定两个已知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该方法比较简便,避免了使用同位素等危险物质,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类似的融合蛋白很多,如与葡萄球菌蛋白A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IgG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寡聚组氨酸肽段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结合Ni2+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氨甲喋呤的色谱柱进行纯化等等。 2. 亲和印迹 亲和印迹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的蛋白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此方法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膜上蛋白的生物活性,如何得到纯化的“诱饵”蛋白等。 3. 免疫共沉淀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得实验方法比较 1、生化方法 ●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就是以抗体与抗原之间得专一性作用为基础得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得经典方法.改法得优点就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得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得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得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得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与色谱高。 ●Far—Western 又叫做亲与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得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得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就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2?、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plasmonresonance)该技术就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得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得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得折射率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得改变。而共振角度得改变与该处得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得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与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得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 3、双杂交技术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得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得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

域与激活域同诱饵蛋白与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与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得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得真实结构与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指两个荧光法色基团在足够近(〈100埃)时,它们之间可发生能量转移得现象。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研究分子内部对某些刺激发生得构象变化,也能研究分子间得相互作用。它可以在活体中检测,非常灵敏,分辩率高,能够检测大分子得构象变化,能够定性定量得检测相互作用得强度。缺点此项技术要求发色基团得距离小于100埃。另外设备昂贵,还需要融合GFP给蛋白标记。?此外还有交联技术(cross-linKing),蛋白质探针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以及生物信息学得方法来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1,酵母双杂交 1-5 酵母双杂交系统就是将待研究得两种蛋白质得基因分别克隆到酵 体,从表达产物分析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得系统 酵母双杂交得原理就是,把报告基因HIS3与l a c Z 整合到酵母细胞基因组中,并受转录因子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1. 生化方法 ●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 ●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 2. 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该技术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的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的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的折射率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的改变。而共振角度的改变与该处的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和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的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 3. 双杂交技术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域和

激活域同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的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的真实结构和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 一、为什么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亲和力:K d=[A][B]/[AB]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 A、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沉淀,抗体筛库 B、利用已知的相互作用建立tag:GST pull down,Biotin-Avidin结合, C、直接利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酵母双杂交,phage display,Bait蛋白质筛表达库,蛋白质组 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获得功能或失去功能 I、一些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GST pull down,Epitope-tag ?(co-)Immunoprecipitation ?Western和Far-Western blo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wo-Hybrid System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实验过程及原理,注意事项,优缺点) III、研究实例讨论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作用:发现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鉴定和分析已有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 具体过程:见书本 优点:是酵母细胞的in vivo相互作用;只需要cDNA,简单;弱的相互作用也能检测到 缺点:都是融合蛋白,万一融合出新的相互作用;酵母的翻译后修饰不尽相同,尤其是蛋白质的调控性修饰;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基因库德要求比较高,单向1/3是in frame 蛋白质毒性;第三者Z插足介导的相互作用;假阳性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细胞接受外源或是内源的信号,通过其特有的信号途径,调节其基因的表达,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调控, 介导细胞的许多生物学活性。虽然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和伴侣分子一起作用或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必须很好地理解蛋白质单体和复合物的功能,这就会涉及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及条件选择不同的实施策略。研究已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关注的是蛋白间能否发生结合,实验本身更趋向于验证性,因此,应选择操作性强、可信度高、接近生理条件的技术方法,尽量减少实验本身带来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免疫共沉淀、Far Western blotting、生物信息学、酵母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能量转移等几种。 1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免疫复合物,经过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然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共沉淀既可以用于检验已知的两个蛋白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找出未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不管是两者的哪个,其原则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用特异性的抗体与其中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之后通过蛋白质A或蛋白质G琼脂糖微珠将复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用SDS-PAGE鉴定。免疫共沉淀中设置正确的对照非常重要,因为该方法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高,设置的对照包括:在对照组中使用对照抗体,以缺失目的蛋白的细胞系作为阴性对照等等。 在免疫共沉淀试验中要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共沉淀的蛋白是由所加入的抗体沉淀得到的,而并非外源非特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有助于避免污染的产生。(2)要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即在不表达抗原

蛋白质功能-结构-相互作用预测网站工具合集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几乎所有生理和细胞代谢过程。此外,与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比较,对一个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及其修饰和相互作用的大规模研究称为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通常被认为是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之后,生物系统研究的下一步。然而,蛋白质组的研究远比基因组学复杂,这是由于蛋白质内在的复杂特点,如蛋白质各种各样的翻译后修饰所决定的。并且,研究基因组学的技术要比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强得多,虽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质谱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尽管存在方法上的挑战,蛋白质组学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对癌症的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几项研究鉴定出了一些蛋白质在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食道癌中表达变化。例如,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人们可以在患者血液中明确鉴定出肿瘤标志物。表1列出了更多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研究癌症的例子。 另外,高尔基体功能复杂。最新研究表明,它除了参与蛋白加工外,还能参与细胞分化及细胞间信号传导的过程,并在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障碍也许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某种联系。根据人类基因组研究,约1000多种人类高尔基体蛋白质中仅有500~600种得到了鉴定,建立一条关于高尔基体蛋白质组成的技术路线将有助于其功能的深入研究。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随着亚细胞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尔基体的全面研究变为可能。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能以胃癌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亚细胞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胃癌细胞中高尔基体的蛋白质组方法学。 研究人员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的超速离心方法分离纯化高尔基体,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高尔基体蛋白质,用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所得图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蛋白质点等一系列亚细胞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了胃癌细胞内高尔基体的蛋白图谱。 最后,人们根据分离出的纯度较高的高尔基体建立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运用质谱技术鉴定出12个蛋白质,包括蛋白合成相关蛋白、膜融合蛋白、调节蛋白、凋亡相关蛋白、运输蛋白和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通过亚细胞器分离纯化、双向电泳的蛋白分离及MALDI-TOF MS蛋白鉴定分析,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建立了胃癌细胞SGC7901中高尔基体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路线。 蛋白质功能预测工具 也许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癌症研究中最常用的就是基因功能预测方法,但是这些数据库只存储了基因组的大约一半基因的功能。为了在微阵列资料基础上完成功能性的富集分析,基因簇的功能注解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生物学家研发了一些基因功能预测的方法,这些方法旨在超越传统的BLAST搜索来预测基因的功能。基因功能预测可以以氨基酸序列、三级结构、与之相互作用的配体、相互作用过程或基因的表达方式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分析,因为这种方法适合于微阵列分析的全部基因。 在表3中,前三项列举了三种同源搜索方法。FASTA方法虽然应用还不太广泛,但它要优于BLAST,或者至少相当。FASTA程序是第一个使用的数据库相似性搜索程序。为了达到较高的敏感程度,程序引用取代矩阵实行局部比对以获得最佳搜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可以提供这项程序的地方版本,当然数据库搜索结果依赖于要搜索的数据库序列。如果最近的序列数据库版本在弗吉尼亚大学不能获得,那么就最好试一下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KEGG 站点。PSI-BLAST(位点特异性反复BLAST)是BLAST的转化版本,PSI-BLAST的特色是每次用profile搜索数据库后再利用搜索的结果重新构建profile,然后用新的profile再次搜索数据库,如此反复直至没有新的结果产生为

蛋白相互作用-ThermoFisher

Thermo Scientific Pierce Th S i tifi Pi
蛋 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实
罗 莎 Rosa Luo Ph.D. Application Scientist Biosciences Division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hina

酵母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
Thick blue lines represent literature-derived interactions from PreBIND+MIPS in the HMS-PCI dataset. Thin orange lines represent potential novel interactions. Courtesy MDS Proteomics
2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Genetic Two Hybrid Phage Display Mutational analysis M t ti l l i Biochemical Immunoprecipitation (IP) Co-Immunoprecipitation (C IP) C I i it ti (Co-IP) Pull-Down Assays Far Western FRET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Chemical Crosslinking Label-transfer FeBABE F BABE mapping i Fluorescent Immunofluorescence colocalization
3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分析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分析方法 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见下表所示: 数据库名 说明 网址 BIND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bind.ca/ DIP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 IntAct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intact/index.html InterDom 结构域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sg/ MINT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mint.bio.uniroma2.it/mint/ STRING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 http://string.embl.de/ HPRD 人类蛋白质参考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 HPID 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wilab.inha.ac.kr/hpid/ MPPI 脯乳动物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fantom21.gsc.riken.go.jp/PPI/ biogrid 蛋白和遗传相互作用数据,主要来自于酵母、线虫、果蝇和人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 PDZbase 包含PDZ 结构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services/pdz/start Reactome 生物学通路的辅助知识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14943260.html,/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很非常多,以下作了简单的介绍 1) 系统发生谱 这个方法基于如下假定:功能相关的(functionally related)基因,在一组完全测序的基因组中预期同时存在或不存在,这种存在或不存在的模式(pattern)被称作系统发育谱;如果两个基因,它们的序列没有同源性,但它们的系统发育谱一致或相似.可以推断它们在功能上是相关的。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 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 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

检测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酵母双杂交技术 实验目的 体外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用于验证两个已知蛋白的相互作用,或者筛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研究发现,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因子都是由两个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domain)组成的。例如,酵母的转录激活因子GAL4,在N端有一个由147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BD),C端有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 AD).GAL4分子的DNA结合域可以和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结合,而转录激活域则能激活UAS下游的基因进行转录。但是,单独的DNA结合域不能激活基因转录,单独的转录激活域也不能激活UAS的下游基因,它们之间只有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的功能。 试验流程

酵母双系统正是利用GAL4的功能特点,通过两个杂交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相互结合及对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来捕获新的蛋白质,其大致步骤为: 1、视已知蛋白的cDNA序列为诱饵(bait),将其与DNA结合域融合,构建成诱饵质粒。 2、将待筛选蛋白的cDNA序列与转录激活域融合,构建成文库质粒。 3、将这两个质粒共转化于酵母细胞中 4、酵母细胞中,已分离的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不会相互作用,但诱饵蛋白若能与待筛选的未知蛋白特异性地相互作用,则可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反之,则不能。利用4种报告基因的表达,便可捕捉到新的蛋白质。 尽管该系统己被证实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和问题。 1、它并非对所有蛋白质都适用,这是由其原理所决定的。双杂交系统要求两种杂交体蛋白都是融合蛋白,都必须能进入细胞核内。因为融合蛋白相互作用激活报告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内发生的。 2、假阳性的发生较为频繁。所谓假阳性,即指未能与诱饵蛋白发生作用而被误认为是阳性反应的蛋白。而且部分假阳性原因不清,可能与酵母中其他蛋白质的作用有关。 3、在酵母菌株中大量表达外源蛋白将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菌株生长和报告基因的表达。 GST-Pull Down技术 实验原理 利用重组技术将探针蛋白与GST(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融合,融合蛋白通过GST 与固相化在载体上的GTH(Glutathione)亲和结合。因此,当与融合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层析柱时或与此固相复合物混合时就可被吸附而分离.

蛋白质相互作用教学提纲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 一、为什么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亲和力:K d=[A][B]/[AB]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 A、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沉淀,抗体筛库 B、利用已知的相互作用建立tag:GST pull down,Biotin-Avidin结合, C、直接利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酵母双杂交,phage display,Bait蛋白质筛表达库,蛋白质组 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获得功能或失去功能 I、一些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GST pull down,Epitope-tag ?(co-)Immunoprecipitation ?Western和 Far-Western blo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wo-Hybrid System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实验过程及原理,注意事项,优缺点) III、研究实例讨论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作用:发现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鉴定和分析已有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 具体过程:见书本 优点:是酵母细胞的in vivo相互作用;只需要cDNA,简单;弱的相互作用也能检测到 缺点:都是融合蛋白,万一融合出新的相互作用;酵母的翻译后修饰不尽相同,尤其是蛋白质的调控性修饰;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基因库德要求比较高,单向1/3是in frame 蛋白质毒性;第三者Z插足介导的相互作用;假阳性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1)原理: 将编码某一蛋白X的DNA序列与DNA结合域B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一个杂交体,将编码另一蛋白Y的DNA序列与DNA激活域AD 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另一个杂交体,当两个杂交体共转化酵母细胞(此酵母细胞上游有DNA结合位点的报告基因),若X和Y没有相互作用,则单独不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若X和Y可相互作用,则使BD和AD靠近形成一个有效的转录激活子,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因此可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转录来研究蛋白质X和Y的相互作用。 (2)应用范围 1)已知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2)蛋白质的功能域研究:通过对其中某一个蛋白质作缺失或定点突变,再用此系统检测是否还存在相互作用,可阐明其功能域或关键氨基酸; 3)克隆新基因和新蛋白: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基因与BD基因构建成“诱饵”表达质粒,将某一器官或组织的cDNA文库与AD基因构建成“猎物”基因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可筛到与感兴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cDNA序列,并推测其蛋白质序列。 1)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2)

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

一、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① FRET技术(in vivo) 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用一种波长的光激发某种荧光蛋白后,它释放的荧光刚好又能激发另一种荧光蛋白,使其释放另一波长的荧光,如下图所示: 以下图为例,若要利用FRET检测两种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需将两种蛋白的基因分别与这两种荧光蛋白的基因融合,并在细胞内表达出两种融合蛋白。然后只需用紫外光对CFP进行激发,并检测GFP是否放出绿色荧光。如果能检测到绿色荧光,那么可以说明这两种蛋白可能有相互作用;反之,则是这两种蛋白没有相互作用。 ②酵母双、三杂交技术(in vivo) 酵母双杂交系统主要用于考察两种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其原理是典型的真核生长转录因子,如GAL4、GCN4等都含有二个不同的结构域,即AD和BD。这些转录因子只有同时具有这两个结构域时才能起始转录。由此,设计不同的两个载体,一个含有AD基因(假设为A载体),另一个含有BD基因(假设为B载体)。 一般将一个已知蛋白的基因连在B载体上,作为诱饵(Bait),将未知蛋白的基因连在A载体上,将这两个载体都转到特定的酵母细胞内,看未知蛋白与已知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如果两者有相互作用,那么就可以启动报告基因的转录,从而使这个酵母细胞能在选择培养基上显现出来或者生存下来;如果两者无相互作用,那么报告基因就无法表达,那么这个酵母细胞就无法在择培养基上显现出来或者生存下来,如下图所示:

由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不能鉴定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又发展出了分离泛素酵母双杂交系统。该系统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将泛素蛋白拆分为两个片段,即C端段(Cub)和N端段(NubG),并在C端段的N端接上一个LexA-VP16转录因子,此时它并不能激活基因转录(因为它被限制在了C端段上,不能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将该C端段连到一个膜蛋白上,将N端段连接到另一个膜蛋白上。若两个膜蛋白有相互作用,那么两个膜蛋白在相互靠近时会使泛素蛋白的N端段和C端段靠近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泛素蛋白。此时泛素蛋白酶体会将这一段被泛素标记的片段降解,那么连接C端段的LexA-VP16转录因子掉落,即可进入细胞核启动标记基因的表达。 酵母三杂交的原理与双杂交一样,只是它研究的是两个蛋白和第三个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第三个成分使两个蛋白相互靠近。第三个成分可以是:蛋白、RNA或小分子,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在加入第三种成分前,蛋白X与蛋白Y之间并无直接相互作用,因此无法使BD和AD靠近,报告基因不能表达;当加入第三种成分后,蛋白X与蛋白Y的距离被拉近,BD和AD靠近,报告基因表达,从而可以被检测到。 ③ Pulldown技术(in vitro) Pulldown,即蛋白沉降技术,它是建立在蛋白质亲和层析的基础上的一种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亲和层析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不同蛋白对配体的亲和程度不同,因此可以先将非特异结合的蛋白用低浓度缓冲液给清洗出去,只剩目的蛋白与层析柱结合,然后再用洗脱液将目的蛋白洗脱下来,达到纯化目的蛋白的作用。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2.1酵母双杂交该系统由Fields 和Song[3]首先在研究真核基因转录调控时建立。利用真核生长转录因子的两个不同的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和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ng domain),分别与目标蛋白X 及可能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Y 相连,并共同转入酵母细胞。如果蛋白X与Y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使转录因子原来分开的两部分结合,形成完整的活性形式从而激活下游报告基因。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就可判断两种蛋白是否发生相互作用[4~5]。 这一经典的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接近于体内环境,那些瞬时、不稳定的两两相互作用也可以被检测到,并且与内源蛋白的表达无关[6]。鉴于这些优点并结合简便高效的Gateway表达载体构建方法[7],在大规模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酵母双杂交系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Rain 等[8]用该法绘制了人类胃肠道病原菌Helicobacter pylori 的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在261 种蛋白中,确立了1200 种相互作用关系,涵盖了整个蛋白质组得46. 6%。随后,Giot 等[9]和Li 等[10]在果蝇和线虫中也成功地研究了大规模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除了对模式生物的研究外,Stelzl 等[11]和Raul 等[12]则先后分析了人脑组织、人已知ORF中大规模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但酵母双杂交方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不能研究具有自激活特性的蛋白质;(2)只能检测两个蛋白间的相互作用;(3)检测的相互作用需发生在细胞核内,对于不能定位到细胞核中的蛋白质无法研究;(4)大部分实验中有将近50%的假阳性率,且推测的相互作用仅有3% 在两种以上的实验中得到验证。为了弥补方法本身的缺点及局限性,研究者也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Stelzl 等[11]在研究中就采用了以下的策略:(1)选择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蛋白作为诱饵,以确保所选靶蛋白在整个蛋白质组中的代表性;(2)筛选过程中采用两轮杂交的方法:第一轮以混合诱饵(8 个)对文库进行筛选,结果呈阳性的克隆再进行一对一的第二轮杂交,这样既降低了工作量又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3)pull-down,免疫共沉淀对酵母双杂交的结果进行体内的相互作用验证;(4)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蛋白质作用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等,从多方面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据此,他们最终确认了911 对高可信度的相互作用涉及到401 种蛋白,数据分析中设立了6 个标准来判定得到的结果,大大提高了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生物秀-专心做生物2.2串联亲和纯化Rigaut 等[13]首次采用串联亲和纯化技术(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TAP)研究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与其他融合标签方法的最大不同是该方法选用了两个连续的标签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个。标签共分三部分:蛋白A 、C B P (calmodulin binding peptide,钙调素结合多肽)和中间连接的TEV 酶识别的酶切位点。带有TAP 标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表达与内源相互作用蛋白形成复合物,细胞裂解后经IgG 偶联的层析柱纯化,蛋白A 与IgG 特异结合,从而使含有标签的复合物得到第一次纯化。为了除去与柱填料非特异结合的蛋白,用TEV 酶切割分离蛋白A 标签,使含有靶蛋白的复合物与层析柱分离并经过钙调素偶联的亲和层析柱进行第二次纯化,靶蛋白上的CBP标签可与钙调素结合;在加入过量螯合剂EGTA后CBP 与亲和层析柱分离使含有靶蛋白的复合体得到分离纯化,经SDS-PAGE,复合物中的各个蛋白被分开,切胶、胰酶消化后,即可通过质谱鉴定复合物中各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图1)。该方法的优点:(1)不需要过多的背景知识就可以得到大量含靶蛋白的复合体;(2)蛋白表达及与复合物的结合都接近生理水平,是一种检测体内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3)TAP 采用两步亲和纯化,提高了纯化产物的特异性。一般在2L 的酵母培养基中(细胞湿重约10g)可以分离纯化得到足够一维电泳及质谱分析的蛋白复合物[ 1 5 ] 。 Gavin 等[16]采用TAP 结合质谱鉴定,对啤酒酵母的多蛋白复合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共分析了1 739 个基因其中与人类基因相关的有1 143 个,纯化了589 种蛋白,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它们分属于232 个不同的多蛋白复合体;在细胞中具有新功能的为344 个,231 个蛋白的功能以前未见报道。由于TAP/MS方法的高灵敏性使得仅有15个拷贝的蛋白

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 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 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 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 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 的供体受体对。 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1. 概况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到后基因组和蛋白组的时代。因此,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生命活动过程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如DNA合成、基因转录激活、蛋白质翻译、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等重要的生命过程均涉及到蛋白质复合体的作用。下面以Wnt 信号通路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Wnt信号通路是一条保守性很强的信号通路,该通路调节控制许多的生命过程,如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分化及维持、免疫、应激、细胞癌变与凋亡等等。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分子包括:Wnt蛋白家族成员、卷曲(frizzled) 蛋白、Dishevelled蛋白、β-联蛋白(β-catenin)、轴蛋白(axin)、结肠癌抑制因子(APC)、糖原合酶激酶(GSK3β)、β-TrCP蛋白、淋巴增强因子(LEF)/T细胞因子(TCF) 等。当没有Wnt信号时,GSK3β、APC、axin组成破坏复合体,使β-联蛋白被磷酸化,最终泛肽化而降解。细胞核内,转录抑制因子Groucho家族成员与转录因子TCF形成复合物,通过HMG框结合在靶基因上,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当有Wnt信号传入时,通路中的下游分子Dsh抑制了破坏复合体的作用,β-联蛋白在胞质中积累进入核内,TCF与入核的β-联蛋白结合,导致其与Groucho的结合下降,从而去除抑制作用,激活了靶基因的转录。 从上面可以看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⑴多亚基蛋白质的形成:即分离纯化后可形成两个或多个不同蛋白质,如血红素、色氨酸合成酶、大肠 杆菌DNA合成复合酶等。 ⑵多成分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如核孔复合体、剪接体、纺锤体等。 ⑶瞬时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着一些重要的生命活动。所有的蛋白质修饰过程都需要这类相互作用。 这类相互作用几乎参与调节细胞内基本生命活动的所有形式,如细胞生长、细胞周期、代谢途径、信号转导等。 除了蛋白质修饰以外,其他过程如转录复合体与特定启动子的结合、蛋白质的跨膜运输、新生肽链的折叠、也包含了瞬时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策略与方法 2.1生化方法 2.1.1蛋白质亲和层析 ⑴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蛋白质可以共价连接在基质如琼脂糖(Sepharose) 上,用以结合抽提物中能与该种蛋白质结合的配体蛋白质,抽提物过柱后,用低盐溶液洗脱下未结合的物质,然后用高盐溶液或SDS 洗脱下结合在柱上的蛋白质。有时污染物的存在会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蛋白质纯化是蛋白质亲和层析成功的前提。 ⑵蛋白质的纯化方法 获得纯化蛋白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利用融合蛋白,目前常用的融合蛋白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可以在谷胱甘肽-琼脂糖柱上纯化。其他的还有staphylococcus蛋白A可在含IgG的柱上纯化;含少数组氨酸的肽段在镍柱上纯化;麦芽糖结合蛋白可以在含直链淀粉的柱子上纯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