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臭氧浓度监测记录表格格式

臭氧浓度监测记录表格格式

臭氧浓度监测记录表格格式
臭氧浓度监测记录表格格式

臭氧浓度监测记录

编号:R—SC-09

WS-18006 阳性对照室臭氧消毒效果再验证方案

阳性对照室臭氧消毒效果再验证方案 VP-WS-18006 起草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人员 4、计划验证日期 5、验证方案内容 5.1臭氧消毒方法的确认 5.2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5.3验证条件确认 5.3.1验证用仪表检验清单确认 5.3.2文件或资料确认 5.3.3检验方法确认 5.4验证内容及步骤 5.4.1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5.4.2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5.4.3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5.4.4 臭氧消毒有效期确认 6、再验证周期 7、验证总结及结果批准 7.1验证总结 7.2验证结果审查 7.3验证结果批准

1、概述 我公司拟采用臭氧法对洁净区进行消毒。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2、目的 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 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的消毒效果。 4、计划验证日期 本次验证时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5、验证方案内容 5.1 臭氧消毒方法的确认:确认阳性对照室无人员,各洁净房间门关闭后,关闭阳性对照室排风系统、新 风系统。在空调控制触摸显示屏中调出臭氧消毒选项,选中后系统自动计时运行。臭氧发生器运行60分钟后,系统自动关闭。打开阳性对照室排风系统、新风系统运行30分钟后,人员方可进入。 结果: 检查人:复核人:日期: 5.2 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5.2.1臭氧消毒的浓度:按臭氧消毒的效率和卫生部1991年12月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对空 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的浓度为(2~4)×10-6;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臭氧灭菌的浓度为(10~15)×10-6。 5.2.2臭氧的自然半衰期:参比状态下为20min左右;1h衰退率约为62.25%;设计、运用臭氧消毒30min 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维持一段时间(1h),即可达到机器、设备和建筑物表面沉降菌的杀灭目的。 5.2.3消毒空间体积: 5.2.3.1以选择合适的臭氧发生器为前提,本公司阳性对照室洁净区体积V1,HVAC系统风管容积V2,为保 持洁净区正压所补充的新风的臭氧消耗量为V3。 5.2.3.2 V3的确定根据消毒实践,归纳出较可靠的经验公式: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2000(m3/h)×25%

臭氧消毒验(菌检)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5) 3、设备描述 (5) 4、职责 (5) 5、参考文件 (5) 6、测试项目和要求 (6) 6.1 安装确认(IQ)测试部分 (6) IQ测试1:文件资料确认 (6) IQ测试2:SOP确认 (7) IQ测试3:培训确认 (8) IQ测试4:主要部件确认 (9) IQ测试5:设备配套仪表确认 (10) IQ测试6:检测用仪表确认 (11) IQ测试7:公用、安全、环境等支持系统确认 (12) 6.2 安装确认(IQ)完成报告 (13) 6.3 运行确认(OQ)测试部分 (14) OQ测试1:IQ完成情况确认 (14) OQ测试2:运行试验 (15) OQ测试3:臭氧浓度达到安全标准的时间测试 (19) 6.4 运行确认(OQ)完成报告 (20) 6.5 性能确认(PQ)测试部分 (22) PQ测试1:OQ完成情况确认 (22) PQ测试2:设备表面擦试实验 (23) PQ测试3:灭菌效果确认 (24) 6.6 性能确认(PQ)完成报告 (26) 7、可接受标准 (27) 8、偏差摘要 (27) 9、支持性文件 (28)

1、目的 本安装/运行/性能确认(IQ/OQ/PQ)的目的,是通过预先确定的一系列检查和记录,确认臭氧设备已按照使用相关要求完成安装,确认设备文件资料齐全,安装质量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条件;本设备的各 项技术指标合格,设备可投入运行。

2、范围 适用于化验楼菌检室空调净化系统初效段的臭氧发生器。 3、设备描述 臭氧是一种广普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之结构不稳定,很快能够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极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之,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为无污染消毒剂,我公司化验楼菌检室空调净化系统采用型号为JCF-K100的臭氧发生器,其臭氧发生能力为10G/H。本臭氧发生器安装在化验楼菌检室净化空调的初效段,用于化验楼菌检室以及系统风管进行消毒。 4、职责 —工程部: ?起草、实施确认方案 ?起草、审核最终确认报告 —生产部: ?审核、实施确认方案 ?审核确认报告 —QC: ?审核、实施确认方案 ?审核最终确认报告 ?微生物数的监测 —QA: ?审核、批准确认方案 ?审核、批准最终确认报告 5、参考文件 风管管道式空调机组使用说明书 臭氧发生器使用说明书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

传递窗验证方案编号:

日期:2010年5月 批准页 1、起草人签字的含义:你的签字表示你所制订的文件符合现有设计标准并且充分反映该系统的验证任务和可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 2、审核人签字的含义:你的签字表明你已经审核了这份文件,确认此文件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该系统的验证任务和可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 3、批准人签字的含义:你的签字表明这份文件符合我公司验证主计划的标准,符合验证指南的要求;并且文件及其所含盖的信息符合现行的GMP,同意按此方案实施验证。

目录

1.目的 将臭氧直接打入空调机总送风,通过空调系统将臭氧送到需要灭菌的各个空间。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洁净区(室) 进行灭菌的目的,同时又对送风和回风管道起到杀菌细菌的作用。 2.范围 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 3.职责 3.1设备部: ●制定验证方案; ●执行验证方案,根据需要提供测试数据,供有关部门审查; ●将数据收集到报告中,并上报批准; ●准备工程文件(图纸); ●核对设备关键参数,提供测试数据供有关部门审查; ●负责设备维护保养;负责起草设备SOP文件; ●编制验证报告。 3.2质量保证部: ●支持验证方案; ●审阅验证方案的格式; ●为书写方案的人员提供指南; ●为方案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时间; ●审阅验证方案和检验必要的SOP,完成必需的和可提供的培训; ●维护全部受控的法规符合文件,包括验证方案; ●审查和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3.3质量检验部: ●协助确定方案中检测方法;

消毒通风记录表

空气消毒: 室内环境受到悬浮颗粒上沾染的病原,如细菌、病毒等;装潢装修后挥发性气态污染物,如氡、甲醛、苯系物、氨等;可吸入颗粒,如粉尘、烟雾、花粉等;生活异味,如人自身新城代谢、霉味、垃圾气味等;室外污染空气入侵,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土囊灰尘等;以上也可总称为空气污染,降低或排除这种空气污染的方式为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分为:动态消毒、静态消毒。 空气消毒概述: 室内环境受到悬浮颗粒上沾染的病原,如细菌、病毒等;装潢装修后挥发性气态污染物,如氡、甲醛、苯系物、氨等;可吸入颗粒,如粉尘、烟雾、花粉等;生活异味,如人自身新城代谢、霉味、垃圾气味等;室外污染空气入侵,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土囊灰尘等;以上也可总称为空气污染,降低或排除这种空气污染的方式为空气消毒。 分类与流程: 分类 空气消毒分为:动态消毒、静态消毒 静态消毒:所选择的消毒产品对人体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在针对空气消毒时,操作人员需要配备防护措施,其他人不能留在正在消毒的空间,此种消毒方式称之为静态消毒。 动态消毒:所选择的消毒产品对人体无任何危害,针对空气消毒

时人员无需离开消毒场所,不存在任何的副作用,此种消毒方式称之为动态消毒。 空气消毒操作流程 (一)有人情况下可选用的方法 1、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 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4、空气洁净技术。 5、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二)无人情况下可采用的方法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化学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 3、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适宜于超低容量喷雾器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空气消毒方式: 家用和商用空气消毒追求的结果是有所区别,从理论上讲,家庭空气消毒适当即可,过分的清洁可使人的免疫降低;商业上由于环境复杂能原因,最好时时动态消毒。空气消毒的方式很多,至于哪一种更适合您,采购消毒用品时,仔细看说明书或直接咨询商家。接下,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报告

备注: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范围 4.验证内容 5.再验证周期 6.验证结果与评定 7.最终批准 8.附表

1.概述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 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 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 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 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我公司现采用山东安丘奥宗麦克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OZOHD-10B 臭氧发生器对粉针剂车间洁净室(区)进行消毒。 2.验证目的 通过对沉降菌的测试,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 效果。 3.验证范围 验证臭氧的灭菌效果。 4.验证内容 4.1验证所需文件: 臭氧消毒操作规程 进出十万级、万级洁净区更衣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规程 存放地点: 档案室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人:检查日期: 复核人:复核日期: 4.2试验方法 根据臭氧发生器的生产能力,计算臭氧发生器的最低开机时间(参考:每腔气灭菌,一般可开机1~1.5h;每周以臭氧代替化学试剂熏蒸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及设备灭菌,一般可开机2~2.5h)。 4.2.1 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60分钟后,分别在百级层流罩、万级、十万级洁净间远离送风口处,摆放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枯草杆菌(TESPER-G)试纸,每张试纸上枯草杆菌数量为1×106个,每个培养皿中放2张试纸,1张做无菌试验,一张做含菌数试验。每个房间至少放两个培养皿。 4.2.2 消毒效果确认 质量部门取样培养。判断标准:试纸内枯草杆菌数量小于1×103个为合格。4.2.3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60分钟后,分别在百级层流罩、万级及十万级洁净间远离送风口处,摆放培养皿,打开平皿盖同时关闭空调的新风阀,

PET塑料瓶盖臭氧线灭菌验证报告

江门量子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臭氧灭菌线灭菌一生糖瓶盖验证文件 --生产三课 2011年1月

臭氧灭菌线灭菌一生糖瓶盖验证文件□公用系统□设备□清洁□工艺□制水系统□成本□其他_____________ 验证小组: 组长:彭辉跃(生产部)签名/日期: 组员:谢景强(工程部)签名/日期: 李业宏(生产部)签名/日期: 郑海源(质保部)签名/日期: 莫建文(质保部)签名/日期: 杨竞辉(质保部)签名/日期: 冯坚良(质量管理委员会)签名/日期: 报告:杨竞辉签名/日期: 部门:质保部 日期:2011-01-20

目录 1.验证背景…………………………………………第 4页 2.验证目的…………………………………………第 4页 3.验证范围…………………………………………第 4页 4.验证地点…………………………………………第 4页 5.验证对象…………………………………………第 5页 6.验证设备…………………………………………第 5页 7.验证试验所评估的指标…………………………第 5页 8.验证试验的阶段分布……………………………第 5页 9.验证方法…………………………………………第 6页 10.验证周期…………………………………………第 13页 11.验证结果汇总……………………………………第 13页 12.验证结论…………………………………………第 13页 13.验证报告…………………………………………第 13页 14.验证证书…………………………………………第 14页

一、验证背景 臭氧灭菌线在2010年11月底,购自广州市科帮洁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它是根据用户实际要求特殊制作的消毒传送设备。其采用内置臭氧发生器,在相对隔离的传送带隧道内进行消毒的形式,对放置在输送带上的瓶盖进行有效的消毒。 利用FFU高效过滤单元传送带隧道内的空气不断循环,并通过中、高效过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使隧道内空气达到10万级标准,有效保证了瓶盖不受粒子的污染。内置一台20g/h的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两台500CMH可调风量FFU。顶部装置一台排风机造成负压,使臭氧不致外排。 瓶盖灭菌线用于生产三课一生糖瓶盖灭菌用,在投产前,需要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设备技术参数: 二、验证目的 验证臭氧灭菌线的灭菌效果。 三、验证范围 生产三课臭氧灭菌线 四、验证地点 生产三课瓶暂存间内

臭氧消毒管理规定(新)

1.目的 为规范物料班臭氧发生器使用管理程序,保证工艺卫生,预防微生物污染。 2.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南京来一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物料臭氧灭菌管理。 3.职责 生产部: 物料班长负责对臭氧消毒操作培训及表单审核; 物料员负责对本规定执行及改善建议; 品管部: 负责对臭氧消毒作业进行监督; 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相关制度处理; 4.管理细则 4.空气臭氧灭菌由物料班成员操作完成。 臭氧灭菌操作之前,确保所有人员全部离开灭菌区,保证生产人员安全。 操作人员根据规定灭菌时间进行灭菌区的物料灭菌。 操作人员日常检查灭菌区的生产环境,发现故障及时报修,保证洁净区相对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均匀分布和作用效率。 灭菌区空气灭菌时间、灭菌频次: 灭菌区空气灭菌时间为每转运一次物料开启臭氧发生器,时间为30分钟。 灭菌区空气臭氧灭菌技术规则: 臭氧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类似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 臭氧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葡萄糖氧化酶; 臭氧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大分子聚合物等,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臭氧可以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的溶解; 臭氧能将细菌尸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粒、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 体及热原(内毒素)等溶解、变性,使之失去生理活性。 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要求: 灭菌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先关闭灭菌区所有对外的门和窗,防止臭氧外泄。 进入灭菌区的所有物料必须先行脱包,不得把外包装带入

启动开关进行灭菌作业并监控时间 在灭菌时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并同时悬挂警告标示牌 灭菌结束后关闭控制开关 开启门、窗通风5分钟左右,穿戴好衣帽、口罩后进入 操作人员必须根据物料转运频次,如实填写《灭菌区臭氧消毒/灭菌操作记录》。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报告

类别:臭氧消毒再确认文件编号: 部门:页数: 臭氧消毒效果确认报告

1验证所需文件确认 验证所需文件确认表见附件1 结果评定:经检查验证所需文件齐全, 复检人:日期: 检查人:日期: 2 变更确认 变更确认表见附件2 验证结论:经确认验证前的关键部件、滤芯的更换标准操作规程等的变更情况确认,符合GMP要求。 验证组长:日期: 质量管理部:日期: 3 风险评估 结果评定:通过对风险控制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后,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风险至达到可接受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排除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3 验证组长:日期: 质量管理部:日期: 4 臭氧消毒验证 与空调净化系统验证同时进行,验证3个周期,每个周期3天,每日对环境进行灭菌,每次灭菌1.5h,对比霉菌前后微生物指标。 4.1 臭氧浓度和分布均匀度测试: 评定结论:经对主要工作间和系统最远点房间灭菌20分钟和90分钟后,臭氧浓度达到12pp,符合GMP标准。 臭氧浓度测试记录见附件4 检查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4.2 灭菌周期的确定: 结果评定:对主要房间和系统最远端在验证的三个周期内,每个周期灭菌前和灭菌后各监测一次。消毒后的微生物指标同消毒前的指标降低50%,沉降菌指标符合D级要求。 洁净室微生物灭菌前后对比测试记录见附件5 检查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5.偏差分析及处理 偏差处理单见附件6 结果评定:在验证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偏差均应记录,偏差对验证结果是否有影响,最后均经过验证委员会进行评估和评价,发生重大偏差评估检测无效,验证小组需重新修订验证方案。 验证组长:日期: 质量管理部:日期: 6 相关SOP的修订 结果评定:根据验证方案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对相应的SOP进行补充和完善,需补充及完善的内容. 相关SOP修订见附件7 验证组长:日期: 质量管理部:日期: 7 结论 结果评定:经验证,用臭氧对洁净区进行消毒能达到消毒效果,符合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 验证组长:日期: 质量管理部:日期:

臭氧消毒管理规定(新)

文件名称 1.目的 为规范物料班臭氧发生器使用管理程序,保证工艺卫生,预防微生物污染。 2.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南京来一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物料臭氧灭菌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 物料班长负责对臭氧消毒操作培训及表单审核; 物料员负责对本规定执行及改善建议; 3.3品管部: 负责对臭氧消毒作业进行监督; 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相关制度处理; 4.管理细则 4.空气臭氧灭菌由物料班成员操作完成。 4.1臭氧灭菌操作之前,确保所有人员全部离开灭菌区,保证生产人员安全。 4.1.1操作人员根据规定灭菌时间进行灭菌区的物料灭菌。 4.1.2操作人员日常检查灭菌区的生产环境,发现故障及时报修,保证洁净区相对密闭,预防 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均匀分布和作用效率。 4.1.3灭菌区空气灭菌时间、灭菌频次: 4.1.4 灭菌区空气灭菌时间为每转运一次物料开启臭氧发生器,时间为30分钟。 4.1. 5.灭菌区空气臭氧灭菌技术规则: 4.1.6 臭氧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类似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 4.1.7 臭氧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葡萄糖氧化酶; 4.1.8 臭氧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大分子聚合物等,使细 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4.1.9 臭氧可以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 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的溶解; 4.1.10臭氧能将细菌尸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粒、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

文件名称 体及热原(内毒素)等溶解、变性,使之失去生理活性。 4.2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要求: 4.2.1灭菌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先关闭灭菌区所有对外的门和窗,防止臭氧外泄。 4.2.2进入灭菌区的所有物料必须先行脱包,不得把外包装带入 4.2.3 启动开关进行灭菌作业并监控时间 4.2.4在灭菌时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并同时悬挂警告标示牌 4.2.5灭菌结束后关闭控制开关 4.2.6开启门、窗通风5分钟左右,穿戴好衣帽、口罩后进入 4.2.7操作人员必须根据物料转运频次,如实填写《灭菌区臭氧消毒/灭菌操作记录》。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

#########生产线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

验证目录1 引言 1. 1 概述 1. 2 验证小组成员 2 目的 3 适用范围 4 验证判定标准 5 验证条件确认 5. 1 验证用仪器检验清单确认 5. 2 文件或资料确认 5. 3 检验方法确认 6 验证内容及步骤 6. 1 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6. 2 沉降菌测试 6. 3 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7 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细菌数的测定 8 验证结果记录及分析 8 验证结论及再验证 9 验证计划 1 引言 1. 1 概述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O)组成。由于臭氧在常温下结构极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的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体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且使空气中臭氧浓度均匀,在洁净区域的生产环境不增加任何消毒设备,即可

达到灭菌的目的,对HVAC系统(净化空调,初、中效过滤器,送回风管道,高效过滤器等)起到杀灭细菌和霉菌的效果。同时在开启臭氧消毒前,打开洁净区域中机械的保护盖对其进行消毒,也能达到灭菌效果。 本次验证是对KCF-W150B型臭氧发生器的一次性灭菌的效果验证。KCF-W150B型臭氧发生器放置在空调房间,与编号为########的净化空调系统相连。 消毒时,启动空调机及臭氧发生器,关闭相应的新风进口和########的风机,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 按《臭氧发生器安全操作维护程序》开启臭氧发生器,进行房间灭菌。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测试房间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50min后测试房间臭氧浓度随空间的变化情况。臭氧发生器开启2小时后进行沉降菌测试。 在对臭氧发生器安装调试合格后,通过一次性灭菌.每间隔三天对有代表性和气流扰动小的地方进行沉降菌的测定.记录沉降菌落数不超过沉降菌警戒线(沉降菌落数小于8个)的效期,并结合车间的生产要求,提前一段时间作为冬季臭氧消毒的间隔.由于本次测定在11到12月期间进行,只能对冬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进行测定,对于夏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待可行时间(5月-10月)进行测定。. 1. 2 验证小组成员

18洁净区臭氧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洁净区空气、物体表面臭氧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空气、物体表面臭氧消毒/灭菌管理。 3.职责:生产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空调系统操作人员、QA监督员、QC检测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消毒、灭菌前准备: 4.1.1 洁净区需消毒/灭菌范围内全部清洁完毕,生产人员全部撤离,车间主任复核确认无误,在车间人流入口挂“正在消毒,严禁入内”的标识,签发《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通知单》(一式二份),填写车间名称、臭氧灭菌时间、日期、签名,交HVAC系统操作人员开始臭氧灭菌操作。 4.1.2 各车间主任、HVAC系统操作人员日常检查《洁净区生产环境监测记录》(包括各车间各操作间的温度、湿度、压差、洁净度),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保证洁净区相应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均匀分布和作用效率。 4.2 臭氧消毒/灭菌操作步骤: 4.2.1 HVAC系统操作人员接到班长签发的《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通知单》后,根据规定内容先关闭相关HVAC系统局部外排风口,将组合空调器调至“值班”状态,调整新风进口保持10%进风量,使HVAC系统与洁净区形成内循环状态。 4.2.2 在HVAC系统处于“值班”状态下,检查洁净压缩空气气源,确认气压、通气量等参数符合要求,接通臭氧发生器控制柜电源,电源指示灯(红)亮,

电压表显示电源电压,机器进入准备工作状态。 4.2.3 按下启动按钮(绿)工作指示灯(绿)亮,电源指示灯(红)灭,定时器开始计时,电流表显示工作电流,机器已进入正常工作。 4.2.4 机器工作至预设时间(消毒灭菌结束),自动停机。此时工作指示灯(绿)灭,电源指示灯(红)亮,机器恢复准备工作状态。 4.2.5 关闭臭氧发生器控制柜电源及洁净区压缩空气气源。 4.2.6 HVAC系统操作人员如实填写《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记录》。 4.3 洁净区空气灭菌时间、灭菌频度: 4.3.1 洁净区空气灭菌时间: 臭氧浓度保持10—15 ppm,60 min,达到空气灭菌;臭氧浓度保持10—15 ppm,90 min以上可达到室内物体表面灭菌。 4.3.2 洁净区空气灭菌频度: ①软性亲水接触镜护理液车间洁净区(万级区)每日生产结束后进行一次,灭菌时间≥60 min。 ②每周生产结束,各车间全面清洁后进行一次,灭菌时间≥90 min;或根据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确定。 4.4 臭氧灭菌效果检查: QC生产环境监测人员按《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规程》规定定期对洁净区生产环境进行监测,根据浮游菌落数、表面沉降菌落数判定臭氧灭菌效果。 4.5 生产部、技术质量部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级《洁净区生产环境监测记录》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回顾性验证臭氧灭菌,及时调整臭氧灭菌时间、灭菌频度。 5.相关文件 5.1《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规程》 6.相关记录 6.1《洁净区生产环境监测记录》 6.2《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记录》 6.3《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通知单》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报告记录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公司验证文件 文件名称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报告文件编号 第 1 页共 7 页 起草/修订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部门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生产部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质量部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设备部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QA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验证负责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替代 备注:

第 4 页共 7 页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范围 4.验证内容 5.再验证周期 6.验证结果与评定 7.最终批准 8.附表

第 5 页共 7 页 1.概述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 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 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 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 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我公司现采用山东安丘奥宗麦克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OZOHD-10B 臭氧发生器对粉针剂车间洁净室(区)进行消毒。 2.验证目的 通过对沉降菌的测试,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 效果。 3.验证范围 验证臭氧的灭菌效果。 4.验证内容 4.1验证所需文件: 臭氧消毒操作规程 进出十万级、万级洁净区更衣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规程 存放地点: 档案室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人:检查日期: 复核人:复核日期: 4.2试验方法 根据臭氧发生器的生产能力,计算臭氧发生器的最低开机时间(参考:每腔气灭菌,一般可开机1~1.5h;每周以臭氧代替化学试剂熏蒸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及设备灭菌,一般可开机2~2.5h)。 4.2.1 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60分钟后,分别在百级层流罩、万级、十万级洁净间远离送风口处,摆放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枯草杆菌(TESPER-G)试纸,每张试纸上枯草杆菌数量为1×106个,每个培养皿中放2张试纸,1张做无菌试验,一张做含菌数试验。每个房间至少放两个培养皿。 4.2.2 消毒效果确认

臭氧消毒室管理制度

臭氧消毒室管理制度 1. 目的 确保进入饲料加工一厂内部所有人员臭氧消毒的有效性,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规范臭氧消毒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入饲料加工一厂内部的人员及臭氧消毒设备。 3. 职责 3.1 生产部门负责臭氧机设备的管理。 3.2 修理班组负责臭氧机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 3.3 操作人员要认真阅读作业指导书,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 3.4 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对所有入厂臭氧消毒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4.臭氧消毒机操作规程 4.1 工作前 4.1.1操作人员需并熟悉臭氧机《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4.1.2开启臭氧消毒机时必须先确保稳压器工作电压正常后再开启臭氧消毒机,防止瞬时过电压冲击造成元器件损坏。 4.1.3设定臭氧消毒机消毒灭菌时间,对物品进行消毒宜设置在1小时档位。 4.1.4对人员进行消毒时需操作人员关闭门窗开启5分钟后关机,防止浓度过高造成人身损害。可以保持2-3个小时后再循环操作。

4.1.5使用时一台设备在用,另一台设备备用,如发生损坏操作人员需及时通知修理人员及时修理更换模块。 4.1.6定期检查消毒室内各电器部份是否受潮,绝缘是否良好,接地是否可靠。 4.1.7一般故障排除:接通电源,指示灯不亮无指示。检查顺序:总电路是否有电→稳压器引出线是否断路→有无接线脱落现象→本机电源插头插座接触是否不良→风扇是否不转→遥控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对查出故障予以纠正),稳压器电压表显示不正常。检查顺序:总电源电压是否有异→稳压器出线电压是否有故障。(查出故障予以纠正)。 5.人员管理 5.1所有入厂人员必须进入臭氧消毒室消毒10分钟,准确填写消毒记录严禁未进行消毒违规记录如发现将进行处罚。造成臭氧消毒室设备和物品损坏的需按双倍价格赔偿。 5.2所有进入车间生产人员所携带的袋子及包之类的物品必须按规定要求放入自己的柜子里,更换衣服鞋子需在臭氧消毒室更换。 5.3所有入厂人员进入消毒室消毒人员需听从和服从生物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与安排。 5.4生物安全管理人员需监督人员消毒的全过程,同时做好台账整理汇总工作,如发现问题需及时上报。 饲料加工一厂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与方案

1 目的:对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进行再验证,确认按《TBC-2531CHW型空调净化系统使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消毒,能够使洁净区的卫生程度达到工艺要求。 2 范围: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 3 责任:验证领导小组、验证项目小组。 4方案: 4.1 概述:大容量注射剂车间,用于最终灭菌药品的生产。洁净区级别为C级,关键设备表面使用75%乙醇进行消毒,空间及非关键表面(墙壁、地面、顶棚等)使用臭氧进行消毒。臭氧通过安装于空调机组中的臭氧发生器进行发生,经空调送风系统输送至各个房间。通过臭氧分解速度与臭氧发生器发生速度,使各洁净区各功能间的臭氧浓度维持稳定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中空间消毒的浓度要求5-10mg/m3的范围之内,以达到消毒效果。本次臭氧消毒验证分为两项进行:1、在距送风口最远端使用臭氧测试试管测定臭氧浓度;2、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证明设定条件下臭氧消毒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4.2 验证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4.3 验证小组人员及职责 4.4 风险评估: 为确定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的范围、程度,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针对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涉及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物料、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和人员操作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风险的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4.4.1 风险评估工具: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4.4.2 将影响风险的因素划分为3类:可能性、严重性、可检测性。将上述三因素进一步划分级别(见下表)

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方案2014.

1. 概述 1.1 车间洁净区消毒采用的是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臭氧发生器为车间公共设施,按车间工艺布置图安装于XXXX内,为车间洁净区进行消毒。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1小时后,达到10ppm以上。 1.2设备基本情况 设备名称:臭氧发生器设备型号:XXXX 生产厂家:XXXX臭氧设备有限公司安装地点:XXXX 2.目的与范围 2.1目的:为确认臭氧发生器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 2.2范围:对臭氧发生器进行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及性能确认。 3. 验证人员及分工

4. 相关文件及培训 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3《产品使用与维修说明书》 4.4《洁净室(区)臭氧消毒管理规程》 4.5 验证的培训:对参与设备验证人员进行培训,并有培训记录。(见附件1) 5. 验证内容 5.1 预确认 5.1.1 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a、臭氧消毒的浓度(C):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D级洁净区密闭空气臭氧灭菌浓度为5 ppm,60 min可达到空气灭菌;对物体表面沉降菌落需要20-30mg/m浓度相当于(10-15ppm),60 min可达到空气灭菌。因此,我们D级洁净厂房臭氧灭菌浓度C定为10ppm(空气中:1ppm=1.96 mg/m),消毒时间为 60min。 b、臭氧衰退系数为0.4208;设计、运用臭氧消毒60min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维持一段时间(1—1.5小时),即可达到机器、设备和建筑物表面沉降菌的杀灭目的。 c、消毒空间体积(V): V=V1+V2+V3 V1——洁净区空间体积 V2——HVAC系统空间体积(可略不计) V3——保持洁净区正压所补充的新风体积 注:V3为循环时空气损失体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m3/h)×25%×10%(保持洁净区正压需补充的新风量)×42.08%(计算臭氧半衰期的预算值)=循环系统总风量的1.05%。 按上述要求,空气中的臭氧浓度(C)应达到10 ppm,折算为19.6mg/m3;臭氧发生器工作1h后,臭氧衰退系数(S)为0.4208;则选择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W(g/h): 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