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某大厦降水设计计算书_secret

北京某大厦降水设计计算书_secret

北京某大厦降水设计计算书_secret
北京某大厦降水设计计算书_secret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书

一、降水工程分析

本工程降水面积约7000m2,降水设计时基坑深度按15m考虑。

根据前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主要赋存于粉土、粉砂层中,在地表下6m以下分布。针对此类型水,一般采用引渗井自渗降水的方法即可满足降水要求。基坑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粉砂地层,由于含水层连通性差,渗透系数不一,影响半径小且地下水流动速度缓慢,降水难度大,易在坑壁形成较多的悬挂水、出水点及渗水线,影响基坑稳定,因此,必须采用较小井间距布置,方可在较短的抽降周期内最大程度的达到疏干效果。

据现场情况,基坑北侧及东侧北段相邻已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与本工程一致,其基础砌置于粉质粘土②层,该层为相对隔水层。此两处已建物的基础,对于本基坑形成了良好的隔水边界,是本工程降水的有利条件,应予以充分利用。

二、降水方案选择

根据本场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综合上述分析,尽管自渗方式可以满足降水需要,但同时考虑到本工程基础施工时要进入雨季,所以应以抽水管井为主要工作井点,即抽渗结合,以起到良好的引渗作用。本工程降水采用管井围降的方法。在基坑外围布置围降抽水管井,用以疏干和降低地下水水位。

由于含水层的变化,加上抽降周期短的原因,地下水不会完全疏干,基坑开挖后,初期局部地段坑壁仍会有少量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须在基坑边坡的含水层底板渗水部位埋设导水管,坑底坡脚

设排水盲沟,将残留渗水引至集水坑,再以水泵抽排至坑外。

对于北侧及东侧北段,通过分析计算,结合工程实例,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可不采取降水措施,土方开挖至基底部位时,如有局部渗漏采取插花管导流,盲沟明排常规处理即可,此方案比全封闭式围降管井可较大降低工程造价。

三、计算模型选择

上层滞水含水层位于基底以上,需疏干上层滞水。因基坑南侧靠近护城河,基坑涌水量计算模型可假设为潜水完整井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模型。

四、水文地质参数选择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并考虑几年来本场区地下水变化及地下水水位的季节性变化,综合确定本场区的水文地质参数。

五、设计计算

1、基坑等效半径r0

r0=√A/π

式中:

r0—不规则基坑圆形概化后的等效半径(m)

A—基坑面积(m2)

计算得,r0=45.5m

2、降水影响半径R

R=kH

2

S

式中:

R—降水影响半径(m)

S—降水井外壁处的水位降深(m)(S=14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取1m/d)

H—含水层厚度(m)(H=13m)

计算得:R=101m

3、基坑涌水量Q

计算模型: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靠近隔水边界

Q=1.366k(2H-S)S/[2lg(R+r0)-lgr0 (2b+r0)]

式中:

k—渗透系数(m/d),取k=1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m),取H=13m

S—基坑(降水井壁外侧)水位降深(m),取S=14m

R—降水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计算得:Q=228.5m3/d

4、降水井井点数量n

n=1.1Q/q

式中:

Q—基坑总涌水量(m3/d)

q—设计单井出水量(m3/d)

尽管基坑涌水量较小,但需考虑对滞水的疏干以及雨季施工环境的影响,要将井间距适当调小,确定降水井间距8.0m,井深23m。根据布井中心线实际长度和井间距,实际降水井井点数为40眼。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土压力.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1基坑支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2设计计算 根据地质条件的土层参数如图所示,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开挖深度暂定为9m,按规范设定桩长为16.8m ,桩直径设定为0.8m ,嵌固深度站定为7.8m,插入全风化岩3.0m 。 2.1水平荷载的计算 按照超载作用下水土压力计算的方法,根据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计算土的侧向压力,计算时不考虑支护桩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地下水以上的土体不考虑水的作用,地下水以下的土层根据土层的性质差异需考虑地下水的作用。 土层水平荷载计算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1.计算依据和计算公式 主动土压力系数:) 2 45(tan 2i ai K ?-=ο 被动土压力系数:) 2 45(tan 2i pi K ?+?= (1)支护结构水平荷载标准值e ajk 按下列规定计算: 1)对于碎石土及沙土: a)当计算点深度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 ai ik ai ajk ajk K C K e 2-=σ b)当计算点深度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 w ai wa wa j wa j ai ik ai ajk ajk K h m h z K C K e γησ])()[(2---+-= 式中ai K —第i 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

ajk σ—作用于深度z j 处的竖向应力标准值; C ik —三轴实验确定的第i 层土固结不排水(快)剪粘聚 力标准值; z j —计算点深度; m j —计算参数,当h z j π时,取z j ,当h z j ≥时,取h ; h wa —基坑外侧水位深度; wa η—计算系数,当h h wa ≤时,取1,当h h wa φ时,取零; w γ—水的重度。 2)对于粉土及粘性土: ai ik ai ajk ajk K C K e 2-=σ (2)基坑外侧竖向应力标准值ajk σ按下列规定计算: ok rk ajk σσσ+= (3)计算点深度z j 处自重应力竖向应力rk σ 1)计算点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上时: j mj rk z γσ= 式中mj γ—深度z j 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天然重度。 2)计算点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上时: h mh rk γσ= 式中mh γ—开挖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天然重度。 (4)第i 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K ai 应按下式计算 )245(tan 2ik ai K ?- =ο 式中ik ?—三轴实验确定的第i 层土固结不排水(快)剪摩擦角标准值。

降水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原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 (3) 3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5) 4降水设计方案 (6) 4.1降水井井身大样 (7) 4.2降水井布置 (7) 4.3集水坑布置 (8) 4.4施工技术措施 (9) 4.5降水井施工 (10) 4.6抽水试验 (11) 4.7实验目的 (11) 4.8降水的运行 (12) 4.9降水井点的监测 (13) 4.10封井方案 (13) 4.11填坑方案 (16) 5施工部署 (17) 5.1施工管理体系 (17) 5.2质量保证体系 (17) 5.3劳动力组织计划 (17) 5.4机械设备计划 (17) 6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18)

5.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8) 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1) 7.1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21) 7.2质量控制措施 (21) 7.3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23) 7.4质量控制程序 (26) 8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28) 8.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28) 8.2土方施工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28)

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白银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一标段/二标段白银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设计施工图纸 (2)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 (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白银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主要由一标段、二标段组成,由甘肃再就业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编制实施现场降水措施。 一标段涵盖内容包括疏散指挥中心、物资库房A和物资库房B。建筑面积总面积为:7987.15㎡。其中疏散指挥中心建筑面积为5313.13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15米,地上四层;物资库房A由四个单体组成,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为308.05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7.2米,地上二层;物资库房B由四个单体组成,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为401.78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7.5米,地上二层。基础结构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抗震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两道设防,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

300KW发电机用电方案计算书_secret

300KW发电机用电方案计算书 一、编制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二、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用电量统计表: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现场勘探及初步设计: (1)现场采用380V低压供电,设一配电总箱,内有计量设备,采用TN-S系统供电。 (2)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布置情况,总箱进线采用电缆线架空线路敷设,用电器导线采用空气明敷。布置位置及线路走向参见临时配电系统图及现场平面图,采用三级配电,三级防护。 (3)按照《JGJ46-2005》规定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R≤4Ω。 2、确定用电负荷:

(1)、竖井提升机 K x = 0.30 Cosφ = 0.6 tgφ = 1.33 P js = K x×P e =0.30×55.2 = 16.56kW Q js = P js× tgφ=16.56×1.33 = 22.02 kvar (2)、空压机 K x = 0.7 Cosφ = 0.70 tgφ = 1.02 P js = 0.75×75 = 52.5 kW Q js = P js× tgφ=52.5×1.02 = 53.55 kvar (3)、空压机 K x = 0.7 Cosφ = 0.80 tgφ =0.75 P js = 110×0.7 = 77kW Q js = P js× tgφ=77×0.75 = 57.75 kvar (4)、蒸发器 K x = 1.00 Cosφ =1.00 tgφ = 0.00 P js = 1.00×24= 24kW Q js = P js× tgφ=24×0.00= 0.00 kvar (5)、电焊机 K x = 0.45 Cosφ = 0.7 tgφ = 1.02 P js = 0.45×5×13.06 = 30.06 kW Q js = P js× tgφ=30.06×1.02 = 31.21 kvar (6)、照明灯 K x = 0.8 Cosφ = 0.8 tgφ = 0.00 P js = 3×0.8 = 2.4kW Q js = P js× tgφ=2.4×0.00 =0.00 kvar (8)总的计算负荷计算,总箱同期系数取 Kx = 0.9 总的有功功率 P js = K x×ΣP js = 0.9×(16.56+52.5+77+24+30.06+2.4) = 182.27 kW 总的无功功率 Q js = K x×ΣQ js =0.9×(22.02+53.55+57.75+0.00+31.21+0.00) = 148.08 kvar

200;950梁支撑计算书_secret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段:L1。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20;梁截面高度D(m):0.95; 混凝土板厚度(mm):15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 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3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 b(m):1.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6.2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4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9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0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250;主楞竖向根数:2; 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200mm,5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5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45.00;高度(mm):9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桩 锚 设 计 计 算 书 一、计算原理 1.1 土压力计算 土压力采用库仑理论计算 1.1.1 主动土压力系数 ()2 sin sin cos cos ??????? ?++=φδφδφa K 1.1.2 被动土压力系数 ()2 sin sin cos cos ??? ?????+-=φδφδφp K 1.1.3 主动土压力强度 a a ajk K C hK e 2-=γ 1.1.4 被动土压力强度 p p pjk K C hK e 2+=γ 1.2 桩锚设计计算 1.2.1单排锚杆嵌固深度按照下式设计计算: 02.1)(011≥-++∑∑ai a d T c pj p E h h h T E h γ 式中,h p 为合力∑E pj 作用点至桩底的距离,∑E pj 为桩底以上基坑内侧各土层水平抗力 标准值的合力之和,T c1为锚杆拉力,h T1为锚杆至基坑底面距离,h d 为桩身嵌固深度, γ0为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h a 为合力∑E ai 作用点至桩底的距离,∑E ai 为桩底以上基坑外侧各土层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之和。 1.2.2 多排锚杆采用分段等值梁法设计计算,对每一段开挖,将该段状上的上部支点 和插入段弯矩零点之间的桩作为简支梁进行计算,上一段梁中计算出的支点反力假定不变,作为外力来计算下一段梁中的支点反力,该设计方法考虑了实际施工情况。 1.3 配筋计算公式为:钢筋笼配筋采用圆形截面常规配筋,并根据桩体实际受力情况,适当减少受压面的配筋数。 s y cm cm s y A f A f A f A f 32/2sin 25.1++=π παα ()t s y cm s r f Ar f KSM A παπαπ ππαsin sin sin 323+-= αα225.1-=t 式中,K 为配筋安全系数,S 为桩距,M 为最大弯矩,r 为桩半径,f cm 和fy 分别为混 凝土和钢筋的抗弯强度,As 为配筋面积,A 为桩截面面积,α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用叠代法计算As 。 1.4 锚杆计算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底板承压水头计算: h k =(H s r s )/(F s r w ) H S 为基坑最终开挖面到下部承压含水层顶面间的距离(m); γ s 为承压含水层顶板以上土层的重度(kN/m3); F s 为安全系数,取1.1~1.3; r w 为水的重度(kN/m3); h为承压含水层从顶板算起的承压水头高度(m)。 h s 为实际承压水头高度(m); h s >h k 时:需要进行降压降水,降压水头高度为h s -h k = 6-0.56 = 5.44 m。 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2.73kMS/log(1+R/r )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S=(D-d w )+S w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 w 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等效半径(m); M为由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349.22m3。 3、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120πr s l3k1/2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 r s 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6个。 4、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 >l y 0=[H2-0.732Q/k×(logR -log(nr n-1r w )/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 为基坑等效半径; r w 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 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 0=R+r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 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5.85m。

[学士]道勘标准设计计算书_secret

目录 1 设计总说明书 (2) 1.1设计概述 (2) 1.1.1 任务依据 (2) 1.1.2 设计标准 (2) 1.1.3 路线起讫点 (2) 1.1.4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 1.1.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2) 1.2路线 (2) 1.3横断面设计 (3) 1.3.1 路基横断面布置: (3) 1.3.2 加宽、超高方式 (3) 1.3.3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3) 1.3.4 排水 (4) 2 平面设计 (4) 2.1公路等级的确定 (4) 2.2设计行车速度的确定 (4) 2.3选线设计 (4) 2.4平面线形的设计 (7) 3 纵断面设计 (10) 3.1纵坡设计 (10) 3.2竖曲线设计 (10) 4 横断面设计 (14) 4.1.路幅的宽度及路拱的确定 (14) 4.2超高,加宽的确定及值的计算 (14) 4.3土石方量的计算 (16) 4.4土石方的调配及路基设计表 (16) 5设计总结 (16) 主要参考文献: (17)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总说明书 1.1 设计概述 1.1.1 任务依据 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标准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2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6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1.1.3 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146,3956),终点B:K1+347.1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60,2784),全长1.3471公里。 1.1.4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微区,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326米,河谷海拔高为294米,总体高差在2米左右。 1.1.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1.2 路线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

最新基坑设计计算9453090

基坑设计计算9453090

前言 基坑支护工程伴随着现代建筑事业的告诉发展,其越来越重要。现代城市建筑物中,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往往伴随有很大的基坑,故在修筑过程中需要设计支护方案对其支护。 在本设计支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软土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和防水、降水方案。本基坑支护的两个主要方案有:排桩加内撑、地下连续墙加内撑。在本基坑支护内力计算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等值梁法和山肩帮男法。另外,支撑主要采用钢支撑。降水采用电渗法加喷射井点进行降水。在支护结构设计中,我们还要对支护结构进行抗隆起,抗渗验算。另外,在开挖过程中时时对基坑边缘和基坑周围的建筑物进行观察,以防止其过大变形。支护结构设计中最突出的为结构内力计算、配筋、基坑的稳定性验算、内撑的设计。熟悉了常见的内力计算方法及南方软土地区常见的支护形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基坑支护形式

本基坑支护深度10m,周围环境较复杂。我们选取排桩加内撑和地下连续墙加内撑两种不同的支护型式。其中,排桩内力计算我们采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地下连续墙采用山肩邦男法进行内力计算。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时,我们将内撑简化为铰支座,使其变成一个一次超静定结构,然后计算出内力并进行配筋。山肩邦男法进行计算时,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在第一次开挖后,根据力矩平衡、内力平衡计算,得出第一道内撑所受的力和墙体所受到的弯矩。这样依次直至最后一次开挖,得出墙体所受的最大弯矩与内撑所受到的力。内力计算完成后对基坑进行抗隆起、抗渗稳定性验算。在最后,对基坑采用理正软件进行复核计算结果。

The Foundation Supporting’s depth is 10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complex. We select two different types that are piles adding the support and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adding the support . We use the Equivalent Beam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pile internal forces. But we use the Shanjianbangna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 us wall’s internal forces.We simplify the internal supports into hinged supports and calculate by the equivalent beam method. we turn out to be a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we can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s and reinforcement. When we calculate by the Shanjianbangnan method, we make slicing excavation. After the first excavation, the first wall’s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s that the wall will be calculated by torque balance and internal forces balance calculations. We get the biggest bending moment and the biggest force until the last excavation by upper step one by on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ti-uplift and the impermeability stability checking should be taken. In the end, we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results for excavation by using Lizheng software.

管网设计计算书_secret

目录 第一章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一.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二.水压 三.清水池容积 第二章给水管网流量计算 一.长度比流量 二.沿线流量 三.节点流量 第三章管网平差及校核 一.最高时用水管网平差及校核 二.事故时管网平差及校核 三.消防时管网平差及校核 第四章水泵的选择 一.水泵选择原则 二.水泵流量和扬程 第一章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 一.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1)居民生活用水量(用水普及率为90﹪) Q1=N*q1*f=(3+1.2)*104*0.9*0.12=4536 m3/d

式中:q1——最高日用水量标准(0.12 m3/人·d) N——居住区人口数(cap) f—用水普及率 (2)大用户生产用水量 Q2=2000+1200*3+400*2+300*3+200=7300m3/d (3)大用户职工生活用水量(取生活用水定额25L/cap.班,淋浴定额为40L/cap.班) Q3=25*(300+1500+1000+1200+50)/1000+40*(1500/2+1000/2+1200/2)/10 00=175.25m3/d (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Q4(喷洒道路:q1=1.2L/次·m2,n=3次;绿化:q2=1.8L/d·m 2) Q4 =1.2*3*200000+1.8*300000=1260000L3/d=1260m3/d (5)公共事业用水Q5 公共事业供水取居民生活用水的30%。Q5=0.3 *Q1=1360.8 m3/d (6)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量按最高日的20﹪计。 (7)最高日用水量 Qd=1.20(Q1+Q2+Q3+Q4+Q5)=1.2*(4536+7300+175.25+1260+1360.8)=17558.46m3/d 二.水压 由于该开发区内的建筑物的层数都为6层,所以自由水压=4*(n+1)=28m 四.清水池容积 V清=V消防+V自用+V调节+V安全 由于缺乏该城市综合生活每小时用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比的情况的资料,所按照经验发取值,V调节=10%Qd=1755.846 m3。 该开发区规划人口为4.2万人,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两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总水量V消防=2*25*3.6*2.0=360 m3。 水厂自用水量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设计用水量的5%计算,则V自用=5%Qd=877.923m3。 清水池的安全储备V安全=1/6(V调+V消+V自)=498.96 m3。 V清=V消防+V自用+V调节+V安全=3492.73 考虑到部分安全调节容积,取清水池的有效容积为4000 m3。 第二章给水管网流量计算

地基基础计算书-secret

┊┊┊┊┊┊┊┊┊┊┊┊┊装┊┊┊┊┊订┊┊┊┊┊线┊┊┊┊┊┊┊┊┊┊┊┊┊ 前言 所有支撑在地基上的结构物,包括房屋、桥梁、堤坝等都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组成,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称为地基,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称为基础。基础的作用是扩散上部结构的荷载,减小应力强度。最终将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丈高楼从地起,地基基础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一直倍受建设、设计、施工、勘察、监理各方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据统计,世界各国工程事故中,以地基基础为最多,而且,一旦地基基础发生事故,补救非常困难,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有些几乎无法补救。地基基础工程的高度隐蔽性,使得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有时比上部结构更为复杂,更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现阶段,建筑物地基基础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高压缩性与不均匀压缩、渗漏、液化。针对不同的地基特点,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案,辅以可靠的检测手段,以保障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安全。 本文主要通过对拟建的兰州市合作新村的2#区2#住宅楼的基础设计的整个过程做出尝试,以实际工程检验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参加工作做好铺垫。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地基基础还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新型地基基础处理中新的方法也会相应而生,要求我们也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比、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地基情况

┊┊┊┊┊┊┊┊┊┊┊┊┊装┊┊┊┊┊订┊┊┊┊┊线┊┊┊┊┊┊┊┊┊┊┊┊┊1.1工程概况 兰州市合作新村2#区2#住宅楼是正在兴建的住宅楼,为6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80×15m2,建筑物高度20.3m,上部结构总重G=68690kN,平均荷重P=57.3kN/m2,无地下室,属于二级建筑物。建设小区位于兰州市九洲开发区的907,903道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南临907路,西与甘肃明旺集团相望。 工程所在位置的建筑物具体规划布局如下图,其中2#住宅楼处于所有建筑物的最前端,为临街建筑,与其相邻的左边建筑即为明旺集团办公大楼,除这幢20层高的大楼是已建建筑且已经投入使用外,其余建筑物均为待建的住宅楼。 图1.1 工程所处场地建筑规划图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概况 2#楼处场环境属于丘陵地貌单元,场地较平坦,出露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第三系砂岩。 1.2.2地层结构 根据场地钻探及原位试验资料,结合土工试验结果,按土的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为2层(如图1.1所示): ○1素填土:厚3.00~17.20m ,土黄-褐红色,稍密,湿度处于稍湿至饱 和(地面-13m以下),以粘粒含量7%的粉土为主,标贯指标 N63.5=11.2~32.82,平均值为19.3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100kpa。 ○2砂岩:层底标高3.0~17.20 m,褐红色,稍湿,石英、长石组成,钙 质胶结,属于软岩,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 动力触探得N63.5=31.35~130.5,平均值53.0,勘察报告提出 将岩层桩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定为q pk=3000KP a。

某综合楼深基坑支护设计(手算)

某综合楼深基坑支护设计 一、工程概况 1.环境条件概况 某综合楼是集购物、商住、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面积70000m2。工程占地面积144×40m2。上部结构由三幢19~20层的塔楼组成,最大高度达81.5m,其中1号、2号楼带三层裙楼,三幢楼的裙房连在一起。塔楼群房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钻孔灌注桩箱形基础,设两层地下室,挖深为8.9m,电梯井局部挖深达11.6m。该建筑物西侧剧长宁街仅5m,且在路面下埋有电缆线、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等市政公用设施。南边是新华联施工现场,其围墙局开挖最小距离为4m,青春小区土方开挖时,新华联施工现场正处于打钻孔灌注桩阶段。东侧大部分为一片已完成拆迁的空地,其中有一幢友谊服装厂的四层厂房,间距约13m,北侧距长庆街约12m。 该场地为原住宅及厂房等拆除后整平,场地基本平坦。根据地质勘测勘料,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平均深度为1.15m,其中上部土层透水性较好。 该场地30m深范围内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二、降水设计 根据本地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周围环境,设计采用喷射井点降水系统。由于上部透水性较好,采用环圈形式布置井点,并配抽水设备。方案为潜水完整井。 1.井点系统布置 井点管呈长方形布置,总管距沉井边缘1.5m。沉井平面尺寸为144×40m2,水力坡度取1/10。 1)井点系统总长度 [(144+1.50*2)+(40+1.50*2)]*2=380m 2)喷射井点管埋深 H=11.6+IL1=11.6+1/10*43/2=13.75m 取喷射井点管长度为14m 3)虑水管长度取L=1.5m ,φ38mm 4)在埋设喷射井点时冲孔直径为600mm,冲孔深度比滤水管深1米. 即:14.50+1.50+1.00=17.00m 井点管与滤水管和孔壁间用粗砂填实作为砂滤层,距地表1.00m处用粘土封实以

管井降水计算

管井降水计算书 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二标工程;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180天;施工单位:安徽水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合肥市重点局投资建设,北京市政设计研究/合肥市政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合肥市勘察院地质勘察,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安徽水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邹总担任项目经理,邹总担任技术负责人。 工程说明: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拟建于包河区大圩乡境内,繁华大道(规划道路)以北。一期日处理污水规模10万m3/d,总征地面积13.8ha,占地面积9.9ha,附属建筑面积2950m2,生产建筑面积6045.1m2。 本次工程主要包括进水泵房及粗格栅间、出水井、细格栅间、曝气沉沙池、砂水分离车间、污泥泵房、沉淀池、配水井、提升泵房、滤池设备间、紫外消毒渠道以及场内土方挖填、道路、排水管道等全部工作内容。 建筑物结构形式主要以钢筋砼框架为主,个别为砖混结构,部分构筑物主要为现浇钢筋砼整体结构。 拟建场地现主要为水田,地形较平坦,西部局部为藕塘及沟渠。实测地面高程8.60~12.62m,最大高差4.02m。根据现场地址情况,大部分构筑物地下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地基处理。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分布于①层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粘土中的孔隙水,水量与地势高低及填土厚度有较大关系,场地地下水较丰富,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为主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及渗入低洼处为主。水位标高8.60~10.53m。另一类为分布于⑥层粉土及⑦层粉土夹粉砂中的承压水,主要由地下径流渗透补给,与南淝河河水联系密切,其承压水头一般大于4m。 鉴于以上地质及水文情况,对于大部分深基坑部位均需要进行降、排水施工,以确保基坑边坡及构筑物自身的安全。

设计计算书(可打印)_secret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坝顶高程确定 (1) 1.1 计算超高Y (1) 1.1.1 计算波浪爬高R (1) 1.1.2 计算坝前壅水位的高度e (2) 1.1.3 安全加高A (2) 1.1.4 对于正常运行情况的计算 (2) 1.1.5 对于非常运用情况的计算 (3) 1.1.6 超高计算结果表 (4) 1.1.7 坝顶高程计算结果表 (4) 2 土坝的渗透计算 (5) 2.1 参数取值 (6) 2.2 计算公式 (6) 2.3 浸润线绘制 (7) 2.3.1 I断面(170m高程): (7) 2.3.2 II断面(200m高程) (8) 2.3.3 III断面(230m高程) (9) 2.4 全坝长的总渗流量 (10) 3 稳定计算 (11) 3.1 计算方法与原理 (11) 3.1.1 确定定圆心位置 (11) 3.2.2 计算步骤 (12) 3.2 计算过程 (14) 3.3稳定成果分析 (17) 4 泄水隧洞 (18) 4.1 工程布置及洞径确定 (18) 4.1.1 工程布置 (18) 4.1.2 洞径确定 (18)

4.2 高程确定 (19) 4.3 隧洞设计 (19) 4.3.1 平压管 (19) 4.3.2 通气孔 (20) 4.3.3 渐变段 (21) 4.3.4 洞身段 (21) 4.3.5 出口段 (22) 4.3.6 消能设置 (22) 4.3.7 消能计算、 (22) 4.3.8 水力计算 (25) 4.4 隧洞的衬砌设计 (26) 4.4.1 衬砌类型的选择 (26) 4.4.2 计算断面的选择 (27) 4.4.3 拟定厚度 (27) 4.4.4 计算各种荷载产生的内力 (27) 4.4.5 荷载组合 (30) 4.4.6 配筋计算抗裂验算 (31) 4.4.7 灌浆孔布置 (31)

2016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模板 (1)

第一章工程概要 1.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附上基坑周边环境平面图 1.2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附上典型的地质剖面图 1.3 水文地质条件 1.4 主要设计内容 分析评价了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层条件,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具有整体性好、水平位移小,同时便于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可靠支护措施,通过分析论证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案。 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具体设计计算,其中包括土压力计算、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计算及锚杆的设计计算、稳定性验算(根据具体选择的支护方式,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和验算)。当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时候,需要重新设计计算或者做必要的处理,直至达到稳定性的安全要求。 选择经济、实效、合理的基坑降水与止水方案。 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监测设计。 1.5 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详细的清单) (2)现行规范、标准、图集等(按照规定的格式列出详细的清单,必须是现行规范)

第二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2.1 设计原则(摘自规范) 2.1.1 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2.1.2 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a.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2.1.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2.1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 1.1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1.00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0.90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 2.1.4 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2.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2.1.6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降水井计算

. 可编辑文档 基坑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1、原始条件: 计算模型:此井点系统为潜水非完整井,采用基坑外降水。 2、井点管距边坑距离为1.5m ,滤管长度取1.0m ,直径40mm ,配有配套抽水设备;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室内渗透系数结合当地经验取值)0.2(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书 3.1基坑开挖深度6.00m ,基坑面积约为9738m 2 。 (1)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水位深度 S ,取降水后地下水位位于坑底以下1.0m ,则有S=6.00+1.0=7.00m (2)含水层厚度H ’=16m (3)影响半径0R 225R m == 基坑等效半径080.69r m = = 0086.36R R r m ∴=+= (4)基坑涌水量()()3 002'1.366298.81 lg H S S m Q k d R r -==?? ??? 二、降水井数量计算 1、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公式验算每根井点的允许最大进水量 3' 1208.81()m q d π== 2、井点管的数量 '1.1 34()Q n q ==眼 经验算,34眼水井管出水量基本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的要求! 三、降水井深度计算 降水井深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123456W W W W W W W H H H H H H H =+++++ 式中: H 1=6.00m (基坑深度) H 2=1.0m (降低水位距离基底要求) H 3=2.0m (水力坡度) H 4=2.0m (水位变化幅度) H 5=1.0m (过滤器长度) H 6=1.0m (沉淀管长度) 根据计算,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又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井内必产生沉砂,因此降水井深度取13米,疏干井深度取14米。 20米。 四、补充方案 1、考虑场地南侧有明水影响,降水井加密布设。沿基坑周边布置32口降水井,井深 13米,另在坑内布置20口14米深疏干井。 2、基坑集水井、电梯坑等处由于开挖较深,可布设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3、降水过程中,若该设计方案中降水井不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可增设降水井。

幕墙设计计算书_secret

合肥某公寓 设 计 计 算 书 计算: 校核: 审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二日

目录 第一部分、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墙角区石材幕墙 一、计算依据及说明 1、工程概况说明 工程名称:合肥某公寓 工程所在城市:合肥 工程所属建筑物地区类别:C类 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 工程基本风压:0.35kN/m2 工程强度校核处标高:13m 2、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006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用不锈钢绞线》 JG/T 200-2007 《建筑幕墙》 GB/T 21086-2007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151-2008 《不锈钢棒》 GB/T 1220-2007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 160-2004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T172-2009 《建筑玻璃采光顶》 JG/T 231-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 JGJ103-2008 《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测定》 GB/T22476-2008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GJ/T 139-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2001 《建筑制图标准》 GB/T 50104-200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 113-2009 《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 DBJ/CT 014-2001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 CECS 127:2001 《点支式玻幕墙支承装置》 JC 1369-2001 《吊挂式玻幕墙支承装置》 JC 1368-2001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 JG/T178-2005 《建筑用不锈钢绞线》 JG/T200-2007 《铝合金建筑型材基材》 GB/T 5237.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GB/T 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电泳涂漆型材》 GB/T 5237.3-2008

常用荷载计算书_secret

荷载计算 1楼板荷载 12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 120mm钢筋混凝土板 0.12x25=3 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 总计 4.44 KN/m2 取4.6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 10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 100mm钢筋混凝土板 0.1x25=2.5 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 总计 3.94 KN/m2 取4.1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 9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 90mm钢筋混凝土板 0.09x25=2.25 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 总计 3.69KN/m2 取3.9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 2屋面荷载 以100mm厚板为例: 恒载: 架空隔热板(不上人作法) 1.0 KN/m2 20mm防水保护层 0.02x20=0.4 KN/m2 防水层 0.05 KN/m2 20mm找平层 0.02x20=0.4 KN/m2 2%找坡层(焦渣保温层) 0.08x12=0.96 KN/m2 100mm厚钢筋砼板 0.10x25=2.5 KN/m2 20厚板底抹灰 0.2x17=0.34 KN/m2 总计 5.65KN/m2 取6.0KN/m2 活载:按规范GB50009-2001不上人屋面取0.5 KN/m2 梁荷载: 本工程外墙采用多孔砖MU10,墙厚190,内隔墙,卫生间均按120实心砖考虑。 标准层: a. 外墙荷载:墙高(3.0-0.6)=2.4m 取层高3000mm, 无窗时:q =2.4x4.1=9.84 取9.84KN/m 1 有窗时:

深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嘉荷银座深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工程概况 嘉荷银座工程,地上17层,地下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整体筏板基础,深基坑开挖至地下 5.8m,基坑开挖支 护平面如图,工程地质情况如表所示,冬季施工不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 基坑形状如图: 39400 32000 地质情况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拟建场区地形基本平坦,本工程所涉及的地层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地表2.7m厚 2、粉质砂土:1.7m厚 3、粘土层:1.4m厚

4、其中地下水位在自然地坪下12n处一CFG桩设计1.计算主动土压力强度: 计算第一层土的土压力强度;层顶处和层底处分别为: 二a。= ' i z tan 2(45 - 1/ 2) 二0 匚ai = i h i tan 2(45 一:i / 2 ) 2 O 0 =i5 .5 2 tan 2(45 - i6 / 2 ) =i7 .6 KPa 第二层土的土压力 强度层顶处和层底处分别为: r仃i h i tan2(45 - 2/2)- 2ctan(45 - 2/2) — 15.5 2 tan 2(45 - 17 .2 /2) - 2 10

tan( 45 - 17 .2 /2) =1 .94 KPa 二 2 =(恂2h2)tan2(45 - 2/2)- 2c?tan(45 - 2/2) = (15.5 2 18.5 3) tan2(45 -17.2/2)-2 10 tan(45 -17.2 /2) 二31.9KPa 第三层土的土压力强度层顶处和层底处分别为: -^(忤2h2)tan2(45 - 3/2) - 2c s tan(45 - 3/2) = (15.5 2 18.5 3) tan2(45 - 21/2)-2 12 tan( 45-21/2) = 24.1KPa 「日3=(巾1 2h2 3h3)tan2(45 - 3/2)- .2. 2c3tan(45 - 3/2) o O -(15.5 2 18.5 3 20.5 3) tan 2(45 - 21 /2)- 2 12 tan(45 - 21 /2) 二53 KPa 计算被动土压力强度: 5 二3h3tan2(45 - 3/2)2c3tan(45 3/2) 二20.5 3 tan2(45 - 21 /2) 2 12 tan(45 21 /2) 二36KPa 二p2 3h d tan 2(45 - 3/2) 2c3 tan( 45 3/2) =20 .5 3 tan 2(45 - 21 /2) 2 12 tan( 45 21 /2) =36 43 .1h d 3.计算嵌固深度: A.基坑底面以下,支护结构设定弯矩零点位置至基坑底面的距h 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